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点数在哪换,美军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的行为是否违背伦理

2023-03-18 13:48:04 143阅读

正义点数在哪换,美军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的行为是否违背伦理?

我们今天一定要警惕日本人大打核爆的“人伦”牌,日本人不是受害者,他们是当年死不服输还要继续拖人垫背的侵略者、杀戮者和仇敌。尽管站在普世的角度上,核弹轰炸任何一个生命都是相悖于人间伦理的,但站在当年被日本屠戮的民族角度,核爆日本是无限正确的事情,是天降正义。

△日本的核爆纪念场

正义点数在哪换,美军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的行为是否违背伦理

一个处于战争状态的国家,局势山河日下,又拒不接受国际公告通牒,仍然嘴硬的采取外交“默杀”的外交辞令,除了被人狠狠的往死里揍,还能得到什么下场?

难道美国人应该放点音乐,弄桌火锅,然后让麦克阿瑟司令跪舔天皇的靴子,低三下四的恳求“终战”?

很可惜,美国人从来不是善男信女,日本人也没有本钱让美国人流更多的血。

△李梅火攻残酷性超过原子弹,因为人也是“战争潜力”

早在原子弹爆炸之前,美国人就进行过“李梅火攻”,焚烧日本城市上百,战争对象直接面向日本的平民百姓,杀伤数目超过原子弹。在美国的计划里,“以死亡令人屈服、以杀伤人口破坏对方战争能力”是白纸黑字的内容。

△日本的崛起本就是场残酷的侵略史

日本挑起战争,日本从战争中获益,他们搞南京大屠杀,他们搞万人坑采矿,他们用无数东北劳工的命修筑满洲里要塞,他们从中国和亚太搜刮了无数财富和资源。这些难道就不违背人伦?

△甲午战争后,琉球让清政府“忘了”,从此成为日本领土

其实大家都明白,有些时候所谓“人伦”在政治面前啥也不是,日本人通过甲午战争踩翻大清朝而崛起,这个过程中沾染了多少中国人的血泪自不必多说。临到1945年,日本的国运走完了,也不过是换了主角,让另一个国家将日本人作为晋阶的养料罢了。

△“战士希望死在战争最后一天的最后一颗子弹下”这是句胡话,谁都想活着回家

从美国的角度来说,一点错也没有,什么叫人伦?难道让美国的士兵们再去打几场胜利前的血战?让莱比锡阳台的悲剧重演?杜鲁门说:“让小伙子们回家”,美国自己的命也是命,是比作为敌人的日本更值钱的命。

△战争不应为敌人而怜悯,这是对自己人的残忍

如果说原子弹轰炸,拯救了数倍于硫磺岛战役的美国人性命,也拯救了无数将在最后决战中踏上鬼岛的盟军士兵生命,那么仅从这一点上来看,原子弹一点也不违反人伦。作为敌人,咱也不谋求做什么优质的皮靴,总之死的日本人才是好日本人。死一个日本人,拯救1个盟军士兵的生命和家庭,这是好事。

△日本只是献祭了两座城市,却保全了一个国

而且原子弹不光拯救了盟军士兵的生命,也拯救了日本。因为核爆,日本政府屈服,找到了结束战争的台阶,也因此避免了盟军大规模是上岛造成的生灵涂炭。日本经不起几次柏林式的鏖战,盟军也不吝在最后的决战中使出最无底线的手段,打到最后,恐怕日本将彻底烂掉。

△20世纪50年代,没有伤筋动骨的日本已经恢复了相当的繁华

实际上原子弹促成的终战反倒保全了日本,以两座城市为祭品,留下了大量的人员、基础设施、金银财帛、科学技术,工业设施,有些学校连课都没完全停,城区自来水都没断。这也是为什么日本能在战后快速崛起,除了美国人的扶持,他们自身保持了“完整”也是极重要的因素。

△不死心的战争贩子并没有被核弹炸痛,他们仍会卷土重来

所以,日本人在这里玩了出“障眼法”,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修改教科书,并不断提升对“原子弹核爆受害”的社会活动和舆论导向,将自己从一个死不认输的狗贼,变成了战争的“受害者”,将自己满手的鲜血擦去,装成楚楚可怜的“被施暴者”。

△南京30万死难者的在天之灵真的安息了吗?

站在中国人的角度,原子弹是炸得极好的,大快人心。但某种意义上,核爆也阻止了中国人的反击和报仇。使当年轰轰烈烈的“大反攻”结束,使预备作为盟军攻岛的国军没有成行,使中国人硬是得到一个稀里糊涂的胜利,甚至没有在失败的仇敌身上发泄一番,出口恶气!

