远东证券大智慧,二战的时候为什么美国一开始不参战

2023-11-14 10:42:05 196阅读

远东证券大智慧,二战的时候为什么美国一开始不参战?

美国一直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即除自卫战争外,不主动卷入任何外部军事冲突,这种政策是由华盛顿在其总统任满后,发表的《告别词》中提出来的:“美国独处一方,远离他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美国推行一种独特的外交路线,使好战国家不能从美国获利,也不敢轻易向美国挑衅。”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孤立主义”深入人心,美国领导人也忠实地执行了这一政策。

美国(美利坚合众国)

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是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50个州和关岛等众多海外领土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其主体部分位于北美洲中部,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1989年至1996年初始版美国总面积是937.3万平方公里,人口3.3亿 ,通用英语,是一个移民国家。

远东证券大智慧,二战的时候为什么美国一开始不参战

美国原为印第安人的聚居地,15世纪末,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相继移民至此。 18世纪前,英国在美国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英属北美殖民地。1775年,爆发了美国人民反抗大英帝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1776年7月4日,在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由乔治·华盛顿任大陆军总司令,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英国承认13个殖民地独立。1787年通过美国宪法,成立联邦制国家。

1861年—1865年,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亚伯拉罕·林肯领导北方的自由州战胜了南方的蓄奴州。美国从此结束了“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开始全面实行自由资本主义,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1803年—1959年间,通过购买和战争的手段,领土不断扩张。

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和其他盟国取得胜利,经历数十年的冷战,在苏联解体后,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在经济、文化、工业等领域都处于全世界的领先地位。美国的白宫、硅谷、华尔街、好莱坞、百老汇等等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声誉。

二战的时候为什么美国一开始不参战?

就战争性质而言,二战与一战没有分别,仍然是世界列强瓜分势力范围的罪恶战争!列强势力分为三方——美英法为一方,德日意为一方,苏联为一方。以中国为代表的二战各参战国,属于被侵略和瓜分的一方。1933年1月3日,阿道夫.希特勒主政德国,二战进入倒计时,仅用6年时间便完成了德国的重新崛起和战争准备,环顾当时世界,仅就安邦定国的施政能力而言,无人出希特勒之右。

地处北美的美国自1776年建国以来,历精图治,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双方打得精彼力尽之时,远离战火纷飞的美国不仅在隔岸观火,且利用这个难得的机遇在大力发展军火工业大发战争财!这无疑更加有利于战爭实力较弱的一方,军事实力得到可持续的补充是战争得以持续的保障。

先说说亚洲战场,如果珍珠港被偷袭后美国不参战,那么日本完全有可能长驱直入并占领整个东南亚。关于这点,我们可以回忆一下现实的二战中,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反击战之前的情形:当时的日本海军还在太平洋上和美军厮杀,但陆军已经打败了东南亚的英军和澳军。如果没有美国的参战,那么对于已经打到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日军来说,占领整个印尼也不成问题,因为当时唯一能够和东南亚和日军抗衡的盟军就只有英军和澳军,但前面说过英澳联军已经被日军打败。

若美国完全置身度外(包括不出售军火武器)的话,其时德意日三国拥有更強的軍事实力。历史完全可能被改写,德意可能征服欧洲苏联,日本可能建立东亚共荣圈。美国作为世界强国,不可能对世界大战坐视不管,美国显然会考虑自己的国家的利益与安全。选择最佳时机介入二战中,用最小的代价,換取利益的最大化吧!

