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颗子弹,散弹枪最远的射程中

2023-03-16 01:32:04 223阅读

800颗子弹,散弹枪最远的射程中?

是霰弹枪,不是散弹。

在使用独头弹的情况下,霰弹枪可以打100米以上有效射程,个别有膛线的甚至可以打200米。如果打霰弹,50米以就没啥准头了。

800颗子弹,散弹枪最远的射程中

对付无防护目标,霰弹枪有不错的停止作用。如果目标有三级以上防弹衣,那则几乎不可能击穿。

霰弹枪不是真正军用制式武器,实际使用无非是在堑壕战和城镇治安巡逻中使用,主要看中其可以快速出枪不瞄准概略性射击,因此有二三十米能造成有效杀伤就大致够用了。

762毫米子弹有几种?

7.62这个口径的弹种相当多,步枪、手枪弹都有,遍布全世界和各国军队。

最常见的7.62mm口径是北约的NATO标准弹和苏式的7.62mm弹。具体型号太多就不多说了,美式主要有M59、M61、M80等型号;苏式主要是M43弹。

NATO标准弹有三型,分别为12.7X99mm的大口径子弹(.50BMG),5.56X45mm的小口径枪弹,再就是7.62X51的全威力步枪弹。

这种7.62NATO弹应用广泛,装备时间比较长,从小部分加兰德M1到后来的FAL步枪、M14步枪,以及一些狙击枪、机关枪都有使用,是整个北约的标准弹药,比如M134加特林机枪就是这种弹药。民用型的7.62NATO称为温彻斯特.308in,有细微差别。

在NATO标准树立之前,美国使用的是7.62X63mm的.30-06弹,也被称为“春田步枪弹”。这种弹是二战时美军主要的通用子弹,无论是春田步枪还是M1加兰德还是各种机枪皆采用了.30-06。现在这种弹药被部分狙击枪采用,在美国的民用市场上也是比较普及的猎枪弹,可用于猎熊。

苏式的7.62mm全威力弹大体有两种,一种是7.62X54R,一种是7.62X39mm,前者目前主要应用在俄罗斯的狙击枪和机关枪上,后者是AK-47、AKM等武器的弹药,以M43弹出名,是一款中间威力弹药。

上图.从左到右:M43弹、7.62NATO、54R弹

7.62X54R源于1891年沙俄陆军上校莫辛和比利时枪械设计师纳甘共同推出的“莫辛纳甘式步枪”,后缀有个“R”是因为这是款凸缘弹。

上图.7.62X53R一般都是芬兰对纳甘子弹的生产标准

这种弹药从沙俄时代一直用到现代,最主要的使用武器是莫辛纳甘,此外俄国的马克沁M1910、DP28等机枪,SVD狙击枪都采用了这款全威力子弹。比较出名的弹型有7N1、57N323S,以及中国53式步机枪弹。

此外7.62步枪弹中还有许多异形,比如增径的弹药、大药瓶的马格努姆等等,实在太多就不一一举例了,我们仅探讨常规的。

手枪弹中也有不少7.62mm,其中最出名的是托卡列夫手枪弹,即7.62X25mm弹药。这种枪弹后来跟随54手枪一起被中国仿制,称为51式手枪弹,装备了51式、54式、80式等手枪,也是中国曾经比较主要的手枪弹,在国内影响力大于满世界都是的9mm帕拉贝鲁姆。相信许多收藏子弹壳的小伙伴,手里都有不少这种弹壳。

战争年代7.62X25mm托卡列夫弹应用最多的其实是冲锋枪,比如我们熟悉的PPSh41“波波沙”冲锋枪,它的71发大弹鼓中塞的就是这款子弹,其它的如PPS43冲锋枪也采用了这种子弹。

