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求生错误25,你见过渣女么

2023-03-11 21:35:03 150阅读

绝地求生错误25,你见过渣女么?

我见过的渣女,她的故事能拍一部电影,还是悬疑恐怖片,就是我一个同学。上学时这同学漂亮但挺老实的,父母长年外出打工,跟着奶奶一起生活,毕业后没有消息了,直到出事才知道有关她的事迹!

很多渣女是玩够了疯够了,回来找个老实人嫁了。可她非要玩刺激的,事情是这样的。

她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因为他长相和身材比较好和明星柳岩有点相似。后来接触社会上的人越来越多,经常出没高档高消费场所,后来就在厂里待不住了,至于后来做什么工作不清楚,有人说是酒吧坐台等等。

绝地求生错误25,你见过渣女么

混了十来年也没结婚,最后父母给他找个男的,是个程序员工资挺高的,问人家要了三十万彩礼,就结婚了。结婚后女的不让男人回家,过年回来大年初二就让他出去上班赚钱,他老公工资卡都在她手里,他老公每月生活费都要问老婆要。他人老实,心痛老婆,事事都听她的。

她在家里还明目张胆的把以前男人带会家,拿他老公的钱养以前的小混混。有次被她婆婆撞到了,还把婆婆打一顿,头发快给拔光了。程序员回来跟她吵闹,她不但死不承认,还把他也打个半死。程序员也不敢往外说,家丑不外扬。只要她照顾好孩子,他也忍了。以为真是误会了。这事过了以后,这女的很大胆了,一年至少在别人家过半年。孩子丢给婆婆,自己去找野男人。她老公的工资都被她花的一个不剩。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这十年里她生了两个孩子,老大是正常孩子,老二是个脑瘫儿。两个都不是程序员的,生老二的时候程序员感觉时间对不上,她就找各种理由搪塞,程序员就偷偷做了鉴定,果然不是亲生的。找她理论她不但没有内疚感,还出口狂言说“我这么漂亮嫁给你是你的福气,跟你明说吧把,老大也不是你的,就是现在离婚我马上就能找到下家,可你呢”?这话把他气的直撞墙,这么多年辛苦白费了,对孩子付出的这么多感情,最后都不是自己的。争吵也没个结果,他老婆就走了。

两个孩子都不管,去了相好的家里,不露面了。剩下两个孩子程序员管又不甘,不管又不忍心。到处找她下落,最后知道地点,找她就是想让她把两孩子带走,从此一刀两断。可她就是不愿意,说自己没有能力扶养,孩子亲生父亲她也不知道是谁。争来争去就打了起来,程序员哪里打的过她,何况还有她情人在场。他也是被打的急红了眼,拿起桌上的菜刀就乱砍,把两人都砍死了。最后被判了15年,由于两个孩子找不到亲生父亲也是由程序员妈妈照顾。

你说这女的是什么心态,怎么会这样,一点自尊、良知不要,近乎变态恶心的行为害了自己不要紧,还祸害了好好的一家人。这个后果也是她最好的归宿了。只是苦了两个孩子和程序员了。

1962年印度被打的大败而归?

说起来,印度这个国家还是比较奇葩的,从印度河文明产生之后,一波又一波的外来民族就接踵而至。总之印度历史说白了就是一部血泪班班的外来民族侵略史。

在古代的大多数时间里,印度都只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统一国家的名称。更悲催的是印度的独立也不是靠自己的力量通过民族革命的手段取得,而是英国殖民者“大发善心”恩赐的产物。这就造成了印度这个国家独立后,一直到今天都有一种很奇怪的民族心理,总结起来说就是“自大”而又“自卑”的矛盾结合体。

因为印度的独立是英国殖民者恩赐的产物,所以英国允许印度独立的那一天起就没有安什么好心,不但允许印巴分治,还遗留下了一个克什米尔问题,至今让印度和巴基斯坦头疼不已。这也是老牌殖民者为了控制殖民国家一贯玩弄的所谓“平衡”伎俩。

