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特任务,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合影

2023-03-26 16:56:03 173阅读

阿尔伯特任务,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合影?

中国近代史最著名的一张合影,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1872年清朝官方派遣的第一批留美幼童。

阿尔伯特任务,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合影

晚清三大重臣:宝庆、奕環、李鸿章。

洋务运动时期,欧洲新兴的帝国德国成了清朝的主要的军火供应商。不仅因为德国军火的价格相对英法等老牌帝国廉价,而且质量十分优质。可以说,清朝的军火订单在一度程度上加强了德国的实力,使其加速完成资本积累。当然,在清朝采购军火的背后还是离不开那位晚清第一权臣李鸿章。图为李鸿章和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

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留声机、摄影机、电灯泡的发明者爱迪生,美国第29任总统沃伦·哈定,凡士通创始人哈维·凡士通正围坐在一起聊天。

民国时代的上海青帮三大巨头:杜月笙、张啸林、黄金荣。

辛亥革命的一众功臣。

民国时代的四大军阀:阎锡山、冯玉祥、蒋介石、李宗仁。

民国时,中华武术的一次巅峰汇合。前排左起:杨澄甫、孙禄堂、刘百川、李景林、杜心武、郑佐平、田兆麟;后派左起:苏景曲、钱西樵、高振东、褚桂亭、黄元秀、沈尔乔。

相声界的各位大佬。前排左起:郭荣起,常连安,张寿臣,马三立;中排左起:常宝华,张庆森,朱相臣,侯宝林,常宝霆,苏文茂;后排左起:杜三宝,XX,白全福、XX、常宝霖。

民国时的戏曲大师们:张文斌、陈德霖、余叔岩、王长林、程继先、刘砚芳、荣蝶仙、王凤卿、朱素云、九阵风、龚云甫、杨小楼、尚小云、王瑶卿、梅兰芳、姚玉芙、姜妙香。

民国时的戏曲大师们:张文斌、陈德霖、余叔岩、王长林、程继先、刘砚芳、荣蝶仙、王凤卿、朱素云、九阵风、龚云甫、杨小楼、尚小云、王瑶卿、梅兰芳、姚玉芙、姜妙香。

地下城剑魂怎么偷学属性技能?

关注阿桑,专注解答DNF!

关于怎么偷学技能首先要完成阿尔伯特的前置任务才可以学。

接好任务到PK场打个十几把差不多就可以完成了。

剑魂建议把封印解除点满,释放刀魂卡赞的时候差不多可以全屏对比以前的可以双倍提升。

二战时期的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开战之前,德军已经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在东线苏德战场,到1943年初,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惨败,丧失了战争主动权,继而在1943年中的库尔斯克会战中未能扭转颓势,自此苏联完全占据了战争的主动权,到1944年的时候苏联对德国发动了十次突击,打的德军毫无还手之力,即便德军能够集中全部的兵力在东线对战苏军,也已经很难取胜了。

在北非战场,德国已在1943年彻底放弃。到了诺曼底登陆前夕,盟军已经攻占了意大利首都罗马,墨索里尼政权已名存实亡,整个欧洲基本就只有德国在对抗盟军了。

对于希特勒来说,如果这个时候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的西线战场,那么对于德国来说其打击也必然是致命的,但无奈于东线苏军造成的压力太大,能够投入到西线对付盟军登陆的部队也就非常有限了。

登陆作战前双方的实力对比德军

1944年5月份,德国在东线有179个师和5个旅,占德军总兵力的65%,西线的法国、荷兰和比利时等地只有59个师,归属于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在60个师中,有33个海防师、15个步兵师、10个装甲师和2个伞兵师,其中2个装甲师由希特勒亲自指挥,总兵力76万人。西线德军分为B、G两个集团军群,B集团军群是主力,由隆美尔元帅指挥,下辖39个师,其中第十五集团军的23个师驻扎在加莱地区,第七集团军的14个师驻扎在布列塔尼半岛。G集团军群有19个师,其中第一集团军的10个师在比利时,第十九集团军的9个师在法国南部。

