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证券大智慧,贵阳贵安新区有哪些楼盘值得买房投资

2023-09-17 13:00:05 109阅读

兴安证券大智慧,贵阳贵安新区有哪些楼盘值得买房投资?

贵安新区是2014年1月6号 国发2号文件批准落地成立 1795平方公里 经过与6年的发展 小见成效。贵安新区主要城市规划 ‘’一核两城”一核 生态新城【贵安湖潮区】‘’两城‘’马场科技新城【马场镇】和大学城【花溪大学城】

一,生态新城的作为政府核心职能区 周边配套如何?

兴安证券大智慧,贵阳贵安新区有哪些楼盘值得买房投资

1,交通 区域内有贵州省第二大高铁站贵安站年【年底投入使 】 SI号线贵安站【19年11月7日动工从1号线望城坡站到贵安站】 贵安高铁站是以综合性交通枢纽来打造的,路用网交通有天河潭大道,贵安大道,金马大道,白马大道等双向10车道的路网。

2,医疗’ 贵州省最大的综合性三级医院【贵安医院】建成后将有3000个床位 一期主体工程完成 拥有1500个床位 预计明年9月分投入使用。

3、学校 贵安新区北师大附属学校 180个班的建制 ,从幼儿园到高中一站式教育体系。2106年第一批师生入学 现在拥有1万多生 2019年高考升学率一本92.5% 本科升学率100%

4,生态 周边有月亮湖公园,星月湖公园,云漫湖公园,天河潭景区 万亩樱花园等

目前区域内的楼盘有,碧桂园贵安一号【入驻贵安最早】目前单价在9000多 融创云湖十里【6500左右】 中铁山语城【8300】 宏立城贵安时代城市花园【高层6000 洋房6800】投资的可以选宏立城的项目,自住可以选融创的项目

马场科技新城 配套如何?

1.交通 金马大道 兴安大道 白马大道 贵安大道 黔中大道双向10车道 S2号线等

2,马场科技新城 新区为大数据中心引进了大量高新技术产业 比如华为,腾讯 美国高通 IBM 苹果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中国电信 阿里巴巴 富士康等

3、生态,有七星湖湿地公园。

目前该区内只有宏立城的智慧城市花园【高层5200】洋房6200】

三、大学城 是以高端人才输出为主的 周边配套怎么样?大学城顾名思义 大学云集 12所高校 30万师生入驻

1,交通 环城快铁 【年底投入使用】科技路 思雅路 思杨路等交通路网。该区域本属于贵阳花溪区,离花溪市区8公里左右,可以说是花溪和贵安的纽带,多路公交车可直达大学城。

2,医疗,花溪人民医院,花溪职工医院,花溪中医院。

3.学校,贵阳市实验小学分校 花溪一中,一小可共享花溪的教育资源

4.生态,花溪公园,十里河滩,青岩古镇,夜郎谷!

区域内楼盘 最早入驻的群升大智慧住房7600左右 宏立城山水花溪 6000左右 恒大观山学府6500左右毛坯交付 恒大文化旅游城7500左右

投资可以考虑贵安新区,还可以赶上贵安房产红利期

如何看待中国石化推出的智能加油站?

历届的全国两会和党代会上,“安全生产”始终是核心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并强调要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同时,国家应急管理部也强调了: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源头防控、常态管控、信息化监测预警和工程化治理,要大力推进科技兴安,推广使用先进技术、先进装备。

国家政策推动的背后是真实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众所周知,汽油易燃易爆,因此加油站成为了安全生产重点关注的行业。在加油站日常运营中,加油区频频出现有人吸烟、离岗、打电话等违规行为,极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经过英码科技的调研发现,加油站目前存在两大管理难题:事故监管成本高,预警不及时。

从难题中寻找突破口,英码“深元”针对性地推出一套软硬一体化的智慧加油站解决方案,赋能打造新一代智慧加油站。

“深元AI”赋能打造“安全感满满”的智慧加油站

“深元”智慧加油站解决方案基于边缘计算、AI视觉、AIoT等核心技术,以“深元AI”工作站为算力硬件载体,结合“深元”的服务体系在加油站内搭建一套集应用、监管、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监管与应用平台,赋能传统加油站智能化转型,打造一个既有安全感,又非常智能化的智慧加油站,减少人工干预流程,提高安全监管工作效率,实现“人防”到“智防”的质变。

方案原理总述

在加油站内轻量化部署一套“深元”智慧加油站智能分析平台,利用加油站的内摄像头采集“人、车、场”等数据,平台7×24h自动监测并实时智能分析加油站出入口、加油区、卸油区、商业区等重点区域内的情况,提取相关违规操作、危险行为以及环境安全隐患的数据,并形成标准化告警事件信息,然后通过PC/移动端给责任单位推送通知。

方案核心硬件

“深元”智慧加油站解决方案的核心硬件是一款视频图像智能分析边缘计算盒子——“深元”AI工作站,可根据应用场景提供多层次算力,满足不同规模的加油站对不同算力大小的需求,可内置多种AI视觉算法,同时具备兼容多平台、利旧性强的特点。

