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基金,马云投资的十大基金

2023-03-22 08:24:03 135阅读

十大基金,马云投资的十大基金?

问题:马云投资的十大基金?

回答:

十大基金,马云投资的十大基金

马云投资的十大基金如下:

1、天弘基金 17892.95 2004/11/8

2、易方达 6076.72 2001/4/17

3、工银瑞信 5463.61 2005/6/21

4、建信基金 4880.01 2005/9/19

5、博时基金 4423.17 1998/7/13

6、南方基金 4400.31 1998/3/6

7、华夏基金 3988.08 1998/4/9

8、招商基金 3921.06 2002/12/27

9、嘉实基金 3784.2 1999/3/25

10 、中银基金 2614.89 2004/8/12

2020下半年买什么板块基金比较好?

你好,我是万姐。2020下半年买什么板块基金比较好?万姐目前是10万投资基金,持有4支基金,分别为科技半导体、医疗、白酒消费三大主线,持仓比例为4:3:2。三大主线的持有逻辑如下:

科技半导体基金:

持有4万。半导体在本轮行情是最核心的逻辑板块,在近15个交易日上涨13天,上周和这周开始更是连续大涨6天,科技牛的气息不言而喻。从指数调整,新兴龙头逐渐增加权重的思路看,科技在我们市场中的地位将会得到一次本质的提升,这也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半导体板块做科技板块的底层支撑技术,无论是应用还是研究上都是国家战略级别,科技的发展是必然,那么半导体的发展这个卡脖子板块必将被重点布局解决

医疗基金:

投资3万。海外疫情继续爆发,主要的疫情国家多个单日新增万例,形势依旧十分严峻。从疫情角度理解医疗,只要今年疫情没有完全消除,对医疗板块的炒作就不会停歇。医疗医药白马刚需板块,防御主力大军,兼具研发高速增长能力,无论如何也会是主线逻辑之一。牛前只有涨幅多少的区别,主线在市场面前会强者恒强。

白酒消费:

投资2万。消费在市场表现中略微平淡,但是因为其稳健,涨幅累积也十分出色。消费板块扎堆了大量优质核心资产,诸如高端白酒、刚需食品、白马家电等等,历史业绩来看,稳健性上也是绝佳的防御板块。个人入手的是消费龙头基金,建议可以直接入手纯白酒基金。

万姐目前科技医疗消费,呈现4:3:2的配置比例,因此万姐建议20万投资的话也可按照这个比例来,科技主进攻,医疗消费主防守,目前的情绪下攻守相对平衡。不去操心那么多,也无需等牛等风,只要不是系统性风险,配置持有着问题都不会太大。当然万姐个人认为2020年下半年的A股市场也相对值得期待,因此配置的都是偏股型基金,今年放在银行和债券上应该是属于比较不明智的选择了!

我是万姐,专注于基金投资实仓分享,喜欢我的朋友记得帮忙点点赞,希望我的回答对你们有帮助!也欢迎进入我的主页查看更多基金相关文章!!!

基金这么多分类?

新手投资基金时候,面对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现在市面上的基金数量大概是6300多只,比股票还多,普通人连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等等基金是什么意思都还分不清,你让他从6000多只里面挑出几只来投资?

一般来说,我们投资的时候,要解决三大问题:

1. 投资,我们可以选择什么(What)?

2. 投资,我们为什么(Why)要选择?

3. 投资,我们怎么(How)选择?

先说第一个问题,在中国,大部分人可以投资的产品不外乎银行存款、理财产品、股票,基金,债券,黄金,不动产这些

银行存款、理财:基本所有人都投资过吧,不解释了

股票(基金):这个大家也很熟悉,应该不用说了吧。

债券:大家平常可能遇到的比较少。顾名思义,债,就是借钱了,你作为投资者(债券投资人)的话,就是借钱给别人,那是谁在问你借钱呢?大致有这么几类吧:

第一类是政府。比如最大的国家政府,她问人借钱发的债券叫国债,政府也可以是地方政府,他们发行的债券叫地方债,信用也不错。不过话说中国目前地方债的规模还是很大了。

第二类是金融机构。比如银行,他们问人借钱发的债券统一叫金融债。金融机构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地方就是他们的信用明显比一般企业要高,国外还有银行破产这一说,国内还没哪家银行倒闭的,我国特色。

