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净化的纹章怎么得到,学生党应该买ns还是ps4
血腥净化的纹章怎么得到,学生党应该买ns还是ps4?
个人是建议买NS的。这个对比其实完全就是Switch与PS4silm的对比。
2800这个价格PS4PRO是根本买不了的,如果买只能是PS4silm。但买了PS4silm的人,很大程度上还会去买PS4PRO。很多PS4上面的游戏对于PS4silm并不友好,当然我们说以PS4现在的装机量,现在哪怕未来其实并不太可能出只支持PS4PRO的游戏,但实际上确实有不少游戏在PS4silm上出现掉帧的情况比如《巫师3》、《仁王》、《血缘诅咒》,这还都是大作,马上要出的《战神4》以及跳票许久的《最终幻想7》重制版也有很大的掉帧嫌疑。也就是如果你现在买PS4silm类似于买了一个半成品,很多大作得不到完美的体验。
而2800这个价格买Switch+某大作是完全够用的,还能结余点,买下一个大作。以《塞尔达荒野之息》在2017年在游戏界的翻云覆雨软件销量甚至超越了主机销量的奇迹,试一试总不会有问题。另外以Switch在2018年的软件发售表,《火焰纹章无双》、《勇者斗恶龙创造》、《猎天使魔女3》,同样也都是大作云集。最关键的Switch并不像PS4silm并非本系主机的最新版本,买了Switch不用担心由于机能所造成的游戏缩水。
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就是Switch是可以当作掌机来玩的,当然我并不提倡学生上课玩游戏。可在高校里,总会有一些情景,一些莫名其妙的讲话,一些莫名其妙的聚会,这时候Switch就显示出它的优势了,PS4silm可是没法拿手里随时随地玩的。
日本的天皇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
日本天皇(てんのうへいか)至今号称已传位126代,曾经一度被神化,后来在二战投降时承认了天皇也是人非神。所以天皇现在主要作为国家精神及文化的象征而存在。
因为我们国家并非君主立宪制,所以很多人对邻国日本的天皇总是很感兴趣,他们真的住在皇宫里吗?生活是奢侈高端的吗?每天都在做什么?
那今天小新就简单来介绍下日本天皇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日本天皇居住的地方
日本天皇居住的地方叫做皇居,位于东京千代田区,是繁华都市里的一片充满历史韵味的净土。从1868年以来,历代天皇都住在这里。
皇居是可以去参观游玩的,而且还免费,只不过对外开放的区域只有皇居的外围,包括皇居外苑、皇居东御苑和东京皇居的二重桥、北之丸公园。
横跨在护城河上的二重桥,是游客拍照合影的热门地。二重桥位于皇居正门前,平时不能走上去,只能远观。只有当皇居开放参观庆贺时,大家才有机会到上面走上一遭。
东御苑是日本皇室的大花园,其中还有庭院与池塘,景色非常美丽。在那里有超过250棵、30种不同种类的树,尤其春天去赏樱也是很惬意享受的事情。
虽然不如我们的故宫大,但是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有宫殿、庭院、鸟语花香,也是件很不错的事情了。
日本天皇每天在干嘛?
虽然日本有首相来负责很多事宜,但是天皇也一直都没有闲着,一个字概括,就是“忙”!
想不到吧,日本天皇每天也是要上班的,他每天9点会被送到天皇办公室“菊之间”,审阅盖章各种文件,有的时候还需要加班。
明仁天皇因为年龄较大,曾经做过两场手术,但是手术结束后依然要每日工作。
同时,会见外国政要和大使、祭祀和出访也都是天皇的工作,据说天皇一年大概要会见200多次客人,工作量着实不小。
日本天皇的工资有多少?
