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仙心法,罗刹的心法技能怎么学

2023-11-03 18:00:06 284阅读

寻仙心法,罗刹的心法技能怎么学?

罗刹主动技能心法有两个,一个是玉屋丹书40级学习,第二个是道行真经60级学习。罗刹的技能心法里只有玉屋丹书可以,道行真经非常鸡肋。

为何没有开创属于自己的江湖十年?

傅红雪是古龙笔下最为有名的刀客,甚至被称为不败刀神,但傅红雪的成就却压根没法和沈浪、李寻欢、叶开、公子羽相比,四人开创了古龙江湖的四个十年,而傅红雪却无法做到,原因其实很简单,傅红雪生不逢时,同时代有着其他更加伟大的对手,他无法做到独霸江湖。

寻仙心法,罗刹的心法技能怎么学

我们先来说说古龙江湖的几个十年开创者,他们凭什么能做到威震江湖多年,最终成就自己的传奇。

第一个十年的开创者:天下第一名剑沈浪

沈浪是古龙经典作品《武林外史》的主角,他出身不凡,是曾经的武林名宿,号称“九州王”沈天君的唯一儿子,家传武学沧浪剑法和无敌宝鉴极为不凡,堪称武林不世出的绝学。

沈天君死后,沈浪散尽家财,流浪江湖,并刻苦学习家传武功,在不断的战斗磨砺中,沈浪的武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二十一岁时,在仁义庄一战,沈浪力克强敌,一战成名,还在此地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挚爱朱七七,此后二人携手闯荡江湖,又遇到人生最大的知己熊猫儿,三人齐心协力,共同对抗江湖最大的反派人物快活王。

沈浪不只是武功不凡,头脑也极为聪明,力抗快活王手下的酒色财气四大天王,并与身兼数种绝技的快活王柴玉关大战不落下风。快活王身死后,整个江湖再也没有了任何值得沈浪出手之人,连曾经最大的对手,怜花公子王怜花也被沈浪的武功和人格魅力所折服,跟随沈浪一起寻仙海外,再也没现身江湖。

沈浪开创了古龙江湖的第一个十年,在这十年中,沈浪可以说是整个江湖中最具潜力之人,武功之高也就快活王柴玉关可与之匹敌,其他人皆不是其对手。在快活王身死后,沈浪的声望也达到了巅峰。

第二个十年的开创者,小李飞刀李寻欢

李寻欢的武功来历,古龙在书中并没有明确说明,不过一般的说法都是沈浪在游历江湖其间,结识了老李探花,并且成了不错的朋友。李寻欢出生以后,老李探花请求沈浪收其子为徒,沈浪此时已经打败了柴玉关,并有意到海外寻找仙山,没有收徒的打算,就将自己收集到的一门飞刀之术交给了老李探花,李寻欢的武功主要就来源于沈浪。

而王怜花则是将自己的《怜花宝鉴》交给了李寻欢的表妹林诗音,就匆匆追随沈浪而去,可惜林诗音却将《怜花宝鉴》藏了起来,李寻欢未能学到。但即便如此,李寻欢的武功也修炼到了非常高的境界。在百晓生评兵器谱时,李寻欢的飞刀被评为兵器谱第三,仅次于天机老人的天机棒,上官金虹的龙凤双环。

此后李寻欢纵横江湖,凭借飞刀闯下了极大的名头,“小李飞刀,冠绝天下,出手一刀,例不虚发”成了武林神话,天下群雄无人可挡李寻欢一刀,上官金虹组建金钱帮,打败了天机老人后不信这个邪,于是他以自己的生命成就了小李飞刀之名,也一手将李寻欢推到了巅峰。李寻欢开创的第二个十年也是名符其实。

第三个十年开创者:天下第一高手叶开

叶开是古龙作品《边城浪子》和《九月鹰飞》中出现的人物,出身同样不凡,是神刀堂堂主白天羽和魔教大公主花白凤之子。因为感情纠纷,叶开被偷偷换走,寄养在一个叶姓镖师之家。

李寻欢和白天羽是朋友,曾将一柄飞刀留在白家,承诺会答应白家一个条件。后来受人所托,收了叶开为徒,将一身武功全部传授给了叶开,包括他驰名天下的飞刀之术,还有他的胸怀,他包容天下的仁爱之心。

