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战场模式,二战德军与苏联的战争动员能力如何
统治战场模式,二战德军与苏联的战争动员能力如何?
要说动员能力毫无疑问苏联更胜一筹啊。
苏德战争初期从的德国统帅部到底层的小兵都很奇怪一件事,就是苏联为啥还不投降。
苏军在战争前期的损失惨重得吓人,动不动就是一次战役损失十几万几十万部队,到1942年的时候如果按兵力算苏军早把战前兵力打光了。这放到其他国家就是亡国灭种啊。
所以当时德国人感觉就是苏联人打不完,消灭一个师后方又出现一个师。
源源不断开往前线的部队
到了后来冷战期间那位叛逃的苏联军官搞出的所谓《苏军内幕》,什么影子师之类的也是西方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但其实根源就是苏联的动员能力强大,能迅速把适龄青年送入军队之中,否则什么影子师架子师都是白搭,该影子还是影子该架子还是架子。
二战后期苏联后方人力动员已趋极限,后方甚至把监狱里的刑事犯送上前线。前线部队就自主在解放地区征兵,适龄青年一扫而空,说白了就是拉壮丁,这也是搞到极致了。
全民皆兵保卫城市
除了男丁之外,苏军还大量使用女兵承担非战斗岗位甚至部分战斗岗位,以省出男性当战斗兵。
自行火炮部队的女军官
战争开始后苏联后方生产重心迅速转向军工,青壮年入伍后的岗位空缺则被老弱病残顶替。那些小女孩甚至带着布娃娃上工,踩在板凳上开车床。
当然这样搞是有后患的,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生产首当其冲,战争期间靠着西方物资援助尚能死撑,战后立刻就爆发了饥荒。
生产线上的女工
但无论如何说,赢了。
而反之德国这方面做得很差,其实他们占了整个西欧的精华部分,但对物资他们所做的是掠夺,对生产他们所做的是破坏,对人力他们无非搜罗社会败类搞了一些素质很差的党卫军师。德国国内长期没有转入战时体制,人力资源利用相当差,可以说是前线都崩了,国内还在马照跑舞照跳的。
俄语纳粹宣传海报:我和一个德国家庭生活得很好,去德国参加家务劳动
43年施佩尔接手国内军工生产的时候,发现德国妇女的劳动力基本没利用起来,并且还有大量家庭使用奴隶仆人,一副莺歌燕舞状。其实就是到后期德国也不能说就是真正彻底动员起来了,在防空部队中使用小孩和姑娘也就罢了,把聋子和肺结核病人、60岁以上老头召集起来组塞进国民掷弹兵师到底算是动员还是地方党部敷衍军队都实在不好说。
草绳拴着裤子的希特勒青年师成员
穷途末路时的老老小小
最后做个结语,要说动员潜力,德国大于苏联;要说动员能力,苏联甩德国十八条街。
东归为什么又受到那么多阻拦?
土尔扈特部是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因内部矛盾向西逐水草,迁移到伏尔加河流域定居,1771年在首领渥巴锡带领下回归大清国。
土尔扈特部原是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这四部包括和硕特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
1628年以前,土尔扈特部和其他三个卫特拉部落,主要游牧于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17世纪初,卫拉特蒙古几个部落发生了内战,为了争夺草场出现了矛盾。外加俄国的殖民扩张,最终爆发了1625年的卫拉特诸部大动乱。
在明崇祯二年(1629),由于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和准噶尔部的首领图尔浑台吉交恶,和鄂尔勒克率部迁徙到了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南北两岸草原。
