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武林178攻略(五岳剑派掌门最后为何只有莫大先生活了下来)
浩荡武林178攻略,五岳剑派掌门最后为何只有莫大先生活了下来?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五岳剑派的掌门人其实有很大区别,也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天门道长
泰山派天门道长是挣扎求生的普通人。
天门道长武功并不是很高,也没有特殊的智慧,才能较为平庸。
书中对他的评价是:正气凛然,嫉恶如仇,但脾气暴躁,性子刚烈,缺乏应变能力。
万幸的是,天门道长有一个比较强的门派,有接近300年历史的泰山派,有数百名道士,高手还不少。
如果天门道长不是泰山派掌门,本来就有很强实力,早就完蛋了。
即便如此,天门道长和泰山派仍然远远不是嵩山派左冷禅的对手。
左冷禅对付天门道长没有费什么力气,仅仅是花钱收买了玉矶子、玉音子、玉磬子几个贼道人,又派白板煞星的弟子偷袭,就逼死了天门道长。
除了泰山派内部问题以外,天门道长自己能力也有很大不足。
在面对白板煞星弟子的偷袭,天门道长受辱以后竟然运内力冲断经脉,由此而解开被封的穴道,奋力一击,杀毙敌人,但自己经脉俱断,也活不成了。
天门此举虽然壮烈,却于事无补,反而导致天门道长一派弟子群龙无首,最终被五岳剑派吞并。
可以说,天门正确做法是忍辱偷生,事后才去报仇也不迟,不应该同敌人小角色玉石俱焚,导致门派差点覆灭。
就这点来说,天门道长这个掌门人非常不合格。
简而言之,天门道长虽苦苦经营门派,不惜一切也要保住300年历史的泰山派,却因为能力不足,最终连自己的性命都没有保住。
简而言之,天门道长是个失败者,只是左冷禅不放在眼里的对手而已。
定闲师太
以柔克刚、运筹帷幄的定闲师太
恒山派比泰山派要弱小得多,仅有百名女弟子,武功也不是很高,依靠剑阵自保而已。
相比起来,恒山派根本不堪一击,应该轻松被左冷禅吞并,但事实不是如此。
这里关键人物,就是定闲师太。
定闲师太是个有大智慧之人,他不像天门道长一样暴躁、张扬,并不公然同左冷禅为敌,以避免首先遭遇打击。
但在定闲师太却很好稳定了门派内部,恒山派上下铁板一块,非常团结,而不像泰山派一样四分五裂,叛徒极多。
而定闲师太在稳固内部,保持低调的同时,最大程度联络其余门派,看看是否有联手对付嵩山派的可能。
恒山派同泰山派关系不错,同衡山派也有不错联系,看看定逸师太对岳灵珊的态度,对华山派也还是不错的。
但定闲师太很快发现其他几个门派各有各的问题,不足以联手抗敌,知道危机就在眼前。
在被嵩山派伪装魔教偷袭时,定闲师太也没有好的办法,只能拼死抵抗,期间定静师太战死。
好在令狐冲杀出以后,恒山派转危为安。
此时定闲师太就看到了机会,认为令狐冲是可以依靠的力量。令狐冲的武功和人脉,可以抑制左冷禅的野心。
于是,定闲师太和定逸师太为了报答和争取令狐冲,冒险去少林寺做说客,试图释放任盈盈。没想到,她们被更狡猾的岳不群暗算,先后死去。
然而,定闲师太在生命最后时刻,仍然心智不乱,果断将掌门人传给令狐冲,让他成为众多女弟子的领袖。
这也是唯一能够保存恒山派,以及保护女弟子安危的方法。
可以说,虽然恒山派实力最弱,但定闲师太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全力保护了门派。
最终五岳剑派其他四派基本覆灭,只有恒山派生存下来。
这里就是定闲师太生前布局的贡献。
左冷禅
野心勃勃却得意忘形的一代霸主。
左冷禅可以说是武林中四大人才之一,可以同他抗衡的只有东方不败、任我行和岳不群了。
本来嵩山派只是一个小门派,武功也不是第一流的,虽同少林寺都在嵩山,却仅仅在百年内出名。
而左冷禅自己也说,嵩山派武功有很多问题,最精妙的大嵩阳掌等武功,也不是少林、武当、魔教顶尖武功的对手。
而左冷禅依靠自己的超人的能力,不但将武功练到远远超出嵩山派极限,还将门派变得强大无比,成为仅次于少林武当的第三大门派。
