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颗子弹,他可以用刀格挡住四台机枪正面射击的子弹吗
800颗子弹,他可以用刀格挡住四台机枪正面射击的子弹吗?
1⃣️四挺机枪同时扫射一个人时,手上用日本军官的指挥刀,或者有128团战士使用的大刀去隔挡连续飞来的不在同部位的机枪子弹,那是做不到的。因为你手舞大刀时不像风扇那样快速,风扇有四个风叶,才能隔挡飞物通过,如果只装一个风叶,还是不能同时挡住四颗子弹飞过的,人的手臂挥动旋转时的速度,也只有一个叶状的刀片样如何能达到风扇的转速隔挡四个点面连续发射的子弹呢!(本题只谈隔挡速度,不谈外因条件)
2⃣️子弹0.1秒就飞出十几米,人怎么也舞不出风扇的旋转速度,何况一片刀叶想要挡住四个点面连续发射来的子弹。古人在马上可以用刀阻挡弓箭,那是因为箭杆长,舞动的刀接触箭杆的机会多、而子弹短小快速让人防不胜防!
谢谢!
人能徒手抓子弹吗?
欧洲过去有个传说,某支军队在放炮时将炮弹打高了,于是它飞了很远的距离,最后砸碎了一位老太的假牙,撞进了她的嘴里,老太嘛事儿没有,“呸呸呸”吐掉核桃大的炮弹和满嘴的碎牙,跳起来就跑到军营去骂人。
这种故事当然是只能当奇闻听下而已,类似的奇闻很多,比如西点军校外面某女士用裙子接住了炮弹,海上作战时船帆兜住了炮弹等等,甭管真假,反正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动能和速度降低到极限时,即便是炮弹也会丧失威力。
当然,那还得是小口径的实心炮弹才行,换现代的引信炮弹那就没悬念了。小的东西本身质量较低,造成的连带物理效应更低,比如子弹,如果条件许可,当子弹减速到极致或相对速度一致的情况下,理论上是可以用手去接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出现过一位用手捏子弹的法国飞行员,他遭到了德军的射击,在回航之后,他突然发现身边有一些小黑点,于是忍不住伸手薅了一把,结果被拿下来的居然是机枪子弹。
这即是相对速度的问题,当子弹的速度足够慢,飞机的速度又足够快的时候,二者的运动速度重合,便形成了相对静止条件。普通机枪、步枪子弹的飞行速度在700-900米/秒左右,都属于超音速范畴,一战飞行员显然是遇到了末端动能降低到极限,速度丧失殆尽的子弹。
类似的情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比如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二者形成的就是相对静止状态,虽然都在高速运动,可彼此间不存在速度差异。
还有宇宙飞船和空间站的对接,国际空间站的时速达到27600千米/小时,每秒速度8千米,90分钟就绕地球一圈,这个速度比900米/秒的子弹可快多了,但宇宙飞船只要能追上并维持住相对速度,便能顺利的完成对接。
所以呢,理论上只要人的运动速度能与子弹接近,人手是可以接住子弹的。
但影视中展现的“邪神抓子弹”,则完全是个错误的示范,邪神说:“无坚不摧,唯快不破”,可他用手捏子弹却并非遵循了相对速度原理,而纯粹是靠的反应神经的快速以及手指的坚硬。
人的神经反射速度和肌肉运转速度有没有子弹快另说,用手指硬拦下刚出膛的子弹这压根就不可能,此时手指迎接的是子弹的初速能量,用手指去接子弹这与硬挨枪打没有任何区别,靠这种原理是无法接子弹的。
印度山地部队装备的M777榴弹炮?
近日,印度当局开始大量外购军火,弥补自己在军工生产方面的不足。其中包括印度为美制M777A2轻型155毫米榴弹炮配用的M982“神剑”制导炮弹。印度进口的这批神剑炮弹的单价为26万美元,合同总价为5000,数量大约只有200枚。之所以数量这样少,主要原因是太贵了,美军自用的神剑炮弹单价已经降到了8万美元一发,而出口印度则要贵4倍。
印军目前有好几百门现代化的155毫米重炮,包括瑞典博福斯FH-77B榴弹炮和美制M777A2超轻型榴弹炮。在M982神剑制导炮弹到货之前,印军在高原进行炮兵精确打击的主要弹药是俄罗斯制造的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弹。而中国军队也以及大批量装备了自产的激光制导炮弹。
那么,中印陆军的激光制导炮弹谁更强?
