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域按键精灵脚本(让你最记忆犹新的国产网络游戏是哪一个)
魔域按键精灵脚本,让你最记忆犹新的国产网络游戏是哪一个?
感觉最能代表80后的游戏就是《热血传奇》这一款了,当然也有人认为是《魔兽世界》,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嘛!但是我个人感觉是《传奇》,毕竟在魔兽还没在国内推出的时候,可以说,《传奇》横扫了当年各个网吧!
如果当年在网吧,如果说你不认识传奇这款游戏,真的有可能被鄙视的。。。虽然当年玩传奇很卡很慢,还有了“一步一卡,卡的潇洒”“一二三四五,挖矿好辛苦”等等的著名台词,但是那时候确实非常的高兴!
而1.76版本的传奇,更是传奇的巅峰,传奇老玩家最喜欢的一个版本。
像目前1.76版本中,《飞扬神途》这款手机和电脑互通的传奇类游戏评价比较高,而且老玩家非常多,玩法公平,而且不氪金,非常适合散人玩家。
手游有什么游戏可以搬砖吗?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市面上很多手游都比较不长久,前期人满为患,后期都冷冷清清,今天为各位推荐一款我一直玩的游戏《乱世王者》,里面挣钱的门道比较多,今天给大家列出主要几点!
买卖资源;俗称搬砖,收集城内外资源,采集粮.木.铁.宝石《注意只能卖非保护资源》。卖给大佬,现在价格比例每百万/0.03..0.03..0.3..3,一般一个账号一个月几百块钱不成问题。2.卖兵,每周都有杀兵活动,分本国和跨国轮着来,价格一般每十万分5元,便宜的3元。
3.主攻稀缺兵种盾兵,很多联盟都缺这个兵种,有些联盟高价聘请。包括九鼎,楚汉,联盟战争都需要盾来抗伤害
4.卖皮肤,一般抽到一个皮肤价格5000至10000元。但如果你运气好,花点小钱钱抽到一个皮肤,恭喜你,最少2000元到手了,最多也就3000左右。本人有幸抽到一个,花了300块钱,卖了2000 。这个比较坑,不建议过多投入。
5.马上要出来个神器宫殿建筑,还没开放,里面造出来的装备,可以买卖,这是系统支持的,无需担心。
6.卖号,这个不用解释了吧!
总结,入这个游戏,需要投入过多精力。前期建议充点小钱,几百足以,号多建议多开,每个区都有大佬,买卖关系需要自己去经营,至于里面过多的玩法,建议你自己去探索,我在这里祝你赚得满满的!
谢谢大家,创作不易,喜欢的话,希望大家帮忙支持加转发!
有没有一款让你至今都难以忘怀的游戏?
当然是新鬼武者了,对于一个走向终结的游戏系列来说,最可惜的并不是在辉煌中离去,而是在无法违抗时代的潮流中走向末路。
不过时代流转,游戏市场也在产生着变化,终点并非一定是终结,比如近期Capcom就提出了“将唤醒沉睡的IP列为公司优先任务之一”的口号,虽然有炒冷饭之嫌,但仍一些经典系列的复活增添了一定的可能性。
在UCG475期“那些死于变革的系列终结作”盘点中,我们选取了三部有代表性的Capcom名作,它们曾经在过去抵抗过、奋斗过,但也难逃消散在历史长河的命运。
在此我们并非盖棺定论,而是带着怀念的心情回顾这系列终结作,并希望它们能够走出过去阴霾重新活跃在游戏舞台上。
接下来我们谈谈三部作品中的最后一部——《新鬼武者 幻梦之晓》。
难忘那一闪的风情——《新鬼武者 幻梦之晓》
结局:制作人稻船敬二已离职,初代HD版销量平平
原名:新鬼武者 DAWN OF DREAMS
发行商:Capcom
平台:PS2
发售日:2006年1月26日