如果占领印尼,那会有什么影响呢?首先我们要知道日本为什么要占领进军东南亚——因为军部发不出石油和橡胶了。要知道,对于二战时期的军队来说,石油和橡胶是两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但纵使日本在当时已经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他们在中国的占领区里却因为技术和科学理论不成熟等原因找不到石油,所以他们在北上诺门坎战败后才要选择南下。而在印尼,有一个油田叫做印尼油田,这个油田一年的产油量足足可以支撑日本进行3年的战争。

如果苏联与德国都拼光了老夲,或者苏联开始战略反击,美国会毫不犹豫地出兵欧洲——因为美国可以接受德国战败,但绝不接受苏联在欧洲一统天下!以美国的综合国力,在不与日本发生太平洋战争的前提下,联合英法加澳等国打败德国没有悬念,战后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仍然是东西对垒的冷战局面。

假如没有太平洋战争,中国会不会成为同盟国都是问号,即使欧战结束后美苏对日宣战,中国仍然是被瓜分的对象,那时被分割的不仅仅是外蒙,内蒙和东三省都有可能出现变故,后果不堪设想!日夲偷袭珍珠港,把美国全面拖进二战,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建立,中国14年抗战的鲜血没有白流,最终以同盟国的身份成为二战战胜国,并荣登联合国安理会五强。

总结:美国的潜力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趁着世界打得一团糟的时候,大发战争横财,在参战后才能迅速崛起。比如凭借着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动员能力,最快十几天就能建造一艘航母,美军参军人数也多达一千多万,飞机、坦克、大炮数量飙升,装甲部队飞速发展,二战结束后一跃成为和苏联并存的全球最强军事大国。

你知道晚清狂人王闿运吗?

你知道晚清狂人王闿运吗?

王闿运,一个从未成为过大佬,却始终在大佬圈中转悠,被大佬们视为“座上宾客”的晚清名士。“王闿运谁呀?”一般人看到这个名字,可能就会冒这一句话来。若是你对太平天国感兴趣,这个“闿爷”,你又绕不开。

自古以来,但凡有点名气的士人,都有点脾气,但像王闿运这般嚣张的士人,绝对不多见。他的狂,不仅仅在于对晚清、民国大佬们的不屑,不仅仅在于对洋人的著名评价,更多的是他对待私生活的态度和行事风格。

仕途坎坷的王闿运

咸丰七年,湖南补办二年、五年两界“乡试”,王闿运考中咸丰二年第五名举人,一时间声名鹊起,被当时的湘军将领们追捧,甚至还受到了湘军统领曾国藩的厚待。

咸丰九年,王闿运前往京城参加“会试”,落第后被当时的咸丰帝智囊肃顺看中,成为了智囊的智囊。如果没有后来的“辛酉政变”,成为同治帝顾命大臣的肃顺或许会给王闿运一个大大的将来。但自肃顺被慈禧太后下令绞杀后,原本就被贴上“肃党”标签的王闿运,还撰写了《祺祥故事》为肃顺被杀辩解,这下几乎直接斩断了王闿运的仕途之路。

被专断了从仕可能的王闿运,再次转投曾国藩,成为曾国藩的幕府;光绪年间,又受四川总督丁宝桢(就是那个处死大太监安德海的丁宝桢)邀请,于四川执教;而后,退回湖南,教书为生。

光绪三十二年,湖南巡抚向朝廷上书表彰王闿运之德行,朝廷特受其“翰林院检讨”;宣统年间,加封为“翰林院侍讲”。这就是王闿运于晚清时期的最高官职,一个从五品,比副厅级还低的虚职官衔。

王闿运的“狂”名,如何得来?

1、光绪二年,担任首任清朝驻英国公使的郭嵩焘临行之际,他的老乡王闿运来为其送行,并希望郭嵩焘能用孔孟之道,将英国教化,让这个“海岛”从此走上德化之路。

这一次,王闿运还只是将英国说成是“荒远海岛,更无一经书文儒照耀之地”;在之前的论述中,他甚至认为洋人根本不算人,只是通了点人气的“鬼类”而已。

2、考中举人以后,刚刚创建了湘军的曾国藩将王闿运请到府中,而且明确特许“不做清客不受事,来去自由”的待遇。只是,当时的曾府高朋满座、能人云集,王闿运不免受到了些冷遇。

