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传奇(请大家普及一下于谦父亲的名字以及爱好和事迹吧)
任丘传奇,请大家普及一下于谦父亲的名字以及爱好和事迹吧?
说起于谦不得不说下他的父亲……于老爷子爱好极其广泛,喜欢个撒尿和泥,放屁崩坑;爱吃猪大肠、吃面馅的月饼,爱吃火锅,曾经吃藕塞过牙,爱吃苹果,大苹果吃一口洗一下,每次吃饭前还不忘虔诚地祷告:感谢上帝赐予我的卤煮;爱洗澡,每天早上4点都准时给清华池试水;爱儿子,曾经和于谦一起当过兵马俑;儿子也爱他,老爷子去世于谦正洗澡的二哥曾为此戴眼镜顺着高速狂奔几百里;晚辈们也爱他,去世前郭德纲曾叹道:你也有今天!老爷子也呵护后辈:大街上看到小姑娘就喊:小妞,给大爷乐一个~老爷子爱历史爱文学,看过各种版本的金瓶梅,上厕所都说:我要小jie~也爱好曲艺,曾和夫人唱了一宿的北京大鼓:孙悟空大战猪八戒,猪八戒大战孙悟空;爱做个饭,监狱的小伙子们不理解老爷子手艺都拿窝头砸锁越狱;爱抽烟,喝过竹筒子水烟里的水,抽的烟有孜然味被小孩问过还有大腰子吗;爱喝酒,在酒吧点过一瓶1865年的UFO;爱看个足球,还预测比赛结果,家里俩大池子往哪边跳哪边就赢;刨过门口加油站石油,还拿火机照过;老爷子79岁望八之年,尚武的精神,到下午就差点了,会使刀、能耍剑、可以藏镖,打起仗来也不含糊,曾撸起袖子大喊:老娘跟你拼了!爱挖个坟倒个斗,还曾经挖过大师兄的坟;爱看古典乐,有一次听了好几个钟头指着小提琴手骂道:这孙子还没锯开啊!平时也爱溜个弯儿,胸口挂一大牌子,为此顺手打劫了同行小伙子的摩托车;老爷子曾经去世过,街坊都哭:这么好的人,死晚啦!当然老爷子这么传奇的人物怎能轻易去世?他曾是武术家、考古学家、古汉语学家、老西医、妇科大夫、八大胡同董事长、八大铁帽子王中的绿帽子王、被海大爷搅了婚姻的兔儿爷、蒙古国海军司令的亲家、清华池修脚的、江湖第一刀客、第一剑客、第一“piao(二声)”客、人送绰号彪子、公海上被海盗劫了的开一千万发票的公务员、画扇面的画家、领着老郭听小提琴陪着老郭找导演的造星家、让打口井却改了烟囱的包工头、钦封登仕郎于太公讳进锅、欧阳青松先生、姓于,叫王大宝、本来叫于得水,后来怕鱼跑了,找个缸盛上,叫于德刚、北京八爷……他....就是于谦的爸爸
名字:于小谦,于又谦,于再谦,于还谦,王老爷子,张老爷子,于德纲,于谦的父亲们,于进锅,于得水,于富贵,威廉·詹姆斯,爱新觉罗·筐,于云伟,欧阳青松,孙建国,于老谦,于幼谦,于鹤谦,于小怀,于该(gay),京巴爷,王建国,赵老爷子,隔壁王大娘,于头泡饼,于不谦,北京于八爷,诸葛青松,李老爷子,王富贵,听相声的,刘老爷子,迂腐,胸逮,双刀李老大,神拳太保,于编,便便(三声),于过油,郭小于,于沸腾,于云谦
为什么扁鹊被移出教科书?
