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基金,李政道是怎样成为科学大师的

2023-10-21 01:20:04 103阅读

微子基金,李政道是怎样成为科学大师的?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

[1]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

微子基金,李政道是怎样成为科学大师的

[2]

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3]1985年,他又倡导成立了中国博士后流动站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并担任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顾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6年,他争取到意大利的经费,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创立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并担任主任。其后,成立了在浙江大学的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和在复旦大学的李政道实验物理中心。

[4]2018年4月7日,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

[5]

2004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2006年至今任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6] 2016年获得“2015中华文化人物”荣誉。

[7]中文名

李政道

外文名

Tsung-Dao Lee

国籍

美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上海

人物关系

秦惠箬

妻子

秦惠箬

妻子

李中清

儿子

吴瑞

学生

吴大猷

老师

束星北

老师

人物经历

1926年李政道出生于上海。

1943年在江西联合中学毕业。

〔8〕学术活动

1943年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由此走上物理学之路,师从束星北、王淦昌等教授。

1944年转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大学。

1946年经吴大猷教授推荐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学大师费米教授。

1950年6月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任芝加哥大学天文系助理研究员,从事流体力学的湍流、统计物理的相变以及凝聚态物理的极化子的研究。

1950年-1951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研究员和讲师。

1951年-1953年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员。

1953-1960年历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和场论领域的研究。三年后,29岁的李政道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二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他开辟了弱作用中的对称破缺、高能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物理等科学研究领域。

1956年与杨振宁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

1956年与杨振宁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8年与杨振宁、吴健雄同获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奖,并被授于普林斯顿大学物理荣誉博士学位。

1960年-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1961年受推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3年-1964年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4年-1984年任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讲座教授。

1970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1984年回国参加第十六届中研院院士会议。

1986年出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并担任北京现代物理学研究中心主任。12月,哥大为李政道举行六十大寿庆典

1988年在北京主持召开同步辐射应用国际讨论会。

1984年他获得全校级教授(UniversityProfessor)这一最高职称,至今仍是哥伦比亚大学在科学研究上最活跃的教授之一。他的兴趣转向高温超导波色子特性、中微子映射矩阵,以及解薛定谔方程的新途径的研究。

1986年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主任。

1986年任北京现代物理中心主任。

朱镕基、温家宝同志接见李政道

1988年任浙江现代物理中心主任。

1997年-2003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主任。

2004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1990年成为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董事会成员。

2004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2006年至今任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2018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

人物轶事

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出资30万美元,以他和他的已故夫人秦惠(竹君)的名义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苏州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新增)的本科生从事科研辅助工作。李政道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科学事业后继有人,实乃用心良苦,竭尽全力。

人物贡献

李政道的研究领域很宽,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方面的工作也颇有建树。

李政道

1949年与罗森布拉斯和杨振宁合作提出普适费米弱作用和中间玻色子的存在。1951年提出水力学中二维空间没有湍流。1952年与派尼斯合作研究固体物理中极化子的构造。1954年发表了量子场论中的著名的"李模型"理论。

1957年与奥赫梅和杨振宁合作提出电荷共轭不守恒和时间不反演的可能性。1959年与杨振宁合作,研究了硬球玻色气体的分子动理论,对研究氦Ⅱ的超流动性作出了贡献。1962年与杨振宁合作,研究了带电矢量介子电磁相互作用的不可重正化性,等!是我国重要人员。

你觉得杨振宁在世界科学界的历史排名是怎样的?

老规矩,先说下答案:杨振宇先生是目前世界科学界最伟大的科学家,丝毫没有水分的那种,在历史上也排名前十位

杨振宇先生是我们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在统计力学和粒子物理学等成果颇丰,对物理学界影响极大,但也并不止于这两方面,1956年与李政道先生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家,是我们的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目前我们国.内对杨振宇先生的态度都不是很友好,对其的认知也大多是老牛吃嫩草还有与钱.老比当初为什么不回.国等等,对其的评价颇有偏薄,还有人说杨振宇先生在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根本不是中.国.人,我这里来声明一下,当时杨振宇先生的国.籍是中.华.民.国,是彻彻底底的中.国.人

杨振宇先生在国内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在大多数人的理解下其的科研成果甚至不如霍金先生,虽然逝.者.为大,但还是要说一句,霍金先生与杨振宇先生比起来就像是教书先生和爱因斯坦的区别,丝毫没有可比性,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霍金先生所为科学家所做出的贡献

回归正题,据国外主流媒体的分析及各种权威的主流网站的排位,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这个称号都稳稳落在了杨振宇先生的头上,至于世界排名,则波动较大,最高排到了第三,而最低也没有落出18,综合起来,前十是稳稳妥妥的。

文#张#

天体物理学家?

钱永忠

钱永忠教授主要从事原子核天体物理方向的研究,在重元素合成,超新星爆发,中微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以及中微子振荡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至今,作为共同主要研究者持续获得美国能源部理论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基金。同时由于他对理论原子核天体物理的贡献,包括对通过快中子俘获过程制造重元素的研究,以及对超新星内中微子集体振荡的理论研究,于2008年被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在世界上到底处于什么水平?