托卡列夫手枪弹其实是德国毛瑟7.63X25mm的山寨品,这0.01的差异基本无人当真,按英寸标的话毛瑟手枪弹也被称为.30in毛瑟手枪弹,基本上就是一种产品(但并不好通用)。这种子弹是“盒子炮”的御用子弹,但毛瑟在当年输给了9mm鲁格弹,这导致7.63X25mm弹影响没有9mm帕拉贝鲁姆大。

以上就是一些比较大路货的军用7.62mm子弹,它们有些还在继续发光发热,如7.62NATO和7.62X54R等,有些却基本被淘汰了,如托卡列夫和毛瑟弹。如有谬误,欢迎指正。

二战中各国狙击手用的是什么狙击步枪?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涌现了不少狙击传奇,如芬兰的“白色死神”西蒙海耶,苏联的瓦西里·扎伊采夫,德国的海岑诺尔等等,然而在那个年代,他们能使用的武器只有制式化步枪改造的狙击枪而已。

因为二战时并未出现专门的狙击枪,狙击手使用的大都是改造的普通制式步枪,或者干脆就是从普通步枪中优选的货色,在越战时美国招标M40狙击步枪之前,世界上所有的狙击枪都是如此。

像苏军狙击手使用的就是制式的1891/30式莫辛纳甘步枪,与普通步兵手中的装备无异,狙击手能得到的支持只有一只枪瞄而已。实际上教会苏军狙击的是冬季战争中的芬兰狙击手,他们使用的也是莫辛纳甘步枪。

为了匹配光学枪瞄,莫辛纳甘狙击枪把拉机柄进行了折弯改造,这样便可以在枪上安装瞄具,莫辛纳甘的瞄具侧拧在枪身左侧机匣上,还采用了外倾式的延长设计。但被瞄具阻挡的供弹口不能塞入弹夹,只能一发发装填。

莫辛纳甘被作为狙击枪使用的历史相当长,后来越战中越南狙击手也很喜欢使用这种狙击枪,而朝鲜战争中我军神枪手张桃芳使用的也是这种武器,不过他的武器只是普通的制式型纳甘。在今天的阿富汗,美军依然被使用纳甘的狙击手所威胁。

除了莫辛纳甘,苏联方面还有部分托卡列夫SVT-38/40半自动步枪被作为狙击枪使用,它们的改装量远不及纳甘,只有5万多支。

比纳甘好的地方是SVT出厂时就已经具备枪瞄接轨滑槽,所以它们直接安装枪瞄座就能用。SVT-40有部分落到德军手中,也有被当做狙击枪应用的情况,德军还挺喜欢。

德军方面主要使用毛瑟98K作为狙击枪,这也让其成为二战中最有名的狙击枪之一,德军的套路与苏军差不多,他们会优选品相较好的量产货,加装光瞄后将之投放战场。其实德军的狙击教学一开始依靠的还是苏军的军教片,部分射击理念则来自一战狙击手。

德军在后期装备了Gewehr 43半自动步枪,同样它们也有部分被当做狙击枪使用,像诺曼底登陆中就出现过大批装备Gewehr 43狙击枪的狙击手,他们给予了盟军相当大的杀伤。

德军有20000多支安装瞄准镜的G43,另有近10万具配套的4倍镜,德军狙击手对其褒贬不一,喜欢的爱得要死,不喜欢的百般别扭,一般问题集中在400米的有效射程和积垢故障上,但也出现过两种枪都背一支的狙击手,98k用来远程狙击,G43拿来反器材和中近距离使用。

此外比较冷门的的FG42伞兵步枪(Fg42 Paratroop Rifle)也有作为狙击枪的经历,德军生产的这种伞兵自动步枪数量只有7000支。

FG42被德军定义为多功能武器,可以在伞兵中取代MG42、冲锋枪和卡宾枪,配上ZFG42、ZF4瞄准镜后FG42还能承担部分狙击任务,其使用的7.92×57mm全威力弹完全可以达到狙击标准。

