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分队配置(新兵入伍第一顿吃什么)

2023-11-04 16:00:09 166阅读

第八分队配置,新兵入伍第一顿吃什么?

新兵入伍第一顿饭

我是七零年十二月入伍的,记得十二月二十五离家去公社集合,上午赶到县城看一场文艺演出后,简单吃了点饭上了东往的火車。

第八分队配置(新兵入伍第一顿吃什么)

新兵们座的闷罐子车,车廂铺几张芦席,就算我的的床了,火车不到大站是不停的,所以每节车廂都放三麻袋饼子,以供错过吃饭时食用,车开的很慢,老是咣咣铛铛象老牛喘气。

就这样颠颠咣咣了三天两夜终于到了目的地。这些新兵都是农村来的,一下车对大城市特新鲜,到营房去洗澡,这下可难为这些农村兵,面对热气騰腾的澡池,不知所措,经领队指导才知怎样,但也出了些笑话。

晚上七点按时吃饭,为了照顾这些北方兵,特别按排吃饱子,具说老兵连半年也不能吃一次面粉,因七十年代农村生活很苦,一年难见一次肉,再加上几天火车吃饭不按时,这些新兵如风卷残云,有几个战士竟一顿吃了十一饱子,出橱房时摇摇幌幌,特可笑,这就是我新兵入伍第一顿,终生难忘

部队作战中一个加强营有多少人?

1950年2月13日,在海南岛五指山区坚持对敌斗争的我琼崖纵队,给第四野战军十五兵团部发来急电,称敌“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正纠集兵力,对琼纵控制的根据地实施大举进攻,电文中说明:“这种情况如继续发展,加上大军渡海作战的推迟,我外线工作较好的地区可能被敌人摧毁,我们的粮食也将发生困难,大军登陆时琼纵配合作战也将遭受困难”。

所以琼崖纵队指挥员在急电中请求:“我们迫切要求你们,能够设法偷运武器及小部队来琼,使我们能有力应付敌人的进攻”。情况已经很清楚了,薛岳是企图在四野大军强渡琼州海峡之前,先期消灭作为内应的我琼崖纵队。而琼纵由于多年孤悬海南岛,部队的装备水平和弹药情况都很差,对付敌人大规模的正规军有些力不从心。

第十五兵团首长对此电非常重视,经过反复研究,邓华和韩先楚最终决定:虽然我军渡海作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主力部队大规模强渡的时机还不成熟,但是,为了支援琼纵的反“围剿”作战,加强海南岛上我军的接应力量,摸索渡海作战的经验,利用当时还有北风的条件,应立即组织小规模兵力的偷渡。

那么究竟以多大的兵力实施偷渡比较合适呢?邓华司令员对此回忆说:“我们考虑一个排一个连偷渡比较困难,两个军各派一个加强团则费时太长,且目标过大易于暴露,因此报请上级批准,由两个军各以一个加强营的兵力,趁敌人进攻琼纵、两侧海防有所削弱的有利时机,分别向海南岛东西两侧实施偷渡”。

第一次第一批偷渡的光荣任务,落在了第40军118师352团的身上(这支部队早几年就驻在家乡县城,如今看见番号仍然很亲切,记得被命名为“铁拳团”)。该团决定以主力第一营为基干,配属团侦察连、迫击炮连组成了一个“加强营”,由118师参谋长苟在松和352团团长罗绍福亲自率领,加上全营官兵共计有799人。

1950年3月5日下午3时,全副武装的渡海加强营全体指战员,在徐闻县角尾乡灯楼角的海滩树林里举行誓师大会,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员、第40军军长韩先楚亲自到场,向该营授予了一面“登陆作战先锋队”的大红旗,并进行了战前动员。傍晚5时,全营分乘14艘木帆船,扬帆启渡,直奔海南岛,如果不计入带队首长,这个加强营的兵力应该在790人左右(另有几名琼纵的侦察人员)。

第二天下午1时许,第40军118师渡海先锋营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超头市海滩抢滩登陆,其中迫击炮在作战中发挥了巨大威力,连放54发命中53发,打垮了滩头敌人的阻击,在琼纵接应部队的配合下,成功登上海南岛,然后向纵深猛插,胜利到达五指山根据地。

此战过后的3月12日,第十五兵团和广东军区发布通令嘉奖,给全营指战员每人记大功一次,并特别命名为“登陆先锋营”!

