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蝎刺,竟然生吃了丈夫身上的一块肉
致命蝎刺,竟然生吃了丈夫身上的一块肉?
该公主叫溧阳公主,后梁简文帝之女,梁武帝之孙女,她的丈夫就是大名鼎鼎的侯景。侯景篡夺后梁政权,改国号为“汉”。不过,第二年他就被陈霸先、王僧辩打败,在逃跑途中被部下杀死。
侯景的尸体被运到建康后,《梁书》记载:“百姓争取屠脍啖食,焚骨扬灰。曾罹其祸者,乃以灰和酒饮之。及景首至江陵,世祖命枭之于市,然后煮而漆之,付武库。”
也就是说,侯景的肉,被老百姓吃光了,骨灰都被和在酒里喝光了,惟独留下一颗头颅,被制成漆器,存放于武器库。
那么,溧阳公主真的吃了丈夫的肉吗?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美女与野兽的恩怨关于溧阳公主生吃侯景肉的描写,蔡东藩描写得最具体,也最骇人,《南北史演义》记载:“众将景阳物割下,界与公主,公主亦囫囵吞入,嚼尽无余。上下倒置,太要朵颐。”
这种吃相,完全是动物性的,放在娇小的公主身上,完全是人性变态,况且吃的还不是一般的肉,竟然是侯景的那东西!
而在《南史》的记载中,则点到为止:“百姓争取屠脍羹食皆尽,并溧阳主亦预食例。”更含蓄文雅一点。
不管蔡先生描述的变态食法,还是《南史》的含蓄吃法,结果都一样,溧阳公主吃了丈夫的肉!假如侯景地下有知,会死不瞑目,他对溧阳公主的爱,那可真是天日可鉴:
“景纳帝女溧阳公主,公主有美色,景惑之,妨于政事,王伟每以为言,景以告主,主出恶言。伟知之,惧见谗。”侯景这头政治野兽,竟然被溧阳公主的美色所诱,整天跟她腻歪在一起,连政务都耽误了。侯景的心腹王伟有进言,侯景掉头就告诉公主,公主对王伟口出恶言,弄得王伟怕得要死。
搂着小娇妻,侯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宝贝得不得了。奈何侯景献出的是一颗火热的心,溧阳公主看到的是腥臭的一团肉!
原来,侯景这头豺狼,害死了溧阳公主众多族人,包括爷爷(梁武帝)和父亲(简文帝),及众多叔伯兄弟,最后还篡夺了后梁政权。用国仇家恨来形容溧阳公主对侯景的态度,一点不过分。纵然侯景对她有多宠爱,她的每一丝笑容都是挤出来的!
梁武帝引狼入室侯景本是一条羯族丧家犬,他是东魏叛将。在与东魏撕破脸后,侯景本想拿手中的土地上,换取西魏的保护,可是西魏把侯景看得透透的,不予接纳,他只好改投后梁。
梁武帝老迈昏庸,被侯景手上的土地所诱惑,无视侯景“豺狼”的本性,接纳了他。侯景归梁后,惹怒了东魏,偏偏后梁日暮西山,被东魏一顿猛尅,不光把侯景献过来的土地丢光了,还让梁武帝的侄子萧渊明做了俘虏!
真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后来结果表明,何止是一把米,萧家整个大粮仓都亏进去了!
后梁打不过东魏,就准备跟东魏媾和。这条消息把侯景吓个半死,万一东魏提出,拿他做两国和解的砝码,那个咋整呐!于是,侯景拼命反对和解,梁武帝拿侯景的话当屁,理都不理。
侯景惊恐之下,做了小测试,他让人假冒东魏使臣,给梁武帝去了封国书,提出两国和解可以,必须拿侯景换萧渊明。梁武帝上当了,挥笔写下:小事一桩,随时把侯景给你们送过去!
