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之恶魔的奴隶,求无敌流爽文
净化之恶魔的奴隶,求无敌流爽文?
《帝霸》
作者:厌笔萧生
简介:
千万年前,李七夜栽下一株翠竹。八百万年前,李七夜养了一条鲤鱼。五百万年前,李七夜收养一个小女孩。今天,李七夜一觉醒来,翠竹修练成神灵,鲤鱼化作金龙,小女孩成为九界女帝。这是一个养成的故事,一个不死的人族小子养成了妖神、养成了仙兽、养成了女帝的故事。
书评:
这本书开创了玄幻小说的一个新的支流,主角是一个活了万世,与天地相斗的老不死。在此设定下通过回忆与现实两条线路进行展开,由此猪脚开始了他的打脸装逼,支手逆天的牛B之路。
《最强反套路系统》
作者:太上布衣
简介:
最强反套路,我TM反手就是一个套路,横扫修仙界无敌手,就问一声还有谁?
装逼如风,常伴吾身!
长路漫漫,装逼相伴!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年轻人,当年我开始套路的时候,你们还在穿开裆裤!"
"年轻人,当年我开始装逼的时候,你们还只是一滴液体!"
"仙子,随在下走一趟,保证带你装逼带你飞,带你一起嘿嘿嘿!"
身披狂徒铠甲,肩扛日炎斗篷。
左手无尽之刃,右手诛仙神剑。
横扫修仙界无敌手,就问一声还有谁?
徐缺他每天不是在装逼,就是在装逼的路上。
书评:
这部小说也是火的发紫的"无敌流"小说。主角穿越就自带装逼系统,而且系统里面有着网络所有小说的最强武功秘籍。例如《斗破苍穹》的天阶斗技、《遮天》里边的十秘等等.....里面的仙丹、仙草、神器全都有,只需要用装逼点数兑换。为装逼而装逼,为打脸而打脸,小说中各种套路是穷出不尽,炸天帮的传说也十分爆笑。
《重生之都市修仙》
作者:十里剑神
简介:
渡劫期大修士陈凡陨落在天劫中,却一梦五百年重回地球的年少时代。
上一世我登临宇宙之巅,俯瞰万界,却无人相伴。这一世只愿不负前尘不负卿。
修行五百年的渡劫期修仙者重生回都市,弥补遗憾,扮猪吃老虎的故事。
书评:
无敌流,装逼流,专业打脸流,无毒高效无雷无郁闷,不送女也不艹女,不后宫。从头打到尾,节奏明快,文笔流畅,不中二但是就是要吊打世界,问我为什么?因为地球太渺小,前世纵横宇宙太屌了。你们都是蝼蚁,唯有主角宇宙第一屌。
《幻想世界大穿越》
作者:辰一十一
简介:
当幻想成为现实,天朝少年能否踏上成神之路?
拥有穿越异能的陈昂,穿越在幻想世界里。
在《永无止境》的世界里,获得超人的智慧,
在《超体》的世界里,窥视成神的奥秘,
从《笑傲江湖》开始,修行内功,进化自己,
由《狂蟒之灾》中,拿到长生的钥匙,
超人血清,绝境药剂,X因子,蜘蛛基因,蜥蜴药剂
嗑药成神的道路漫长而崎岖,
窥视上帝的禁区危险而艰难,
一路不悔!