单纯就武功来说,左冷禅的武功本来应该同十三个师弟差不多。而嵩山十三太保武功,也就是同恒山三定、岳不群、天门道长接近,遇到任我行、向问天、方证大师恐怕坚持不了几十招。
而左冷禅却在10多年前,将武功练到直逼任我行差一截的水平,可以排列在武林前六水平,可能同向问天差不多。
随后10多年,左冷禅又苦练了杀手锏寒冰真气,结果击败了任我行,差点弄死令狐冲,就武功来说只是仅次于东方不败和风清扬了。
就是由于左冷禅的能力太强了,称霸武林几十年,所以太骄傲了。
大家注意,左冷禅对付其他三个门派,都是很用心的,收买内奸和外敌对付天门道长,派出大量高手伏击暗算恒山三定,杀刘正风全家压迫莫大先生。
但是,面对实力不强的华山派,左冷禅其实并没有上心。
他只是安排一群黑道高手伏击华山派,轻松将他们击败。但左冷禅是要吞并华山派,不是杀光他们,所以又安排剑宗封不平来杀死岳不群接替掌门人。
也就是说,左冷禅一步就可以成功,根本没把岳不群当回事。
直到同岳不群决斗之前,左冷禅也是认为岳不群那点武功,手下区区二三十个废物弟子,绝对不敢和自己正面对抗,不然就是发疯了。
就是因为过于傲慢自大,左冷禅才被岳不群扮猪吃老虎干掉了。
如果认真对付,左冷禅未必会被岳不群打败。退一步说,就算武功不如岳不群,左冷禅随便带几个师弟去,也可以将岳不群夫妻斩成肉酱了。
左冷禅自高自大,认为一切都在自己掌握之中,才会栽了个大跟头。
岳不群
阴险狠毒但过于自私的政治家。
岳不群是个优秀的政治家,他同左冷禅一样深谋远虑,阴毒凶恶,善于各种政治布局。
但是,岳不群有两个问题,一是他心胸过于狭窄,疑心极重,导致不能容人,门派变得非常弱小,成为五岳剑派唯一的夫妻店。他甚至连徒弟令狐冲也容不下。其实岳不群稍微大度一点,就可以将令狐冲变成自己的工具;
二是岳不群过于冷血无情,对人毫无真心,对妻子女儿尚且如此。所以除了令狐冲这种愚忠的人以外,其余的人不愿意同起合作。相比嵩山派盟友众多,令狐冲都有大量死党,华山派是孤家寡人,几乎没有盟友。
更重要的是,岳不群资质虽好,武功却不高,远远不是左冷禅的对手。
岳不群知道自己唯一反叛的机会,就是扮猪吃老虎,设法搞到辟邪剑法以短时间内提高武功,不惜自宫。
随后,岳不群等待左冷禅压垮其他3个门派后,在黄雀在后将骄傲自大的左冷禅击败,获得所有胜利果实。
为此,岳不群真是不惜一切代价,连独生女儿都拿出来做交换诱饵,还暗算了恒山派两个师太,
说难听的,岳不群这种人具备做大事的百分之九十的条件,但缺少的这百分之十确实致命的。
大家注意,即便岳不群打瞎了左冷禅的眼睛,坐上了五岳剑派掌门人,其实地位也不稳定,服他的人很少。最终,岳不群被迫将其他四派好手引入思过崖石洞中屠杀,以稳住自己的权力。
要知道,这杀掉的本来都是可以帮助岳不群的人。
相比起来,左冷禅要强得多,嵩山派上下还是团结的,盟友也是众多,江湖口碑也不错。
莫大先生
无可奈何的隐居者。
有人说,莫大先生就是年老版的令狐冲,这有一定道理。
衡山派的实力不强,早在北宋时期就被裘千仞几乎灭派,由此一蹶不振。
到了书中,衡山派出现的只有三个高手,莫大先生,刘正风,鲁连荣三个人。
但鲁连荣武功大大不如岳不群,可能还不如岳夫人,性格粗鲁浅薄,无用之人。
而莫大先生和刘正风武功接近,大体也就是嵩山十三太保的水平,同左冷禅差距很大。
更重要是,衡山派弟子也不多,作为第二大势力的刘正风,手下也不过米为义、向大年等十名左右弟子而已。
显然,衡山派根本不是嵩山派对手。
更重要的是,衡山派内部也有问题,莫大先生同师弟刘正风不合。
别的不谈,刘正风同魔教长老曲洋交往,莫大先生应该早就知道,却无法制止。
莫大先生是个睿智之人,知道左冷禅必然会以此作为攻击衡山派的突破口,不但刘正风全家有危险,恒山派也有极大问题,但刘正风却不可能听师哥的意见(或者就是听了意见所以才金盆洗手)。
实力本来就弱的衡山派,内部又不合,莫大先生其实无力同左冷禅对抗。
当时左冷禅派师弟杀了刘正风一家,这其实是衡山派的大仇恨。就算刘正风通敌,家里老幼妇孺是无罪的,为什么要将其灭门?