叶开是除了李寻欢儿子李曼青外,唯一得小李飞刀之精华的人。也完整继承了小李飞刀,例不虚发的神话,相比李寻欢,叶开更是未曾用飞刀杀过一人。叶开除了得自李寻欢的飞刀之术,遗传自母亲花白凤的魔教血统,让其可以百毒不侵,轻功更是高明之极,号称八十年来无人能及,独特的内功万流归宗心法,更是可以破解天下一切暗器。叶开的武功之高,江湖无人能及,这才开创了古龙江湖第三个十年。

第四个十年开创者:公子羽

公子羽是古龙作品《天涯明月刀》中最大的反派,他不但是天潢贵胄,出身不凡,还是沧浪剑客,大侠沈浪的唯一传人。他不但是文采风流的名公子,也是武功高绝的大侠客,还是权势不凡,搅动江湖风云的大反派。

公子羽建立了江湖最大的组织,将众多刺客和杀手网罗其中,此时的江湖有三十九个江湖大势力,其中近半都与公子羽有极深的联系,其中更有近十个是其一手掌控。公子羽师承沈浪,武功极为高明,却一生未曾亲手杀过一人,虽然掌控着这么庞大的组织,却内心空虚,制造出孔雀翎的传说来搅动江湖风云。

公子羽不只是武功盖绝天下,天下少有人能匹敌,更是有着庞大的势力,有着众多武功高强的手下来为自己服务,第四个十年开创者也算是实至名归。

傅红雪是与叶开、公子羽同一个时代的人,是《边城浪子》和《天涯明月刀》的主人公之一,因为白天羽的夫人与花白凤的感情矛盾,将年幼的傅红雪与白天羽的亲儿子,后来的叶开调包,傅红雪从小在仇恨中长大,日复一日地苦练拔刀之术,虽然腿有些先天不足,但轻功出色,刀法更是被誉为古龙江湖顶尖,是数一数二的顶尖刀客。

只是傅红雪却有些生不逢时,同时代有着叶开这样伟大的对手,除了叶开之外,飞剑客阿飞此时也经历了心性上的巨大蜕变,武功更加纯熟,二人一刀一剑,练法异曲同工,但此时的飞剑客已经四十余岁,此功已经达到了巅峰,二人在酒店有过一战,阿飞的剑比傅红雪的刀更快一分。甚至同时期的荆无命也不一定就逊色傅红雪多少。

好不容易等叶开隐退,公子羽又横空出世,不只是武功惊人,更是有着庞大的势力为其服务。作为第一个十年开创者,大侠沈浪的传人,公子羽的武功完全不在傅红雪之下,何况公子羽还会古龙江湖少见的绝世神功天地交征阴阳大悲赋,有着孔雀翎这一大杀器,最后和傅红雪的对战中,如果不是公子羽没有了动力,失去了心气,结果还真不好说。巅峰状态下,我个人更加看好公子羽。

所以说傅红雪虽然被称为不败刀神,但他却是幸运的,也是不幸运的,他生活的年代有着飞剑客阿飞,有着李寻欢的徒弟叶开,有着公子羽这样伟大的对手在,傅红雪最终未能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

天龙八部扫地僧为何会懂小无相功?

扫地僧能看懂小无相功,其实这里面隐藏着一段江湖往事,少林派和逍遥派之间是有过交集的,只是逍遥三老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恩怨已经发生很多年了,早已被江湖遗忘,即便是少林派高僧,也不曾听说过武林中还有一个逍遥派,更不会知道无崖子和李秋水,曾经去过少林寺抢夺易筋经。

那女童问道:“你名叫什么?”虚竹道:“小僧法名虚竹。”那女童道:“你法名叫虚竹,嗯,灵、玄、慧、虚,你是少林派中第三十七代弟子。玄慈、玄悲、玄苦、玄难、玄痛这些小和尚,都是你的师祖吧?”虚竹惊讶的说不出话,女童道:“你是便说是,不是便不是,怎地不答?”虚竹道:“你说得不错,只是称我方丈大师为‘小和尚’,未免太过。”那女童道:“怎么不是小和尚?我和他师父灵门大师平辈论交,玄慈怎么不是小和尚?又有什么‘太过’不‘太过’的?”虚竹更加惊讶,玄慈方丈的师父灵门禅师是少林派第三十四代弟子中杰出的高僧,虚竹自知。新修版《天龙八部·第三十五回》

天山童姥出场之时,已经有九十多岁了,因为修炼功法的原因,逍遥派门人普遍长寿,即使是八九十岁的年纪,看着也不过才四五十岁。逍遥派是一个隐世而居的门派,从不与江湖中人来往,一心只搞武术研究,他们想集各家武学之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然后创造一门包罗万象的武功,一部能够囊括所有武学的武功,并非只有简单的掌法和拳法。既然天山童姥和少林灵门大师平辈论交,那么她们之间是有江湖故事的,我们都知道灵门大师是玄慈方丈的师父,上一任少林寺的方丈,少林众多玄字辈的高僧都是他的徒弟,其武功和佛法修为远在玄慈等人之上,实为少林派中杰出的高僧大德。