中国最早是在1994年从俄罗斯引进152毫米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弹技术,一是进口了一批原装的实弹,用于台海登陆战役的紧迫要求。二是引进了全套生产技术和工艺。随后国产化红土地制导炮弹于2000年开始国家靶场鉴定,2001年底定型。中国自行研制发展了152和155两种口径的激光制导炮弹,目前已经装备第二代产品,并且大量应用。而且,中国激光制导炮弹都具有在5000米以上高原使用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中国还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激光制导炮弹技术,提高性能射程,拓展用途和弹种,陆续研制了155毫米,152毫米,122毫米,105毫米等激光制导炮弹,以及120毫米、122毫米、152/155毫米半主动激光末端修正炮弹,这种炮弹采用固定导引头,不用陀螺稳定平台,是低成本型号,精度大约7~10米左右,比照红土地要差一些。此外,中国还进一步研制了末敏弹、北斗卫星制导炮弹等多个精确制导炮弹,基本函盖了目前我军炮兵部队的主要大口径火炮,使我军炮兵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大幅提升。
印军以前不具备高原激光制导炮弹的作战能力。印军在1999年卡吉尔冲突以后,深感精确制导弹药的重要性,大大加强了对于精确制导武器的采购和储备,于是从俄罗斯原装进口了1万枚155毫米口径的红土地M激光制导炮弹,单价高达4万美元,配备给博福斯FH-77B榴弹炮,近几年也有补充进口。
不知是印度军队的使用原因,还是俄国人的质量原因,红土地在印度军队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实战打靶命中率只有28%,而且不能在3000米以上高原使用。而且至今也未听说这个南亚大国有任何自行生产的意图和消息。
红土地炮弹的早期设计是基于苏联自用的,没有考虑到高海拔的低密度空气需求,因此在气动和飞行控制方案上有所欠缺,只能在平原使用。红土地炮弹在高原地区使用,会导致飞行弹道超出射表范围,命中率会大幅度的降低。随着印军使用激光制导炮弹积累经验的慢慢丰富。印军也开始向俄罗斯提出制导炮弹的高原使用问题。
于是俄罗斯推出了红土地M2型155毫米激光制导炮弹,配备法国造的DHY307孔雀石自动火控系统,与前辈红土地M相比,改进后的制导炮弹射程增加了30%,达到25公里。新型炮弹的尾部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尾翼由原先的4个增加到了6个,这使得炮弹在高海拔山区和复杂天气条件下飞行的更加平稳。该炮导弹在印军进行了测试,最高使用海拔达到了6000米。印度随即进行了小批量采购,目前印军在理论上具有高原激光制导炮战的能力。
目前中国自主生产的155毫米激光制导炮弹比俄罗斯的产品更有优越性。制导系统更先进,重量更轻,俄罗斯红土地M2的孔雀石火控系统重量为31公斤,在配备热成像仪时的重量高达42公斤。而中国GP-6激光制导炮弹的火控系统重量仅为23公斤。中国还对激光制导炮弹技术进行了再升级,改进火箭增程和飞行控制系统,射程大大提升,几年前国际展会上甚至公开推出射程超过100公里的制导炮弹。
M777+“神剑”制导炮弹对印度来说确实是件新鲜高端货,但52倍口径的155自行火炮、车载炮,同样使用导航定位系统(当然是北斗)的制导炮弹,并不是什么稀罕货,关键是印度是拿着重金求购,这和自己的流水线大量生产,从这一点来说就注定结局。
目前,中国自行研制的国产惯导+卫星制导炮弹已经实现系列化。口径从122毫米到155毫米的榴弹炮,甚至在100毫米、82毫米和60毫米迫击炮弹上都可以应用,其中60毫米制导迫击炮弹,是世界最小的制导炮弹。这个系列制导迫弹,能够以精确火力支援合成营和步兵连的作战。
修正引信技术使用惯性+北斗卫星定位制导,引信集成了天线、固定舵、卫星接收模块、地磁模块等组件,体积小,只比普通的引信体积略大,使用标准的引信接口,旋上普通炮弹就能变成一枚“聪明”的炮弹。精度比普通弹提高30倍以上,CEP指标5~10米,高于美军现役PGK引信的30米精度,超过了“神剑”制导炮弹的水平。
孙悟空能不能接住子弹?
