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玩BILIBILI吗,AcFun哔哩哔哩这些ACG弹幕网站和日本niconico的差距有多大
日本人玩BILIBILI吗,AcFun哔哩哔哩这些ACG弹幕网站和日本niconico的差距有多大?
这里是专注于有为青年游戏体验的敢为青年游场,我是敢哥!
AcFun、哔哩哔哩这些ACG弹幕网站和日本niconico的差距有多大?AcFun、哔哩哔哩和日本niconico是很相似的。
Acfun和哔哩哔哩下面就俗称A站和B站吧,也不能说AB站和niconico都是差距,因为都有各自的优势吧。
不过说真的AB站对于niconico的抄袭是真的多,但是也做出了自己的风格了。
地位有一句话说的好,日本的niconico和美国的Youtube地位一样,宣传出的是自己的日本文化。
而作为AB站则是因为抄袭的原因,更多的扩展了各国各地的文化,怎么说呢?就是少了一个魂,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特色,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所以niconico对于二次元玩家的地位就是不一样的,niconico属于大哥级的而AB站就是小弟了。
发展niconico发展到如今,不再是一个单纯的acg弹幕网站,而是一个成熟的产业链一样的存在了,它有自己的线下活动,展会等等。
而AB站则是很少有这些活动的,对二次元爱好者来说,这算是一个综合性的网站了。
所以现在不仅仅只是acg文化,在nico上甚至能看到日本大选,这对于AB站是不存在的。
APP软件使用很多人会说niconico的APP不好用,不够人性化或者说就是优化的不好。
在UI的体验上更多人喜欢AB站,这是一个问题。
还有niconico的自身是隔离的,对于中国是封闭的。我们想要看是很麻烦的,不如AB站来的开放,这是一个缺点。
总结:AcFun、哔哩哔哩这些ACG弹幕网站和日本niconico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内容质量上,但是APP的使用体验上反而是AB站占有优势。我是敢哥!日常帮大家解析各类游戏,喜欢的朋友记得点下关注哟!
二次元动漫产业化?
新生代群体,在野蛮生长。二次元市场,正蓬勃进击。在前面几期报告中,我们简述了二次元市场的人群受众;在这期报告中,将展示二次元产业细分环节的构成、盈利模式、细分规模及资本吸引因素。
环节构成:围绕IP,层层构成
二次元产业链与文化产业一般结构类似,围绕IP,由核心—内容生产层作为上游,扩散—渠道发行层作为中游,周边—衍生产品层做为下游,依序构成。
其中,上游主要为内容设计/制作方面,包括盈利性的PGC公司,如动画公司、漫画公司、游戏公司等,同时也包括非营利性的UGC部分,如原创、同人二次创作等。
中游包括两部分。一是具备发行交易功能的版权代理业务;二是具备渠道功能的内容/社交平台,如动漫电视台、杂志、出版社等传统渠道,如视频网站动漫频道、动漫视频/阅读网站、APP等新兴渠道等。
下游主要为商品授权及衍生品业务,包括IP在不同市场渗透的商品授权业务,以及众多形式的漫展、同人展、舞台剧、主题乐园、演唱会、周边制作及贩售等衍生品业务。
盈利模式:价值逐渐扩大
从盈利模式来看,上游微利、中游多元、下游利高是二次元产业的主要特征。
上游制作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IP的挖掘和培养,主要依靠版权变现盈利,将漫画、音乐、轻小说等内容产品以版权销售的方式卖给平台或发行商。但因内容生产不确定性高、规模化难度大,导致孵化成本高、投入风险大,产业链公司普遍盈利存在困难。