其实,这就是左冷禅给莫大先生的一记重拳。如果莫大先生跳出来维护师弟,左冷禅仗着自己占据道德制高点,瞬时连莫大先生一起收拾,直接整垮衡山派;但如果莫大先生坐视师弟全家被害,在江湖上也是丢尽了脸面,以后没人瞧得起他。
莫大先生在这种进退为难下,被迫选择不顾师弟全家以保住门派。
只是,他暗中偷袭杀死了左冷禅的执行人,大嵩阳手费彬,为师弟全家多少报了点仇。
但大嵩阳手费彬只是左冷禅的走狗罢了,杀不杀无关大局。
作为莫大先生来说,他因为内部和外部的问题,知道衡山派无法同左冷禅抗衡,只能尽量让弟子们不和敌人对抗,抽身世外。
在刘正风全家被杀时,莫大先生弟子就在现场,但不敢阻拦。而莫大先生其实也就在刘府附近,却也不敢站出来。这不是懦弱,是两害相比取其轻,不得已而为之。
但莫大先生也不是像天门道长那么短视,坐以待毙,而是尽全力私下进行周旋。
比如,发现江湖出现新势力,可以抗衡左冷禅的新势力令狐冲以后,莫大先生立即前去接洽,试图联合令狐冲保住衡山派。
在最终决斗时,莫大先生虽拒绝并排,但面对左冷禅以为费彬报仇要杀光衡山派的恐吓下,莫大仍然没有把话说死,留有余地。
可见,莫大先生始终的立场是,最低程度将衡山派抽身世外,保住门派。
所以,在思过崖被伏击时,各高手都被杀光,倒是莫大先生幸存下来。
可以预计,莫大先生肯定是躺在地上装死。
要知道,他可是一派掌门,本来就算死也不能这么丢脸。
但莫大先生和令狐冲都是很潇洒随意的性格,并不太重视脸面,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装死就装死。
就是因为种种性格和做事方式,之前的五岳剑派5个掌门中,只有莫大先生才幸存下来。
有意思的是,莫大先生也绝非无情政客。
在令狐冲隐退的婚礼上,他也赶来演奏一曲,为新人祝贺。
说真的,莫大先生真的很像年老版本的令狐冲,太神似了。
南宋皇城以前多大?