虽然是日本天皇,但是也和我们封建制度的皇帝有很大差别,不可能过奢靡阔绰的生活。不过生活质量和我们比,还是好太多太多的。
日本皇室为了维持基本的日常生活,可以领到一些固定分配的预算,这是从国家财政中拨款的,算是全国人民和政府一起支撑着皇室,所以天皇也不能随意挥霍这笔钱财。
日本皇室领到的预算分为“宫内厅费”和“皇室费”。日本宫内厅是协助皇室的机关,宫内厅费都是用在这里的。
皇室费属于日本天皇自己可以支配的费用,2016年公布的皇室费为3.24亿日元,近2000万元人民币。不过皇室费也不都是天皇自己的收入,其中还包括一些内庭花销和皇室成员的维护。
而且皇室的服务人员也有1000多人,想要养活他们也需要很大的一笔很大的费用。皇室的规模不小,配备的仆人厨师医生也很多,所以开销还是特别大的。毕竟天皇也是日本的脸面,不能过得太寒酸呀。
虽然皇室听起来是那么高贵的身份,我们都要用尽全力去仰望,但其实他们也有必须遵守的《皇室典范》,活的也并不自由。
因为代表着国家的象征,所以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备受瞩目,要有严格的自我管理,甚至都无法选择去哪里或做什么。他们没有姓,没有个人财产与土地,只有被规划好的人生。
而且皇室的媳妇还会被催生育男性继承者,像太子妃雅子,就曾因此而患上抑郁症,说起来也是蛮心酸的...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每个岗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所以我们都尽好自己的那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吧~
据说罗斯柴尔德家族可以控制整个世界是真的吗?
不要听网上一些瞎传言,把罗斯柴尔德家族形容的这么牛逼的主要源于历史金融学者宋鸿兵写的一本书叫《货币战争》,这本书中无限吹捧了罗斯柴尔德家族,这本书一经问世受到很多人追捧,但是在真正的金融界专家眼里这本书是错误百出。
在书中这作者无限夸大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实际上罗斯柴尔德家族曾经确实很辉煌,但是二战之后这个家族基本就没落了。
罗斯柴尔德家族崛起于19世纪,创始人是梅耶·罗斯柴尔德,老罗斯柴尔德和他的五个儿子,金融界号称罗氏五虎,他们先后在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奥地利维也纳、德国法兰克福等欧洲大城市开设银行,从而一飞冲天。
在一战时期罗斯柴尔德家族就因为对美国的投资战略失误折戟沉沙,到了二战之后,德国希特勒纳粹上台,更是血腥屠杀犹太人,罗斯柴尔德家族正是德国犹太人的佼佼者,虽然罗斯柴尔德家族跑到奥地利躲避纳粹迫害,但是纳粹政权以低价国有名义收购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企业,并且还以战争为由根本不兑现现金。
纳粹垮台后罗斯柴尔德家族又遭到东欧前苏联制裁,资金被前苏联冻结,所以说二战之后罗斯柴尔德家族就基本已经没有了19世纪在欧洲金融界叱咤风云的地位了。
罗斯柴尔德家族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一直坚持家族经营模式,不肯引进外来合伙人,不肯分给优秀管理层股份,所以它的管理模式是相当滞后,也导致了这个家族在二战后的没落。
现代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所掌控的财富可能还没有马云家族多呢。网上很多谣传罗斯柴尔德家族掌控美联储,坐拥50万亿美元资产,那纯粹就是瞎扯淡。
现代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只是一家全球排名前二十的投资银行,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2001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净利润才只有1.3亿美元,而花旗集团则是210亿美元,这是塞牙缝都不够的数字。
到2011年罗斯柴德尔家族总财富也不过96.5亿欧元,所以可以想见罗斯柴尔德家族并没有像中国国内那么吹捧的厉害,实际在欧美国家,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投资银行也不过算是名气比较大的银行而已,远达不到控制美联储操控美国总统大选这种实力,而且罗斯柴尔德家族很少沾染政治,所以不可能去操控政治走向。
如果非要把罗斯柴尔德家族跟政治拉上关系,那么可能就是现任法国总统马克龙和罗斯柴尔德家族有些关系,年长马克龙24岁的太太布丽吉特家族和罗斯柴尔德家族是合伙人关系,也就是说马克龙太太的家族和罗斯柴尔德家族有经济合作关系。
但是不要以为是罗斯柴尔德家族操控了法国大选,推举了马克龙上位,这层关系对马克龙仕途确实有帮助,但是没达到罗斯柴尔德家族能操控法国总统人选的实力。
虽然现代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虽然没落了,但是也比一般家族企业牛逼很多,毕竟这个家族历经了近两个世纪,曾经辉煌了一个世纪,这是金融历史上非常少见的家族企业。
二战德军有没有什么成功的突围案例?