中游内容/社交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资源集聚,如内容平台在于IP版权的聚合、社交平台则依靠用户粘性。
获得二次元IP的平台或发行商主要通过三种渠道将内容资源变现,一是授权给第三方拍摄动画、电影或改编成游戏,收取授权费;二是平台直接在线上及线下渠道推送内容,线上推送主要依靠点击阅览付费、会员费用、广告收入及基于垂直化用户数据积累的精准营销变现,线下则通过单行本、杂志等的销售获得收益;三是涉足下游衍生品环节,如与厂商合作制造二次元衍生产品并获取分成,或依靠垂直化群体做垂直化电商,自营或搭平台。尽管盈利模式多样,但目前国内二次元中游环节整体盈利状况并不乐观,基本处于烧钱亏损阶段,进一步的流量变现仍需探索。
下游衍生品产业关键在于IP的粉丝基础,具有高增长和高盈利的特点,以品牌授权、周边加工、周边销售或现场娱乐业态盈利。对于具有高人气的IP,衍生品的销售将成为内容制作商、内容平台及下游生产制造企业的主要变现渠道。目前国内商品授权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仅初具规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细分模式:规模逐渐扩大
下游衍生品产业关键在于IP的粉丝基础,具有高增长和高盈利的特点,以品牌授权、周边加工、周边销售或现场娱乐业态盈利。对于具有高人气的IP,衍生品的销售将成为内容制作商、内容平台及下游生产制造企业的主要变现渠道。目前国内商品授权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仅初具规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各环节产值规模来看,同样呈现上中游较小、下游较大的特点(统计中以可获取数据、覆盖二次元主要份额的动漫产业为主,不包含二次元游戏,包含低幼向动漫,之后统计与此处同口径),日本的产值规模结构同样印证了这一共性趋势。
(数据来源:《动漫蓝皮书2015》、《动漫蓝皮书2016》;ETDock)
(数据来源:《动漫蓝皮书2015》、《动漫蓝皮书2016》;ETDock)
(数据来源:日本动画协会;ETDock)
资本吸引:IP,流量与用户是资本衡量要点
从资本吸引来看,二次元产业链仍属资本初期布局阶段,同时资本更青睐产业链上内容、中游平台环节。
近年来二次元产业投融资事件接近250起,金额超40亿元,其中2014年约为1.62亿、2015年约为14.46亿、2016年约为24.5亿,资本热度已初步培育。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IT桔子;数娱梦工厂;ETDock)
从近三年投融资事件来看,31.7%为天使轮,56.1%为A轮,A轮以后仅占12.2%。被投企业多数处于天使或A轮,属初期布局阶段,产业爆发仍待培育。
(数据来源:ETDock整理并分析)
近三年投融资事件显示,作为IP生产最上游的内容端,以及作为对接用户最前沿的线上平台端,最易获得融资。如腾讯2012年开始布局动漫业务,现拥有国内近一半的国产动漫版权,收购国内最大二次元视频平台Bilibili,2015年腾讯动漫面向作者和工作室,成立聚星基金,规模3亿;阿里巴巴以45亿元收购优酷土豆,间接持有Acfun;百度旗下爱奇艺已成立动漫创作公司,加速开发动漫IP。
新生代群体,在野蛮生长。二次元市场,正蓬勃进击。
上游内容制造环节:风险高,利润薄,但具备价值贯穿的战略地位
第一,从规模看,电视动画等传统渠道导向的内容制造业务逐步由重量向重质转变;基于线上新兴渠道的漫画出版、影视动画开始发力、增长明显。
