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火线蜗牛透视,意识流究竟有什么样的艺术特征
穿越火线蜗牛透视,意识流究竟有什么样的艺术特征?
“意识流”本来是心理学术语,最早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1842—1910),在1884年发表的《论内省意识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衔接,而是处于永远的流动状态中,所以称之为“意识流”。
后来,英国女小说家梅·辛克莱(1879—1946),在1918年把它引入文学界。
意识流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分支,在20世纪20至40年代,法、英、美、爱尔兰诸国都出现过一批典型的“意识流”小说,其主要代表作家有:法国的普鲁斯特、爱尔兰的乔伊斯、美国的福克纳、英国女作家陶乐赛·理查生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等人。
与传统的小说相比,意识流小说最重要的特征不止在于刻画了心理,而是披露了什么样的心理,表现了什么样的“意识”之流,以及如何披露和表现的。基于此,“意识流”小说总体上呈现出如下几个特征:
1、描写主观生活;
2、着力表现人的无意识、潜意识;
3、热衷于刻画阴暗、扭曲的变态心理;
4、基于以上三个特点,“意识流”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唯主观、反理性
01 描写主观生活如果把人物的主观生活称为“意识流”,那么人物外部的生活就可以称为“生活流”。“意识流”是“生活流”的反映,但“意识流”也可以通过人物的行动而反作用于“生活流”,两者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
事实上,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既写“意识流”,也写“生活流”。一般以“生活流”为主体,“意识流”为辅助,在两“流”交融中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
(按:从作品实际看,一些传统的作家如司汤达、福楼拜、托尔斯泰等人,也是以精于刻画心理著名的,而且他们写人物的意识,明明也是具有一定长度的“流”,决非都是碎片。“意识流”小说自身,实际上也只能表现一定长度的“流”,并不可能跟着人物的意识永远流动下去。任何作品,在表现人物心理时,实际上都是“流”和“碎片”的统一。即从局部看,是“流”;而从全局看,不过是其中之一“碎片”或数“片”。“意识流”小说比起传统小说来,最多不过是大一点的“片”而已。)
而“意识流”小说,则主要甚至全力写“意识流”,其兴趣专注于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隐曲,对“生活流”则不甚关心。
他们的作品,或孤立地写“意识流”,很少或根本不去反映“生活流”,以至“意识流”成为无源之水,显得神秘难测;或者是完全从个人主观的角度去反映,而这“主观”屏幕又常常是反常的、变形的,因此反映出来的“生活流”往往歪歪扭扭、支离破碎,是真正意义上的“碎片”。
往往没有连贯的情节,也没有明晰完整的场景,连人物形象都朦朦胧胧,行文着墨都以意识流动为转移。这个特点在最早的“意识流”小说中已有所表现。
比如法国的艾杜阿·杜夏丹的小说《月桂树被砍掉了》,可以说是意识流小说的先声。全书用内心独白表现了一个恋爱中的青年在六个小时里的心绪变化,乔伊斯评价说它:
“自始至终将读者置于主人公的脑海中。”
“意识流”小说家热衷于写主观生活,并不仅仅是个描写角度和表现方法问题,而是同他们对世界对艺术总的看法有联系的。他们以为只有主观世界才是“最高真实”,客观现实反而不真实。
普鲁斯特认为主观真实是“最基本的东西”,只有表现主观的作品才是“唯一真实的著作”。乔伊斯要求艺术家去表现“经验的真实”。福克纳则认为作家只应写人类的“内心冲突”和“心灵深处亘古至今的真情实感”。陶乐赛·理查生反对描绘外部现实,主张让意识垄断一切,专门去表现“个人思想和信仰的真实”。
弗吉尼亚·伍尔夫要求以主观代客观,努力表现人物“私有的幻想”。在她看来,只有“意识”才是“生活”,才是“真实和真理”。她在《现代小说》中有一段很有启示意义的话:
“生活并不是一连串左右对称的马车车灯,生活是一圈光晕,一个始终包围着我们意识的半透明层。传达这变化万端的,这尚欠认识尚欠探讨的根本精神,不管它的表现会多么脱离常轨、错综复杂,而且如实传达,尽可能不投入它本身之外的、非其固有的东西,难道不正是小说家的任务吗?”