如此狂人,怎能受此冷淡态度,于是便立即打点行李,转身就走。就连曾国藩事后希望邀其宴饮以表歉意时,王闿运也是不依不饶,以“远途而来,不为饭尔”为由,正面拒绝,一点不给面子。

3、有了正面怼曾国藩的名声,王闿运的名声大噪,晚清另一位“狂人”左宗棠甚至给出了“太过狂悖”的评价。等到如此评价传到王闿运的耳中,王闿运竟然也不惯着,提笔成信,立即予以了反击:

将兵十年,读书四纪,居百僚之上,受五等之封,不能如周公朝接百贤,亦不如淳于之日进七士,而焦劳于旦暮,目营于四海,恐仍求士而士益裹足耳。

王闿运狂妄,但他的狂妄中可是包含着乱世生存的大智慧,来来往往,台上台下,他从来只是嘲谑,却从不真正发出恶声,如此,即便是当权者,对他顶多只是摇头,却从无憎恨之意。腹中有帝王学的人确实了得,一旦发觉到潜在的危险,道行马上就显露了出来。

“帝王学”

晚清狂人王闿运,一个能让曾国藩彻夜失眠的人,一个敢嘲笑民国总统的人,一个幽默风趣嬉笑怒骂的人。

王闿运是读书种子,湘潭名士,文章、诗词、经学无所不通。王闿运25岁考上举人,后虽科场不顺,但文名远播。他先后结交了湘中第一儒将曾国藩、朝中第一大臣肃顺、蜀中第一总督丁宝桢,他不过一介书生,却得到了这些人深厚的交情。肃顺被慈禧太后凌迟处死后,人们纷纷与他划清界线,独王闿运记得恩情,放言:“人诋逆臣,我自府主。”人人骂肃顺是逆臣,我却认他为府主。冒着杀头的危险为朋友说话,书生意气溢于言表,忠肝义胆也溢于言表。

“帝王学”是王闿运的独门绝学,他也以此学游说于晚清官场,成名于庙堂江湖。按照曾国藩研究专家唐浩的说法,所谓帝王之学,“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有帝王如何驾驭臣下,权臣如何挟帝王以令群僚,野心家如何窥伺方向,选择有利时机,网络亲信,笼络人心,从帝王手中夺取最高权力,自己做九五之尊。”王闿运曾凭他的这手独门绝学,让权臣曾国藩彻夜失眠。

据曾国藩在日记中透露,从1860年6月初到8月中旬的两个朋多间,王闿运曾到驻扎在安徽祁门的湘军大本营,与时任湘军大帅、两江总督的曾国藩有过14次绝密深谈,曾国藩在7月16日的日记中写道:“傍夕与王壬秋(王闿运字壬秋)久谈,夜不成寐。”一个布衣书生的一席谈,为何竟让这位朝廷重臣“夜不成寐”呢?自是惊天大事,如宋朝那位秀才向成都知府鼓动的:“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乃定国安邦之计、城头变幻大王旗之策。

王闿运果然在游说手握重兵的曾国藩谋求自用,建议他佯攻太平军,慢下战争的节奏,形成清政府、太平军和湘军三足鼎立之势。清朝早已腐朽,太平军眼光短浅,而湘军如日中天,坐山观虎,待时而动,最后收拾旧山河,这天下改姓爱而姓曾,不是没有可能。

结语:纵观煌煌国史,做父亲的能有如此言辞,恐怕也只有王闿运一人而已。所谓“乱世出英雄”,于晚清的动荡时期,“狂人”、“能人”也叠不出穷,盛名之下的王闿运,未能于仕途大展身手,只得以“轻狂”、“傲慢”横行于世,反倒引来了晚清大佬们的青睐。只不过,就王闿运私生活中的特殊爱好,对女儿的雷人规劝,确令人匪夷!

俄罗斯空军为什么没有单发战斗机?

