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雄黄酒手雷(如何在荒山野岭里安全扎营)
cf雄黄酒手雷,如何在荒山野岭里安全扎营?
一个人摩旅也是有很多人喜欢的,比如我就喜欢独自出行。尤其是长途或超长途。但这世上的路有千万条,专门走山路也是不现实的。出行根据需要选择路线,至于路嘛就随遇而安了!
荒山野岭里露营,与平时的露营没有太大的区别的。只是要注意选择露营地很重要,比如不要选择在河边离水太近的地方,防止夜里上游下雨突发山洪。下雨天注意不要选择有可能因长时间下雨引起土质松软会塌方的山崖下,再者注意防毒蛇和毒虫及野兽等(深山里会有野兽,但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带上一罐喷雾杀虫剂,在露营地周围喷上一圈,效果不错。露营时还要注意防火!这一点切记,如不慎引发山火,那不仅会被追责,而且烧毁了宝贵的山林对环境是一大灾难。
黑火药都有哪些用途?
火炸药的诞生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但直到19世纪末叶,还只有黑火药一个品种。黑火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黑火药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它开创了自供氧物系,是高功率化学能运用的先驱,并把武器由冷兵器发展为热兵器。火药最初主要用于医药,从其命名的"药"字即可见一斑,后来火药传至欧洲用于军事.现代火炸药工业的形成是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的。现在,火炸药成为现代武器、工业和交通建设、乃至太空运载工具所必须依靠的一种能源,它与电能、原子能具有同等重大的意义,对于推动社会前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黑火药在晚唐(9世纪末)时候正式出现。火药是由古代炼丹家发明的,从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於神仙长生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方士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的配方。经过一段探索后,火药开始被实际应用。火药的最初使用并非在军事上,而是在宋代诸军马戏的杂技演出,以及木偶戏中的烟火杂技和火药被引入医学,成为药物,用于治疗疮癣,以及 辟湿气瘟疫。
大约在10世纪初的唐代末年,火药开始在战争中使用。火药被引入军事,成为具有具大威力的新型武器,并引起了战略 、战术、军事科技的重大变革。初期的火药武器,爆炸性能不佳,主要是用来纵火。随着工艺的改进,火药的爆炸性能加强,新型的火器亦不断出现。至于古代东罗马人的"希腊火"和穆斯林国家的“石油机”等所用的燃料都是不含硝石的,也没有其他氧化剂,所以都不是火药。在穆斯林国家关于火药的记载约出现于13世纪中叶。13世纪,火药传入欧洲,英国的宗教家R.培根把获得的火药配方在欧洲第一次公诸于世。1340年,在奥格斯堡建立了欧洲最早的黑火药工厂。15世纪末,西方出现了大型火炮,战争中普遍使用黑火药作为发射药。16世纪,在墨西哥建立第一个美洲黑火药工厂,此后黑火药配方基本上稳定在KNO375%、C12.5%~15%、S10%~12%范围内。17世纪,开始用黑火药装填炮弹和用于矿山爆破硬煤。16世纪末,把黑火药制成粒状,1860年后又制成多孔粒状和六棱体,进一步改善了它的弹道性能。直到19世纪末止,黑火药时期持续约千年之久。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为满足战争的需要。火炸药的制造摆脱了旧的作坊式生产而成为间歇式的工业生产,产品品种增多,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1900年接触法(见硫酸)制造发烟硫酸成功,为工业生产火炸药所需的硝-硫混酸提供了原料;使1891年C.豪泽曼研究的三段硝化法,有可能在1901年将梯恩梯的生产加以改进,1901~1906年逐渐完善了硝化甘油的间歇法生产工艺。使之达到工业化的程度。1902年德国人首先用梯恩梯取代苦味酸以装填炮弹,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主要的炸药。