在她看来,“生活”即内心世界,并不总是“左右对称”,合乎逻辑的,而是像“一圈光晕”,模糊朦胧,变化万端。文学作品应当着力于表现这种错综复杂的“根本精神”,而不应该去描写“意识”以外的事物。
当然,意识流作家们的这些看法,来源于现代的唯心主义哲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柏格森认为“真实”只存在于“意识的不可分割的波动之中”也即“意识之流”,它就是“现实”,除此之外不存在“任何品级高的现实”;弗洛伊德认为人生是由两种基本本能:求生本能和死亡本能的内部冲突所构成的。这些就是“意识流”小说家们的理论根据。
02 着力表现人的无意识、潜意识意识流作家们所表现的主观世界,主要内容就是无意识和潜意识,这也同传统小说不同。
传统小说刻画人物的心理,着重描写有意识的内心活动,他们的意识是有次序的、合乎逻辑的,可以被理解的;有时也写无意识、潜意识,但总的说来处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主体还是写真正的“意识”之“流”。
而“意识流”小说,则着重写非理性的无意识和潜意识,突出人物内心的混乱、迷离、恍惚、无逻辑性、动物性和疯狂性,以为只有这样才算写出了心理的“原始真实”。
从这个意义上说,“意识流”小说所写的,其实是“无意识之流”或“潜意识之流”,应该叫“无意识流”小说或“潜意识流”小说才较为妥当。无意识和潜意识是非理性的,它的特点是杂乱无章,繁复多变。
弗洛伊德把无意识、潜意识比喻为“一团混沌、一口充满沸腾的激动的大锅”,它们主要是动物性的本能冲动,特别是性冲动,是盲目的、混乱的、阴暗的,“不知道价值判断: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和什么是坏的,也不知道什么是‘道德’”,只知按“享乐原则”活动。
意识流作家主张把人心里的这座“地狱”:即“原始的混沌”和“激动的大锅”,全部地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他们提出“非人格化”(按:意思是作品不应该表现个性,而应该逃避)和“作家退出小说”(按:意思是作家不应该在自己的作品中出现,要让小说完全呈现出一种自然的甚至是原始的真实状态,达到所谓的“极端客观性”。)的口号,反对作家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整理和提炼,更反对作家出面进行介绍和解释,而要求让人物的内心活动——特别是隐藏在心灵深处的无意识和潜意识活动,按照原始的方式杂乱无章地直接展现在读者眼前。
伍尔夫强调要把人物头脑中“千千万万个印象”,无论是“细小的、奇异的、倏尔而逝的,或者是用锋利的钢刀刻下来的”,全都应该写出来,要把这些“来自四面八方,宛然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般的印象都记下来,认为只有这样才算写出了“生活的本来面目”。
她还说:
“让我们在那万千微尘纷坠心田的时候,按照落下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让我们描出每一事每一景给意识印上的痕迹吧,不管它们表面上看来多么无关系,全不连贯。让我们不要想当然地认为通常所谓的大事要比通常所谓的小事包含着更充实的生活吧。”
意识流小说家是强烈反对自然主义的。伍尔夫就曾用尖刻的语言嘲讽自然主义作家对外在环境和背景作事无巨细的烦琐描绘;然而有意思的是,她自己却在提倡对主观世界作同样的事无巨细的烦琐描绘。
她反对“客观的”自然主义,却在提倡“主观的”自然主义,要求把人的内心世界中混乱错综的一切,包括梦境、遐想、幻想、错觉、最飘忽的闪念,最莫名其妙的冲动,最微不足道的细枝末节,总之一切无意识和潜意识活动,统统写出来。
意识流小说家往往还用添枝加叶的办法以强调天意识、潜意识之荒唐、复杂、离奇、不可理喻。为此,他们在小说中,采用了三个方法。
方法之一是“白日做梦”,他们笔下的人物不分场合,动不动就大做其梦,好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冥想者、梦游者。方法之二是“自由联想”,让人物想入非非,随时随地进行突兀的、跳跃式的联想。