据环球网报道,在7月15日,俄罗斯技术集团宣布,将在MAKS-2021莫斯科航展是首发一款“全新”的单发隐身五代机。这架飞机将成为俄罗斯第一架单引擎隐身战斗机,由米格公司在其早期设计的基础上研制。MAKS-2021莫斯科航展将于2021年7月20日至25日在俄罗斯莫斯科郊外机场(格罗莫夫飞行研究院)举行。

从战斗机发展脉络看,俄罗斯已经有好几十年没有研制单发战斗机了。苏联的第一批单引擎战斗机是米格-15、米格-17、米格-21和米格-23,以及苏-7,苏-17和苏-22等截击/攻击机。到1992年,在米格-23、米格-27和苏-17M退役以后,苏联单发战斗机的历史就画上了句号,但现在俄罗斯又要回归单发轻型战斗机了。

军事专家认为,最新型战机的出口潜力可与美国最畅销的F-35相媲美,同时也是中国正在研制的FC-31隐身战斗机的有力竞争者。它将是一种轻型的多用途隐身战机,能够对空中和地面目标作战,主要特征将是单引擎布局。

据俄罗斯技术集团宣称,“现在发动机的可靠性使得研制单引擎战机成为可能,而且单发战斗机需要的燃料更少,在相同的重量和尺寸下,单发战斗机更经济”。俄罗斯的新一代单发隐身战斗机还将拥有基于人工智能开发的控制系统,这将使飞行员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驾驶的依赖。使用无人驾驶技术,以便在飞行员受伤或失去知觉等情况下,飞机将继续飞行并能够安全返回。

据悉,新一代单发轻型隐身战斗机不是由单一设计局独立研制,苏霍伊设计局也参与了该战斗机的研制,新飞机也将采用第五代苏-57战斗机的一些技术,现在米格和苏霍伊两家正在俄罗斯技术集团的统一指挥下通力合作,抓紧研制这款轻型隐身战斗机。

俄罗斯新款轻型隐身战斗机将覆盖米格-29轻型战斗机的传统市场,在国际市场上与美国F-35和中国的FC-31竞争,将面向国内市场作为米格-29的替代品,并面向国外市场作为米格战机的替代品,作为F-35和FC-31的竞争对手。俄罗斯方面将努力吸引一些外国伙伴来制造这种飞机——例如阿联酋,已经与阿联酋签署了关于这个问题的备忘录,不排除与其他国家联合生产新飞机的可能性。

像俄罗斯这样拥有漫长边界或海岸线的国家,对重型战斗机有需求,而小国使用轻型战斗机更符合逻辑,轻型战机更小、更便宜。特别是单引擎能够极大地降低采购和运营成本。

俄罗斯新款轻型隐身战斗机的起飞重量为18吨,比苏-57战斗机的重量小得多,苏-57的起飞重量超过了30吨。新轻型战机的速度超过2马赫,安装一台带有偏转推力矢量装置的“产品30”新一代涡扇发动机(加力推力为18吨),飞机的推重比不小于1。将使飞机具有超强的机动性。

新战机的具体外形还没有公布,但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旗下的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已经公开了一小段视频,其中有一些模糊的影子可以推测该机的大致布局。此外俄技集团总裁切梅佐夫的办公桌照片上,就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战斗机的模型,采用下颚进气的DSI进气道,外形很像是早期美国波音的X-32隐身战斗机。

去年春天,俄罗斯联合飞机公司就宣布,它正在研究轻型多用途前线飞机,以取代苏-25攻击机,由米格公司进行研制。在2020年底,俄罗斯技术集团也确认开发一种未来的轻型单引擎战机。在MAKS航展上将展示概念飞机,是一个模型。至于这架飞机的庐山真面目,只待未来几天MAKS-2021航展上揭晓了。

