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踹印度兵立了二等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飞踹印度兵立了二等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相传这是拿破仑的名言。然而,从各种文献里找不到皇帝哪天何地说过。只是有个线索说,原话是‘每个士兵的子弹带里都有一根元帅杖’。好吧,子弹带,元帅杖这两个关键词容易查。结果出来了,惊人,这话是路易十八说的。时间是1819年。
我们看下时代背景。1815年,拿破仑滑铁卢惨败退位,路易十八复辟。为了战争的损失,胖国王被迫替前皇帝还债,签订了《巴黎条约》。这份新条约比前一年的巴黎条约要苛刻:法国赔偿7亿法郎的战争赔款,接近一年的政府收入,款项分5年还清。二十年战争中掠夺的所有艺术品归还原主。盟国联军将在法国驻军5年,费用和给养由法国负担,单是费用就高达每年5千万法郎。1814年条约中法国大致保持1792年疆界改为保持1790年疆界,失去了萨尔布吕肯等边境地区。
从塔列朗手里继任法国首相不到两个月的黎塞留公爵,在条约上签了字。他说在签字的时候,感觉生不如死。确实,法国战败了,割地赔款的条约给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和屈辱。但另一方面,盟国依照维也纳会议定下的欧洲均衡长期框架,没有过分削弱法国的实力。指挥占领驻军的威灵顿,依照英国的国策,立主扶持法国财政,争取国际贷款等支持,努力使法国成为一个内部稳定国家,不会因变乱打破欧洲的安全秩序。
法国在经过阵痛后,迅速恢复了元气。1818年底,在德意志小城艾克斯拉沙佩勒,也就是现在的亚琛,黎塞留公爵再次代表法国,与英、普、俄、奥诸强国召开艾克斯拉沙佩勒峰会。法国以1亿法朗国债和1.65亿法郎来自巴林家族及霍普家族的贷款,提前两年偿清了原为期五年支付的战争赔款。盟国同意占领军迅速从法国提前撤走。法国愈合了战争创伤,重新获得了与欧洲诸强的平等地位,加入了代表欧洲决定性力量的五国同盟。
1819年8月19日,腰杆挺起来的国王视察圣西尔军校的学员,雷吉奥公爵乌迪诺迎接。在圣克鲁的教军场上,路易十八发表了慷慨的讲话:
‘我的孩子们,我为你们骄傲。你们每个人的子弹带里都有一根和雷吉奥公爵(乌迪诺)所拥有的一样的元帅杖,就看你们有没能耐给拿出来!’
这就是这句名言的由来。
Keep in mind that every one of you has in his knapsack the Marshal's baton of the Duke of Reggio; it is for you to draw it forth
Mes Enfants, rappelez- vous bien qu'il n'en est aucun de vous , qui n'ait dans sa giberne le bâton de Maréchal du duc de Reggio; c'est à vous à t'en faire sortir.
善良的小故事?
善良的蜗牛
有一只善良的蜗牛,它独自生活在树林的一丛野草的深处。它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上醒来以后,就驮着它的小房子,从草丛深处爬出来,就着露水吃一些草叶。然后再绕着这丛野草转一圈,当然了,它转这一圈下来,就已经到中午了。之后它再吃一些草叶,再转一圈,这就快要到傍晚了。这只蜗牛会用最快的速度,再吃一些树叶,然后爬回草丛的深处,钻进自己的小房子里,一觉睡到第二天早上。
这只善良的蜗牛就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着,从来也没有改变过。
可就在这一天,蜗牛刚刚吃完晚餐,正在准备回草丛里睡觉,因为今天的月亮被一片乌云遮住了,所以蜗牛就抱怨了起来:“哎,这该死的乌云,将月光都遮住了,害得我还要摸着黑往回走,真是影响我的速度。”
正在蜗牛用头上的两个触角探着路,慢慢的走着的时候,从另一个草丛的旁边飞过来一只萤火虫,它闪着光,快速的向蜗牛这边飞过来。飞着飞着,它看见蜗牛正在一边摆动着触角,一边慢慢的向前移动。于是,萤火虫就赶快飞了过去,对蜗牛说:“蜗牛大哥,蜗牛大哥,你怎么爬得这么慢呀,你是在寻找什么吗?”