书评:
论装B,说无敌,怎能不说我终极变态科学家陈教授。这书是类似单机版无限流的写法,没有主神那样的东西。主角很快就处于力量顶端,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待世界然后带着自己的目的切入,不会跟着剧情走,脑洞突破天际,一路平推玩坏世界。
《食物链顶端的男人》
作者:熊狼狗
简介:
变异,血脉,古代,寄生,场域,论外,这六大系0到4级的能力者,其历史贯穿了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
到了现代,随着星球环境的再次变化,当第一个五级能力者出现并造成全球范围的巨大天灾后,超能力者成为了一种决定性的力量。
而正义青年李安平在得到了史上最强大最邪恶的能力后,由正义一步步堕入邪恶,最终走上了食物链的顶端。
书评:
本书主角李安平,由于其坚不可摧的意志和无可匹敌的力量被广大书友尊称为李屌。
李安平本是一位正义青年,但在某次见义勇为中反被诬陷,众叛亲离之下,李安平在魔神黑的帮助下获得超能力,自此一发不可收拾。誓要改变世界,消弭邪恶,逐步走向了食物链顶端的道路,成为第十三魔神。
《无敌真寂寞》
作者:新丰
简介:
林凡来到异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普通弟子,原本身处在随时都能被人打成翔的处境中,可突然间,情况不对了。
系统开启。
叮:抽中永恒级BUFF:不死之身。
这一刻,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
林凡:"你们能锤死我,算我输,不然我就把你们锤成肉饼。"
反派:"这家伙根本杀不死,我不打了。"
书评:
无脑爽文,有毒系列,实在很欢乐,主角是神经病战斗狂,从头打到尾,因为不会死,所以是个挂满外挂还封不了号的bug ,无CP,主角凭实力单身 ,我觉得最有趣的是文中很多基友梗,结尾略草率,整体而言是可看的。
装逼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无敌是多么的寂寞~~~
与商王武丁多次激战的鬼方国?
鬼方被武丁打败后一蹶不振,一部分在周朝时内迁中原,与中原各民族相融合并最终与华夏族融为了一体。另一部分在不断迁徙的过程中,放弃了“鬼方”这一部族名号,使得“鬼方”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关于鬼方国的来历第一种说法是鬼方属于印欧人,是西方的白人通过亚欧大陆来到此处的。
根据殷墟卜辞记载,当时商高宗武丁妻子将军妇好征鬼方,当时把俘虏的鬼方人作为人祭。根据现在科学家的研究,这些被用作祭祀的鬼方人都拥有着白种人的基因,而且还证明了在上古时期的东夷人也拥有着印欧人的基因。与鬼方不同的时候,这些古东夷人是从海上过来的,并不是从陆地。
第二种说法是鬼方士被狄的一个分支,也就是后来我们所谓的匈奴。
是夏后氏的后代,主要居住在北地荒漠区域,主要是以游牧业为生,并非农耕业。在上古时期,他们被总成为“北狄”,带了夏朝被称之为“薰鬻”,到了商朝就被称之为“鬼方”,周朝称之为“猃狁”,汉朝就被称之为“匈奴”。
首先第一个谜题是:鬼方国到底是不是国家。否认他是个国家的,认为鬼方其实只是商周时期我国西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而且还带有很强的游牧民族性质。他们最后还是因为经常侵扰中原地区,而被武王派兵“天涯有多远,他们就被赶多远了”。
另一派的说法是鬼方确实是个国家,只不过在商周时期,这个国家有着很强的部落性质。而且,考古人员发现的李家崖都城遗址,发现了鬼方国的都城遗址。这个都城遗址依山傍水,古城平面大体呈长方形,城内房址、道路清楚可辨。城内出土了大量生活用器,兵器,货币,还有青铜器,完全具备国家的特征。
ɔ'
第二个谜题就是,鬼方国有多大。一种说法认为鬼方国其实只是一个很小的部落。持这种观点的人们认为,鬼字的本意是指在古代祭祀仪式上,戴着恐怖面具,扮演幽灵进行舞蹈的人。这样一些少数人形成的一个部族,就叫鬼方。若如果真是这样,鬼方很可能只是一个土地面积不大的民族。
更多的人们则认为鬼方国很强大。理由之一是有记载鬼方的核心是怀姓九宗,就是说鬼方国的核心就由九个部落组成。第二个理由来自这样的记载,周康王二十五年,在周军与鬼方两次大规模作战中,周军共斩杀鬼方将士4800多人,俘获了4名首领,以及1.3万多人。这样看来,鬼方国的规模确实不小。