有分析认为,目前中国和美国都有2种五代隐身战斗机,而且都是一种重型的完全自用,另一种轻中型的可供出口。所以俄罗斯开发一款新式的轻型五代机和美国的F-35和中国的FC-31“抢市场”,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推测。

不过,总体开看,大国空军更喜欢双发重型战斗机,例如俄罗斯空天军的主力战机全都是双方重型机,包括苏-30SM,苏-35和苏-57。中国空军更是特别迷恋双发重型战斗机,迷恋到什么程度呢,曾有一段时间,连歼-10战斗机都差点被空军否决了,主要原因是歼-10采用单发,以及比较小的机体,较短的航程。中国空军的未来主力战机也是双发重型战斗机,例如歼-20,该机应用了大量梦幻般的世界最顶尖航空技术,具有隐身性好、航程远,机动性强、稳定性好、格斗强悍等特点,打破了美国在隐身战斗机领域的垄断地位。

双发重型战斗机在自身大航程,大载弹量和高机动性速度的基础上,具备对战略纵深的打击,是一个国家空军的主力担当。但从研发成本和资金上来看,双发重型战斗机的难度都远远大于轻型战机。后期的采购资金更是大的惊人,连美国都没有牛逼到把空军战斗机全部换成重型战斗机,就更别说其他国家了。

因此,轻型战斗机还是有很大市场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轻型战斗机体格小,灵活,维护简单容易,一般用来执行最基础的国土防卫最适合不过了。存在即合理,轻型战斗机也有它的独特价值。

为何最终靠吃烂菜叶为生?

说出来很多人可能不信,这位曾醉心于帝制,祸国、误父、害人害己的“断腿皇太子”,因为拒绝当汉奸,誓死不为日本人服务,才导致晚年生活穷困潦倒。

01袁克定其人

袁克定出生于1878年,是袁世凯的长子,并且比其他弟弟妹妹要大很多,加上嫡长子的身份,使得袁克定在袁世凯心中十分重要。

误父、害人害己的“断腿皇太子”袁克定

所以袁世凯一直用心培养袁克定,而袁克定的童年以及青年时期,也一直跟在袁世凯身边,无论是袁世凯在朝鲜、还是后来小站练兵、担任山东巡抚、直隶总督时,都悉心教导袁克定。

由于袁世凯的关系,袁克定也在清朝时入朝为官,先后担任过农工商部参议、右丞等职务,可以说袁世凯是打算把他当做接班人来培养的。

并且袁克定长得非常帅气,可谓风流倜傥、一表人才,不过在1912年,袁克定因为骑马的时候不小心摔坏了腿,所以留下了点残疾。

“晚节不保”的大总统袁世凯

自此袁克定走起路来就有点瘸,为了医治袁克定的腿,已经成为大总统的袁世凯,就决定把袁克定送到德国进行治疗。

不过,在德国期间,他的腿并没有治好,反而受到西方君主立宪制的影响非常深,于是在袁克定心中掀起了搞帝制的思想。

02痴迷于帝制的“皇太子”

历史上关于袁世凯为什么倒行逆施复辟称帝,一直众说纷纭,并且袁世凯的称帝和清朝的皇帝有本质区别,因为袁世凯搞的是君主立宪制下的皇帝。

而君主立宪制下的皇帝权力,是被限制在宪法框架内的,可当时袁世凯已经是终身制的大总统了,搞不搞君主立宪制,也不影响他的权力。

民国时期各大军阀关系图

据说,曾有外国人问过袁世凯,为什么要干这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袁世凯的解释,是为了袁克定以及子孙后代。

毕竟当时体制下,袁世凯只能干一辈子,子孙后代理论上是不能接班的,可如果搞成了君主立宪制,那对于袁家来讲或许就是“千秋万代”的事情了。

所以说,后来很多人都认为,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根本原因,就是袁克定在背后鼓动的,那我们刚才说了,袁克定因为腿伤,被送去德国治疗。