蜗牛回头一看,是萤火虫发着亮光在和自己说话,就答道:“不是在找什么,是今天夜里太黑了,我只有一边探路一边走了。”
“哦,是这么回事呀,没关系,我来帮你照亮吧,我之所以晚上出来,就是来帮助大家照亮来的。”萤火虫使劲地闪动着翅膀,将屁股上的灯光弄得更亮了。
“那真是太谢谢你了,你可真是黑夜里的小天使呀!”蜗牛感激的说。
“不过蜗牛大哥,我也有一件事情需要你的帮忙,你能答应吗?”萤火虫说着,飞到了蜗牛的头顶上。
“哦,好吧,你说吧,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一定尽力帮你。”蜗牛说。
萤火虫一听蜗牛答应了,又向蜗牛靠近了一些,说:“哦,您能帮我的,其实很简单,我的孩子就快要出生了,我想将它放在您的小房子里托养一阵子,您知道,我每天还要去到那些没有光亮的地方帮别人照亮,风吹雨淋的,所以没办法总将孩子带在身边。而您的小房子里又遮风又避雨,我想,在我的孩子刚出生的这个阶段,把它托附在您这里,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听到萤火虫这样说,蜗牛想了想,说:“放在我这里到是没有关系,只是它的食物我可解决不了,我不知道它该吃些什么呢?”
“哦,您什么也不用给它吃,它在刚刚出世的时候不用喂食物,等它到了该吃食物的时候,我就会来将它接走的,真的。”萤火虫高兴的说着,屁股上的光更亮了。
“哦,那好吧。”蜗牛同意了萤火虫的请求。
于是,萤火虫就在蜗牛的小房子里产下了一个卵,然后使劲照着亮光,将蜗牛送回了草丛里。
起初,这个黄色的萤火虫卵对蜗牛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它很小,而且也不用去照料。但这个卵越长越大,它已经长出了脚,嘴,还有牙齿。“怎么那只萤火虫妈妈还不来接它的孩子呢?是因为它的工作太忙了吗?”蜗牛心里想着。
这时,萤火虫幼仔咬了蜗牛一口,蜗牛看了萤火虫幼仔一眼,说:“哦,疼死了,你是不是想你的妈妈了呢?好吧,我带你到外面去找一找。”说完,蜗牛就带着萤火虫的幼仔向草丛外爬去。
刚爬到草丛边,小房子里的萤火虫幼仔又狠狠地咬了蜗牛一口,蜗牛疼得缩回了小房子,它叫着说:“哦,别咬我了,疼死了,我这就带着你去找你的妈妈。”
可是,这只萤火虫的幼仔理都不理蜗牛,还是一口接一口的咬着。蜗牛实在是忍受不了了,就大声叫着那只萤火虫妈妈,希望它能飞过来,接走自己的孩子。
可是,没有人回应它,蜗牛用尽了自己最后的一丝力气,也没有叫来那只在它的房子里产下幼仔的萤火虫妈妈。
萤火虫的幼仔吃光了蜗牛的身体,自己也越长越大,最后,它变成了一只真正的萤火虫,从蜗牛的小房子里飞了出去,而那个小房子里面的主人,已经没有了一点儿踪迹。只留下那个空壳子里,还回荡着蜗牛呼喊萤火虫妈妈的声音。因为这只蜗牛,至死都还想着要帮萤火虫的幼仔找到它那只乐于助人的妈妈呢。
世界历史上有没有什么很厉害的很有名的人物被更厉害的人物打败的事迹?
“解放军打的进上海,人民币进不了上海。”就在那些未逃走的资本家们,悠哉悠哉等着大发国难财时,谁也未料到陈云不费一枪一弹,就打得那些资本家叫苦连天。
建国前夕发生在上海的这场经济保卫战,到底是谁扰乱经济,干扰市场正常运行?到底是谁力挽狂澜收拾了残局?且让我们拨开历史迷雾一探究竟。形如废纸的金圆券1937年,抗日战争前夕,全国法币发行总量为14亿元。但到了1945年8月,法币发行量高达5569亿元,相比抗战之前超发397倍。货币超发,可物资仅由西南一隅提供,而且大多都被消耗在战场上,物价不飞涨那才叫怪呢。据资料显示,8年间,重庆物价指数飞涨2133倍。可老蒋不顾国统区经济危如累卵的事实,竟又发动全面内战,乃至只能靠加印货币,来支撑节节败退的战局。1948年8月21日,法币发行量达到1937年的47万倍,上海物价更是暴涨492.7万倍,法币失去公信力彻底崩溃。于是老蒋采用时任行政院财政部长王云五,提出的币制改革方案,用金圆券代替法币,同时把金银外币收归“国有”,这就是所谓的“金圆券改革”。金圆券预订发行总量20亿元,每300万法币兑换1元金圆券。国民政府为推广金圆券,禁止私人持有黄金、白银以及外汇,限定9月30日前必须兑换成金圆券,违者没收。同时规定全国物价应照1948年8月19日之前水平冻结。