上海版的小学4年级教科书上,写:哥白尼竖鸡蛋,实际上,这个典故,是汉武帝小的时候的所为。有人要为难(小时候的)汉武帝,让他把鸡蛋立在桌子上,小时候的他(汉武帝),顺手把鸡蛋一磕,就竖在了桌子上了(有文字记载)。这比哥白尼早两千多年呢!可是,崇洋媚外的上海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者,说,哥白尼发现了新大陆,一家饭馆里有人议论纷纷,说其实没有啥了不起的,恰好当时哥白尼也在,他顺手拿起一颗鸡蛋,问大家:谁能把这颗鸡蛋立在桌子上?大家面面相视,好多人试了好多次,结果都是鸡蛋躺平着。早上好哥白尼拿起鸡蛋,轻轻地一磕,就把鸡蛋竖立在了桌子上……。这样的崇洋媚外之举,在上海的中小学和大学中文系的语文教科书中,比比皆是。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同样是弱旅的北宋与明朝军队交锋?
你不能因为明朝灭亡的憋屈,就把两百年间的明军都当成弱旅啊!
《明史·成祖本纪》那段“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难道有人认为就是说着玩的吗?
这个问题问的槽点真的是太多了!
不过要非要对比下宋代与明代军队。咱们就拿战绩说话吧!
一般都认为,各个开国之初的军队最有战斗力。
开国之初的宋军是怎么样的呢?
979年七月,宋军与辽军大战于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宋军在几乎攻下幽州之时,被辽军击败。此战是北宋政权最接近收复燕云十六州一战。
此战虽然宋军顽强抵抗,以至辽军统帅耶律休哥也身“被三创”,但最终没能抵御住辽军骑兵的攻击,大败而逃,被“追杀三十余里,斩首万余级”。宋太宗“窃乘驴车遁去”,被辽骑兵追至涿州,差一点成了辽军的俘虏。另外,据宋人王铚《默记》卷中记载,太宗败逃中,大腿还中了两箭,箭疮以后年年发作。
所幸之后在十月十九日,因辽景宗于高梁河获胜后趁势南下所导致的满城会战中,宋军取得了辉煌胜利,“斩首万余级,获马千余匹,生擒酋长三人,俘老幼三万口及兵器、车帐、羊畜甚众”连高梁河之战的胜利者耶律休哥所部也被击败。
此后,双方的鏖战不断。
981年(太平兴国六年)正月,易州(今河北保定易县)守军破契丹数千骑,斩首三百级。五月与六月,契丹分别率近万骑攻打平寨军,皆被守将击退。九月,契丹欲侵易州,时知易州白继赟率兵与契丹大战于平塞寨北,成功击破契丹大军,斩首两千级。
982年(太平兴国七年)五月,契丹以精兵三万骑分三路入寇:一路袭击雁门,为潘美击败所部击败,斩首三千级;一路攻打府州(今陕西府谷县),折御卿率兵与之交战,并于新泽寨大败契丹;一路攻高阳关(今河北高阳县东),为崔彦进破于唐兴口,斩首两千级。闰十二月,契丹侵丰州,被刺史王承美击破,斩首两千级。
983年(太平兴国八年)三月,契丹再度率兵袭丰州。王承美击败契丹万人大军之后,“追北百有余里,至青冢,斩首二千余级,降者三千帐,获羊马兵仗以万计”。
986年(宋·雍熙三年),宋廷三路出兵北伐燕云,同时联络高丽等辽的周边势力,意图共击契丹,史称“雍熙北伐”,结果宋军惨败。
十一月,契丹以耶律休哥为先锋都统挥师南下。十二月,契丹以数万骑寇侵瀛洲,当月十日爆发了君子馆之战。“(刘)廷让全军皆没,死者数万人”,刘延让仅以身免。
987年(雍熙四年),雄、霸两州又遭契丹寇扰。
988年(宋·端拱元年)十一月,契丹大军经唐河北欲南下侵宋,时定州路都部署李继隆与李继忠率兵迎击,终于大败辽军,并乘胜追击、渡过曹河,斩首一万五千级。