美军狙击枪主要是使用30-06弹的春田(斯普林菲尔德1903)和后来改造的M1加兰德C和D型。

春田1903其实是毛瑟枪1898的仿制品,当年投产时还得到了毛瑟厂工程师的亲临指导,直到被M1加兰德取代之前,美军部队都在使用这种步枪,而这之后,大部分的春田1903都作为狙击枪被美军装备,整个二战都是如此。

被改造成狙击枪的春田步枪被称为M1903A4,改自春田M1903A3型,枪托进行了改良,加装了2.2倍光瞄。M1903A3枪型曾经还被选为美国国家比赛枪型,是一段时间里美国家喻户晓的运动步枪和猎枪,射击协会大力推荐用带瞄准镜的M1903猎取熊和驼鹿,并声称30-06弹是民间唯一能有效干掉它们的弹种。

M1加兰德是二战最具盛名的半自动步枪,但它的C、D狙击型其实并没有在二战期间被制式化,仅投用了部分试用和救急的产品,美军直到朝鲜战争才将其列为制式武器。两种加兰德M1狙击枪都将光瞄从左侧倾斜安置,以避开装弹和抛壳,枪瞄的底座安装位置是区分它们的最大特征。

日军的狙击枪当然离不开他们的三八大盖,不过被改造成狙击枪的三八大盖并不叫“三八式狙击枪”,名称改成了“九七式狙击枪”。它主要的改变是折弯了三八式的拉机柄,然后在枪前安装了可折叠的钢丝脚架。日军用这种狙击枪曾经在山西命中过李仙洲将军。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不存在“三八式狙击枪”,在1937年捣鼓出九七式狙击枪之前,日军就已经自行改造了“三八改狙击枪”,改造手法很简单,把拉机柄砸弯,再拧个光瞄上去,据说九七式那种钢丝脚架的做法最初也来自于日本士兵的自行改造。

后来日军换装了采用7.7mm弹的九九式步枪,这种步枪杀伤力和精准度都优于三八式,成为日军太平洋地区的主要步枪,它自然也逃不脱被改成狙击枪的命运。九九式有长步枪、短步枪、二式伞兵步枪等分类,日军选择了其中最多的短步枪作为狙击枪的基型。

因为7.7mm子弹动静比三八式的6.5mm子弹动静大,日军特射手其实更喜欢九七式狙击枪,后来他们的解决方式是采用“减装药子弹”,以减少枪口焰和枪声特征,好躲在树上狙击美军。战争期间日本生产了2万支九七和1.2万支九九式狙击枪,三八改则数量不详,部分枪在中国战场上被缴获,具体使用情况也少有记载。

英国的二战狙击枪主要就是李-恩菲尔德狙击枪,也就是谷子地口中的“英77”。

二战开始时,英国并不太重视狙击手作战和狙击枪,但他们拥有李恩菲尔德No.4这支好枪,当狙击枪的需求被提上日程后,临时抱佛脚的英国拿李恩菲尔德No.4和此前为布伦机枪开发的多功能光瞄一拼,新狙击枪便诞生了。当时英政府与企业的改造合同单价是2.4英镑。

布伦式光瞄被紧急派送到李恩菲尔德兵工厂进行组装,继而狙击枪被派发给一些精锐部队使用,以应对凶残的德军狙击手。首批改造的狙击枪有1500支,它们被命名为“李恩菲尔德 No.4 Mark1(T)”,最初的100支被送往北非,但因为不适应环境,表现的挺烂。

不过李恩菲尔德 No.4 Mark1(T)并不是支烂枪,很快习惯狙击战的英军就取得了不少战绩,英政府也开始大规模的下发狙击枪改造订单,将大量的李恩菲尔德 No.4步枪做成了狙击枪,共有26442支步枪被改装。这些恩T枪包括后来改成发射7.62X51NATO弹的L42A1式狙击步枪一直都在英军服役。

英军还有种No.3 Mk.1*(T)狙击枪,这也是为了应急凑数改制的武器,其原型来自于恩菲尔德N0.2(.303in.Pattern 1914 P14)步枪,这种枪是恩菲尔德一战时研制的毛瑟枪机步枪。