若想成功推行金圆券,就要给予民众稳定的物价预期。但以当时国民政府陷入战争困境的窘况,又怎能遏住超发货币的欲望,冻结物价几乎是不可能之事。可老蒋为了筹措军费稳定局势,明知不可为,但还要与命运做一次对赌。也许就像当时社论的评价那般,改革币制就像割掉发炎的盲肠,割得好就身体从此健康,割得不好则同归于尽。所以老蒋知道其中厉害,尤其上海更是此次币制改革的重点,遂派亲生儿子蒋经国赴上海主办此事。不过老蒋事前并未告诉儿子自己真正的筹划,只是告诉儿子打击奸商,稳定物价。蒋经国奉命担任上海经济管制副督导员,辅佐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实施币制改革。但明眼人都懂得,蒋经国虽为“副”却是真正挑大梁的。蒋经国新官上任,三把火,踌躇满志地在《告上海人民书》中写道“只打老虎,不拍苍蝇!”蒋经国为树立自己的威信,短短10天就出动6万军警,搜查全市货仓,凡有存期超过3个月的物资一律没收,违法投机商人一律逮捕。先后有64名著名商人被捕,其中包括杜月笙的大管家万墨林,申新纱厂老板荣鸿元等人。还有一些冥顽不化的小富豪,则被蒋经国直接下令枪毙了事。在如此威慑之下,不仅上海普通市民害怕,甚至还有上海有名的煤炭大王和火柴大王刘鸿生,都马上拿出800根金条、230万美金到银行兑换金圆券。短短1个月,上海共收兑114万两黄金、1100万元港币、3452万美金、96万两白银,合计价值2亿美元。表面上看蒋经国打虎卓有成效,这些真金白银又给国民政府延续几个月的命,但一场更大风暴正在酝酿中。蒋经国杀红眼,竟然把杜月笙最宠爱的儿子杜维屏给抓了,这可是个名副其实的大老虎。其实蒋经国来上海之前,老蒋就叮嘱他,上海滩有几个家族不能动,其中就包括杜月笙。蒋经国可没把这个青帮大佬放在眼中,借杜维屏囤积物资之罪,接连整了杜维屏两次。杜月笙非常聪明,根本没找蒋经国要儿子,而是把扬子公司的资料送给蒋经国。扬子公司老板是孔祥熙之子,也就是宋美龄的外甥孔令侃,妥妥的官商勾结的“官倒”。蒋经国知道宋美龄对孔令侃视如己出,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直接查封扬子公司,并要严惩孔令侃。宋美龄亲赴上海求情,蒋经国都未给情面,气得宋美龄直接给老蒋打去电话。10月份,正在北平督战的老蒋匆忙赶回来,将儿子臭骂一顿。随即扬子公司的货物就成为政府登记过的合法商品,跟进报道扬子公司的两家报纸被查封,此案不了了之。其实蒋经国一直未弄明白老蒋坚持币制改革,就是为了敛财延续权力,而孔家可以为前线输血,遂万万不能动。11月6日,蒋经国宣告打虎失败,随后黯然离开上海。当然蒋经国辞职并不仅仅因为动不了孔家,更是因为上海经济已经崩溃。老蒋发行金圆券速度太快,但当时中国制造业相当落后,也就是说货币发行速度,已远超国统区经济承受能力,以致各地物价连番暴涨。可是限价令仅在上海周边以及几个重要地区执行,所以没人愿意把外地物资运到上海,相反上海的物资却源源不断运往外地。虽然蒋经国派兵把守路口严禁物资流失,并严查囤积居奇现象。但随着金圆券越印越多,上海与周边物资倒挂越来越严重。可想而知谁愿亏本把物资运进上海,简单说连一粒米都进不了上海。到10月份,上海储备物资几乎耗尽,就连存粮都快耗干。商店开着门,可货架上空空如也。那一年江浙地区粮食丰收,可上海却有民众饿死。10月31日,蒋经国被迫取消限价令,当天大米的价格就从每石20元金圆券,涨到2000元金圆券。蒋经国上海打虎、稳定物价之行,彻底成为笑话。1949年初,国民政府发行500万元面值的金圆券,而每石大米则涨到4.4亿元金圆券。简单说,短短10个月,金圆券发行130万亿,是预计发行总量的24万倍。国民政府藉此搜刮2亿多美元的金银以及外币,可随之而来的就是物价飞涨,金圆券沦为废纸一张。国民政府为平息民怨,于1948年11月11日宣布,允许金圆券兑现金银与外汇,但不准在市面流通。即便此时的兑现比率比当初买进时高了5倍,但人们还是疯狂地将金圆券兑换成能够保值的黄金。而老蒋自知大势已去,已下令把所有储备黄金都偷偷运往台湾,由此金圆券信誉扫地将更无价值,以致百姓更加恐慌挤兑,甚至发生死亡7人,伤50余人的踩踏事件也在所不惜。百姓越抢购,物价越暴涨,如此循环往复,上海已陷入经济崩盘的恶性循环中。