好在印度基础不错: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加上南亚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就让印度在独立后自信心膨胀:一心要做南亚地区的霸主和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强国。上世纪50年代尼赫鲁倡导的不结盟运动就是印度想当第三世界领袖的政治图谋。那时候新中国也刚刚建立不久,印度想得到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的支持,中国也想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政治孤立,所以中印两国各有需求,一度关系走的很近,还曾有过一段甜蜜的蜜月期。

说实话,在古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和印度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争端,由于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横亘在两国之间,广袤的喜马拉雅山区绝大部分都不适宜人类生存。所以中印双方之间连一块界碑都没有,边界一直实行的是模糊管理。自从1858年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后,由于英国不断蚕食中国领土,这才为日后的中印边界争端埋下了祸根。

1914年,中国辛亥革命成功不久,英国在中印边界的民族地区策划分裂,并以探险、测绘为由进入中国领土,在地图上画出了“麦克马洪线”、“约翰逊线”等,说那是中印边界线,这些乱七八糟的鬼画符,把属于中国的12.5万平方公里划给了印度,这个面积相当于一个福建省。但是中国历届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过这些英国人划定的边界线,我们认为喜马拉雅山麓才是中印国界,而英国却把喜马拉雅山山脊作为中印分界线。

但由于那时候印度没有独立,所以英国主张的非法边界线也就是说说而已,并没么什么实质性的行动。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倾尽全力在打那场关系国运的战争。已经于1947年独立的印度此时却在背后捅了中国一刀:公然出兵占领了麦克马洪线的南侧,等于是侵占了我国的领土。但我国本着与邻为善的原则还是不愿意和印度闹僵。为和平解决中印领土争端,周总理四次访问新德里,共同制定了两国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老人家也给印度外交部写亲笔信,说:“总而言之,中国和印度是友好国家,过去一千年如此,相信今后一千年一万年也是如此。”

我们的推心置腹,印度却并不领情,不接受中方搁置争议的建议。1960年,印度再次向中国提出了1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无理要求。

此后,中国开始了3年自然灾害。在这期间,1961年,尼赫鲁宣布了他的“前进政策”,要把印度的国界线尽一切可能向中国推进。1962年,印度步步逼近,在中印边界争议地区部署了20多个据点,有些据点楔入中国哨所之间,有些已经到了中国哨所的背后。

再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忍无可忍,奋起还击,结果大家都已经很清楚了:印度的实力支撑不起它的野心。从1962年10月19号傍晚,中国各参战部队抵达克节朗河北岸,进入战斗准备开始,截止1962年11月2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全线停火、后撤,中国取得了全胜。在整个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军队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毙伤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那么印度既然已经在1962年的中印战争中已经失败了,为什么今天还要再次对中国进行挑衅呢?在我们眼里,印度这是纯粹有点自不量力,其实站在印度立场上也很正常,具体原因如下:

1、印度从来没有认真分析在1962年战争中失败的根源,错误的结论必然导致错误的行动。

如果说中国对印度自卫反击战开战前,印度是自信心膨胀,战争失败后,印度猛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转向了极度自卑。印度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可怜的受害者,在国际上到处诉苦。国内宣传也是如此。印度国内长期流行一种说法:正是中国背叛了印度的信任,才袭击了印度在拉达克和东北边境特区的防线。这就造成印度国民普遍没有对1962年中印战争失败的根源进行过真正的反思。

印度政府在1992年发表了一份官方历史文件,印度国防部历史局还编撰出版了一部书籍《印度:1962年与中国冲突的历史》在这两份文件中,印度政府都认为:装备恶劣、准备不足的印军是被迫对抗优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直以来印度军方分析家普遍觉得:印度在喜马拉雅地区的情报设施不足,不清楚中方的力量、机动能力和战术,还有就是中国的人海战术是导致印度失败的主要因素。

所以当印度觉得自己已经克服了1962年的那些不足后,就会再次蠢蠢欲动。

2、印度国内涌动的民族主义情绪是中印边界争端高热不退的主要原因。

正是因为印度这种奇怪的民族心理造成了印度国内一直有一股强烈针对中国的民族主义复仇情绪。再加上这几年印度在莫迪政府的领导下,印度经济发展的不错,又大量购买了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然后民族自信心又一次膨胀。所以印度参谋长辛格才会叫嚣:今天的印度早就不是1962年的印度了。