俺老孙什么都能做,就是不会谈恋爱!什么子弹,导弹,原子弹,俺72大变化,18般武义,朋友遍天下,有什么难事和佛主打声招呼,让人类放下成见,以和为贵,在不听言,和上帝打声招呼,有什么弹以只会自己消灭自己。
枪和子弹不怕水吗?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还真就不怕。当然这个答案,有些人会表示怀疑。
这个可以理解,毕竟在一些影视剧中,可以看到,在武装泅渡的时候,会把武器高高的举过头顶,或者会把武器放在漂浮物上,而人推着漂浮物前进的桥段。
不管怎么看,都好像是害怕把武器给弄湿了一样。
把武器高高的举过头顶和将武器放在漂浮物上,这并不是影视剧中拍的比较浮夸,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有的。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接下来,什么是武装泅渡说一下,从侧面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武装泅渡。武装泅渡,这其实是从民间的着装泅渡演化过来,在古代就已经融入到了军事中了。
比如在看《水浒传》中,就有这样的描述。
武装泅渡可以说是,一支军队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技能,毕竟这是一支军队在水环境中,进行作战的一个基础。
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我国的军队就曾经针对武装泅渡,进行过短期的训练。
建国后,武装泅渡成为了军队必须掌握的技能。
比如说在五十年代初期,解放军体育学院,根据苏联的军事体育教学的内容,在我国的军事体育课中,编入了和苏联一样的武装泅渡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当时的训练内容是,训练人员全副武装然后带上一根原木,用侧泳的动作完成五十米的泅渡。
到了六十年代以后,武装泅渡科目就成为了军事体育专业的重点课程,就如同九年义务教育中的数学和语文一样。
而且在六十年代的时候,武装泅渡还是全军进行大比武的一个重要的比赛科目。
当年海南军区的两栖侦察大队,就举行过武装泅渡横渡琼州海峡,结果一个大队,仅有一个班的成员横渡成功。
别小看这项技能,后来在对西沙群岛的收复战中,就是这个海南军区两栖侦察大队,进行八百米武装泅渡,最终成功进行了抢滩登陆。
七十年代以后,武装泅渡在我军的训练科目中就开始变的更加多样起来,比如在这个时期又加入了武装潜泳,水上射击,这其实都是武装泅渡下辖的分支。
那么武装泅渡到底是一个什么过程呢?
首先武装泅渡是要穿着军装,迷彩服,迷彩头盔,衣服外边还要扎上腰带,接着就是携带所属配枪,手榴弹,子弹袋,水壶,工兵锹等等一系列的单兵武器装备。
一般情况下,单兵在武装泅渡的过程中,整体的武器装备的重量在十到十五公斤左右。
在武装泅渡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武器装备掉水里。在泅渡开始之前,就需要将所有背带之类的东西,交叉的捆绑在上半身(防止水将衣服撑大,阻力变大)。
除此之外,泅渡前还要把上衣的领口给解开,没办法因为在泅渡的过程中,身上携带的装具太过沉重,加上背带在上半身的各种束缚,呼吸会变的困难,所以领口必须解开。
接着是衣裤的口袋都要翻出来。