与此同时,解放军一路向南推进,随着南京、苏州等地解放,上海解放已经近在眼前。而那些留下的资本家们,却扬言解放军打仗可以,但管理经济不行,所以他们静等解放军自己退出上海,然后他们还要赚更多的钱。银元之战1949年5月27日,解放军接管上海。可当时的上海又是怎样的烂摊子呢?中央银行仅剩6180两黄金,全市库存大米只够吃15天,煤只够烧7天,棉纱只够用30天,2/3的工厂停工,仅有1/3的工厂在苦苦支撑,还有凋零的商业。难怪那些擅于榨取民间财富的金融投机商们,仍存着投机取巧的念头。6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正式成立,随即宣布正式使用人民币,限期可以10万金圆券兑现1元人民币的价格进行兑换。同时军管会还宣布人民币与银元可以相互兑换,并鼓励民众按1块银元兑1000元人民币的价格,拿手中银元兑换人民币。由于之前刚被金圆券弄得倾家荡产,所以民众大多持观望态度。而那些投机商们不仅用银元标价售货,甚至还把手中金圆券兑换成人民币,然后再迅速兑换成银元,以致银元价格从1000元,迅速暴涨到2000元。而那些投机商们又趁机与国民党残留的特务们,齐聚上海证券大楼打着经营证券的幌子,炒作银元,散布不利于人民币的虚假消息,制造恐慌,以便赚取高额差价。这些炒作银元的“银牛”们,让民众相信只有银元能扛过涨价,以后银元的兑换价还会水涨船高,导致银元连番涨价,其他物价也随之跟涨。上海人民政府为此把10万银元投放市场,可连个水花也没看到,就被抢购一空。怎么办?6月7日晚,华东局当机立断,决定釜底抽薪把证券大楼“一锅端”。6月10日凌晨,时任华东军区警卫旅副旅长刘德胜,率4个连的兵力,分乘10辆大汽车包围证券大楼。11日上午9点,证券大楼开门营业,部队随即进入大楼,不少投机者见势不妙想逃走,但已无退路。还有那些暗中专门从事破坏经济活动的国民党特务,也早已被解放军便衣提前锁定目标。由此解放军进入大楼后,第一时间就搜出这些特务藏匿的金银以及外汇,并把他们集中起来看管。随即解放军将楼内人员全部转移,然后奉命清理证券大楼。大楼内藏匿的金银还真不少,甚至马桶水箱里、夹墙里都藏有金银。清理完毕后,证券大楼就分给部队使用。当时负责司令部分房子的21岁小战士徐节三,刚走进一个房间查看,就察觉踩在地板上的声音与其他房间不一样,听上去有些空荡荡的感觉。徐节三好奇心强,于是就拿木棍撬开地板,发现下面有几块破布,里面满满的都是黄金。经过称量,这些黄金足有400多两。徐节三为此还被部队记了二等功。这次突袭证券大楼共搜出3642两黄金、62769美元、1304元港币、39747块银元、人民币1545万元,以及囤积的布匹、肥皂、呢料等大量紧缺商品。同时根据《华东金银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对投机首恶人员也进行了相应惩罚。第二天,银元价格就由2000元降至1200元,普通商品物价也随之下跌。自此,解放军有效抑制了上海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货币投机问题,人民币成为上海唯一合法货币。无声的二白一黑战役上海投机商人银元之战失败后,并未就此罢手,而是将目光瞄准二白一黑,也就是粮食、棉纱与煤炭。他们预测人民币一定会超发,上海物价随之就会上涨,谁有能力囤积物资谁就会发财。1949年6月23日~7月21日,短短一个月内,上海米价接连上涨4倍,棉纱涨价1.2倍。物价上涨以致上海民众只认物资不认钱,这些问题就摆在了刚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的陈云面前。陈云出生于上海青浦,对深不可测的十里洋场太熟悉了,遂知若想管控物价稳定上海经济,靠枪杆子不好使,只能巧用经济方法来解决经济难题。陈云计划一劳永逸,杀得投机商人不敢再挑战物价,于是根据人民银行的发行数据,计算出上海市面上人民币的极限流通量,然后又计算出能从所有解放区调集物资的总量。陈云发现如果调动极限能力的话,可以调集全国产量一半的棉纱,还有25亿公斤商品粮。而只要在7月底物价水平基础上再涨2.2倍以上,那么上海投机商人哪怕拿出所有流通货币,也不可能吃下他手中所有商品。由此陈云在10月底,就秘密从上海周边地区调集大量棉纱。