▲诺曼底前德军布防情况

从德军的部署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德军的主力基本在加莱地区,这也是缘于盟军在进攻前制造了大量的烟雾弹,向外界显示盟军将会在加莱地区,也就是法国靠英国最近的地区登陆,为了迷惑德军,盟军的著名战将巴顿频频出现在加莱对面的肯特郡“视察”工作,这也让希特勒相信了盟军主攻加莱的说法,而盟军实际主动的方向是诺曼底地区。

▲德军西线总司令龙德施泰特

而德军在战前对陆军主力装甲部队的部署上出现了分歧,隆美尔认为应当把装甲部队布置在海岸线附近,以便能随时将装甲部队投入到反登陆作战中。而龙德施泰特、古德里安等人则认为应当把装甲部队布置在远离海岸线的地方,以防盟军的舰炮和空袭,在确定了盟军的主攻方向后再投入装甲部队作战。对此希特勒最终采取了折中的方案,让隆美尔统辖一半的装甲部队,龙德施泰特统辖另一半的装甲部队,这个方案实际上没有让任何德军主要将领满意。

▲隆美尔

在海军方面,德军也只以5艘驱逐舰和52艘潜艇为水面作战主力,这样的水上作战力量在当时的盟军看来就是浮云。空军方面对于德国来说也极不乐观,只有450架作战飞机,处于1:30的绝对劣势。

在防御工事上,德国实际上在1941年12月开始为防止盟军的登陆就开始在法国海岸线修筑防御设施了。希特勒原本计划在1943年5月之前要在挪威到西班牙的海岸线上修筑1.5万个固定支撑点来建立一个大西洋壁垒防御体系,但直到1944年5月,除了加莱地区外,其他地区只修建了零星的防御据点,有些地方仅完成了18%。可以说就这样的防御体系,基本上是防不住盟军的进攻的。

隆美尔就任B集团军群司令后,亲自视察了法国、丹麦、荷兰的防御情况,对防御体系进行了完善,他要求在浅海中设置障碍物,在沙滩上设置混凝土角锥、坦克陷阱,还要铺设大量的地雷,并在隐蔽的地方设置火力点,在海滩后的宽阔地带设置大量障碍物等设施,这些设施一旦修建完善,必然会对盟军造成重大损失,所幸直到盟军登陆的时候,也只是完成了一小部分,即便是这一小部分也给盟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盟军

盟军为实施这一史上最大的登陆作战,集结了288万兵力,包括了36个师,其中23个步兵师、10个装甲师、3个空降师,陆军共153万人。海军投入了5300多艘舰船,其中战列舰13艘,巡洋舰47艘,驱逐舰134艘,以及4125艘登陆舰和6000多艘运输船。

空军方面盟军出动了13600架作战飞机,其中战斗机4900架,轰炸机5800架,运输机滑翔机3000架。

▲盟军登陆部署情况

从军力投入上来说,盟军占了绝对的优势,再加上战前情报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因此使德军主力驻防在了加莱地区而不是主攻的诺曼底地区,这就为盟军的登陆作战减轻了相当的难度。

盟军进攻情况

在战前,盟军为阻止德军增援诺曼底地区,决定在登陆作战前先派出伞兵部队空降到德军后方建立防御地带,以阻止德军的增援。在开战前盟军便1944年6月6日午夜开始在诺曼底海岸线的后方大量空降部队,伞兵们迅速占领了诺曼底海岸线后方的重要据点和桥梁,建立了防御阵地,并在登陆作战后配合盟军对海滩上的德军发动了进攻。

登陆作战在6月6日清晨6点30分开始,从当天海滩上的战斗来说,伤亡并不大。其中宝剑海滩盟军伤亡630人,朱诺海滩盟军伤亡1200人,黄金海滩盟军损失了约1500人,犹他海滩盟军也只伤亡了197人,战斗最为惨烈的是奥马哈海滩的战斗,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便是取材于奥马哈海滩的战斗,在这里德军驻有352师的一个主力团,导致当天的战斗异常激烈,美军仅阵亡就达到了2500人,总共伤亡4000余人,可以说在第一天的抢滩登陆战中,盟军仅伤亡7500余人。