既然逍遥派要创作新武功,就需要各家各派的武功秘籍,那么如何得到各家各派的武功,很显然办法有两种,第一种就是直接去抢,第二种就是模仿。逍遥三老本就武功高强,江湖中少有敌手,小门派的武功他们都是直接抢走,大门派的武学也可以模仿,与其门派高手交战,直接在战斗中模仿学会别人的招式武功。逍遥子创出的几门武功,正好用来收集天下武学,北冥神功直接吸人内力,因为各家各派的武功不同,内力修炼的方式也千变万化,在盗用别人武功招式的时候,最好连内力一起吸走,这样才能发挥最武功最大的威力,以便于研究各家武功之长。

小无相功能够模仿对手招式,只要在交手的过程中,以轻功闪避,引导对方出手,趁机记下对手使用的武功招式,就能以小无相功模仿出来,其威力甚至强于原版。张无忌在化解光明顶危机时,曾与少林空性大师对招,空性大师三十六路龙爪手天下无双,张无忌初学乍练,没有武功招式能够胜过龙爪手,所以用武当梯云纵轻功闪避,趁机模仿学习少林龙爪手,待学到似模似样之后,再以九阳神功催动龙爪手,威力竟然比空性大师还要强。很显然,只要内力深厚了,临阵是可以模仿学习对手的武学的,小无相功正是用来模仿的最佳武学。

若是打不过对手,逍遥派门人则会保存实力,这个时候凌波微步就起作用了,凌波微步本为无上轻功妙法,段誉初学乍练,就已经超越轻功出名的云中鹤。抢夺对手武功秘籍的时候,发现打不过对手,立马就可以施展凌波微步,溜之乎也。若是还有不肯屈服的高手,则可以用生死符来对付他们,生死符发作时,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即使是武功非常厉害的高手,不知解救的方法,也不能接触生死符的毒性,虚竹制服丁春秋时,就是依靠生死符的神奇作用,才将这个叛徒收服。

基于逍遥子创出的这几门武功,无崖子等人收集了武林中各门各派的武功,将这些武功藏在琅嬛福地。江湖广大,且能人辈出,逍遥三老虽实力超群,但也有抢夺不到的武功,像大理段氏的六脉神剑和一阳指,少林寺的易筋经,丐帮的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这些江湖上一流武学,他们就不曾抢到手。天山童姥与少林灵门大师平辈论交,说的就是逍遥三老曾经上少林寺抢夺过易筋经,只是少林高手众多没有抢夺成功而已。扫地僧能够一眼看出鸠摩智的小无相功,其实是当年见识过无崖子和李秋水的武功,才会知道小无相功的运行法门。

虚竹道:“原来……原来你也知道‘逍遥派’的名字。”他一直不敢提到“逍遥派”三字,康广陵说过,若不是本派中人,听到了“逍遥派”三字,就决不容他活在世上。现下听那女童先说了出来,他才敢接口;又想反正你是鬼不是人,人家便要杀你,也无从杀起。新修版《天龙八部·第三十五回》

扫地僧一直隐居于藏经阁,四十二年不曾出少林一步,何以会知道“逍遥派”的名号,况且逍遥子只收了三个徒弟,更没有别的弟子,可见扫地僧出家之前,并不是逍遥派弟子,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性了,那就是扫地僧曾经出手,阻止过逍遥三老夺取易筋经。因为与无崖子和李秋水交过手,才会懂得小无相功。也正因为扫地僧的存在,让无崖子等人断了上少林寺抢夺武功的念头,原本少林武学都是存放在藏经阁的,经过逍遥派抢夺经书一事,才把易筋经单独存放,后来才被阿朱偷走。

这件事情在后来的剧情也有印证,虚竹带天山童姥逃命,李秋水初见虚竹之时,曾亲口承认惹不起少林派高僧,所以并未对虚竹下死手,只用把虚竹打翻在地,让他暂时失去行走能力,从李秋水的这段话,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段隐藏的故事。其实无崖子和李秋水不光抢过易筋经,也去天龙寺抢过六脉神剑,只是当时天龙寺高手如云,有枯荣大师及诸位高僧守护,无崖子和李秋水并未占得半点好处,同样的道理,在丐帮也没有抢到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只是在交手的过程中,李秋水学到了一些打狗棒的招式,存放在琅嬛福地。

扫地僧法号空然,是玄慈和玄寂等人的师祖辈,灵门大师的师伯,少林寺中的十三绝神僧,无崖子和李秋水来抢夺易筋经时,空然大师以是得道高僧,玄字辈的僧人还是小沙弥,有的甚至还未入师门,所以他们是不知道这段江湖往事的。正因为扫地僧见识过李秋水的小无相功,多年以后才会一眼就认出来了。

本文由君临天下明月夜原创,欢迎交流武侠心得

他是不是就只是个二三流水平的高手?

