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期货,威海都有哪些炒期货的公司
齐鲁期货,威海都有哪些炒期货的公司?
威海炒期货的有鲁证期货,就在百货大楼那的附近那个齐鲁证券,电话是0631-5337677。
海滨路齐鲁证券那个电话不太清楚。山东中泰证券是什么?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原名齐鲁证券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5月,是全国大型综合类上市券商(股票代码:600918),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设有45家分公司、280多家证券营业部,员工9000多人,控股中泰期货、中泰资本、中泰金融国际、中泰资管、中泰创投、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万家基金,形成了集证券、期货、基金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证券控股集团。
河南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河南的地缘格局:他是中原中的中原,中部中的中部
说河南地理,必然绕不开——中原。
这是一个很人文地理的词语,也是听起来很“诗与远方”的词语。而最早的“中原”一次,的确出自《诗》之中: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诗经·小雅·小宛》)
不过,这里的中原意思很简单:坦荡的原野,并非特制某一地区。今天我们提到的中原,一般指的是“早期的中国”,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指范围一度成为华夏农耕王朝的代称。
中原,或早期中国,其说法版本多有不同,但基本不超出黄土高原东南至华北平原的黄河中游地区,也正是此前文章中所说的“黄土金三角”地区——山西汾河谷地(临汾-运城盆地)、陕西渭河谷地(关中盆地)、河南伊洛河谷(河洛盆地、洛阳盆地)。
对于中原,近、当代工具书这样解释:“古称河南及其附近之地为中原,至东晋南宋亦有统指黄河下游为中原者。” (舒新城主编、中华书局1936年出版的《辞海》) 注意,这里的河南,指的是今河南省境内黄河以南地区,因为河南省是跨黄河的。“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是河南省。” (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辞源》)
当然,以中原为中心的王朝版图扩大到哪里,就把“中国”、“中原”的范围扩大到那里。中原,也常以相对边疆、边缘的方位,将其作为整个王朝的代名词。
无论中原的内涵和外延有多大,有一片从黄土高原、秦岭山区延伸到华北平原的区域,总是无法被绕开的,那就是——河南!
因为,它是“中原中的中原”。
▲
古本彩绘《禹贡九州图》
南与中国自然区划的关系
地理学家黄秉维先生的中国自然区划图
中国划为三大自然区
华北与华中以秦岭淮河为界
其次,他是黄河与长江之间、南方与北方的中间地带。
现实中,行政区划往往与地理区划相矛盾。如,拥有大片华北平原的山东,跟福建江西等同属“华东”;拥有大片华北平原的河南,跟广东、两湖一起划入“中南”。说到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南方与北方”,河南似乎是最难站队的省份。南北方(主要指的是中国中东部地区)怎么分?主要有三种说法:以长江为界,江以北为北方、江以南为南方;以黄河为界,河以北为北方,河以南为南方;黄河以北为北方,长江以南为南方,中间有一个过渡带。
▲
三种“南方与北方分法与河南关系
三种分法,第一种河南是“北方”;第二种河南是“南方”;第三种河南,处于中间地带。
第三,古代河南地区(尤其洛阳所在的河洛)的方言,被视为“中州正音”、“中州雅音”,大致就是古时普通话的音韵基础。关于“中州音”是否就是今天的河南方言,我们不做探讨。关于“正音”与地理环境区位的关系,古人已经进行过论述,认为“不南不北”的区位,可以集合声音气韵之精粹。“中原当南北之间,际清浊之会。故宋制中原雅音,合南北之儒,酌五方之声,而一折衷于中原。谓河洛不南不北,当天地之中,为声气之萃。(明吕坤 《交泰韵》)
▲
河南省与其方言分区示意图
底图:《中国语言地图集》
除此之外,象征东西南北中五方神圣的五岳圣山中,中岳嵩山位居河南中部,并衍生出了“天地之中”等系列文化景观。其他地方的我们,用“行不行”、“可不可”的时候,河南话则是“中不中”。
中,是河南在地理上的最鲜明特征,也是平时谈论较多的。除此之外,他还应该拥有另一个标签:四。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区划,河南都绕不开“4”这个数字。我们甚至可以说:河南——是中国“最四”的省份!接下来请看细细分解。
一、曾经:四面虎狼,四战之地
春秋战国,奠定了后世的区域文化版图和“地方主义”,如陕西称三秦大地,山西称三晋大地,河北称燕赵大地,山东为齐鲁大地,江浙是吴越大地,湖北湖南属“楚地”,四川盆地为“巴蜀”。河南,却没有用这个“某诸侯国+大地”的套路,其简称“豫”也不是来自诸侯方国,而是九州之一的“豫州”。
这是为啥子捏?