“《鬼武者》系列”称得上是PS2平台最耀眼的流星。系列首作是PS2上首款百万级游戏,第2作全球更是创下210万套的系列最高纪录。这样一个百万级游戏系列,竟然始于PS2,也终于PS2,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鬼武者》最初是一个“战国生化危机”式的企划,游戏原本预定登陆任天堂即将为N64推出的扩充磁碟机64DD,但由于64DD一再延期,经过一番周折后该企划改由稻船敬二接手,登陆平台也从64DD改为PS,再到PS2。2001年发售的《鬼武者》除了独具特色的刀剑战斗系统之外,另一个让玩家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金城武的加盟。游戏的主人公明智左马介不仅使用了金城武的脸模,还让他充当声优和体优,这种明星代言的做法成为了日后系列的最大卖点。
2002年发售的《鬼武者2》则请来日本已故演员松田优作饰演主人公柳生十兵卫,2代相比初代有着巨大的进步,不仅可使用角色增加到五人,更大幅强化了一闪的作用,耐玩度也有明显提升,游戏最终取得了系列历代最高的销量。2004年发售的《鬼武者3》则是信长三部曲,这次Capcom更是大手一挥,请来金城武和让·雷诺两大巨星联袂出演,游戏舞台更是设置于日本战国时代的本能寺,以及现代的巴黎,可谓野心极大。只可惜游戏的最终销量是152万套,尚不及2代。
在《鬼武者 战略版》《鬼武者 无赖传》这样的外传作品问世后,系列实际上的最终作《新鬼武者 幻梦之晓》于2006年推出。该作的制作人是日后因“《街头霸王》系列”而为人熟知的小野义德,稻船敬二挂名为总制作指挥。《新鬼武者 幻梦之晓》一反常态,没有请任何明星担任脸模。游戏系统方面更是有着天翻地覆的改进,不仅将流程改为总共17话的章节制,还采用了主角苍鬼+4名同伴的从者系统。
系列的招牌系统一闪也被大幅修改,不再像过去那样要在对手出招时发动,增加了主动发动一闪的方法,连锁一闪只要通过连续按键即可实现。当然最重要的变化还是在于游戏加入了庞大的RPG要素,不仅有丰富的武器防具,而且武器和防具还有等级设定。角色本身也可以通过升级和技能点数来强化,游戏的耐玩度因此大幅上升。
《新鬼武者 幻梦之晓》绝非狗尾续貂之作,无论在亚洲还是欧美都拥有不错的评价,然而该作全球64万套的销量实际上断送了整个系列的前程。《新鬼武者 幻梦之晓》的问题在于变化太大,Capcom原本想通过加入RPG要素、增多难度选择和降低一闪门槛来扩大用户层,然而制作人组没能把握好变革的“度”,导致新老玩家都不买账。再加上当时PS2已进入生涯末期,为赶在系列5周年之际发售,游戏有着较为明显的赶工痕迹,例如没有明星助阵、剧情演出敷衍、通关后没有附加模式等等,最终导致了该作的失败
在随后的第七世代里,日式游戏逐渐式微,欧美游戏成为主流,和风浓厚的本系列便被Capcom束之高阁。随着日式游戏在第八世代的复兴,Capcom又打起了《鬼武者》的主意,不过《鬼武者 高清复刻版》没有取得预想中的好成绩,看来本系列的复苏还要继续推迟了。
有哪些好游戏毁在了垃圾代理商身上?
《战场》
以下是百度资料
是一款策略类的游戏,游戏的目标是成功地打败所有的敌人,占领所有的领土。
中文名
战场
原版名称
war
开发商
Siementech
发行商
亚联游戏
发行日期
2002年05月
发行公司:亚联游戏
游戏类型:MMORPG
基本配置:PII400以上
发售日期:2002年05月
收费机制:现已停止运营
现在还有荣耀战场在
百度荣耀战场 已经稳定开服五年
复古版本 找回曾经的回忆
年轻人流行的佛系生活都有啥表现?
手里的保温杯水温未凉,办公室的 90 后已经找到人生新方向:他们宣布成佛了。
最近,我频繁听到同事提起“佛系追星”、“佛系恋爱”这些词。“佛系”的大概意思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作为一个中年人,实在不太能接受年轻人在我面前摆出一副看淡人世的样子。
搞什么虚无?