探花比状元更荣耀,也更加吃香,李寻欢作为楚留香的弟子,楚留香又是夜帝的传人,即便是没有了飞刀,李寻欢的武功怎么可能是二三流呢?

一、巧遇楚留香

江南春色好,在江南,有一座李园,存续久远,世代名门。到了李寻欢爷爷这一代,更上一层楼,接连高中进士,书香门第,闻名四方。

李寻欢之父李更进俊逸多才,儒雅风流,风貌俊朗,自幼饱读诗书,生在进士之家,家族长辈寄予厚望,取名“李更进”,便是希望“李更进”能在先辈的基础上,再上一步。

李更进不负众望,一举高中,成为钦点“探花郎”,“探花”比之“状元”却有更高要求,不仅要有文采,更要生就一副好样貌,可算得上“优中选优”。人们“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虽然“探花郎”颇为难得,但是大好男儿,岂能沾沾自喜自己的“样貌”?于是,李更进希望自己的儿孙辈可以出一位“状元郎”。

在长辈的安排之下,结婚成亲生子,很快,李更进膝下便得一“麒麟儿”李大,李大才智绝伦,更胜乃父,肩负着家族厚望,可惜,又是一个“探花”。这下,李更进有些郁闷,便将满腹希望放在了自己的小儿子“李寻欢”身上。

生在进士之家,探花之家,书香世家,李寻欢自小衣食无忧,只读圣贤之书,想完成父兄对自己的期待。可是,他也看到,朝堂之上的父兄并不开心,满怀担心庙堂之黑暗。像李寻欢这样的才俊,这样的麒麟儿,早早地便和林家之女林诗音定下了婚约,两个人青梅竹马,感情甚笃。

李寻欢十二岁那年,李更进带着李寻欢回家省亲,在路上救了一名倒在地上昏迷不醒的重伤中年男子,若非李更进相救,这中年男子能否活命,尚不可知。

谁也不曾想到,此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盗帅楚留香。

也就是那一年,楚留香选择了退隐江湖,不再问江湖之事,名震江湖的盗帅楚留香从此失踪,无人知其下落,有人甚至觉得,楚留香也许在某地探险之时,失落了。反正,任谁都说不清楚,楚留香的下落。

任谁也没有想到,楚留香深受重伤,被李寻欢之父所救,从此归隐,随着楚留香的归隐,属于楚留香的十年江湖便结束了。

属于沈浪的十年,即将到来。

李更进一直远在庙堂之高,不处江湖之远,却也知道楚留香是何人,李寻欢虽然是少年,却听家里门房和说书先生讲述了无数的江湖故事,活着的人当中,便数楚留香的最多,最为传奇。

李寻欢小小年纪,也曾向往江湖的种种神奇,处处潇洒,名震江湖的香帅便在身边,这激发起了李寻欢对武功的渴望,楚留香的伤还没有好利索,李寻欢便经常缠绕在楚留香身边,想要拜楚留香为师。

已经有了归隐打算的楚留香,想着自己身为夜帝传人,一身武功不想就此失传,又见李寻欢根骨奇佳、性情样貌人品都是上上之选,便动了收徒之念,从此不踏足江湖,留在李家三年,李寻欢白天读书,晚上练武。

楚留香一直有一个遗憾,他行走江湖以来,虽未曾败过,武功也是一流高手,但是,他的武功一直没有进步,不能更上层楼,踏入绝颠。只因,他的心思太杂,人太智慧,每次面对必死之局,都能靠着绝顶聪明反败为胜。

可是,没有败过,武功便难进一步。

然而,很多时候,面对比自己高出许多的敌人,他却又不能败,败了便会失去生命。

世上哪有两全其美的事情呢?

