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个属于导致耳聋的因素,糖尿病性耳聋怎么引起的

2024-03-11 04:50:05 141阅读

以下哪个属于导致耳聋的因素,糖尿病性耳聋怎么引起的?

耳聋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其表现为缓慢性、渐进性、双侧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 也可以突发性耳聋的形式出现,可伴眩晕、耳鸣、前庭功能减退。其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免疫学因素等有关。

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早期即易并发血管病变,尤其是营养神经的小血管的肥大增生及脂质沉着,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从而使神经发生缺血性改变而出现功能障碍。内耳动脉进入内耳道后分成 3支,分别为前庭动脉、前庭耳蜗动脉及耳蜗动脉。耳蜗动脉分成若干小支,穿过蜗轴形成小动脉网,供应骨螺旋板基底膜及血管纹各处。由于内耳动脉皆为终末支,动脉之间无侧支循环,因此糖尿病并发症导致某一支动脉发生阻塞时,不能由其它动脉血液给予补偿,从而影响内耳的血循环、使听力下降。

以下哪个属于导致耳聋的因素,糖尿病性耳聋怎么引起的

神经病变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糖尿病所致的神经病变的并发率高达60%~90%,主要累及周围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研究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脑病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的主要原因。许多资料表明,糖尿病所致早期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轴突灶性衰变及雪旺细胞变薄,尤多见于神经远端。当糖尿病病变波及听神经时,自然可直接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

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管内皮细胞的改变及血液中代谢产物的改变导致血液流变学异常,是引起神经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常红细胞变形能力是维持微循环有效灌注的必要条件,糖尿病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能力增强,组织纤溶酶激活物减少及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增多等导致呈高凝状态,易于形成血栓,导致神经组织缺血缺氧。糖尿病突发性耳聋时红细胞粘滞性比听力正常时要高很多。同时高血糖环境使神经组织对缺血缺氧的敏感性增加。以上原因导致供应前庭和听神经的血管病变,使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没有丰富的血液濡养神经,神经退行性变,由此出现听力下降。

免疫反应

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的发病机制与胰岛自身抗体的存在也密切相关,系成人迟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体内会分泌一些自身抗体,如胰岛细胞自身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羟酶自身抗体等。由于有胰岛素自身抗体的存在,使胰岛功能通过自身免疫作用破坏而衰竭,胰岛素合成分泌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减少,导致糖尿病代谢紊乱逐渐加重而引起内耳微循环障碍的日益严重,从而引起听力下降。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烦请亲们点个赞加个关注哈!!!

参考文献

[1]李明艳.糖尿病性耳聋发病机制研究[J].江西中医药,2007(06):79-80.

[2]赵俊峰,孙晓萍,张晓惠,郭爱萍,杨静丽,陶佳.糖尿病耳聋及其定位诊断[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01):139-141.

[3]董广辉,杨永君.糖尿病合并突发性耳聋的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02):8+10.

耳聋给患者造成的不利影响后果有什么?

耳聋的不利影响很多:

1、人际关系:听觉不敏锐使患者在社交场合中难以跟其他人正常交谈,电话中交谈也力不从心,同常听不清楚别人说话,对方缺乏耐心而减少话语接触,很容易造成误会,影响人际关系。

2、事业发展:重要的商业决策都是在会议中做策,听力受限若无法有效地跟别人对话,听不清楚发言者的讲话内容,便会错过或误听一些重要的讯息,影响判断对工作造成很大的困扰。

4、心理健康:要别人反复重复,听者为了避免与人沟通时的尴尬,慢慢地将自己孤立起来,甚至造成脾气暴躁、性格孤僻或抑郁改变性情。

造成耳聋的原因很多:遗传、产伤、感染、药物治疗不当、免疫性疾病、生理机能退化、某些化学物质中毒等都能导致耳聋。对耳聋病人要早发现、早治疗。

耳聋临床上分为以外耳和中耳病变引起的传导性聋;以内耳和听神经病变引起的神经性聋;外中耳病变和中耳听神经共同病变引起的混合性聋。

导致小孩听力下降有哪些原因?