△所谓“核爆非伦理”只是日本人不断扩散的扭曲理念

别忘了,日本哪怕写了“终战诏书”,也没有只字提及“投降”,倒是大书特书“天皇之仁爱”,不愿“生灵涂炭”,为了“人类文明”云云。

永远记住,日本人只是在给自己恶臭的战争史整容,为自己干瘪的被害史隆胸。当他们彬彬有礼的带着孩子为惨剧默哀时,可曾真的告诉孩子日本为什么被炸?

世界上有哪些至今还没有破解的悬案?

黑色大丽花惨案,70年未解的迷案

我们来聊一聊二战后美国最著名的悬案,黑色大丽花案。(个人解析推理下,权当娱乐)

看过蜘蛛侠英雄远征的小伙伴肯定对这个案子很感兴趣,黑色大丽花案的案发时间是在一九四七年的一月十五日,那天的上午十点多,洛杉矶住宅区的一位家庭主妇正带着孩子遛弯,他们路过一片草地时发现了一具惨不忍睹的尸体。在家庭主妇报案后,警方来到案发现场勘查,死者身上没有衣物,仰躺在草地上,她的身体被切成两半,胸部遭受严重破坏,嘴角如小丑般被割开,因为尸体被凶手清洗过,所以现场毫无血迹,痕迹也无从查询,根据法医判定,尸体被抛至路边的时间大概是前一晚的凌晨两点左右。

警方经过附近走访,没有发现抛尸时的目击者,再将尸体带回警局,解剖后,法医发现死者死因为头部遭受重击,因为死者身上伤口众多,身体内的血液几乎已经流干,死者的关节处有被捆绑的痕迹,身体上有很多的烟头烫伤。经过对胃肠道的解剖,死者生前吞食过粪便,死者的手臂和手指多处骨折,支架也被拔掉了几个,她死前被人倒吊过,身体内的子宫也被人取走,根据警方最后的判断,死者生前大约遭受了近四十小时的虐待,死者的指纹都还完好。根据信息比对,警方确认了死者身份为二十二岁的伊丽莎白安肖特,在案发后的第八天,有报社收到一封匿名包裹,伊丽莎白安肖特的出生证明、社会保障卡,以及生前与许多军人的合影,包裹内还有一本通讯录,里面有几页被撕掉了,有七十五名男性的联系方式被记载。其中伊丽莎白曾因空难死亡的前男友马特,其刊登有它覆盖的报纸也在包裹里出现,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和包裹一起寄来的还有一个匿名信件,上面贴着剪报,一句话,这是大丽花的财产,还会有信件寄来,两天后,伊丽莎白的钱包和鞋子在距离抛尸地几公里外的街区被发现。

这之后又有一封信件寄来,信变为了手写,内容是周三一月二十九日上午十点是转折点,我要在警察那里寻开心,落款是黑色大丽花复仇者,到了一月二十九日,第三封信被寄到了警署,此次信件是剪报加手写,内容为我改变主意了,你们不会和我公平交易的。大丽花的死是合理的,这三封信均未留下好指纹,警方的调查工作增加了诸多困扰,此事很快就被媒体报道,一时间竟有三十三人向警方自首,他们均为男性,但经过排查后,三十三个人没有一个是凶手,伊丽莎白通讯录上的七十五名男子,警方也进行了细致排查,他们也都被证明毫无嫌疑,案件陷入了僵局,媒体开始大肆渲染案件的神秘,并根据匿名信对死者的叫法也称伊丽莎白为大礼花。

只是因为伊丽莎白爱穿黑衣,所以加上了黑色的前缀,黑色大丽花案之所以成为悬案,有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伊丽莎白社交过于庞杂,这个在小时候就伪装自杀从而离家出走的姑娘,人生经历如同一团乱麻,十六岁时,伊丽莎白就去做了酒店服务生,她从小迷恋军人,那时便常出没于军营附近,与多名军人有着感情瓜葛。