这三年来,隐居在李家,楚留香不需要面对江湖上的是是非非,心里也平静下来,一直在思考,如何去挣脱这样的桎梏,摆脱武功不得寸进的窘境。三年下来,终于让他想到一个方法。

三年来,他传授了李寻欢许多江湖经验,并将自己绝学轻功全都传给了李寻欢,一些自己所知道的武功,也尽数传授,丝毫没有藏私。最后,他告诉李寻欢,选择一条路,勇敢并坚持走下去,武功一道,走的路太多,也许,都不能走得更远。

最终,李寻欢听了楚留香的话,选择了“飞刀”,有三个理由:第一,便于携带,第二,他是一个读书人,带一把剑,不太好,飞刀易于隐藏,第三,他得了楚留香的弹指神通和探囊取物一般的手,手上和指上更有成就,可借此,来衍生出属于自己独门武学。

二、结交名侠沈浪、奇侠王怜花,名震江湖

楚留香留在李园三年,武功尽数传授,此时,沈浪和王怜花已经在江湖上崛起,风头无两,属于楚留香的往事,慢慢成了传说。

一天夜里,楚留香神不知鬼不觉地从李园消失了,并且给李寻欢留言,不让李寻欢承认是他的徒弟,既然要归隐,便一点东西都不留下。就像夜帝当年传他和胡铁花武功时,江湖也没有人知道。

快活林倒塌了,快活王死了,江湖上恢复了些许的平静。

然而,江湖之所以为江湖,那是因为江湖向来都是风浪不定,平静只是暂时的。十五岁的李寻欢,暂时归于平静,白天读书,晚上练武,练武和读书是一样的,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李更进和李大对李寻欢寄予厚望,希望李寻欢可以实现李家的“状元梦”,毕竟一门六进士,父子双探花了,谁不想更进一步呢?起初,还十分担心李寻欢练武耽误读书,后来发现李寻欢两不误,比之他们二人当年更胜一筹,便不再管了。

以李寻欢此时的武功,足以在江湖上得到一个很响亮的名头,但是,李寻欢无意江湖,也没有打算踏足江湖,也没有去过很远的江湖,除了皇城,他去过最远的江湖便是林诗音的家,时常走动,静待长大了完婚。

不过,林家却是江湖人,也就是在那里,李寻欢偶尔还能见到江湖人,这就是他最远的江湖。

林家富足一方,甚至比李家更多。

十八岁那年,林家遭逢劫难,一群江湖人盯上了林家的富足,那些人都是快活王死后,散落在各地江湖的快活林余人,平静一些年头后,由一些人牵头,想要东山再起,他们第一家盯上的人,便是林家。

林诗音之父托人带信给李更进,希望借助庙堂之上的力量,可以对抗这一波快活林余人,只因林家虽然也算江湖人,林诗音之父武功还算高强,但,毕竟双拳难敌四手。

李园得到了林诗音之父的求救消息,还在举棋不定,他们都是庙堂之高,不处江湖,一时间不知该如何面对,可是,听闻林家有事,十分担心林诗音的李寻欢便已经暗中出发了,想要凭借自己的武功,去保护林诗音的周全。

而且,李寻欢天资聪慧,明白一个道理,江湖人无拘无束,行动迅捷,若是等李园做出反应,再向林家增援,林家或许早就被灭几次了。

可是,即便如此,李寻欢尽力赶到之时,林家早已陷落,林诗音父母皆死,唯独林诗音因为漂亮,号称第一美人,被人留了下来。

李寻欢怒火冲天,直接闯了进去,他对自己的武功高低并不清楚,那是他第一次面对生死,可是,李寻欢展现出了绝高的武功,以及一手出神入化的飞刀,从而将林诗音从贼人手里救了下来。

其实,就在李寻欢赶到之时,第一名侠沈浪和他的好友王怜花也已赶到,只是看到李寻欢的武功,他们却没有出手,想要看看李寻欢能做到什么地步。

看到李寻欢最终打穿了快活林余人,沈浪和王怜花都在感叹,这个江湖后起之秀,若不陨落,将来的江湖,必有他的一席之地。

最后,二人现身相见,与李寻欢有一番长叹,并十分看重李寻欢的人品和武功。

林家毁了,李寻欢便将林诗音带回了自己的家李园,从此之后,朝夕相伴,开导着林诗音,这一段时间的相处,李寻欢和林诗音的感情更进一步。

此后,李寻欢一步一步向上走,终于该到了去赶考的时间,辞别了父母,离开李园,向北而去。林诗音在家里等待着李寻欢的消息,待李寻欢高中之时,便是他们成亲之时。

在这个期间,沈浪想要出海归隐,王怜花作为沈浪的朋友,一起随行,在出发前的时间,王怜花前来李园寻找李寻欢,希望将自己的毕生武学和医术传给他,但是,李寻欢此时已经去参加科举,只见到了林诗音,便将《怜花宝鉴》给了林诗音,让林诗音代为转交。

但是,林诗音亲眼目睹了林家的覆灭,内心深处厌恶江湖,不想李寻欢踏足江湖,在李寻欢归来之时,便将《怜花宝鉴》一事给瞒下了。

分析:如果没有了飞刀,李寻欢的武功究竟有多高?