袁世凯与列强合影

可以说,袁克定好的不学,坏得倒是学得挺快,当他到德国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为了实现,其在远东地区扩张势力的野心,就不断的给袁克定灌输君主立宪制的好处。

袁克定也被威廉二世忽悠迷糊了,加上自己本身就有野心,于是在1914年的时候,36岁的袁克定虽然腿伤没治好,却兴奋的怀揣着“皇帝梦”回国了。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据说,袁克定回国后,立即劝说袁世凯复辟称帝,并且首先在家中,进行“德式改革”,他为自己和弟弟们都订做了德国亲王礼服,并且在家中以“太子”自居。

而袁世凯能一步步爬到大总统的位置,自然有其独特的智慧,所以最开始袁世凯是没有接受袁克定这个建议的,但袁克定却丝毫不死心,不停的劝说袁世凯。

并且袁克定为了改变袁世凯的思想,甚至搞了一出假造《顺天时报》的闹剧,当时袁克定为了坚定袁世凯称帝的信心,专门花钱雇人假造了,刊载拥护袁世凯称帝消息的《顺天时报》。

顺天时报

然后,每天都把假的《顺天时报》送给袁世凯看,虽然袁世凯并没有答应称帝,但他也喜欢别人唱赞歌,所以袁世凯也是看得津津有味,每天坚持阅读。

就这样过了好久,袁世凯也没有发现报纸是假的,直到有一天,袁克定的三妹袁静雪,无意间发现外边卖的《顺天时报》和家里的不一样,这才被袁世凯知道事情原委。

不过在1915年12月,袁世凯还是为了袁克定称帝了,改国号为“中华帝国”,但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立即遭到全国的反对,并引发了“护国运动”。

1915年袁世凯穿龙袍在天坛祭祀

在各方的逼迫下,仅仅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就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不过随后袁世凯的身体就越来越差,于1916年6月6日病死。

相传袁世凯死时,大骂袁克定“欺父误国”,随着袁世凯的病亡,袁克定的皇帝梦也彻底宣告破灭,不久袁克定就隐居起来,再也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03坚决不为日本人服务

可以说,随着袁世凯的死去,袁家也彻底衰败了,袁克定等人也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而袁家的很多财产,也陆续被没收、充公、侵占了。

而袁家之人,大多还喜欢摆谱,特别是袁克定还按照袁世凯生前时,那样铺张浪费的大把花钱,所以说到后来袁克定根本没有多少钱了。

袁克定与妻子

但在华北沦陷后,袁克定却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一个“机会”,当然了,这个机会并不怎么光彩,当时日本人不断的拉拢各种有影响力的人物,当然也包括袁克定。

当时袁克定已经彻底穷困潦倒了,日本人原以为高官厚禄的许诺,一定会逼袁克定就范,但没想到袁克定明确表示,坚决不做汉奸。

在这点上,袁克定要比很多人都要强,虽然在文韬武略上,他没有继承父亲的优点,但是在对日本人的态度上,袁克定却很坚定,甚至比他的父亲还要强。

侵华日军

不过也正因为袁克定拒绝了日本人,接下来袁克定面临的情况,就更加的窘迫了,在当时得罪了日本人,受到日本人针对的他,更是无法获得经济来源。

据说,当时袁克定家里一点积蓄都没有了,身边的人也都走得走散的散,只有一个老仆人对他忠心耿耿,一直在袁克定身边伺候他。

等到穷得揭不开锅的时候,这个老仆人,就到街上捡别人扔掉的烂菜叶,给袁克定吃,虽然袁克定每天的吃食只有烂菜叶和窝窝头,但据说他仍然喜欢摆谱。

袁克定晚年生活(左一)