1906年鉴定出特屈儿为猛炸药,可作传爆药用。1920年,G.C.赫尔茨则定出黑索今为优良的高能炸药。此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也出现了很多代用炸药作为梯恩梯的补充,用于装填炸弹、迫击炮弹和手榴弹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军用装备装甲进一步加强和弹药的消耗量进一步增大,火炸药生产也向高能、优质、资源广方面发展,尤其是生产工艺的变革和混合炸药的开发更是这一时期突出的特点。1927年硝化甘油完成了连续化生产线。1935年世界上最大的代那迈特炸药工厂在南非建立。1937年德国人为了消除大口径火炮使用单基、双基火药引起的身管烧蚀、炮口焰、炮尾焰,曾创制了含硝基胍和硝化二乙二醇的三基火药。1940年美国开创了一类复合火药,为大型导弹的发展和航天事业起到了推动作用。1941年用醋酐法生产黑索今时,发现其中存在奥克托今,后者的爆炸威力比黑索今更大。1944年美国解决了双基火药大型化的铸装问题,使双基火药适用于导弹。1945年中国成立了双基火药厂。1947年美国制出了聚硫橡胶、高氯酸铵、铝粉复合火药。50年代,又相继制出了聚氯乙烯、聚氨酯、聚丁二烯类为可燃剂而以高氯酸铵为氧化剂的一系列复合火药;在浇铸双基火药的基础上,加入了高氯酸铵和铝粉等,又创造了复合双基火药类型,使它具有复合和双基两种火药的优点(见推进剂)。同期,中国也发展了这一类火药。在美国还出现了一系列新型混合炸药,除军用粘结炸药外,还有工业用铵油炸药,浆状炸药等。这一时期的火炸药生产已达到了自动、遥控的大规模连续化生产方式。60年代美国曾制成耐热炸药(例如塔柯特和六硝基茋等)、工业用乳化炸药,并成功地爆轰了燃料-空气炸药。中国从1959年研制浆状炸药和 70年代制成乳化炸药以来,发展迅速,已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较完整的抗水工业炸药体系。 其他火炸药的生产,可以硝化甘油为代表,由于电脑的应用和与遥控技术相结合,其产量大增,而生产设备体积和所占空间却进一步缩小,自动化程度较高。
作为发射药使用的黑火药在十九世纪就已经基本被淘汰了,随着无烟火药、双基火药、雷管、TNT等的出现,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军事革命,才有了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枪炮、火箭、炸弹、导弹。 如今黑火药仍然在民用方面用于制造节日用的焰火和爆竹,还用于采石、伐木和矿山的爆破。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广泛使用 是世界兵器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中国的火药推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你见过蛇报复人类的吗?
2008年7月份,我父亲在山里抓林蛙的时候看到了一条野鸡脖子,差点命丧黄泉,后来发生的事情简直刷新了我对蛇智商的认知。
那时候刚下完雨,蛇都趴在石堆处晒太阳,我家里是东北这边养殖林蛙的,而蛇每年要吃很多林蛙,为了收入更多,我父亲每次见到蛇都会主动去打,而这一次的蛇就是和别的蛇不一样,听我父亲讲这是一只小臂粗细的野鸡脖子,在黑龙江这就属于剧毒的蛇了,这种蛇游动的速度非常快,在草丛里就像飞一样,而且经常会像母鸡一样发出“咯咯”的声音,因此我们这边也叫它“鸟叫蛇。”
这个蛇在我们这边,主要的食物就是林蛙,每年一只蛇能吃很多林蛙,而那个时候一只林蛙在20块左右,因此我们养殖户对于蛇和老鼠都是深恶痛绝的,遇到就一定会消灭的。
野鸡脖子产卵,父亲一窝端了前面说到,下完雨后的石堆或者木材堆特别容易有蛇,这是因为蛇是泠血动物,比较怕冷,下完雨它们通常都会在出太阳后晒干皮肤表面的水份,因此很多农村人早些年拽木材烧火的时候,容易被盘踞在上面的蛇咬伤。
我父亲上山的时候,远远的就看到了这条蛇,它颜色是那种黄绿色带花纹的,特别粗,我父亲一看这么大得吃多少林蛙啊,顿时心里就生了怒气,正所谓怒向胆边生,他拿着尖锹就冲了上去。
往野鸡脖子那里跑的时候,那条蛇也看到了我父亲,它就像人一样抬起了头,立起来的那种感觉,定在哪里看着我父亲,我父亲抡起尖锹就向野鸡脖子拍了过去,野鸡脖子不敢往前冲,就往后躲。
