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缚之影,有什么好的图书可以推荐
束缚之影,有什么好的图书可以推荐?
曾国藩曾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读书除了能够涨见识,还能够改变人的气质,在这个信息日益更替的时代,能慢下来,去读一本好书的人,就能对抗这种匆忙和不确定性。
有很多书我们或是读过,也看过别人的解读,但总觉得意犹未尽,在闲暇时光还是会忍不住翻看。
这种书大概就是真爱吧,我手里也有几本怎么看都不烦的书,今天给大家推荐三本,每一本都是压箱底的好书。
一、《红楼梦》
虽然推荐《红楼梦》有点多此一举,毕竟作为四大名著很多读者都读过了,但在我身边依然有人没读过,因为太厚,因为字数有点多,读不下去。
其实之前我也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是这样解决的。
每次就读20页,这样下来两三天就能读完一回,说不定兴致一来,一次性就能读完一回,大概两个月之内,就能读完这本书了。
这本书每次读完后,对书中的人情世故有了新的看法,比如小时候读,就很讨厌宝钗,但长大之后读,觉得宝钗也不容易,她不那么圆滑的话,家里的日子根本过不下去。
长大之后才知道,宝钗的理性是不得以的,而黛玉的矫情也是难以改变的,对每个人的际遇都多了谅解,而不是批判他们好或是坏。
那些丫头婆子有些确实很讨人烦,但他们也并不是天生如此。他们的家庭,以及经历的那些人和事,早就了她们。
读的时候不得不佩服,那么多人物,在曹公的笔下都那么丰满,构思这样的小说,功力绝对深厚。
我不是特别喜欢高鹗的续写,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这本小说的喜欢,就算只读前80回,也是好的。
二、《万历十五年》
前两年热播剧《人民的名义》里,《万历十五年》频频被提到,当时没看,后来买回来看就喜欢上了。
黄仁宇老先生写历史的方式很独特,他从历史的一个横截面切入,从七个重要的人物入手,去剖析时代,以及时代的局限。
这本书真的没有阅读门槛,就算是不太懂明史,也完全不用有压力。
看完这本书,我之前很多偏见被打破。
曾经我们都以为做皇帝很好,统领疆域里的所有人,要什么有什么。可实际上,皇帝并没有那么好做,因为老祖宗留下了很多制度,小皇帝要么遵守,要么费力打破规则。而多数皇帝只能墨守成规。
万历皇帝从很小就有很重的学习任务,如果不听话,被太后知道了,还要罚跪。长大之后,也没办法喜欢谁就娶谁做皇妃,而是要太后和辅助大臣帮忙挑选合适的人。
这让我想起楚门,一个生活在摄像机下的“自由人”,没有隐私。所以顺治皇帝才在自己的爱妃去世之后,选择了出家,做一个自由的和尚。
由此看来,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困境,时代自己主宰不了,很多制度也违反不了,人根本就没有完全自由这一说,但从某种意义上看,人又是自由的,在规则下的自由是存在的,只有不断地折腾,要么被生活改变,要么改变生活。但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任何人停留。
时不时觉得命运不公时,我就会看看这本书,想到皇帝、宰相他们尚且会有无助的时候,我内心就有点坦然了。
三、《月亮和六便士》
毛姆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作者,他非常勤快,个性又非常古怪,但他的小说真的很好看,他的很多小说我都看过,每一本都很精彩,但如果只让我推荐一本他的书,肯定是《月亮和六便士》了。
这本书的原型是高更,斯特里克兰40多岁,为了自己的理想,放弃了一切,义无反顾的开始画画,就算贫困潦倒,就算快要饿死,他都没有想过回头。