从西周封国到战国结束,河南地盘上先后登场的诸侯实在太多(甚至可以说密度最大)。那时候封疆建国,越是富饶肥沃的地方,封的诸侯密度就越大,最早的陕西、山东、河北、山西、湖南、湖北、江浙这些地方,除了靠近河南的部分区域,其他地方都还属于“待开发”之地——周边地区的诸侯,本来就密度小,随着后来“小鱼吃虾米、大鱼吃小鱼”的兼并,就剩下几个列强了。
▲
春秋早期诸侯国分布与河南关系
制图:王岩
▲
春秋晚期诸侯国分布与河南关系
制图:王岩
▲
战国时期主要列强与河南关系
东周的时候,天子的都城和地盘在河洛盆地洛阳周围,河南境内光是较大的封国就有陈、卫、蔡、郑、蔡、邓、宋,后来晋国不断越过黄河灭掉河南境北部多个小国,楚国则沿着汉江流域向北发展,灭掉河南南部多个小国;战国时晋国被韩赵魏瓜分——战国七雄中的这三个诸侯,以及楚国,在河南境内均有一席之地,周边还有宋、卫。当时,广大南方省份基本都是楚国地盘;山东有齐、鲁,河北有燕赵,山西有韩赵魏,陕西是秦的天下。尽管当时诸侯已经剩下了几大强国,但河南依旧是“列国纷争”局面。
诸侯多,首先是经济文化太发达。因为太发达,甚至还衍生了一种独特现象:负面新闻多。古文中提到的许多寓言、成语,宋国(拔苗助长)、郑国(郑人买履)、卫国(郑卫靡靡之音)、蔡国(讳疾忌医)等河南的诸侯国,成为负面新闻多发地——被今人称为古代版的“地域歧视”。
所谓“歧视”,是今天人的眼光。殊不知,在百家争鸣的先秦,这些地方也恰恰是盛产人才与大师的地方。喜欢讲这些故事的《韩非子》、《列子》、《庄子》、《吕氏春秋》,其作者韩非子、列子、庄子、都吕不韦是土生土长的河南本地人。在那个纷争之世,各派各家为了表达主张,多写论辩之文,所以常常举现实中的例子来说事。而河南地区是当时的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方,出的名人大咖多,其著作思想影响自然就深远——因为这些意见领袖的传播,“负面新闻”竟然成了这些诸侯的标签,其实并非事实的全部——这在当时并非存在所谓的歧视。
言归正传。直到战国后期,河南之地,韩赵魏三国疆域在此犬牙交错,周天子、韩、魏都城都在河南,赵国都城邯郸,也与河南安阳一河之隔,南部地区早已被楚国控制,东北部还有一个弱小的卫,宋国一度被齐国吞并。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六七个诸侯瓜分着——这在其他省份,是不存在的现象。
至于四周,则是北晋(韩赵魏)、西秦、东齐、南楚四大强国的环视。居于“中枢”的河南,是不折不扣的“四战之地”。中原大地的逐鹿、问鼎、争雄——逐的是咽喉、问的是富饶、争的是名分。必然从那时候以来,似乎只有控制了这一带,才有政权的“合法性”。楚国再强大,也要渡过黄河才能“问鼎”,越国再牛逼,也要把都城迁到北方才被承认是霸主。再虎狼的秦国,没有得到洛邑城的天子九鼎,也不敢贸然僭越。