父亲拿着尖锹往前追,蛇就一直后退,但是退得不远,一个追一个躲,就上了这块凸起的石堆。
石堆上有一窝蛋,有二十多枚,父亲看打不到蛇一生气就用尖锹把蛇蛋都打碎了,这个时候蛇急眼了,也不管尖锹锋利不锋利了,直接就窜起来奔我父亲上半身去了,我父亲回手一锹就给它打飞了,然后我父亲掉头就跑。
蛇跑起来的速度很快,在山里蛇跑起来和蛇差不多,我父亲跑不过手指被咬了一口,恰巧有条河我父亲溏了过去,蛇在河对岸抬起头和我父亲对视。
常年在山上,父亲知道哪种草药能够抑制蛇毒,嚼碎了草药以后敷在了伤口上,父亲就打电话让大队的会计带着人来救他,会计带着人来的时候,我父亲都昏迷了,整条胳膊都黑了,要不是父亲常年在山里干农活体质好,加上大腿有血清,不然我父亲基本就凉了…
野鸡脖子开启了报复模式,村里很多家的羊都被咬死父亲在林场医务室住了两天院,又去市里的医院住了一个星期,伤好以后父亲回到山里,本来以为事情就告一段落了,但是没想到蛇的报复心这么强,我父亲回家的第二天它就“登门拜访”,咬死了家里的只羊。
我家羊一共就四只,全部咬死以后怕有毒,也没人敢吃也不敢卖肉,只能埋了。羊都死了也没什么可咬的了,以为事情就这样了,结果这条蛇开始去村里别人家,鸡鸭鹅狗都不咬,专门咬羊。
山里养羊其实条件挺艰苦的,放羊的时候有露水,特别遭罪,好不容易心思养羊辛苦点赚点钱,很多人家的羊都遭了殃,因此大家商量一下,打算上山抓这只蛇。
农村人抓蛇的经验不丰富,没有什么套路方法,为了防止被咬到被报复,村里合计了一下,在浙江子思桥找来了一个抓蛇的高手,这个人姓杨,同蛇打了一辈子的交道,没过几天就把蛇抓到了。
这是一条长约一米半的蛇,背上是翠绿色,脖子的位置是鲜红色的鳞,看着就特别凶猛,抓到的时候是活的,当着村民的面把蛇头砍了下来,扔在了地上。
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冲动酿成重要惨剧这条野鸡脖子被砍掉头以后,大家都围观,有说泡酒的,有说一把火烧了的,还有说埋起来的,正议论的时候,一个家里被死咬死20多头羊的小伙子,从人群里冲了出来,对着蛇头就要踩下去,但突然意外发生了,一动不动的蛇头突然把嘴张开,咬穿了这个人的布鞋,这个人就直接中毒了。
当时人群就慌了,眼看着小年轻腿就黑了,家里人怕毒性太强人没了,不知道谁说了一句砍断脚能保命,于是用家里铡刀把脚砍断了,保了一命。
如今这个人岁数挺大了,一瘸一拐地干不了别的,只能上山采药材,我们这边也叫做“跑山”,别看他一只脚是假肢,但是他很有毅力,一年采药材采山货,能赚十几万。
古人对于蛇的印象就是报复心特别重我国古代对于蛇的认知就是认为它们的报复心特别重。
明朝的时候,有一位姓方的官吏,他当了大官以后为了祭奠先祖,就挑了一块风水非常好的地,同时又选择了一个良辰吉日来进行迁坟。
迁坟头一天深夜,方姓官吏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一位穿着红色衣服的老人对着他作揖,说他选择的墓地是自己家的所在,希望官吏能够高抬贵手,给自己一家老小几天搬家的时间。
方姓官吏平时不爱做梦,偶尔做一次梦他也没当回事,加上第二天是已经早就看好的时辰了,特别适合迁坟,因此他不管不管直接开挖,挖到了一窝大学几百条的蛇窝,他直接一把火就连窝端了,一点机会也没给。
第二天官吏又做了梦,梦见老人痛哭流涕,哭诉为什么都打了招呼还要永绝后患,特别不理解。
官吏也没当回事,该吃吃,该喝喝,结果出了五服的远方亲属得罪了皇帝,株连九族给他连带了,全族都被抓去送到了宁古塔。
古人对于蛇的看法就是有仇必报,这是古人常年同蛇生活后带来的认知,现代人城市化以后很多人都不怎么关注蛇的,并不如山里人知道得那么详细,其实蛇的报复心真的很强,不要以为它是冷血动物就没有思想,很多动物的“灵性”是我们不能理解的,不然蛇怎么会被东北人认为是“大仙”呢。
断头的蛇依然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吃过蛇羹的人应该都知道,蛇即使断了头,依然还有很强的攻击性,它可以在断头以后错过半个小时以上,因此断头的蛇千万不要靠近,否则会有意想不到的伤害。
之所以蛇头断了还可以伤人,是因为蛇作为爬行类动物,属于高级中枢不发达的一类,它们的精神遍布身体各处,即便切断了头部的中枢神经,身体各处依然还有条件反射。
和我们的膝跳反射类似,这是一种生理反射。曾经科学家做过实验,仅剩蛇头的蛇依然有很强的攻击性,可以攻击实验中的小白鼠,咬住小白鼠后依然可以排毒攻击它。
由此可见,蛇这种生物,一定要敬而远之!