自1942年夏天以来,南线一直是苏德战场上的焦点,双方最大最强的主力集团在这里展开着激烈厮杀,1944年初,苏联两个方面军对德军的卡涅夫突出部形成夹击之势。为掌握主动权,苏军不顾冬春泥泞地形,决心拔出这枚钢钉。
契尔卡瑟战场德军阵地1月28日,以苏联近卫第五坦克集团军为首的精锐部队完成了对突出部德军的合围,史称“切尔卡瑟钢铁口袋”,德军两个军近6万人被困,其中唯一的装甲师是著名党卫军“维京师”。
卡涅夫突出部宽130千米,面积大约10000平方千米,苏军计划以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从该突出部北面,乌克兰第二方面军从南面实施向心突击,合围德军。为此苏军集结总兵力约15万人,对两登陆场间卡涅夫突出部德军形成合击之势,为了取得向南布格河自由行动的权利,苏军决心拔除这个突出部。
从军事上讲,德军应该放弃这个突出部,拉平战线较为有利,但希特勒却不答应那么做,他认为这个突出部在苏联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和第二方面军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甚至还幻想以此为跳板对苏军发起反击,由于其固执己见,曼施坦因只能下令德军不得后撤,务必死守切尔卡瑟突出部。
时值冬春,雨雪不断,道路泥泞不堪,不适合大部队作战可苏联人却偏偏选定这个时候进攻,在他们看来,恶劣的气候恰恰是攻击突然性的保证。苏军的想法是有道理的,对这时的德国统帅部来说,固守东线是最重要的任务,面对卡涅夫的危险形势,无论是陆军参谋部还是在南翼作战的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曼施坦因都有所认识,但一方面由于希特勒坚持保住这个突出部,另一方面德国人也没料到苏联人会在解冻季节动手,因此德军几乎没有采取防御措施。
当希特勒得知德军被围时,他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他严令切尔卡瑟的德军固守待援,同时命令曼施坦因组织精锐装甲部队解围歼灭围困切尔卡瑟的苏军,解围的任务交给胡贝中将的第三装甲军团下属的第1、16、17装甲师和武装党卫军“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
德国元帅曼施坦因决心集结兵力,在解围的同时重创苏军,不幸的是他高估了此时手中握有的实力。自2月10日至2月15日,10余万德军与更多的苏军殊死血战,解围的德军部队连续突击,但在各个方面均占有优势的苏军面前损失惨重,再也不能继续前进,只能靠被围德军自己的的力量突围了(为了拯救被困的同胞,“希特勒警卫旗队”师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当该师奉命休整时,全师只剩下3辆坦克和4门突击炮)。
包围圈内外的德军仅距离不到10千米,但是这最后几千米的路程,对突围业已精疲力竭的德国军人而言,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完的,曼施坦因无奈地电告被围部队:救援部队力量已经耗尽,你部只能自行突围。
契尔卡瑟战场前进中的苏军风雪交加、连夜血战中的德军心情异常沉重,心情极为沮丧的被围德军最高指挥官施特黙尔曼将军最后决定把突围的时间定于16日晚上,因为那时地面冰冻,比较有利于行军,同时晚上能见度极差,有利于德军隐蔽自己的行动。当晚,下起了暴风雪,能见度仅10~20米,被困德军丢弃了所有火炮、辎重,含泪放弃了2000余名重伤员。施特黙尔曼将军布置好突围步骤后,平静地对部属说:“我将与后卫部队一起,兄弟们,包围圈外见”。
