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糖加三勺的人多吗?看看大家都在聊些什么内容!
最近老听人叨叨啥“糖加三勺”,一下子就让我想起我自个儿前阵子瞎折腾的一件事儿。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起因特简单,就是邻居家大叔,弄个啥智能浇花的东西,说是网上买的零件,自己回来组装,结果捣鼓半天也没弄明白。我看他挺着急的,就过去搭把手。想着不就接几根线,设个程序嘛小意思。
一开始确实挺顺利的。我先把那些零件分好类,对着说明书,把传感器、小水泵、控制器啥的都接上线。通上电,指示灯也亮,感觉还挺像那么回事儿。大叔在旁边看着,直夸我厉害。这时候心里还有点小得意,觉得这“糖”挺甜的,帮人解决问题嘛
结果,搞着搞着,大叔想法就多。他说:“小伙子,你看能不能让它定时浇水?比如每天早上八点浇一次?” 我说行,这不算难,就在代码里加个定时功能。这是第一勺“糖”,感觉还能接受,毕竟让东西更好用嘛
弄完定时,我寻思着差不多可以收工。谁知道大叔又凑过来说:“光定时也不行,万一下雨还浇,不就浪费水吗?能不能加个湿度感应,土干才浇?” 我一听,得,这又得加传感器,改程序逻辑。没办法,硬着头皮继续干。又去网上查资料,看怎么读取湿度传感器的数据,怎么跟定时功能结合起来。这是第二勺“糖”,这时候感觉有点麻烦,但话都说出去,只能继续加。
- 然后又过两天,说能不能远程控制,他出远门的时候也能看看家里的花,手动浇个水啥的。
- 再后来又琢磨着加个光照感应,说根据光照强度调整浇水量,这样更科学。
到这时候,我脑子嗡嗡的。这要求一个接一个,跟挤牙膏似的。每次都觉得“再加一点点”,结果每次都有新的“一点点”。我那几天,下班回来就扑在这上面,周末也搭进去不少时间。买新的零件,改电路板,调试代码,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问题就得折腾大半天。
东西是七七八八弄出来,功能一大堆,看着是挺“智能”的。但大叔看着那复杂的界面,按钮一堆,他也搞不太明白,还是主要用那个最开始的定时功能。而我自己,累得够呛。原本就是搭把手的事儿,弄得跟自己接个大项目似的。回想起来,这不就是典型的“糖加三勺”嘛一开始觉得是举手之劳,甜滋滋的,结果后面一层层加码,这“糖”加得我齁得慌。
这“糖加三勺”对我来说,就是个教训。
以后再遇到这种事,一开始就得把话说清楚,能力范围在哪,能做到什么程度。别看着开始甜,就啥都往自个儿身上揽,也别不好意思拒绝后面不断加码的要求。不然齁着的还是自己,费力不讨还耽误自己正事儿。实践出真知,这回算是体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