蛇捕猎不需要眼睛有些朋友可能对我的经历不屑于顾,认为蛇的眼睛那么小,怎么可能会看清人实行报复。但其实蛇捕猎不需要用眼睛,而是通过眼睛和鼻孔中间一个叫做“颊窝”的地方来观察。
这个颊窝里面有一个薄膜,厚度在0.25毫米左右,上面遍布神经,可以告知环境中温度的变化。靠着这个膜,蛇可以感知1000分之1的温差变化,比眼睛还要灵敏。
如今我父亲是彻底服了蛇,什么蛇都不打,有的时候看到蛇了会轻轻地用棍子挑走,也不攻击,不过现在蛇已经是三有动物了,打蛇是违法的行为,因此很多山里人见到蛇都躲远远的。
惹不起还躲不起嘛~
还有一个事,我们这边山里,有一个特别神秘的地方,叫做大架山,山里有一个人迹罕至蛇特别多的地方,蛇多的走路需要用脚来回踢,不然肯定会踩到蛇,有一个常年在这里跑山的人,曾经捡过一张蛇皮,蜕皮的,干了以后有人腰那么粗,关键是东北没有蟒蛇。
同时这块地方,曾经有一个日本人的工事,一个当年日本人挖的金矿,后来炸塌了,蛇可能在哪里过冬了。
如果看到毒蛇出洞就很不妙了?
一位捕蛇20多年的老师傅告诉我:毒蛇出洞没啥可怕的,有一样东西能让蛇倒退,还有一样东西蛇只要粘上一点点,蛇马上就会殒命。
大家都知道蛇是变温动物,冬季蛇需要躲进洞里冬眠,夏季则是蛇频繁出没的时期。夏季也是发生频繁蛇进屋、蛇咬人的高发期,尤其是每年端午过后,夏日炎炎,关于蛇的新闻频发。
进入7月以来,四川和湖南都发生了蛇进入农户家里,躲进空调挂机里、藏身衣柜里、猫在水槽下躲阴凉的事情。不过最终,还是让消防官兵把蛇“请了出去”。
蛇进屋,大家很好理解。但这个“毒蛇出洞”到底是啥意思呢?
毒蛇为什么会出洞?1、春暖花开,气温超过18度。
蛇是变温动物,生活习性和活动频率受到气温的限制。每年冬季蛇需要找个暖和的洞躲起来冬眠。在冬眠前,蛇需要“吃饱喝足”,然后进入冬眠状态。来年平均气温超过18度后,蛇类就会开始“出洞”活动。
毕竟春天代表着万物复苏,也代表着蛇类的猎物,比如老鼠也开始频繁活动,从春到夏对于蛇来说可是忙碌的季节。
2、出洞是为了繁殖。
蛇类出洞后的首要任务是吃。数据显示:蛇类在冬眠后,体重会下降30~40%,如果冬眠前是水桶腰的话,出洞的时候估计真的是“水蛇腰”了。
等蛇吃饱喝足后,差不多就是初夏了,这是蛇类繁殖的季节,蛇出洞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繁衍后代。
3、夏季炎炎寻找水源。
万物离不开水,蛇当然也不例外,尤其是炎热的夏季。一些北方沙漠中的蛇或岩石中的蛇类,就必须寻找水源了。
4、躲避炎热。
蛇既不喜低温,也不喜高温。如果蛇洞不太凉快,蛇自然也会“出洞”需要新的住所。夏季的蛇喜居丛灌木、乱石缝、树林,河边这类地方,其实对应的就是阴凉、有食物、有水源。
5、异常出洞。
通常来讲,蛇类冬季是冬眠的,并不会有蛇出洞的事情发生。但是在1975年的辽宁海城发了一个意外的事情。
这年冬天,辽宁海城原本冬眠的蛇类集体离奇苏醒,不顾东北零下20度的严寒出洞,结果被冻死。但就是蛇类离奇的不顾死活的异常举动,进一步佐证当地即将发生大地震,帮了地质学家和地震学家大忙。
从而让全市做好了预防大地震造成重大事件的准备,及时疏散群众,挽救了15万人的生命。
蛇类集体“出洞”的行为间接挽救了全城生命。可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蛇类能感知到地震,这是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这是因为蛇类对震动非常敏感,我们也有“打草惊蛇”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蛇类对震动的敏感。
所以,蛇在洞里能感知到地下板块的活动,从来提前唤醒了它们,让他们不顾外面严寒而“出洞”。
其实根据动物异常的行为,来预知灾害的发生,也是我国几千年来农业生产的智慧总结。
农村老人言,毒蛇出洞会不妙,是哪里不妙?除了上面蛇类异常出洞以外,蛇类出洞还会带来哪些不妙呢?