如伍尔夫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写一个女人看到墙上一个斑点,思绪就“一哄而上”,想到人生无常,想到莎士比亚,想到收藏古物,想到树木生长,意识随意流动,最后才回到那个斑点,原来是一只蜗牛。
方法之三是“时空错乱”,不顾时间顺序的客观性,将过去、现在、将来随意颠倒、穿插、交融,并有意不作任何说明。空间顺序、梦幻和现实的界限被打碎、搅乱,翻来复去,纠缠不清。极端者,甚至故意破坏语言规范,前言不搭后语,几十页不用一个标点。
比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最后的40多页无任何标点,但恰恰是这没有标点的内容,却是全书的最精华之处。
凡此种种,目的都是一个,用以渲内心无意识活动的变幻莫测,紊乱不堪。
03 热衷于刻画阴暗、扭曲的变态心理意识流小说家同其他现代主义流派一样,对扭曲的性格、畸形的心理特别感兴趣。
当人丧失理性,主要或完全受怪异混乱的无意识支配的时候,这样的人的心理就已经是不正常的。所以意识流作家厌恶理性,偏爱无意识,必然要发展到偏爱变态心理。
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也有写变态心理的,如果戈里的《狂人日记》。但从总体上看,一般还是以写正常人的正常心理为主。
“意识流”小说家则不同,其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具有变态心理的人物的阴暗混乱的“意识流”上,对正常人的“意识流”则不大感兴趣。在这一点上,他们同自然主义又有些相似。
法国自然主义的主要代表龚古尔兄弟,他们创作的小说突出人的“低级本能”,渲染其“病理和生理的因素”,他们自己就宣称他们的创作,或者其独创性都是建筑在神经病上的。
后来的意识流小说家,大多继承这一传统,强调文学作品要表现“现代意识”。所谓“现代意识”,即帝国主义时代陷于深刻的精神危机中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病态意识。其内容无非认为现实荒谬无稽,社会不可思议,人类猥琐无能,世界前途茫茫。于是,或悲观绝望,颓废沮丧;或胡思乱想,灵魂空虚;或精神分裂,意识错乱,或偏执怪癖,心理反常。
“意识流”小说就主要反映了这类扭曲了的人物的“意识”之“流”。一些有代表性的意识流小说,像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等,莫不如此。
最典型的是美国福克纳的著名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全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白痴的自白,第二部分写一个想自杀的人的精神崩溃过程,第三部分写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的偏执狂般的变态性格,所有这三部分全都用“意识流”;只有最后一部分才是写一个精神较健康的人,与之相应,就应用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
只是,形式总是同一定的内容相适应的,变态的心理需要有“意识流”这样的形式来发现;“意识流”这种形式也正适合于表现在西方社会重压下出现的种种病态的心理。“意识流”小说得以繁盛一时的社会原因恐怕就在这里。
意识流小说家热衷写变态心理,这也不仅仅是个写作方法和个人兴趣问题,而是同他们对整个人类的看法有关。他们受弗洛伊德主义很深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从本质上看,就是“变态心理学”。弗洛伊德本人是个精神病医生,他把自己治疗患者的临床经验绝对化,把精神病人的心理普遍化,以偏概全,似乎整个人类的心理都是病态和畸形的。
他还宣扬人性本恶,认为就人类的本性而言,都与野兽无异,其内心一切活动全都受兽性的本能和原始的冲动支配,他的结论是:
“黑暗、冷酷和丑恶的力量决定着人的命运”。
在这种观点影响下,意识流小说家便热衷于挖掘人心深处阴暗、混乱、病态、兽性、疯狂的东西,认为只有写出这些黑暗的东西,才算写出了“生活”的“真实和真理”。意识流小说确实做到了“深”,但这是一种扭曲的、片面的“深”,是一味向着丑恶、黑暗、病态、畸形方面的“深”。
04 唯主观、反理性把“意识流”小说几个方面的特征概括起来,可以说唯主观、反理性是它总的、最根本的特点。它与传统的心理小说最显著的差别便在于反理性这一点上。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则把人的心理比作一座冰山,认为意识只是露出水面那一小部分,无意识(包括潜意识和前意识两部分,前意识是可以被回想起来的潜意识)才是沉入水中的基础和主体。
他认为意识虽是清醒的,却是无力的、不重要的,只是心灵的外表;无意识是盲目的,却是广阔有力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它是心灵的核心,是决定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它暗中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是人的一切动机、意图的源泉。
所以弗洛伊德说:“无意识才是精神的真正实际”。
根据这种理论,意识流小说家便特别注意写混乱多变的无意识,他们在冰山底层作着各种各样的探索。
不过“意识流”作家们的创作都有很大的片面性,他们看不到人和兽的区别,正常人和精神变态者的区别,更看不到在阶级社会里人有阶级的区别。他们从抽象的性恶论出发,认为人人的内心都是一座可怕的地狱,不是卑微猥琐,就是冷漠残酷,本性无不自私自利、卑劣肮脏,而且个个如此,永远如此,表现出对整个人类的绝望感。
比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把人的内心写得极端混乱和猥亵,就反映大城市中小市民的无聊庸俗的病态世界而言,当然也不无意义;但作者却自以为是在表现人类普遍的本性,这就不能不说有很大的片面性了。
意识流小说家们所描写的无意识、潜意识,实际上只是他们臆造的、虚构的无意识、潜意识,是他们主观所设想和个人所猜测的无意识、潜意识。在很多情况下,他们不过是把“意识”有意地颠倒错乱,就让它们冒充无意识和潜意识。
对这种“无意识”和“潜意识”的真实程度,当然是要存疑的。所以只能认为他们对无意识、潜意识这冰山的底层作了些探索,却不能轻易相信他们所描写的一切都是真实可靠的,好像全体人类的内心都是如此混乱、阴暗,如此变态和畸形的。
回答完毕。
佳能单反用什么镜头照昆虫特写最适合?
你好,拍摄昆虫特写最好使用微距镜头来拍摄,这类摄影属于微距摄影。微距摄影是区别于常规摄影的一种特殊的摄影方法,微距摄影是在近距离拍摄有关物体,可以得到比原实物大的影像,放大倍率是1倍以上。微距摄影是一门学问,它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它可以将平时不引人注意的细部巧妙地浓缩为抽象的图案表现出来。用微距镜头对准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物时,我们的视野可以出现另一个奇妙的世界,在这个扩展的视野中的一切都将值得我们驻足和凝视。目前佳能微距镜头有以下几支:
EF-S 35mm f/2.8 IS STM 微距最大可获得约1倍放大倍率的微距镜头。配备了双重IS影像稳定器,可有效应对手抖动,助用户获得清晰照片。前端镜片两侧配置的微距LED灯,可在微距拍摄时提供照明。LED灯亮度强弱两档可调,且可根据需要仅使用单侧照明,以获得不同效果。镜头采用了6组10片的镜片构成,其中包含了1片GMo(玻璃模铸)非球面镜片,特殊镜片的使用能够更好地对多种像差进行补偿,获得了良好的光学性能,实现从画面中心到边缘部高对比度的锐利成像。35mm规格换算约56mm的视角,可作为一款高画质的标准焦距定焦镜头使用。仅约190克的轻便镜身,便于随身携带。