今天的“河南”,并不只在河南。曾经的“河南”,一度真在河南。作为“省份”的河南,也并非自古就有。汉代将全国版图划分为13州、1府,今天的河南地区分属当时的司隶(直隶的首京畿区)、豫州、荆州、兖州,四个行政区——一定程度上,这也是这块“四战之地”的一种体现。
经过了魏晋十六国南北朝的打群架时代之后,中国重归大一统时代,短暂的隋朝之后,唐代行政区的设置对今天产生了深远影响,“河北”“河南”“江西”等名称就是始于这里。当时的河北,就是完全在黄河以北;河南,就是完全在黄河以南。今河南省的大部分区域属于“河南道”,小部分属于“河北道”。北宋时期的行政区,由“道”变“路”,今河南区域更是垮了七八个“路”。元代河南属于“河南江北行省”——行政区的南、北界线,就是长江与黄河。到了明朝,接近今河南省的省级行政区——河南布政使司建立,随后的区划略有增减,“河南省”基本定型。
▲
历代行政区划与河南关系图
制图:《地图》杂志社
作为“狭义中原”的河南中州大地,坐拥“四战之地”的中枢,扼守大中原的喇叭口,注定无法让它安宁、富饶。无论是历史上的“天府”,还是今天富饶之地,似乎都无法跟它直接挂钩。历史上,关中盆地、太原盆地、成都平原、太湖平原、福州地区、沈阳地区、京师地区都曾是富饶的天府。当代专家与媒体联合评出的中国十大新天府,也于河南无缘。因为,天府不仅要物产丰饶,还要安全宜居。河南的土地,就像一块任劳任怨的农民,没有天府之颜值,却低调地忍辱负重,且很少出现在聚光灯下。
▲
历史上的富饶“天府”与河南的位置关系图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口一亿、占全国面积不到1.7%的土地,却是全国第二产粮大省(注:第一产粮大省是黑龙江)。也许,这种环境的浸淫,深刻影响了这片土地人们的性格。陕西作家路遥的这段对河南人的评述,未必精准,却不失中肯:
黄土高原几乎所有的铁匠都是河南人。河南人是中国的吉普赛人,全国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见这些不择生活条件的劳动者。试想,如果出国就象出省一样容易的话,那么全世界也会到处遍布河南人的足迹。他们和吉普赛人不一样。吉普赛人只爱飘泊,不爱劳动。但河南人除过个别不务正业者之外,不论走到哪里,都用自己的劳动技能来换取报酬。
二、地貌:西高东低河两岸
南北长400公里、跨京、冀、晋、豫四省市的太行山,习惯上因省区而分为三部分:河北、北京境内为北太行、山西境内为西太行、河南境内为南太行。因为纬度较低且更靠近东南,南太行是太行山植被最茂密、降水最丰富、水流量最大的一段。当然,丰富的水和植被,让这里的山在险峻中增加了灵秀,于是,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冯德显这样赞叹:“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河南!”
