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基,那七年后你会变成什么生活

2023-03-17 17:32:03 129阅读

酷基,那七年后你会变成什么生活?

【sinly慢读漫思】独特观点:传统思维可能会认为,看剧、上网、聊天,那不是不务正业吗?即便一辈子都做这件事,也不可能会有出头之日啊。然而我却不这么认为,毕竟,行行出状元,凡事皆有可能。只要充分理解『一万小时定律』的定义及如何正确使用方法,就有可能通过『刻意练习』,让不可能变成任何可能。

什么是『一万小时定律』?知道了它的概念,也就明白了为何7年就是一辈子?

第一次看到『一万小时定律』这个概念,是2018年第一次阅读《刻意练习》这本书的时候。

酷基,那七年后你会变成什么生活

但一万小时定律,并非出自这本书,而是《异类》这本书:“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当时我算了下10000小时,是个什么概念——如果每天固定用4个小时来认真做一件事情,那么需要2500天,也就是大概7年的时间,就能成为我这个领域的专家。

这时,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李笑来会在他写的书里提到“7年就是一辈子”的概念。

所谓“7年就是一辈子”,指的是一个人通过学习,掌握一种新技能,就能够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就能活一种新的人生。

这个观点,其实也就是告诉我们,通过学习,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即使在短期内无法成为专业人士,但是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自己,所以是新的一辈子。而一万小时定律,就极大增加了这种可能性,让原本不可能的事情,拥有了多种可能性。

『一万小时定律』给我带来的启发: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第一次见到这个定律时的我,参加工作已经有6年的时间了,我反省了自己这6年来,是否已经成为自己这个行业的专家。

很可惜,我的答案是——不是。

这个答案让我感觉之前的时间都被浪费了,但也让我意识到,如果我能够运用一万小时定律,那么,未来的自己,还是有可能改变的。

于是我也很庆幸,好在一切也还来得及。

因此,我带着这样的观点去看《刻意练习》这本书,收获确实很大,可以说,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刷新了我的很多认知。

当时我在工作中践行这本书里的一些知识点,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工作,重新认识自己。

【举个例子】

我会在一周之后写下自己这周的收获,这就是复盘的过程,然后反思自己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地方,不断地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单单这个点就让我收获巨大,所以后来我给很多朋友都推荐了这本书,他们也觉得受益匪浅。

如今,距离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概念已经过去将近2年的时间,我感觉自己很多的看法,都有了改变,自己对工作的认知,也得到了升级,而这一切,都源于我阅读了这本书。

无论做什么,未来一切皆可期,凡事皆有可能,前提是找到正确目标和方法

都是我的真实经历,这个经历让我明白,做任何事情,需要有正确的方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就有可能获得比别人更大的收获。

那么,我们回到本题中,每天用5个小时看剧、上网、聊天,如果是你的本职工作,你可以通过这些来养活自己,那并非不可能。

因为,有人通过看剧,写影评,成为了专业影评人,有人通过上网成为了计算机高手,还有人通过和别人聊天,缓解他人的痛苦,解决别人的苦恼。

所以,并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你需要意识到,这些可能,要建立在『刻意练习』之上。

那就是,你需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区,足够专注,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且要有反馈。

这些具体操作,书中都有一一介绍,在此,就不再罗列了。

最后,我认为这个世界上凡事皆有可能,但前提是,你要找到这些可能背后的规律,找到方法,去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感谢你的阅读。

我是@sinly慢读漫思,喜欢阅读和思考,热爱学习和成长。如果我的文字让您有所收获和启发,欢迎点赞和关注,我们一起成长。

有什么好看的动漫推荐?

好看的动漫其实挺多的,只不过大多数优秀的作品已经被大家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了,给大家推荐几部19年的优秀动漫品吧!