989年(端拱二年),威虏军(今河北徐水县西二十五里遂城)粮食短缺,恐契丹乘隙围城,于是派遣李继隆运送粮草。辽军得知此事,遣数万精兵来袭。时北面缘边都巡检尹继伦率千余步兵正行军于辽军必经之路,趁辽军进食之时实行偷袭,辽军惊慌失色,争相踩踏,损伤惨重。
995年(至道元年)正月,契丹大将韩德威率数万兵马,同时引诱党项勒浪嵬族十六府大首领马尾等自振武军(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入侵,为永安军(今陕西府谷县)节度使折御卿击败于子河窼。勒浪等族见契丹已败,于是反水,装作宋军的府州兵绕到辽军阵后。辽军大惊失色,争相逃亡,大军折损了六、七成。
四月,契丹又犯雄州,知雄州何承矩领兵出战,斩其铁林大将一人,大败契丹军。
999年(宋·咸平二年)五月,契丹寇扰宋辽边境。
九月,契丹以数万兵马三路入侵,先锋田绍兴斌、石普与知保州杨嗣出兵迎击,于廉良路击败契丹大军,“杀获甚众”。
十月,契丹先不断骚扰雁门附近的瓶形寨(今山东繁峙县附近)与宁化军(今山西宁武县西南),再寇侵定州(今宁夏平罗县姚伏镇),然后徙军往怀远驿(今河南开封市东南)意图继续深入宋境。李继宣领兵三千迎敌,契丹自知不可久战,拔寨遁去。李继宣欲请兵追赶,主将傅潜不允。
十一月,契丹遣五千骑攻打冀州,知冀州张旻破之,并杀千余人。同月,契丹寇侵威虏军,为守军击破。宋一方,府州驻泊宋思恭、知府州折惟昌、府州钤辖刘文质等带兵攻入契丹五合川,攻下黄太尉寨,尽歼敌军,焚敌帐五千余。
同年,契丹攻下易州。
1000年(咸平三年)正月,契丹引兵攻打河间(在今河北献县、河间、青县、泊头等市县地),高阳关都部署康保裔率兵迎击,为契丹所欺骗,陷入重重包围之中,最后终因救援未至而身死。其后,高阳关、贝、冀路都部署范廷召等,赶到河间之后,派兵追击契丹至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斩首万余级。
1001年(咸平四年)十月,张斌破契丹于长城口。
十一月,时新上任的高阳关等三路都部署王显上奏大破契丹,斩杀契丹两万人,并捕获契丹统军铁林。
同年冬天,契丹寇侵,杨延朗设伏于羊山西,与契丹大军交战时且战且退,诱敌深入。至羊山西,伏兵暴起,契丹军大败。
1002年(咸平五年)五月,契丹入寇保州,杨延朗等率兵抵御,但“部伍不整,为敌所袭,士马多失亡”。同年底,契丹侵略宋北方边境,为守军击退。
1003年(咸平六年)四月,契丹入寇,定州副都部署王继忠交战不利,于白城为契丹所擒。
最后,唉经过长期对边境的试探与侵扰之后,契丹对宋北方的边防部署已有所了解,并图谋大举南下。
1004年(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率三十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军以纵深防御战略遏住辽军攻势,并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大将萧挞凛,大挫契丹锐气。
结果,宋军跟辽军打了二十五年,结果别说夺回燕云十六州,中原腹地也多次被辽军侵入,期间取得的那些胜利也不过是被动挨打下的防守反击而已。
对比明军呢?
就不说朱元璋早期那行云流水的北伐,把蒙古人赶回草原上,恢复汉唐故土的伟业了。
就说朱元璋后期,以及朱棣,甚至之后明军的军事胜利吧!