人是要有点梦想,不然人生就了无生趣。斯特里克兰这种为梦想付出的爆发力,也许我们没有,但细水长流的投入,还是有可能的。
毛姆写斯特里克兰之于艺术时,写得很有趣:
在他的灵魂中,也许有着深层的创作本能,尽管他的生活遮蔽了它,它却无情地疯长,像癌症一样扩大到细胞组织,直至占据了它整个人,使他无法抗拒,必须采取行动。
活着不能只是为了赚钱,爱好和爱情都是顶重要的,不能像斯特里克兰一样疯狂,但要像他一样,心中有梦。
但从这本书里得到另一个重要的启示,女人啊,别恋爱脑,要不然会被毛姆笑话的。
书中有不少讽刺女性在恋爱中不理智的行为,虽然这种表现确实在很多女性身上都会有,但值得开心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已经觉醒了,不再那么感性了。
斯特里克兰的话,其实就是毛姆内心的真实想法
我不需要爱情,我没有时间恋爱,这是人性的弱点,我是个男人,有时候我需要女人。当我的欲望满足了,我就会去忙别的事情。女人除了爱情什么也不懂,所以她们把爱情看的非常重要,简直荒谬。爱情是一种病,女人是我取乐的工具,我没耐心让她们当我的助手、搭档、伴侣
幸好幸好,斯特里克兰走后,他的妻子没有一蹶不振,很快就开了一家打字店,凭借着之前的人脉,生意还不错。
从这点看,毛姆对女性还是有点点怜悯的。
看完这些话,顿时清醒,其实女性应该多点理性思维,爱情很美好,但不能因为爱情,耽误工作和生活的精彩,这才是更重要的事。
长大之后,很多时候的学习都是功利性的,读一些有用的工具书或是自我成长类的书,能够让我们快速成长。
但真正能够滋养我们灵魂的,一定是一些经典的非实用类书籍,就像今天推荐的三本书,就属于后者。但人生时间并不断,抽出点时间读点无用的书,也是能让人受益的。
你见过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
2010年夏天我在一个山村里教学,总有个穿得很旧的瘦弱女孩去蹭课,忽然有一天再也不见她去,一问班里的孩子才知道,她已经去世了。
大二那年暑假,我为了挣点生活费,就和同学一起去了一个山村做补习老师,当时一看到那些孩子,就觉得十分亲切,因为和我们小时候太像了,大多小孩都穿着朴素,眼神纯净。
那些孩子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其实大多数爷爷奶奶,非常不愿意让孩子读暑假补习班,即便我们当时,每人才收了几百元,还包含了两个月的饭钱、书本费用,完全不用他们再另外交钱,但这些老人依然觉得很贵。
大多数去补习的孩子,都是在外地打工的父母作主,爷爷奶奶拗不过,很不情愿地送到我们那里的。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直到现在都无法忘记的,是一个没交任何费用,但是每天都去蹭课的瘦弱小女孩。
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我以为她是去试听,因为当时有很多老人就是这样,知道试听不收费时,就提出先让孩子试听几天的课,孩子喜欢了再交钱报名。
为了省钱,那些老人通常会让孩子试听个三五天,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再去交费。
而这个小女孩,一直到了快半个月,还没有交钱的意思。
但是当我问她的时候,不等她回答,就有其他孩子说话了:
“老师,青青交不起钱,我们上学的时候,她连材料费都交不起。”
我立刻意识到她的境况可能和其他孩子不一样,让她像其他小学生一样,照常上课。
这个叫青青的女孩,看起来实在太瘦了,胳膊像麻杆一样细,皮肤还很黑,只有眼睛里闪着倔强的光芒。
从其他小孩的嘴里,附近村民的口中,以及和我们同去的女校友,那个担任语文课的老师丽娜的嘴里,我断断续续地知道了青青的情况。
她已经11岁了,但是看起来仍然像是七八岁的样子,因为从小身体就差,有先天疾病,再加上长期营养不良,所以身材又瘦又小。
