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议会正式解散,为什么英国没有皇家陆军

2023-03-29 04:40:03 149阅读

英国议会正式解散,为什么英国没有皇家陆军?

不要讲那些老调重弹的“陆军杀国王”的故事了,这并不如何正确。

如果想加入英国的武装部队,则必须宣誓效忠王室。

英国议会正式解散,为什么英国没有皇家陆军

在英国习俗中,“皇家”头衔表明他们与君主或王室存在密切的联系,是一种信赖。

但这种头衔只需要皇家给个名分而已,不涨工资不加BUFF,我大清的御赐黄马褂,世袭黄带子都比这值钱。

比如“香港皇家警察”,因1967年镇暴有功,老佛爷随手就赏了个“Royal ”称号。

英国陆军之所以没有冠名“皇家”头衔,最主要的原因是英国议会对陆军的管束相当严格,英王给全军加“皇家”犯忌讳,所以只能给陆军中单独的部队加头衔。

不同于当年国王们自掏腰包发展的空军和海军,英国的陆军存在传承自历史的脉络派系,用今天的话说,即:英国陆军由几个不同的机构组成,每个机构都单独存在又形成统一。

不过,尽管英国陆军虽然不“皇家”,却在其中含有相当数量的“皇家陆军”。这其中的道道就如同女王卫队们衣襟上的扣子一样。

其陆军编制非常古怪,像三明治一样分层,其中分为“皇家”、“王室”、“国家”等部分。

相当多的英国军团都有一个“皇家”作前缀,例如皇家骑兵团、皇家高地燧发枪团、皇家廓尔喀步枪团、皇家装甲兵团、皇家炮兵团、皇家工程兵团、皇家信号兵团、皇家薪水队、皇家后勤队、皇家军火供给队等等等等。

医疗口还有皇家陆军医疗队、皇家陆军兽医兵团、皇家陆军牙科兵团、亚历山德拉女王的皇家陆军护理兵团、皇家陆军牧师部等等。

还有许多是根据领主、君主的封地郡守进行皇家冠名的,比如皇家盎格鲁团、皇家苏格兰团,皇家威尔士装甲团,皇家巴福斯肯特郡团、皇家阿尔斯特来复枪团、皇家沃里克郡团、皇家诺森伯兰郡燧发枪团、皇家诺福克团、皇家伦敦团等等等等。

其中有些郡团在历史上发生了变迁,比如皇家巴福斯肯特郡团,是以前的皇家巴福斯团和皇家肯特郡团合并的,之后它们又在1966年合并重组成了女王团。

到了1992年,女王团再次与皇家汉普郡团合并,变成了今天的皇家威尔士亲王团。

还有些名字特殊的,比如在英军中享名“首屈一指”的冷溪近卫团,他们起源于克伦威尔的新模范军“蒙克团”,属于国会的部队,当年是造国王反的主力军。

克伦威尔死掉以后,查理二世将之扒出来鞭尸,新模范军也被迫放下武器,“蒙克团”被编成了“勋爵将军的近卫步兵团”,成为王室近卫,之后被改名“冷溪近卫步兵团”。

今天的冷溪近卫团拥有陆军近卫师和皇室近卫师的身份,全称“陛下的冷溪近卫步兵团”,比单纯的“皇家”更亲近王室。

如果说“查理二世复辟后为了警示后人这段历史,剥夺了陆军原有的皇家称号”,那么如何解释作为新模范军主力的“蒙克团”变成“陛下的近卫兵团”呢?

