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防御战(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和俄罗斯的s400相比)
导弹防御战,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和俄罗斯的s400相比?
先来大致介绍一下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基本可分为三种,一是拦截近中程目标的“爱国者”,一为高空拦截系统“萨德”,一为海军舰载平台“宙斯盾”,均系被动防御系统,要说主动攻击能力,萨德可以攻击太空的卫星,美国宙斯盾战舰在各种雷达系统支持下,使用标3,打卫星,也是够得着的。萨德也好,宙斯盾舰也罢,包括爱国者,没有了其它系统支持,说反导,根本不顶事儿,那些购买“爱国者”的国家,非得和美国绑在一起,才能达到真正的反导目的。俄罗斯这套S-400则不然,高中近可以通吃不说,集指挥,发射平台,雷达和导弹为一体,买回去就能单独使用,性能自然不含糊。自2017年在叙利亚的俄军基地展开以后,无人敢惹,不论天上的战斗机,还是其他任何国家的导弹,总是躲之唯恐不及,以免栽了跟头。不给俄罗斯施展的机会,还反倒背了个黑锅,部署了那么久,怎么用都不用?呵呵。
▲各有千秋。不分开也可以,不是美国没技术,故意分开,才能绑定购买国家,构筑防导攻守同盟,时不时升个级,还能要点小钱花一花,所以美国反导技术,在研制之初,即大有算计,隔着多远就能听见算盘珠子哗啦啦地响,这些年大买爱国者,赚得果然盆满钵满。俄罗斯S-400成为名星装备,归类包堆成一个整体,每一套系统,含指挥车、发射器、雷达和导弹四大件,每套包括8个发射器,若干导弹等,在4亿美元左右,以购买国家用途不同,各种射程导弹可任意挑选,最远的400公里以上,最近的40公里以下,凡购买过俄制防空系统的国家,深为喜爱,一套系统全有了。就冲这一点,低配的“爱国者”系统,就多有不及,比如S-400各种射程导弹有8种之多,衍接得非常到位,且不怕强电磁干扰。而“爱国者”则要有其它系统支持,才能完成任务。
▲趋之若鹜。今年为买S-400,惹得美国非常不高兴,一是土耳其,一是印度,扬言要制裁,最终都不了了之,这两个国家非常独立,都不愿绑定在美制防空系统上,看中的都是防空独立,不会受制于人。中国是第一个购买者,多半为了替换过气的红旗2,致于看中S400什么,性格上尚能承受,中俄展开军事合作,也是互惠互利的表现。今年7月初,俄罗斯为S400研制的一款40H6E终得大功告成,据悉,最大射高达到了185公里,达到此高度只须41秒时间,当然可以打卫星,有了并肩“萨德”系统的能力。不过,“萨德”所使用的MKV动能杀伤技术,并不是40H6E所具备的,且弹体粗大笨重,不如标6那小玲珑,便于使用才是俄罗斯S-400最大卖点。
▲美国绝活。按S400的宣传,可以打预警机,预警机远离前方,一般在400公里之外部署,等于说在地平线以下,你怎么打?而美国早就有了此项技术,有称CEC,拜赐防空系统和通信手段的进步,实现了多平台协同交战能力,射程达370公里的标6导弹上,安装的主动雷达导引头,可以接受位于远程预警平台发来的数据,对地平线以下的目标展开攻击,目前中俄暂时都不具备此项技术。不过,S400可以打卫星,没问题,以其燃气舵技术,配合高炸引信,以及破片杀伤战斗部,可以倒差不差,世人喜欢它,那还是有道理的,展开迅速,部署灵活,指挥控制系统界面友好,搜索雷达作用距离可以满足各种防空需要,各种导弹威力不低,等等,也都是美国防空系统所不具备的。
防空导弹在飞行距离上有两个指标?