朱元璋从洪武十三年(1380年)开始,发动了3次北伐,肃清北元在辽东、亦集乃、贺兰山一带的势力,使明帝国的疆域向漠南推进了数百公里。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朱元璋动用15万军队,命蓝玉为征虏大将军,唐胜宗、郭英为副将。为了表示彻底消灭北元的决心,朱元璋特谕北伐将士“肃清沙漠,在此一举。”
明军由大宁至庆州时,得知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今中蒙边界贝尔湖)后,率大军星夜兼程,直捣其营。由于当时是大雪天,北元方面认为明军有巨大的后勤和恶劣的天气双重压力必不敢深入,遂不设防。结果,明军从风雪中袭击了北元汗帐,北元太尉蛮子仓促应战,却被明军歼敌数千人,其部众全部投降。脱古思帖木儿携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向北遁去,蓝玉亲率精锐骑兵追击千余里,北元遭到了自1368年以来最大的打击:
获其次子地保奴等六十四人及故元太子必里秃妃并公主五十九人。其詹事院同知脱因帖木儿将逃,失马,窜伏深草间,擒之。又追,获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平章八兰二千九百九十四人。军士男女七万七千三十七人,得宝玺图书牌面一百四十九、宣敕照会三千三百九十道、金币一、银印三、马四万七千匹,驼四千八百四头,牛羊一十万二千四百五十二头,车三千余辆。
在捕鱼儿海之战,是明帝国与北元的终极决战。经此一役。北元至少损失十万人以上。明军虽没能活捉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但使北元遭到了空前毁灭的打击。从此,完整的北元皇室及官僚系统不复存在,北元政权又回到了成吉思汗以前游牧组织的部落生活状态。北元已经名存实亡,只差最后一击。
在朱元璋去世之前,北元又遭到了燕王朱棣两次北伐后,建文四年(1402年),鬼力赤杀了北元最后一个皇帝坤帖木儿后,废大元国号,恢复鞑靼古称,北元彻底灭亡。
朱棣登基之后,更是发动了五次大规模北伐!
永乐八年(1409年)九月,朱棣正式对鞑靼下战书:“今选将练兵,来春朕决意亲征”。
在斡难河畔(今俄罗斯赤塔州鄂嫩河),朱棣追上了鞑靼可汗本雅失里的部队。朱棣登山布阵,指挥先锋数千精锐轻骑直冲本雅失里军阵,一举击溃鞑靼骑兵。最后,惨遭明军毁灭性打击的本雅失里几乎全军覆没,仅率7名骑兵渡过斡难河远遁。
5月15 日,明军驻扎五原峰,刚刚击败鞑靼可汗的朱棣颇感自豪,于是做了一件彪炳史册的壮举:祭祀斡难河山川,并赐名玄冥河。斡难河乃成吉思汗龙兴之地,1206年成吉思汗正是在这里召开的忽里勒台大会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在其后数十年间,蒙古势力席卷整个欧亚大陆。斡难河之战是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原王朝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将武力直指漠北草原深处。
第二次北伐,朱棣在忽兰忽失温大败瓦剌人。《卫拉特三大汗国及其后人》对瓦剌惨败的记述,“卫拉特几万人战死,几乎是灭顶之灾”。
第三次北伐,明军又摧毁和扫荡了蒙古兀良哈部。
仅最后半个月的扫荡战果:“已入寇穴,寇悉众来敌,大败之。斩首数千级,余众溃西而走;收其人口孽畜。”
日本汉学家那珂通世在其著作《东洋小史》中这样朱棣的远征:“昔汉武、唐宗者虽屡破北狄,但均系遣大将而非亲征;汉人天子远渡沙漠者,唯成祖一人”。
明人对朱棣五征漠北的评价是:“五出漠北,三犁虏庭”。即朱棣在前三次北征对蒙古诸部进行了犁庭扫穴式的毁灭性打击。永乐一朝,蒙古鞑靼、瓦剌、兀良哈三部均遭到了明军沉重的打击而进一步削弱,特别是兀良哈三卫几乎是到了崩溃的边缘。
另外说一下著名的永乐枪阵:
朱棣与将领们发挥集体智慧,发明了“束伍法”的战法,也就是著名的“永乐枪阵”。
永乐枪阵具体分为三层结构:
一, 神机队每队五十七人,队长、副各一人,旗军五十五人,内旗枪三人,牌五人,药桶四人,神机枪三十三人。遇敌,牌居前,五刀居左,五刀居右,神机枪前十一人放枪,中十一人转枪,后十一人装药,隔一人放一枪,先放六枪,余五枪备敌进退,前放枪者即空转枪与中,中转炮枪于前,转空枪于后,装药更迭而放,此第而转。擅滥放者,队长诛之,装药转枪怠慢不如法者,队副诛之。如此,则枪不绝声,对无坚阵。
二, 弓箭队亦每队五十七人,队长副各一人,旗军五十五人,内旗枪三人,牌十人,长枪十人,长刀十人,弓箭二十二人。遇敌列队,牌居前,弓箭两行,前行射多,手疲;后行代射,五枪五刀居左,五枪五刀居右,如贼突入,则牌迎马,而前枪左右刺击,弓箭迭射,虽贼猛马健,进无不毙矣。