01 《鬼灭之刃》

《鬼灭之刃》是日本漫画家吾峠呼世晴所著的少年漫画,于2016年在集英社《周刊少年Jump》开始连载。故事发生在日本大正时期。有一天,一位名叫灶门炭治郎的平凡农家少年回家发现家人被屠杀,唯独只有妹妹祢豆子存活下来,然而妹妹的样子却跟平常好像不一样,为了寻求拯救妹妹的方法,炭治郎踏上了斩妖除魔的冒险旅程。作为19年4月的霸权番,在B站的播放量更是刷新播放记录高达3.7亿人次,在去年也是成功入选了《JUMP》新时代的“四大天王”

也可能成为继“死”“火”“海”之后的台柱作品,而且这部动漫有着超高的制作水平,每一帧都在燃烧经费,随便一张截图都可以当作壁纸来用,非常推荐大家观看!

02《这个勇者明明超强却过分慎重》

这部动漫是19年10月2日开播现第一季已完结一共13集,这是一部非常搞笑的动漫,搞笑的风格和《为美好的世界献上祝福》有点相似,男主是一个连买盔甲都要买三套!穿著用、后备用、后备都坏了时当后后备用!直至 满级前都关在自室进行肌肉训练,就算以史莱姆作对手也会全力以赴(疯狂放大招)!慎重过度的勇者与废柴女神非常有趣的设定,作为一部搞笑番来说看完之后真的能让你笑出声来(除了打魔王那集)。推荐!

03《约定的梦幻岛》

《约定的梦幻岛》是白井カイウ原作,出水ぽすか作画的漫画,连载于《周刊少年Jump》,繁体中文版由东立出版社发行,简体中文版电子版由集英社授权网易漫画在其平台上刊行。作品获得第 63 届小学馆漫画奖少年向部门奖,“漫画新闻大奖 2017”大奖,“这本漫画真厉害!”2018年男性篇第一名获奖作。动画是在19年1月开始播出的一共12集,第一季讲述了孤儿院无忧无虑的孩子们,在12岁被领养的真相竟然是被当成鬼的盘中餐,一场为了活下去的逃脱之战,就此打响。内容精彩又别具一格,绝对值得一看。

04《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

《辉夜姬想让人告白~天才们的恋爱头脑战~》改编自赤坂アカ创作的同名漫画。作品以英才聚集的秀知院学园为背景,讲述了学生会副会长四宫辉夜与会长白银御行“设法让对方向自己告白”的爱情喜剧故事。推荐!

05 《五等分的新娘》

《五等分的新娘》是日本漫画家春场葱创作的恋爱喜剧漫画,于《周刊少年Magazine》2017年第36・37合并号开始连载。该作以男主角上杉风太郎将在未来与中野家五胞胎姐妹中的一人结婚为展开,以倒叙的方式回顾风太郎与五姐妹相识的故事,之后也多次穿插结婚场景。因为五胞胎长相相同从而留下悬念,让读者无从得知风太郎的结婚对象。推荐!

06《关于我转生成为史莱姆这档事》

《关于我转生变成史莱姆这档事》 改编自伏濑创作的同名轻小说2018年10月开始播出了第一季一共25集,官方还宣布了第二季将在2020年秋季开播。《关于我转生变成史莱姆这档事》作为这些年来转生异世界题材的经典作品之一,在国内也是非常火,大概讲了男主意外被刺,转生成为“史莱姆”后拥有逆天技能,开始低调装B的故事,这类异世界爽文题材一直很受欢迎。

以上就是推荐大家观看的19年的番

秦始皇陵有多神秘?

阴天下雨,骊山地底,一个铜棺在水银河上漂流。秦始皇的灵魂从棺中走出,带着阴兵登上秦皇陵封土下的祭台,俯视着脚下庞大的帝国。

这是流传在骊山附近的传说。每逢阴雨天,将耳朵贴在地面上,可以隐约听到骊山通往封土的地底下热闹非常,马匹的嘶鸣,士兵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这是秦始皇的阴兵正在出巡。到达祭台后,铜棺撞击祭台上的金钟,发出悠长的撞击声。

作为千古一帝,秦始皇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围绕着各种传说,周身笼罩着神秘色彩。他的陵墓,至今仍未开始挖掘。

可是,仅仅是部分陪葬坑中的铜车马、兵马俑就已经让全世界为之瞠目结舌。如果秦始皇陵整个重见天日,可想而知该是多么地让人震惊!