奈何,李寻欢虽然天赋绝顶,却又和父兄一样的遭遇,没有高中状元,又是一个探花。

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

无论是在朝堂之上,还是江湖之远,这件事情都算得上一桩美谈,然而,对于李园的人而言,却是一种巨大的失望,不久,李更进病逝,李大也随后而去,鼎盛的李园就只剩下了李寻欢。

李寻欢到了朝堂之上,又对父兄之事耿耿于怀,一段时间之后,虽然也平步青云,却也厌倦了功名利禄,便辞官而去,踏入了江湖之中,从此之后的江湖,便多了一个风流人物,又称:小李探花,小李飞刀。

百晓生品评天下武器:第一为天机老人,第二为上官金虹,第三为小李飞刀。

众人只知“小李飞刀,例不虚发!”这有着魔力的八个字,却很少知道,没有了飞刀的李寻欢,武功究竟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其实,即便是没有飞刀在手,李寻欢也是江湖上的超一流高手。

轻功之高,天下无双。

李寻欢脚步放缓,到了这两人面前,突然一掠三丈,从他们头顶上飞掠了过去,脚尖沾地,再次掠起。

在这积雪上,他竟还能施展蜻蜓三抄水的绝顶轻功,少林僧人纵然眼高于顶,也不禁为之耸然动容。

这一点,便展现了李寻欢的超绝轻功。

孙小红还没有说话,李寻欢突然一掠上树,只见他身形飞掠,如秋雁回空,在每根枯枝上都点了点。

孙老先生叹道:世上只知小李飞刀,例不虚发,却不知他轻功之高,也很少有人能比得上。

这位孙老先生便是百晓生排名第一的“天机老人”,从他口中的感叹,可以看出李寻欢的轻功之高。

从其飞刀无敌,可逆推他的武功。

月神的刀下,就好像月光下的人,没有人能躲得开月光,也没有人能躲开月神的刀。但月神飞刀的气息是必杀必亡,万劫不复的杀气,而小李飞刀的气息是无愧于心,浩然天地的正气。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小李飞刀之所以能无坚不摧,靠得便是自己的无愧于心和浩然正气,其实,换句话来说,即便不是飞刀,靠着这两点,他其他的武功也必然超越。

还有最后一点,不能忽略,小李探花与人打斗之时,并非是第一时间,就会发出飞刀,而是在缠斗的过程之中,找寻机会,从而一击必中,所以才有“小李飞刀,例不虚发”的名声。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寻欢的武功必然超绝,如若他的其他武功稀松平常,便等不到最后发飞刀,也找不到别人的破绽了,飞刀还没有等出手,便自己先完了。

为何说李寻欢是楚留香的传人?

1、李寻欢的轻功十分超卓,无论是少林眼高于顶的僧人,还是身为江湖第一人的天机老人,都十分佩服他的轻功,像这样的轻功,江湖上并不多见,楚留香是一个,陆小凤又是另外一个。

2、小李飞刀靠得是腕部和指尖,楚留香最为得意的武功,除了轻功,便是弹指神通以及自己探囊取物的本领,这两样,也靠得是腕部和手指的能力。

写在最后

李寻欢武功超绝,飞刀之术,无敌江湖,靠得不仅仅是武功,还是李寻欢的爱和李寻欢的正气,因此,飞刀虽然是暗器,却在李寻欢那里成了光明正大,无人质疑,所以,那十年便是李寻欢的十年。后来,李寻欢虽然归隐,却也在江湖上流传了很远很远。

没有了飞刀的李寻欢,也是江湖之上最为绝顶的高手,并且,李寻欢的境界已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没有了爱情的束缚和桎梏,李寻欢已经做到了“手中无飞刀,心中也无飞刀”的境界,像这样的境界,可以说是江湖第一人了。

所以,没有了飞刀的李寻欢,也是江湖第一人。

张三丰到底活了多少岁?