“王室”其实也是一种英国部队成分,比如一贯作为王子卫队的“威尔士亲王近卫团”,它正式的挂牌名是“第10皇家轻骑兵队”,但却是王室名下的军队。呃?查尔斯王子受封威尔士亲王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还有当年维多利亚女王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留下的私人部队“第11轻骑兵队”,也是王室武装。

类似这种王室私兵很多,还有诸如“第3国王私人轻骑兵队”、“第4女王私人轻骑兵队”、“第7女王私人轻骑兵队”、“国王团(兰开斯特)”、“国王团(利物浦)”、“阿尔伯特王子团”、“国王私人苏格兰边民团”、“女王私人卡梅伦高地团”、“国王私人约克郡团”等等等等。

“王室”和“皇家”不容易区分,但在英国陆军中却是“双料”并存的,有的部队会同时拥有两个身份。

比如“女王团(西萨里)”、“陛下的皇家爱尔兰轻骑兵队”、“女王的皇家轻骑兵队”、“第9女王皇家枪骑兵队”、“陛下的皇家来复枪队”等等等等。

总之,英国皇室在经历革命又复辟之后,并未过分的忌讳陆军的成分,反而需要大力拉拢足够的武装力量稳固统治,故而他们以“为国王长期的和模范的服务”这种理由拉出了不少“皇家的”、“陛下的”陆军部队,哪怕这仅仅是个荣誉头衔。

所以,英国并不真正缺乏形形色色的“皇家陆军”,他们只是并未在大整体上被冠以“皇家陆军”而已。

在英国的部队文化里,陆军各军团都是按照各自的军令文件,以《武装部队法》为基础建立的,许多历史悠久的部队还保存有君主授权的皇家令状或委任状,这也被认为是具备法律效应的。

所以尽管英国国王有被议会杀头的历史,但一个几百年前的事儿其实对英国陆军的命名真影响不到哪儿去,皇室当年能在给克伦威尔鞭尸的同时,把新模范军收归“近卫”,这已经说明一切了。

相比被杀头的王室,新模范军同样把国会老爷们杀得是人头滚滚,克伦威尔这个“护国主”可不是什么善茬。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新模范军纷纷投靠王室,变成了英国常备军的原因,相比起还需要用人的皇上,那些咬牙切齿恨不得马上反攻倒算的议会老爷们才是最可怕的。

还是以“冷溪近卫团”为例,这支部队为什么在克伦威尔被鞭尸的那年被编为近卫呢?因为议会在同年出了个“解散陆军”的法律,不找靠山真没法混了。

后来实现君主立宪的英国议会开始对王权进行更进一步的遏制,他们实在惧怕于再次出现克伦威尔那样的军权独裁者,因此胆战心惊的搞了个军队年审制度,规定陆军必须由议会审核并下发文件后,才能在法律上继续存在。

这真的是年审制度,国家常备陆军1年1审核,朝鲜战争以后,英国议会也觉得忒麻烦,于是来个了5年一审。

因此,尽管英国君主在陆军中撒了一堆的“皇家”、“王室”、“国王私人”、“亲王”、“陛下的”等口水头衔,却形成不了什么实际上的意义,毕竟真正拨款子、扩军、采购装备,乃至打仗,都是需要首相和议会来决定的事情,与王室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所以王室也懒得再去触碰敏感神经,跑去给陆军搞什么“皇家”集体冠名,这是给自己找不自在。

英国最终会分裂吗?

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有云: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用在英国身上可能比较贴近。

大英帝国作为世界上曾经最强大的国家,最鼎盛时国土面积约3500万平方公里。这是个什么概念?也就是说与目前世界上领土面积排名前三的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的总面积大致相当!而英国本土的面积是多少呢?约24万平方公里,和中国广西的面积比较接近,大致相当于四川的二分之一,新疆的七分之一。由此可见当年的英国那可不是一般的牛逼啊!

然而世事难料,沧海桑田。一百多年前的那个覆盖全世界四分之一面积和人口,势力范围遍及全球七大洲,人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早已经在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大战后分崩离析。然而这并不是英国衰落的终点。

1949年4月,原属于英国国土的爱尔兰宣布成立爱尔兰共和国,自动退出英联邦,并于1955年加入联合国。之后北爱尔兰地区和苏格兰地区也不断地表达想要独立的意愿。

北爱尔兰本是爱尔兰的一部分,当年爱尔兰独立的时候,英国把北爱地区留下作为谈判条件,势力单薄的爱尔兰被迫接受,英国这才承认了爱尔兰独立的事实。之后因为北爱境内的英格兰移民和爱尔兰人不断的产生摩擦,越来越多的北爱尔兰人要求独立。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北爱地区内部冲突加剧,后来在美国、英国及爱尔兰的调停下,北爱内部才达成了和平协议。

