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返利,银行如何做好揽储工作
理财返利,银行如何做好揽储工作?
对于银行如何做好揽存工作,其实不管是受此次疫情影响也好还是不受此次疫情影响,银行业如果想提升揽存量,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上浮存款利率,或推出灵活性高起存门槛较低,受存款保险条例本息50万元保障的一般性存款产品,揽存量自然就会有所提升。例如:民营银行刚上线的时候似的,在储户认知度低客户量少的情况下,民营银行推出了存款利率可达到5.0%-6.0%,灵活性极高可做到随用随取,提前支取不按照活期存款利率计息,按办理存款时候合同当中所设定的阶梯利率计息并付息的智能存款产品,自这类智能存款推出后为民营银行吸收了大量的用户与存款量的提升。疫情过后如果各银行业为了增加揽存,推出一款类似民营银行智能存款产品,可以说揽存量肯定是会有所提升,不过个人认为疫情过后各银行业不会加大存款揽存量的,因为在疫情期间央行为了保持我国市场经济平衡,在2月3日-2月4日两天时间内释放出1.7万亿元的资金增加市场流动性,疫情过后各银行并不会缺少资金,在银行不缺少资金的时候银行自然也就不会上浮存款利率或推出新的存款产品来揽存,疫情过后各银行存款利率反而有可能会发生下浮的概率。如果在存款利率下浮的情况下,对于银行职员来说想要增加存款揽存量的提升,可以说非常困难,如果当地银行降低营收额推出相应的补贴活动应该也是可以起到揽存量的上升。还有一点就是现在对于理财知识有所了解的储户,在存款利率下浮的情况下,往往都会选择一些风险极地或适中的理财产品来增加总存款的收益率的提升,例如稳健性理财产品,货币基金,债券型基金,指数基金等较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其次受疫情影响各行各业基本上均处于暂停营业或延期开工,在广大人群众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又有房贷,车贷,信用卡等消费贷款的压力下还款都有可能成问题,银行存款的人群自然也就会很少,在这种情况下想增加揽存量的提升,银行只能推出相应的存款产品或有价值的活动。
综上:总的来说疫情过后如果各银行想要增加揽存量的提升,必然是需要推出相应的活动或略微上浮存款利率;如果存款利率发生下浮的情况,对于银行来说短时间内并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只能等广大居民认可后,在推出相应的存款活动来增加存款揽存量的提升。
你知道的非法集资的套路有哪些?
“骗子套路深,俺想回农村”。傻子钱多,骗子骗术多,特别是非法集资的各种套路,大部分都是利用人性的贪婪行骗,在利益的诱惑之下,人非圣贤一不小心就会落入骗局之中。
其实,非法集资的套路看似很多,其实仔细分析其中的原理无非这几种。
骗子骗术多,睁大眼识破套路一:交钱成为代理,发展下线赚钱
只要是要交钱才能成为代理的商业模式,我们都需要警惕。在这种商业骗局中,大部分会以6个月回本、12个月翻倍、2年赚N倍的方式诱惑投资者。遇到这样的非法集资项目,想都不用想,直接拉进黑名单,这种人传人的方式,除非是顶级代理,否则很难回本。一般顶级代理肯定是合伙人才有资格参与。
而且历来这种代理模式注定不会长久,试想谁都不愿意成为最后一个接盘侠,所以一般这种模式注定不会长久,很多骗局一般在2-3个月左右就会卷钱跑路,然后又包装成另外一个项目继续招摇撞骗。
套路二:高收益诱惑
第二种套路是非法集资项目中最常见的骗局,一般这种项目方最常用的套路就是利用数学公式计算收益,通过高额的收益诱惑你,告诉你项目有多好,锁定一年,收益达到80%;同时还会告诉你,你的钱如果存在银行,一年只会有2%的收益,你会选择哪个呢?
正常人都会对这种收益率动心,毕竟现在银行理财、余额宝的收益已经低的非常可怜了。这个时候面对这种高收益,忍不住要划重点了:你有没有想过项目方凭什么一年给你80%的收益,项目方的钱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什么样的投资项目能到到这样的收益,难不成项目方去贩DU?
因此,一旦遇到这样的项目,看不都不用看,直接pass掉,顺手举报为社会除害。
套路三:贵金属、虚拟货币等贝壳型产品
为什么称之为贝壳型产品,我们都知道在古代贝壳被当做一种货币,可以交易到肉、米、面等食物,这是因为贝壳的稀缺性。后来被众人发现大海里有无数的贝壳后,便把贝壳从货币的等价交换物中踢出局。
像贵金属、虚拟货币就被成为贝壳型产品,骗子会以其稀缺性作为卖点,给你画无数个大饼,在xx年后,贵金属、虚拟货币能够上涨N倍,现在不买就再也买不到了。
这其中有个非常简单的道理:稀缺性≠价值。
世界上稀缺性的东西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稀缺性都具有价值,只有得到了法律和政府的认可,这种稀缺性才有价值。
因此遇到贩卖稀缺性的产品,一律说NO
骗子套路深,如何避免踩错坑面对市场上参差不齐的产品,我们要的就是冷静的分析每一个出现的产品形态,在我们的认知范围内是否存在,比如交代理费、高收益、虚拟货币等,这些是我们一看到就可以对号入座,列为非法集资的项目。
还有一些无法甄别的项目,我们的原则是不懂的就不碰,这样基本上可以避免交太多的智商税。
以上就是我对题主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点赞和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我是杜耶说理财,价值投资的布道者。
关注我,和我一起慢慢变富。原创不易,感谢关注。
保险没有返利怎么办?