侯景的心拔凉拔凉,于是抓紧时间准备反叛。梁武帝年老昏庸,明明准备拿侯景做交易筹码,又不加任何防备,对侯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还特自信地说,侯景在他掌握之中。结果,正是在梁武帝的纵容下,侯景很快兵强马壮。
侯景之乱爆发,梁武帝被活活饿死在台城!溧阳公主的父亲,被侯景立为皇帝。可惜也就三四个月,野心勃勃的侯景就毒杀了傀儡简文帝。
侯景迎娶溧阳公主,就是在简文帝即位后。不过,用“迎娶”二字,显然是一种侮辱,“霸占”或者“强占”,才更能准确形容他与溧阳公主的关系。
侯景复仇的快感侯景娶溧阳公主时,年仅五旬,按古代女子十五岁出嫁的上限来看,溧阳公主顶多十五岁,两人差了至少三十三岁,几乎是两代人。
侯景的尊荣可以给大家描述一下:“景长不满七尺,长上短下,眉目疏秀,广颡高颧,色赤少鬓,低视屡顾,声散,识者曰:‘此谓豺狼之声,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
小矬个,细短腿,稀拉拉的眉毛,大脑门高颧骨,再加几根鬓发。跟人交谈,两眼盯着地下,贼溜溜地乱转,声音沙哑发散,一副豺狼模样。
这种人,别说公主,就是公主身边的老妈子都不愿意嫁!
事实上,侯景娶溧阳公主,就是抱着复仇的快感而来。当年他叛逃东魏后,想试图融入后梁的贵族圈,就请梁武帝帮他与王、谢高祖通婚。
“请娶于王、谢,帝曰:‘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景恚曰:‘会将吴儿女以配奴!’”梁武帝满心鄙视,就你一个异族狼崽子,还想跟王、谢高门攀亲,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勉强试试朱姓和张姓家族,有没有愿意牺牲自己的姑娘吧!
侯景仇恨的种子就此埋下,不是高门大户吗,我让你们的女儿配给奴隶!不是瞧不起我吗?我非要娶个比王、谢门户还要高的姑娘,就要你们萧家姑娘!
溧阳公主的悲催了,家族都被侯景砍得七零八落,她一个小姑娘,还不是待宰的羔羊!侯景怀着扭曲的心理,抱着小溧阳公主进了洞房。
你说,这是婚姻吗?比山大王抢亲还要可恶!所以,蔡东藩的描写虽然很夸张,乃至变态,其实溧阳公主内心的愤恨,恐怕一点不比蔡先生描述的弱!
什么动物杀死的人最多?
提到动物杀人,我们脑海里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哪些呢?给你三秒钟时间,你会想到哪些动物呢?
没错!相信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都是那些,老虎、狮子、狼、鲨鱼等凶猛的食肉类动物,但现实却是令大家难以接受,杀人最多的动物不但不凶猛,反而很弱小,并且就隐藏在我们身边。
杀人排行第八位:鳄鱼
鳄鱼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陆,我国能见到的基本都是人工养殖,所以虽然鳄鱼很凶猛,其实与我们平时的交集并不多,能被鳄鱼伤害的人不是去探险的就是去徒步的,每年全世界死在鳄鱼口中的大概有1000人左右。
第七名:蝎子:
没想到吧,第七名就是一个小动物,蝎子我们知道它有毒,但绝不会想到它能杀死这么多人,每年全世界有5000多人死于蝎子的毒液之下。
第六名、刺客臭虫
也叫吸血臭虫,这种小虫子虽然不起眼,危害却很大,它虽然不能直接致人死地,但口中携带的寄生虫和病毒,却能使人的伤口肿胀发硬,甚至器官衰竭死亡。这种小虫子最早在美国被发现,后来传播到世界各地。它造成了每年1万人死亡。
第五名、狗
没错,就是人类的好朋友,很多人都喜欢养它,但它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会携带狂犬病毒,世界上99%的狂犬病都是由狗狗,传染给人类的,而一旦患上狂犬病,死亡率是百分之百,无药可医,每年全世界有5万多人死于狂犬病。
第四名、蛇:
这个相信大多数人,都有心理准备,蛇是比较危险的动物,被毒蛇咬伤后如果救治不及时,基本就是死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40万人被蛇咬伤,其中的8-13万人因为救治不及时等原因死亡。
第三、淡水蜗牛:
哇特、蜗牛不吸血、不咬人的如何会致人死地?其实危险的不是蜗牛,而是它携带的寄生虫(血吸虫),上个世纪,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深受血吸虫病的危害,轻者失去劳动能力,重者因器官衰竭而死,每年全世界大约有20万人因为误食淡水蜗牛死亡。
第二名、采采蝇
也叫舌蝇主要分布在非洲和阿拉伯半岛,属于苍蝇的一种,但不同的是它不吃屎,只吸血,并且会携带一种锥形寄生虫,通过血液进入人体,寄生在血液或淋巴液中,然后入侵人的脑脊液,导致人体发烧、疼痛、痉挛最后死亡,每年大约有40万人死于采采蝇的嘴下。
第一名、蚊子: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已猜到了,没错杀人最多的动物就是蚊子了,因为夏天最讨厌的就是它,分布最广的也是它,吸血的也是它,传播疾病的还是它,很多传染性疾病都是蚊子传播的,例如疟疾、登革热等。每年因蚊子叮咬而死于各种疾病的人高达72万多。
巫师三蝎尾狮学派?