2014年随着“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动画生产需要从数量向质量转变、国家转变税收补贴政策,基于传统发行渠道的国内电视动画产量持续走低,走上结构调整、换档发展之路。
(数据来源:《动漫蓝皮书2015》;ETDock)
因视频网站、APP、电影等渠道拓展快速,带动上游内容环节整体发展,漫画出版(含线上线下)、影视动画(含电视、电影、线上线下)等业务产值增长迅速。
(数据来源:《动漫蓝皮书2015》、《动漫蓝皮书2016》;ETDock)
除国内自有产出外,国外引进内容仍是国内二次元用户的首选项。据推测,国内自身或合资的原创二次元作品仅展中国市场的10%,而日本产品占据市场的60%左右的份额,欧美产品则占据30%。
(数据来源:《中国原创动漫大数据报告》;ETDock)
整体来看,国内二次元内容具备一定体量、但参差驳杂;具备良好盈利性、延展性的二次元内容缺乏,消费品规模增长速度未能跟上消费者需求提升速度;国产内容偏于低幼化、劣质化,尚无法在品质与接受度上与日本、美国二次元内容直接竞争。
第二,从盈利看,以版权销售为主的二次元上游产业盈利渐暖,但依旧薄弱。
以电视动漫制作为例,长期以来的电视动画制作投资额和销售交易额倒挂的局面在2013年开始得到扭转,产业内容端投资开始获得丰厚的销售回报。但从内容环节整体来看,IP培育的成本高、风险大,内容制作企业往往微利生存,产业整体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补贴与资本流入。
(数据来源:《动漫蓝皮书2015》;ETDock)
第三,从供给侧与资本看,受互联网红利,一大批线上内容生产制作公司因势而起,但目前仍存在格局小、散、乱现象,有望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资源整合。
单一企业制作能力较弱,也难以对抗IP项目投资风险,2013年期间大量小型制作机构经营不善倒闭。BAT等互联网资本巨头看重头部IP极强的价值转换及衍生变现能力,大举投资二次元内容环节前景公司,目前行业整体融资中近半为内容制作环节融资。但内容制作环节仅仅依靠版权的盈利模式并不足以支撑长久的发展与吸引大量资本进驻,以BAT等巨头战略投资布局来看,全产业链是未来二次元经济的发展趋势,优质内容更需要其他环节的盈利反哺。
(数据来源:《动漫蓝皮书2015》;ETDock)
第四,从风险对冲看,日本提供了制作委员会的经验,但同时分散了风险与收益;国内动漫电影也倾向于版权方与内容制作方共同分摊风险。
日本的制作委员会模式由投资商、广告代理、出版社、甴视台、制作公司、原作者、发行公司等相关人员或者机构组成一个影片制作委员会,互相协作,形成利益共同体,降低各单位的风险,但同时各方收入也相应减少,特别是内容制作单位的分成较低,每部动漫几乎都存在赤字。国内在动画电影制作也倾向于用电影版权方与电影制作方合作来进行分摊风险。
中游内容/社交平台环节:传统颠覆,新兴重构,内容,用户和流量皆汇聚于此
第一,从规模看,传统内容平台逐渐式微,更多依赖于线上的新兴内容/社交平台目前产值占二次元整体产值较小,但增长趋势明显。
(数据来源:《动漫蓝皮书2015》;ETDock)
电视台等传统二次元内容平台/渠道,受限于主推低幼向内容、播出资源较少、与核心用户交互度不高、与互联网交互度不高等限制,已经不是新兴二次元中游环节的主阵地。
(数据来源:《动漫蓝皮书2015》;ETDock)
由于二次元受众的年轻特性,与互联网主要用户人群基本重叠,相比传统的电视台、出版社等内容平台,新兴的线上内容平台更贴合二次元受众的行为特点,目前产值规模进展迅速。当前新兴内容/社交平台商业模式多样,主要包括视频网站动漫频道,如腾讯视频、优酷土豆、乐视等,动漫视频网站,如布丁动画、动漫网、淘米网等,弹幕视频网站,如A站、B站等,动漫阅读网站,如腾讯动漫、有妖气、漫客等,动漫阅读APP,如快看、追追漫画等。