印度是个没有长远战略的国家,历史上也很少有大一统的时候,所以印度在处理大国关系时往往显得鲁莽和笨拙。我们要高度警惕不成熟的印度政治家在国内民族主义的裹挟下可能会采取的冒险行动。

3、印度对国际形势的误判可能是印度挑衅中国的原因之一

1962年印度之所以挑战中国,就是误以为中国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国内经济形势很困难,没有力量和决心与印度争夺极为边远和艰苦的喜马拉雅山区,所以才敢于采取军事冒险行动。当然结果告诉印度政客,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在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上面向来就不会含糊。

现在的情况和1962年有很大相似之处:目前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矛盾早就浮出了水面,中美贸易争端也搞得如火如荼,加上美国在南海和台海地区的施压,在印度看来中国在应对美国方面就已经力不从心,没有精力两线作战,因此中国目前没有能力应付印度的挑战,所以印度才会表现的如此咄咄逼人。所以我国为了防止印度铤而走险,有必要展示我们的霹雳手段和坚强决心,以打消部分印度政客和好战分子的侥幸心理和冒险念头。

4、印度国内的矛盾迫使印度政客通过挑起中印边界矛盾以达到转移国内实现的目的。印度这些年引以为傲的就是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就将印度打回了原形。如今印度国内疫情横行,每日感染人数居高不下,未来的日子里很可能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中心。在疫情打击下,印度经济衰退,失业人口大量增加,老百姓生活严重下降,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所以印度政府需要找到一个让印度民众宣泄不满的排泄口,以降低民众对政府的不满程度。边界争端就是最好的由头,这也是为什么近一段印度不单单是和中国发生了边界争端,和尼泊尔、巴基斯坦的边界争端也同时发生。如果不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像印度这样四面树敌,要么是印度政客真的疯了,要么就是有更大的图谋。

广西陈某和杭州许某都是在7月杀妻?

杭州来女士失踪被杀案和玉林失踪杀前妻案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处,又是来女士失踪案的翻版,有诸多巧合,真是无巧不成书。

都是在7月份,一个是7月5号,一个是7月15号,都是在夜黑风高的夜晚,也都是在子女生日的那天夜晚,也都是被害人在熟睡中被残忍杀害,他们当时的想法都是想要瞒天过海,夜深人静没人看见,便于犯罪分子毁尸灭迹。案发后都能很坦然面对外界的置疑和媒体采访,淡定接受采访,故意误导外界,拖延时间有意把民众和警方的眼光引向失踪案那方面。这两起案件,凶手都是有预谋有计划去实行其凶残计划。

两个人的心理素质都很强,能面对旁人的眼光而丝毫心不慌,确实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

两个人有好高骛远,一个炒股炒期货,一个赌博,也都是负债累累,手上没钱了,把手伸向枕边人,枕边人不给就施予暴力,古话确实说得有道理:自古奸赌出人命,输光了的赌徒,眼睛是血红的。

月黑风高,可以掩藏罪恶。但在昭昭日月、朗朗乾坤之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多行不义必自毙,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严厉的制裁。

因为原单位错误造成离职后无法续交养老和医疗保险?

谢邀请。

所谓的单位过失,也就只有两种可能性,第一入职时就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所以就无法给员工买保险。第二,因公司内部原因,一段时间未给员工缴纳保险。这两种对于现在来说都是明令禁止的,属于违规行为。

还有一种可能,你办理离职时没有走正常离职流程,未跟公司签订解除劳动合同。导致公司人力资源未能及时给你办理保险断缴,这种可能性小吧。

如果前两种,可以跟公司协商补交,协商不成,劳动仲裁或者起诉。特别注意,养老保险是可以累计计算,也就说账户累计,可以补交也可以不补交,但是医疗保险如果连续中断3个月,是要重新计算连缴年限的,医疗保险规定是要连续缴纳25周年的。如果医疗保险断缴3个月以上,之前自己已经交过一段时间,可以要求公司赔偿。

如果要自行处理,可以带齐材料(身份证,户口本以及复印件,一寸免冠照片,解除劳动合同等)去劳动部分办理缴费,可以转成个人缴费。如果已经找到新工作,与入职公司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就可以开始正常续交保费。