而第一次偷渡的顺利成功,极大鼓舞了兵团其他各部队的信心,也给坚持游击战的琼崖纵队以很大的鼓舞,于是第43军按计划也组织了加强营级的战斗队准备偷渡。该军以128师383团第一营为基干,另外配属团步兵炮连(九二步兵炮)、侦通连、警卫连组成渡海加强营,全营共计1007人,以383团团长徐芳春亲自带队指挥。

由于需要等候北风,383团加强营的出发延迟了四天,直到1950年3月10日下午1时许,1007名勇士才乘坐21艘木帆船出发,并于次日上午9时许,在赤水港和铜鼓岭一线登陆。由于40军加强营的偷渡引起了敌人的警觉,所以薛岳第一时间调动六个团来袭,但是我43军加强营顽强作战,在前来接应的琼纵独立团配合下,击溃敌人一个团全歼一个营,突破海防并胜利转移到五指山。

所以你看,即便是同一次战役中组织的两个加强营,其兵力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讨论加强营的兵力问题时,绝不可以一概而论,它涉及到各野战军“营级”部队的标准兵力数字、视任务情况需要加强配备的兵力兵器数字两大因素,而两部分又是各有不同。

一般来说,四野的一个步兵营满编状态下足足有600多人甚至更多(不妨回忆下攻锦战役的配水池战斗,那个加强营有800余人),所以基数就相对较大。而在同一时期,第一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的步兵营,都还达不到600余人的兵力值,通常在500人左右甚至更少一些,第三野战军也能达到600人左右。

这就意味着,如果几大野战军的部队都组织加强营遂行特殊作战任务的话,兵力数字肯定有所不同。如果作为基干的那个步兵营,在战场上还处在没有完成补充的状态下,那么兵力数字更要少一些。另外还需要考虑任务属性,来决定加强分队的规模和兵种,比如352团和383团的两个加强营,首先加强的是团属侦察连(或称为侦通连),就是为了加强单位战斗力,因为团属侦察连的军事素质肯定要优于普通步兵连。

那么既然352团加强营携带了迫击炮连,则383团加强营就应该额外配属步兵炮连,因为他们最终都要与琼纵汇合。道理明摆着,两个加强营跟琼纵会师后,岛上我军的炮兵种类就比较齐全了,无论是打击敌人步兵纵队的迫击炮、还是射击敌人碉堡和卡车的步兵炮,通过两个加强营的偷渡都配齐了。

而迫击炮连和步兵炮连的编制人数肯定有所不同,也就意味着,每一个加强营的具体兵力兵器数字,都都是有其特殊性的。

两个军编组的加强营成功登陆以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海南岛上的接应力量,但是毕竟也不过1800余人,从整个敌我力量对比来看,当主力强渡时实施“里应外合”的力量仍显薄弱,所以经过邓华和韩先楚的商量并报上级批准 ,决定由两个军各自再组织一个“加强团”,在敌人正面实施偷渡,从而使岛上的解放军接应兵力达到师级规模。

这两个加强团分别是:第40军以118师352团主力、第353团第二营、一个炮兵临时大队,共3000余人组成加强团,由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和琼纵副司令员马白山率领,由于352团已经先期偷渡了一个营,所以这个加强团兵力数字增加的并不明显,该团于3月22日登陆成功。

另以第43军127师379团为基干,配属第381团一营和团警卫连组成加强团,总兵力为3733人,这个加强团兵力增加的就比较明显了,该团于4月1日登陆成功。两个加强团加上前面两个加强营,四野登岛部队已经达到了8500余人,吊打缺额缺编的敌人两个师完全没有问题,为海南岛战役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1950年4月10日下午17时,邓华司令员下达了大规模强渡的作战预备命令,16日晚7时30分钟,渡海兵团扬帆向南!

88式通用机枪为何使用的是58mm小口径枪弹?