尽管科学家们用了种种先进的手段对这座世界上最大的陵墓进行探测,却依然有诸多解答不了的神秘之处。

一、秦始皇的棺椁是否在封土之下?

秦始皇13岁登基,刚刚登基临位,就开始着手修建陵墓。想想现在13岁的孩子能思考什么?不得不说,伟人确实颇有远见,小小年纪就向死而生。

随着他的丰功伟绩昭然于天下,陵墓越建越大,前后共用了39年时间,动用了72万人,直至他逝世还未竣工。秦始皇死后第二年,秦始皇陵才在秦二世的主持下修建完成。

秦始皇陵修建在骊山脚下,南面背山,东西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其封土堆的巨大体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从高空俯视秦始皇陵封土,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截面是正方形的倒扣的锥形体,形状似倒扣于地面的斗,被称作“覆斗”。

封土是一个51米高的金字塔,底边分别为345米和350米,相当于17个足球场的面积。封土外围有两圈城墙,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相当于三个故宫的面积。

整个陵区大约是一个边长7.5公里的正方形,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

原本以为封土之下就是秦始皇的地宫,地宫为竖穴式,秦始皇的棺椁就安放在地宫正中间。

可是,文物专家用洛阳铲进行了取土,并用物探技术得出了数据。封土堆下竟然有一座九层阶梯状的夯土高台建筑,这九层阶梯每层高不到3米,最上层的表面是一个平坦的大平台。这座四方形的平台是做什么的呢?

有专家猜测这座平台是一座祭祀用的祭台,可是,古时候的用来祭祀的建筑通常是用来祭祀死者的,应该位于封土之上。而秦始皇陵的祭台位于封土之下,显然不是为了后人来祭祀秦始皇所用。

翻开《汉书》,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描写秦皇陵:“中层观游,上层山林”。“上层山林”很好理解,是指在封土之上种树,使之成林。而“中层观游”是否就是指秦始皇的灵魂能够站在这座祭台上登高望远,观赏自己的大好河山呢?

再翻开《汉旧仪》,里面这样记载:“再旁行三百丈乃至”。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报告,称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到了地底。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按照这个说法,秦始皇的地宫应该并不在封土下的陵墓内,而是在陵墓位置再旁行三百丈,那么它到底在哪里?

再回头来看《汉书》,对秦皇陵的高度是这样说的“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当时的五十丈折合到现在是115米左右,可是陵墓封土只有51米高。有人猜测,原因是2000多年的水土流失。也有人猜测,秦皇陵建到后来,战乱纷起,人力物力都出现了较大缺口,匆匆就封土了,以至于陵墓高度远远小于规划。

可是,向后望望,那座巍巍屹立的骊山,山峦起伏。那个民间传说又影影绰绰地出现在脑海中,有没有可能秦陵地宫并不在封土之下,而是在骊山地底?整个骊山都是秦始皇的陵墓?骊山和秦陵封土之间真的有一条地下通道?秦始皇的灵魂会从骊山地宫沿着这条通道到达祭台?

二、大量水银从何而来?

千百年来,秦始皇陵内部到底是什么样子,引人猜想不止。而最广为流传的莫过于地宫中上画天文星宿,下以水银做出山川河流的样子,日夜奔流不息。

陵墓中大量使用水银的说法来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郦道元《水经注》则记载:“秦始皇……旁行周回三十余里,上画天文星宿之象,下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

按照文献的记载,地宫顶部遍布绘画出日、月、星及银河、二十八星宿。地面则用水银营造出秦朝的疆域地貌。

那么,秦始皇使用了大量水银,仅仅是为了好看吗?当然不是。水银极易挥发,在常温下就可以形成带有剧毒的汞蒸气。不但防腐杀虫效果极佳,而且还能毒倒前来盗墓的摸金校尉们。