她的爸爸因为出车祸,在她还不记事时就去世了,她远嫁过来的妈妈当时就疯了,后来一直精神不好,再后来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再也没回来过。
青青的爷爷一直是自己拉扯儿子长大的,儿子就是命根子,儿子去世后,他也没了精神支柱,又把全部的心思转移到了青青身上。
爷爷自己的身体也不好,整天咳个不停,但他还是给足了青青所有的爱。
农村的流浪狗很多,青青很喜欢收养它们,她经常和爷爷一起捡流浪狗回家,还给它们都起了名字,有的叫勇气,有的叫爱心,有的叫大胆,有的叫笑脸……
青青说,希望自己能给爷爷带来这些东西,所以就给小狗的名字安排上,这样天天叫着叫着,自己就有了。
我那个教语文课的女同学丽娜,知道这个事之后,哭了半天,她自己也是缺少父母关爱的人,父母感情不好,早早离婚,她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父母都嫌她是累赘,几乎没回去看过她。
丽娜说,自己也曾经养过一只小狗,专门给它起了和妈妈一样的名字,似乎这样就有妈妈陪伴了,她太理解青青的感受了。
平时,我不敢对青青太区别对待,怕伤害她小小的自尊心,铅笔和本子那些东西,都是借着奖励回答问题的机会,给到她手里的。
当时我担任的数学课,青青听了几次之后,就一直跟着丽娜走班,因为她喜欢语文,她说丽娜讲的语文课里有故事,她爱听故事。丽娜去哪个班上课,她就跟着去哪个班。青青也很喜欢这个语文老师, 因为她就像姐姐一样,是除了爷爷之外,对她最关心的一个,尽管才认识不久,但是关系好得俨然一对姐妹。我十分清楚,丽娜更是在青青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响,她想尽最大努力帮助青青。有一次,我们周末一起去当地赶集,丽娜买了一双漂亮的儿童凉鞋,一看尺码,我就知道,肯定是送给青青的。
但是她拿给青青的时候,青青却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换上,她觉得太贵重,只有穿别人送给自己的旧鞋时,才没有心理压力。
最终,丽娜把新鞋送给了另外一个女孩,换来女孩的两双旧凉鞋,青青这才欢快地穿上了。
脚上原本那双破得几乎看不出样子的白色运动鞋,她执意要再带回家,并在后来的一次作文中,写了关于自己脚上那双运动鞋的故事。
原来,那是她爷爷曾经给她买的。
为了买那双鞋,爷爷攒了很久的钱,有卖破烂的收入,还有卖蔬菜的收入。
爷爷经常起早贪黑地卖菜,有时是赶集卖,有时是去城里,走街串巷卖,经常是和最早的一抹亮光出发,卖到夜幕降临,再和呼呼的北风一起回家。
那天,爷爷早早起来,和等在门口的青青一起,带着前一天晚上就整理好的蔬菜,赶集去卖。
他们打算早点卖完,就可以给青青挑双新运动鞋了。
那时还是冬末春初,爷孙俩顶着寒风,守着面前的一堆蔬菜,大声叫卖着。
临近中午的时候,还没卖出去多少,眼看着集上的人越来越少,爷爷还以为又要把菜扛回家了,不料,一个高个头男人走到摊位面前,提出要买走剩下的所有蔬菜。
青青和爷爷高兴极了,这种好心人,他们以前也多次遇到过,所以,爷爷为了表示自己的感谢,还特意便宜了一些。
称完之后,那个人给了爷爷一张50元的纸币,可那些菠菜才不到10元,爷爷就小心翼翼地拿出心口包着的“存款”,给那个人找了回去。
就在爷俩欢欢喜喜地拿着钱去买鞋子时,正要付款,鞋店老板娘摸了一下那张50元纸币,就大叫一声:
“大爷,你收到假钱了!”
这一叫,把青青和爷爷的魂都叫没了,她爷爷呆住了。
那个老板娘经常见到他们在集市上卖菜,认识他们,知道他们非常不容易,立刻自顾自地大骂起来:
“这是哪个坏良心的崽子,专挑苦人家坑,让我知道了非扒烂他的脸不可!”
话没说完,老板就赶紧问青青和爷爷,还记不记得给钱的人长啥样,青青勉强说出了几个特征,但是,又不知道名字,哪有那么容易找到?