“宏伟瑰丽、工力精致、金碧流丹、华灿照映,望之若天宫化成……”,史书上,这样描绘公元1200年左右的南宋皇城。
“如果说南宋临安城遗址是一顶皇冠,那么南宋皇城就是镶嵌于皇冠上那颗最闪亮的宝石。”杭州凤凰山管理处副书记、杭州南宋皇城遗址文保所副所长邵群说。
依山而建,可以坐揽美丽的西湖和浩荡的钱塘江,这座被后世的考古专家们公认为中国历代最漂亮的皇城,却是命运多舛。
南宋灭亡后不久,瑰丽的皇城就开始损毁。元代时,一场神秘的大火,几乎将皇城延烧殆尽。及至今日,南宋皇城再也无处觅迹。
想要窥其全貌,只能在史书中寻找。
然而,甚至宋代文献中,都没有关于南宋皇城完整的方位、格局的描述和图纸。唯有各种史料笔记中,能寻到一鳞半爪的记述。
我们重走当年的皇城故地,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皇城。
东西800米,南北600米
南宋皇城面积大约50万㎡
杭城今日以庆春路、武林广场一带为市中心,因此对大多数老杭州来说,去皇城,要往南走。
沿着中河高架一路向南,21世纪的建筑痕迹,似乎在万松岭路戛然而止。
从凤凰山脚下,一直往里走,踩着被落叶覆盖的台阶登包家山、西荣山、将台山、凤凰山,连绵一片、丛林莽莽的山野,实在不知哪里是皇宫,哪里是宫墙。
这就是皇城根下,如果没有《咸淳临安志》中的皇城图,你根本就不会联想到这里会和皇城有任何关系。
1983年,由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省考古所、市考古所联合组建的临安城考古队正式成立,对南宋皇城遗址的勘探和调查正式展开。考古队惊讶地发现,华东制药厂外竟然有一段宫墙,它暴露在外,微微隆起,大约1米多高,宽10~12米,是精致扎实的夯土建筑,依稀还有薄土覆盖。
原来,万松岭路南破败陈旧的凤凰新村(华东制药厂、卷烟厂等单位宿舍)紧紧“贴”着南宋皇城北城墙。
“这段城墙能保存如此好,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位于山坡上,地势高,自然因素破坏少;第二无居民居住,后期人为破坏少。”杭州市文物考古所所长唐俊杰告诉记者。
此后20多年间,考古队陆续在南星桥、梵天寺东侧、宋城路一带几个关键部位进行试掘,确定了皇城东、北、南城墙位置。
“皇城南城墙外有城壕,北城墙和西城墙断续延绵,有的空缺处并没有城墙,直接利用凤凰山山体做天然的防御屏障。”邵群说。
《规划》文本记载,目前已探明的南宋皇城四至范围大致是:东起馒头山东麓,西至凤凰山,南临宋城路,北至万松岭路南。
皇城的东西直角距离最长处约800米,南北直线距离最长处约600米,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近50万平方米,而北京故宫面积约72万平方米。
中国古代有没有那种文学才华横溢?
文学才华横溢而个人武力值又相当强悍的人物,夜狼给大家说两个。
第一个是妇幼皆知的人物,他就是三国时期和刘备桃园三结义的猛张飞。
三国演义里的张飞,那是三国武力排名前三的武将,三英战吕布,长坂坡一声怒吼吓死夏侯杰,那武力当然强悍。
历史上的张飞,个人武力值仍是十分强悍,陈寿评价他和关羽,皆万人敌。
而历史上的张飞,不仅个人武力了得,而且文学才华横溢,他的书法,竟可以达到三国大家级别,尤善草书,他曾经在大败张郃后,在八濛山立贴为证,古迹尤在。
同时他还擅长丹青,尤善画美人。
而且也还是个多愁善感的诗人。
根据以上史料,有学者甚至认为张飞其实是一个超级帅哥,而不是演义中胡子拉渣的猛汉形象。
正是因为其文武双全,家世教育良好,他的两个女儿才嫁给了阿斗当皇后(不然为什么关羽家闺女就没戏,哈哈)
大跌眼镜了有没有?