巫师三蝎尾狮学派:这是一个人们少有了解的学派。
该学派的象征生物:“它的喉咙上伸出巨大的牙齿……尾巴好似蝎子一般。它会用甜美的歌声把你引诱,抓住你然后将你吞噬。”
这段关于人头狮身蝎尾怪曼提柯尔的记述来自巴特洛迈乌斯·安戈里克斯著的《物之属性》(De Proprietatibus Rerum),其中详细描述了曼提柯尔的可怕特征,据说它拥有红色的狮身,人面、人耳和蓝色的眼睛,上下颚各有三排利齿,尾端像蝎子一样长有致命的毒刺,这些毒刺可以向任何方向发射出去。
十大最怕的虫子?
十大最怕虫子:
10.维塔虫维塔虫是世界上最大的昆虫,这是一种像蟋蟀的昆虫,维塔虫是一种害虫,会破坏蔬菜种植园。这种昆虫非常凶猛,甚至会咬人,不过目前,因为生态环境的破坏、新的天敌的出现,维塔虫已经是一种在新西兰受到特别保护的昆虫。
9.埃及伊蚊埃及伊蚊对人类来说很危险,因为它是登革热的重要传播媒介,这种昆虫在热带地区或国家很常见。埃及伊蚊不是普通的蚊子,因为它不生活在沼泽、河流和小溪里。
8.黄蜂这种昆虫有着黄色的外表,就像蜜蜂一样。然而,这绝对不是一只蜜蜂,这也不是一只蚂蚁,它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昆虫,它身上的长螫针在刺中人类之后,严重的话会导致受害者死亡。
7.接吻虫接吻虫在美国很常见,而在澳大利亚、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能找到它们的身影。接吻虫以在猎物唇边吸血所得名,而它们携带的寄生虫会随着伤口进入猎物体内,使其死亡。
6.亚洲雨林黑蝎实际上,这是蝎子科的一种,其样子与帝王蝎相当类似,它在中国、尼泊尔、斯里兰卡、柬埔寨、越南、泰国、印度和老挝等亚洲国家非常普遍。
5.子弹蚁子弹蚁被评为全球十大毒性最强动物之一,它还有一个名字加做24蚂蚁,因为只需要它咬你一口,虽然你不会死,但是持续24小时的疼痛会让你生不如死。
4.马蜂这是最大的一种胡蜂,它的长度可以达到5.6厘米。马蜂的毒刺非常危险,很容易使人死亡,而它和蜜蜂不同,在蛰了一个人之后,依然会活着。
3.蜈蚣蜈蚣是一种有着长长身体的动物,它们有着很多对腿,从20到300条腿不等。在中国,蜈蚣也被称之为五毒之一,有些蜈蚣的毒素会使人昏迷甚至死亡。
2.狼蛛专家们已经发现了900种蜘蛛,而狼蛛就是其中之一。狼蛛是一种多毛的大蜘蛛,在外表上确实令人毛骨悚然,而且它可以长得和餐盘一样大。
1.以色列金蝎以色列金蝎主要生活在中东和北非干燥的沙漠区,有着黄褐色、深褐色、黑色的外表,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蝎子,因为它的毒液含有神经毒素,对于小孩和老人来说足以致命。
蛊这种东西真的存在吗?