老板两口子常年做生意,对周边的人都很熟,但也没猜出到底是谁。
老板娘安慰了青青爷俩一番,和青青的爷爷意思性地要了5块钱,就把运动鞋塞青青手里了。
假钱的事,被爷爷念叨了很久,他把那张假钱放在一个透明塑料袋里,一闲下来就拿起来仔细端详。
青青知道,爷爷是在记住假钱的样子,免得以后再吃同样的亏。
丽娜本来就多愁善感,看到青青写的这篇作文时,又一次哭得眼睛红红的。
我发现,青青从来不午睡,每次其他学生午睡之后,我们这几个老师,不是在忙着收拾他们吃完饭的碗筷,就是在批改作业,或者准备下午的课。
青青就总是凑在丽娜旁边,一会帮她递个东西,一会帮她倒点水。
实在没事干的时候,她就拿本书,坐在那安静地看。
中间有一个多星期,丽娜因为有事,回自己家了,她临走时告诉青青,要好好听课,等到补习班结束,会送给她一个惊喜。
担任语文课的,在那几天换成了另一个男生,也是我们的大学同学,但他比较懒散,基本上都是按教材读,讲的课远没有那个女老师精彩。
青青又回到了我的班里,因为我班里的,大多是她熟悉的老同学。
我发现,每到课下,青青就会趴在桌上写着什么,看我总关注着她,有次她就在课下神秘地告诉我,她在给语文老师丽娜写信,每天好几封。
丽娜回去后,青青的情绪明显高兴了起来,一见面就迫不及待地把那些信送给她。
晚上,我这个女同学拆开一封封信,一会哭一会笑,我们凑过去一看,心里五味杂陈。
原来青青只当语文老师回家只是借口,还以为她再也不会回去教课了,但其他老师都说过她会回来,所以,青青心里既期盼又焦虑,还不敢表现出来。
在大人的一句话就可能占据整个内心的孩童时代,青青的担忧无可厚非。
那些信,被丽娜压在一摞崭新的作文书下,那些作文书,是她回去前,特意从书店买的,我们当时也都是穷大学生,看得出来,她买那些作文书,肯定又要节约一年半载的生活费。
受到青青写信的启发,回去后的每一个晚上,丽娜都会在睡前制作一张硬纸卡,上面写着对青青的鼓励,分别夹在每本书中。
她俩那份双向奔赴的美好,似乎让人眼前溢满了幸福和希望。
然而,生活总会不按预期发展。
青青的爷爷,不知道从补习班里哪个老师说起,县城里有很多旧书店,里面的书都是按斤卖的,一本书几毛钱就能买到。
爷爷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青青后,第二天一大早,就骑着那辆破旧的脚蹬三轮车,出发去县城了,上面还拉满了他自己种的蔬菜。
可能那一整天,青青心里都满怀期待,但等到天快黑了,也没见爷爷的影子。
青青一个人去接爷爷,快出村的时候,还碰见村里的几个人,那些人听说她去接爷爷,还以为她爷爷是去下地干活了,就没多想。
不料,她这一接,再也没回来。
等到半夜的时候,爷爷才回到家,好心人送他回去的,他的三轮车在半路上没气了,推了很久才到一个村庄,有人借给他打气筒,发现打不进去,再一看,是胎破了,那人还帮他修了轮胎,眼看都晚上了,一问他家还有很远,又开着面包车把他送回了家。
到家后的爷爷没见到青青,还以为她去邻居家玩了,四处去问,都没找到。
邻居们都开始帮忙找,几个碰见过青青的村民才说傍晚见到青青,她说要去接爷爷。
一伙人都出村去找,夜空中飘着大家的呼喊声,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一直到几个小时后,跟随人们出来的几只青青收养的流浪狗,一直对着一片田地叫,众人才发现,青青坠落在了邻村田里的一个水井里,看起来她是想抄近路,但是不熟悉地里的情况。
有人报了警,并七手八脚把她打探上来,却发现已没了呼吸,那些被叫做“勇气”和“大胆”的狗狗们,转着圈吠个不停。
青青的爷爷知道消息后,一下子瘫倒在地上,话都说不出来,用手指着三轮车上的那堆旧书,喉咙里发出含糊的“呜呜”声。
我们几个吃住都在补习班那边,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个消息,是丽娜第一个发现的, 不管青青在谁班里,我们点名的时候都会算上她。
当时丽娜没等点名,就一眼瞥见教室里没有青青的影子,她一问,有个男孩子漫不经心地回了一句:
“青青没了!”
没等她反应过来,这个“没了”是什么意思,那男孩又加了一句:
“掉井里淹死了!”