EF-S 60mm f/2.8 USM 微距专门针对APS-C画幅EOS数码单反相机设计开发的小型、轻量中远摄微距镜头。换算成35mm规格,可覆盖相当于约96mm的视角,与全画幅下100mm焦距级别微距镜头的成像效果十分接近。此款镜头不但能够实现从无限远到等倍放大的微距摄影,而且还能作为一般的中远摄镜头用于很多拍摄领域。8组12片的镜头结构分为4组,由于采用了3组的浮动对焦机构,对焦时第2组至第4组镜片会分别按照不同的轨迹移动。进行微距摄影时,可有效补偿较易产生的多种色像差,从而实现整个拍摄范围的高画质。
EF 100mm f/2.8L IS USM 微距作为EF系列镜头中首款搭载双重IS影像稳定器的镜头,不仅能够对常规拍摄的倾斜抖动进行补偿,还可对微距摄影中影响更大的平移抖动进行有效补偿。结合高速自动对焦,在需手持定格微小生物等时,可发挥出其性能。镜头具有符合L级的高分辨力与高对比度。强而有效的防抖机构加之高素质的光学表现,可为用户呈现出一个令人惊异的微观世界。
镜头结构为12组15片,其中包含了1片对色像差有良好补偿效果的UD(超低色散)镜片,可获得L级镜头应有的高分辨力与高对比度成像。优化的镜片配置和镀膜更可以有效抑制鬼影和眩光的产生。在需要贴近被摄体进行拍摄时容易产生明显的平移抖动(平行于成像面的抖动),双重IS影像稳定器能够对此进行补偿,并能与一般情况下发生的倾斜抖动配合发挥较强手抖动补偿效果。因此这款镜头能够在通常的拍摄距离下实现最大相当于约4级快门速度的手抖动补偿效果,而在进行微距摄影时,面对普通的手抖动补偿机构很难发挥作用的平移抖动时也能够发挥出良好效果。在放大倍率为约0.5倍和等倍的情况下,手抖动补偿效果分别最大相当于提高约3级和约2级快门速度。
EF 180mm f/3.5L USM 微距拥有180mm焦距,从较远处也可对被摄体进行特写的远摄微距镜头。适于拍摄昆虫和小动物等不易接近的被摄体,还能放大呈现树枝上盛开的花朵等。此镜头可实现从无限远到等倍摄影,等倍摄影时的拍摄距离约为0.48米,长于其他佳能微距镜头。而且,较长的焦距使虚化大而平滑,加之相对较小的视角,更容易避开杂乱的背景,使画面显得干净。镜头搭载了3片UD(超低色散)镜片,可降低远摄镜头中较易出现的色像差。整个画面内具有均一的分辨力和良好的对比度,清晰度很高。而且,符合L级镜头的色彩表现可将被摄体生动呈现。较长的焦距容易制造较大的前景虚化,能够展现出与焦距较短微距镜头不同的味道。如果放在宽广场景中使用,拍摄者并不会觉得180mm的焦距过长,反而会切实感受到这款远摄微距镜头的便利性。
为什么华为手机在遭遇内存门事件后被喷的体无完肤?
中国人打中国人最可怕的!我用华为p9的确比我苹果6好,华为手机做得好,的确对手oppo.vivo.小米都盯住他。普通消费者知道换内存?肯定专业人士搞的了,而且用水军发媒体推。导致发酵严重。我以前也是做手机10多年,看多了也习惯了。华为的确被三星供应商卡脖子了,才换了内存。内存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并无差别,但是有人拿这个说事就麻烦了。我现在不知道我p9用什么内存,也没关注。反正用了一年了,还是非常快!我朋友几个用苹果说,安卓用1年保证卡。其实那是安卓5之前的系统了,我的苹果6给我老婆用,信号,电池的确非常不好。其他不多说了,我依然支持华为!我觉得中国人要学会包容!!!!
哈尔滨最近没下雪?
咳咳,我正在哈尔滨市区因为下雪堵车,闲得无聊翻看悟空问答,突然就看到题主这一问题,这可谓天意——你说没下雪,我告诉你,正在下雪,可见缘分。既然缘分,我来回答题主这一不是问题的问题。
哈尔滨。气温:-20度,没下雪,晴。伏尔加庄园。冬景一角。勒克儿 25日上午9时摄
昨(25日)天下午3点,俺和哈尔滨当地朋友从伏尔加庄园游玩结束离开,一个依维柯送我们一行5人到太平机场准备各自打道回府。按理,19点的灰机,提前量预备够充足的,但同车还有住市区的朋友,车刚行至中央大街附近,刚刚半小时前还在伏尔加庄园拍摄,因为阳光下,庄园的建筑与天空的颜色混搭,美到极致,可一转背也就半小时吧,哈尔滨市区竟然飘雪,我竟傻傻地问当地朋友:你们的伏尔加庄园应该没下雪吧?当地朋友笑笑:除非伏尔加庄园不在哈尔滨范围……
哈尔滨。气温:-20度,没下雪,晴。伏尔加庄园。伏尔加宾馆。勒克儿 25日下午3时离开伏尔加庄园时最后拍摄的一张。