但与此同时,上海的国营商店并没有大量出售棉纱,而是默默观望黑市棉纱价格暴涨不止。11月20日,上海黑市米价上涨3倍,布价上涨3.5倍,棉纱价格上涨3.8倍。一切都按照陈云预计的节奏进行,总攻马上开始。1949年11月20日,上海、天津、北京等地的国营商店,一起提高棉纱销售价格,并逐步向黑市价格靠拢。虽然百姓有些恐慌,但投机商却大喜过望,认为政府手中已经物资匮乏,后面价格还会再涨。于是投机商围住国营商店,有多少货吃多少货,甚至还有人借月息100%的高利贷来囤积棉纱。谁料11月25日,陈云突然加大棉纱抛售量,同时逐步降低国营商店的棉纱挂牌价。刚开始国营商店放多少货,投机商人就买进多少。可到后来投机商有能力买多少,国营商店就放多少货,直到投机商吃不下为止。别忘了陈云手中底牌,有全国产量一半的棉纱。投机商根据之前的经验,棉纱价格只要涨起来,就会像涛涛长江水连绵不绝,甚至有时一天能连涨几回,那点儿高利贷利息只是毛毛雨而已。可很快投机商就感觉有些不对劲儿,国营商店里棉纱堆积如山,棉纱价格节节下跌,可高利贷利益却打着滚地往上翻。投机商们不得不绝望地抛售棉纱。抛售风潮一起,棉纱价格顿时雪崩,尤其是上海的棉纱价格一天就跌了一半,投机商赔得血本无归。同时,陈云指示所有国有企业把钱全部存入银行,并严禁银行向任何私营企业贷款,以便尽最大可能把市面流通的货币收回银行。这样一来,许多投机商破产。而陈云在这场棉纱之战中,既狠狠打击了投机炒作之风,又大赚一笔钱,赢得开门红。不过粮食领域的投机商们并未就此住手,依旧心存侥幸妄图负隅顽抗一把。但陈云对付他们也毫不手软。12月,陈云开始从全国范围内调集粮食,然后在上海周边秘密囤积十几亿斤粮食,外围还有30亿斤粮食待命。1950年正月初五,陈云利用火车把大量粮食拉进上海,引得民众驻足围观。随后陈云又在报纸上公开宣布,1亿斤粮食已进入上海。但投机商们却认为陈云在虚张声势,于是迅速买进。可他们哪里知道陈云已暗中调集十几亿斤粮食,足够上海市民吃一年半的量。虚实更迭,1亿斤粮食卖完,陈云接着拉来1亿斤,又拉来1亿斤。一天之内,陈云就抛售了几亿斤粮食。如此源源不断的粮源,最终把粮价砸趴,上海的粮价瞬间崩盘。陈云打击煤炭投机商们的手段,也差不多类似,都是利用海量的物资把价格硬生生地砸下。陈云凭借智慧完胜各路投机商,自此横行中国11年之久的物资投机炒作之风,彻底烟消云散。结语上海打赢这场无声的经济战役后,不仅上海物价,就连全国物价都逐步稳定下来,所以这场无声战役的价值堪比淮海战役,而陈云也藉此赢得红色管家的美誉。我们回思那段历史,会发现同样是在上海挽救经济,前后只不过相差一年多时间,可为何得到的结果,差距那么大呢?其实追根溯源,还是要看执政者是否能代表广大普通民众利益,是否有一颗为普通民众谋福利的信念。想当初蒋经国信心满满地,妄图挽救国民党大厦于将倾。只可惜各个利益集团,既各立山头,又盘根错节,一心只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蒋经国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结局。而我们再反观陈云手中制胜的底牌太强大,全国一盘棋,民众团结一心共渡难关。投机商纵使再狡猾,又怎能抵住人民的海洋?所以投机商破产也是必然,而且他们输得心服口服,没有资格抱怨不满。 因为经济既是命脉,也是民生。任何想凌驾于人民之上的资本,终将被人民的铁拳击得粉碎。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一场败绩是什么?
打败对手,最厉害的是从心理上打败他,杀人诛心最可怕;
战场上,胜败乃兵家常事,就怕信心被打没了;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败了,但是,他就是不服。因为德国在心理上没败;
接着二战,德国再来打,一路势如破竹,见谁灭谁;
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人心理崩溃了:这样的形势都赢不了,那就没法赢了;
后面的各个战场一泻千里。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大的败绩应该是“云山之战”!