这话如同晴天霹雳。
放学的时候,我一回宿舍,就发现丽娜已经在那里掉泪了,面前是她买给青青的那堆作文书,她的眼睛已经肿了,我猜测,她应该是当天下午没上成课。
看到我之后,她在那里喃喃自语:
“我是打算补习完,把这当奖品送给她的,要是一带回来就给她,她有书看了,可能也不会让爷爷去买书了,也就不会发生这事了,我好难受……”
一直到补习结束,她的状态就没再好过。
听说青青的爷爷把买回去的作文书,全都烧掉了,边烧边说:
“乖孩子,以后也不用跟着爷爷受罪了,下一辈子,去个有爹妈疼的人家。”
而我那个女同学丽娜买的十几本,在她的默许下,被其他语文老师当作奖品,发给了其他小学生。
不知道这件事,对丽娜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她本来品学兼优,回去之后,直到毕业,成绩刷刷下滑,整个人天天无精打采,似乎对什么都没了热情。
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她总是无缘无故地哭泣,后来被家人接走,申请了延期答辩,听说被诊断出抑郁症,幸亏恢复得还行,第二年跟着下一届学生答辩通过。
那几个曾一起去补习班工作的同学说,感觉青青的事件,对她打击太大,她曾以为,自己从泥潭中走出来过,可以帮助青青更快地脱离泥潭,不承想,青青连泥潭之外的世界,都没来得及看一眼。
社会底层的人,光是生存,就可能耗尽了所有的力气。
我始终记得自己在小时候的生活情景,那时候的农村,又穷又苦,直到小学快毕业,我才知道香油是什么味道,直到初中,我才第一次吃到炒的菜,永远无法忘记,我吃的第一口炒菜,是我哥做的炒辣椒,只是放几滴油和一点盐,就觉得是世间最好的美味。
但身边又有无数人,过得更加艰辛,他们可能没有体会过父爱母爱,可能身体从出生就不健康,可能用尽能想到的所有办法,都无法完成学业。
哪怕是在当今时期,社会发展如此迅速,依然有大量的底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他们不是不努力,而是没有可以努力的方向,或者付出了百分的努力,都不及更高层次的人,稍微努力个一分两分,取得的成果显著。
这个世界的很多艰难,都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
你相信上一纪的文明真实存在过吗?
我不相信人类在地球上有着上一纪文明的真实存在。
地球虽然有着近46亿年的历史,时间跨度非常的渊远流长,但也并不能因此就判断地球在历史中一定出现过多次的所谓的高等文明。
一个高等文明的诞生其实是有着很多偶然因素相伴的,就好比恐龙在地球上统治了数亿年,但也没有进化成所谓的高等文明,有时候时间不一定是必然因素。
包括从我们对于众多地外星体的探索结果来看,直到目前为止人类也没有找到地外文明存在的真实证据,这其实也在另一个层面上说明了一个文明的诞生其实是非常复杂且难得的。
当然,宇宙是非常庞大的,可观测宇宙的尺度就有930亿光年,我们目前的了解能力是有限的,理论上宇宙中存在高等文明的可能性也是比较高的,但从实际情况上来说,存了人类自己的文明,我们还没有发现过任何其它的文明存在。
如果地球曾经出现过高等文明,不可能不留下相应的线索和遗迹。如果在远古地球上曾经出现过高等文明,理论上是一定会留下相应的线索与遗迹的。人类在考古方面其实一直都在探索,我们也发现了众多的远古生物的化石与遗迹,如果在远古的地球上真的存在过类似与今天人类这样的文明,是不太可能一点线索也不遗留下来的。
而从我们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并没有足够多的证据可能证明远古高级文明的存在,一些所谓的线索很多时候也存在人为炒作的嫌疑。
而所谓的玛雅文明其实也只是几千年前的历史,理论上也算不上所谓的远古高等文明。
以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有哪些激情燃烧的句子可分享?
1、勤勉似风,奋斗如你。
2、暮暮为朝,幸福而至。
3、岁月如初,时光若诗。
4、缘份随天而定,缘起缘灭,原来皆是你。
5、荣辱并非贫贱,财分财合,积少磊成多。
6、凡俗本无是非事,人间只怨闲中闲。
7、长长短短,恩恩怨怨,庸人何苦自扰之。
8、弯弯折折,曲曲直直,情绪何必自困之。
9、静者自静,孤弦仍合鸣。即便深居闹市,也嘈而不杂。
10、清者自清,浊酒皆不醉。哪怕身处纷扰,也喧而不嚣。
11、人生浅浅,稍有懈怠,分分便复日,或许变得心有不甘的将就。
12、命运深深,略微闲隙,月月就成年,也许化作迫不得已的凑合。
13、时光如金,一念之间,转瞬即逝,容不得太多的所谓闲情逸致的消耗。
14、青春若纸,犹豫之中,一去不返,受不起繁琐的所谓虚无缥缈的折腾。
15、天下之路再长,也无法阻止人类脚步想要到达的远方。
16、尘世之海再深,也难以隔断人间梦境欲要触及的边长。
17、每个人的心事,都有体量。得失淡漠,进退自如。倘若私心杂念太甚,我们必然会失去了自我。
18、每个人的风度,均有容量。小即是大,大即是小。假如物欲火气太盛,人生可能将迷失了心智。
19、绵绵用功,持续发力。珍视一朝一夕,抓住每一种可以改变的机遇。
20、循序渐进,天道酬勤。迈过千山万水,欣赏每一程流连忘返的风景。
21、凡事只要竭尽全力,眺望的人生,就没有达成不了的目标。
22、众人只要同心同德,繁杂的难题,也撼动不了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23、早春初阳,皓月当空。梦中见桃花,人生是三月。
24、金秋青黄,季节弥香。晓风吹八月,稻田起波浪。
25、时空漫漫,光影飞涟。情绪度天涯,见字如见面。
26、五月满山故事,十月大地歌飞。
27、望山山忽近,念水水至清。
28、你我素昧平生,转身就是缘份。
29、眼界高山流水,心中世界乾坤。
30、读一城岁月,听千里时光。
为什么古代都对此明令禁止?