各地政策有稍微的差异,建议直接咨询劳动局社保处。

都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贵州一名21岁的死刑犯,在听到法官判处死刑后脸上竟露出了微笑,作为一名生命即将终结的死囚,他这种藐视生命的状态,把他的无知和愚昧暴露无遗。

法官宣读的判决书,是审判一个犯人将何去何从的重要时刻。面对判决,不同的犯人都会表现出不一样的状态。

前面提到的这个贵州毕节的犯人叫林文栋,出生于1991年,在18岁的时候和同伙策划了一场抢劫案,因看路人走路姿势不顺眼而把两名无辜的男子当成作案目标,并在法院门口实施抢劫,在过程中将其中一名40多岁的男子连刺9刀,导致他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

由于抢劫和伤人致死并逃逸情节十分恶劣,多罪并罚的前提下,林文栋被判处死刑。在听到法官判决的那瞬间,他脸上露出了微笑,仿佛显得很不屑,毫无悔改之意。可见死刑犯在面对判决时,并不都是颤抖、害怕、忏悔的,不同的罪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犯罪经历,会让他们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1:懊悔与无奈型

有一类型的死囚,在听到判决的时候是充满懊悔和无奈的。看过一部记录死刑犯最后一天的纪录片,有一名死刑犯在判决时,崩溃了一次,腿当场就软了,靠着工作人员的搀扶才离开了法庭。

在行刑前,他见到了自己的亲人,包括年迈的母亲、姐姐、孩子还有其他亲戚,一个大男人在这些亲朋好友面前哭到抽搐,无法控制。最后,在交代完后事,和家属拥抱告别,然后回到了小房间里隔离,等待第二天的“最终”判决。

在那一瞬间,他们肯定十分绝望,如果当时没有冲动酿成大错,也许就不会和亲人生离死别,更不会让自己的生命早早终结,能利用余生去做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但这一切都无法逆转了,他们的心里也清晰意识到这一点,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更没有像机器猫口袋一样的传送门,犯了错误、判决敲定的那一瞬间,他们的生命其实已经终止,望着眼前的亲人、想到还有很多梦想没有实现,他们内心肯定十分无奈。

2:恐惧与绝望

死刑犯的另一种状态是恐惧和绝望。区别于懊悔和无奈,这一类型的死刑犯更多的是聚焦于自己的生命剩余时间,而不会有太多的忏悔。他们在判决下来的时候,并未意识到自己是因为犯了罪才被判刑的,只是一昧考虑自己还能“活”多久,去给行刑的时间进行倒计时,内心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对时间流逝的绝望,在煎熬中度过生命最后为数不多的几天。

3:藐视或如释重负

死刑犯的第3种状态,是藐视和不屑。对于一些穷凶恶极的死囚来说,他们对于判决是不服气的,对于死刑这件事更是做好了心理准备。这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作恶多端,死刑或许不足以弥补他们犯下的错误。

也有一些犯人因为逃逸太久,内心十分不安,经常做噩梦等,所以他们更多是期盼自己落网一天,他们并不惧怕判决的时刻,反而是会感觉到心里的大石头落下,内心会更加安逸。

4:服从与妥协

最后,还有一类死刑犯在得知被判死刑立即执行时,心里从抗拒到接受、妥协。他们最开始可能会不服从判决,但可能冷静下来联想到自己犯下的那些罪恶后,就意识到了可能自己真的“罪有应得”,内心就从不服从、疑惑,到服从妥协判决,默默等待即将到来的枪决或注射。

总的来说:

不同的人面对判决反映不一,他们的性格也取决面对审判时的态度。不过一般来说,恐惧、懊悔、如释重负、服从的死刑犯占多数,藐视的占少数。

这同时也启示我们:法治社会下,一定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理事情,坚决不能踩法律的红线,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冷静三思,不要被冲动冲昏头脑,犯下不可逆转的错。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不止是依据空话,当真正被判决的人是自己时,那种被全世界抛弃的感觉,才是最绝望的,所以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别因为一时冲动和错失美好的人生。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