建议您先去保险公司投诉,要求保险公司帮忙调解这件事,因为业务员也隶属于保险公司管,这样能比较快的处理。如果调解不了,而对方不归还保单严重影响到您的权益,您可以到法院起诉对方。
保险员答应给的返点一直不给,我们可以选择退保,车险优惠的价格是按照年出险次数给的,比方长沙的车险优惠,一年未出险是54折,两年未出险44折,三年未出险38折。交强险的优惠是逐年递减10%,最高优惠30%,也就是3年都没出险后,每年都可以享受30%的优惠。
银行理财产品中高风险是什么?
自从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之后,只要是理财产品,那么或多或少肯定有风险,唯一的区别就是风险的大与小。
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分类
目前商业银行按照理财产品的投向,将产品的风险等级划分为R1-R5五个层级,层级越高,风险越大,其中R1-R2的产品可以认定为低风险产品,R3产品属于中等风险产品,R4-R5属于高风险产品。
以工行为例,对于五个层级产品的说明中,R1与R2产品的本金和预期收益受风险因素的影响较小;R3为风险因素对本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R4为风险因素对本金会产生较大的影响;R5则为风险因素对本金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越高的层级,你的本金越没有保障。所以说理财产品是有风险的,在购买之前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其实银行在客户购买理财之前,都会让客户填写一张风险承受能力测评表,以评估客户适合购买哪个层级的产品,但是部分客户为了所谓的面子,盲目乱填,导致最终购买到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产品。)
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虽然说银行的理财有五个等级,但是现实中R3及以上层级的产品银行极少发行,90%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层级都为R1-R2的产品;再者风险承受能力测评表进一步确保了用户所购买的产品在其承受范围之内。所以现实中真正因理财投资出现亏损的案例很少,理财产品最大的风险来源不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银行的销售人员,也就说市面上常听说的两类:飞单以及虚假理财。
飞单:飞单一般是指银行工作人员为了获取高佣金违规向投资者兜售非银行自身发行的理财产品。比如某某金融公司,有一款理财产品销量不好,找到银行理财经理,承诺每销售100万元给予5个点的返点,这个返点远远高于销售银行自身理财产品的获得的收入,因此就会有人铤而走险。但是对于客户来说,资金失去了银行严格风控的保护就很容易“打水漂”。
虚假理财:虚假理财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萝卜章理财,银行销售人员(这部分人很多其实已经离职,只是用户不知道而已)往往采用伪造理财协议、私刻公章等手段,虚构银行在售高息理财产品,与投资者签订虚假合同,从而骗取投资者钱款。
如何避免风险
所有虚假理财产品基本都存在一个普遍的特征:高收益。虚假理财产品之所以有那么多人上当受骗,主要利用的还是投资者贪图高收益的心理,所以对于严重背离市场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一定要抱120个小心。
2014年银监会在下发的39号文第五条第二款中明确规定,银行发售普通个人客户理财产品时,必须在宣传销售文本中公布所售产品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的登记编码,客户可依据该登记编码在“中国理财网”查询该产品信息。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一般是以字母C开头的14位编码,如果你在中国理财网上查询不到该款编号对应的理财产品,一律视为虚假理财。
综上所述,只要避免了飞单以及虚假理财,那么投资理财产品的风险应该算是可控的,特别是R3以下的产品,基本无需过于担心。
如何让存款及时止损?
如何让存款及时止损,保住本金?对于银行一般性存款来说,不存在及时止损一说,更没有保住本金的风险。因为存款都是纳入存款保险条例的,50万以内100%赔付。只要您在银行存款不超过50万元就几乎没有风险。
说起止损往往都是指投资基金或者股票等高收益高风险等级产品才会有,银行存款作为固收类产品,一般都是固定利率而非预期年化收益率。比如说,你存入银行10万元,选择五年期定期存款的方式,产品到期后本息合计应该有105000元左右吧。
我猜测您可能是想问如何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目的?如果是这种情况,您倒是可以选择较银行存款利息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但您提及的余额宝等货币基金显然不行,因为当前余额宝收益率已经下降至2.3060%,转入余额宝10万元每天的收益不过就是6.1元左右。很明显,这样的收益水平远远不如银行定存。
另外,若要想跑赢通货膨胀率其实是相当困难的,除非你敢于冒风险接受高收益高风险的理财产品,比如说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等方式。这就关键看你的风险意识,取决于自身的承受能力及偏好来定。
总之,您不需要为存款的本金担心,因为存款意味着保本保息。要想取得较高收益,或者说跑赢通货膨胀,实现财富保值增值,那就不要首选存款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