鬼方国有什么能力?鬼方国本身充满了谜团,但鬼方国有一项“特殊”的能力。这项特殊的能力是什么呢?甲骨的卜辞上明确记载:“鬼方易”,翻译过来就是,鬼方国和商王武丁决战,眼看打不过武丁,鬼方国没有选择流干最后一滴血。而且适时撤退,并且成功地撤退到了东起贝加尔湖,西至巴尔喀什湖一带。
鬼方国的消失鬼方的最早记载在商朝,当时商朝后期的最大外敌是西北的鬼方,,在山西北部和陕西的北部和西部。历史上记载商王武丁曾对它用兵达三年之久。此外当时周国建立后(即文王以前),周太王(古公亶父)应受不了鬼方侵迫,从豳迁居到歧山,它的儿子季历(称为王季)在位时,大败鬼方,俘虏了酋长二十人。周朝建立后,成王曾伐鬼方,俘了一万三千余人,盂国的铭文曾记载此事。后来周人称鬼方为猃狁,继而称犬戎。周穆王时又大败鬼方,俘了五王,把它的部落迁到汾洮一代。周厉王末年,鬼方趁周室内乱,又开始猖獗,以后四十余年不断寇略,迫近周朝都城,但是被周王驱逐。周宣王时,也曾征伐鬼方,《诗经》中有“出车彭彭,城彼朔方版”的典故,战争规模一定很大。周幽王内乱,鬼方趁机攻陷周都,在骊山杀了幽王,占领了权周朝一部分领土,后来周王把那里托给了护驾有功的秦襄公,建了秦国。秦国建立,鬼方就衰了,秦国把它兼并,以后它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为何后来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约在公元前13世纪,对鬼方的骚扰忍无可忍的商王武丁发动了大规模的讨伐战争,经过三年的作战,商朝军队大败鬼方,鬼方从此一蹶不振,一部分鬼方部族开始四处迁徙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另一部分留下来的氏族部落则开始慢慢与中原的华夏民族相融合。
商朝灭亡后,鬼方部族内迁中原的趋势明显,到周平王东迁的时候,鬼方已经和周朝人民一样了,甚至于鬼方的部族首领还被分封为了诸侯,这一时期的鬼方已经基本上融入了华夏族,鬼方被中原民族的文化所同化。
关于那一部分迁徙而走的鬼方部族,现代考古学研究证明他们曾经到达过南西伯利亚东起贝加尔湖西至巴尔喀什湖一带,而我国的史书上也对四处迁徙的鬼方部族有过记载,不过,这些部族不再被称为鬼方,鬼方的名号早已被他们弃用,取而代之的是其它的一些名号,“鬼方国”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总结:西周之后关于鬼方的记载就这么消失了。在《史记》当中记载北狄族群的时候只说到“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而且,“尧时被称为荤粥的,周朝被称为猃狁,秦称为匈奴。”由此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关于鬼方的记载就已经是彻底消失于史书之中。
猩球崛起是一个什么类型的电影呢?
一部另类科幻片,也是《人猿星球》前传
作为《人猿星球》的前传,《猩球崛起》同样颠覆了传统的进化论。不过,与《人猿星球》不一样的是其重点在于探讨人类科技发展与自然界的冲突。在当前现实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这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回到电影,主人公威尔是一名生物药品研究员。为了治疗父亲的老年痴呆症,便在猩猩身上做实验,由此得到一种全新的药品。这个实验成果震惊了威尔,他发现当这种药物注射到猩猩身上时,猩猩的智力会得到极大的增幅,同时,眼睛也会变为绿色。
可惜,该药物有个极大的缺陷:会让实验对象抓狂!于是,该研究项目被紧急喊停,参与实验的猩猩也几乎全被杀掉。仅有一只刚出生的小猩猩得以幸存。威尔发现后决定收养它并取名为凯撒。
由于凯撒体内有母亲遗留的药品,它的智商堪比人类!在与威尔一家的相处中,凯撒熟悉了人类的行为、语言以及生活习性。
好景不长,威尔的父亲病情复发。威尔忙于给父亲注射药品因而忽视了凯撒。另一边,凯撒因威尔的父亲被邻居挑逗而咬掉了邻居的手指。由于凯撒伤人,便被送往看护所。
来到看护所后,凯撒发现猩猩们并不懂得团结,甚至还会欺负同类。管理看护所的人类也是心狠手辣,经常毒打猩猩。这也造成了几乎每只猩猩都对人类怀恨在心。
在某次凯撒又被看护所的人类凌辱后,它意识到必须反抗!于是,它将看护所所有的猩猩团结起来。为了提高猩猩们的智商,凯撒回家拿走了药物。将药物散发到囚笼中后,凯撒还细心地检查了每只猩猩的眼睛,确认每只猩猩的眼睛都变绿后,凯撒正式向人类开战了!