QJY88式通用机枪是中国5.8mm口径枪械系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步兵威力的一种武器。1989年7月开始研制,经过方案论证、工程研制,通过了工厂鉴定试验、国家靶场设计定型试验以及热区、风沙地区和寒区部队试验,于1999年7月批准设计定型。

QJY88式通用机枪的口径为5.8mm,为确保通用机枪的射击威力,配用的5.8mm机枪弹是属于重弹头,与QBZ95枪族的5.8mm普通步枪弹并不相同。

必要时,QJY88也可使用5.8mm普通弹,但性能会打折扣。而如果QBZ95步枪发射重头的话,枪管磨损会加速。

所以“必要时使用”并不等于完全通用。有随枪的弹链箱,可与枪身或三脚架联结。

重机枪状态在枪架上挂装容弹量200发的弹箱,方便及时地转移阵地,轻机枪状态是在枪身下方挂装带200发弹链的弹箱,可跟随步兵班,提供猛烈的火力支援。

哪个兵种存活率最高?

战争的胜利总是以人的生命为代价的。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有近2亿人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生命。在参战的一线部队中,陆、海、空诸兵种以陆军的伤亡最为惨烈。

陆军的一线作战部队包括步兵、装甲兵、炮兵等。在这其中炮兵属于配属兵种。步兵和装甲兵则是正面对抗的主要力量。

战争是以打击敌方的有生力量,摧毁其指挥体系为首要目标,因此在战中按照目标的重要地位和威胁程度,打击的先后顺序一般为:敌指挥所、通信枢纽、空中力量、远程攻击力量、装甲部队、步兵等。从这个顺序看好像步兵和装甲兵在战场中的成活率最高,其实不然。

步兵作为陆军的主要兵种和主要力量,是攻坚作战的有生力量,且直面敌军,因此伤亡率是最高的。二战期间美军的步兵伤亡率为18.5%,海湾战争中的阵亡率为22%。

装甲兵是坦克兵的正式称谓。在一战后期问世,并逐步装备部队,二战中大放光彩,被称为“陆战之王”。二战中德军最早将坦克集中使用,并形成了著名的“闪电战”战法。而在著名的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出动了2928辆坦克,苏军更是出动了5128辆坦克投入战斗。

二战时期装甲兵是最安全的兵种,阵亡率只有3%。二战后,针对坦克的反装甲武器层出不穷,在矛与盾的对抗中矛占据了上风。装甲兵不再是最安全的兵种,反而成为被集中火力优先照顾的集火目标。车程战争中,一发RPG炮弹就能击毁一辆造价昂贵的T-80。而海湾战争中,装甲兵更是贡献了14%的伤亡率。若从步兵和装甲兵数量上分析,人均伤亡率装甲兵和步兵应该是不相上下的。

炮兵自问世以来,一直是战争的娇子,被誉为“战争之神”,同时也是重点打击的集火目标。炮兵可分为直瞄火炮和间瞄火炮两种。作为配属支援打击力量,以营、连为单位,形成不同的集火炮兵群。

炮兵有几个和步兵与坦克兵不同的显著特点。

首先是隐蔽性。炮兵一直是敌方打击的重要目标,因此隐蔽就排在了首位。炮兵在选择炮阵地时,会选择较多的地方作为基本阵地、一般阵地、临时阵地和假阵地等,而这相互之间是可以随时转换的。在占领炮阵地后会利用地形特点构筑掩体,进行必要的伪装,以防止敌军的侦查和打击。

其次是安全性。除直瞄火炮外,间瞄火炮会根据射程的远近,在步兵和坦克兵之后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相对安全和隐蔽的位置,设置炮阵地。且由于炮兵应对外界的打击能力不强,因此炮兵阵地一般都会有保障分队,负责安全警戒,防止敌军的突袭。

第三,实效性。炮兵占领阵地,完成作战任务,撤离炮阵地,一般不超过30分钟。且炮阵地的设置必须有良好的进出路,也就是说要“快打快撤”,“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第四机动性。火炮自诞生之日起,就享受着与其他步兵不同的待遇。从最早的牛车、马车拖拽到牵引车牵引,再到自行火炮。炮兵的机动能力越来越强,且炮兵正在由自行火炮替代牵引火炮的道路上发展。因此,机动性能更强,受地形的影响更小,隐蔽性也更突出。

综上所述,对炮兵我们可以总结为:在战场的后方,受到重重保护,机动能力强,且遵循“打了就跑”的原则。因此,生存能力大幅提高。

在海湾战争作为作战部队的炮兵伤亡率,和后勤保障的工程兵,卫生兵等伤亡率一致,仅为3%。

现代战争已不再是传统的面对面的模式,而是发展为地-空-网一体联合作战,并更注重信息化的能力。战场前、后方概念已不再明显,只要开战,一切皆是前线。取得战争胜利的因素也更加复杂多变,但“保存自己,打击敌人”仍然是取胜的法宝之一,而且决定战争胜利的因素,最终仍然是“人”。

战争是残忍血腥的!我们厌恶战争,但绝不畏惧它!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自己,我们敢战必胜!