1、蛇类聚集,会引起大家的恐慌。
农村老人普遍比较迷信,会对一些无法解释的事情添加额外色彩。
比如前几年,有地区蛇类大量聚集在马路边,最终调查显示是由于该地农户农药喷洒太多,导致蛇都不敢“下田”了,只好在马路边聚集,并不是意味着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如果真的有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就是引起不少恐慌。
2、蛇类变多,侵扰农户。
前不久回了一趟老家,邻居嬢嬢家里就说,前几天家里来了一条两米长的蛇,把他们吓坏了。
邻居家也说现在出去,要带个棍子敲打一下,免得有蛇,虽然大多数农村蛇都是无毒的,但是咬到了疼的还是自己。
最近几年,农村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各地都在推进“绿色经济、绿色农业”和“守着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禁止打猎、少用农药或改用新型农药后,不少野生动物都回来了。野鸡、野鸭、野山羊都出现了,当然蛇的数量确实增多了,也给很多农户带来了困扰。
那么农村如何防蛇呢?就算是蛇出洞也不怕,也不会不妙呢?
农户种植植物1、七叶一枝花。
七叶一枝花也成为土三七,农村随处可见,也是一种药材,散发出一点硫磺的味道,所以略带毒性,但是可以用于治疗蛇咬或止血,蛇不喜欢这种气味会绕开走。
2、野决明。
野决明是一种灌木草,长得很高,开黄色小花,不仅可以对房屋做一些隐私性遮挡,也能阻挡蛇进入房屋,野决明也有另外一个让蛇“闻风丧胆”的名字--蛇灭门。
3、鱼腥草。
鱼腥草俗称“折耳根”,在云贵川地区既可以作为食材,也可以作为中药,带有比较强烈的腥味,还能做出“黑暗料理”--凉拌折耳根。
鱼腥草的味道很多人都不喜欢,何况是蛇呢,在宅基地周围种一圈,蛇基本不敢来了。
4、凤仙花。
凤仙花也被称为“解毒花”,可以驱蛇,主要是因为凤仙花的根、茎、花汁都含有少量硫磺。蛇非常不喜欢这种硫磺的气味,所以“敬而远之”。
凤仙花在农村的用处可大了,不仅极具观赏性,营造田园雅致。老一辈的人都知道凤仙花的花汁是可以用来做“土指甲油”的,除此之外凤仙花本身也是药材之一。
5、杠板归。
杠板归被称作蛇娘舅、倒金钩、烙铁草等,也有一个让蛇闻风丧胆的名字“蛇倒退”,毒蛇即使出洞也能逼退它。
如果说散发刺激性气味的植物是“魔法攻击外”,杠板归可是妥妥的物理防御,因为其长有倒刺,所以蛇不愿意从上面经过,起到了驱蛇的效果,另外杠板归也是一个药材,也可以治疗蛇咬伤。
除了这些植物外,农户还可以养一些动物来防止蛇进屋,同上面说到的植物构成立体防蛇安全网。
农户还可以养动物1、大鹅。
苏东坡也曾在《仇池笔记》中写道:“鹅能警盗,亦能却蛇,其粪杀蛇,蜀人园池养鹅,蛇即远去。
大鹅的彪悍大家都知道,很多短视频都有农村土狗被大鹅逼到墙角或大鹅扯着脖子追小孩的视频。
这是因为鹅有很强烈的领地意识,所以能预警防盗,伸长脖子发出破天惊叫,把蛇吓跑。
还有一种说法说的是蛇怕鹅粪,是因为鹅粪中含有对蛇有一定危害作用的隐孢子虫。
隐孢子虫会攻击蛇的免疫系统,如果此时蛇的身体本身有伤的话,则会进一步造成伤害,慢慢蛇就会因为免疫系统而备受折磨,引起厌食、腹泻,最终慢慢死亡。
2、土猫。
猫主要是因为猫动作敏捷,蛇所有动作在猫眼里都是慢动作,简直就跟幻灯片一样,所以猫的爪子多拍几次蛇的脑袋,蛇就会溜走。
当然这里说的猫是一只土养的农村土猫,可不是用来“撸猫”的宠物猫。
