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争霸,一个亿存银行一年

2023-03-11 06:20:03 138阅读

股神争霸,一个亿存银行一年?

谢谢邀请,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财经深思

一个亿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是一笔天文巨款,这笔钱放在银行无论是活期定期亦或是理财,一年的收益足以够支付家里开支,通俗来说就是实现了财富自由。

股神争霸,一个亿存银行一年

下面我们来具体算算一个亿放在银行一年有多少收益。银行的存款分活期,定期,理财等几种方式。

我们先来看活期,活期的利率是0.48%,100000000乘以0.48%等于480000左右

定期一年利率是2.025%,100000000乘以2.025%等于2500000左右

理财的话分为保本的和不保本的。保本的话一亿年收益大概是400万左右,不保本的是500万左右。

一亿存入任何一个银行,无论是定期还是理财的利率都是可以和行长商议向上浮动的,一亿是个非常有竞争力的数字,在存款越来越难揽的今天越是如此,所以以上算出的收益还都只是按照普通挂牌利率算出,并非和行长商议上浮过后的收益。

以上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预祝生活愉快

默域现在每天在【公众号:默域点股】坚持讲解选股思路,来反馈粉丝朋友对我的支持,目前已经有很多粉丝都已经学会,近期都抓住了不少短线牛股。如果你也是操作短线的新股民,希望你发3分钟看完,之前选的牛股很多,就比如下面这只:

对于底部反弹个股一波拉升后的回踩,本人给大家讲过要注意回踩阶段的量与势,量能持续萎缩,趋势在回踩至支撑企稳,那么此股后期定有一波反弹主胜浪,上面的哈投股份是不是如此,30号盘中选出,随后一路大涨,今天更是涨停,你有没有抓住?恭喜本人的粉丝及时进场布局!

目前这种行情,很多底部个股都是走出类似行情,就如股价在回踩至5日时,本人选出讲解的海泰发展,目前已经成功上涨50%,这就是本人粉丝能够把握到的利润,你想不想抓!

本人一直在讲思路,讲技巧,就是为了提高朋友们的选股和操作能力,更好的适应股市!像九有股份、南风股份这样的短期爆发牛股,本人在选股文章会持续讲解,又到了每日竞猜时刻,看下面这只股能不能如上面一样走出短线行情:

该股走势非常明显,上升回档形态,本周经过连续阴跌回调,主力洗盘彻底,吸筹完毕,回调结束转强,量价齐升,该股后期走势和买卖时机将另行发布,想抓机会的股友留意。【默域公众号:默域点股】

思路很多,牛股更多,默域希望下一个学会此种思路抓住牛股的,就是正在阅读本文的你!当然,如果大家手中持有股票已经被套,不懂解套,不懂走势,不懂操作,都可以一同探讨,默域看到定当鼎力相助,为大家答疑解惑。

【默域公众号:默域点股】

自己何时能买一套三房?

谢邀!

实现财务不是有房有车就可以了!也可能大家对财务自由的理解不一样!

1.作为一个85后,的确是上有老下有小,很不容易!想买房其实很容易的!

2.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考虑!是在自己老家还是上班工作的城市买?自己能接受的区域在哪?对小区环境啥要求?户型,楼层,面积,价格,装修,周边配套,房龄等有什么要求?自己要心中有数!

3、房子有按揭和全款两种方式?你能接受哪种就选择哪种?房子有期房,准现房和二手房你想买哪种?

4.当然有房了只是有个窝了,要实现真正的财务自由是需要努力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加油!

有些韩国人认为韩国是东方的以色列?

“韩国是东方以色列”的说法,真还没什么道理,两个国家不同点太多了,当然,也有共同点,那就是:人均GDP都在3万美元以上,都是1948年建国。

接下来,我们就聊一聊韩国和以色列的不同点。

韩国人口更多,经济体量更大

韩国历史古老,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间里,和朝鲜是一体的,所以又被称为“南朝鲜”。曾经是中国的附属国,在甲午战争后,被日本控制。

1948年,韩国和朝鲜分裂,独立建国,因此,真正的韩国历史不足百年。目前,韩国土地面积在十万平方公里左右,人口5000万左右,GDP总量在16000亿美元左右,排名全球第十一位。

巧了,以色列也是1948年建国,但以色列太猛,是硬生生“无中生有”,在中东开辟了一块地方。以色列面积只有2.5万平方公里左右,是韩国的四分之一。而人口相对而言只有八百多万,是韩国的六分之一左右,国家GDP在三千多亿美元,世界排名三十六位。