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总体来说进步很大,但是问题也不少。个人认为还算不上世界一流。

中国的基础研究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中国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并引入了一系列倡议和方案,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973计划,作为基础研究快速发展的新动力。中国基础研究支出稳步增长,从2001年的52.2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822.9亿元。

由于资金增加,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从2007年到1717年,中国国际科技论文的引用数量位居世界第二。它在18个学科中的引文数排名前10位,并且在高被引论文数量上排名第3 。 2016年,被“高度引用的研究人员”名单上的中国科学家人数增加到183人(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世界领先的突破,包括高温超导,多光子纠缠,中微子,量子通信和干细胞的研究。

中国的基础研究仍然面临着紧迫的问题

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始于不到100年前,仍然面临着突出的问题。 中国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开支仍然不足,大约是美国的六分之一。 中国的基础研究支出占其研发总支出的百分比多年来一直保持在5%左右,而美国和日本则为15%左右。 同时,企业和社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很低。 中国在基础研究方面缺乏领先的科学家。 中国尚未积累足够的基础研究成果和技术,导致工业技术路线图发生重大转变,基础研究尚未为工业通用技术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我儿子被哈工大数学物理与光电科学专业录取?

首先恭喜你的儿子考上国内理工科名校哈工大!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拥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南方的深圳校区也很漂亮)。从你所说的专业来看,应该是在哈尔滨校本部。严格来说,数学物理与光电科学并不是一个专业,而是一个“集群”,下文会详细说明。总体来看,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也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

哈工大:历史悠久、贡献卓越的理工科名校

哈工大始建于1920年,长期受国家重点支持,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京外唯一一所),是新中国第一所本科五年制、研究生三年制、毕业生直接被授予工程师称号的理工科大学,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学校于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2019年《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USNEWS)工程学全球排名第六。学校有一大批国际国内排名领先的专业,就不一一罗列了。

哈工大实力雄厚,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 :创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航天学院,发射了中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小卫星,在中国首次实现了星地激光链路通信、首次实现了激光全自动束靶耦合引导(神光-Ⅲ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诞生了中国第一台会下棋能说话的计算机、第一部新体制雷达、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第一颗由高校学子自主设计研制管控的纳卫星、第一支登上春晚舞台的大学生机器人舞蹈队。在“天眼”工程、“龙江二号”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做出积极贡献。总之,是一所名符其实的理工科名校。

要说缺点,可能是地理位置较偏,气候、饮食等方面,对南方学生而言是一大挑战。但独特的冰雪资源和东北幽默文化,也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专业分流:数学物理与光电科学集群,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秋季学期(既第一学期)结束后要注意选好专业。

201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本部)采用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模式,将本部35个专业大类整合成8个专业集群,包括6个工科试验班、1个经济管理试验班、1个文科试验班。

入学后,哈工大还会对大类(集群)实行专业分流,除(智慧人居环境与智能交通)和(数学物理与光电科学)两个集群是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秋季学期(既第一学期)结束后,其余四个工科集群及经济管理试验班(集群)均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夏季学期(既第二学期)结束后,开始大类集群内专业分流,且所有学生均可在第一学年夏季学期(既第二学期)结束后同时进行申请跨类(集群)转专业选择(文、理生不能跨类互选)。专业分流或转专业将依据各大类(集群)的选择要求,基本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主要原则进行选择接收。

数学物理与光电科学集群本身包含2个学院的6个专业(详见下图),分流时应该要明确具体专业。再加上学校开放的转专业选择机会,入学后可以选择的专业还是很多的。要根据自身情况,综合考虑,选好专业,这也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就业和方方面面。

就业前景广阔,质优面广,前提是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过硬。

1、就业机会多多。哈工大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很受欢迎,就业面向全国,尤其是北上广深。每年有超过5000家用人单位从全国各地到哈工大校园招聘。以2018届毕业生为例,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校本部举办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的单位3680家,参加毕业生大型招聘会的单位1830家,入校招聘单位共计5510家(含国防科技工业单位853家、世界500强及所属单位632家、国内500强及所属企业1615家)。

2、就业单位优质。包括华为、中建集团、中航集团、中兴通讯、中电科技、中航科技、中航科工、国家电网、华兴光电、恒大集团、上汽、中国一汽、腾讯科技、百度、招商集团、比亚迪、中海地产、中科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及科研、设计院所等。

3、发展前景广阔。只要专业过硬,综合素质高,工作后努力干,有机会成为行业的主力甚至是领军人物。 国家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对理工科人才的需求和支持力度是巨大的。

万丈高楼平地起,现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有好的学校、好的平台,关键还要靠自己不懈努力。要想成才,必须花时间、花精力、动脑筋、下苦功。哈工大有很多实验和课程,课程难度一般都比较大,可能还会占用很多课余时间,有些大实验做三四十个小时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把时间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不虚此行,不负青春。

最后,祝你儿子能选择好适合自己的专业。走好人生每一步,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