之后土尔扈特不看忍受俄国欺凌,最终选择回到大清国怀抱。关于东归原因,首先当然是俄国对该部压榨似的利用,俄国官方势力干扰土尔扈特政权中心的运作,这是首领渥巴锡不能容仍的。
俄国还纵容其他族群掠夺土尔扈特部的族人和牲畜,霸占他们的牧场。并且俄国把土尔扈特作为俄罗斯帝国的藩属,不顾人民死活,大量征调土尔扈特军队参与俄国的对外战争。
在苏联科学院编的《苏联史纲》里统计,只是在1762-1769年,俄国就先后征兵了32次,人数超过125万人。
他们挑选土尔扈特人去打头阵,损失了数以万计的民众,归来的人不过是之前人数的十分之一左右。
经济恶化是土尔扈特东归的另一个重要原因。1628年左右,土尔扈特蒙古在和鄂尔勒克带领下,穿越哈萨克大草原,来到伏尔加河下游的里海大草原游牧。
经过和鄂尔勒克、阿玉奇等四代苦心经营,逐步繁盛,无奈阿玉奇死后,汗国实力开始衰退。到渥巴锡时期,许多土尔扈特人失去了牧场,没有充足的饲料养活牲畜。
土尔扈特部西迁后,一直保持着和其他卫拉特蒙古的联系,从来也没间断过。1640年,首领和鄂尔勒克还出席了喀尔喀、卫拉特蒙古的封建领主大会,共同制定了《蒙古卫拉特法典》。
此外,对藏传佛教信仰是土尔扈特回归的精神力量。土尔扈特人崇信藏传佛教格鲁派,他们熬茶敬佛,平时的生活时刻离不开喇嘛教,即便移居到伏尔加河流域,还不时派人亲自到西藏熬茶布施。
乾隆在《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有言:
而俄罗斯又属别教,非黄教,故与合族台吉密谋携全部投中国兴黄教之地以息肩焉!
然而俄国人却强迫、利诱土尔扈特部改信东正教,强制实行洗礼,许多蒙古民众不堪重负皈依东正教。为了和俄国人对抗,土尔扈特部的历代汗王广修寺庙,邀请卫拉特其他各部和西藏高僧到土尔扈特来弘扬佛法。
加强和西藏达赖喇嘛之间联系的方式,使土尔扈特部最终没有背叛自己的信仰。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率领下发动斗争,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蒙受巨大损失,冲破沙俄重重阻扰,最终回归。
土尔扈特部较大的头目,分别率领自己的民众,在渥巴锡的领导下,纷纷离开伏尔加河游牧地,前往伊犁地区,人数大概在十万左右。
这么庞大的队伍千里迢迢来到大清国,过程十分艰难。锡伯总管伊昌阿报道说:
其投来者内,皆为老弱孤独,妇女幼儿甚众,摇晃行走而来。……到达我等头人驻地后,频频叩首痛哭求乞。
土尔扈特部跨越千里草原,渡过了乌拉尔河,进入冰雪覆盖的哈萨克地区。沙俄派遣哥萨克骑兵进行追击,9000名土尔扈特勇士担任后卫,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与追兵殊死搏斗,全部壮烈牺牲。
渥巴锡率领大队人马继续向东,路上困难重重,既要战胜严寒,也要防止疫病,更重要的是缺乏粮食,饿死、冻死者不计其数。他们坚持下来,在历时8个月之后终于回归祖国。
这支东归队伍,不仅有土尔扈特部人,还有和硕特、辉特人众。然而在安置这部分人时,乾隆对他们却一直保持戒心:
若安插伊犁之哈沁、沙喇伯勒等地,则与西界较近,易于伊等逃窜。
此后,乾隆几番召见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对其嘉奖,恩赐封爵。还多次在万树园举行盛大的灯火宴会,乾隆的重赏、安抚政策,这对土尔扈特部和其他民族都是一种宽慰,容易增强他们对清政府的向心力。
一些参与叛乱而后又归降清朝的蒙古首领见到乾隆后,也不禁感叹:
蒙皇恩殊深,均出乎意料。无法报答于万一,殊为感激。
土尔扈特的回归不仅展现了渥巴锡等领袖的英勇,和民众的向心力,更是展现了乾隆的手腕和魄力,毕竟当时诸将领担心俄国日后索要,引起战争,不敢收留,是乾隆帝果断拍板,才有了中国历史上这动人的一章。
有什么好玩的即时战略游戏?