从人口数量、土地面积、经济总规模等比较,韩国和以色列不是一个等级,在这些方面,以色列比中国台湾还差一个等级,更不要说韩国了。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韩国和以色列不太像。

周边环境和军事实力,韩国和以色列也不相同

韩国和以色列有一个共同的好朋友,那就是美国。但韩国和以色列面对的周边环境完全不同。

韩国陆地接壤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朝鲜,最大的威胁也只是朝鲜一个,隔海相望的日本是韩国的朋友,另一个隔海相望的东方古国,如果韩国不去招惹,那是不会拿韩国动刀的。

因此,韩国的“敌对国”只有朝鲜,曾经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一度将韩国全境快打下来了,此时,美国等多国部队出现,韩国收复失地,其后中国志愿军前来帮助朝鲜,苏联也暗中相助朝鲜,最后大家都撑不住了,签订谈判协定,朝鲜、韩国各回各地,各管各域。

以色列情况和韩国完全不同,从它建国之日起,就一直带着小心,因为周边全是穆斯林国家,全是“敌人”。

就在中东,以色列同众阿拉伯国家开展了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从无败绩,而且越打越富,阿拉伯国家则越打越穷,要不是石油撑着,不知道有多少阿拉伯国家倒闭。可是,以色列只有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域,只有八百多万人,而阿拉伯国家人口加起来,达到三亿多。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还能生存,可见是个相当厉害的主。

现阶段,以色列总兵力达到了17万左右,韩国总兵力达到了69万左右。但兵力并不说明以色列弱,因为以色列多年战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再加上危机感强,训练严格,常年都处在战备状态,这使得以色列的军队作战能力极强,话说过来,如果不强,早就不在了。也许韩国兵力更多,但同等编制、同样人数的以色列军队肯定更强。

到这里,我们可以再次肯定地说:韩国和以色列完全不同,可比性不强。

通过上面论述,我们可以说“韩国是东方的以色列”这个说法没什么道理,除了都是1948年建国,人均GDP都在三万到四万美元之间外,其它完全不一样。

如果当初宇智波一族选择全体离开木叶自立门户会怎样?

如果当初宇智波一族全体离开木叶自立门户以后会发生什么?

01 千手和宇智波两族之间的的历史与联系:

从前六道仙人有两个儿子:长子追求力量,拥有仙人之瞳;次子追求爱,拥有仙人之体,六道仙人在弥留之际,不得不在两兄弟之间选出一个作为他的继承人,于是他选择了有爱心的弟弟,却引起了本来以为自己是继承人的哥哥的憎恨,于是两兄弟不断的争斗,多少年之后,两兄弟的后代已经是不共戴天的两个忍者氏族,哥哥的一族是宇智波,弟弟的一族是千手,也就是后来的初代火影一族(千手柱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两族不断火拼,最后二代扉间(柱间的弟弟)用飞雷神重伤宇智波泉奈(斑的弟弟),打破平衡局势,最终导致了宇智波一族的战败,斑带着泉奈撤退,而在场的宇智波一族族人见大势已去,就都缴械投降了。

最后泉奈重伤不愈,临死前将自己的双眼献给了哥哥(斑很爱护他的弟弟),斑因此开启了永恒万花筒写轮眼,但是斑也因此性情大变。

虽然最后出于对柱间的信任,与千手一族联手创建了木叶村,不过之后因为木叶高层把宇智波家族排除在外,推举柱间成为村子领导者火影(两族之间都心存芥蒂),斑因最亲人一个个死去,本已性情大变,此时千手一族对宇智波家族的态度和行为,更是让斑大怒,于是要带离宇智波家族离开木叶村,但宇智波家族的族人并不信任斑,族人经过常年的争斗,已经厌倦这样的的生活,并期望和平,故斑独自一人出走,不过柱间曾前去寻找斑,两人发生大战,初代虽然杀死了斑(最后斑用伊邪那岐复活了自己)。

二代扉间对宇智波一族可以说是非常敌视的,初代在世时还能善待宇智波一族,柱间死后扉间给宇智波一族安排为木叶村的警务部,在村子外围保护村子,二代对待宇智波一族的态度也是导致后来宇智波一族打算暴动的原因。

02 宇智波一族当初离开木叶村,建立自己的门户后,可能会发生的情况:

①宇智波一族拥有的写轮眼,是其他各国和忍者村所觊觎很久的东西,可能刚出木叶村还没来得及建立自己的门户,就被其他国家的忍者联合给灭了;

②宇智波一族内部并不团结,从当时宇智波一族的最强者斑离开之时,没有族人跟他一起离开就可以看出宇智波一族之内问题较多,考虑个人较多,考虑集体较少;

③宇智波一族的写轮眼想要升级,必须以至亲之人的生命为代价来为自己开眼,这一族较其他种族更加重视亲人之间的感情,所以比较受此限制,而且历史上宇智波家族有过相互争夺对方强大的眼睛爆发过大战,族人之间抵防之心严重;

④当时宇智波家族争夺木叶村首领的位置是宇智波一族发展唯一的机会,可惜未能如愿,所以后来宇智波一族的衰落可以说是难免的,毕竟一山不容二虎,一寨不容二主;

⑤宇智波一族内部管理层混乱,不懂得重视培养自己种族的人才,如鼬和止水,他们都是如此的出色,最后却被木叶村暗部吸纳,反过来对付自己的族人;带土因为琳的死对卡卡西和木叶村怀有仇恨,不得不说宇智波一族的衰落是必然的的结果;

⑥宇智波一族想脱离木叶村,木叶村也不会放过宇智波一族,因为以宇智波一族对木叶村的了解,万一报复怎么办,被别的人利用怎么办?所以宇智波一族离开木叶村会很可能还会遭到木叶村暗部的袭击和刺杀,毕竟暗部专门干这种事的。

总结:宇智波一族其实最好的选择就是在建立木叶村之时,在木叶村争取自己的权利,进入木叶高层,争取担任初代火影,否则注定就会没落;现实可以参考犹太人,全世界得过诺贝尔学奖的有770人,犹太人占154个,占比高达17%,出过很多顶级的科学家和享誉全球的著名人物,如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量子力学开创者波尔和波恩、控制欧洲金融命脉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第一个亿万巨富洛克菲勒和股神巴菲特等等,但是如果没有美国的庇护,犹太人因为宗教信仰和自身的天赋,估计早就灭国(已经灭国一次,后来又重新建立)或者被各国瓜分了;所以宇智波一族离开村子后,很大可能会被覆灭,然后宇智波一族不复存在。

文:insightCT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世界历史上有没有什么很厉害的很有名的人物被更厉害的人物打败的事迹?

“解放军打的进上海,人民币进不了上海。”就在那些未逃走的资本家们,悠哉悠哉等着大发国难财时,谁也未料到陈云不费一枪一弹,就打得那些资本家叫苦连天。

建国前夕发生在上海的这场经济保卫战,到底是谁扰乱经济,干扰市场正常运行?到底是谁力挽狂澜收拾了残局?且让我们拨开历史迷雾一探究竟。

形如废纸的金圆券

1937年,抗日战争前夕,全国法币发行总量为14亿元。但到了1945年8月,法币发行量高达5569亿元,相比抗战之前超发397倍。

货币超发,可物资仅由西南一隅提供,而且大多都被消耗在战场上,物价不飞涨那才叫怪呢。

据资料显示,8年间,重庆物价指数飞涨2133倍。可老蒋不顾国统区经济危如累卵的事实,竟又发动全面内战,乃至只能靠加印货币,来支撑节节败退的战局。

1948年8月21日,法币发行量达到1937年的47万倍,上海物价更是暴涨492.7万倍,法币失去公信力彻底崩溃。

于是老蒋采用时任行政院财政部长王云五,提出的币制改革方案,用金圆券代替法币,同时把金银外币收归“国有”,这就是所谓的“金圆券改革”。

金圆券预订发行总量20亿元,每300万法币兑换1元金圆券。国民政府为推广金圆券,禁止私人持有黄金、白银以及外汇,限定9月30日前必须兑换成金圆券,违者没收。同时规定全国物价应照1948年8月19日之前水平冻结。

若想成功推行金圆券,就要给予民众稳定的物价预期。但以当时国民政府陷入战争困境的窘况,又怎能遏住超发货币的欲望,冻结物价几乎是不可能之事。

可老蒋为了筹措军费稳定局势,明知不可为,但还要与命运做一次对赌。

也许就像当时社论的评价那般,改革币制就像割掉发炎的盲肠,割得好就身体从此健康,割得不好则同归于尽。所以老蒋知道其中厉害,尤其上海更是此次币制改革的重点,遂派亲生儿子蒋经国赴上海主办此事。

不过老蒋事前并未告诉儿子自己真正的筹划,只是告诉儿子打击奸商,稳定物价。

蒋经国奉命担任上海经济管制副督导员,辅佐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实施币制改革。但明眼人都懂得,蒋经国虽为“副”却是真正挑大梁的。

蒋经国新官上任,三把火,踌躇满志地在《告上海人民书》中写道“只打老虎,不拍苍蝇!”