因为当时恩菲尔德兵工厂产能让英77挤爆,因此P14被下放给美国雷明顿和温彻斯特生产,美国将之命名为M1917式,口径改为7.62X63mm,二战时还作为“租借法案”的援英物资出口。焦头烂额的英军从武器库中摸出了这种“无甚大用”的枪械,将之作为狙击枪进行了改造,称为No.3 Mk.1*(T)。

意大利虽然二战中表现的面条,但怎么也比法国强不少,他们也有自己改造的狙击武器——卡尔卡诺狙击枪。

卡尔卡诺狙击枪由卡尔卡诺M91/38步枪改造,它的前型M1891是杆彻头彻尾的19世纪老枪,为1890年意大利轻兵器委员会选定,1893年列装用以代替之前黑火药枪的装备,这枪甚至还有奇葩的7.35mm口径。

战场上的意大利狙击手逸闻远比苏德要少,但他们确实是二战中活跃的一股力量,意大利人管狙击手叫“Cecchino”,他们使用装备了光瞄的卡尔卡诺M1891/38步枪,最早期使用来自一战时法国的光瞄,后来又采用了意大利La Filotecnica-Milano的4倍镜,还使用过德国的光瞄,值得一提的是,刺杀美国总统肯尼迪的正是只卡尔卡诺步枪。

最后卡尔卡诺小姐姐镇楼吧,肥宅们就好这一……资料太多眼睛好花,如有谬误欢迎弄死老王。

八佰感动了多少人?

八佰感动十几亿同胞们,他们用身躯守护看最后一道防线——上海,租借线的中国同胞们为他们送食,他们是英勇无畏的战士,面对日本强大攻势下,以身作炸药。八百名战士站在

子弹百穿的仓库上,能感受来自“他们”的压迫感,日本侵略,要看看谁得那种舍身为国心势最强。

终于外国人也看不下日本那炮击,被他们所感动

为舍身救国、英勇善战、不畏险境、不屈的战士致敬!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勿忘国耻

拆弹员的排爆护甲真的不怕炸吗?

完全不怕爆炸是不可能的,如果一个人穿着防爆服,身边落下一颗500lb的JDAM, 我不太相信这个人可以存活下来。

在电影拆弹部队中,开头的场景就是一名美国陆军eod拆弹专家,在拆解炸弹时被炸死的场景,当时这名eod专家就身着防爆服。

防爆服并不像使命召唤和收货日游戏中的bulldozer那么无懈可击,射击几百枪都不掉血的。其实防爆服的防护能力非常有限。以至于在电影拆弹部队中后来在拆解一系列155mm炮弹做成的IED时主角直接脱掉了防爆服,反正炸了都是死,我还是想死的舒服一点。

现代的美军使用过的炸弹衣,主要是沙发里兰公司下属的Med-Eng公司设计制造的EOD9 先进防爆服(Advanced bomb suit)。这种防爆服采用50/50的Nomex和Kevlar混合制造。Nomex是美国杜邦公司专利的阻燃材料(易起球),而凯夫拉就不需要多介绍了,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防弹材料。这种防爆服在加装了硬质防弹板后可以抵御1667m/s破片的冲击,也就是或可以抵御的住5.56mm子弹的冲击(800多米每秒)基本上来说要6000多fps的物体才可以击穿这件装甲。而他的头盔系统重3.6kg可以防御到600多m/s的速度的弹片袭击。而头部可能就没法防护步枪子弹了,但是防护一下手枪子弹还是有可能的。(9mm 枪口初速为400m/s左右)

其实这种30多公斤的防爆服,基本上可以抗住大部分小型IED的袭击,但是真的要用来抵抗155mm榴弹炮这个级别的爆炸物,还是有点虚的。

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是轻兵器爱好者,热爱轻武器与战术文化,期待与你一起走进狂野的轻武器世界!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精彩轻武器文化。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