苏格兰是大不列颠群岛中的重要一极,属于正宗的英国本土成员。因不满英国政府的资源分配方案,境内呼吁独立的人士越来越多。上世纪90年代,苏格兰民族党开始提出各种独立口号。作为对苏格兰的妥协,英国政府恢复了苏格兰的地方议会。此后,苏格兰议会取代了英国政府苏格兰事务大臣的地位,英国中央政府对苏格兰的影响日趋弱化。

2016年6月,英国举行全民公投,以决定英国在欧盟内部的去留。约52%的英国选民投票支持脱欧,结果一出,举世震动。北爱尔兰新芬党迅速宣布将举行北爱公投以脱离英国。苏格兰首席大臣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我已经看到苏格兰加入欧盟的那一天了”。这位大巨早些时候曾说过:英国如果退出欧盟,可能加速苏格兰的独立。

自脱欧公脱至今,英国已有两任首相宣布辞职。2019年7月,鲍里斯.约翰逊出任英国新一任首相,这位人称"英国版特朗普“的前美国人作风凌利,曾表示将尽快让英国脱离欧盟。

英国曾经在世界上有很多殖民地,并且在撤退的时候为好多地方留下隐患,以便继续在暗中维持它自己的利益。比如说印巴分治问题,耶路萨冷问题,苏丹问题,还有关系到我们中国切身利益的麦克马洪线以及香港问题……因此有人说英国是世界上的搅屎棍,我是完全赞同的。"

善恶到头终有报,且看苍天饶过谁“。随着脱欧期限的日益临近,日渐衰弱的英国离进一步分裂越来越近了。

约翰逊会成为英国最短命的首相吗?

约翰逊的首相宝座已摇摇欲坠,随时有跌落的可能。英国政府和议会陷入混战,双方矛盾趋于白热化,达成共识的可能性约等于零。近日,约翰逊在议会又接连受挫:1、脱欧主导权被收归议会;2、提前大选被否决;3、“无协议脱欧”草案未通过。看来约翰逊敲定的10月31日脱欧似乎成了自己在政坛的“祭日”,如果那天英国无法成功脱欧,约翰逊必将辞职下台。一百天的执政时间会让他成功登顶英国最短命的首相。【舌战议会】

政府与议会:首先我们要知道,在英国的政治体系里,内阁是对议会负责,可内阁的行政权和议会的立法权又是分开的,互不干涉。就是这样的三权分立,使得约翰逊的脱欧大计寸步难行,处处掣肘。说白了,目前英国政坛的一片混乱,根源便是政府和议会的矛盾重重,互不信任。

【9月3日英国议会复会】

剑拔弩张的矛盾:卡梅伦误判形势,搞砸了脱欧公投,自己下台不说,连梅政府也成了炮灰,现在这个接力棒交到了约翰逊手里。约翰逊为了保住保守党的执政地位,必须要坚决顺从民意脱欧。脱欧有很多种方式,特蕾莎梅全部尝试了一遍,没有一种可行。现在英国被迫只能单方面宣布脱欧,直接跟欧盟说拜拜,即“无协议脱欧”,这种强硬方式会给英国带来灾难性影响,贸易关税、边境线谈判、物价上涨 等将使英国元气大伤。

正因为如此,受到了来自议会的反对党坚决抵抗,他们联合所有力量、用尽一切手段阻止“无协议脱欧”,能不脱欧最好。反对党的目的很简单,只要阻止脱欧,约翰逊就会下台,前者也就有机会去问鼎首相大位。因此,在本周二的议会上约翰逊受到围攻,遭受三连击:丧失脱欧主导权、“无协议脱欧”草案被否决,还通过了阻止“无协议脱欧”的法案。

反对政府的议员们成功控制议会议程,约翰逊如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议会和政府一边拉一头,把“脱欧”拉成了死结。【互不松手,脱欧已成死结】