对于盟军来说,真正的硬仗其实并不是抢滩登陆作战,而是随后的城市攻坚战。在成功登陆后,盟军开始向法国内陆发展,美国第一集团军主攻瑟堡,英国第二集团军负责拿下卡昂。

到了这个时候希特勒才认识到盟军主攻的方向是诺曼底地区。其实在登陆作战的第一天也就是6月6日的时候,希特勒对诺曼底登陆作战的情况并不在意,他认为盟军是在佯攻诺曼底地区,真正的主攻在加莱。在错失了抢滩登陆作战的战机后,希特勒把德军装甲预备队的5个师全部交给了隆美尔指挥,并紧急从东线调来了党卫军第9和第10装甲师,诺曼底战役由此才进入了真正的硬仗阶段。

经过近一个月的攻坚作战,美军才攻克了瑟堡,在夺取瑟堡和科汤坦半岛的战役中,美军付出了伤亡25000多人的代价,直到7月1日才攻下了瑟堡。而蒙哥马利率领的英国第二集团军在夺取卡昂的战役中则更是艰难,每前进一公里都要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在最初的5天时间里就付出了伤亡5000人的代价,直到7月10日才攻下了卡昂。

转折点出现在7月6日,由巴顿率领的盟军第三集团军在布列塔尼半岛登陆,此时诺曼底前线的德军有被盟军包抄合围的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诺曼底的德军才开始逐步撤退,到7月18日盟军才彻底搞定了诺曼底地区。

在整个诺曼底战役中,盟军总共伤亡122000余人,其中美军73000余人,而抢滩登陆作战盟军伤亡仅为7500人,所以盟军实际伤亡最大的地方在于登陆后的攻城战。由此也能看出,盟军在战前成功欺骗了希特勒主攻方向,这点来说是多么地重要,一旦德军判断对了盟军的主攻方向,那么盟军在抢滩登陆时期的伤亡就可想而知了。

到了这个时候,德军已经无力阻止盟军开辟西线战场,这对于德军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希特勒对此大为恼火,解除了龙德施泰特西线总司令的职务。对此龙德施泰特在被解职后愤愤地说道,德军将必然战败。

7月17日,隆美尔在视察部队的过程中遭遇到了盟军飞机的扫射,被打成重伤,不得不暂时离开了岗位。7月20日,一群不满希特勒的德国高层军官发动了针对希特勒的刺杀行动,希特勒在这次行动中侥幸逃过一死,随后将参与刺杀的人员斩尽杀绝,而隆美尔不幸牵扯到了这一事件,于当年10月14日被希特勒秘密处死。

二战时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轰炸机飞行员是特意挑选还是报名?

挑选倒是挑选了,但与其说是挑选,倒不如说是有意识地早早策划,汇集了一帮技术尖子。

他们并没有等到原子弹要投掷了,才去军队里面找人才,而是预先组建了一支核爆部队。

“挑选”当然是挑尖子,需要将那些最会飞、最能飞的机组拉上去。

这帮人或许不算最精锐的,但绝对算是飞得最稳的,也深受美军高层信任的B-29机组。

美军二战时的轰炸机成千上万,每次出动都是浩浩荡荡,这飞行员该用怎样的标准挑选?

“曼哈顿工程”和“原爆日本”的计划都是绝密,在轰炸实验真正成功前,美国人并不想搞得沸沸扬扬。

所以,这些飞行员都是内部推荐,内部审核,还尽量不找那些战功赫赫的明星,免得轰炸机组转移泄露情报。

负责核爆的506混成大队,相当多的成员都是最早接触B-29轰炸机的人,美国人花费了很长的时间,直接选择并组建了这支搞核爆的部队。

当年原子弹轰炸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哪怕被选中的飞行员其实也没搞清楚自己要去干嘛。