昔余涉漳水,驱车行邺西
遥见林虑山,苍苍戛天倪
邂逅逢尔曹,说君彼岩栖
萝径垂野蔓,石房倚云梯
秋韭何青青,药苗数百畦
栗林隘谷口,栝树森回溪
(唐高适《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
盛唐诗人高适先生,是个著名的边塞诗人,但他在这里没有写边塞之苦,而是描述了南太行一带的山色之美。诗中说,他渡过了渡过今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地区的漳河,先是在平原上路过古都邺城,进入今河南省林州地区,连绵的林虑山拔地而起,直插云霄。诗中的“隘谷”,即今人说的峡谷景观。因为山西晋东南高原相对于华北平原的强烈抬升,岩层断裂形成了许多狭缝,山中激流顺势下切,形成了溪谷纵横、峡谷成群的景观。
南太行之美,美在峡谷云海与飞瀑。绝美的南太行景观,与我们印象里的“华北平原产粮省”颇有不同。如果仅凭印象,河南似乎是个以平原为主的省份,其实它既有一望无际的原野,也有连绵起伏的峰峦,南太行只是其山色的一小部分。
▲
河南林州的林虑山大峡谷
南太行地区有东部地区罕见的红砂岩峡谷地貌
摄影-秦加福
林虑山大峡谷一带的盘山公路,沿着南太行山区的峭壁盘旋而上,被称为“太行天路”。林州市的这段“太行天路”位于石板岩乡朝阳村到苇池洼村之间。这种奇特的景观,是看太行的另一种视角。这张图片中的峭壁所呈现的环状,不是使用鱼眼镜头的效果,而是一处高差近300米,形状基本为环形,仅在朝向露水河方向留有开口的峡谷地貌。向下俯瞰,如踏青云于山间,脚下峡谷就像希腊字母Ω,体积犹如喀斯特“天坑”那般宏伟。
这里平原和山区基本上是各占1/2,平原55.7%、山区(山地丘陵)44.3%。中国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正好从南向北穿过河南全省——这条平原与山区的分界线,很像是河南地图的“中轴”。如果将隆起的山地视作阳性,将坦荡的平原视为阴性,那河南地貌就像一张太极图的两个世界。
地理学家将河南的地貌划分为六个区域:太行山山地丘陵区、豫西黄土丘陵区、豫西山地丘陵区、桐柏山、大别山山地丘陵区、南阳盆地区、黄淮海平原区。前五个区域基本上可视为中轴线左侧区域,即河南的山区;第六个区可视为中轴线右侧区域,即河南的平原区。
▲
地理学家划分的河南省地貌区划
这个“六分法”,其实可以简化为“四分法”:A属于黄土高原上的的太行山系,称为“南太行山系区”。B、C、E、D均属于秦岭及其支脉山区,简称秦岭山系区(南阳盆地内部多有低丘起伏,也划入此区);F可以黄河为界,分为“河北黄河海河平原”、“河南黄河淮河平原”——郑州以下河段基本上是“地上河”,对于两岸的平原来说,基本上就是天然隆起的分水岭,河南境内的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天然地分为河南与河北两块。一条纵贯的地形分界线将河南地貌分成阴阳两面,东西横穿的地上河又与南北轴线交叉,将两面分为四格。
自然地理上的河南,依然与“四”有缘!
▲
河南自然地理单元:“六分法”基础上的“四分法”
三、水文:河南竟然是“四川”!
“河南”得名,缘自黄河——古代单独提到“河”,一般特指黄河。但今天的河南省,偏偏不是位于黄河以南,而且,境内的水系并非黄河一种,而是由黄河、海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组成。
郑州花园口以上是黄河中游——这段河道古老而稳定,花园口以下的黄河下游河道,则是一头喜怒无常的猛兽了。自东周定王五年开始(公元前602年),黄河在历史上严重决溢1500多次,较大改道26次,大规模改道7次。最近一次黄河改道,是1855年,那一年的黄河决口,不仅让河北、河南、山东三省交界地区变成汪洋,还客观上阻碍了正在北伐的太平天国军队。黄河曾多次夺取两侧海河、淮河流域的河道入海,来回摆动的河道,犹如一条大蟒,长期以来让两岸百姓受尽折磨。
1855年黄河再次鸠占鹊巢,夺古济水河道入海,两岸百姓为了保护家园,沿着筑堤设防。所以严格来说,这条河道属于人工河流,并非并非自然发育的河流。因为黄河含沙量极大,此次黄河入海的河床原本海拔就高,经过一个半世纪的沉淀——地上河河床年年抬升——这导致两岸很难集水,几乎没有大的支流,集水区越小,就意味着黄河流域面积越小。
如此一来,黄河在河南境内的流域,就成了一条东西狭长的区域。黄河水系以北,是跟河北同属海河水系的漳卫河;黄河以南大别山以东,是淮河水系——提起淮河,人们说得最多的是安徽的淮南淮北、江苏的淮安淮阴等,殊不知河南省的淮河水系也十分发达——这里是淮河的发源地,跟淮河有关的地名有淮阳、淮滨等。
▲
河南流域水系分区示意图
制图-大地理馆
淮河水系区,是河南四大水系中面积最大的一个。严格意义上说,开封、郑州也属于淮河流域,尽管它们距离黄河很近——但,一眼望去,河堤的海拔高度已经超过了市区。西南的南阳,境内水系汇入汉江,最终汇入长江。
四川省因四条河流穿过四川盆地而得名,河南其实也是一个“四川省”——因为它被黄河、海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所覆盖!