简单地说,“苗蛊”不过是对“疾病”的过度神秘化、夸大化,甚至是污名化。之所以现在还有关于苗蛊的各种传说无非是有人别有用心地利用“信息不对称”故意制造的紧张气氛而已。
一提到湘西神秘文化,相信各位看官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赶尸、巫蛊和落花洞女”三大巨头。
在现代科学的加持下,赶尸的谜团已经被破解,而落花洞女也无非是一个苦情剧的传说而已。唯有“苗蛊”还半真半假地存在于人的记忆之中,被大家津津乐道。
下面土鳖君就给大家慢慢的盘一盘,“蛊”那些事儿。
壹丨由“蛊”字盘苗蛊的起源蛊,是一个象形文字。甲骨文中的“蛊”字,是两条虫子被放入到一个碗状的形象。据专家推测,甲骨文中的“蛊”字代表的是“食物中毒”的情况。
在烹饪技术、卫生条件都十分不完善的远古,蛊与代表失火的“灾”和代表人祸的“祸”一样,都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不吉利字”。
进入周朝之后,周王室设立了一个叫“庶氏”的官职,专门负责消除蛊毒的。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庶氏就是一个“卫生防疫官”,他对付蛊毒的办法是祈祷和使用草药。
在《左传·昭公元年》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晋国的国君突然生病了,他的亲家秦国的国君派秦朝著名大夫医缓前去给他看病,医缓看过之后,觉得这是因为过于沉迷于女色,而导致的 “蛊疾”。这种疾病并不是因为神鬼而起,也不是因为中毒而生,纯粹是因为被女色所迷惑而丧失心神。传统医学认为,心是人元神的住所,一旦心神丧失了,老天爷也就救不过来了。果不其然,几天之后,晋侯就一命呜呼。”
这是文献中第一将“蛊”与“女性”、“欢爱”、“诱惑”联系到一起。
贰丨汉武帝巫蛊之祸在方术、巫术横行的西汉初期,各地的方士、神巫之辈汇集于长安,以教人一种以厌胜、射人偶、诅咒、放毒虫而致人非命的旁门左道来骗取钱财,这些巫术统统被称为“巫蛊”。
西汉初期的“巫蛊之术”非常之流行,甚至后宫的佳丽们都会请“神婆”在寝宫中放上巫蛊之物来陷害她人。由于后宫佳丽们经常争风吃醋,经常有人诬告她人以“巫蛊之术”诅咒皇帝。因此后宫中经常出现因“巫蛊”导致多人丧命的事件。
汉武帝时期的丞相公孙贺和他的儿子公孙敬声,汉武帝的亲闺女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青的儿子卫伉都因此而死。
在汉武帝末年。“巫蛊之术”终于引发了一场数十万人牵连其中的大灾祸。
据《汉书·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载,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汉武帝身在皇家别院甘泉宫中午睡,突然梦到有一群人拿着棍棒打他,之后就身染重疾,久病不愈。
这时,粗通医术的宠臣江充就勾结巫师檀何骗武帝说,现在皇宫之中充斥着蛊气,如不清除,您的病永远也好不了。”
由于,当时的汉武帝年事已高,思维已经有些不清楚了,便轻信了这等谗言,就派江充去彻查此事。江充得令之后,便带着檀何四处搜捕使用“巫蛊”的人,只要是家中埋了人偶便统统锁拿到监狱里再说。
在严刑拷打的威压之下,那些被关到监狱里的人开始胡乱地诬告他人用“巫蛊”害人,最终有数万人被砍了脑袋。
其实,江充的主要目的是在于陷害他的仇人—当时的太子刘据。他担心汉武帝驾崩之后,当了皇帝的刘据会对自己不利。
在外围转了一大圈之后,江充开始“图穷匕见”,开始捏造宫中的蛊气是刘据搞出来的谣言。
闻得风声之后,刘据派门客无且拿着他的符节进入未央宫,并调出了未央宫的羽林军捉拿江充。
但此时的汉武帝得到的消息却是“太子造反了”,大怒之下,调来兵马剿灭“叛军”。
刘据的武装力量与汉武帝的部队在长乐宫西门外鏖战了5天,数万人丧命,血流成河。最终,刘据和其母后卫子夫皆因兵败而自杀,数十万人因此事而株连。
壶关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书讼太子冤,终于清醒过来的武帝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又修建“思子宫”,于太子被害处作“归来望思之台”,以志哀思。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为汉高祖守坟的郎官田千秋突然假托“高祖托梦”上书为刘据伸冤。此时的汉武帝也从巫蛊之祸中慢慢地醒悟了过来,开始疯狂地报复当年参与诬告、追杀太子的官员,江充等人被满门抄斩,新一轮的血腥大戏又一次上演。