你好题主
好玩的即使策略游戏的话我可以给你推荐以下几款哦:
1 帝国时代系列
帝国时代就是一款和要塞差不多的即时策略游戏,帝国时代是一款电脑游戏,首个版本是1997年发布的帝国时代,之后,7个版本和三个分支先后推出,帝国时代是一部横跨了一万年的即时策略游戏。
如同大部分即时策略游戏一样,帝国时代需要玩家搜集各种物资和建造各种建筑物和单位,当玩家搜集够了物资和建造完了指定建筑以后可以升级到下一个时代,帝国时代有四个时代,石器时代,工具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玩家需要击败除了你之外的所有文明就可以获胜。
2 英雄连系列
英雄连是一款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PC即时策略游戏,由加拿大著名游戏开发组遗迹娱乐开发,并由美国THQ公司发行,游戏是以二次大战期间的欧陆战场为主轴,在单人模式中玩家可以从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开始,玩家在游戏中扮演率领一支作战连队的指挥官,必须从诺曼地开始一路往北挺进,与顽强的纳粹德军展开激战,而且游戏中的战斗任务都是结合真实战役,让整个游戏表现更丰富。
玩家可以指挥一个或者几个不同的小队进行战斗,不同的兵种拥有不同的技能,重机枪班可以火力压制敌人,让自己的部队可以接近快速消灭敌人,工兵可以建造防御建筑和地雷,具体要怎么击败对手就要看你的指挥能力怎么样啦。
游戏中的每个作战单位不但有更逼真的动态,甚至连游戏中的所有建筑物场景都是可以破坏的,所以玩家别以为只是把作战单位躲避到建筑物后方就不会受到伤害,因为建筑物一直受到攻击也是会损坏的,所以玩家必须更妥善的调度小队战略,并依照当时的地形地物随时调整战略,否则可是会吃大亏。
3 全面战争系列
游戏可以支持上千人的战争场面,在游戏中玩家将扮演大家耳熟能详的各种历史人物,游戏中有两种不同的游戏模式。在战役模式中,你可以攻城略地,利用强大的军事实力不断扩张你的帝国;在即时战斗模式中,你可以运用各种战术击败你的敌人。游戏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训练战役,在完成训练后,你就正式开始你的霸业征程。
由于采用了出色的3D引擎,游戏建立了一个生动逼真的世界。你可以清晰地看到沙漠商队穿行在大街小巷,贸易船往来于港口之间。在冬季回合中,积雪覆盖了欧洲,这也会影响军队的移动和战斗效果。更重要的是新地图直观易懂,这对全面战争系列所开创的棋盘游戏类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改进。游戏在地图上设计了诸如山谷和河流之类的战略要地,你可以在这些地点放置一些军队,从而保护城市避免被围困的危险。你可以在丛林中埋伏军队攻击路过的敌人,伏击可以给敌人造成巨大的伤害。
借用贴吧和网络上的图片,实在找不到别的了...如果觉得有帮助的话可以关注一下哦,谢谢啦。
历史上最经典的骂人的话是什么?
一、最经典是章太炎骂康有为
章太炎在康有为七十大寿的时候,送去一副对联,"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看似褒奖,实则是“国之将亡必有妖,老而不死是为贼”二、韩愈骂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蚍蜉撼大树”的成语来源于这首诗。据说张籍是一个否定李白的杜甫派,韩愈写诗指出客观事实:“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三、孟子骂不行仁政的君主《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仲尼就是孔子,"无后"就是断子绝孙的意思。孟子借孔子之口骂用俑来陪葬的君主是不行仁政,言简意赅,直截了当,够狠够爽快!四、孔子骂宰予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第五》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除了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之外,还发出了关于认识一个人的感慨。读遍 《论语》,这大概是温文尔雅的孔圣人最动肝火的一次震怒了?那语气有点类似今天的老子骂儿子:“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老子不说也罢!”五、秦穆公骂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古人将寿命分为上寿、中寿和下寿,中寿是指活得不太长。这句话读起来挺文明的,然而实际上是骂蹇叔的,蹇叔这时大约七八十岁,已经过了中寿年龄。"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意思就是:你要是中寿时死,你墓上的树木该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这是秦穆公对前来劝谏秦军不要出兵郑国的老臣蹇叔说的。此时蹇叔已经很老,穆公说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中寿),你墓地上的树木已经合抱了。言外之意就是蹇叔该死了。六、花蕊夫人骂蜀军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五代.