第二个则是南宋的辛弃疾,作为南宋豪放派词人代表,他留下了很多令后世叹服的文学作品,刘辰翁评价他“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其词之成就,中国历史上可以排前三。
而辛弃疾本人,除文学才华横溢外,恐怕是中国历史最能打的文人了,早年,他在北方积极组织抗金活动,曾经拉起了一支2000人的抗金队伍,后来并入了当时抗金领袖耿京的队伍,当时和他一起投奔耿京的还有一个和尚叫义瑞,不料加入队伍后,义瑞偷了耿京的帅印跑了,因为义瑞是辛弃疾介绍来的,耿京怪罪于辛弃疾,辛弃疾也对义瑞背叛组织的行径很气愤,于是向耿京立下军令状,三天之内提义瑞人头来见,三天后,当所有人都认为小辛是在吹牛皮借机溜人时,辛弃疾提着义瑞的人头回来了。
后来另一位义军头目张安国投靠金人,并杀害了耿京,辛弃疾率五十骑夜袭有五万众的金营,当时张安国正在与金将庆功喝酒,辛弃疾闯入营中,生擒张安国而归,为大哥报仇,快意江湖。
此等胆色武力,只有在金古柳的武侠世界里能找。
他的那首词作《破阵子》也可以算他生平的写照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以武以事,以文立业,中国历史上,唯此一人。
唐的大书法家颜真卿颜杲卿兄弟,明代大儒王阳明,都有危情时刻战场退敌的英雄事迹,不过胜于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真正武力值,还是以上两位胜出。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传统武术为何陷入遭到质疑的尴尬境地?
中国传统武术肯定能打,并也能健生养生,当然想要平衡这两点也是比较难的。
首先,天天练习散打肯定容易受伤,老了肯定身体不好,不得长寿。天天练习养生的人呢,身体肯定会比一般人,比练散打的人更容易长寿。做到又能打又要长寿是很难平衡的。
我建议年轻人可以练散打练搏击,因为你不练习散打搏击,在国家、民族、家庭、亲人,包括自己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你拿什么去保卫呢?但是对于中老年人就不能以筋骨为能,这时候练太极练养生,生命就能更长久。
在我所师从的青城派师父中,俗家的基本上都活了90到103岁,道家的蒋信平师父则活了111岁。所以这个长寿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我未说过太极不能实战,我觉得太极是实战、养生功能均有。
有个《太极拳论》,有人说是张三丰写的,有的说不是,但是里面提到太极拳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而是影响世界的人练的,目的让天下英雄延年益寿,很有道家思想。因为太极就是道家思想的动态体现,道家思想的产物。
以前道家人在深山老林里修道,可能空气清新,水很干净,但是生活条件差,可能都还没床,就睡在山洞里,风餐露宿。如果不修炼,如何抵御风湿、寒冷、饥饿?
第二深山里有野兽,有强盗,如果不修炼,如何在危机时刻保护自己?所以养生实战都得学,但实战学了不是说与别人争第一,而是被动防卫,我们道家思想就是讲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不管太极,还是其它传统武术,如没有精力和资金培养训练专业队员,自然是打不过的现代搏击的,但不代表没有实战能力。
传统武术如要向实战方向发展,可以提炼技术,自筹资金或与企业合作,组建专业队,适应规则,反复训练,经常对抗,走向擂台,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表现。
我未说过太极打不过咏春。第一青城太极没有和咏春打过;第二,青城太极不能代表所有太极,不具备发言权;第三,青城派的原则是不攻击其他门派,不参与其它门派之间矛盾。
有人担心因此次太极打输了,以后人们不会练习太极而是学现代搏击了。我认为它们各有精彩,各有风味,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喜欢传统太极好,有人喜欢现代搏击也没错。
传统太极武术不会因此事出现滑坡。近期,山东日照世界太极日万人太极活动照常举行,仅主会场就超过6千人,世界太极文化节陈氏太极拳高峰论坛同时在河南温县进行。
在公园内你问练习太极的老年人太极不能实战,你练不练?人家肯定练!他们练习太极是健身的。
我们的企业家学生、国外学生学习太极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提高太极实战能力,尤其是大企业家都有保镖,怎么会是因为实战而学习太极?!他们学的是太极的养生、道家智慧,太极融进生活,并成为精神生活方式,对他们的家庭、生活、事业都有帮助和启迪。
中国传统武术和传统中医目前确实都面临一些困境。现在国内总有些人认为西方的拳击和医学比中国传统武术和中医强,而我是既学过中国的传统武术,又学过西方拳击和中国现代散打的;我的大学专业又是学医的,但主修的是西医,中医也是必修课,并且授课的老师大部分是中医。
所以我亲身经历后有个界定:不论是中医、西医,传统武术还是现代搏击都是各有优势,各有劣势,应该放下身段,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融合发展才是两个体系真正的未来。靠相互诋毁,相互攻击只会两败俱伤。
金庸真是把她当正面女主来写的吗?