包围圈内德军以SS“维京”师为先头,在坦克掩护下企图悄悄突围但很快被苏军发现,在照明弹照射下,苏军坦克和夜航轰炸机向德军纵队猛烈开火,暴风雪之夜突起腥风血雨。德军车辆在炮火中燃起了熊熊烈火,大批的士兵和战马被苏军坦克碾成肉饼,紧随其后的苏军骑兵又冲上来对德军猛砍猛杀,
甚至连投降德军举起的双手也被劈掉。当幸存德军密密麻麻地拥到苏军阵地前,又被机枪成排扫倒。被围德军在2月17日中午冲到格尼洛伊提基河边,友军就在彼岸——但是没有桥,也没有船。在放弃了所有重装备后,德军自发组织起来,维持秩序,3.5万人在浅水区成功渡河。
尽管德军后卫部队殊死抵抗,傍晚时苏军最后一次封闭了包围圈,让德军高层感到安慰的是,这场战役没有成为第二个斯大林格勒,被围的近6万德军官兵中,最后有4万人脱险。战斗结束了,沿着德军突围的路径,德国人尸横遍野。
苏军统帅科涅夫大将来到战场,眼前的情景使他十分震惊。他在战后回忆叙述道:“我在战争中见过数不清的血腥场面,但很少见过在如此小的区域里有那么多德国人尸体。”
苏军科涅夫元帅苏军打扫战场时,在战况最激烈的高地上发现了被围德军最高指挥官施特黙尔曼将军的尸体,手里紧紧握着一支步枪,他的制服血迹斑斑,他的身旁,横七竖八躺着维京师后卫营——担任阻击任务的这支小部队,以全部阵亡的代价,换来了大量被围德军的生还。
施特黙尔曼将军的勇敢赢得了对手的尊敬,苏军科涅夫元帅下令以全副军礼安葬了这位从容倒在后卫阵地上的德国将军。
SS维京师简介德国党卫军第5“维京”(Viking)师组建于1940年12月,其基本构成是一个主要以被占国家志愿兵组成的“德国”团。
" Viking",原意是“来自峡湾的人”。维京人今天通常泛指生活于公元800年——1066年之间所有的斯堪的纳维亚人。维京人所居住的北欧地区,终年被厚厚的冰雪覆盖,冬天严寒难耐,生存环境极为残酷。可供耕种和放牧的土地只有少数一些地区,资源非常缺乏。斯堪的纳维亚本土的居民为了生存,无时无刻都要与大自然搏斗,因此他们一方面易怒难训,崇尚勇敢,具有狂暴野蛮的野性,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养成了勤劳俭朴、生命力强等优良传统。由于缺乏资源,他们懂得怎样最有效利用每一分有限的资源,决不轻易浪费,日后维京人的扩张无论在狂暴的大海中航行、还是向未知世界进发寻找新的居住地,他们即使在极为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也能生活的很好,这应该归功于他们这种文化和传统。
维京人是强悍的战士,因为他们人数较少,于是就得依靠周密的策划与出其不意的突袭在战斗中他们又表现的异乎寻常的狂热,他们的攻击常分成两节:先在远距离上投掷长矛、发射火箭,然后用剑和战斧做近距离的了断。 在海上相遇时,海盗遵守古老的传统,一声不吭的将船系一起。在船头搭上跳板,然后依次上场单挑,每个走上跳板的人都面临这样的命运:或者将对方统统杀光,或者自己战死,由后面的同伴替自己复仇。如果感到害怕,可以转身跳进海里,没有人会追杀逃兵,但放弃战斗资格的人与死者无异,从此连家人都会忽视他的存在。
里昂的婚礼在语言和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谢谢邀请回答。
斯蒂芬·茨威格192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里昂的婚礼》,讲述发生在法国大革命背景下里昂城一个处所中人们在一夜间的微观境遇,由于战争的侵入,日常生活空间——城市在飘摇不定中发生了一系列空间性质的变易,在城市空间不断向死亡空间、神圣空间的变易过程及由此产生的褶皱中,窥见作者在二十世纪初对于战争的独特体验,在限定空间内呈现战争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摧毁,同时通过对人类美好情感的描绘表达了对人道的吁求。