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杀伤区,是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战术、技术性能的重要指标。在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设计和研制过程中,保证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杀伤区满足设计指标要求是研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部队使用方最关心的问题。此外,正确的确定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杀伤区边界也是有效使用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实现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射击指挥自动化的先决条件之一。因此,对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杀伤区进行科学的确定是十分必要的工作。
从实战角度来看,衡量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性能的最关键指标也是其的杀伤空域即杀伤区,是指地空导弹发射之后能以不低于某一给定概率(通常不低于0.5,即理论上两发导弹可以有效杀伤一个目标)杀伤空中目标的区域,也被称为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杀伤空域。地空导弹杀伤区是一个复杂的三维立体区域,其中BLRT为杀伤远界(BKRS为高远界,KLST为低远界)、OMQU为杀伤近界(ONQV为高近界,NMVU为低近界)、JORQ为杀伤高界、LMTU为杀伤低界、RTQU和JLMO为杀伤侧界。
在实际的防空交战过程中,防空作战指挥官更为关心的是地空导弹杀伤区在水平和垂直平面上的投影,这将直接影响到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飞行弹道、机动能力、导引方式和制导规律,影响到防空作战指挥官如何进行作战任务决断和下达导弹射击命令。
通过以上的内容,在满足地空导弹武器系统设计方案、来袭目标飞行速度、制导方式、发射条件等前提下,我们可以比较直观的理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最大射程和最大射高是衡量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杀伤区大小的关键数据,直接决定了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可达杀伤区的水平杀伤远界和垂直杀伤远界的大小。
还是叙利亚拦截美国一枚导弹的成本高?
战斧巡航导弹单价美军采购价在50万到80万美金左右,根据不同的型号。海基block40接近80万美金。巡航弹技术很重要(印巴都已掌握),但远程巡航弹最重要的是GPS系统和地形匹配系统。 叙拦截弹的成本会高,主要是导弹的速度和导引头技术含量远高于巡航弹,价格在100万到120万美元不等。
如上图S400(包括S300)主要是中远程,高机动飞行器拦截。此次攻击中不会使用,主要是价格太高,单弹体成本会达到200—300万美金以上,好比是“大炮打蚊子”。叙军估计主要采用的拦截弹,应该是中近程拦截弹,使用SA-11、SA-17、老旧一些S200,这些导弹在S400雷达系统的早期发现下,用来攻击机动能力弱的巡航导弹已足够用了。
在重点防区几公里内,由防空雷达引导下,还可以采用超近程防御系统,如铠甲弹炮合一系统。还有可能性,采用非导弹防御系统,比如强电子干扰系统,对战区目标进行GPS制导干扰、地形匹配、电视成像导引实施干扰。如下“克拉苏哈”4系统。或者“摩尔曼斯克”战区电子站系统这些费效比会更高,但目前都比较神秘,实际战力如何有待商榷。不过,强电磁干扰战能力,是未来战区防空的核心提升能力。从这个方面讲,防御价格就很少了。
陆军有哪些防御导弹的措施?
F-16战斗机携带AGM-158远程隐身巡航导弹后打击能力拓展到了防区外400 公里,这个距离任何防空导弹都打不到飞机了,而F-16 发射完导弹之后扭头就走!AGM-158 导弹则根据事先规划好的飞行线路自行攻击目标。
1960年代开始,随着航空兵的更加先进和对地巡航导弹的出现,战机远程使用导弹就可以较大量的杀伤陆军,而陆军的早期防空装备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了,在这种防空压力之下,大国陆军都开始装备以导弹为主的新式防空营团装备,伴随军师一级的编制随行野战防空任务。著名的俄制“萨姆-11”中程防空导弹系统,也叫:山毛榉。是苏/俄坦克师、机步师/摩步师防空团的主要装备,“山毛榉”防空导弹性能优良,一个防空团,20辆发射车可以在半径40公里的范围内形成严密的防空网,不但可以抗击飞机,对“战术战斧”这样的巡航导弹拦截距离为20公里、对美军陆军战术弹道导弹(射程150~300公里)拦截距离为18公里,拦截高度1万米…具备了一定的反导能力!是目前世界上具备反导能力的少数几型中程防空系统之一,美军目前没有类似的装备。由于目前的远程巡航导弹来袭的飞行路线越来越复杂、在飞行过程中经常改变方向…再先进的防空系统都会有疏漏,这就需要在中远程防空系统外再加一层近程防空系统去补缺!