后来,汉武帝还在长安建了一座“思子宫”,并在河南灵宝建了一座“归来望思之台”。
叁丨从“巫术”到“毒虫”汉朝之后,“蛊”就逐渐地从巫术中独立出来,变成了“虫毒”的代名词。
在东晋的《搜神记》和南朝的《舆地志》等书籍中,就将蓄养蛊虫与图财害命联系到一起。
随着时间的积累,“蛊”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什么“金蚕蛊”、“子母蛊”、“蛇蛊”、“蜈蚣蛊”、“泥鳅蛊”、“蛤蟆蛊”、“石头蛊”、“癫蛊”、“脓蛊”、“痨蛊”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当然有名的还算是“情蛊”。
在隋朝医书《诸病而侯论》、唐朝药书《千金方》以及宋朝药书《庆历善治方》中都有专门论述如何治疗“蛊毒”的文章,都主张用一堆非常奇怪的药物“解蛊”,大概是从“以毒攻毒”层面考虑的。
在明朝的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中还记载了一种制作“蛊”的方法。
《本草纲目》中记载,如果把蛇、蜈蚣、蝎子等一百只毒虫统统放到一个缸中,也不喂食,任由他们互相撕咬,一年之后掀开盖子,最后剩下的那个就是“蛊”。
肆丨蛊文化从中原到南方据史料记载,巫蛊文化从中原向南方转移始自隋唐时期,明清之后“蛊”从中原大地基本消失,而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却极为盛行,在苗族、布依族、瑶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分布较多的地区,巫蛊文化与其民族独有的医学、药学、神学交织在一起,成为独有的民族文化。我们可以从自然和文化两个方面去探究一下,巫蛊文化是如何成为南方少数民族神秘文化的代名词的。
首先从自然环境来看,流行“巫蛊文化”的少数民族地区多是山高林密、云雾缭绕、气候湿润的地区,这种自然条件简直就是“毒虫”和“瘴疬之气”的温床。生活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特别容易生病,尤其是“痢疾”、“风湿”、“疟疾”、“慢性肝炎”等疾病,而且特别容易被各种毒虫叮咬,因此“病”跟“虫”之间就建立了某种联系,人们很自然地会把生病的原因归结到“虫”身上。
而且这种自然环境容易让人感到“神秘”和“压抑”,从而酝酿出“焦虑”、“多疑”、“神经质”、“敏感”的情绪。
山高路远,川急谷深,切断了这些地区与先进地区技术交流的渠道,技术、思想的内卷让这些地区产生了独有“巫文化”,也产生了独有的“医学”、“药学”系统,而且医学与神学合二为一,成为“巫医”体系。
人们常常把生病的原因归咎于天意和邪恶,认为天地之间存在这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布撒、传播疾病,这种力量可以被某些邪恶的人所掌控。因此,在当地人的思维里就会幻化出一位善用“蛊”的蛊婆。
这一点有点像欧洲中世纪流行的“女巫害人”理论。
至于为什么将蛊与女性联系在一起呢?
从文献中我们就可以知道答案。
在《左传》中与“蛊”联系在一起的是“女色”、“魅惑”、“死亡”等等名词,可以说女人就是“蛊”的天然属性。
在中原文化中,一位家破人亡的寡妇会被人认为是“克服”,而在巫蛊文化盛行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个人就会被人认为是用“蛊”害死了家人。
在中原文化中,一位作风不怎么正经的女性会被认为是以“狐媚之术”魅惑他人,而在巫蛊文化盛行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个人就会被人认为是用“蛊”术魅惑他人。
在这种思想背景下,如果一位女性特别漂亮,或者特别丑陋,家境特别富有,或者家境特别贫寒都会被人视作“蛊婆”。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您。
我是土鳖君,一位爱极了中国的书生。
点关注,不迷路。
用文字带您领略中华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