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网123,定投买指数基金好还是股票基金好
基金网123,定投买指数基金好还是股票基金好?
基金是一种长期收益的理财产品,除债券和货币基金类型的基金都比较适合定投,其中指数型基金是最适合定投的,因为指数基金的下跌没有股票型或者混合型那么厉害,指数基金每次下跌都是为了找一个点,找到这个点后,就立即反弹了,所以比较在地点的时候定投,可以逢跌买入,但是有些基金也不是绝对的,所以挑选基金非常重要的我用的是如意钢镚基金理财app,可以用他们的选基123针对基金的行业划分,通过抗风险能力和获利能力进行分析选择基金,同时还有一个辅助分析买入和卖出的时间把握的工具,非常的实用
基金模拟交易有什么好的app么?
基金模拟交易游戏,目前只有如意钢镚一家在做的,非常的实用,利用净值和趋势线进行分析把握买入和卖出的时机,更好的做到止损止盈 再配合选基123挑选出好的基金,结合详情里的走势图,非常的实用
有什么好的基金软件啊?
基金模拟交易软件,我推荐如意钢镚基金理财app,股票分析软件很多,但是针对基金交易模拟交易的软件,市面上只有如意钢镚这一家做,非常的专业,对基金的买入和卖出时机把握非常的有用,而且还有一个选基123的基金挑选工具,通过基金的行业划分,挑选出坑风险能力强的和获利能力好的基金,非常的不错
2021年快过完了?
2020年4月,因为疫情的原因,经过深思熟虑,我转让了我自己开办的午托班。那时我开午托班,很赚钱,我一个人做,招了一个洗碗的阿姨帮忙。每个月给阿姨2300块钱,包吃住。
那时,我每个月除去房租,水电,人工食材成本,纯利润有1.2万元。因为晚托学生都是辅导写作业的,收费贵一点。加上辅导学生有效果,出成绩,家长都愿意介绍其他学生过来学习,周末也基本排满了。
午托班转让后,收入一下子没有了,吃的都是老本。还要房贷车贷,孩子读书也花钱,压力很大。一个月后,陆续有学生家长找上门家教,我就去了,经常都是跑几个地方,只能是周末或者寒暑假去上课。
收入一下少了很多,做家教那段时间,一个月的收入才有3000块钱左右,比原来的收入少了4倍。不得不缩减家里的各种开支,老本很快就花光了。
2021年,因为身体不舒服,老是觉得肚子周围又硬有胀,左下腹也刺痛得很,心里害怕,就去医院检查。医生说腹胀是因为脾胃不好,吃中药调理一段时间。
左下腹痛,做了彩超,医生说是子宫腺肌症,得治疗,还是吃中药调理。难怪我怎么觉得每个月那几天总是痛得厉害,有时候连路都走不了。
2021年得了2种病,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老天爷对我不公平啊。钱没赚得几分,还让我受尽折磨了。
银行卡里还有几千块钱,我不敢和老公说,因为老公身体也不是很好,他也在拼命地赚钱,再给他添麻烦他肯定压力太大。于是我就自己开始去医院开中药治疗。
吃药期间,也去外面上课,可是不敢太累。一个月赚得2000块钱,虽然少,但总比没有好。后来,有一个朋友介绍我去做家庭教师,一个月包吃住5000元,离我住的地方有40分钟的车程,主要是帮孩子煮一日三餐,辅导作业,洗衣服。心想,做这份工作也好,稳定点,总比跑来跑去上课强吧。
后来就去了,我以为我会好好地做下去,哪怕做上2个月,也有收入还房贷车贷,谁知道我去的是一个离异的家庭,女主人是35岁,有2个儿子,一个读小学一年级,一个读小学四年级。调皮捣蛋得很。
玩手机也很厉害,根本就不听你的,写作业还打架,拦也拦不住。女主人工作很忙,每天晚上到12点才回到家。我干了2天,觉得身心疲惫,辞职不干了。再干下去我精神要崩溃了。
又没有工作了,没有收入了。那段时间焦虑不安,睡不好,还在吃药呢。所以干脆先休息先再说吧。
2021年暑假,有几个学生来补课,我就接着上课了,2个月时间,赚了6000块钱,刚好够家庭开支。
9月份,因为双减,学生少了,都在学校延时服务了。收入又不稳定了。纠结得很,这个48岁的年龄了,真不好找工作。
我也在网上找了很多工作,都是有年龄限制的。工厂要45岁以下的,保姆工作要求体力好才做得,我这个身体,做了保姆不给别人添麻烦才怪。去物流公司做,人家需要的是体力过关的,还要扛东西的。
10月份,又找了一份在小区做保洁员的工作,一个月2500元,月休4天,不买社保,也做了,先有个收入再说。也不能挑剔了。工作也不算累,因为小区还是比较干净的。咬牙坚持做先,边做边找机会。
总结:2021年真的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虽然一度失业,身患疾病,劳累奔波。没有赚到什么钱,刚好够开支,存钱谈不上了。但我还是赚到了人生当中一笔珍贵的财富,那就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不屈服的精神,坚韧不拔,执著向前,永不言败!