第三类就是一般企业了。他们借钱发债称为企业债。

黄金:这个收益太低了,就不说了,乱世黄金

不动产:投资不动产包括土地以及其上的附着物,比如普通房产和商业地产。

以上各种就是我们可以选择的,大部分人,能选的貌似就只有股票(基金),银行存款和买房,贴个产品收益图。

图中所有都是我们可以投资的品种。

来到第二个问题,投资,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资有风险。

业内一般喜欢用波动率来衡量风险,确实不错,简单易懂,计算方便,。但是,在实际投资中却并不好用,因为投资者不会因为害怕波动性大而不做投资,他们真正害怕的是亏本或者收益过低,所以我在基金投资分析中用的最多的一个风险指标叫做——历史最大回撤。

来看个历史最大回撤的例子:

上图是近一年很火的医疗基金中欧医疗健康混合003095,历史最大回撤39.24%

再来个:

这个更夸张,如果你在15年牛市顶点买入,最大回撤53.26%,虽然后面涨回来了还创了新高,如果不幸买在最高点上,一般投资人估计扛不住4年不涨的结局,大部分人早就卖了。

第三个问题,可以想想我们不知道如何选择的原因是什么,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投资目标不够明确,比如可能不知道:自身可投资资金,投资期限,投资预期收益率,以及风险承受的能力。

今天我们要解决的是第三个问题:投资,我们要怎么选择?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以怎样的姿势来赚钱?

几个方法:

一、存银行。我们赶上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是1.7%,刚出炉没多久的中国2020年上半年CPI是4.3%,跑不过CPI意味着我们钱在贬值,所以存银行这种事我想现在的年轻人都不会去干,哪怕它的最大回撤妥妥的是0。

二种叫货币基金,比如余额宝就是一种最常见的货币基金。这NM还不如存银行呢。所以余额宝估计也是没法买了,哪怕它的最大回撤也是0。

上面这个叫纯债基,近一年化收益3.62%,最大回撤2.07%,好像还可以哦。

有的小伙伴可能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20%-30%的回撤都能接受,那就可以上股基了,比如下面这个:

这个股基近一年收益43.31%,最大回撤25.4%。不要觉得25%的回撤很大,事实上,这个最大回撤几乎是所有股基中最小的了,可以参考之前的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的最大回撤,基本都在50%,这就是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知道。

当然我们还有很多QDII可供选择。

黄金基金,在黑天鹅比白天鹅还多的2020年,配置一点没啥大问题。今年已经创新高了

油气基金,几个月前原油宝爆仓,好多人把期货当理财产品买,钱赔光不说还差了银行一堆债

港股的H股指数基金和恒生指数基金目前估值是真低,所以搞个定投啥的问题不会很大。

纳斯达克100指数,全球最牛的科技股集合,大家如果想知道什么叫慢牛的话看这个指数就行了,真的是又慢有牛,竟然在这乱世的年份创了新高,配置一点美元资产问题也不大。

讲到这里就会有两个简单的投资思路:

第一个,如果以上任意一个投资品种满足你的收益和风险控制目标的话,直接选,不用考虑那么多。

第二个,我知道有很多人的风险偏好可能会介于债基的回撤2%和股基的回撤30%之间,没问题,还有这种股债平衡型基金可以选

如果你很牛的话,你可以自己做个投资组合,银行理财+债券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基金,就是一个FOF(基金中的基金)。

另外,就像我们吃火锅,你可以个人口味随意加菜,我们还有各种配料(QDII等),至于好不好吃,就看你怎么配了。

好了,现在你知道怎么选择合适的基金了么?不知道的话重头再看一遍。

现在买哪类基金收益高点呢?

买基金无论是在基金公司买还是证券公司,或者是其他的基金销售平台都是一样的,它们的收益都是一样,只是手续费不同。

我做基金做的晚,没有直接在基金公司的APP买过,但是资深朋友说过基金公司的费用是最低的,当然我们也可以想得到,基金公司发行基金本来就是通过基金公司,各大代销平台发售的,自然自家的手续费是最便宜的,然后各大基金公司会稍微贵点。

其次就是各大基金销售平台,如支付宝理财,京东金融,百度金融,腾讯理财通,各大银行,天天基金等。天天基金和各大银行一样,是直接绑定银行卡的,支付宝们就是通过支付宝理财,理财通,京东金融等购买。

除了手续费的差异,就没有其他的差异了,因为我们要看基金的概况等各种研究,可以通过天天基金,支付宝财富,以及各大基金网,甚至是头条搜索都能办到。我自己除了基金公司和银行之外,各平台都有买基金,收益都一样,差别只是各个基金自己的走势和优势的问题。

现在买基金,我觉得还是金融类基金,因为牛市的启动,离不开金融股发力,尤其是证券公司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我习惯配置金融基金,其次是各种低估值的基金,如银行,金融地产,金融指数ETF,中证红利指数。

还有大消费和大健康,依然值得逢低慢慢布局,以及科技虽然它们今年涨的过多了,但是它们明年,后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都值得关注的。

如果是小白,建议直接逢低定投上证50,中证100,沪深300等指数基金,因为它们是被动追踪指数的,只要沪深股市上涨,咱们就能获得收益。当然了,朋友们应该记得,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而基金是投资于股市的,所以尽量用闲钱投资,这样就会风险相对小点,不至于在急等用钱的时候,却不能赎回,或者是亏损赎回。

Beta会是未来的主流基金形式吗?