凯撒喜欢威尔经常带它去的森林,觉得那才是真正的家。于是,凯撒便带着猩猩大军向着森林开拔。在一座桥上,猩猩大军遭到了人类的围追堵截,损失惨重。但是,猩猩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击败了人类的围堵部队,回到了森林…
小妹认为电影中有两个经典的镜头。一个是,当凯撒说出“NO”的时候,这正是人类与猩猩开战的伏笔。另一个就是凯撒回到森林后说的那句:“凯撒回家了!”
影片煞费苦心的宣传无疑给我们上了一课。人类过于自私,对其他物种缺乏尊重。也许,是时候思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了!
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原因是什么?
文|江徐
01所谓多事之秋,这个秋天让人悲伤。
文艺界多名大师接二连三地辞世,除了不可避免的生老病死,还有意料之外的事故,敲击着世人心中的安全警钟。
10月28日上午10时8分,重庆万州一辆公交车与一辆小轿车相撞后,公交车坠入江中。车内十五人,瞬间消逝。
消息一出,震动全国民众的心。
事故原因的调查一波三折,起初网上流传是因为轿车女司机逆向驾驶。这个“黑锅”很快从她背上卸掉。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这起悲剧的发生?
众说纷纭,有人猜测,汽车某个部件损坏,突发故障;
有人觉得,可能司机疲劳驾驶,甚至有可能睡着了;
有人猜想,当时车上有人抢夺方向盘,导致汽车失控;
有人悲观,认为司机因为自身某些原因不想活了,那一刻不顾他人安危,选择轻生……
重庆万州坠江事故中的公交司机冉某
02经过连续数日的救援、打捞,真相终于与黑匣子一起浮出水面。那个真相,实在让人出乎意料,让人愤慨不已,也让人深感悲哀:
车上一名女乘客,因错过下车站点与司机发生争吵,导致司机注意力偏离行驶方向,最终酿成悲剧。
透过行车记录,我们可以看到争吵时的片段:
这位中年女乘客,已经离开座位,站到司机冉某右后侧,由语言指责,很快发展到肢体冲突,她用手机去击打冉某头部,冉某由语言解释,很快升级到出手还击。在这整个过程中,公交车始终处于行驶状态,而且还是在桥上。
在他俩争吵越演越烈的时候,公交车已经偏离正常路线。
当汽车发出“嘀——嘀——”警报声的时候,他俩还在争吵。
当车上乘客发现大难临头而一起发出“啊——啊——”惨叫声时,他俩也许察觉事情不妙,想停息争吵,可是为时已晚,冲出围栏的车,就像泼出去的水……
当车子撞破大桥围栏,向涛涛江水直笔笔坠入下去的几秒,不知那位因为错过站点就大吵大闹的乘客,是否感到痛心疾首?不知那位在工作岗位上缺乏安全意识的司机,是否后悔不迭?
错过公交站点,不会错过生活。到了人生终点,却会丧失所有。
方向盘的失控很可怕,更可怕的是情绪的失控。前者尤可阻止,后者难以收场。
在这起本不应该发生的悲剧中,因为那位乘客的情绪失控,挑起纷争,而司机冉某同样没有很好地控制情绪、冷静处理,才会让情绪这个大而无形的恶魔,将他俩一并杀死,还草菅了另外十三条无辜生命!
情绪是恶魔,要么控制它,要么被它控制。人一旦情绪失控,就会成为害人害己的杀手。
03美学家朱光潜曾说:情绪不好,其实是因为智慧不够。
在我们当下这样一种生活环境中,大家把精力用于赚钱,用于生存,不愿花费时间用于自我修行与内心关照。
因为压力,生活总是不如意。因为生活不如意,人稍有不顺心就想发脾气。等到平静下来想想,明知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可当时就是控制不住。
往往在失控的那段时间里,悲剧就会上演,平日的悉心关爱,也会从中转化为深重怨怒。
还记得今年年头,泰兴黄桥一名母亲因为日常琐事打死儿子的惨剧吗?