农户还有什么别的办法防出洞蛇进屋?1、清理院落。
蛇能够在农户家里藏身的原因之一,就是农户家里有点乱,堆放柴火堆、杂物堆,水槽下方都有可能藏蛇。
另外,如果农户除了种植驱蛇植物以外,还可以清理房屋周围的杂草灌木,也有一定的驱蛇效果。
2、消除鼠害。
只要屋里没有蛇的食物,蛇也待不住,即使来了也会自行离开。
3、封堵洞口。
农户家里都有方便家禽或猫狗进出的洞或排水孔,如有必要刻意封堵或加装铁丝网,防止蛇进屋。
4、使用捕蛇笼或驱蛇粉。
农户可以在家周围布置物理捕蛇笼或撒一些市售驱蛇粉,也有一定的驱蛇效果。
5、烟袋油。
农村里有一句话:吞了烟袋油的蛇,离死不远了。
所谓烟袋油就是农村老人吸得叶子烟,类似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纪晓岚的形象。
由于烟油中含有有害成分,尼古丁、焦油、碱,不仅会对人体造成巨大伤害,对于蛇的“小身板”来说就等同于“速效毒药”了,沾一点就会毙命。
如果你家有这样一位老人,可以让老人把烟袋油散落在房屋周围或烟头泡水也是可以的。
蛇出洞后最不妙的事就是被蛇咬,被咬怎么办呢?不要惊慌!不要惊慌!不要惊慌!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1、首先确定是无毒还是有毒。
蛇有没有毒很好分辨,看下被蛇咬的伤口是否只有两个毒牙印。
如果有两个毒牙印,这就是有毒蛇,需要立刻开展自救。如果是半圈牙印,那就不要担心,简单用清水多次清洗伤口,酒精或碘伏消毒,不放心也可以去医院检查。
2、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
不要急,毒蛇的毒素是靠血液流动传播的。冷静下来后,你需要立刻拨打120电话,或者联系家人送医,切勿剧烈跑动或走动。同时一定要记住蛇的样子。如有可能拍下蛇的照片,这样医生才知道用哪一种抗毒血清。
3、等待中记得包扎好。
毒蛇的毒素随血液流动传播,所以可以用外套衣物或绳子在距离伤口靠近心脏的位置,也就是伤口的上部结扎,以减缓血液的流动,另外还有牢记不要结扎得太死,每隔十多分钟松开重新结扎。
小结:野外被蛇咬后,最关键的是就是不要惊慌失措,首先确认毒蛇的种类,记住蛇的样子,拨打120等待救援外,自己也要学会结扎伤口,大部分情况下都会没事。
最后:蛇类包括毒蛇出洞的原因无非就是天气变热,蛇需进食、繁殖、躲避炎热、寻找水源。但是蛇类如果异常出洞,比如冬眠的蛇集体苏醒,肯定有什么情况,需要结合当时的环境,进一步分析。
农村的老人言有的是迷信,有的是我国上千年农业生产的智慧结晶,还是有道理的。
蛇类即使是毒蛇并不会主动攻击人类,蛇类的增多也表示农村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如果有蛇进屋,记得把拨打119让消防官兵请出去,切莫“徒手抓蛇”或高压锅伺候,拒绝“野味”,毕竟蛇捕食老鼠是有益于生态平衡和促进农业增收的。
九十年代有什么电视剧让你记忆犹新?
九十年代好看的电视剧有好多啊,下面每一部都印象深刻,值得一看:
小李飞刀
雍正王朝
白发魔女
创世纪
西游记
天龙八部
新白娘子传奇
神雕侠侣
我爱我家
还珠格格
鹿鼎记
编辑部的故事
康熙微服私访记
宰相刘罗锅
鹿鼎记
少年英雄方世玉
人在旅途
少年杨家将
风云
倚天屠龙记
上错花轿嫁对郎
封神榜
铁齿铜牙纪晓岚
春光灿烂猪八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