1983年,地质专家对陵墓封土和周围的土壤进行了取样,封土中的汞(即水银)含量竟然比距离封土两公里处鱼池附近土壤中的汞含量高了几十倍。

专家猜测,这可能是封土下的水银挥发,导致封土中的汞含量超标。

2002年,专家们又对封土中的汞含量进行了一次更为详细的勘探,一个更诡异的情况被发现了。封土上不同的地点,汞含量的高低有明显的变化。封土东北侧,汞含量最高,南侧汞含量次之,西北侧汞含量最低。

如果此时恰好有人打开秦朝的地图,就会惊讶地发现帝国的东北方是大海,南方有大江大河,而西北方干旱少雨。看来《史记》中所说的“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并非无据可查。

除此之外,专家们通过探测还发现,在秦始皇陵的封土下,有一个移动的金属物体,莫非这就是秦始皇的青铜棺椁?

要让一个棺椁漂浮起来,水银河至少得一米深。专家粗略估计了一下,所需水银至少得要100吨以上。如果铜棺椁还要从骊山地底漂流到封土之下,所需水银得达到10万吨以上。

那么这么多水银,到底从何而来?

考古学家在在陕西南部旬阳的矿山上,发现了大量的古矿洞,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汞锑矿产基地。2000多年前的秦国人,在这宽阔的汉江水面上,将大量的汞矿石运往秦始皇陵。

除了陕西旬阳县之外,水银最有可能是从当时最大的汞矿产地重庆东南地区运过来的。而当地最大的汞矿主,是一个叫清的寡妇。

《史记.货殖列传》里,是这样记载的: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丹穴山指的就是现在重庆市酉阳县的银岭山,这里自古以来就以盛产丹砂而着名。而丹砂正是提炼水银的原材料。

丹砂开采出来后,从重庆开始沿嘉陵江而上,进入陕西境内,运往秦始皇陵。

为此,秦始皇专门封清为“贞妇”,并命人在当地修建了一座“怀清台”来加以表彰。

在2000多年前的秦国,最先进的提炼水银技术为抽砂炼汞技术。即把丹砂放在坩埚等容器里加热燃烧,直到“水银即出,投著冷水盆中”。

这种方法水银损耗很大,而且在炼制过程中,水银蒸发会导致炼制者中毒。每得到一些水银,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即使到了水银炼制技术相对发达的宋朝,按照《宋史》记载,宋神宗年间每年的水银产量也不到2吨。要生产100吨水银,宋朝需要花费50年时间。

如果秦始皇陵所消耗的大量水银为真,那么这些水银到底如何炼制出来?还是个未解的谜团。

三、长明灯是否燃烧至今?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地宫中,“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人鱼膏即人鱼的油脂,传说中用它的油脂作为燃料,可以久燃不灭。那么, 人鱼到底是什么鱼呢?

《异物志》中这样解释:“人鱼似人形,长尺余,不堪食皮,利于鲛鱼(鲨鱼),锯材木入,项上有小穿,气从中出。秦始皇冢中以人鱼膏为烛,即此鱼也”。

按照这个描述,有学者推断出人鱼就是鲸鱼,鲸鱼油确实可以作为一种用于照明的燃料,在煤油出现前,欧洲地区曾经用鲸鱼油来照明。

据说一吨鲸鱼油可以燃烧14年,一头大型鲸鱼身上提炼出来的鱼油可以燃烧50年以上的时间。百头鲸鱼的鱼油就可以支撑几千年的照明。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记载过一个射杀大蛟鱼的故事:奉命出海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徐福向秦始皇汇报,有一头大蛟鱼守护着长生不老药,请秦始皇派出士兵射杀大蛟鱼,这样才能拿到仙药。