(数据来源:三文娱)
第二,从盈利看,二次元中游环节盈利状况堪忧,用户流量还难以实际变现,此环节获得大量融资的前提是仍处于行业风口,而非有足够强的盈利模式及变现渠道。
大量线上平台理念上盈利模式多样,可基于IP版权、用户的聚合能力,通过内容付费、广告、精准营销、衍生品垂直电商等多种形式盈利,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聚合的内容版权、用户资源需要受众消费能力的提升、付费模式的流行、盗版生存空间的缩窄以切实变现,而目前这些盈利手段并未凑效。以龙头Acfun、Bilibili为例,尽管A站宣称拥有线上产品包括WEB端、H5页面端和手机端APP三个平台,线下服务包含弹幕影院、线下演艺、漫展和校园活动等多项服务及变现渠道,但其营收表现可谓惨淡。
A站2016年1月至9月的资产总额为3625万元,负债1.47亿元,营业收入为71.37万元,净利润亏损1.46亿元;2015年资产总额为2122万元,负债1.16亿元,营业收入为363.75万元,净利润亏损1.13亿元。B站商业化运作相较于A站要成熟许多,布局了页面广告、付费会员、游戏、电商、旅游项目、新番承包等多种盈利模式,其中游戏联运方面盈利较好(据项目流水与分成比例推测,2016年接近9000万),但整体而言同样亏损严重。
新兴内容/社交平台因其发展迅速、盈利模式多样、聚拢内容/用户资源等优质特性,站在了资本风口,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凭借资本的使用成本与规模优势,龙头平台又加紧抢夺上游内容、并购中游平台、链接下游用户等资源。
腾讯巨额融资B站,引进了包括《火影忍者》在内的大批正版日漫,主打国漫,完成“泛二次元+核心二次元”用户的全面覆盖与垄断;阿里投资A站,巨资引进日漫头部IP《火影忍者》与《银魂》等,同时利用优酷UGC、PGC特点完成内部的“泛二次元+核心二次元”布局;百度爱奇艺积累了包括《海贼王》在内的庞大片库,采用大量的版权购买覆盖片库+试探性的进行动漫IP出品的布局。
第三,从供给侧与资本看,因行业正处风口,大批新兴发行/渠道/平台公司通过借助资本与互联网的平台效应,正逐渐借力整合其他环节的优质资源。
下游商品授权/衍生品环节:有规模,有利润,存在大量非相关多元化的耦合发展机会
第一,从规模上看,目前该环节初具规模、种类多元化,并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数据来源:《动漫蓝皮书2015》、《动漫蓝皮书2016》;ETDock)
二次元下游主要包括授权、动漫玩具及周边衍生品、舞台剧、主题公园等。2015年二次元下游产值占整体规模的65.45%,如果计算入培训等其他业态,达到71%。其中,衍生品占总整体市场比例最大,高达24.95%,市场规模达到304.88亿元;动漫授权收入占21.92%,达267.87亿,在亚洲仅次于日本,排名第二位,占世界动漫品牌授权产业市场规模的3.2%;动漫舞台剧、主题公园分别为1.88%、16.69%。
动漫玩具是衍生品里最大的一类,占半壁江山。中国动漫玩具市场规模稳步提升,但增速放缓。2015年,中国动漫玩具市场规模约为156亿元,增长率15%。预计2018年,动漫玩具市场将达到200亿元左右。
(数据来源:艺恩咨询;ETDock)
(数据来源:艺恩咨询;ETDock)