前文提到的前男友马克就是伊丽莎白在那一时期的爱人,马特对伊丽莎白很好两人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马特遇难后,伊丽莎白精神受到了重创,他开始徘徊在好莱坞大道上,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明星,用这样虚妄的梦想支撑自己。但到了晚上,因为无心寻找工作,伊丽莎白为了糊口做起了皮肉生意,她再也不想对任何一个男人献出真心,每天她就在白天寻梦,晚上沦为娼妓的日子里饱受煎熬,在这段时光里,伊丽莎白认识了很多男人,但所有人都只是喜欢她年轻的肉体,没有人真的关心这个可怜的姑娘。为了自尊,伊丽莎白常常对身边的男人撒谎,说她已经有了星探赏识或即将成为时装模特,她最后一次被目击是搭着一位男人的顺风车,号称是去看望富足的姐姐,但直到伊丽莎白失踪,些曾和她耳鬓厮磨的男人,没有一个出来报案。

即便在伊丽莎白的葬礼上,这位二十二岁就香消玉殒的姑娘,只有六个人来。黑色大丽花案如此受人关注,也正是因为伊丽莎白身上有着美国梦的另一面,这起案件的独特也让她一直都被后来者不断的研究,根据当时警方对凶手的隔空画像,凶手是一名白人,二十岁以上,学历不低,独居且拥有一定用刀的技能。白人和二十岁以上,以及学历不低,独居的特征都指向了伊丽莎白的情感需求,这样的男子是可以接近伊丽莎白的,而有一定的用刀技能,则是因为尸体被切开的方式需要一定的技术辅助,另外根据后来曝光的案件档案,伊丽莎白死后,警方怀疑尸体被冷冻过,那么这个凶手画像还要添加一个关键词,那就是中产阶级或工作地点拥有冷柜。

一九四零年代,冷柜还是个稀罕物,重新复盘抛尸现场可以发现,伊丽莎白的尸体被抛至住宅区的草坪上,明显是凶手为了通过尸体表达什么,她在尸体上造成了诸多伤痕,尤其是象征女性体征的胸部和子宫都遭受了严重破坏,甚至凶手还让死者吞噬了粪便。可以推测,凶手对于伊丽莎白或这类交际花使的女性有着切齿的愤怒,伊丽莎白的通讯录被撕去几页,凶手的信息一定隐藏在被撕掉的页面中,那么凶手和伊丽莎白便相互认识,结合死者生前最后被目击是搭车出行,再回头看那三封寄给警方的匿名信,可以推测凶手曾有过自首冲动,但随后又放弃了这一想法,并坚定了杀死伊丽莎白的必要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凶手的精神状态很不稳定,拥有以上特征的嫌疑人,现实里其实并不难以察觉。

伊丽莎白的男性交友圈虽然复杂,但锁定可以使用冰柜,有一定分尸手段和条件,精神状态不太正常,这些因素还是会缩小调查范围,但警方却一直无法确认嫌疑人,他一直隐藏在暗影里,究其原因,一定是调查方向出现了问题,导致凶手有了天然的保护屏障。

这个保护屏障很可能是性别,凶手根本不是男性,警方一直以来的调查方向都下意识的认为寻找出男性是因为伊丽莎白的交际圈里主要以男性为主,她几乎没有女性友人,而虐待加碎尸的行为一般也会被认为是男性,所以对于伊丽莎白的仇恨如此极端,用烟头烫她的身体,将它的嘴唇切开,呈现出小丑的形态,它与它的子宫破坏她的胸骨,甚至喂食粪便,将其推测为丈夫或男友。从而进行凶狠暴,是不是更合理一些呢?对伊丽莎白的虐待和残杀,假若是对小三的报复,那么那三封匿名信很可能是对仇恨的公开宣泄,再寄给警方,那包裹里修整附带上了伊丽莎白遇难男友的简报,这是对于伊丽莎白用情专一的讽刺。

这份简报伊丽莎白随身携带,但是每天都在欲望里沉沦,将它寄给警局,就像在死者尸体上再踏上一只脚。最后一封匿名信提到,大丽花的死是合理的,想必是因为伊丽莎白之死,贪恋其肉体的伴侣已经重回凶手怀抱,进而凶手放弃了因罪恶感而萌生的自首想法,撕掉通讯录中的几页,然后将其交给警方,可以被认为是混淆视听。那本通讯录被撕掉的页面里,应该曾有女性的电话撕掉,她留下全部是男性的部分,很容易让警方继续在是男性的误区里,至于为何要切断尸体,假若是为了方便力量不足的女性,冷冻和抛尸时搬运更方便,这一层逻辑颇为合理,有小伙伴可能会有新的疑问,如果凶手是力量欠缺的女性,那她是如何切断尸体呢?实际上切断一个成年人的身体,刀法再好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就算使用长锯的切割,一个人也很难完成,但若是有电锯辅助就非常简单了。