书中描写小龙女出场:有如轻烟薄雾,似真似幻,实非尘世中人,她就是降临人间的仙子。
天仙究竟如何美法,谁也不知,此时一见那少女,各人心头都不自禁的涌出美若天仙四字来。
她周身犹如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似真似幻,实非尘世中人。
大厅上二千余人均不知小龙女是何来历,只见她美得出奇,人人心中都生特异之感。
小龙女和香香公主,是金庸小说中最美的两个美女。这两个美女,都已经美到了极致。她们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冰清玉洁,可远观而不可亵渎。
当清兵和回部两军对垒,即将发生血腥战役时,香香公主突然出现在的两军阵前,其美貌犹如天仙一般,如笼罩着魔云幻雾,令双方数万名士兵目瞪口呆,瞬间丧失了斗志。香香公主更兼体有异香,淡雅清幽,甜美难言:喀丝丽,最圣洁的天使。
而小龙女,虽然没有体香,却美得更加超脱凡俗。
金庸先生百分之百是把小龙女作为正面女主角描写的。
但有关小龙女,有些事情细想起来,确实也有点细思极恐。
小龙女这样的仙女,绝对不是一般人可以奢望追求的。据倪匡讲:
“小龙女几乎不食人间烟火,但是她和香香公主截然不同。在未曾遇见杨过之前,她已经不动心,决不是‘天真纯情’,她另有自己在古墓生活的一套观念。小龙女的这种形象,是接近神仙境界,而不是接近白痴。这其间的分别,十分微妙,所差也不过一线而已。 ”
小龙女长到18岁,自幼只接触过两个年老的女人,也就是小龙女的师父及孙婆婆,把她从小抚养长大,从小龙女懂事起,就要求她摒除任何喜怒哀乐之情,既不准哭,也不准笑,否则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更加令人无语的是:为了防止李莫愁和小龙女接触到男人,林朝英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就是在她们的手臂上点上所谓的“守宫砂”。目的是吓唬她们。
在此扯远一点: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分析过:所谓“守宫砂”,其实是林朝英用来吓唬李莫愁和小龙女,让她们从此打消接触男人的念头。
辨别一个人是不是处女?靠那“守宫砂”是根本不可能的。
小龙女由于手臂上有“守宫砂”,心理上有极大的阴影,平时洗澡都不敢用劲搓,当然古墓中也很少洗澡。后来小龙女潜水逃出古墓时,由于在水中泡的时间太长,直接导致用颜料染上去的“守宫砂”褪色了。
因此,虽然被尹志平(甄志丙)非礼,其实小龙女并没有真正失身。
这两个人都没有任何性方面的经验,尹志平在匆匆忙忙、惊慌失措之下,虽然强制猥亵成功,强奸却根本就没有得手。证据就是:事成之后,小龙女一身白衣,仍然干干净净,上面没有任何异常,既没有任何污物,也没有被染红。
小龙女受到非礼,这才想起来看手臂上的“守宫砂”,发现褪色,就误以为已失身。其实由于她没有任何性经验,加之穴道被点,身体失去知觉,这才会误以为自己失了身。
之所以小龙女会产生这种误解,是因为她很害怕手臂上的这个鲜红的圆点消失,这完全是由于古墓从小的变态教育导致。所以,在这种教育下,想让一个人成为正常人是不可能的,小龙女由此养成了一副冷酷孤僻的脾气。
例如:段誉迷上了王语嫣,死皮赖脸跟在后面,王语嫣到哪里,他也跟到哪里,简直就像一个花痴,最后居然把王语嫣追到手了,如果他遇到的是小龙女,早就被一剑刺死了。
又如:韦小宝为了泡妞,对阿珂采取种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每次见面,都是死缠烂打,嘴里面说起话来,不干不净的。如果他碰到小龙女,也早被一剑劈成两半了。