茨威格的小说创作,在对二十世纪初欧洲动荡时局中人类心灵与情感状态的关怀下,难掩其背后的战争伤痛记忆与体验。面对战争题材,他在多篇小说中对其进行了空间处理:《看不见的珍藏》将战争对一个老画作收藏家及其家庭的迫害置放在老人的收藏室里呈现,由他的失明促成了小说情节的巧合与内蕴悲剧的深刻;《象棋的故事》由一艘从纽约开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轮船上发生的象棋对弈展开,一个在纳粹法西斯囚室中通过变态般地反复背诵棋谱而成为象棋高手的B博士在面对现实中的对手和棋盘时濒临崩溃,囚室是战争对人类精神摧残的实施地,轮船则是这种伤害得以呈现并使其加剧的地点;而《里昂的婚礼》则进一步将战争的具体历史置放在“地窖”这样一个封闭空间内,以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里昂城及其人民的战时遭遇作为叙述对象,文本叙述的时间历程只有短短一夜,但不同的空间类型在文本中不断生成、变易、重叠,通过对空间的巧妙运用,呈现出作者对于革命与战争的独特体验与思考,同时在诸空间的变易、重叠与褶皱中,内涵着作者对个体生命与人类美好情感的珍视与信任。从空间内涵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可以在众多二十世纪战争历史叙事的文本中窥见不一样的、发生在人的身体与情感上的空间治理及其残酷后果,同时在渺茫的境遇中看到作者对于人类理性的再次信任与坚定追求。
一、战争叙事的空间表达
《里昂的婚礼》文本中首先出现的是作为面临资产阶级革命威胁的城市空间里昂,由于人民的暴动里昂城被下达了“里昂反对自由,里昂不复存在”【1】的政策与命运:人们被集体判决射杀,房屋建筑被炸毁,城市改名——阿弗朗希城。小说的情节便基于这一政策的实施,里昂城这个风雨飘摇的城市无法再为其居民提供庇佑,“屠城计划”经过温和的人民代表库东的人道拖延,换任大革命激进分子巴雷尔和富歇后,轰轰烈烈的“铲除里昂”行动展开:拆除房屋不再用镐头,而是一排排炸毁;杀人不再用断头机,而是集体枪杀,几百个人被一举消灭;尸体装进棺材掩埋已经显得过于缓慢,所以扔进迅疾奔流的罗讷河冲走。嫌疑犯人山人海,监狱人满为犯。于是公共建筑物的地窖、学校、修道院都被征用为临时监狱。而“死神的镰刀很快就会砍来,同一个人躺在同一堆稻草上取暖的时间,难得长达一夜以上。
”【2】在临时监狱之一——市政府的地窖中,中午刚被草草审判的六十四个犯人绝望地坐在这个阴冷黑暗又潮湿的处所中,在自己的坟墓边消沉、等待。
在战争这个特殊背景下,“空间通过一种废除时间的‘结巴’加入了语言。”【3】依据亨利·列斐伏尔、米歇尔·福柯等人的研究论述,二十世纪产生了对空间的不同认识,使其从以往的死板、空洞并且静止、匀质的处境中解脱出来,成为了具有生产性的、内涵着政治与经济、渗透着权力与技术的有机容器。文本中的里昂城,由一个正常运行的城市生活空间转变为遍地监狱与犯人的罪恶空间。学校、修道院作为传授知识、培养良知与维护理性的场所,被征用来做临时监狱。原来拥有合法市民身份的人民在“铲除里昂”的革命政策下发实施后转变为暴民和犯人,使得监狱人满为患。其中,市政厅的地窖作为临时监狱之一,是小说叙事主要的发生地和承载地,以往的日常储藏空间变成死亡通道。依据加斯东·巴什拉在《空间的诗学》中对于“地窖”意象的“非理性”、“阴暗存在”的判断和论述,房屋的垂直性由地窖与阁楼两级来确保,相对于屋顶的理性象征,地窖则是埋在地下的疯狂,被墙围住的冲突。
【4】“在地窖里,无论白天黑夜总是充满阴暗。即使手里举着烛台,地窖里的人还是看见影子在黑色的墙上跳动”【5】犯人们被从地面以上的理性空间驱逐,置于黑暗恐怖的非理性场所,这是战争的非理性本质特征的文本显现。这一切空间的变易、折叠的背后是政治权力与技术的施行。空间作为权力斗争的场所,承载革命与战争的扩张和入侵。由此罪恶的死亡空间生产出的非理性、恐惧又治理着空间处所中的人——八十多位犯人。他们守在自己的死亡关口、坟墓旁边,在赴刑之前感受着死亡的在场。“他们大多数人一动不动,一言不发地靠在这阴暗的地窖里,就像待在他们的坟墓旁边……”【6】地窖处于地下方位,一般不用来作为居住空间,同时其方位也与坟墓类似。而坟墓,如福柯在《不同的空间》中定义的,它构成了“另一个城市”,在那里每个家庭都拥有自己黑暗的寓所。”【7】小说中,坟墓不再是城市用地规划中的一块固定场地,将被铲除的里昂遍地造出监狱与坟墓。