图片上是著名的俄军“道尔”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车,整台发射车由搜索/跟踪雷达和8枚垂直发射的近程防空导弹组成,发射机构、装置和雷达操纵设备都安装履带式底盘上,布置紧凑、越野机动能力良好,最主要的是导弹采用垂直发射,不需要调整发射倾角,实现了全方位的拦截,这样即节省导弹燃料又延长了燃料助推时间。“道尔”近程防空系统属营级编制,由于性能先进与“山毛榉防空团”搭档使用可以对抗数十枚来袭的导弹,这已经在叙利亚战场得到了验证,去年四月份美英法三国联军空袭时,这两种导弹击落了上百枚来袭联军导弹。“铠甲-S1”近程“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它由两门30毫米速射炮和12枚近程防空导弹组成一套整体式防空单元,是“山毛榉”和“道尔”的进一步补充,它使用57E6导弹可以拦截20公里外来袭的导弹,30毫米速射炮可以拦截4公里的目标。“铠甲-S1”即可以配合其它两型防空导弹拦截高速飞行器,也可以为这两型导弹提供防空警卫!它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野战防空装备之一。空袭叙利亚的英国皇家空军的“狂风”战斗轰炸机,机腹下面挂载两枚“风暴阴影”远程隐身巡航导弹,将来的空军对地打击的发展就是使用各种隐身精确制导弹药去远程打击,今后基本上没有“凌空轰炸”这么一说了。
通过上面扼要的介绍了三种俄罗斯陆军军师一级所属的防空装备来看,陆军对于野战防空特别是来袭远程巡航导弹的拦截装备已经非常的先进和层次分工化了,但即便是这样仍然不能完全的消灭来袭的导弹,仍需要对防空导弹等装备升级和研究更新的战法才行…。
所以,空袭与反空袭的“斗法”仍然在继续。
近防炮近距舰空导弹拦截战列舰主炮炮弹容易吗?
如果两者选一的话,必然要选则近防炮。但是实际效果上来看,这两款防空武器对付战列舰炮弹都不是理想武器。要知道战列舰炮弹虽然一吨多重,甚至有的达到一吨半,但是炮弹内部的装药量极少,为的就是能够应付发射时产生的超高膛压,而主要结构都是厚厚的大铁皮包裹。可想而知这些在天空中快速飞行的“大铁块”想要击毁它是何等困难。
以大和号主炮炮弹为例,穿甲弹重1.4吨,但是战斗部的装药量仅为34公斤,高爆弹的为60公斤。战列舰发射的炮弹根据弹种、口径大小、发射药多少、膛压的不同它的飞行速度也不同,总结起来可以达到每秒500米到每秒770米。也就是说最快的炮弹飞行速度可以达到2.5倍音速,对于短程防空导弹来说这挑战性太大,因为战列舰炮弹个头相比战斗机和来袭导弹要小的多,根本不容易拦截。如果说防空导弹恰好与战列舰炮弹碰个正着还可以,也许可能造成炮弹弹道的严重偏离,如果是防空导弹是通过近炸形成弹幕的话则有可能对2倍音速飞行的“大铁块”没有实质性影响,更别提能击毁它。
短程防空导弹一般威力较小和近防炮一样,攻击“薄皮大馅”的飞机和导弹还可以。即便是近防炮拦截也不太容易,虽然大多数近防炮开始具备拦截三倍音速导弹的能力,但是火力持续性太差。近防炮2秒就可以形成一道密集弹网,但是后续而来的战列舰炮弹将开始无法拦截,这个大家都懂,近防炮都是装弹2小时,开火3秒钟的主。
近防炮击毁来袭导弹或战斗机则全是靠炮弹形成的火网,按其数据来算,一般战斗机和导弹受到2-3发30毫米口径机炮炮弹的攻击就会失去控制能力,导弹则完全可以击毁,然而对付战列舰炮弹可能效果甚微,但是只要命中应该就可以轻微改变其飞行弹道。不过要命的是近防炮开始拦截的时候可能炮弹离军舰很近了,不会起太大作用。
近防炮可以有效击毁来袭导弹,但是对于厚重的战列舰炮弹恐难以奏效说到这里大家也许纳闷,看来没有很好的武器可以防御战列舰炮弹了,其实有,那就是激光武器。不过大可不必担心,主要还是因为现在没有哪个国家还会将笨重的战列舰开出来,反舰导弹的射程最低都在100公里之上,准确度也很高,而战列舰最远射程也就45公里,并且精准度还不行。
美国的激光武器起步较早,早就进入实战阶段,可以有效拦截各类来袭飞行武器。美国在多年之前就用激光武器击落无人机,实验得知在被照射后无人机马上发生爆炸起火并坠落,下面是实验场景。被激光束瞬间击穿的车体由此可见,只要功率够大,加上激光武器的100%命中率,完全可以有效击穿战列舰炮弹壳体,引爆炮弹战斗部,让其在空中爆炸。我是军武奇兵,欢迎您的交流与支持,谢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