因为这场战斗,从来没打过败仗的美军骑一师败了,骑一师八团三营被全歼,番号从此永远撤除;
对一支部队来说,撤除番号,这是最大的耻辱。
他们在朝鲜战场后面的战斗一直打不好,与这场战斗把信心打没了有关;
因为这是中美陆军第一次交锋,刚一接触,就挨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对一直看不起中国军队的美军心理的打击,可想而知。
这场战斗是第一次战役的一部分,在朝鲜平安北道云山郡打的。实际上,朝鲜战争中,美军打到云山,也是美军在朝鲜战场整体推进到达的最北边了;
当然,他们的空中打击和地面一些小部队的猪突猛进不算。在特别喜欢嘚瑟的麦克阿瑟眼里,亚洲人,随便打打就行。结果,云山之战把他彻底打疯了,回去喊着要用原子弹。
这场战斗,中方兵力是第39军,军长是吴信泉。39军最早是红军第15军团,原来的军长是徐海东大将,这支部队被毛泽东誉为“为中国革命立下大功”的。
红军长征,他们是最晚出发,断后的部队;到达陕北,他们是最早的,开路先锋。抗战时他们编为新四军的几个师分散在苏北和日军死磕,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在东北和国民党军队打。
一、美军骑一师是什么样的部队美国陆军第1骑兵师,简称美骑一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于1921年成立的。基础是原第二骑兵团,这个团组建于1855年,参加过和印地安人的战争、侵略墨西哥的战争。
很多人说这个美军骑一师多么厉害,实际上不见得。这是一支老牌部队,没有错,也许以前打过很多仗;但是从它在二战中的部署方向,就可以看出,这不是一支尖刀部队。
虽然是骑一师,但在朝鲜战场,他们的装备再也不是骑兵了,而是机械化部队。在志愿军入朝之前,骑一师已经在朝鲜战场打了几个月了,他们打得不错。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7月18日,美军第1骑兵师在浦项洞登陆,紧接着向大田进发,阻击朝鲜人民军,爆发了他们入朝第一仗:永同—金泉战斗。在这场战斗中,骑一师损失了一千三百多人。
随着战事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逐渐占得上风,麦克阿瑟也给骑一师增加了兵力和装备,包括绝对主力的第70重坦克营都配备给了骑一师。
加强了的骑一师在釜山和大邱的防御作战中,打得非常勇猛,朝鲜人民军遭遇开战以来比较大的损失;同时,骑一师的行动也牵制了朝鲜人民军的行动,为随后在9月15日的“仁川登陆”创造了条件。
仁川登陆后,朝鲜战场真正逆转,美骑一师在海空兵力的配合下,把朝鲜人民军第2师打回到洛东江北岸;在随后的战斗中,他们还俘虏了朝鲜人民军第13师参谋长李学成大校。
在“联合国军”连日的强大攻势下,朝鲜人民军开始后撤,美军第1骑兵师向北推进,执行追击扫荡人民军的任务。
10月11日上午,美军骑一师全部越过了三八线。他们分两路进击平壤。到10月20日,骑一师师部开进平壤,设于平壤西边的军事学院内。
二、战前双方态势10月3日,我国通过外交渠道向美国转达中方立场:如果美国军队企图越过“三八线”,中国不会坐视不管。大白话就是:你们过了三八线,我们就出兵来打。结果,美国压根不理,还指挥韩国军队一个劲往鸭绿江边攻打。
美方态势
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朝鲜人民军被打得节节败退,麦克阿瑟也变得越来越狂妄。
朝鲜的地形非常特殊,它中间是一条大山脉,两边是平原地带;麦克阿瑟兵分两路,一个在西线,一个在东线往前平推,他计划西线打到平壤后向东、东线打到元山后向西,两线汇合一起再往北平推。
麦克阿瑟想达到目的,条件就是东西两线美军在到达平壤和元山之前,不会受到大的打击;因为这之前东西两线不能互相支援,虽然两线部队相隔只有80公里,但都是高山,没法联通。
西线为美军第8集团军,军长沃克中将,这个军共有6个师、1个旅和1个空降团,另外西线还有美军第1军指挥的24师、英军的第27旅和南朝鲜军第1师;他们都由沃克指挥。进攻方向是平壤地区及以北方向。
东线是美军第10军及南朝鲜军第1军团,指挥官是第十军司令官阿尔蒙德中将。美军主要向江界及惠山方向推进;南朝鲜军沿东海岸向图们江边推进。
中方态势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入朝先头部队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这四个军是:38军、39军、40军和42军,都是以前四野的老部队。
中国决定出兵朝鲜之后,总指挥彭德怀和邓华等将领对美军的部署进行研究,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美国人为什么要兵分两路?这样自己把自己的实力分开想干啥?到底有什么玄机?讨论来讨论去,还是觉得没有什么玄机,只是麦克阿瑟比较愚蠢。
东线,宋时轮的第九兵团前期已经秘密入朝,所以志愿军总部决定“东挡西打”的战略,就是在东边一定要把美军挡住,西线集中兵力好好打击美军。
根据这样的部署,志愿军对跨过鸭绿江的部队进行了前期部署:38军直奔熙川北边、40军占据温井、39军开往云山,为了保险,42军开往东线附近的黄草岭,保证西线开打以后,东线美军不能支援西线。下面的地图可以清晰看见当时的态势。
三、云山之战前的几次碰撞10月25日,志愿军40军第360团在云山以北击退了南朝鲜军第1师先头部队;118师在两水洞与南朝鲜军第6师部分兵力遭遇,将其全歼,抗美援朝战争正式开打,用南朝鲜军第一师祭了个旗后,志愿军40军立即占据温井。
40军的军长叫温玉成,这个人很传奇,15岁参加革命。他的特点有三个:长得帅、性格直、见识广。大家都叫他“相貌堂堂的温司令”,从井冈山打到东北,又打到朝鲜,回来后到广州、成都任职。
不知死活的南朝鲜第一师有点发懵,他怀疑这是中国军队,正在迟疑之间,39军已经到达云山地区,南朝鲜军第1师被三面包围住了。
同时,38军也到达熙川附近,后续进入朝志愿军不断来进来,至10月31日,西线志愿军主力已完成了战役展开。在兵力展开过程中,南朝鲜军第6师几乎被全歼,第8师一部被歼。
南朝鲜第一师师长白善烨是个明白人,对中国非常了解,英语和汉语都说得好,总喜欢模仿巴顿。他把自己的看法说给美军,没想到沃克淡然一笑:即使是中国军队,在我面前那又如何?