有些人早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实验前的一年,就已经在准备相关培训了。

后来他们领到了被称为“南瓜”的模拟原子弹,高层依然没有把任务内容交代清楚,所以机组们只能猜测“军方制造了一种新品种的炸弹,可能它比较特殊,需要秘密的执行任务”。

最接近的猜测是“他们(美国政府)制造了某种化学武器或特殊器材,需要将其扔到日本。”

直到原子弹投放前,机组才真正了解到自己任务的内容,那会儿连原子弹都没安装好,需要有“曼哈顿工程”的专员在飞机上临时完成装配。

在广岛上空投下原子弹“小男孩”的B-29轰炸机叫“依诺拉盖伊”。

他的机长叫保罗·沃菲尔德·蒂贝茨(Paul Warfield Tibbets Jr.),是美军当年挑选的最“最可靠飞行员”。

“依诺拉盖伊”(Enola Gay)这个名字来自他的妈妈Enola Gay Tibbets女士。

这确实是一段传奇,小保罗·W·蒂贝茨把自己老娘的名字刷到飞机上,用它教广岛市民做了回人。

保罗·沃菲尔德·蒂贝茨是个家世清白、政治可靠、技术扎实、作风优良、广受信赖的老干部。

他出生在伊利诺伊州一个富裕的糖果批发商家庭,很小的时候就坐上了飞机,33年蒂贝茨毕业于西点军校,然后又进入佛罗里达大学深造,混得风生水起,还掏腰包完成了私人飞行培训。

此人在佛州和辛辛那提的大学间反复横跳,为自己规划着商界精英或医生的前景生涯。

继而,又因为“对飞行兴趣浓厚”,他直接来了出退学从军,1937年加入了美国陆航。

就这样,蒂贝茨逐渐开始了自己的飞行员生涯,并在本宁堡获得了中尉军衔。

到1940年时,蒂贝茨已经混成了巴顿将军的私人飞行员,经常载着巴顿飞来飞去,充当领导司机,也深受领导信任,在圈内还赚了不少名声。

1941年6月以后,蒂贝茨被调往第3轰炸机大队第9中队,并升级上尉,年底又进入29轰炸机大队,获得了波音B-17轰炸机的训练资格。

1941年12月7日,日军袭击珍珠港,美国全面进入战争,蒂贝茨这样的飞行员也获得了迅速上升的机会,仅仅到42初,蒂贝茨就已经成为第340轰炸机中队的指挥官了。

蒂贝茨的升级也是有原因的,他当时已经小有名气,成为“第一个被部署到英国的重型轰炸机部队”,也成为“美军最早对欧洲目标实施昼间轰炸的飞行部队”。

所以,当美军需要为艾森豪威尔物色专机飞行员时,蒂贝茨的名单马上就被选上去了。

当高层要求“物色最好最好的飞行员”时,轰炸机部队的指挥官卡尔·斯帕茨少将说:蒂贝茨和韦恩·康纳斯“就是最好的”。

于是蒂贝茨成为盟军高级司令官们的专属飞机驾驶员,他开着运输机,一会儿将克拉克将军送往直布罗陀,一会儿又跑去接艾森豪威尔,载着他横跨战地。

所以,又是1年不到的时间,深受司令官们信任的“老司机”蒂贝茨已经刷满了高端声望。

每当盟军的将军们需要穿越风险战区时,都会有人告诉他们:“嗨,别担心,今天的飞机是蒂贝茨驾驶的……”

你说,这样的人才怎么可能不被领导们记住?

43次飞行任务后,蒂贝茨在1943年1月一步登天,成为劳里斯·诺斯塔德的作战助理,还成为航空大队的助理作战参谋长。

和坐飞机时还是少将的巴顿一样,劳里斯·诺斯塔德当时也是少将,但他后来成了美国驻欧盟军最高司令,空军上将。

仅仅不到1个月的时间,蒂贝茨又受到了另一个大佬的召唤,五星上将、美国陆航总司令、陆军副参谋长、美国现代空军之父亨利·哈里·阿诺德将军也盯上了他,直接将其推荐回国执行秘密任务。