杨过之所以能够追到小龙女,是因为他刚进古墓时,年龄还很小,小龙女对他缺乏防范之心。加之杨过心热如火,言谈举止自与两位婆婆截然不同,和小龙女长期朝夕相处,时间日久,小龙女冷漠的心扉渐渐敞开,最终才离不开他了。
杨过的出现,唤醒了小龙女内心深处正常人的一面。小龙女虽然武功高超,在杨过面前,却能经常表现出小女人弱不禁风的一面。
小龙女正与杨过说得出神,毫没留意,桨片砸在砖地上,砸碎了砖块,一小块砖片跳了起来,撞在她左脚脚指上,她“哎哟”一声,跳了起来。她这一呼痛,杨过方才惊觉,忙问:“你受伤了么?”小龙女抚着脚指,脸现痛楚神色。
小龙女内功深厚,按道理一块砖头打到脚趾头上,根本就不可能疼。这一次,小龙女之所以被一块小小的砖块打疼,一方面是自己意乱情迷,抵抗力下降,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她故意在杨过面前撒娇。
小龙女爱上杨过之后,除了杨过,对世间的一切都无所谓,除了自己和杨过,小龙女对任何人都不关心。什么抵抗蒙古,造福苍生,侠之大者等等,小龙女根本就不关心。她本来就不食人间烟火嘛。
小龙女一旦爱上杨过,那就生死相许。大胜关英雄会上,江湖各门各派齐聚,杨过和郭靖、黄蓉相见,小龙女感到自己受了冷落,微微嗔怒,把杨过喊了过来。杨过赶紧来到小龙女身旁,并帮小龙女拨弄秀发。小龙女又开始撒娇卖萌。
小龙女道:“过儿我一路来寻你,头发乱不乱也不理了,反正没人瞧我。我只爱你瞧我,你不在我身边瞧我,我就不开心。我找你不到,我就哭,哭得好伤心。你不好,也不来劝,不来安慰我。”说着上身微微扭动,似是撒娇。
当然,小龙女的独占性也非常强。杨过跟小龙女在一起,必须永远忠贞不二,否则立马就会大祸临头。
因此,对于小龙女,千万不能随便去招惹她,除非你是杨过,或者你真的不想活了。
小龙女同时也是小魔女。小龙女为了给孙婆婆报仇,曾杀上重阳宫,令全真诸道士心惊胆战,广宁子郝大通差点被小龙女逼得自刎。
小龙女道:“杀人抵命,你自刎了结,我就饶了你满观道士”……。
小龙女对群道之言恍若不闻,缓缓从怀中取出一团冰绡般的物事,双手一分,右手将一块白绡戴在左手之上,原来是一只手套,手也戴上手套,轻声道:“老道士,你既贪生怕死,不肯自刎,取出兵刃动手罢!”
小龙女为了得到全真教内功心法,甚至准备绑架全真教的道士,然后进行刑讯逼供。
小龙女道:“……此事不难,咱们只消去捉个全真道士来,不断敲他脑袋,逼他传授入门口诀,那就行了。跟我走罢。”
由此可见,在小龙女心目中,并无什么善恶之分,为了得到全真教的入门口诀,绑架逼供,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小龙女本非凡间之人,早已看透生死,和她朝夕相处的孙婆婆死了,小龙女也一点都不伤心:死就死了,没什么大不了。表现得非常冷漠。
杨过伏在孙婆婆身上,伤心悲愤,抽抽噎噎的哭个不停。过了良久,小龙女道:“人都死了,还哭什么?你这般哭她,她也不会知道了。”杨过一怔,觉得她这话辛辣无情,但仔细想来,却也当真如此,伤心益甚,不禁又放声大哭。
杨过听她对生死大事,完全漠不在乎,就说:“你不让我出去,等你死了,我就出去了!”
小龙女冷冷道:“我死之前,自然先杀了你。”杨过吓了一跳,说道:“孙婆婆叫我也要照料你一生一世的……”小龙女道:“你能照料我?大家一起死了,谁也不用照料谁。”
在十多年后,小龙女和杨过再次重逢时,小龙女关心的也只是杨过这个人,对他这么多年,在江湖上发生了什么事?她不仅问都不问,甚至连听都不想听。
他纵横江湖,威慑群豪,遭际自比独居深谷的小龙女繁复千百倍,但小龙女素来不关心世务,只求见到杨过便万事已足,纵是最惊心动魄的奇遇,她听着也只淡淡一笑,犹如春风过耳,略不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