每当老仆人把这些东西端到桌子上来时,袁克定都要按照西式餐厅的吃法,戴着餐巾,用刀叉将窝窝头切成片,就着烂菜叶以及咸菜吃得津津有味。

某种意义上来讲,或许这也是一种境界,坚决不做汉奸,却保持着内心深处的傲骄,袁克定在这方面上还是比较特别的。

后来,袁克定年龄大了,就跟表弟张伯驹一家生活在一起,一段时间后,张伯驹还给袁克定买了个房子,这样袁克定的晚年生活也算有了保障,直到1955年去世(又说1958年去世)。

04总结

可以说袁克定的一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大风大浪,他既享受过众星捧月般的荣华富贵,也曾穷困潦倒到靠吃烂菜叶维持生计。

晚年袁克定(右二)

他在袁世凯复辟称帝上,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但也在拒绝为日本人服务上,体现了民族气节与尊严,是非功过众说纷纭,不过最终也彻底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项羽中十面埋伏阵?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西楚霸王(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秦末名将,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 (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代表人物,身高八尺,力能举鼎。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在钜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等,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项羽年轻时志向远大,相传双眼各有两个相叠瞳孔,与舜一样是是重瞳,据说是圣人异相。项羽少年时,项梁教他读书,但学了没多久就不想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愿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项梁于是又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只学了个大概,不肯深入学习。项羽才气过人,力大无穷,吴中子弟,都非常怕他。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浙江钱塘江渡船时,项羽见秦始皇车马仪仗威风凛凛,脱口说了一句:“秦始皇是可以取而代之的”。项梁赶忙捂住项羽的嘴,说:“不要胡说,否则会招来灾祸的”。 项梁内心认为项羽志气很大,从此对他青眼有加、另眼相看。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六月,陈胜被杀,项梁召集部下议事,居巢人范增前来告诉项梁,如果不立楚国后人而自立,一定不会长久。于是项梁听取范增的意见,在民间找到楚怀王之孙熊心,复立为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秦二世元年(前209年)9月,项羽与叔父项梁杀会稽守殷通,举吴中兵反秦,响应陈胜吴广起义。得精兵八千人,项梁自立为会稽太守,项羽为裨将,管理所占领下属各县。秦将章邯围攻齐国相国田荣,项梁率军救援。在东阿(今山东省聊城属县)城下,击败了章邯。章邯往西逃跑,项梁则乘胜追击,在雍丘交战中斩杀秦将李由。后因轻敌,在定陶之战中被秦将章邯打败,项梁战死。

章邯杀败项梁后,认为楚兵不足为患,便引军北渡黄河,大破赵国。赵王歇急忙向楚怀王求救。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封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作谋士为末将,率兵五万救赵。宋义率军行至安阳,停留四十六日,不肯进军。项羽说:“秦军围赵于钜鹿,危在旦夕,我等应快速渡河,与赵兵内外夹攻,必可大败秦军”。宋义不肯发兵,在军中饮酒作乐。说什么:“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吧!上阵跟敌人交战,我或许比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里出个计策,你就比我差远了”。当时天气寒冷,又下大雨,士卒又冷又饿。项羽见状,非常生气,拔剑将宋义杀了。项羽提着宋义的头对大家说:“宋义准备与齐联合谋反,楚怀王暗令我将其处死了”。诸将因为畏惧项羽,不敢抗拒,推举项羽暂为上将军。楚怀王得知后就任命项羽为上将军。并将黥布(英布)、蒲将军两支楚军也划归项羽指挥。

项羽命令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士卒渡河,多次进攻章邯给王离军队输送粮食的甬道。虽收效不大,但减轻了项羽渡过河的压力。项羽就势率领着全部人马渡过黄河,破釜沉舟,每人只带了三天干粮,以示不胜则死的决心。楚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钜鹿,击败章邯部保护甬道的秦军,断绝王离部的粮道,包围了王离军队。项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其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士气振奋,以一当十,越战越勇。九战九捷,终于打退了章邯,活捉了王离,杀死了秦将苏角。秦军将士有举火自焚的,有作战被杀的,也有战败逃走的,围困钜鹿的秦军就这样土崩瓦解了。