二、世俗空间的复归
在地窖这个阴暗宁静的死亡空间中,由于两个人的偶然重逢,打破这座活人坟墓的平静,进而使它再次变易,成为举行与见证婚礼的神圣空间:死水般的沉静中新一批犯人到来,希望像地窖前屋壁炉中微弱的炉火,闪烁又熄灭,仅仅激发了他们作为先来者的空间占有权被侵犯的冷冷敌意。非理性继续在地窖中占据上位。然而一声来自少女的惊喜的尖叫完全打破了这个死亡空间绝望的宁静,这声音“听上去就分外悦耳、爽朗,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
【8】是新到的犯人中一位少女看到了自己误以为早已死去的未婚夫罗伯特,勇敢的少女在入狱之前经历了寻找、质问、被欺骗,认为在预计的婚礼当天跟随佩西将军去作战的未婚夫已死,于是主动加入到将被处死的犯人队伍中来,力求赴死以实现与心爱的人团聚。两人的意外重逢和诉说使得其余八十多位心如死水的犯人产生了特殊时期的共情,沉浸在一对年轻、真挚恋人的激动与真情中,甚而“每个人都忘却了自己的命运。”
【9】其后这一氛围的感染继续升级,人们因为少女临终的遗憾——没能成为罗伯特的正式妻子,提议在地窖中为其举行婚礼,而犯人中恰好有一位因不愿宣誓而获罪的神父。
【10】在犯人们的齐力协作中,临时搭建的祭坛、简陋的花冠、小小的婚房完成了一场临终的婚礼。
“空间不是纯粹的单纯的。人们客观地计划空间,通过实践手段,物质性地作用于空间。所以,没有地地道道或纯正的空间,只有按照一般社会结构内某种特殊群体发展起来的一定模式(也就是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空间。”
【11】列斐伏尔在《空间与时间》一文中如是阐述。地窖的空间性质在监狱的基础上再次发生变易,由死亡空间坟墓转而成为可以举办神圣婚礼的教堂,原因是一对恋人的意外重逢。人类情感与理性的强烈显现将犯人们从死亡空间中解救,空间氛围从非理性、死亡与恐惧转变成神圣信仰、希望与幸福。其次,婚礼过后人们出于善意又商议腾出小小里屋做一对新人的婚房,以使他们的婚礼仪式完整。此时,神圣空间又实现了向世俗空间的过渡,在临时监狱的死亡空间性质未曾改变的基础上地窖几次变更空间性质,是战争导致的死亡空间由于人的理性精神与美好情感再次向着生活空间回归的过程,究其本质,是人的美好情感与理性精神对空间征用的某种抵抗和胜利。在此,空间显然已不再是空洞、匀质且静止的被动存在,它通过战争背后的政治权力生产非理性:血腥与疯狂,又通过人类心灵中美好的部分生产希望与幸福。列斐伏尔认为“空间是在历史发展中产生的,并随历史的演变而重新结构和转化。”
【12】 文本中时间线索已经淡去,空间的一系列演变均在大革命的宏观背景下展开和实现,它既不是原封不动地继承自先前的历史,也不是变动不居的。政治权力与人的理性力量的较量改变着空间的性质。《空间的生产》中如是谈空间的实现:空间既是生产的工具,也是消费的工具;既是统治的工具,也是抵抗的工具。显然,它处在各类势力的较量之下,并在各类势力的较量中获得自身的实现。
【13】福柯进一步谈到空间与政治的关系,认为建筑本身并无所谓压迫或解放,并无所谓控制或者自由,“它随时势而定,一个建筑和空间只有在被实践和操作时才能起到压迫或者解放的作用,也就是说,只有被有意地运用到统治技术中时,建筑才能发挥控制和规训的功能。
【14】发生在地窖中的空间变易从政治权力层面解读即同时作为统治工具与抵抗工具,斗争的结果是抵抗的胜利,人们在世俗存在的极端困境中为自己寻到神圣一隅,仅是置身其中已经是胜利的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