蒋经国为树立自己的威信,短短10天就出动6万军警,搜查全市货仓,凡有存期超过3个月的物资一律没收,违法投机商人一律逮捕。

先后有64名著名商人被捕,其中包括杜月笙的大管家万墨林,申新纱厂老板荣鸿元等人。还有一些冥顽不化的小富豪,则被蒋经国直接下令枪毙了事。

在如此威慑之下,不仅上海普通市民害怕,甚至还有上海有名的煤炭大王和火柴大王刘鸿生,都马上拿出800根金条、230万美金到银行兑换金圆券。

短短1个月,上海共收兑114万两黄金、1100万元港币、3452万美金、96万两白银,合计价值2亿美元。

表面上看蒋经国打虎卓有成效,这些真金白银又给国民政府延续几个月的命,但一场更大风暴正在酝酿中。

蒋经国杀红眼,竟然把杜月笙最宠爱的儿子杜维屏给抓了,这可是个名副其实的大老虎。其实蒋经国来上海之前,老蒋就叮嘱他,上海滩有几个家族不能动,其中就包括杜月笙。

蒋经国可没把这个青帮大佬放在眼中,借杜维屏囤积物资之罪,接连整了杜维屏两次。杜月笙非常聪明,根本没找蒋经国要儿子,而是把扬子公司的资料送给蒋经国。

扬子公司老板是孔祥熙之子,也就是宋美龄的外甥孔令侃,妥妥的官商勾结的“官倒”。

蒋经国知道宋美龄对孔令侃视如己出,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直接查封扬子公司,并要严惩孔令侃。宋美龄亲赴上海求情,蒋经国都未给情面,气得宋美龄直接给老蒋打去电话。

10月份,正在北平督战的老蒋匆忙赶回来,将儿子臭骂一顿。随即扬子公司的货物就成为政府登记过的合法商品,跟进报道扬子公司的两家报纸被查封,此案不了了之。

其实蒋经国一直未弄明白老蒋坚持币制改革,就是为了敛财延续权力,而孔家可以为前线输血,遂万万不能动。

11月6日,蒋经国宣告打虎失败,随后黯然离开上海。当然蒋经国辞职并不仅仅因为动不了孔家,更是因为上海经济已经崩溃。

老蒋发行金圆券速度太快,但当时中国制造业相当落后,也就是说货币发行速度,已远超国统区经济承受能力,以致各地物价连番暴涨。

可是限价令仅在上海周边以及几个重要地区执行,所以没人愿意把外地物资运到上海,相反上海的物资却源源不断运往外地。

虽然蒋经国派兵把守路口严禁物资流失,并严查囤积居奇现象。但随着金圆券越印越多,上海与周边物资倒挂越来越严重。可想而知谁愿亏本把物资运进上海,简单说连一粒米都进不了上海。

到10月份,上海储备物资几乎耗尽,就连存粮都快耗干。商店开着门,可货架上空空如也。那一年江浙地区粮食丰收,可上海却有民众饿死。

10月31日,蒋经国被迫取消限价令,当天大米的价格就从每石20元金圆券,涨到2000元金圆券。蒋经国上海打虎、稳定物价之行,彻底成为笑话。

1949年初,国民政府发行500万元面值的金圆券,而每石大米则涨到4.4亿元金圆券。简单说,短短10个月,金圆券发行130万亿,是预计发行总量的24万倍。

国民政府藉此搜刮2亿多美元的金银以及外币,可随之而来的就是物价飞涨,金圆券沦为废纸一张。国民政府为平息民怨,于1948年11月11日宣布,允许金圆券兑现金银与外汇,但不准在市面流通。

即便此时的兑现比率比当初买进时高了5倍,但人们还是疯狂地将金圆券兑换成能够保值的黄金。

而老蒋自知大势已去,已下令把所有储备黄金都偷偷运往台湾,由此金圆券信誉扫地将更无价值,以致百姓更加恐慌挤兑,甚至发生死亡7人,伤50余人的踩踏事件也在所不惜。

百姓越抢购,物价越暴涨,如此循环往复,上海已陷入经济崩盘的恶性循环中。

与此同时,解放军一路向南推进,随着南京、苏州等地解放,上海解放已经近在眼前。而那些留下的资本家们,却扬言解放军打仗可以,但管理经济不行,所以他们静等解放军自己退出上海,然后他们还要赚更多的钱。

银元之战

1949年5月27日,解放军接管上海。可当时的上海又是怎样的烂摊子呢?