四、交通政区:阴阳两面分四格、四角四星来捧月
有人常常问这样不可思议的问题:洛阳汉唐那么牛,为啥没成河南中心?开封宋朝那么牛,近代还是省会,为啥后来换成了郑州?
答案:一,因为今天这个模样的河南省的历史并不长,汉唐洛阳、宋朝开封,是全国的中心,而不是以今河南为参照的;二、近代以前水路运输非常重要,后来的铁路公路建设开展,南北东西大道的交点将更多的优势转移到了地图上的——郑县!以河南省版图为参照,旧时的古都安阳、商丘、洛阳、开封、许都等都偏离中心,郑县(今郑州)恰好在他们中间。
▲
河南交通干线将河南分成四块
四角古都组成了“河南中的河南、中原中的中原”
它们的中心是郑州
郑州的崛起,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它不仅是北方帝都与华中重镇武汉、华南中心广州交通线——高速公路与京广铁路经过的点,还是中国东西最重要铁路动脉——陇海线上的点。
两大交通动脉,也因此将河南分成了“四格”。更直观、简洁一点地看,河南的轮廓,其实就是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四边形,京广线是一条轴、陇海线(部分与黄河重合)是一条轴线。安阳、许昌、洛阳、开封,曾经的重镇,就像四大护法,守卫着共和国时期的河南省会郑州,堪称“四星捧月”。
▲
河南四角各有一个“鸡鸣三省”地
▲
河南区位与周边省份关系图解
制图-公子羽
▲
河南五大区域:东西南北拱卫“豫中”
制图-公子羽
这个四边形有四个角,每个角都是“鸡鸣省”的要地——北为晋冀豫、西为陕晋豫、南为鄂豫皖、东为鲁豫皖。放诸全国,有这样格局的省份,绝无仅有(另一个可能是湖北,但轮廓版图特征又不如河南这样鲜明)。
河南省地图,可以看做四边形,也可以看成一个“加粗版的十字”——地形的阴阳分明、黄河东西横穿,直接影响了其交通格局,无论是“十字”、还是“四边形”,都意味着河南是一个绝妙的“四元空间”。
这就是地理的河南
中原中的中原 中枢中的中枢
文明传播大喇叭 东西南北大十字
四大流域、四个角落、四大地形区、四大交通格
总之:一个“最四”的省份!
曾经你们班的高考第一名现在混的怎么样了?
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当年是我们班的学霸,也是我们的班长。
那时候,都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可他从小就不一样,胖乎乎的,长的白净,一看就像城里的孩子。
学习特别好,我是他的后桌,他上课可以说是全神贯注的听老师讲课,作业基本在课堂上就已经做完了。下课与上课判若两人,爱跑爱闹,爱恶作剧,自习课也不怎么学习。
后来考上市重点高中,在重点高中也是理科重点班的前十名学生。
高考报的是北京医科大学,结果只差几分没被录取,后来又上的南京医科大学。毕业打算回家乡,结果让齐鲁医院给抢去了。
现在是某科室的主任,也带本科生和研究生,还经常出国交流讲学,也经常回家乡的医院坐诊。
人生真是过得风生水起,有意义。人和人真的不一样,学生时代就已经拉开了距离。
山东中泰证券大厦多高?
山东中泰证券新总部云鼎大厦总高度339米,共69层,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汉峪金谷,中泰证券控股鲁证期货、中泰资本、中泰金融国际、中泰资管、中泰创投、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参股万家基金,形成了集证券、期货、基金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证券控股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