因为下雪,哈尔滨各条道路上车辆个个小心翼翼,车速慢如蜗牛。最开始,赶飞机的哥几个还非常淡定,可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的车还在市区里,距离到机场的高速公路还老远,下午5点过了,已经是哈尔滨平时堵车的晚高峰,看所有车都在慢吞吞移步,大家开始捉急,纷纷打开携程去哪儿飞猪啥的,看看退票或者改签的可能性……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煎熬,我们的车终于冲出市区下雪塞车的重围,走上了到机场的高速。
哈尔滨太平机场送机大厅外。送机的车辆,披着一身白雪。勒克儿手机随手拍
哈尔滨太平机场送机大厅外。借着送机车辆灯光,看看飘雪情景。勒克儿手机随手拍
哈尔滨太平机场送机大厅外。送机的车辆,披着一身白雪。勒克儿手机随手拍
非常准的即时播报。哈尔滨:小雪。
到了机场,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好在自助值机,登机牌秒“抢”到手,大家都舒了口气。过了安检,就听到机场广播:受哈尔滨降雪降温天气影响可能飞机晚点的提示。再看移动端推送的新闻,哈尔滨气象台的预报是:受东北低涡影响,预计48 小时降温幅度可达 6—8 ℃;25日白天到夜间我市将有一次阵雪天气,过程雪量为 0.5—2mm。
我们行驶在哈尔滨道里区康安路时,墨迹天气的播报。
----------------------------------
下没下雪的事儿说完,在说说题主“没下雪,突然觉得不会不美了?”之问。
哈尔滨,下雪固然美,但是,每年一开始进入冬季,哈尔滨的冬季美就逐渐进入佳境。尤其12月下旬开始到来年的3月。俺们也是从中国雪乡开始游玩,然后到哈尔滨乌兰河口欢乐冰雪世界,最后在伏尔加庄园游玩收工。我们游玩的时段里,哈尔滨的确没下雪,但这并不影响哈尔滨冰雪天地的惊艳——这种惊艳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泼几张图上来,题主看看,美不美,适不适合玩?
哈尔滨呼兰河口欢乐冰雪世界一角。勒克儿 摄于12月20日下午3:10分
哈尔滨呼兰河口欢乐冰雪世界一角。勒克儿 摄于12月20日下午3:31分
哈尔滨呼兰河口欢乐冰雪世界一角。勒克儿 摄于12月20日下午3:36分
哈尔滨呼兰河口欢乐冰雪世界一角。勒克儿 摄于12月20日下午3:40分
哈尔滨伏尔加庄园一角。勒克儿 摄于12月24日下午4:01分
哈尔滨伏尔加庄园一角。勒克儿 摄于12月24日下午4:33分
哈尔滨伏尔加庄园一角。勒克儿 摄于12月25日早晨7:19分
哈尔滨伏尔加庄园一角。勒克儿 摄于摄于12月25日早晨8:21分
话说,真遇到下雪时分,从摄影的角度,不见得是好事儿,天空白茫茫一片,雪下的越大,能见度月底,透视度越差,能拍啥呢?最多可拍一些下雪的局部小景而已。
哈尔滨伏尔加庄园一角。勒克儿 摄于摄于12月25日上午9:30分
一点小说明:我的这回答,本来就是因为哈尔滨下雪路上塞车,闲着也是闲着的“应景”款式。本来想在机场候机时发出,结果因为下雪耽误到机场自助值机拿登机牌过安检到登机口几乎一气呵成,上了飞机也没时间了,结果今天(26日)晚上抽空才发出,有点马后炮了。不过,哈尔滨的盆友如果看到本回答,可以接龙补充本月接下来几天哈尔滨的气温、下雪与否以及题主关心的其他问题。
团本辅助忍者有哪些?
团本辅助忍者有很多种,包括治疗型忍者、增益型忍者、控制型忍者等。其中比较常见的团本辅助忍者有:
1.医疗忍者:能够为队友提供持续的治疗,保障队伍的生存能力。
2.封印忍者:可以通过封印敌人的技能,限制其行动能力,为团队创造机会。
3.幻术忍者:可以施展各种幻术技能,造成虚假的威胁,让敌人分散注意力。
4.忍术忍者:可以提供各种强力的增益效果,如攻击力提升、防御力提升等,为队友提供更高的战斗力。
5.辅助型忍者:可以提供各种辅助效果,如减少敌人的防御力、提高队友的命中率等,让整个团队更加协调。
总之,不同的团本辅助忍者在不同的战斗环境下都有其独特的作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