中央银行仅剩6180两黄金,全市库存大米只够吃15天,煤只够烧7天,棉纱只够用30天,2/3的工厂停工,仅有1/3的工厂在苦苦支撑,还有凋零的商业。难怪那些擅于榨取民间财富的金融投机商们,仍存着投机取巧的念头。

6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正式成立,随即宣布正式使用人民币,限期可以10万金圆券兑现1元人民币的价格进行兑换。同时军管会还宣布人民币与银元可以相互兑换,并鼓励民众按1块银元兑1000元人民币的价格,拿手中银元兑换人民币。

由于之前刚被金圆券弄得倾家荡产,所以民众大多持观望态度。而那些投机商们不仅用银元标价售货,甚至还把手中金圆券兑换成人民币,然后再迅速兑换成银元,以致银元价格从1000元,迅速暴涨到2000元。

而那些投机商们又趁机与国民党残留的特务们,齐聚上海证券大楼打着经营证券的幌子,炒作银元,散布不利于人民币的虚假消息,制造恐慌,以便赚取高额差价。

这些炒作银元的“银牛”们,让民众相信只有银元能扛过涨价,以后银元的兑换价还会水涨船高,导致银元连番涨价,其他物价也随之跟涨。

上海人民政府为此把10万银元投放市场,可连个水花也没看到,就被抢购一空。怎么办?6月7日晚,华东局当机立断,决定釜底抽薪把证券大楼“一锅端”。

6月10日凌晨,时任华东军区警卫旅副旅长刘德胜,率4个连的兵力,分乘10辆大汽车包围证券大楼。11日上午9点,证券大楼开门营业,部队随即进入大楼,不少投机者见势不妙想逃走,但已无退路。

还有那些暗中专门从事破坏经济活动的国民党特务,也早已被解放军便衣提前锁定目标。由此解放军进入大楼后,第一时间就搜出这些特务藏匿的金银以及外汇,并把他们集中起来看管。

随即解放军将楼内人员全部转移,然后奉命清理证券大楼。大楼内藏匿的金银还真不少,甚至马桶水箱里、夹墙里都藏有金银。

清理完毕后,证券大楼就分给部队使用。当时负责司令部分房子的21岁小战士徐节三,刚走进一个房间查看,就察觉踩在地板上的声音与其他房间不一样,听上去有些空荡荡的感觉。

徐节三好奇心强,于是就拿木棍撬开地板,发现下面有几块破布,里面满满的都是黄金。经过称量,这些黄金足有400多两。徐节三为此还被部队记了二等功。

这次突袭证券大楼共搜出3642两黄金、62769美元、1304元港币、39747块银元、人民币1545万元,以及囤积的布匹、肥皂、呢料等大量紧缺商品。同时根据《华东金银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对投机首恶人员也进行了相应惩罚。

第二天,银元价格就由2000元降至1200元,普通商品物价也随之下跌。自此,解放军有效抑制了上海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货币投机问题,人民币成为上海唯一合法货币。

无声的二白一黑战役

上海投机商人银元之战失败后,并未就此罢手,而是将目光瞄准二白一黑,也就是粮食、棉纱与煤炭。他们预测人民币一定会超发,上海物价随之就会上涨,谁有能力囤积物资谁就会发财。

1949年6月23日~7月21日,短短一个月内,上海米价接连上涨4倍,棉纱涨价1.2倍。物价上涨以致上海民众只认物资不认钱,这些问题就摆在了刚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的陈云面前。

陈云出生于上海青浦,对深不可测的十里洋场太熟悉了,遂知若想管控物价稳定上海经济,靠枪杆子不好使,只能巧用经济方法来解决经济难题。

陈云计划一劳永逸,杀得投机商人不敢再挑战物价,于是根据人民银行的发行数据,计算出上海市面上人民币的极限流通量,然后又计算出能从所有解放区调集物资的总量。

陈云发现如果调动极限能力的话,可以调集全国产量一半的棉纱,还有25亿公斤商品粮。而只要在7月底物价水平基础上再涨2.2倍以上,那么上海投机商人哪怕拿出所有流通货币,也不可能吃下他手中所有商品。