直到有人在办公室放《大悲咒》,我终于忍不住了。我需要他们给我解释清楚。
我找来一堆90后,请他们详细讲了讲自己的佛系生活方式。
比如——
佛系乘客:给司机打电话说,你不要动,我来找你佛系健身:下班后去健身房走一走,就很开心佛系好友:在朋友圈随缘点赞,都是爱的鼓励……
把佛祖无欲无求的概念偷换到自己身上,其实就是丧文化的一种表现。
我不把这理解为真正的自我放弃,而是压力和焦虑下,年轻人的自我消解。况且,好像真的很管用。
我每听完一个故事,都想念一句阿弥陀佛。内心平静了许多。
第一批 90 后已经出家了作者:新世相的朋友们如果心情好,很喜欢随手点赞。
说不上来为什么,可能是觉得那句话挺有道理,“别碍着别人在朋友圈装 X”。与其发些阴阳怪气的吐槽,不如随手给出爱的鼓励。
但自己发朋友圈就没什么心思自己 P 图了。现在各种相机应用不是很多吗?一秒钟加个滤镜就行了。它们的 logo 也没那么显眼。
朋友圈的热文,一开始也会参与,还写点自己的看法,后来懒了,干转。
不过这样也会被人误解:有次转了篇 cosplay 的文章吧,一个根本不熟的学妹跑来说,我看这些东西是不爱国……我能说啥呢?微笑面对吧:)
朋友圈里没几个真朋友,不用为它伤神。
手机叫车,系统定位到胡同口。碰上找不到路的司机打电话问,我通常都说:您不方便掉头就算了;您就在那吧;您别动了,我动吧。
下班回家司机不愿开进胡同,我就说:行吧,我在这下吧。
下车时,司机很惶恐:能不能给我打个五星啊?后面的评价能选一下吗?我都说:行,没事,好。
司机不要求,我很少主动评价,付款都是第二次叫车时才付。弹窗跳出来,习惯性打五星。有时候手快,评价完才想起来昨天那个司机态度很差,心想,算了算了。
有时司机问,走哪条路啊?我都让他选。有人每次出门都要看导航选出最短路线才心安。我不会。“生活里每件小事都得争个输赢”的感觉,太紧张了。
堵一会就堵吧。只要手机还有电,我就能不焦虑。
还有坐地铁,赶上人多的时候,能等三四班。挤不过,也不想挤。后面有人使劲往前冲,让他先上。
机场安检碰到大型排队,我都去视线范围内最近的队伍,不比较长短快慢(只要手机有电)。“我就知道刚刚该选右边第三排,比我这排快多了!”——这种焦虑我几乎没有。
以前也跟司机吵过架,但理论一番之后我并没有爽,反而觉得好费精力啊。
朋友说我这样是软弱、懒、逃避,啥啥的。我觉得是选择吧。它们对我来说不是原则问题,真的不想argue。
和男朋友是京津异地恋,我京他津。三年了,一周见一次,平时简单微信联系。主要聊一些工作、读书和两地菜价方面的事情。
之前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称谓,直呼其名太过正式,起小名也太过亲昵。一年半前发现互称“师傅”挺对的,就沿用到了今天。
几乎不会在公开场合提起他。今年他生日,因为工作太忙过了 12 点才想起来。破例在朋友圈发了一条问候他一下,算是赔礼道歉。
他在天津做建筑,我在北京做设计。对于谁搬到谁的城市,讨论过两三次,结论是两个人的工作前景都不错,都没有理由放弃。
但如果不是这样的人生大问题,一般都是谁先提出方案,就根据谁的方案执行:比如电影看哪部、一块旅游去哪里、以及那天晚上谁洗碗。
吵架还是会有的。情绪激烈时,会说一些刻意激怒对方的话。但我们达成了一种共识,听到了挑衅倾向强烈的话语,都不要接茬。睡一觉就好了。
恋爱里的争执都是小事。别为小事发脾气。入职不久,公司 HR 发邮件说楼底下的健身房团购办卡可以打 8 折。我想着即便不能坚持健身,有个地方洗澡也挺好,就办了。
卡办下来以后,每周有三天会去健身房溜达溜达。打开 Keep,选择一个 K2 的跑步难度。但一般很难坚持下来。最累的时候,跑步机上走一走,也算自己来过健身房了。
开始那阵经常有私教来接触我,说我深蹲的时候膝盖伸出太多、做什么器械都是胳膊发力,我就冲他笑笑。后来私教也不怎么来找我了。
他们说健身的话,吃比练重要,要多补充蛋白质。白煮蛋蛋清就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但有时候不小心把蛋黄咬进去了,也就顺着咽下去了。没有很大所谓吧?