愿世界和平!愿地球村永远祥和安宁!

炮兵是一线部队中存活率最高的兵种,你怎么看呢?

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空军的野战防空?

空军有野战防空吗? 第一次听说。 题主莫不是把空军的要地防空和陆军的野战防空混为一谈了。

我们常说的防空一般有两种形态,一种形态主要使用射程远射高大的远程防空导弹,用来包围机场、城市、基地等重要的不可移动目标,这种叫要地防空。要地防空最大特点是导弹的射距远射高大,射程通常能达到上百千米,配合国土防空雷达系统,将来袭武器尽量拦截在最远射程上。要地防空通常要空军指挥下和战机协同作战,因此属军种属于空军。

空军雷达兵部队是国土防空中重要组成部分

负责要地防空的防空兵的装备核心就是远射程的防空导弹,除此外也装备中近程防空系统,如高炮、近防武器等,这些系统一用来补防消灭漏网之鱼,二用于保护远程防空导弹,防止其遭到袭击。这些系统因为保卫的是非移动目标,因此对战略战术机动能力没有过高的要求,也不会过意苛求行战转换时间,但要地防空对电子对抗、联合指挥及信息化有着明确的要求,不仅需要打击来袭的敌机、无人飞行器、巡航导弹等还要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能够应对隐形战机、弹道导弹、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挑战。

红旗9防空系统是空军防空兵旗下要地防空的核心之一

AKD6Z近防系统属要地防空下的近程防御系统,用于保护红旗9防空导弹

空军预备役高炮部队也是要地防空的一部分

野战防空则为了向机动作战的陆军提供防空保护而发展的一种防空作战理念。陆军机动作战最大的特点是移动速度快,战场形势多变,进攻状态下一昼夜可机动几十公里,行军状态下能达到上百公里。所以,对野战防空系统的最大要求就突出一个字,快!战略、战术机动能力必须跟的上陆军,行战转换的反应时间以秒计算,同时野战防空系统的选择极具针对性,主要打击巡航导弹、攻击机、直升机、无人机等对装甲部队威胁很大的低空飞行器。

红旗7是中国第一代野战防空系统

野战防空系统因为对机动能力有要求,所以其底盘相对来说限制较大,无法使用重型的远程防空武器。所以在战时,野战防空要和空军协同作战,空军战机和远程导弹争夺制空权,保证敌机无法由高空在防区外顺利发射对地武器,陆军部队在中低空野战防空系统的保护下发起进攻,完成歼灭或占领任务。

红旗16中远程防空导弹是集团军野战防空系统

野战伴随防空系统是野战防空系统发展到极致的产物,伴随防空系统反应速度极快,使用小口径高炮或导弹,可在移动中作战,伴随装甲部队一同实施进攻或防御作战,是武装直升机、攻击机等的天敌,不过这种伴随防空系统价格高昂,全身精密的电子设备总价相当于数辆主战坦克,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无法大规模装备野战伴随防空系统。

中国第一代野战伴随防空系统是PGZ95 自行高炮

国内最先进的野战伴随防空系统当时红旗17,是由俄罗斯引进的道尔M1野战防空系统仿制而来。

道尔M1防空系统,将导弹、雷达、制导站集中于一个底盘上,单车可完成防空作战中搜索-跟踪-发射-制导的全部流程。道尔M1使用的导弹,属于全天候中低空导弹,射程12千米、射高6千米,发动机续航时间长达十几秒,能进行强有力的机动动作保证目标无法摆脱,制导雷达为相控阵雷达,采用指令制导,后期改为指令+主动雷达制导,抗干扰能力很强。道尔M1具备机动作战能力,行战转换的火力反应时间为7-10秒(更新型的道尔M2则不到7秒),可在移动中发射导弹,几乎达到了发现就发射的地步,根本不给目标反应时间,整体能力在野战防空系统中首屈一指。

红旗17防空系统换用了更先进的相控阵搜索雷达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