由此陈云在10月底,就秘密从上海周边地区调集大量棉纱。但与此同时,上海的国营商店并没有大量出售棉纱,而是默默观望黑市棉纱价格暴涨不止。

11月20日,上海黑市米价上涨3倍,布价上涨3.5倍,棉纱价格上涨3.8倍。一切都按照陈云预计的节奏进行,总攻马上开始。

1949年11月20日,上海、天津、北京等地的国营商店,一起提高棉纱销售价格,并逐步向黑市价格靠拢。虽然百姓有些恐慌,但投机商却大喜过望,认为政府手中已经物资匮乏,后面价格还会再涨。

于是投机商围住国营商店,有多少货吃多少货,甚至还有人借月息100%的高利贷来囤积棉纱。谁料11月25日,陈云突然加大棉纱抛售量,同时逐步降低国营商店的棉纱挂牌价。

刚开始国营商店放多少货,投机商人就买进多少。可到后来投机商有能力买多少,国营商店就放多少货,直到投机商吃不下为止。别忘了陈云手中底牌,有全国产量一半的棉纱。

投机商根据之前的经验,棉纱价格只要涨起来,就会像涛涛长江水连绵不绝,甚至有时一天能连涨几回,那点儿高利贷利息只是毛毛雨而已。

可很快投机商就感觉有些不对劲儿,国营商店里棉纱堆积如山,棉纱价格节节下跌,可高利贷利益却打着滚地往上翻。

投机商们不得不绝望地抛售棉纱。抛售风潮一起,棉纱价格顿时雪崩,尤其是上海的棉纱价格一天就跌了一半,投机商赔得血本无归。

同时,陈云指示所有国有企业把钱全部存入银行,并严禁银行向任何私营企业贷款,以便尽最大可能把市面流通的货币收回银行。

这样一来,许多投机商破产。而陈云在这场棉纱之战中,既狠狠打击了投机炒作之风,又大赚一笔钱,赢得开门红。

不过粮食领域的投机商们并未就此住手,依旧心存侥幸妄图负隅顽抗一把。但陈云对付他们也毫不手软。

12月,陈云开始从全国范围内调集粮食,然后在上海周边秘密囤积十几亿斤粮食,外围还有30亿斤粮食待命。

1950年正月初五,陈云利用火车把大量粮食拉进上海,引得民众驻足围观。随后陈云又在报纸上公开宣布,1亿斤粮食已进入上海。

但投机商们却认为陈云在虚张声势,于是迅速买进。可他们哪里知道陈云已暗中调集十几亿斤粮食,足够上海市民吃一年半的量。

虚实更迭,1亿斤粮食卖完,陈云接着拉来1亿斤,又拉来1亿斤。一天之内,陈云就抛售了几亿斤粮食。如此源源不断的粮源,最终把粮价砸趴,上海的粮价瞬间崩盘。

陈云打击煤炭投机商们的手段,也差不多类似,都是利用海量的物资把价格硬生生地砸下。陈云凭借智慧完胜各路投机商,自此横行中国11年之久的物资投机炒作之风,彻底烟消云散。

结语

上海打赢这场无声的经济战役后,不仅上海物价,就连全国物价都逐步稳定下来,所以这场无声战役的价值堪比淮海战役,而陈云也藉此赢得红色管家的美誉。

我们回思那段历史,会发现同样是在上海挽救经济,前后只不过相差一年多时间,可为何得到的结果,差距那么大呢?

其实追根溯源,还是要看执政者是否能代表广大普通民众利益,是否有一颗为普通民众谋福利的信念。

想当初蒋经国信心满满地,妄图挽救国民党大厦于将倾。只可惜各个利益集团,既各立山头,又盘根错节,一心只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蒋经国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结局。

而我们再反观陈云手中制胜的底牌太强大,全国一盘棋,民众团结一心共渡难关。投机商纵使再狡猾,又怎能抵住人民的海洋?所以投机商破产也是必然,而且他们输得心服口服,没有资格抱怨不满。 因为经济既是命脉,也是民生。

任何想凌驾于人民之上的资本,终将被人民的铁拳击得粉碎。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