于是,秦始皇“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

意思就是,秦军从琅邪北追捕海鱼至荣成山,都没有见到大海鱼。最终在山东的芝罘山遇到一头大鱼,并射杀之。这条大鱼应该是一头蓝鲸。

由此看来,以秦朝时期的财力物力,猎杀100头鲸鱼好像也并非不可能完成之事。

不过,另一个致命的难题出现了,燃烧是需要氧气的。在地宫那样封闭的环境中,很难有源源不断的氧气来支撑鲸鱼油的燃烧。

或许地宫中的人鱼灯早已熄灭。而秦始皇的另一件宝贝却可以解决地宫中的照明问题,这就是隋侯珠。

《史记》记载,公元前350年左右,楚宣王得知秦派使者观看楚国的宝器,便召令尹子西问道:“秦欲观楚之宝器,吾和氏之璧、隋侯之珠,可以示诸?”

隋侯珠到了夜晚可以发光,能够将房间照耀得跟白日一样明亮。

秦始皇灭了楚国后,自然将隋侯珠收入囊中。然而,在刘邦灭秦后,和氏璧成了汉诸帝王的“汉传国玺”,但是隋侯珠却从此下落不明。

很有可能隋侯珠成了陪葬品,在墓室之中散发出光芒,代替长明灯照耀着秦始皇地宫。

四、长生不老药在皇陵中吗?

方士徐福曾经告诉秦始皇,渤海湾里有三座仙山,叫蓬莱、方丈、瀛洲。在三座仙山上居住着三个仙人,手中有长生不老药。

秦始皇听后,命令徐福带领千名童男童女入海寻找长生不老药。

徐福带着着浩大的舰队出发了,可是他是个骗子,根本找不到长生不老药,又害怕暴虐的秦始皇将他杀头,于是带着童男童女逃到了日本。

但是,秦始皇并非只派了徐福一人去寻找长生不老药。他安排了很多人前往各处寻找神药,其中一个叫做赵佗的亲信被派到百越,秘密寻找神药。

赵佗是否找到神药不得而知,不过赵佗活到了103岁才去世。在那个年代,人们的普遍寿命是30、40岁,103岁真的可以算是长生不老了。

因此,也有人说,秦始皇已经找到了长生不老药,可是当神药送回秦国时,他已经死了。于是,神药就被埋入地宫,永久地陪伴着他。

五、秦始皇陵有没有被盗?

《史记》中记载: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

《水经注》中记载: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三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

《永乐大典》中记载的内容是这样的:宋初时,秦始皇陵被盗掘,破坏严重。

按照书中的记载来看,秦始皇陵里面的珍宝似乎早已被洗劫一空。

2002年,100多位考古界和地质界的顶级专家,对秦始皇陵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他们发现地宫周围的宫墙和通往地宫的隧道都未遭到破坏。通过遥感设备,地宫中的随葬品并未有大规模破坏痕迹。

虽然秦始皇陵封土上发现了不少盗洞,但是最大的两个盗洞也只打入9米深,并未触及皇陵内部。

因此,专家断定,秦始皇陵历经几千年,依然完整,并没有被破坏。

看来项羽曾经烧光的只是秦始皇陵地面上的宫殿,将地面宫殿中的财物洗劫一空。而宋初发现的盗掘秦始皇陵事件,也仅仅是盗墓贼打了盗洞而已。

对于这样一个世界上最神秘的陵寝,大家一定充满了好奇心。可是为什么不对秦始皇陵进行挖掘呢?