综上所述,对于黑色大丽花案,我认为嫌疑人是女性,作案动机很清晰,是对死者有着深度的记恨,她非常偏执,但智商不低,是伊丽莎白交往男性中的一位家属,家里有电锯或长具及冰柜。因为警方从始至终都在死者的男性关系上用力,所以导致这位女性嫌疑人一直被忽视。

作为著名的好莱坞谜案,黑色大丽花案成为了诸多影视作品的题材,一些作家也时不时就拿凶手来蹭热点,这对于死去的伊丽莎白来说,或许是另一种她曾经渴望的梦想成真,好了,以上就是我对于黑色大丽花案的分析!不过仅仅是猜测,真相到底是怎样?也许没人知道!

请问有什么被人骗的事分享吗?

谢谢邀请!

这个肯定有的,我自己就亲身经历过。

记得那时候我初三,某一天手机里面突然收到一条信息,说我因为什么什么原因中奖了,短信的具体内容不太记得了,毕竟过了这么久了,大概是这样说的,就是说我中了13万,外加一辆10万块钱的小汽车,那时候我可能还小不懂电信诈骗这些东西,只觉得自己运气好就信以为真了,现在想想那时候真傻,差点被卖了还要帮人家数钱呢。

那时候记得短信里面还有一个领奖链接,然后我点进去了,进去之后发现要填很多信息,手机号码银行卡身份证号这些信息我都填完了,填完之后我就发现了,说要交5800块钱手续费才能领取,但是我一个初中生哪有那么多钱交手续费啊,所以就“忍痛放弃”了。

过了几天,突然我的手机里又收到了一条信息,说我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付手续费领取自己的奖金,要记我违约到当地的人民法院起诉我,当时我害怕极了,迫不得已就跟家里人说了,然后就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家里人听完后,这才知道我是被电信诈骗了,也幸好我是学生没钱交那笔巨款手续费,要不然的话说不定我还真的会交了,所以这件事情就当是一个教训了,以后再遇到肯定就不会再被类似的事情骗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我这种类似的情况,如果有的话就要擦亮眼睛仔细甄别真假了。唉,现在想想那时候我真的是太傻了,差点就被骗了。

哪些犯罪题材的美剧很好看?

两年前,一部由美国真实案件——辛普森案改编的犯罪类型美剧,引起影视业广泛注意。

美国辛普森案,无论是在社会还是法律界,都是不可绕过的大案。

而这部剧,以高水准的制作,拿下了2016年十项艾美奖提名,最终包揽超过5项大奖。

它就是《美国犯罪故事》

每一季都由真实的,轰动的案件改编

这次第二季来袭,讲的是时尚界大案,也是世纪迷案之一,刺杀范思哲。

《美国犯罪故事》

第二季

范思哲是时尚界的大佬,顶流的那种。被称为时装大帝,潮流天才。

也因此,这部剧对颜色和时尚的高水准制作,获得了绝色好评。

可以说,范思哲在上个世纪开创了自己的潮流时代。

而杀他的人,是一个智商140+的连环杀手,在此前已经杀了5个人。上了当年美国十大通缉犯的榜单。

这个案子,迷就迷在,两人几乎没有交集。只是多年前,有一面之缘。

最终杀手安德鲁·库安南在警方的紧逼围捕中自杀,杀人动机也就此成迷。

这可能就是中国那句老话,无冤无仇,树大招风。

杀你,不需要啥原因,就是我喜欢。。。

这部剧,在烂番茄拿到了双90+的评分,

IMDb8.8分,甚至豆瓣也有8.7分

为什么有这么高的评分,除了是真实改编,究竟好在哪呢?

首先他对细节把握的好。

杀手相貌出众,家庭优渥,智商140+,贵族学校出身。

家道中落后,他可能由于过惯了高阶级生活,于是走上了被包养的道路。

而警方也是在好几个死者之后,才意识到这系列谋杀可能是和同性恋有关。这时已经过去三个月了。

剧中演员把这个杀手的形象演的可谓是淋漓尽致了。巧舌如簧,扮演各种角色,扭曲说谎不打草稿。

他们两人一面之缘,是七年前在一家同性恋酒吧。

库南安上来就编故事说和范思哲见过面,范思哲就信了。

然后他回家就开始和人吹牛逼,说范思哲在酒吧主动跟他搭讪

论真人戏精。

然后,在杀死范思哲后,他路过看见电视正在播放范思哲遇害的新闻。

于是安德鲁走到电视前,也学着惊讶的样子捂起了嘴

只是他眼里流露出地却是笑意,十足变态。

剧中给出的人物设定,还是虚荣。以及同性恋。

他爱扎进人堆,享受众人羡慕的目光。

这样的落差之下,就会有各种矛盾。当然,这都是假设。

杭州许某某的女儿知道真相后?