花蕊夫人《口占答宋太祖述亡国诗》。这首《述亡国诗》悲愤婉转,不亢不卑,表达了一个有气节的亡国之女深沉的悲哀。这位才高气傲的女诗人是谁呢?据说是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的妃子慧妃,人称“花蕊夫人”。据说慧妃喜欢芙蓉花和牡丹花,孟昶投其所好,特地为她修了一座牡丹苑,还下令在城墙上种满芙蓉花,连寻常百姓家也要家家栽种。每到芙蓉花开时节,成都城中花团锦簇,争奇斗艳,红如火,白似雪,远看如朝霞灿烂,近闻花香浓郁,从此,成都也得了雅号,叫“锦城”。孟昶带着慧妃登城饮酒赏花,望着花丛中的美人,感慨地说:“你真美呀!这芙蓉不足以形容你的柔媚,这牡丹不足以形容你的明艳,你是人中之花,花中之蕊。啊,朕封你为花蕊夫人。”公元964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兵南击后蜀,蜀军不堪一击,孟昶只得自缚请降,成了北宋的阶下囚。花蕊夫人也成了囚徒,陪孟昶被押解进京。七、杜甫骂某些贬低初唐四杰的轻薄文人“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其二》意思: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不断讥笑。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八、诸葛亮嘲骂周瑜《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末:周瑜急急下得船时,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曰:“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瑜怒曰:“可再登岸决一死战!”黄盖、韩当力阻。瑜自思曰:“吾计不成,有何面目去见吴侯!”大叫一声,金疮迸裂,倒于船上。众将急救,却早不省人事。事情的由来一般人都知道。周瑜出计,让孙权许诺将妹妹嫁给他,以此为名,骗刘备来拘囚在此,要他把荆州来换;若其不从,先斩刘备。但是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计谋。到了东吴,刘备依计而行,娶了孙夫人,并且在孙夫人的帮助下离开了东吴。周瑜率领大军围追阻截,被孔明布置好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急忙登船逃跑。孔明得了便宜还卖乖,不忘记叫士兵齐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羞辱周瑜一番。骂的够狠,周瑜当即气昏在地。九、“乌台诗案”后苏轼骂人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受敌党构陷,被指证在诗文中歪曲事实,诽谤朝廷。七月在湖州(浙江省吴兴县)太守任上被逮,入御史台狱,关了4个多月,差不多130天。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苏轼写了两首诗。看第二首: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寒上纵归他日马,城中不斗少年鸡。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堪笑睢阳老従事,为余投檄向江西。重点在第三第四句。第一二句说的是此次遭祸的缘由,有点戏谑的味道。第三第四,“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用的是“塞翁失马”的典故,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重点的重点是第四局。斗鸡的典故来自唐玄宗时期,李隆基酷爱斗鸡,长安城中斗鸡少年贾昌,甚至还被封为“五百小儿长”。当时的长安,流传着“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的说法。苏轼其实是在含蓄的骂人,不吐脏字,却极尽讽刺之意。他将那些陷害自己的小人当作少年鸡,表示不与你们这些阿世取容的宵小斗了。当然这可以解释为,苏轼就是不喜欢学长安少年那样来斗鸡玩。但读书人是品得出前面那个味道的。品得出又不能说出苏轼在骂人,这就是高明文人的高明手法了。十、宋玉骂登徒子如果骂人有最高级,最高级上绝对站着的人物就是宋玉。骂人骂得美轮美奂,汪洋恣肆,把文采、诡辩结合得天衣无缝。一句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这就是文学史上有名的辞赋名作《登徒子好色赋》。其中不少辞句如“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等都是展示女性之美的经典之笔,后来人用之不倦。看原文: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文辞意思不说了。看宋玉的逻辑:一个绝世美人求着要喜欢我,我都不情愿答应;看登徒子,老婆嘴唇外翻,弯腰驼背,蓬头垢面,丑成了鬼,他还当成个宝,这不是贪色到极致吗?
把丑妻当宝被宋玉说成是贪色无比,听凭美女勾引被说成是视美色如粪土。宋玉这奇葩逻辑一出,被天下好色男人奉为至宝。这篇《登徒子好色赋》据说一出来就风靡了楚国上下。登徒子这个爱妻护家的好男人,反倒成了色狼的代名词。
真是文人的两片嘴,那就是油漆匠的左右毛刷,左刷有理,右刷还是有理。
谁能给我推荐几个大型单机游戏?