理论发展

Smart Beta也称为Strategy Beta,广义上指通过改变指数的市值加权方式,以基于规则或量化的方法,增加指数在某些风险因子上的暴露,从而获得相应超额收益;狭义上指通过改变原市值加权指数的成分股选股方式或者加权方式而获益。Smart Beta策略被认为是介于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之间的获得相对市值加权组合更低风险更高收益的方式。

Beta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中衡量了相对于持有整个市场所带来的风险溢价的大小。CAPM模型通过建立收益与风险的线性关系,来解释任何高于市场的超额收益均来自特定风险敞口的溢价,其中Beta即为线性系数。市场指数通常都是市值加权,如果把市场指数换成按非市值加权的指数或投资组合,其得到的Beta即为Smart Beta。

Smart Beta策略通过优化方法调整成分证券权重,以获取一定的超额收益,看上去比最普通的市值加权要更“聪明”。为了满足投资者不同的需求、更好地管理组合风险,国外很多专业投资者把目光转向了以股价波动、派息能力或公司业绩等因子作为基础的Smart Beta策略。因此,Smart Beta类产品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备受市场关注。

Smart Beta策略理论贯穿了整个现代投资理论的发展进程。经典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APT)、有效市场理论(EMH)构成了现代投资组合经典理论的核心,奠定了指数化投资的理论基础。CAPM提出之后,市场逐渐认识到原来的Alpha收益,有一部分是Beta收益,随后也出现了地区Beta、行业Beta、风格Beta、策略Beta等,这些为风格投资和因子投资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席勒的Mispricing理论认为市场价格是很少被正确定价的,因此存在被高估和被低估的股票,投资者情绪等因素使得市场本身不能客观、有效地反映股票价格,因此采用传统市值加权指数会导致被高估的股票权重过大、被低估的股票权重过低,从而影响市场组合的超额收益。Mispricing理论也解释了低波动效应,认为现实中的资本市场线倾斜的幅度并没有预期中大,导致低波动股票会有正的预期收益增量,而高波动股票会有负的预期收益。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市场对分散化、降低波动和控制风险的诉求不断增强,以此为目标的Smart Beta产品快速涌现,并受到了市场的追捧。早期降低波动策略主要还是围绕低波动现象展开,如波动率加权策略、最小方差策略,之后目标开始向分散化拓展,如等风险贡献加权、分散化加权等非市值加权方式,近两年运用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策略也被市场归为Smart Beta策略。

特点

Smart Beta策略本质上是一类为指数投资服务的策略。众所周知,指数投资就是以复制指数构成股票组合作为资产配置方式,以追求与指数收益率之间的跟踪误差最小化为业绩评价标准。Beta投资与Alpha投资同样起源于CAPM模型,Beta衡量承担的风险及其收益的大小,Alpha衡量相对市场组合收益的超额回报。相比传统Beta策略,如宽基指数、风格指数,Smart Beta策略对于指数的管理更加主动化,在指数编制方面通过主动方式去获取战胜市场的收益;相比传统的Alpha策略,Smart Beta策略在管理模式上用指数管理(被动投资)去管理资金,能承受较低的主动风险。

Smart Beta策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Smart Beta是非市值加权指数。非市值加权是Smart Beta概念的起点,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变化,Smart Beta的外延有了较大的拓展,比如量化选股、因子投资,这些策略无法涵盖到非市值加权当中。第二,Smart Beta是因子投资,策略收益来自因子风险溢价,其理论基础来源于CAPM模型的演进和完善,Fama-French的因子模型也是促进Smart Beta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第三,Smart Beta介于Alpha和Beta之间,获得高于传统市值加权指数的超额收益,但是从投资目标出发,分散化、降低波动率或者风险控制也属于Smart Beta的目标范畴。第四,Smart Beta是介于主动与被动之间的投资方式,基于规则透明、低费率和低成本等属于指数产品的核心特征。