沃克命令驻扎平壤的骑兵第一师赶往云山,他给师长霍巴特·盖伊少将的命令是:“你这个王牌要杀开一条血路,饮马鸭绿江。”
10月31日,骑兵1师的先头部队骑8团进抵达云山,师主力到达龙山洞。这时,师长霍巴特·盖伊少将也接到通报:有大批中国军队。实际这正是吴兴泉的39军,他们正准备正面突破云山。不过对面是美军还是南朝鲜军,39军一点都不知道。
四、不知死活的第八骑兵团骑一师的第八骑兵团是绝对的师主力作战部队,他们装备是美军最先进的,机动能力强大、火力丰富立体。这个团不但是一个整编制的团,因为要向北进攻,他们又被加强配备了一个炮兵营、一个坦克营和几个专业分队,他的实际战斗力比一个师都强。
团长帕尔默上校更是个狂妄的人,他以为自己的部队就是天下无敌了,这家伙还有点种族歧视,“愚蠢的南朝鲜人”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
前线退下的南朝鲜军惊魂未定地跟他说要加强防守,帕尔默轻蔑地说: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防守,我只知道进攻!你们黄种人也会打仗?
面对如此狂妄、如此无知的帕尔默,白善烨只能苦笑着摇头: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很强,他们打了几十年仗,你们应该小心些。帕尔默耸耸肩,手指点着地图上的鸭绿江:我是要到这里的。
他这个不知死活的家伙,哪里知道云山城外,中国王牌39军正要用它祭旗呢。同样是入朝部队,40军已经打了几场漂亮仗,首战两水洞,让39军军长吴信泉嫉妒。
他还不知道对面是美军,以为是南朝鲜第一师,他为找不着美军而恼火,只好说:逮不着老虎就套只狼,好歹也解解馋!
五、战斗正式打响1950年11月1日,激战第一天
早晨,志愿军司令部通知吴信泉军长:美军骑一师已进至龙山洞地区。接到通报的吴信泉立刻命令第343团向南深入,到龙山洞至云山的公路上构筑阵地,坚决阻断美军继续北上的路。
中午时分,343团的行动被美军侦察机发现,美骑一师师长盖伊接到报告后,倒吸一口冷气:这是在打阻击呀,不是前期一直后退的人民军;
同时,公路切断,云山与龙山洞就被隔开了,他们师也就互相不能联络。他立即命令第8骑兵团保证公路畅通;第5骑兵团向北突进,空军和炮兵加强支援,封锁山路。
343团行动迅速,冒着美军的飞机扫射和火炮的射击,来到预定地域开始构筑工事。这时,美军骑一师第五团派出的巡逻分队也来到343团这里。突然相遇,没什么好说的,几分钟这个小分队就被消灭了。
这下美军第五团知道情况不妙,团长约翰逊指挥部队向343团阵地发起了进攻。一直打到天黑,约翰逊和他的第五团一步也没有前进。约翰逊不想打了,但他恐怖地发现,想退也不容易,美军只要一退,对方就跟在后面打。
天完全黑了下来,吴信泉命令39军从三路发起总攻:116师从正面出击,115师和117师两翼包抄。漫山遍野都是喊杀的声音,枪炮声、军号声不绝于耳;冲过来的军队黑压压的不计其数。美军都傻了,他们好长时间没见过这种阵势了,一下子乱了阵脚,许多人也不开枪,直接举手投降。
当天晚上,云山外围高地全部被我军占领,俘虏了四十多美军,包括一个副营长。我军惊异地发现,对手是黄头发、大鼻子、蓝眼睛的美国鬼子!