三, 马队亦每队五十七人,队长副各一人,旗军五十五人,内旗枪三人,牌十人,长枪十人,长刀十人,其余枪叉、刀斧随其所用火器十人,杂兵二人,弓箭四十二人。如敌退却,马即追袭,冲突往来,出奇制胜,巧在临时不敢预定,此乃束伍法大略也。
神机营中不全是火器部队,而是配备了使用冷兵器的弓箭队、骑兵队及长牌手、长刀手等旗军的“冷热混合部队”。弓箭队与火器部队交替射击,可弥补早期火器射击效率低的弱点。旗军分为旗手、长牌手、长刀手。
作战时,神机营迅速摆开战斗阵型,长牌手位于本队最前端,将长牌立于地上,负责本队所有人的安全防御,主要防止蒙古骑兵冲破阵型;长刀手持长刀,站在本队左右两侧,负责保护火铳手的侧翼安全,这样中间的火铳手可以从容施展“三段击”,专门负责射击。骑兵队则是在保护火器部队不受蒙古骑兵的砍杀的同时,追击败逃或撤退的蒙古骑兵,扩大战果。每队都有专门负责搬运火药桶和管理火药的后勤兵。神机营纪律严明,队长若发现他们有擅自行动或滥放火铳者,有权当场就地正法。
对比这些战绩,大家应该对宋军与明军的战斗力对比有个结论了。
至于这个结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就看各自的立场了。
济南出过哪些历史名人?
1、邹衍
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战国末期齐国人(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街道郝庄村) 。阴阳家代表人物、五行创始人。
2、终军
终军(约前133~前112), 字子云,西汉济南人。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少好学。18岁被选为博士弟子,受到汉武帝赏识,封"谒者给事中",后擢升谏大夫 。他曾先后成功出使匈奴、南越。战前"请缨"的典故就是出自他出使南越的故事。元鼎五年,年仅二十余岁的终军被南越相吕嘉杀害,时人称为"终童"。据《济南府志》载,终军死后归葬济南。
3、秦琼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隋末唐初名将。
勇武过人,远近闻名。初仕隋朝,跟随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后来,投奔瓦岗起义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投靠郑国王世充。因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渊、李世民父子。后跟随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浑身伤病,拜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
贞观十二年(638年),病逝,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号为壮,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4、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唐初齐州人,房彦谦之子。
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典管书记,是李世民得力的谋士之一。
武德九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贞观十一年封梁国公;贞观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贞观二十二年七月廿四癸卯日,房玄龄病逝,谥文昭。
永徽三年,玄龄次子遗爱与其妻高阳公主被指谋反,遗爱被处死,公主赐自尽,诸子被发配流放到岭表。玄龄嗣子遗直也被连累,被贬为铜陵尉。房玄龄配享太庙的待遇也因而被停止。
因房玄龄善谋,而杜如晦处事果断,因此人称“房谋杜断”。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新唐书》本传对房的评价是“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或以事被让,必稽颡请罪,畏惕,视若无所容”。
5、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6、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7、于慎行