一说这话,很多人就不明白,一个口袋还值得翻出来?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洗澡的时候,尤其是男生,在水池子里有玩耍过的经历。所以都应该见过,用洗澡毛巾将水兜在里边,包成一个皮球,就能把水提起来,看着水慢慢的从洗澡毛巾中渗透出来。
那么武装泅渡的时候,这些口袋在前进的过程中,就会像洗澡毛巾一样把水兜在裤兜子里。
这会增加前进的阻力,甚至是重力,让泅渡过程变的更加的艰难。
如果是进行八百米,甚至是一千米的军事泅渡,就这么一点阻力和重力,可能就会让人员撑不到最后,就算是撑到最后,体力也会被耗尽。
除了裤兜子要翻出来之外,胳膊和裤腿的衣服也要卷到上臂和大腿上,这同样是为了减少,衣物在水中失去束缚,随意飘荡,影响前进。
这还不算完,泅渡之前还要脱下鞋袜,袜子塞到鞋内,而鞋子是要到插在腰带上,而且鞋底一定要冲着外面。
其实话说道这里,很多人就明白了,鞋子这么做同样是为了减少阻力的,鞋底总要比鞋面光滑吗。
至于最为重要的自动步枪,一般是会被斜挎在背上的。
其实话说到这里,问题中答案已经出来了。
武器并不害怕被浸入水中,不然在武装泅渡中自动步枪也不会斜背到背上,这种情况下,武器一准会浸入水的。
好了,接着说。
在这一系列装备中,最麻烦的就是自动步枪和子弹袋。
自动步枪都明白,而这个子弹袋很多人不了解,这里边不仅要装上四个弹匣,还要装上四颗手榴弹(手榴弹也不怕水)。
所以自动步枪和子弹袋不仅是最沉的,也是入水以后,将身体往河水里拽,阻碍前进的最大障碍。
至于其他的武器装备,包括服装,装具什么的,基本上被水浸透之后,密度和人体的密度差不多,所以这些东西不会往下沉,仅仅会产生向前运动的一个阻碍而已。
怎么说呢?其实在进行武装泅渡的训练的过程中,是很危险的。文章上边就说过,武装泅渡之前,各种背带什么的都是束缚在上半身的。
这就会遇到一个问题,胸部的呼吸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骸关节,肩部,颈部,腰部都会被束缚起来,整个人体的灵活性就会大大的降低,动作也会变形。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克服身上装备的助力和重力,这个时候,四肢就一定会处于紧张的状态中。
而且在武装泅渡的过程中,身体是不断的被拉扯下沉,抬头出水呼吸的时间是比较短暂的。
所以在武装泅渡的过程中,训练人员会感觉到呼吸非常的困难。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呼吸不均匀,氧气吸入体内变少,导致在武装泅渡的过程中,人体会产生疲惫感。
所以武装泅渡特别的讲究技巧。
最简单的说,武装泅渡中最合适的泅渡方式就是蛙泳。
而使用的这个蛙泳,还和平时打闹嬉戏中的蛙泳还不一样,这都是在实践中摔打出来的东西。
那么这么多游泳的姿势,为什么要选用蛙泳呢?
因为所有的游泳姿势中,蛙泳的浮力是最大的,也就是说这种姿势所携带的东西是最多的。
而且蛙泳的动作比较简单,在前进的过程中是最为省力的。
当然除了对武装泅渡者有好处,还对军事方面有辅助的作用,因为游动的时候比较平稳,所以发出来的声音是比较小的,再加上双眼是一直向前的,这对于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话说回来,蛙泳虽然是武装泅渡中最为主要的方式,其他的游泳姿势不是不会使用,比如遇到漩涡,急流,甚至是抢滩登陆的时候,其他游泳姿势都是可以的。
战术要讲究灵活吗?