吴信泉军长得到消息后,不禁笑了起来:怪不得火力这么强,原来是美军王牌来了。吃肉啃到骨头。他下令:坚决消灭这支部队。多动脑子,跟他们近战、夜战、拼刺刀,先打乱他们再说。
1950年11月2日,激战第二天
第二天的战斗是艰苦的,美军知道,如果云山失守,已经冒进到新义州的美军就回不来了;另外,即使后撤,按这个样子,会被对方撵着打,搞不好会全军覆没。所以,美军第一军军长米尔本中将来到骑一师,和骑一师师长盖伊少将一起指挥。
美军知道对方没有空军,所以一开始就是几十架飞机轰炸志愿军阵地,轰炸完,又撒了一遍凝固汽油弹。接着就是重炮射击。一直折腾到下午,美军骑一师5团的两个营才在坦克的掩护下,在团长约翰逊上校的带领下,向343团阵地发动进攻。
美军的轰炸、炮击和凝固汽油弹将志愿军工事大部分摧毁了,但是顽强坚守在阵地的战士仍然击退了美军一轮又一轮的进攻,毙敌400余人,第5骑兵团团长约翰逊身负重伤;343团也伤亡不少,但总体编制还在。
美军真的没见过有这么大胆的军队,55吨的重型坦克带着美军往前冲的时候,居然有一个中国士兵爬到坦克上,打开盖子就往里扔手榴弹,跟在坦克后面的五个美军士兵吓得都不知道开枪了。
这个士兵就是战斗英雄王有,他炸了美军一辆重型坦克,还带回了五个俘虏。
1950年11月3日,激战第三天
打了两天,美军怎么也突破不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志愿军从三个方向包围过来。美军不是不勇敢,但是对手更加勇敢;连着几次强行突围,牺牲了许多人,眼看最后一道防线即将突破,对手阵地剩下的一个人居然拉响所有手榴弹。
就这么煎熬到夜里,39军向被围的美军骑八团发起了猛攻,这时,那个说“你们黄种人也会打仗”的帕尔默团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已经连着两天没睡觉了;他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顶在最前面的三营被全歼、一个都不剩的全歼。
占领云山城后,美第8骑兵团被压缩在云山城南面狭窄的开阔地里。眼看着骑八团马上就要被全歼,骑五团拼着老命打开一个口子,狂妄的帕尔默带着骑八团残部跑了出来,但骑五团死伤过半,团长约翰逊上校居然被一颗炮弹击中,立刻大半个人就不见了。
不能打了,米尔本中将明显看出,对方是要全歼骑一师,如果真的骑一师被全歼了,那美国陆军以后没法混世界了,空前啊。他对盖伊下令:放弃进攻,立即向南撤退。下完命令,米尔本中将自己走了,他再也不想看到眼前的场景。
六、后记39军在云山外围追击美军时,348团2营发现一个公路桥下居然有4架飞机,原来这是美军的临时机场。这是我军在朝鲜战场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缴获美军飞机。
两天三夜的云山血战结束,志愿军第39军重创美第1骑兵师,歼敌共2000余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缴获飞机4架、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火炮119门。
美军也是很顽强的,他们的战斗意志也很坚定,在有强大的空军力量支持下,依靠机械化装备,逃出了一大部分力量,志愿军全歼的目的没有达成。
1950年11月6日,美陆军撤销骑一师第8骑兵团第3营番号,因为只打了一仗,这个营被全部消灭了。
撤回的美军从此对志愿军留下心理阴影,“对我们来说,云山就是一次中国式葬礼!”这是一个参加过云山战斗的美军军官说的。
总之:
云山之战给美军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是中美陆军第一仗;
这是一次典型的围点打援;
也是一次典型的部队机动包抄;
还是一次典型的互不认识的军队的遭遇战;
更是一次典型的以极端劣势装备打败美军的战例。
所以,日本陆军自卫队干部学校把这场战斗写进了《作战理论入门》一书;
日本人看到美军被痛扁,可能心里也很高兴,看着特别爽,他们在二战时被美国打惨了;
综上,我觉得,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一场败绩就是云山之战。
三只护卫队成立于哪一年?
一、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是天安门广场上每天从事升降国旗工作和升旗台警卫工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1] 国旗护卫队以护卫国旗为使命,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己任。
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前身为武警天安门国旗班,从1982年12月28日接替中国人民解放军卫戍区部队,正式担负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和国旗哨位守卫任务。199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天安门国旗班“国旗卫士”荣誉称号。1991年5月1日,国旗班扩编为武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
二、国宾护卫队
国宾护卫队(别称:摩托车护卫队)是多数国家给予到访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等政要的一种最高礼遇和一项严格安全保卫措施,是国际上很多国家通行做法,执行这项任务的护卫队被人们称为行进中的“护卫使者”,流动的“仪仗队”。
1954年6月,继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组建之后,中国政府下令在迎送外国元首仪式中增设国宾车队摩托车护卫。1954年10月19日,印度总理兼外长尼赫鲁成为摩托护卫队护卫的第一名国宾。1984年7月12日,隶属于武警北京总队的国宾车队摩托护卫队正式成立,被誉为“中华第一骑”。截至2003年,国宾护卫队共安全迎送外国领导人523位,执行护卫任务1680次,并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曾被总部授予“基层建设标兵中队”荣誉称号。
三、三军仪仗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隶属于北京卫戍部队,现任大队长韩捷上校。主要担负迎送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高级将领及纪念、庆典等重大国事活动的仪仗司礼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