说起开放世界怎么可以没人说我《巫师3》那,游戏界的宝藏,荣获15年TGA年度游戏,甚至还被波兰印刷成了邮票。
如今标签上写着开放世界的游戏种类繁多,有的名副其实,有的却是徒有其表。所以在这里我想依据自己的一点心得,来说说《巫师3》的伟大之处,以及将它推荐给题主,祝题主游戏快乐。
先放几张美图,领略一下这片大地的风光。
然后我们再来聊聊游戏的内核。
广阔的世界、丰富的互动
谈到开放世界的游戏地图,这可是玩家们最热衷的对比项。确实,大地图所带给玩家的游戏体验是丰富生动的,景象是真实壮观的。我在游戏中可以穿梭在一座完整的城市中,也可以尽情地游历于山水之间,感受着游戏自身世界的无穷魅力及人文地理,从基础层面扩大玩法范围。
但这并不是说地图越大就越好,相信题主应该也有过刷本时间一半都花在了跑图的经历。我认为单纯的为了扩大世界而扩大世界是不可取的,而《巫师3》是如何在拥有广袤的世界基础上解决这一问题的那?很简单,用丰富的地图内容来弥补简单的赶路。如果地图设计只有大这个概念,那么它只是一-个空壳,食之无味。但如果在这个地图上加入了丰富的互动元素,那就可以让这个木偶一般的世界活起来。
我们来看一下《巫师3》的地图元素有哪些——素材收集、强盗窝点、怪物巢穴、据点收复以及地图事件,其类型异常丰富。这样干巴巴的叙述可能说不清楚,那我来举个例子。当你在野外赶路时路过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发现一地的尸体,而独生的孩子告知你他的亲人被谋害,哀求你陪同他前往报仇雪恨。此时面对几个凶狠的匪徒对你露出夺目的刀锋时,你是选择拔刀相助还是事不关己?其实此刻的选择已经不重要,因为设计师的目的并不是要你权衡利弊。当玩家已经被代入事件时,设计师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地图元素已深深地使你融入到了游戏世界中。
淡化主线,强化支线
其实线性游戏与开放游戏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主线支线的设计上,但也造成了很多人觉得只要有多支线,地图大就叫开放世界的错觉,但实际上并不只是如此。当然并不是说《巫师3》的主线不够优秀,只是除此之外,我还想谈一点颇有新意的东西。
淡化主线这个设定的核心思想是给予了玩家充分的选择权,不再循规蹈矩,可以随心所欲的发现游戏的世界,享受游戏的乐趣。从玩家角度来讲,就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从游戏设计角度来看,传统的通过主线来讲述游戏已经无法将广大的开放世界尽善尽美地展现,世界观之大则需要从各个侧面才能反映。《巫师3》在这个方面下足了功夫,巧妙的为支线和狩猎设计了生动的剧情,不仅与游戏的世界观设定相互呼应,也让玩家从多个层次对巫师世界感同身受。
不论是那个月圆之夜独自舔舐伤口的狼人,还是被困枯井下执着未完心愿的女鬼,在《巫师3》中,游戏剧情一次又一次地感染你,让你做每一次选择时都是那么身不由己,好似置身其中难以自拔,而这,都是支线任务所完成的。在《巫师3》的世界里,女儿等着我去救,老婆等着我去找,狂猎即将入侵这个世界,而此时,我杰洛特,伟大的猎魔人,决定先去帮农夫找他丢失的羊。
虽只是个玩笑话,但也从侧面体现出了强化支线任务的思想,你很难想象一-款游戏能将支线任务做的如此完美,足以一点一滴渗透到你的内心深处。
写在最后
回到开放游戏,顾名思义,打破传统游戏的束缚,给予玩家最大程度的自由,让游戏不仅是游戏,开放游戏代表着创造和改变。我们可以在丛林飞奔、在原野穿梭,攀上最高的山、潜入最深的海。越来越多的游戏让这世界越来越大。而这,就是开放世界独特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