首先,现在的文物保护技术有限。墓地中是密闭环境,一旦打开后,墓地中的温度、湿度、氧气、微生物等都会发生巨大变化,很多文物将会毁于一旦。

明朝皇陵定陵的考古挖掘中,很多丝织品、竹简在打开墓门的一刹那就化为灰烬。无数极有价值的珍宝成为历史的尘埃,让人心痛不已。

兵马俑刚刚出土的时候也是彩色的,见到空气的瞬间,色彩斑斓的外皮迅速氧化褪去。

在没有确保文物万无一失的技术出现的情况下,轻易不会开挖秦始皇陵。

其次,花费太大。秦始皇陵实在太大了,体积大概有14.2亿立方米。粗略估计一下,仅仅挖运土方一项就得花费600亿以上,整个秦始皇陵挖掘下来,起码得投资几千亿。

再次,地宫中有大量水银。一旦挖掘开来,有毒气体释放后,会对周围的环境和居民产生巨大影响。

最后,还有一个传说,阻止了历朝历代挖掘皇陵的念头。据说秦始皇死时曾经立下诅咒,他带着十万精兵深入地下,如果有谁敢破坏他的陵墓,他将率领大秦十万阴兵从地下涌出!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不过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中国人将秦始皇视作先祖。挖掘祖先陵墓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不到万不得已,秦始皇陵是不会被挖掘的。

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可能无法破解秦始皇陵的种种神秘之事了。

欢迎关注@福小猫

阿斯巴甜和安赛蜜是怎么提炼呢?

阿斯巴甜是由氨基酸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等合成,其流程是:天门冬氨酸与醋酐、甲醇进行反应,生成带保护 基天门冬氨基酸酐的白色沉淀,再与苯丙氨酸进行肽链反应,生成带保护基阿斯巴甜,脱掉 保护基得阿斯巴甜。

首先是合成乙酞乙酞氨基磺酸在惰性有机成无机溶剂中,将SO3通入乙酞乙酞胺中进行循环冷凝。然后将其萃取分离,再与KOH 反应而得产品。例如,在-60℃下,把溶解在50mlCH2CL2的5.1g(50mmol)乙酞乙酞胺滴加到溶解在的50mlCH2CL2的8ml(200mmol)液体SO3中,搅拌2h后,向溶液加入50ml醋酸乙酷和50ml水。萃取后分出有机相。用醋酸乙酷再萃取水相两次,得到的有机液合并到有机相中。在无水Na2SO4上干燥,蒸发回收醋酸乙酷。剩余物溶于甲醇中,用KOH溶液中和就析出安赛蜜的钾盐,烘干后得3.1g产品。

正史上方腊的结局是什么?

方腊是当地明教首领,造反失败后躲藏在山洞中,被韩世忠抓获,押往汴京处死。

在小说《水浒传》中,方腊被鲁智深擒获,在影视剧中被武松擒获,然而在现实中,方腊和宋江等梁山好汉们却没有任何交集。

方腊生活在北宋末年,是睦州青溪县(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人士,那里森林资源丰富,尤其盛产漆树,这种树的树液是非常优秀的天然涂料,广泛应用在建筑物和家具制作上。

方腊家里就有一座漆园,专门种植漆树提取天然涂料,所以他不是什么贫苦的农民,而是一个家境殷实的中产小地主。

方腊为人十分豪爽,左邻右舍有什么困难都会上前帮忙,组织能力十分优秀,而且人还很聪明,因此在当地百姓心中有很高声望。

据说有一年大旱,当地粮食歉收,老百姓都吃不饱肚子,而官府还照常征税,把仅有的杂粮也给收走了,人们实在忍无可忍,就想动手去抢官府粮仓。

动手抢官府粮仓,无异于造反,方腊没有赞成,反而劝这些人不要动武,要用机智的办法来巧取。然后他找人用豆腐干刻了个假官印,终于从官府那里搞到了粮食。

当然这是民间传说,真实性不得而知,然而现实中的方腊和故事中的方腊却面临着同样的难题,那就是官府的盘剥。

当时北宋皇帝是宋徽宗,这个人在治国上实在是昏庸无能,以至于做了亡国之君,在靖康之变中北宋被金国所灭,宋徽宗也做了俘虏被押往北方,最后死在异乡。

宋徽宗虽然治国无能,但是在艺术上却有很高造诣,既热爱书法,又喜欢绘画,还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独创了举世闻名的书法字体瘦金体。

此外他还特别喜欢奇花异石,在汴京城内堆假山造花园。这些奇花异石大多在江南一带搜寻,然后用船队经水路运往汴京,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花石纲。