二次元舞台剧在国内尚属“尝鲜”,2015、2016年国内引进《网球王子》、《火影忍者》、《妖精的尾巴》等二次元舞台剧,吸引了圈内人群的普遍关注。参照日本的发展经验,2.5次元的动漫改编舞台剧在日本人气火爆,2015年观众人数为145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7万人,公演作品超过100部,并带动周边产品的销量大幅上升。
第二,从盈利看,以授权、加工、销售或现场娱乐业态盈利的下游衍生品产业具有利润丰厚的特点。
无论是授权、衍生品、主题公园、舞台剧等,下游产业关键在于IP的粉丝基础。对于具有高人气的IP,高额的授权费用、规模化的衍生品销售、现场娱乐价值的延展成为内容制作商、内容平台及下游生产制造企业的主要变现渠道。
二次元品牌授权的商品种类多样,涵盖服装市场、玩具市场、文具市场、食品市场、旅游市场等,在各行业均有渗透。动漫周边等衍生品的销售以线上销售为主,线下的各类漫展、同人展也是周边产品聚集的场所。
虽然仍存在许多不足,如品牌授权企业规模和业务规模都不大、授权模式单一、项目运作可持续性差、周边生产版权意识不足、衍生品偏于低幼向等种种缺失项,但由于二次元IP所带来的极强的粉丝聚集效应,能够较好的带动授权及周边产品销售额、增强授权及周边产品附加价值。从世界范围看,不论是美漫还是日漫,下游衍生品市场都作为主要的变现渠道、创造了巨额的利润。以迪士尼为例,衍生品、主题公园、互动娱乐等业务占据IP驱动业务的80%以上,其中盈利最高的就是衍生品销售业务。
总结:头部IP是一切价值变现的核心与战略资源
(数据来源:ETDock整理并分析)
从国内二次元产业链来看,整个链条结构的形成与文化产业一般结构类似,依据内容IP从生产到到达用户处依次分布。
从内容、发行交易、传统与新兴渠道、内容衍生等构成形态来看,我国二次元产业链还处于模仿国外尤其是日本产业发展历史经验、初步利用互联网与资本重构产业的阶段,仍然面临着前向收费领域羸弱、在全球二次元整体布局中处于边缘跟随位置、IP价值扩散难以形成完整回路、中游细分服务同质化、整体趋于低幼向等重重问题。
依据产业链分析与海外经验参照,基于头部优质IP的全产业链发展,才能够实现多轮次全方位IP价值的反复放大,才能够在上游形成中下游的利润反哺、在中游依据IP聚拢流量与人群、在下游将IP粉丝变现。切入二次元上游、中游需大量IP、资金、人才储备,切入下游衍生品、主题乐园、舞台剧等领域,必须借助头部IP、强力平台等多种外部资源,结合现场娱乐的丰富运作经验,创设融合二次元演出、游戏、衍生品、主题乐园的多向度体验业态。其中,如何选择有大量粉丝群、有良好价值延展性、尚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上升阶段的二次元动漫或游戏IP是重中之重。
大家平时所说的B站是什么意思?
谢邀,在介绍什么是B站、什么是A站之前,不得不先告诉大家一个消息,A站于2018年2月2日10点30分后就“挂了”,再打开A站网站时显示无法访问。
A站官方微博撕心裂肺的发出了“我想再活五百年”还在文字上配上了一个“哭脸”。表达了内心无比的眷恋和对现实无比的无奈!
据消息人士透露,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公司管理层混乱,长期资金紧张,离职人员称被欠薪。”对于A站目前的这种状况,网友态度各不相同。有网友认为拖欠工资不能忍,A站凉了也是活该。不过也有不少忠实粉丝表示惋惜,并留言称要“充会员”。既然A站近两日被刷屏,我就先从A站开始说起吧
A站: AcFun弹幕视频网或简称Acfun和Ac,取意于Anime Comic Fun,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弹幕视频网站,中国二次元文化的开创者、引领者。开设于2007年6月,刚开始时以动画连载为主的网站,2008年3月模仿日本视频分享站NICONICO动画做出了类似的带字幕的弹幕式播放器,成为了国内人气最高的弹幕式视频网站。