感谢关注,祝您健康。

儿童的成长期较长,环境因素复杂,在其发育的各个阶段,各种因素的影响都有可能引起听力损失。婴幼儿期听力损失会影响儿童听觉言语发育,对其智力发育和生活质量亦可产生严重影响,儿童时期尤其是婴幼儿期,即使听觉输入仅有轻微改变也会导致明显的言语发育迟缓,进而对其后期的学习和社会交流产生不良影响 。

致病因素的分析

耳聋发病原因可按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来分类 。

先天性因素:包括家族遗传、内耳畸形 、妊娠期因素(妊娠期传染病史、妊娠期耳毒性药物应用)、生产时因素(早产、难产、缺氧、新生儿黄疸 ) ;

后天性因素:包括中耳炎、患儿全身病史、患儿传染病史 。 研究显示早产 、 孕 期 病 毒 感 染 史 , 出 生 时 有窒 息 缺 氧 史 、 先 天 性 单 侧小耳畸 形 并外耳道闭锁可为新生儿致聋因素 ;巨细胞病毒感染、窒息史、早产、母孕期异常情况、高胆红素血症是婴儿听力损伤的高危因素 ,其中最 为重 要 的 是 巨 细 胞 病 毒 感 染 ;患儿出 生时胎龄越小,听力损伤程越重。

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药物导致的耳聋。可以通过损伤内耳细胞也易导致耳聋。研究指出:我国目前有超 30 万 7 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占聋哑儿童总比例高达 30%左右。

耳毒性药物有哪些:

主要是抗菌药物为主,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最为多见,其中常见的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其次为阿米卡星、新霉素、卡那霉素等等。尤其是氨基糖苷类的抗生素,常易引发“一针致聋”现象,可能会出现不可逆性的双耳对称性极重度耳聋,且无法有效治疗。

如何预防儿童听力障碍?

除了预防耵聍栓塞及中耳炎的对策外,还要注意耳部的卫生,请专业人员指导跳水,洗澡及游泳并要注意水质是否干净;家长要看管好孩子,防止孩子将异物放入外耳道;避免接近爆震场所,尽量不要放烟花爆竹和长期听大音量音乐等。

耳聋一定会是遗传性的吗?

当然不是。

总的来说,耳聋的确有遗传因素在内,但不是每种耳聋都与遗传有关。如噪声性耳聋、中毒性耳聋等等,是可以完全与遗传无关的。

耳聋的分型多种多样,但实际上大部分的耳聋都是后天形成的,与遗传并无直接联系。

而且,即使存在耳聋的遗传因素,也未必发生耳聋。因为大部分的情况,只是遗传了易感导致耳聋疾病的体质,但只要注意用耳卫生,维护听功能,没有不良习惯的话,耳聋并不会轻易发生。

一般而言,只有老年性特发性耳聋与遗传的关系比较大,但其具体病因病机,医学还尚未完全明确。

耳部疾病是造成耳聋最大的原因,但是否罹患耳病,与遗传的关系不是很大。

耳为肾的外窍,胆及三焦等的经脉会于耳中,所以一般耳病与此三者关系最为密切。耳聋有虚证和实证之分。虚证耳聋,发病较缓慢,初起的先有听力减退,称为“重听”,其病因为“下元亏损”,肾精不足,这也未必与遗传有关。

实证耳聋,发病骤然,称为“暴聋”,多因外伤、外感风火,或内火上炎所致,自然更少与遗传的关联。

所以,可以说大部分耳聋的发生都与遗传无关,都是后天问题造成的。

肾脏病是怎么引发耳聋的?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其华在发。肾与外界沟通桥梁为耳,因肾本病重,气不通或精气神不够,所以导致听不到声音,即耳聋。

首先,调养方法。艾炙太溪穴,并做八段锦,提升阳气,禁房事。

其次,中药调治。基本方为六味饮加通气散,根据肾本病再辨证施治。例如肾炎要利湿去风,肾虚寒适加附子,黄芪等。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