于慎行(1545~1607),明代文学家、诗人。字可远,又字无垢。东阿县东阿镇(今山东平阴县东阿镇)人 。明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万历元年(1573年)《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后升礼部右侍郎、左侍郎,转改吏部,掌詹事府,又升礼部尚书。万历三十三(1605年)年诏为詹事未上任,后朝中推出7位阁臣,首为于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归家,后卧病不起,起草遗疏,请皇帝"亲大臣,禄遗逸,补言官"。数日病死,年62岁,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于慎行著有《谷山笔麈》(18卷)、《谷城山馆文集》(42卷)、《谷城山馆诗集》(20卷)、《读史漫录》(10卷);编纂《兖州府志》。
8、邢世忠
邢世忠(1938年9月-2019年3月11日),山东省济南市人,上将军衔。1953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军长、兰州军区参谋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国防大学校长等职务,1998年3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9、李元正
李元正,山东济南人,解放军中将军衔。1940年2月生,197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11月参加工作。历任试验训练基地副司令员、试验训练基地司令员、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参谋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总装备部副部长等职务,1994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10、赵兴元
赵兴元,山东济南人,解放军中将军衔。1925年1月出生,1939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0年6月入党。历任解放军师长、副军长,黑龙江省军区政委,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政委等职,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将军衔。
华语男歌手谁才是真正的中国音乐第一人?
衡量一个歌手的成就,影响力,大致分为以下8个指标。
唱片销量,歌曲传唱度,经典歌曲数量,音乐类奖项,词曲创作,唱功,对乐坛的贡献,演唱会火爆程度。
8个指标一列举出来,像李宗盛,罗大佑这种创作大神,虽然对乐坛贡献极高,但是作为一个歌手身份来说实属一般。唱片销量,唱功,演唱火爆程度,音乐类奖项,这4种指标就差很多,所以淘汰。
像张国荣谭咏麟影响力仅限于这种香港本土以唱粤语为主的歌手,歌曲传唱度,词曲创作,对乐坛的贡献略弱,所以只能淘汰。
如王杰,周华健,齐秦这样的创作性歌坛天王,音乐类奖项,演唱会火爆程度是一大硬伤,没有做到某一时期乐坛霸主,只能排除。
最终只剩下三个人,张学友刘德华周杰伦。
张学友刘德华华语乐坛双雄
周杰伦二十一世纪以来最伟大的歌手
而这三个人第一个淘汰的应属张学友,零创作,并大量翻唱日本歌曲上百首,是一大致命硬伤,对乐坛毫无贡献可言。
在九十年代华语乐坛巅峰时期,四大天王争夺战中,刘德华稳站第一位置!
1 九十年代四大天王音乐类大奖总数
音乐类全部奖项
2 九十年代张学友刘德华台湾地区唱片销量对比图
内地音像世界音乐带刘德华销量总冠军
3 创作方面,刘德华21首十大劲歌金曲有8首自己填词,全部原创。
而张学友17首金曲里有9首翻唱日本歌曲。
4 演唱会火爆程度
现如今最大视频网络平台抖音播放量刘德华第一
5 歌曲传唱度
现如今最大网络音乐平台酷狗,刘德华稳站老牌歌手收听率第一。
那么这样一来,还剩下刘德华周杰伦巅峰对决。
两个时代的霸主,用数据衡量化不太公平。
只有从两个时代重要中决出胜负
刘德华属于九十年代霸主,华语乐坛巅峰时期,神仙打架的时代!
而周杰伦虽说在二十一世纪以来称霸歌坛数十载,但是华语乐坛已经没落,属于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时代!
所以说刘德华的时代更具质量,受众度更广,影响力更大!
以上综述,论华语乐坛第一人,刘德华力压群雄,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