可见,这时候的蒂贝茨真是个香饽饽。

他回国执行的任务是“帮助波音公司开发最新的B-29轰炸机”,负责提供相应的战斗经验和飞行测试数据。

换句话说,B-29轰炸机其实是参考蒂贝茨这样的飞行员意见而调整出来的。

1944年3月,蒂贝茨完成了B-29的研发测试工作,他随即成为“第17轰炸机作战训练联队”的作战主任,也就是首批装备B-29的飞行员。

官运亨通的蒂贝茨在同年9月再次升级,成为赫赫有名的509轰炸机联队(509 bw)的指挥官,当年他们被称为“509混成大队”,装备了15架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B-29“超级空中堡垒”,拥有人员1800人,专司负责对日轰炸。

实际上这个时候蒂贝茨的部队已经被高层选为核轰炸部队,加入了名为“银盘”的飞行训练计划。

飞行员们对原子弹一无所知,但他们以机群的形式进行了“南瓜”的模拟投弹训练,整个训练从1944年12月初延续到1945年8月投掷原子弹以前,期间一直处于隔离保密状态,基本不参与常规轰炸任务。

在很少的一些编队轰炸任务中,其它机队的同行看到509没有啥战绩,便纷纷嘲笑他们是“菜鸟”,是“胆小鬼”,在无线电中讥讽他们是“不敢与男孩一同尿尿,吓得提前往家里逃的女孩”。

他们哪里知道,509的人是精锐中的精锐,他们很多人是摸着B-29轰炸机一步步诞生的骨灰级老鸟。

比如负责拍照的“艺术大师”号,这架B-29搭载了仪器,它没有固定的机组,分别由5组机组进行训练,并于7月连续轰炸了日本,还用“南瓜”袭击了神户的火车站广场以及郡山的一间工厂。

1945年8月6日,蒂贝茨带着编队机群从天宁岛上起飞,给日本广岛送去了一记爆锤。投弹的时候,蒂贝茨命令所有人戴上护目的墨镜,然后的发生的场景连他们自己都吓到了,一炮顶人家1000炮!

几天后的8月9日凌晨,对长崎的轰炸任务开始,这次没有再让蒂贝茨机组上马,而是换上了查尔斯·W·斯威尼的机组,以及5架协同的僚机。

斯威尼也是个从高中开始飞行的老鸟,上过波士顿大学和普渡大学,1941年加入美国陆航。

尽管不久后太平洋战争爆发,但斯威尼仍然在印第安纳的杰斐逊试验场进行了两年的飞行训练,还担任过B-29的试飞员。

到1944年时,斯威尼已经从少尉升到了少校,并成为格兰德岛陆军机场的B-29飞行教官。

很显然,美军的选择有个基本标准,他们找来了资格最老,技术最熟练的的B-29飞行员,尽管这B-29是款新飞机。

而且某种程度上斯威尼比蒂贝茨资历更硬,他在犹他州温多弗陆军飞行基地时,已经成为了“阿尔伯特计划”的讲师,实际上这个计划从事的就是原子弹投掷任务的早期训练和战术研发工作。

1945年1月6日,斯威尼不出意外地进入509大队,还成为其中的320运输中队的指挥官,使用C-47运输机为509实施绝密的运输工作,后来美军又为其提供了先进的C-54“空中霸王”运输机,为509向太平洋地区输送人员和物资。

同年5月4日,因为天宁岛的机场输送工作已经完成,斯威尼成为393中队的指挥官,实际上这就是拥有那15架B-29的作战单位,所有参与原子弹任务的机组都是在斯威尼的监督下完成的训练。

广岛原子弹爆炸时,斯威尼驾驶着“艺术大师”( Great Artiste)号B-29就在不远处拍片儿呢。

后来执行长崎任务,斯威尼机组成为当仁不让的人选,只不过因为计划提前,“艺术大师”由于没来得及拆下搭载了观测仪器,所以不适合作为投弹机使用,所以斯威尼的机组临时更换了B-29“博克之车”号。