成立以来,A站以视频为载体,逐步发展出基于原生内容二次创作的完整生态,以高质量互动弹幕内容为特色,获得了超粘性的用户群体,累积了大量80后、90后、二次元核心用户,产生输出了大量网络流行文化,是国内主要的二次元年轻人聚集地之一。
B站:B站指,哔哩哔哩(bilibili)该网站于2009年6月26日创建,被网站粉丝们冠以“B站“的称谓。哔哩哔哩(bilibili)网站最大的特色是悬浮于视频上方可以随时评论的功能,网友称其为“弹幕”,现在很多视频网站都有了这个功能。
这种独特的视频体验让基于互联网的弹幕能够超越时空限制,构建出一种奇妙的共时性的关系,形成一种虚拟的部落式观影氛围,让B站成为极具互动分享和二次创造的文化社区。众多网络热门词汇就从B站这种氛围中诞生。
A站和B站的区别于相似点。A站:Acfun简称。b站:bilibil简称。都是弹幕网。A站以游戏为特色,人群为青年人,比较喜欢高谈阔论,话题比较大;而B站以二次元动漫为特色,人群比较呆萌,话题宅基腐。
介绍完A站和B站我也顺带着把“C站”、“E站”、“H站”、“M站” ……,一并介绍下吧! C站 全名吐槽 国内一家吐槽弹幕网站 E站 全名E-hentai ”绅士站“ H站 全名琉璃神社 ACG动画游戏 总之就是 “HACG” M站 全名Moemoe 也是一家弹幕站 N站 全名niconico 日本一家弹幕网站 弹幕网站鼻祖 P站 全名pixiv 日本一家画师合集网站
在我准备发布题主的问题答案时,得知了A站的最新消息,“阿里已出手,A站或将被救复活”
据相关人士消息, A站将通过增发新股的方式进行融资,具体方案是增发2.5亿股新股,阿里+云锋基金在认购新股后持股31%,将取代奥飞系获得控股地位。A站原实际控制人,奥飞动漫董事长蔡东青出让28%的股权,中文在线在本次融资后持股比例降至16%,加上融资前优酷持有的13.23%股权,阿里系实际上已经取代奥飞系获得A站的控股地位。 A站的对手B站(bilibili)投资方之一是。2018年1月11日,据《财经》报道,B站已进入上市前静默期,并最快将于2018年第一季度在美国上市,估值在30-35亿美元左右。在这个背景下,阿里选择投资A站符合其投资策略。也许这对于A站和粉丝们来说,这绝对是个利好消息了!
好了,通过以上的A站和B站内容的介绍,想必就清楚了他们的来龙去脉了,也希望有更多见解的网友在评论去补充哦!
以上观点仅代表我个人见解,只是想掏心掏肺的和大家分享,如有不同,欢迎在下方留言探讨。如果觉得我的回答很有用,请关注[悟空聊电影],点赞、评论、转发、收藏,万分感谢您的支持!粉我者,虽忙必回!如何看待国内视频网站购买日漫独播这一现象?
4月3日,《一拳超人》第二季在优酷上线,与《一拳超人》第一季相同,优酷仍然获得了独播版权。
第一季《一拳超人》可谓是数年来制作最为精良、国内口碑最好的番剧作品之一,第二季一经播出却引发了不少负面评论。第二季第一集并没有展开新的剧情而是第一季的总结剪辑,第二集的新故事更是让人吐槽“作画崩坏”,远远没有第一季的惊艳之感。
第二季战斗场面的偷工减料、画面分镜的平庸远不及第一季的爽快格斗风格,前作树立了标杆,过高的标准让这部续集对比之下处处拮据,口碑反噬得很厉害。目前第二季评分仅为7.5分,与第一季的9.3分相比是两个档次的作品了。
《一拳超人》的起起伏伏,背后牵扯的是日本不同制作方MADHOUSE和JCstaff的风格和用心程度区别,预算也大受影响。2月时就有媒体曝出当时第二季仅仅做完两集动画,翻车似乎早有风声。
把目光放到整个日漫新番引进市场上来的话,国内视频网站是否预见到了这种风险?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B站等各家视频平台日漫的引进策略又是否有所变化呢?