从根源上来说,人类之间的冲突与斗争,归根结底要受环境与法律的制约。
因此“巫蛊之术”的本质,其实并非是“神秘古老的文化”,而是一种“逃避法律责任的杀人手段”,是人类内心黑暗世界的真实写照。“巫”是人类黑暗的精神,“蛊”是吞饮鲜血的毒虫!“巫术”、“蛊术”合称为“巫蛊之术”,又称为“诅咒之术”。巫蛊之术的起源,可追溯至人类文明为成型之前的“远古时期”!
远古时期的人类以部落为形式,进行着有条不紊的生活和生产。而生、老、病、死在远古人类的眼中是神秘而神圣的,因此那些在各部落中特立独行且善于思考、发明的各别远古人类们,通过观察自然规律、天文星象、人体结构发明了“巫术”。将时间推进至夏、商时期,巫术已经成为了囊括天文学、占星学、医学、数学的显学,人们将精通“巫术”之人,看做是“上天的使者”,在那个时期“巫术”非常受皇宫贵族的推崇,出征、祭祀什么的都得要找巫师占卜一下。
换种角度论述,“巫术”也可以看做是现代科学与现代医学的前身。
到了战国时期,巫术成为了一些江湖败类行骗的手段,更有甚者将“巫术”发展成了“诅咒之术”,以至于“巫术”在秦汉时期被人们与恶毒的“蛊术”并成为“巫蛊之术”。
蛊术起源于我国西南部的苗疆民族,苗人认为蚩尤是他们的祖先,因此他们信仰自然的力量,认为自然主宰着万物,而“蛊术”则是表达自然力量的一种形式。
炼蛊的方式大同小异,多是将各种毒虫放入同一容器的内部,令毒虫自相残杀,活下来的毒虫便是蛊。
蛊虫的种类繁多,蝎子、蜈蚣、蜘蛛、毒蛇皆可炼制成蛊,苗族人认为蛊虫是有思想的,强大的蛊虫会反噬饲主,控制饲主的心智,因此饲养蛊虫有一定的风险。
蛊术的种类多不胜数,下蛊的手段更是花样繁多,猫蛊、情蛊、蛇蛊、飞蛊……蛊会利用人体或牲畜作为介质,夺取目标的性命或达成某种不为人知的目的。
汉武帝中后期,宫廷中疫病流行,奸臣江充,利用巫蛊之术的恶名,谣言太子刘据巫蛊害人,太子无法自证清白,被逼而反,最终兵败被杀。同时这也导致了一代贤后卫子夫的自杀,数万人受到牵连,成为谣言下的冤魂!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巫蛊之祸”!到了唐代,唐朝律法明令禁止百姓饲养蛊虫,如若在百姓家中搜查出用于“诅咒、炼蛊”的器具,一律处以极刑,因为“巫蛊之术”会使民间变得混乱!
懂得巫蛊之术便可以悄无声息的夺人性命,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一旦巫蛊之术流行起来,人们将视国法与生命为草芥,届时所造成的混乱将无法弥补。
可见巫蛊之术真正可怕的地方,并非仅是夺人性命这么简单,“造成恐慌与混乱”才是才是巫蛊之术真正厉害的地方,也是其名声差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