张三丰最后成仙了。

张三丰在人间待了二百一十一年,在最后的一百年里,他先后窥破《九阳真经》、《吸星大法》和《葵花宝典》的要旨,身体的强度、能量和速度都突破了人间的极限,最终破空飞升而去。

以武入道

武当山一战后,张三丰养伤时,张无忌将《九阳真经》诵读给他听。张三丰听着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字句,不禁想起师父觉远大师圆寂前,也是这样一字一句地念着《九阳真经》,眼眶不觉湿了。

张无忌念过一遍,张三丰示意他不必再念。此时,张三丰的武功早已自成体系,太极心法及拳法、剑法等武学,其奥妙和威力并不在《九阳真经》之下,因此他听经时,只重其理,不求其法。

《九阳真经》的要旨,在于打通全身窍穴,沟通天地,使真气源源不息,永无尽时。由于窍穴内真气的滋养,使修炼者不仅出招威力巨大,还能大幅度增强身体的防御力。根据经中所言,九阳神功练至极致,便能成为金刚不坏之体,任何外力都难损其分毫。像张无忌被周芷若长剑穿胸而过,空见大师死在谢逊的七伤拳下,都是因为还没把九阳神功练到家的缘故。

张三丰一身内功异常浑厚,且已转换为阴阳相济的太极真气,自然不再需要重新修炼九阳神功,只需借鉴其中的法门,以真气滋养全身窍穴,便可修炼金刚不坏之体。张三丰志在大道,而根据道家典籍记载,九天之上罡风异常强烈,寻常躯体根本无法承受,于是他就希望先练成金刚不坏之体。

此后两年,张三丰日日以真气滋养窍穴,身体强度大大提升。如果这时再来一个金刚门刚相这样的外家高手偷袭张三丰,怕是会被当场反震出几丈远,双臂的骨骼粉碎,内脏破裂,七窍流血而死,而张三丰最多不过感到有些气闷而已。

这时,张无忌和赵敏来见张三丰。两人表示要退隐蒙古大漠,特此来向张三丰告别。张三丰把张无忌带到庭院之中,说自己已勘破仙道,问张无忌有没有兴趣跟他一起修仙。张无忌面色一喜,但又问赵敏可否一起成仙。张三丰大笑了数声,才说张无忌练了九阳神功,寿数悠长,但赵敏却无法活到足够久。

张三丰说,他数十年来武道双修,发现道本是武,法力即是内力。只要内力足够强,便可引发天人交感,呼风唤雨不在话下。说完一掌击向上空的一片阴云,立即电蛇乱闪,雷声大作。他右手一指,一条电蛇便被引了下来,只听得“轰”的一声巨响,一头石狮子已被劈得粉碎,石屑乱飞。

张无忌正惊得合不拢嘴,又见张三丰双手一合,天色便暗了下来,大雨倾盆而至。但雨点一落到他和张三丰身周三寸之地,便纷纷被弹飞,无一漏下。又见张三丰拍了拍手,顷刻雨停云散,头顶一片蓝天,乌云早已消失不见。

张三丰笑着说,这种道法只是末道,你内功已臻至先天境界,只要勤加练习,很快便可做到。但世间像你这般内功绝顶之辈万中无一,所以说这是你的机缘。张无忌沉吟良久,才叹了口气,说他也有心追求此等境界,但这样一来,势必会冷落了赵敏。他和赵敏情深意笃,实在不忍也不愿这样做。再说,他也未必能够耐得住这份寂寞。

张三丰长叹一声,说世人都说“只羡鸳鸯不羡仙”,看来一切都是缘法,不可强求。不过,他要得道成仙,身体的强度仍未足够,内气积蓄也不算深厚,还有速度也不足以使他破碎虚空,因此他很快就要离开武当,到世间寻找机缘。日后祖孙二人相见,也要看缘法了。

张无忌和赵敏告辞后不久,张三丰也将掌门之位传予二弟子俞莲舟,简单交待一番,便下了武当,此后再未回山。

陆地神仙

七年后,张三丰在昆仑山中一处山谷见到了处在走火入魔边缘的范遥。原来,范遥数年前偶然得到了“北冥神功”和“化功大法”残卷,从中创出了“吸星大法”,并以此吸收了多人的功力,内力大增。但同时他也发现,自己吸收的内力性质各异,彼此之间不能相融,于是便在山谷中打坐,寻求融功之法。不曾想他一运功,体内数种真气便开始不听使唤,在经脉间乱窜。

张三丰见范遥汗出如浆,身体各个部位不时鼓起拇指肚大小包,又很快消失,心想若自己不帮忙,范遥怕是会走火入魔,当下便将右掌贴在他的气海穴上,源源不断地输入真气,帮助他调理暴走的真气。张三丰输入的真气,正是包含阴阳二气的太极真气。