另外,基于Smart Beta指数的ETF产品有以下特点:第一,低费用、透明管理。Smart Beta指数ETF从本质上讲,保留了传统ETF产品的特点,采用指数管理的模式去管理资金。由于ETF在二级市场上可以进行交易,因此,与传统股票基金相比交易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在税收和管理费用等方面都更低廉。第二,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及交易效率。Smart Beta指数ETF保留了ETF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的性质,相比传统的股票具有更高的交易效率,同时也具有较好的流动性。第三,能较好控制风险与增强收益目标。早期的ETF都是根据市值来进行加权,最大的优点是能够较为精准地复制市场情况,最大缺点就是难以实现超额收益,而Smart Beta指数在编制方法上,从选股和加权两个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优化,从而获得基于传统市值加权指数的超额收益。

分类

Smart Beta策略是一种指数管理思路,并非特指某一种策略,其关键在于跟踪指数的编制。根据定义,所有采用非市值加权和根据既定规则选择成分股的指数策略指数均属于Smart Beta策略指数,包括风格指数、策略指数和非市值加权指数。传统的Smart Beta策略一般只考虑单个因素,在指数编制的过程采取一些相对比较成熟,且使用比较广泛的因素,如分红、价值、质量、波动率等,而随着其不断发展成熟,出现了诸如多因子、事件驱动、另类加权和一系列新型策略,在能够实现超额收益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Smart Beta策略的产品种类,提高了配置价值。

晨星公司将Smart Beta策略分为基于风险(Risk-oriented)、基于收益(Return-oriented)和其他三大类。第一,基于风险策略通过波动率和相关性倾斜减少风险,策略收益来自于风险溢价和特定因子敞口,主要包括等权、分散化权重、风险加权、最小方差和波动率加权;第二,基于收益策略通过因子倾斜提高收益,主要包括价值加权、盈利加权等。而在基于风险的分类中,既有降低组合风险和个股风险的策略,又有侧重风险分散化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差异。第三,其他类型,主要是基于持续的市场异象策略,以低波动、事件驱动策略为代表。通常部分市场异象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公众的普及程度而逐渐衰减甚至消失,与此同时,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下,数据挖掘出了很多统计异象,但这些发现基本不可持续,缺少内在的驱动机制。

近年来,基于Smart Beta策略目标进行分类逐渐为投资者接受,主要有以下分类:价值策略,包括基本面加权、红利加权、财富加权、盈利加权等策略;低波动策略,包括最小方差、波动率倒数加权等策略;分散化策略,包括等权重、分层等权、等风险贡献、分散化权重等策略;价格策略,主要是动量加权。

产品状况

自1993年美国推出第一只ETF产品以来,ETF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猛。2015年,全球ETF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数量和规模稳步增长,ETF数量达到5449只,资产规模2.95万亿美元,资产净增长2156亿美元。与传统的市值加权指数不同,Smart Beta指数是主动策略管理的指数,可以根据某些因子或者某些策略来进行加权,如低波动指数、基本面指数等,进一步扩充了ETF的投资范围及投资功能。

在ETF规模快速增长的背景下,Smart Beta指数ETF在2016年持续成为成熟市场的ETF热点产品,截至2016年10月7日,美国市场共有760只,资产规模占市场ETF的63%。从数量来看,2005年基本面指数诞生之后,Smart Beta ETF得到了快速发展。2015年,新发Smart Beta ETF数量103只。

根据FactSet的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9月,Smart Beta ETF资金流入35亿美元,成长型ETF是最不受欢迎的Smart Beta ETF,净流出约43亿美元,规模最大的是iShares Russell 1000 Growth ETF(IWF)——300亿美元,然后是Vanguard Growth Index Fund(VUG)——220亿美元,低于标普指数2%左右。相比之下,今年最受欢迎的Smart Beta ETF是低波动ETF,资金净流入141.5亿美元,其中iShares Edge MSCI Min Vol USA ETF(USMV)净流入超过63亿美元。另外,从受投资者的欢迎程度和市场表现来看,价值和红利ETF今年的表现也不错,这两种类型ETF净流入约230亿美元,其中规模最大的价值ETF是iShares Russell 1000 Value ETF(IWD)——310亿美元。

从排名前20的Smart Beta ETF产品来看,Smart Beta ETF发行人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BlackRock、Vanguard,分别占50%、25%,并且BlackRock、Vanguard的Smart Beta ETF数量和规模接近甚至超过旗下全部ETF的20%。另外,整体Smart Beta ETF的费率介于指数基金和主动基金之间。

总之,Smart Beta策略是个性化较强的策略,能够实现特定目标,满足投资者的个性需求。通常资产管理人应用Smart Beta策略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降低风险,二是增加收益。此外,还有诸如分散化,节约成本等目标。从Smart Beta策略应用来看,目前多策略已经成为主流,资产管理者会通常采用多个Smart Beta策略来进行资产配置。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