起因源于一部手机:9岁的儿子拿着大人手机出去玩耍,不小心把手机弄丢了,他也曾在小区草地里寻找过,因为没有找到,一个人坐在雪地里大哭——那时候,他一定预料到自己即将面临的暴风骤雨。
果不其然,他的母亲——亲生母亲,得知儿子将手机搞丢后,加上平日孩子的调皮表现,这一次她终于怒不可遏,一发不可收拾,用木棍对其进行暴打,让亲生儿子的生命断送在自己手里。
案发被捕后,她承认自己当时情绪失控,才酿成了这个今生今世不可原谅自己的错误。
她是这个孩子的生身母亲,十月怀胎,带着喜悦与辛劳将他哺育带大,一天天、一年年见证着孩子的成长,纵然调皮爱捣蛋,纵然忤逆不听话,总是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哪有不疼爱的道理。
可是,一旦怒气充斥内心,让情绪控制了自己,那一刻,她不再是一位母亲,而是一个恶魔,只管发泄自己情绪枉顾他人性命、比虎毒不食子还要凶残的恶魔。
当恶魔离心,情绪平稳,孩子却再也醒不过来。
对于这位母亲来说,“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是怎样一番痛彻心扉的领悟。
黑匣子视频截图
04脾气每个人都有,贵在能够控制自己情绪。
曾国藩说:每逢大事有静气。之前觉得这句话很棒,如今再读,觉得它也有遗漏之处:岂止大事面前需要静气,日常生活中,面对鸡毛蒜皮,同样需要心持静气。
心有静气,才不会沦为情绪的奴隶。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岂不是一个反例?
像这种因情绪失控酿成的惨剧,岂只是个例?
即便情绪的失控不至于危机性命,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损害健康。心理咨询师珊瑚心灵,发表了这样一个论点:98%的疾病,都源于负面情绪在身体里的沉淀。
总之,情绪失控,情绪不佳,轻则影响身心健康,重则直接取人性命。
关于情绪,哲学家尼采也曾说过一段话:
获得真正自由的方法是要学会自我控制。如果情绪总是处于失控状态,就会被感情牵着鼻子走,丧失自由。所以,那些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也正是擅于控制情绪的人。所以,珍惜生命,自由而活,从控制情绪做起。
愿逝者安息,愿活着的人从中吸取教训。
你知道哪几种中国古代的酷刑?
这个问题有点瘆人,但又真的很吸引人,很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行刑的方法也算得上有点“文化”的味道——就是有点血腥!
我试着来说说,尽量把这问题说得轻松点、温和点,不让大家感到恐怖。
醢 (hǎi),又名菹醢(zū hǎi)——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如果我说这种残酷的刑罚,很多成年人是不知道或者完全不了解的,估计会得到很多赞成;
如果我说这种残酷的刑罚,很多少年儿童是不陌生的或者是知道一点的,大家应该会很吃惊吧?
为什么?
因为现在的小孩子们,十有八九都会接受国学启蒙教育,在他们摇头晃脑背诵的《笠翁对韵.四支》中,就有:
菹对醢,赋对诗。点漆对描脂。璠簪对珠履,剑客对琴师。沽酒价,买山资。国色对仙姿。晚霞明似锦,春雨细如丝。柳绊长堤千万树,花横野寺两三枝。紫盖黄旗,天象预占江左地;青袍白马,童谣终应寿阳儿。菹在这里当“酸菜、腌菜”的意思来用,醢在这里当“肉酱”的意思来用。但是这两个字不是常用字啊,很少有人会一眼认出,那就查字典呗,一查可不就看到了,原来这两个字不仅仅是指肉菜的意思,还是古代的酷刑啊!