11岁的年纪,却经历了“爸爸杀了妈妈”。

明明疫情好转,一家人不用再像过年时窝在家里。这个暑假,终于可以跟爸妈一起出去了。去走亲戚,去旅游玩耍,去海洋馆看小海豚,去图书馆看漫画书,去吃好吃的,玩好玩的。

好多有趣的事,等着做呢。毕竟,无忧无虑的年纪,就该花一样灿烂。

也许,还有上不完的补习班,兴趣班。早上起来,被妈妈逼着喝牛奶,不喝不营养啦,吃完饭要被爸爸送去学习啦。回到家,向爸爸妈妈汇报学了什么。晚饭时,一边抱怨着妈妈做的饭不好吃,一边讨厌爸爸老让她写作业写作业。

结束了,还是可以看看电视,追追有趣的节目,顺便再给喜欢的偶像签个到。毕竟,女孩子嘛,还是喜欢小哥哥的。

明明刚过完生日,前一天妈妈还陪她买了生日蛋糕。一路上,兴奋地跟妈妈商量,下次不要买水果味儿了,想吃巧克力的。希望妈妈给自己做面时,要弄个漂亮的荷包蛋,最好像好朋友家那样,是个心型。

晚饭时,她还像所有的小女孩一样,有父母陪伴,吃着爱吃的菜,收着朋友亲人的礼物,妈妈还笑着为她点燃蜡烛,一家人围着她唱生日歌,让她快吹蜡烛。

也许她还许下了,“明年还要跟爸爸妈妈一起过生日,希望妈妈给我买个新裙子”。

结束时,她跟妈妈说了晚安,回到房间便沉沉睡去,纳闷自己这么困,还想着是不是太累了。明天要跟妈妈说,别让自己出去了,头都有点晕了……

可是,一觉睡醒,妈妈失踪了。家里来了很多人,警察叔叔,记者阿姨,他们问妈妈去哪儿了,走时穿了什么,拿了什么,会不会是出去有事儿了。

爸爸说,不知道她去哪儿了,不知道我们爷俩儿日子怎么过。问警察叔叔,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可警察叔叔说等等,他们在尽力查,一定会找到妈妈的。

一天天过去了,妈妈还没回来。家里的亲戚,却都来了。出门时,小区的爷爷奶奶,总是用可怜的眼神看着我,说些我听不懂的话。哥哥姐姐们,经过我也会微微叹气,我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可我觉得,妈妈应该出事儿了……

不知不觉,半个月过去了。妈妈还是没消息,警察叔叔已经开始在小区搜化粪池了。我不知道妈妈去了哪儿,可我真想她。这天,爸爸也显得异常沉默。

又过了几天,没等来妈妈,爸爸却被警察叔叔带走了。我想,也许是找到妈妈了,要辨认吧。见到妈妈,我一定要问问她,怎么不说一声就走了,我好担心她的。

可我没想到,妈妈再也回不来了。

爸爸他杀害了妈妈,从此我成了孤儿了。

我想妈妈,我想告诉她,我学乖了。我再也不抱怨她做得饭难吃,也不嫌她唠叨了,也不说她身上味道难闻,也不会开家长会说她不像同学妈妈年轻了……

我还想告诉她,其实我很喜欢她,我喜欢她温暖的手掌,喜欢她牵着我过马路,喜欢她接我时冲我笑,问我今天累不累,学了什么呀?还喜欢她身上熟悉的味道,那是我妈妈,辛苦的味道……

可我再也见不到她了,而爸爸,正是结束这一切,杀害妈妈的凶手。

我该不该原谅爸爸呢?

我想,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没爸妈了。从此以后,没人管我了。

Ps:想到自己11岁时,正在上小学。每天除了学习写作业,就想着和朋友一起逮鱼摸虾,回家经常被老妈骂,但又会吃到老妈做的好吃的。老爸虽然经常说我,偶尔我犯错还会揍我,可我还是喜欢他们。

因此,看到这个问题,不由得想了想小女孩儿的内心,多么无助和失望。最亲的人。杀害了另一个最亲的人。

哎,无辜的孩子,希望能有个好归宿。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