项羽在此战中破釜沉舟,确立了他在各路义军中领导地位。钜鹿之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走向最后胜利的关键性一战,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为彻底埋葬秦王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钜鹿之战后,项羽乘胜追击,秦军节节败退,军无斗志,章邯见大势已去,率秦军20万投降了项羽。项羽却在西进新安城(今河南渑池),暗使英布将这20万降军坑杀了。刘邦见秦军主力被项羽牵制,趁机占领咸阳。项羽大为不满,派黥布攻下函谷关(今河南三门峡灵宝)。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宴请刘邦。当时,项羽军40万,刘邦军不足10万。刘邦自知不敌项羽,采纳张良之计,拉拢项羽的叔父项伯,亲自到鸿门请罪。楚军谋士范增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优柔寡断,刘邦乘机逃脱了。后人说鸿门宴项羽养虎为患!项羽依靠强大实力,引兵咸阳,“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有人劝他说:“关中这块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成就霸业”。但项王看到秦朝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家乡只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故乡,就象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别人谁知道呢” ?那个劝项王的人说:“人说楚国人象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王听见这话,就把那个人扔进锅里煮死了。

秦王子婴元年(前206),项羽尊怀王为义帝,分封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占据梁、楚地9郡,以彭城为都。封刘邦等为王,因分封不公,引起大家不满,田荣、陈余、彭越等相继举兵反楚。刘邦趁隙东进,平定三秦,进逼西楚,于是爆发了历时4年多的楚汉相争。那些在分封中没有得到满足的诸侯见不是项羽对手,明的暗的倒向了刘邦,迫使项羽在政治上日益孤立。项羽虽说作战骁勇,但却不善于用人,以至在政治上屡屡失策。

公元前205年四月,楚汉争霸发生了著名的“彭城之战”。 刘邦遭到了起兵以来的最大的败绩,楚军在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下,仅用半天时间,就以3万之师歼灭了刘邦主力56万之众。置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境地,创造了古代战争中速决战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刘邦彭城大败后,退守荥阳。刘邦提出割荥阳以东归楚,双方讲和的建议,被项羽拒绝。不久,项羽率楚军急攻荥阳,汉军粮绝,形势危急。刘邦出西门逃回关中,留周苛等坚守荥阳,成皋被楚军攻占。这时,彭越军渡过睢水,威胁楚都彭城,迫使项羽东击彭越。此后,项羽四处树敌,楚军由强转弱。

公元前202年十月,灌婴引兵进占彭城,攻下楚地许多地区。淮南王英布占领九江后,进攻城父(今安徽涡阳东)。刘邦也由固陵(今河南准阳西北)东进,形势对楚极为不利,项羽被迫向东南撤退至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与爱妻虞姬永诀,此时楚军尚有约十万人。公元前202年腊月,韩信、彭越、英布、刘邦后在垓下将项羽重重包围。楚军粮草全无,夜间汉军高唱楚歌,楚军以为汉军占领了楚地,士气重创。项羽不愧为西楚霸王,眼见大势已去,乘夜率领八百精锐骑兵突破重围南逃。天明以后,汉军才得知项羽突围、引兵东向,灌婴率5000骑兵追击。项羽渡过淮水,仅剩百余骑相随,行至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因受田父欺骗迷路,被汉军追及,项羽奋战至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仅剩下二十八骑。项羽再次杀开一条血路,向南逃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浦)边,项羽完全可以逃回楚地,但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令从骑皆下马,以短兵器与汉兵搏杀,项羽一人杀汉军数百人,自己身亦受十余处创伤,最后自刎而死,时年31岁。

汉王刘邦以鲁公规格礼葬项羽于谷城(今山东泰安东平旧县三村)。项羽政治上的失败,导致军事上的失败。但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英雄。李清照有诗为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就是对项羽的肯定!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