中国有哪些衰落的互联网公司?
大众点评:凭经验错认为二三线城市没市场,错失团购良机
大众点评的成立很偶然 —— 它的创始人张涛热爱美食,便搭建了这样一个网站来寻找上海的好餐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众点评都是他一个人在维护,没有收入,也没有大力推广。在前 7 年发展中,大众点评推广的很缓慢,只进驻了上海、北京、杭州、南京、广州、深圳 6 个城市,不过用户质量和粘性都很棒,有扎实的用户基础。也是凭借这个优势,它轻易 PK 掉了当年唯一的竞争对手口碑网,实现了在点评行业的一家独大。但是 2010 年,美团和拉手网的出现,让张涛意识到团购是一个新的风口,于是大众点评也加入了 “千团大战”。但这时,张涛的判断出现了失误:在三四线城市,大众点评用户基数少,这让他误以为团购业务也是如此,便将业务重心放在了一线城市。而且,由于大众点评长时间处在没有竞争对手的环境中,员工适应了雷打不动的 5 天工作制,习惯了哪怕是再小的节日也会收到礼品,习惯了公司小黑板上写的贴心话语:姑娘们,出门别忘了带镜子和梳子…… 这让以 “慢” 出名的大众点评在市场的争夺中陷入了困境。截止 2011 年底,美团、拉手、窝窝团等团购网已经进驻 100 余个城市,但是大众点评只进入不足 30 个。直到 2014 年,张涛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声称要打一场全面进攻的翻身仗,夺回由美团占领的二线城市,但却为时已晚。疯狂的砸钱一年之后,在 100 个二三线城市中,美团仍然以 80% 的绝对优势占居榜首。不仅如此,由于大众点评只重点耕耘了几个大城市,这让美团很容易重点击破,截止 2014 年底,大众点评占优势的城市只剩下上海、北京、苏州三座城市。情况很是难堪。教训:1、不能盲目依赖过往经验:三四线城市消费者不愿意在网上查找餐厅,不意味他们不希望省钱。2、在今天野蛮生长的互联网圈儿,一味求稳很可能会错失良机,快速试错、迅速迭代才是更好的选择。===== 君不见,大众点评这两年被合并后活过来了。在我读大学的时候,眼看大众点评就要死了啊。现在去哪吃饭都用它了。=====开心网:只关注产品却忽略其他,为失败埋下伏笔开心网走红初期,偷菜火热得一塌糊涂,这让以产品经理、工程师为主的团队很是兴奋。于是,他们把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了新产品的开发上,至于用户运营、盈利模式的探索、甚至是公司财务的管理都无人关心。这让开心网错失了很多机会。其实在 2009 年初开心网最火热的阶段,有各种品牌广告上门来谈营销,但由于销售团队、市场推广团队的匮乏,开心网没能有效的利用这些机会。更遗憾的是,微博推出之前,开心网创始人程炳皓就得到了消息,但由于那时的开心网如日中天,他并没有将微博视为威胁,反而向新浪高层介绍做 SNS 的经验。而等他意识到危机、决定开发微博产品时,新浪微博的龙头地位已经根深蒂固了。随着偷菜、抢车位热潮的退去,开心网逐渐走向没落。对此,开心网的团队想当然的认为,自己还该效仿此前的模式,做明星爆品,一炮而红。于是,他们不停地开发新的产品,但能让用户记住的寥寥无几。教训:1、仅拥有强势产品是完全不够的,运营、销售团队的短板也会影响产品的后续发展。2、创业公司,战略上的布局疏忽不得,要制定清晰的产品规划。不能在危机来临时盲目试探,到处挖坑。人人网:人群定位不清,盲目转型人人网最初叫校内网,定位于大学生间的实名制社交网络,后来受困于盈利模式不清才改名为人人网,将定位转变为中国最大的实名制社交网络。但问题是,目标人群转变了,内容和运营却没有相应的跟进。社会上的名人很少进驻人人网,大家联系的还是彼此的同学,分享的内容也是各种 “不转不是中国人”,这很难吸引身在职场的白领人士。而且由于定位过于宽泛,主要用户为大学生群体的人人网,也无法像以前一样专注于服务这部分人群。步入社会的老用户无法在人人上与同事联系、正在使用的学生用户又无法获得差异化的服务和体验,这让人人网的用户持续流失。