所以,倒霉催的“博克之车”弗雷德里克·C·博克上尉(Frederick C. Bock)和他的机组只能给斯威尼老大让位,转而驾驶“艺术大师”负责跟拍。

“博克之车”的出发算不上一帆风顺,起飞前油箱就出现问题,接着第一目标小仓的云层太厚,找不到目标。

实际上这时候负责侦查小仓气象的是“依诺拉盖伊”,它当时搭载的是乔治·马夸特上尉的机组,这帮人对“博克之车”报告“小仓上空晴朗”,结果斯威尼飞过去楞没找到哪儿晴朗。

斯威尼沉着指挥着任务,迅速将目的地改换为长崎,虽然长崎的云也很厚,但他们透过云洞找到了三菱军工厂的银色顶棚……

其实除了斯威尼这样的机组人员以外,原子弹轰炸任务中还有专门负责使用和监护原子弹的军事人员。

“博克之车”上的“胖子”原子弹,他的监护员是来自海军的中校军官弗雷德里克·阿什沃斯,而“依诺拉盖伊”上的“小男孩”的监护员则是帕森斯。

这些监护员需要在飞行的时候,用身体爬进炸弹仓,在狭窄的空间里为原子弹的外壳安装多达64个定时爆炸装置。

不过因为“小男孩”任务时帕森斯差点被搞得半死,因此“胖子”原子弹被改进了装置,人们先安好了机关,再将其运上飞机。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弗雷德里克·阿什沃斯以及他的助手菲利普·巴恩斯中尉一路上都在为原子弹提心吊胆,而且飞行途中原子弹控制台上的一盏红灯突然激烈闪烁,差点把两人吓尿。

被逼急了的巴恩斯中尉大胆拆开了控制台,依次排查线路,最后得知是两个线路装反了。

前面的斯威尼在故障排除后才了解详情,第一时间赞颂了耶稣,估计他当时想打死这两个监护员。

战争结束后,506综合大队的B-29纷纷返回了罗斯维尔的空军基地,对,就是那个后来被盛传有“外星人飞船坠毁”的地方。

当年曾陪着进行了两次核爆任务,在一旁默默拍照的“艺术大师”,1946年参与了第3、4次核爆任务“十字路口”,在1949年9月在拉布拉多鹅湾空军基地发生冲出跑道事故,报废。

还有两个机长剩下的故事。

斯威尼中校在二战后的1946年退役,以预备役身份加入马萨诸塞州国民警卫队,1956年时以上校的军衔被召回军队,成为美国空军最年轻的准将,76年退休后再次进入国民警卫队,获得少将军衔,2004年在波士顿的医院去世。

蒂贝茨长袖善舞,这个“领导的老司机”1946年参与了著名的“轰炸比基尼”的十字路口行动,担任两次核试验的技术顾问职务。

随后,他进入了麦克斯韦空军基地的“空军指挥与参谋学校”进修,1947年顺利被选入五角大楼,成为战略航空司的主任。

50年代时,蒂贝茨长期泡在波音公司,成为军方驻扎波音公司的项目官员,还在其它军事基地负责指挥技术验证测试。

紧接着,他又从“空军战争学院”毕业,随后被送往法国枫丹白露,在“中欧总部”担任“盟军空军战争计划主任”……

1962年时蒂贝茨已经成为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行动副主任,次年成为“国家军事指挥系统”副主任,最后又被送去印度担任武官,66年退役。他在70年代创造了一家航空公司,87年退休,2007年去世。

蒂贝茨晚年曾与斯威尼发生过理念冲突,因为斯威尼写书对当年原子弹机组的人员进行了各种轶事“爆料”,而蒂贝茨则说他胡说八道,也写了书反驳,还说斯威尼不懂飞行。于是晚年的斯威尼硬是跑去搞了出飞行表演。

怎么完成阿尔伯特任务?

dnf阿尔伯特任务完成攻略:

1、偷学技能的前提是职业必须为剑士,枪手,格斗家;

2、阿尔伯特偷学任务需要交出各色大晶体各两个;

3、pk等级到达青铜二星,在完成偷学任务后点开技能栏中的右上端;

4、有一个偷学技能的按钮,点击该处的一个小箭头,就会弹出可偷学技能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