武装泅渡的分类。话说武装泅渡,一般分为两个大类。
一类是不利用漂浮物进行泅渡,这是最为困难的一种,另一类就是利用漂浮物进行泅渡。
不利用漂浮物进行武装泅渡,文章之前就介绍过,将武器斜挎在背上。
那么利用漂浮物进行武装泅渡,是最容易的,到时候可以利用竹筒,木板,原木,甚至是捆绑起来的空水壶都可以。
说道这里很多人会质疑空水壶会有多大的浮力。
这么说吧,八个空的军用水壶,捆到一块至少可以产生十公斤左右的浮力。甚至于一条军用裤子在里边塞入干草,干树叶之类的东西,也可以提供七八公斤的浮力。
如果周围没有干草,干树叶之类的东西,把军用裤子(最好用新的)浸透了水,把裤腰裤腿这么一扎紧了,往里头吹气,就这么个简易的工具,也是可以提供十八公斤的浮力。
当然这种用裤子制作的漂浮物,使用的时间不长,最多十分钟里边的气就跑的差不多了,必须谨慎使用。
其实这些都是在实践种摸索出来的工具。
甚至于可以使用防毒靴做漂浮物,只要里边装上一些干草之类的东西,将口子扎紧了,也可以提供十六公斤作用的浮力。
太多了,就说道这里。
这个时候重的东西都可以放在漂浮物上,这个方法不仅安全,还能携带更多的物资进行泅渡。
甚至还可以进行水上射击或者投弹的。
《士兵突击》中,就有一个桥段,许三多下水进行武装泅渡,身体的前边推着一个包裹,这其实就是利用漂浮物进行武装泅渡。
不过最后因为水温太低,许三多冻得牙齿都哆嗦。
说道这里问题就来了,难道不利用漂浮物进行武装泅渡的时候,就不能进行射击了?
这种情况进行射击是很危险的。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的枪支枪管里一半是水,一半是空气,在射击的时候很容易炸膛的。
毕竟水和空气的密度不同,子弹在这两种介质中运动,很容易出问题的。
网上就有一个外国视频,小伙将一支步枪的枪管一半插到水里,进行射击,结果是枪管自己就飞了。
所以在不利用漂浮物进行武装泅渡的时候,很少会进行射击的。
因为这样做,很可能没有伤到敌人,自己反而受伤了。
武装泅渡中的其他危险。在武装泅渡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抽筋,接着就是被水底的海草之类的东西缠住脚踝。
所以在武装泅渡的过程中,善于游泳的和不善于游泳的要互相搭配着在队伍里,这样也方便营救。
比如在海上进行训练,武装泅渡之后,有可能出现因为四肢抽筋发生晕厥的现象。
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运动量过大,毕竟十到十五公斤的武器装备,一旦运动时间过长,身体内的热量和体能消耗过大,血糖就会下降到一个危险的水平,再加上在泅渡的过程中四肢运动量过大,一旦登陆,这种运动量突然减少,这种现象就会发生。
武装泅渡既然有危险,为什么不取消呢?毕竟现在都高科技了,不是什么都不能用一个按钮搞定,如果不行,那就按两下。
其实战争不能这么理解了。
如今虽然是在高科技的前提下的战争,但这种战争具备了更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那么武装泅渡,这在战术上,是出奇兵的最好方法。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比如在1967年的时候,美国和越南之间的战斗。
当时美国海军一艘两栖修理舰,总是在越南一个叫咸龙江的地方活动。
双方的武器装备的对比就不用多说了,可以说是碾压。
所以这艘两栖修理舰,不仅对美军的武器进行修理,还负责扫荡。
毕竟这艘舰艇,名义上说是修理舰,但上边可有三百五十名士兵,光一百零五毫米的舰炮就六门,舰炮的威力可比同一口径的陆炮要大很多的。
这还不算,还有八十毫米的副炮三门,小口径高炮好多,甚至还有两架直升机。
当时为了更少的进行扫荡,船上还装备了三套探照灯,为此还增加了四个岗哨。
为了这艘船的安全,还配备了好几艘巡逻艇进行戒备。
面对这个大家伙,当时越南一支游击队打算拿下。
正面打,肯定不行,所以他们组织了五个人的爆破小组。
在十一月二十三号的时候,在夜色呃掩护下,对这艘船进行武装泅渡爆破。
五个人,每人两包五十五公斤的炸药。
武装泅渡到距离两栖修理舰三十米的地方,进入到潜游状态,靠近船只。
整个过程美军都没有发现。
然后爆破组将包裹着磁铁板的炸药吸附到了两栖修理舰上,然后拉出导线,游出二百米的距离,实施了引爆。
结果引爆之后,这艘两栖修理舰直接就被炸沉了,舰艇上的两架直升机都没能逃出去。
而舰艇上的美军,有一百多人的伤亡。
至于爆破小组,无一人伤亡。
所以武装泅渡,看起来是一种很古老的战法,但在如今的现代化战争中,还有用武之地的。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