所以,无须讳言这些“血腥的文化”,大可以作为一种业余知识了解一下。
我最先看到遭受这种酷刑的人,是在我小时候偷看爷爷的藏书《封神演义》中看到的。这个人是商周交替之际的伯邑考——周文王姬昌的大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哥哥。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这其中的“西伯拘而演《周易》”,背后的故事就有“伯邑考被剁成肉酱”。不止于此,剁成肉酱后还被做成“肉羹”,逼着西伯(就是周文王姬昌)吃下去。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周文王因为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得很好,声望非常高,“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威胁到了商汤的统治,这引起了商纣王的警觉,于是就把周文王拘禁在羑(yǒu)里。
文王在被拘禁的这段时间里,自己并没有闲着,而是把上古伏羲氏开创的“八卦先天易”,悉心研究,最终演绎成六十四卦,并且流传下来,被人们称为《周易》。这就是“西伯拘而演周易”。
文王被拘禁,西周国内也不能就这么等下去呀,要想方设法把文王接回国,于是文王的大儿子伯邑考就带着“宝物(贿赂品)”,来到成汤的都城朝哥(今天的河南淇县),希望能贿赂纣王,进而把自己的父亲救回去。
但是这次朝哥之行,虽然救回了父亲文王,却也丢了自己的性命,被“醢”了!
当时伯邑考应该属于“小鲜肉”,非常水灵,这就吸引了纣王的老婆妲己的春心萌动。但是伯邑考是正人君子,没有理会妲己的勾引,这让妲己恼羞成怒,用诡计让纣王把伯邑考杀了。
仅仅杀了伯邑考还不解恨,纣王还把伯邑考剁成肉酱,做成肉羹,让人送给文王吃,用以试探文王是不是真的“圣人”。其背后的逻辑是“圣人一定不会吃自己的孩子”——好笑不好笑?
文王已经从卦象上推断出自己的儿子被纣王杀了,纣王派人送来的肉羹就是自己儿子的肉做的。但是文王含泪把这肉羹吃下去,骗过了纣王,再加上其它方面的工作,纣王终于放了文王。
文王在回到自己的国土界后,一下子就承受不住了,失子的心痛、吃子的悔恨交织在一起,让他连吐三口, 吐出三只小白兔,这三只小白兔就是伯邑考三魂所化,它们跑向文王的住处,拜见文王的夫人和母亲。之后,它们被清福神柏鉴接引到封神台。
姜子牙代玉虚元始天尊封神时,念伯邑考的忠孝之心,封他为中天北极紫微大帝,命为尊贵之神。
中天北极紫薇大帝“醢”这种刑,是非常残酷的,它不是仅把人弄死这么简单,还要让人“死无全尸”!
而在中国人的传统理念中,对身体的完整性是非常看重的,即使是死了也追求“全尸”。
“醢”就有在人死后也得追加刑罚的意味,也就是“死了也不让他安生”!所以说它够残酷。
历史上有记载的受到“醢”刑的“名人”:
孔门七十二贤人中的子路,他是因为参与了卫国的政变,被当做乱臣,砍成肉泥。孔子听闻后极为悲痛,于是就将家中的肉酱倒掉,不再食用。子路汉初三大名将(韩信、英布、彭越)之一的梁王彭越。这个事情在《史记.黥布列传》中有记载:“夏,汉诛粱王彭越,醢之,盛其醢遍赐诸侯。”看到没有,刘邦也是个狠人,他学着商纣的做法,不仅把彭越剁成肉酱,还把这肉酱当作赏赐品,送给其他的王侯。这哪里是赏赐,这分明是恐吓——这就是和我作对的下场。彭越范疆、张达,这两人是三国蜀汉佞臣,他们曾被张飞鞭笞羞辱,怀恨在心,合谋杀害了张飞。后来被张飞的儿子张苞抓到,处以醢刑磔(zhé )——把肢体分裂“磔”字本来不是用于人的,古代人们在祭祀的时候,会肢解牺牲,分裂祭神,以除不祥,这叫磔禳,杀牲以祭神就叫“磔”。
后来,取“肢解”这个意思,把“磔”引申为一种对人的最为惨烈的酷刑,也就是分尸。
所以说“磔”这种刑罚脱胎于祭祀。