官差在搜寻奇花异石过程中,往往采用强取豪夺的方式,老百姓家里不管有什么东西,只要被看上,马上就归官府所有。

不光一点补偿得不到,老百姓还得小心保管,东西稍有损坏或者态度稍有不恭就要被治个大不敬之罪。官差还趁机敲诈勒索中饱私囊,很多百姓因为花石纲最后落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方腊很不幸,也遭到了官府的盘剥。他家里的漆园子动不动就被官差征用,而且还不给钱,他就是再家大业大,也早晚有破产的一天。

忍无可忍之下,方腊内心逐渐产生了造反的念头。

方腊敢造反,不光是因为被官府盘剥走投无路,更因为在他的家乡,有一位几百年前造反的女英雄作为榜样激励着他,这位女英雄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陈硕真。

陈硕真生活在唐代,自小父母双亡,靠着乡亲们接济才勉强活了下来,后来为了混口饭吃,她到一个地主家里做了佣人。

有一年,家乡发洪水,老百姓流离失所颗粒无收,官府却照常征税,一时间民不聊生饿殍遍野。

陈硕真虽是女流,却有一副侠义心肠,她偷偷打开地主家的粮仓,为老百姓放粮,结果被地主抓住,乡亲们把她救了出来,又遭到官府追捕,陈硕真只好躲进深山里。

经过一番思考,陈硕真觉得,老百姓之所以日子苦,原因就在于官府的压迫剥削,想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就必须造反推翻朝廷,于是开始筹划造反计划。

宗教是陈硕真发动百姓的主要手段,她利用道教和摩尼教,把自己打扮成一个会奇门遁甲法力无边的仙姑,号称九天玄女下凡。老百姓只要投靠她,她就会利用法力为老百姓谋福利,而且她还声称得到太上老君的指点,即将羽化登仙。

对于正遭受苦难的百姓来说,一个法力无边的仙姑无异于是他们的救世主,有关仙姑的传说越传越广,依附她的信徒也越来越多。

陈硕真的这些行为,引起了官府的注意。所谓宗教和各种神奇的法术超能力,在官府眼里,无异于妖言惑众的歪门邪说,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官府抓捕了陈硕真,她的信徒们凑了一笔钱,贪污腐败的官吏们见钱眼看,很快就把她给放了。这次被捕经历,坚定了陈硕真造反的决心。

653年十月,陈硕真正式起兵造反,并且自称为“文佳皇帝”,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

造反队伍很快就占领了睦州治所,并且发展到数万人,朝廷迅速反应,封锁了睦州地区,严格控制人口流动。为了打开局面,陈硕真率领队伍转战婺州(浙江省金华)。

在婺州,陈硕真碰到了硬骨头,造反队伍发展过于快速,大部分士兵都缺乏军事素养,而官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久攻不下,两军处于对峙状态。

这一天,忽然一颗流星落在陈硕真的军营中,官府趁机散布流言,说这是上天启示,陈硕真会像流星一样陨落,必死无疑。

造反的百姓本来就沉迷于宗教信仰神仙法术,此时受流星陨落影响,士气低落,十一月底,官军前后夹击,大败造反队伍,陈硕真被俘虏,后遭官府杀害。

陈硕真虽然死了,她的事迹却在当地世代流传,方腊从小耳濡目染,对造反一事心生向往,尤其陈硕真留下遗址天子基和万年楼,冥冥之中似乎预示着此地还会出一名天子。

方腊和陈硕真之间,还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宗教领袖,而且信奉的都是摩尼教。

摩尼教源于古代波斯祆教,在中国又被称作明教。公元694年,摩尼教正式传入中国,仅仅几十年后,公元732年就被唐玄宗下诏禁止传播,从此摩尼教转入地下,成为一种秘密宗教。