不过还是没法真正计算卡路里,那得每天自己带个食物称吧?太麻烦了。我就大概估算一下就行了。
健身了半年,每天坚持上称。掉了半斤的话乐乐,涨了半斤的话难过一分钟,也就过去了。
你问我轻了几斤?没轻啊。但是我的心情这半年里轻松了许多。健身挺好的。早饭一般是楼下便利店的包子和豆浆,不会拍照。有那种每天早上都会发自己早餐的同事,图片很好看,看到的时候也很羡慕,但一想到这得牺牲掉挺多睡眠时间,遂觉不值。
不是很容易被“中午吃什么”这件事困扰。如果同事有拼单就蹭一个,没有的话就翻翻之前的外卖 APP 记录,再来一份。
如果有不用排队的网红店,会去尝尝。但如果一排俩小时,那还是算了。
重庆老家,在磁器口那儿有一家叫陈麻花的网红店,什么时候都在排长队。但是旁边还有几家一模一样的,每次都没人。
我都是在周围那几家买的,味道不会有什么差别吧?我猜想队伍长的那家店里,大多数人是冲着牌匾上的“总店”。
我喜欢自己下厨,最拿手的一道菜是“冰箱里有什么”炒饭:周末定期清冰箱,每周吃的都不一样。
吃东西呢,还是自己开心比较重要啦。
上厕所、等外卖和地铁上,习惯性打开交友软件刷刷。
左滑还是右滑都看眼缘,不会点开资料细看的。偶尔滑反了也没关系。不会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
不用太当真。如果右滑配对成功了,一起聊点开心事。
会有人很直接向你发出线下邀约。如果当天工作不是很累,车程又在 30 分钟内,我会赴约。不会化妆,隐形眼镜如果摘了就也不戴了。
一般 1 个小时可以解决问题。很多男的喜欢说,“我不介意你留下来,但是明天我要起挺早的”。一般就“哦”一声,然后戴上耳机回家了。
有些人会在你回家路上微信你,“你是个挺有意思的人,我们要保持联系”,行吧。你说什么我就信什么了。
第二天起来,不知道该怎么和人重启对话。偶尔被人问一句睡的怎么样,回了一句“还行”,就没下文了。
不过没啥啊,3 小时的 CP 也是 CP。
一位做皮草微商的大哥曾经开门见山和我说,“这儿谁也不认识谁,都是陌生人。不能在乎太多。”
的确是这样没错了。
人在北京,孩子刚两岁。周围的宝妈好像都觉得北京养孩子又贵又费神,但我真觉得还好吧?
很多钱都可以省下来:孩子吃辅食也就那几个月,米粉没啥意思。辅食机就更是乱花钱了。自己吃什么剁碎一点给孩子就行。零食肯定不给买,饿了就给吃半根香蕉,或者一根蒸软的胡萝卜。
母乳 10 个月的时候就转牛奶了。全进口奶粉,一个月就得上千吧。
用的婴儿推车是同事转卖给我的,质量很好。衣服一半自己买,一半靠亲戚朋友送。送的衣服有时候不太符合审美,但是女儿自己也看不出什么区别。
关于兴趣班,周围很多“精英爸妈”都很焦虑,很早就开始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还说一定要在几岁前去过几十个国家。
能看世界当然好,但我实在负担不起。不过我挺喜欢音乐的,也会弹一点钢琴,如果女儿真有兴趣,我也可以教。不用非得报什么班。
上学的话,我不准备换房,就在朝阳上学行了。海淀竞争太激烈了,她肯定受不了。
记得有位日本绘本大师说过,“将来有出息的孩子不会多,何必让他们的童年那么苦?”我应该是受欢迎的买家吧。能不跟卖家交流尽量不交流,自己看看商品介绍,合适就买。
也不太退换货。曾经买过两条短裤,一条颜色不对,一条腰太大,都放家里当家居裤了。
正好没有家居裤啊,还挺高兴。
上周买了个装东西的小木箱,打开发现木头裂了,自己找钉子修了修。退换货还要拍照上传,费时间,我明明能自己解决。
当然了,我也不会去点“收货”,到期自动确认。也不会写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有次一家店两周连着打了三个电话让我给好评,我就给了——权衡了一下,不写比写更烦。
双十一,我不知道买啥,同事推荐哪个化妆品牌很划算,我就跟着加购物车。结果要守着时间抢,我没抢着。
不会生气呀。那瞬间也体验到了双十一的激动。
比如买吹风机,直接搜索,在信息流里排在前面的几个中大概挑一挑,下单。不太会比价,碰到满减反而焦虑,满减真是个复杂又神奇的东西。
也满减过,网站推荐的搭配组合,一下买了三件毛衣。同事说照片明明是亮红,拿到手是紫红,色差太大啦,你要投诉它。
我却挺喜欢那件紫红色,冥冥之中有一种缘分。
刚工作时,有临时项目还会主动要求加班。现在不至于了,但需要加班也不抗拒。
有次陪客户改设计稿,从晚上 8 点开始,一版一版地修。果不其然,改到凌晨 3 点,客户终于说出了那句:“对比发现,还是第一版效果好。”
我回了句“好的”。安安静静下班。
还有一次,策划组六个人去见客户,从城东打车到城西,到了约定地点,客户说没空。我们说,“好的”。又从城西打车回来。安安静静下班。
这是工作几年学会的最重要的事: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
也不会想着讨好谁了。老板过生日时,同事集体在公司大群里发祝福。如果手头有合适的表情,我就发一发。一时没找到就算了。
开员工大会,老板讲话时,人挤着人伸着脖子听。我一般找个角落,面带微笑,鼓两下掌。
案子被评为优秀,上台领奖很客气,“都是同事的功劳”;案子没做好,总监发起火来,“知道了下次改进”。
耐性就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吧。不悲不喜挺好,上个班不要搞得死去活来。
最后,还能说什么呢。
祝大家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