版权市场日趋正规,日漫番剧仍受欢迎早在视频网站崛起之初,日本动画版权就是香饽饽了。2011年11月24日,东京电视台宣布自12月1日起,用户可以通过中国网络视频网站“土豆网”收看到《火影忍者疾风传》等该电视台人气动画片。后来优酷、土豆合并,迄今《火影忍者疾风传》仍是优酷的独播番剧,其他视频网站上仅能看到651集之后的部分。
但在视频网站开始购买日漫番剧之初,所面临的竞争并非来自同行的版权战,而是盗版视频层出不穷的问题。即使购下版权后视频网站同行会有所顾忌,但在那个下载市场庞大的时代,视频网站很难通过独家版权获取用户付费收入。并且在当时的B站和A站上,有大量用户搬运而来的日漫作品存在,在二次元社区氛围加持下形成了一种混乱的繁荣。
时至今日,历经整改后的视频网站版权意识已经非常坚定。2019年初B站宣布起诉嘀哩嘀哩(D站),后者搬运了来自B站的新番视频,而这些新番在B站上有不少都是大会员专享内容。B站从此前的搬运方变成原告也展现出正规版权市场的常态化。
D站却似乎毫不畏惧,在被B站起诉后,D站上甚至还按时出现了《一拳超人》第二季的视频,显然又有侵权优酷的嫌疑:
国创番剧、引进日番是动画番剧的两大内容来源。近年来IP市场发展如火如荼下开发了诸多国创动画,也不乏口碑热度双收之作:如《魔道祖师》《一人之下》《刺客伍六七》等等,但相比之下,国创市场仍然处于发展前期,未来或许能够与日番分庭抗礼,但在目前,日本仍然是动画番剧产业最发达的地区,引进日番仍然有着很大市场,更不必说多少童年记忆带来的情怀加持了。
据艾瑞咨询去年发布的《2018年中国动漫产业报告》显示,日本动漫仍然是最受中国受众欢迎的地区分类:
目前,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哔哩哔哩均对动画番剧频道进行了深度运作。但具体来看则各有区别,体现了平台之间的极大策略差异性。
在日漫怀旧番、日漫新番、国创番三大主流番剧分类下,其受众重叠度或许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样高——所谓“二次元”从来不是一个审美标准整齐划一的群体,各大视频网站的内容战略侧重,或许也是集中发力以图吸引不同受众群体。
垄断“死火海”:优酷、爱奇艺抢占经典在日漫番剧,优酷、爱奇艺可以说是分庭抗礼,各有千秋。独播版权的争夺战中这两家对经典主流动画最为看重,也颇具财大气粗的气势,此前所谓的三大“民工漫”海贼火影死神均在优酷和爱奇艺上独播,虽未披露具体版权价格,但以这些作品的全民流行程度来推测绝对不是小数。
这些经典流行番的独占独播意味着将一个稳定的受众群体收入囊中——这些作品的走红正是80、90后的童年和青年记忆,无论是完结番的怀旧需求还是尚在连载之中的少数(如《海贼王》),受众都是稳定且庞大的,持续热度也是可观的,这些经典作品的高知名度也意味着更低的风险。
具体来看,优酷继承了来自土豆的早期引进积累,目前独播的主要经典日漫番剧有《火影忍者》《银魂》《JOJO的奇妙冒险》《 BLEACH境·界》(即死神)、《潮与虎》《棋魂》《犬夜叉》等。
爱奇艺则更明确地对怀旧经典日漫番剧进行了收割。目前爱奇艺独播的经典日漫番剧有《航海王》《灌篮高手》《数码宝贝大冒险》《妖精的尾巴》《龙珠》系列(含《龙珠超》)、《圣斗士星矢》《美少女战士》等。
可见,多数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日漫基本都被优酷、爱奇艺拿下了独播版权。这其中不仅有“死火海”、《银魂》《妖精的尾巴》这样长篇连载的国民常青番,也包括《灌篮高手》《美少女战士》等篇幅较短、情怀影响力却非常巨大的经典作品。
考虑到《灌篮高手》这样1993年初放映的作品在20多年后依旧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这些情怀之作能够持续为视频网站带来流量也就不奇怪了。在经典日漫番剧上的耕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使爱奇艺、优酷的动漫频道有非常稳定的观众群体。