二元论是摩尼教的教义核心,认为世界上存在光明和黑暗,两者不停的在较量,而黑暗终将失败,迎来光明的未来。

这种黑暗光明的斗争理论,极其容易被造反组织利用,当下社会往往被刻画成黑暗的,而未来才是光明的,推翻官府就是光明战胜黑暗的过程。

因此摩尼教历朝历代都被打压,而地下秘密组织却往往加以利用,因为宗教是建立组织发动百姓的一种非常简单有效的手段。

方腊本人就是摩尼教在当地的首领,在他身上有种种神奇异能的传说,有声望,有组织,朝廷残酷盘剥,百姓民不聊生,起兵造反,只需要他登高一呼。

1120年十月,方腊正式造反,队伍很快发展到数万人,相继攻克睦州、歙州、衢州等州县,并在十二月底攻占杭州,江浙周边地区其它农民领袖,也纷纷起兵造反响应。

宋徽宗一开始被蒙在鼓里,宰相王黼隐瞒军情,让他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等到方腊在东南形成割据之势,当地官员请求派禁军镇压,宋徽宗才意识到事态严重性。

一方面为了安抚当地百姓,宋徽宗下诏,撤销为搜集奇花异石而设立的苏、杭造作局,停运花石纲。另一方面,派童贯、谭稹率领禁军和陕西兵马十五万南下镇压。

1121年二月,官军夺回杭州,形势开始逆转,歙州、睦州、衢州相继失守。方腊一路溃逃,四月底,在帮源峒一战中七万人战死,方腊带着老婆孩子躲进一处山洞中。

宋将韩世忠找到一名当地农妇带路,包围了方腊躲藏的山洞,并活捉了他。随后方腊被押到汴京,当年八月二十四日,被朝廷杀害。

方腊被俘后,队伍中其他人依然顽强抵抗,但终究是无力回天,到十月的时候,已经被完全镇压。

方腊造反是北宋末年规模最大的一场农民造反,然而仅仅持续不到一年就失败了,这其中原因有这么几点。

首先参加造反的农民大多数都是一帮乌合之众,这群人没有什么理想抱负,他们之所以造反,要么是为了逃脱官府压迫混口饭吃,要么是受宗教流言蛊惑,甚至有的人是被裹挟之下被迫参与的。

这帮农民没有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装备武器缺乏,战斗力非常薄弱,思想上又缺少坚强的意志,稍微遇到失败,士气就十分低落,朝廷又取消了花石纲,不再受官府盘剥,这些人瞬间就失去了造反的动力。

其次造反队伍在占领城池后,统治手段十分残忍。尤其是攻陷杭州以后,为了泄愤,一把火烧了杭州城,大火连烧六天六夜,男女老少死伤无数。

对待北宋官吏,手段则更加残酷。很多人受到乱箭穿心的刑罚,或者被砍断四肢,又或者身上的肉被割掉,内脏也被挖出,用大锅熬成油。

“凡破六州、五十二县,戕平民二百万。所掠妇女,自贼洞逃出,裸而缢于林中者,相望百馀里”

如此骇人听闻的酷刑,在百姓中间营造了一种恐怖的气氛,造反队伍初期赢得的民心迅速丧失,失去了老百姓的拥戴。

最后就是造反队伍低估官军实力,北宋为了维护皇权统治,在军事上故意加强中央禁军建设,削弱地方武装实力,于是给农民造反提供了可乘之机,也让造反队伍大意轻敌。

禁军装备精良,西北军战斗经验丰富,一旦调派到东南镇压,造反队伍的虚弱立即就暴露出来了,面对官军,节节败退,在实力上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方腊造反虽然失败了,但是对北宋的统治造成了沉重打击,尤其东南一代是朝廷经济命脉,经此一乱,北宋入不敷出的财政状况越发严重。

宋徽宗虽然成功镇压了这次造反,但他终将会为自己的昏庸无道付出代价。

几年后,金国入侵北宋,1127年1月9日,汴京沦陷,北宋灭亡,宋徽宗和儿子宋钦宗被金人掳走,史称靖康之变。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