天下真气种类虽然庞杂,但始终不出阴阳范畴,因此他这一出手,范遥体内的数种真气便像找到了家一样,纷纷归于阴阳二气。张三丰将范遥体内的真气调理完毕,心念一转,又将阴阳两种真气合二为一,帮其储存在气海。不过,令他意外的是,他刚帮范遥将真气归于气海,范遥就昏迷之间,仍自动将真气散入了任督二脉。

张三丰白眉一皱,回想他刚才帮范遥梳理真气的过程,很快便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原来,由于人的丹田气海容量有限,因此范遥练成“吸星大法”之后,常常因为气海满溢,无法尽吸敌人的内力。为此,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不在丹田内储存真气,而是将其储存在经脉之间。

这时,范遥终于醒了过来,一见张三丰在身旁,便清楚发生了什么事,立刻就跪下表示感谢。张三丰将他扶起,说自己这次虽然救了范遥,但自己在帮助他调理真气时,无意间得知了“吸星大法”的诀窍,绝不吃亏,范遥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最后,张三丰指点了范遥如何融功,便飘然而去。

本来,张三丰打通全身窍穴,早已可以缓缓吸收天地间的能量。如今,他又明白了“吸星大法”的诀窍,于是便用此法吸收天地能量。这样一来,他吸收能量的速度骤然暴增百倍、千倍,气海内一时容纳不下,便散之于全身各处窍穴,很快,连全身三百六十五处窍穴都无法容纳。他心念一动,气海内的阴阳二气便高速旋转起来。且每旋转一圈,真气便凝练一分,如此便有了容纳真气的空间……

如此,张三丰日日吸收天地能量,同时用太极心法凝练真气。而在他全身窍穴之中,也如气海一般,真气得到不断的凝练。不知过去了多少岁月,张三丰气海和窍穴中的真气,已变得如有实质一般,再也吸收不了一点儿能量。在他气海的中心,出现了一颗黄豆大小的气丹。而每一个窍穴之中,也都有着具体而微的气丹。

通过真气的滋养,张三丰的肉体强度已经超过了世上最坚硬的金属,真正成了金刚不坏之体。至此,人间已经没有任何一种武功、一种兵器,可以伤得张三丰一分一毫。如果他愿意,他随时可以返老还童,变成少年人的模样。但到了张三丰这个境界,早已不在乎自己是什么模样了。

此时,张三丰已可日行万里,神踪偶现,便人称为陆地神仙。但他深知,自己身体的强度和内力积蓄都已足够,但速度仍然不够快,距破空飞升还差一小步。

破空飞升

一日,张三丰偶然得知,林远图以“七十二路辟邪剑法”名扬天下,而该剑法即以“快”著称。当夜,张三丰找到林远图,向他请教了“辟邪剑法”。一番比试后,张三丰发现,林远图的剑法虽然不值一提,但他确实比常人的速度快了太多,于是便向他请教为何如此之快。

林远图告诉张三丰,自己曾经是福建莆田少林寺的弟子,法号渡元。一日,师父红叶禅师交给他一个任务,就是上华山提醒曾在寺中偷阅《葵花宝典》的华山剑派岳肃和蔡子峰,宝典有重大缺陷,不可轻练。谁知,等他到了华山,岳、蔡二人竟趁机向他请教宝典的疑难。

他虽没看过宝典,但因一时贪念,于是一边听,一边随口解释,最终获得了几分要旨。离开华山后,他也没有回莆田少林,而是连夜将自己所悟的宝典要旨录在了一片袈裟之上。并化名林远图,还俗成家,创立了福威镖局。

林远图告诉张三丰,《葵花宝典》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它有一种从窍穴中储存、调用真气的法门。比如,别人发出一招内家掌法,要从气海调用真气,但若我将真气储存在手心劳宫穴里,直接将其用到掌上,真气运行的路程减少了数倍,自然也就快了数倍。

林远图说到这里,面露难色,吞吞吐吐地说,这宝典还有一个为难之处,便是修炼之前,必须挥刀……他说到一半,便被张三丰一阵大笑打断,连说了三句“原来如此”。林远图见张三丰已经明白,自然也不再提,两人就此分别。

又过了数十年。一日,华山之巅的一处平台之上,张三丰迎风而立。下一刻,他忽然冲天而起,双足所立之处,出现了一个一丈方圆、三尺多深的大坑,而他则早已穿破云霄,消失不见。

注:本文是根据金庸先生小说附会、想象而成,纯熟虚构,博大家一笑尔。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