即使在人人网效仿开心网推出社交游戏、实现盈利之后,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也没得到解决。此后,微博、微信强势崛起,大家也都知道结局了。其实,如果当初人人网坚持服务学生用户,把这个群体做深做透,很可能会避开微博、微信的正面进攻,从而在社交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教训:做产品一定要注重用户的使用场景,缺乏明确场景的产品只会使大家都无感,从而选择放弃。拉手网:盲目扩张团队,为管理埋下极大隐患作为第一批上线的团购网站,拉手网自上线那天起便开始了疯狂扩张,并将上市作为目标。其创始人吴波很清楚,团购业务十分依赖销售人员的地推,为了加速发展销售团队,拉手网不仅在招聘上非常粗放,挖人方面也是不惜重金。它甚至会以高出平均水平两三倍的工资,从竞争对手那里挖人。2010 年底,吴波重金从美团挖来了三四十人的团队,并任命其负责人孟岩为战略部总监。但很快,孟岩被架空。原来,拉手网此举纯粹为了削弱竞争对手,而这种方式,不仅会引起新员工的不满,也会让工资水平低于新员工的老员工心生怨气。此外,由于拉手网需要大量地推团队,便招募了很多房地产中介和路边发广告的员工。这些人吃苦耐劳、有狼性、有执行力,但普遍没接受过高等教育,做事不讲原则。在进行地推时,这样的团队能很好的胜任工作,但在公司内部,他们江湖味极重,善于抱团,在内部拥有极大话语权,一旦利益受损,往往能排挤掉后期加入的专业精英。而这样的团体,在拉手内部有 10 多个。除了员工内部的问题,管理层问题也极其严重。拉手网内部实行 “政委制”,创始人吴波喜欢用身边的人去监督各大区经理的工作,这让本来就混乱的内部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中层核心管理人员的信任也受到影响。这样的情况,也让窝窝团能够多次挖走拉手网的整个分区团队……在 2011 年 10 月,拉手网上市失败后,投资人给了拉手管理层很大压力,于是吴波便进行了 3 次大裁员,其中很多是跟随他多年的老下属,补偿金也并不丰厚。这让在职员工的斗志受到了很大影响。自此,拉手网开始一蹶不振。教训: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仅通过烧钱的方式无法解决内部管理问题,这会为企业埋下极大的隐患,甚至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凡客:大跃进导致巨额亏损,引发用户不满2010 年,成立只有 3 年的凡客销售额达到 20 亿元,这个数字是 2009 年的 5 倍。陈年决定乘胜追击。2010 年年底,大多数管理层从自己的领导那里得知,凡客明年将有一次大跃进–陈年将 2011 年的业绩目标从 40 亿提高到 60 亿元。公司各个部门也根据这个目标做了相应的准备。但管理年会上,陈年提出的目标是 100 亿,这个数字是上一年的 5 倍。诡异的是,这个数字决然的到了管理层的认同:“当时下面群情激愤,马上有人附和,‘对,我们就是要做到百亿’,‘没问题,我们肯定能做到百亿’……”,甚至 “有人站起来说,‘我明年要换车,换宝马’,大家立即说,‘好!有志气’。接着又有人说,‘我要换劳斯莱斯’……”接下来的 2011 年,凡客一路狂奔:扩张人力资源、仓储、供应链。巨额的销售计划被分摊到各事业部,一些员工的任务甚至是 2010 年的上百倍。大量的新员工涌入凡客,一进来就负责上千万的合同。迅速的扩张带来了严重的管理问题。总监级别的管理人员可以签上亿的合同,他本不该有这样的权限。底层员工为了完成生产指标,也只能再去寻找新的制造商,对质量的控制出现了大幅下滑,消费者开始抱怨凡客的质量大不如前。过度扩张使得凡客 2011 年底库存达到 14.45 亿元,总亏损近 6 亿元,而 100 亿的销售目标仅完成了 38 亿元。教训:在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的情况下,盲目扩张会迅速透支用户对品牌的认同感,从而引发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