约翰逊的反击:其一,提前大选,可惜已遭遇失败。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保守党议员临阵倒戈跑到对方阵营,投下了反对政府的一票,使约翰逊失去了对议会议程的把控。气的约翰逊当晚就开铡,把反水的议员全部开除,以正党纪。约翰逊并非经过民选上台,而是中途接任,按法制要经历一次大选。这么做的好处是大选前必须解散议会,根据选民投票重新洗牌,相当于把政府和议会的矛盾交由全国人民来决定:支持政府脱欧的就投约翰逊一方,支持议会留欧的就投议会代表一方。按照民调,保守党支持率高于工党,因此大选结果可能是保守党在议会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席位,脱欧便没有阻碍,所以这次议会才会极力阻止提前大选法案通过。【议会中疲惫不堪的约翰逊】

其二,把议会强制休会,放假。英国议会每年两次休会期,夏季休会在9月3月期满复会。约翰逊向女王申请让议会在9月3日至9月12日的某一天起延长休会,直到10月14日复会,得到女王批准。这么做目的是没有议会掣肘,约翰逊便可以安心开展脱欧工作,推进“无协议脱欧”进程。欧盟如果看到“无协议脱欧”存在可能性便会与英国进行接洽,原因是欧盟也害怕英国真的“无协议脱欧”,后果是欧盟难以承受的。

而欧盟之所以坚决不与约翰逊谈判新的脱欧协议,原因就在于看准了英国议会必然会阻止约翰逊“无协议脱欧”草案的通过,事实果然如此。约翰逊只有强行关闭议会,压缩时间,推进“无协议脱欧”,等10月14日议会复会时几乎来不及辩论和阻止脱欧的通过,那么约翰逊胜算大增。【议会强制休会与脱欧节点的关系】

结语: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比赛,也是一场豪赌,约翰逊别无选择。跑过了议会,赌赢了欧盟,拿到一份脱欧新协议,这是最完美的结局。约翰逊到底是英国救世主,还是最短命首相,一切都在10月31日揭晓,我们拭目以待!

英国议会政党行政三者的关系?

1、议会由政党通过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

2、内阁由议会中最大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

3、政党通过选举获胜在议会占据主导地位,并由此获得组阁权;

4、议会通过制约内阁法案的通过来约束内阁;

5、内阁通过解散议会来制衡议会。

为什么英国下议院首相问答过程中会时不时有人站起来?

议员要发言通过起立引起议长注意,而执政党起立多为增势及干扰对手发言机会。

英国议员在议会的发言,理论上都是向议长陈述,“隔山”辩论,所以多以Mr Speaker开头,指对方多用三人称He或the Hon. gentleman;议员要发言通过起立引起议长注意,而执政党起立多为增势及干扰对手发言机会,非极端情况下他们是不会积极质询首相的;议长起立发言时,所有议员都必须无条件坐下

议员们对回答满意就喊Yayh!不满意喊Nayh!(有点相声场子的意思);议长权力也伴随着风险,下议院的决议要由他呈交国王,史上有6位议长因呈交的议案不合圣意被斩首;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的距离正好是两个人手臂加上两把佩剑的长度之和;中间红线不可逾越。

下议院的长桌两边各有一个箱子,叫Despatch Box,原是议员带文件用的公文递送箱,后演变成两党重要成员的发言处。执政党一边的箱子里有圣经和古兰经等,反对党的箱中则是二战德国轰炸时被烧坏的圣经。前首相布朗有用笔反复敲纸的习惯,搞得箱面上迹点斑斑(despatch = dispatch)

在Despatch Box的前方摆放着Mace,是代表皇室权威的权杖,在视频上不明显,但只有摆上了才能开始议事,散会了再恭敬地“请”走;Despatch box之间的那些书里应该主要是历年的Hansard,也就是议会的议事文案记录,历年所有主要发言都收录在案。

议长由全体议员投票选举,必须拿到超过50%的选票,并退出原党派,再由女王签字才算当选。这届议长参选时有10人参战,所以很难拿到50%,战至第三轮才分出胜负,最后的竞争者同样来自保守党。当选后议长必须保持公正,不然会遭遇不信任动议。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