人们习惯把砍头、腰斩、枭首、弃市这类杀死犯人的刑罚称为“磔刑”,再后来,又渐渐演化出“磔裂(车裂人体)”、“磔诛(凌迟处死)”。
车裂,就是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车上,套上马匹或者牛,分别向五个不同的方向拉,这样把人的身体硬撕裂为五块,所以名为车裂。有时,执行这种刑罚时不用车,而直接用五条牛或马来拉,所以车裂俗称五牛分尸或五马分尸。被处车裂刑罚的人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商鞅。不过商鞅幸运的是,他不是活着被车裂的,他是战败身死之后,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的,避免了被活生生撕碎的痛苦。
商鞅还有很多被“车裂”的名人,比如:吴起、苏秦、嫪毐(lào ǎi)等等。
吴起的“被车裂”同商鞅一样,也是在身死之后。吴起是大军事家,一生“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曾先后辅佐魏国、楚国。在楚国的时候,因为他的“变法”触犯了权贵们的利益,权贵们必欲除之而后快。楚悼王去世时,吴起前去吊丧,被心怀不满的楚国贵族们用箭射伤。他用楚王的尸体作掩护,也没能逃脱被射杀的后果。要知道,按照楚国法律的规定,“丽兵于王尸者”,将被诛灭三族。但就这样也没有阻止这些人射杀吴起,可见弄死吴起的决心有多坚决。 吴起被射杀后,他的尸身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吴起苏秦的“被车裂”应该说是他自己主动要求的,他当时被人刺杀了,虽重伤但未死。苏秦主动要求齐王以“苏秦是奸细”为名,将他车裂于市,并悬赏行刺之人以使贼人出现。齐王照计行事,捉到了刺杀苏秦的凶手,并杀了凶手为苏秦报了仇。吴起和苏秦都是有才、有能、有胆、有识,可以改变历史进程的大神。他们被“车裂”,可以说是这种刑罚的“光荣”。
嫪毐,这哥们被车裂,可以说是这种刑罚的“耻辱”。只因为这哥们走的是旁门左道,凭“异能”被人称为“轮哥”。大家都戏称,别人的车裂是“五马分尸”,而这哥们得用“六马分尸”才行。哈哈哈哈……嫪毐扯远了,回到主题上来。
再来看看凌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凌迟的处刑方式很残忍,大致是将人身上的肉一块块割下来,让犯人在极度疼痛中,慢慢死去。中国古代各种残酷的刑罚中,最惨无人道的莫过于凌迟。
凌迟是以很慢的速度把人处死。而要体现这种“慢”的意图,就是一刀一刀地割人身上的肉,可能是割十六刀,也可能是割三十二刀、六十四刀、三百六十刀,还有可能是数千刀,总之是“力气已尽,而气息未绝,肝心联络,而视听犹存”,直到差不多把肉割尽,才剖腹断首,使犯人毙命。因为过于残忍,所以不是罪大恶极,一般都不会被凌迟。
哪些罪是罪大恶极呢?以《大明律》作参考,大约可以表达为:
谋逆君主之罪:重大暴动、叛国、谋取皇位。伦常之罪:子女谋害父母、弟幼谋害兄长,妻子谋害丈夫、奴仆谋害主人。凶残与不人道之罪:活生生斩断他人四肢(施以巫术);杀害同一家族三人以上;组织帮派以制造恐怖。而实际上,遭受凌迟之刑的人,也并不全是大奸大恶之辈,有很多人或多或少是因为触碰了统治者的利益,而被当成了牺牲品,成了帝王立威震慑的工具。
历史上被处以凌迟的名人非常多,其中以宋、元、明、清之际为最。
《水浒传》里的王婆,被凌迟120刀;《感天动地窦娥冤》中张驴儿“毒杀亲爷,奸占寡妇,凌迟120刀处死;明初名臣方孝孺,因为拒不为朱棣起草即位诏书,被朱棣下令“磔诸市”并被诛十族,此处的“磔”便是凌迟;明正德年间的宦官刘瑾、崇祯时进士郑鄤两人均被“寸磔”,也就是凌迟,据传刘瑾被割了3357刀,郑鄤被割了3600刀。明末名将袁崇焕,袁崇焕被整整割了3543刀,大约有近万人抢到了崇焕之肉而生食之,并以此炫耀为能事。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为救部下性命,坦然引颈受戮(凌迟)。行刑之际,石达开大义凛然,毫无惧色,身受千刀万剐而不吭一声。围观百姓无不落泪,连清军士兵也为之折服,可谓一时人杰。方孝孺袁崇焕石达开新中国成立之后唯一受凌迟之刑的是汉奸张百奎,此事在《巨鹿县志》1993版上有记载:
张百奎先是投靠日本人,抗战胜利后又投靠蒋介石,他亲手及亲自下令杀害共产党干部28人、党员7人、抗日战士27人、群众74人,被人们形容为“六亲不认,畜牲不如”。
解放后,潜逃隐藏在上海的一个杂货店里的张百奎被抓捕归案后,押回巨鹿县审判。
前往审判现场控告张百奎的群众成群结队,个个苦大仇深,他们一致要求要将张百奎千刀万剐,不能让其“好死”。
可是“千刀万剐”的刑罚早已废止,我党更是严令禁止使用——不管犯人的罪恶多大,执行死刑只能枪毙,不许使用刀砍、绞架、凌迟等酷刑。
经过审判,张百奎被判处极刑,立即执行死刑。
枪决张百奎的行刑人员枪打偏了(故意的?),子弹从张百奎的裤裆处穿过,政府人员一撤离,民兵将刑场围了起来,现场的大喇叭传出维持秩序的声音:
“大家不要挤,一个个站好队!现在宣布一条纪律:在拉张百奎时,一律先从下往上的拉,每人限拉一两肉!”
排队等着剐张百奎的队伍足足有一千米长,连张百奎的亲戚也在队伍之中,足见其民愤有多大。愤怒的群众纷纷用自带的刀子剐了他,张百奎每被拉一刀,身子就像麻花一样扭动,当他双腿的肉被拉去半截的时候,他就一命呜呼了。
上面讲的“醢”和“磔”都是把人弄死的刑法,也有虽不弄死人但也非常残酷的刑法。比如:墨、劓、剕、宫等等,这些刑法看似没把人的肉体直接弄死,但是对人进行了精神上的打击,或击垮人的意志,或让人“社死”,让这些受刑之人“生不如死”。
墨刑,也叫黥(qíng)刑,就是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以后再也擦洗不掉,以此表示犯罪的标志。汉初三大名将(韩信、英布、彭越)之一的英布,就是受过黥刑的,所以又被叫做黥布。劓(yì)刑,就是割鼻子,把鼻子割掉了,再美貌的容颜也毁了。这在没有整容技术的古代,可以说是判处了一个人在容貌上的“死刑”。受过这种刑的人,大家肯定都会想到同一个人“哈迷蚩”,对《说岳全传》里的人物。剕(fè)刑、刖[yuè]刑、膑刑。古时“剕”和“刖”的意思相同,就是断足(砍去双脚),而“膑”是挖去膝盖骨。和氏璧的发现者卞和即被施以刖刑,军事家孙膑受到的刑罚就是膑刑。孙膑宫刑,就是阉割,这个估计大家都知道。“欲练神功,挥刀自宫”,这是修炼《葵花宝典》的不二法门。但是作为一种刑罚,这真的是非常侮辱人格的处罚。“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司马迁就受到过“宫刑”的刑罚,好在司马迁的心理够强大,才给我们留下了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司马迁还有很多刑法,我们可以从文学作品中了解到:
比如“请君入瓮”,大约应该是准备把犯人活活煮了。来俊臣摆了同事周兴一道的同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成语典故;
比如“点天灯”,大约是把人当成“蜡烛”,活活烧死。《三国演义》中董卓被王允设计杀死之后就被点了天灯;
比如“梳洗”,这个可不是梳妆打扮,而是指用铁刷子把人身上的肉一下一下地抓梳下来,直至肉尽骨露,最终咽气;
比如“金瓜击顶”、炮烙(páo luò)、虿盆(chài pén)、抽肠、骑木驴、剥皮……
有兴趣大家可以自行去了解,我就不再细述了。这种东西看多了,会影响心情的愉悦程度,建议大家不要沉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