在优酷、爱奇艺之外,B站、腾讯视频上很少有独播的经典日漫,没能在“过去”取得优势,他们更多是在“未来”即新番、国创上展开争夺。
独霸新番的B站在等待黑马?在日漫新番上的争夺,至少从数量上来说其他视频网站已经远远落后于B站了。甚至从最新情况来看,除了B站之外,其他视频网站基本都放弃了大量日漫新番采购、独播的策略,而是转向购非独播版权,巩固既有内容积累。
以近期2019年4月新番为例,数十部引进新番中,优酷仅有《一拳超人》第二季这一部独播作品;爱奇艺没有购入任何日漫独播版权;腾讯视频仅有一部《贤惠幼妻仙狐小姐》独播;芒果TV则购进了一部偶像题材《偶活学园friends!第二季》的独播版权。
其余的大量4月新番几乎都被B站引进,且大量采取了独播策略——据笔者不完全统计,4月引进日漫新番中有14部B站独播作品。更早一些的1月新番也是如此,B站一举拿下了包括《灵能百分百》第二季、《多罗罗》在内的大量日漫番剧独播版权,远超其余视频平台。
腾讯视频更是执着于国创开发,完全避开了独播日漫版权争夺战——从2018年至今,腾讯视频值得一提的日漫独播版权购买大手笔就只有《命运石之门0》而已了。
可见,B站早已成为日漫新番的国内第一平台。但另一个问题是——对于日漫边缘观众群体而言,有吸引力的4月新番无非只有《一拳超人》第二季和《进击的巨人》第三季,其余作品都是尚未出圈的小众作品。然而《一拳超人》第二季在优酷独播,《进击的巨人》系列则根本没能进入国内市场。
B站的新番海洋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内容库,但是否能弥补大IP、怀旧经典等注意力高峰项目的缺失呢?B站目前追番量第一的是《工作细胞》,制作规模并不大却成为年度黑马,这个个例其实为B站的做法起了支撑作用——一部低成本黑马带来的收益,相比大手笔买入的高风险,B站或许更愿意在前者上押注。
不得不提的另一个趋势是中日合制的动画作品。《拾又之国》就是现阶段的产物——改编自中国漫画家第年秒创作的同名漫画。动画由PIERROT PLUS负责制作,于2019年4月7日起每周日在TOKYO MX首播,中国大陆由腾讯视频和bilibili播出。
但这次“中日合作”,并未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普遍平均得分较高的豆瓣仅仅获得5.6分,评论里更是不乏“首集劝退”的声音。“制作肉眼可见贫穷”成为吐槽重点。这也折射出在小成本制作下,现阶段日本制作公司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他们同样需要足够的经费和精力去做这件事。围绕在《一拳超人》上的讨论、对第二季JCstaff的声讨也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已经完全产业化的日漫市场中,生产出《一拳超人》第一季那样各种意义上的精良作品,原本就是不大不小的奇迹,而攥有版权的集英社未必有那个意愿去重现第一季的荣光。
因此,中日合作番剧仍然需要一个足够强的IP,一个黑马式的契机将行业的视线、资本的视线集中到这里来。
目前来看,优酷、爱奇艺垄断经典情怀、B站收割新番以量取胜寻找黑马、腾讯视频继续深耕国创的现状或许会长期持续下去。考虑到B站与腾讯的深度关系,发力原创、合制的成品虽然现在看起来很糟糕,但比起单纯的买买买,或许有着更大的自由度和发展前景。
我想问问各位腐妹子和腐汉子都是怎么入腐的?
有几点让我入腐。
第一点是因为EXO。我喜欢EXO很久了,一次上百度查EXO发现了同人文。什么勋鹿,灿白,繁星,开度,桃绵,城堡我都喜欢,从此入腐。第二点是因为王者荣耀。腐女提到王者一般想到的都是信白,云亮,狄芳,药鱼,水果,骨科,双冰。提到这我就好激动。加上百度贴吧的同人文,让我越来越腐。第三点是看腐文。像《魔道祖师》就是我的入腐之作。腐了以后开始看了《锋芒》,《邻江南》,《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