小盒子拥有大智慧,“深元”AI工作站可提供烟火、吸烟、打电话、离岗等加油区安全监测算法,油罐车、灭火器、卸油管连接、人员值守等卸油区作业流程检测算法,以及便利店内安全运营检测算法,实现对加油站内重点区域的全面智能监管。

方案核心优势值得一提的是,“深元”智慧加油站解决方案不仅提供了性能强大稳定、可靠性高、轻量易部署的智能硬件,在业内还具备以下优势:

①配套完善、易用的0代码移植工具链,在不触碰客户模型文件的前提下,实现算法从GPU到NPU的一键式移植,高效便捷,保护客户数据安全;

②提供一站式技术服务支持,包括可视化的嵌软服务和AI赋能管理平台,实现算法+算力的双自定义,灵活性更强;

③利旧性好,性价比高。

“深元”智慧加油站解决方案已成功落地于山东、江苏、广东等地的加油站,助力各地应急部门实现安全隐患事前预警、事中掌控、事后取证的监管流程闭环,达到高效监管、降低人力成本的目标。

关于英码“深元”

英码旗下的“深元”AI产品体系,打造了一个以高、中、低多层次算力硬件为基础,算法自训练和生态整合为驱动,AI赋能平台为支撑,工具链为辅助的全栈式AI应用服务模式,打通场景需求->算法->硬件集成->业务平台对接->项目交付的全链条,为客户提供算法、算力双重自定义的产品和服务,推动AI和边缘计算在细分场景的广泛应用。

他因何被权奸诬陷而处死呢?

明朝曾经发生过一件大事,一件使得明朝差点和宋朝分为南北两宋的大事。明英宗时期,明英宗因为自己的任性举动,使得几十万明军北瓦剌大败,战死疆场,史称“土木堡之变”。

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1日)第四次明英宗北伐时,朱祁镇因情报失灵兵败瓦剌的事变。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入侵明朝边境,明英宗和王振亲率二十万大军出征,计划从大同北上,与瓦剌在明朝边境决战。明军刚到达大同就接获太监郭敬的密报,得知瓦剌已做好准备,明军立即从大同班师东返,计划从居庸关回京。途中遭遇瓦剌多次袭击,先有吴克忠部后拒被歼灭,后朱勇率领大军约四、五万人,在鹞儿岭惨败全军覆没。余下部队移师于土木堡被瓦剌袭击,明军战败,伤亡过半,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大臣战死。

当时京师二十万精锐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于谦力排众议请郕王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军驰援,人心渐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开门,于谦等大臣私立郕王为帝,并亲自守城拒绝也先送英宗回京。

土木堡遗址位于河北怀来县境内土木村中,明军行军不度地形数据,土木堡是个高地,正统十四年 八月 十四日辛酉,车驾次土木,先是每夕驻跸,必预遣司设监太监吴亮相度地势,至是,振以军失利慙恚即止于土木。地高无水,掘井二丈馀,亦不得水。其南十五里有河,已为虏所据,绝水终日,人马饥渴。虏分道,自土木旁近麻峪口入,守口都指挥郭懋力拒之终夜虏兵益增。

《菽园杂记》中说,陆容本人曾调查过此地地理,当地人说:“此山旧有泉一道,流入浑河,未尝干涩,至此适涸”怀来当地的地下水情况如何不可考,但太宗北征既能两次在此驻扎,想必水源应是有的。因而明军断水,也算倒霉。让使臣火吉、马亮带去瓦剌营中,瓦剌便作势后退,让出桑干河。王振见状忙命令抬营就水,被惊恐、口渴折磨了一夜的士兵疯狂冲向河边,一时之间毫无秩序,阵脚大乱,“回旋之间,行列己乱,争先奔迸,势莫能止。

”瓦剌趁机四面包抄而上。明军毫无斗志,“竟无一人与斗,俱解甲去衣以待死,或奔营中,积叠如山。”瓦剌四面冲杀,“虏骑蹂阵而入,奋长矛以击我军,大呼:‘解甲投刃者不杀!’众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如今只剩下两段城墙的土基。2008年,当地人在土木堡战场上竖起了古战场牌坊,建立起来明朝“土木之变”遗址。文物部门开始研究古战场保护方案。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后巡按江西,宣德五年(1430年)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土木之变”的于谦是大功臣,英宗复辟后,他因何被权奸诬陷而处死呢?

于谦作为封建士大夫的典范,深刻诠释了儒家的忠孝仁义礼智信核心理念。

明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受王振的蛊惑,率军亲征瓦剌,由于英宗极为亲信王振,使王振大权在握,肆意横行,作威作福,意欲通过打败瓦剌来树立自己的威信。不料王振眼高手低,有立功之心,却无立功之才!因而明军不幸在土木堡遭到瓦剌军的包围,全军覆没。大明数十年积累的精锐毁于一旦!在这紧急关头,于谦挺身而出,他不仅有拳拳报国之心,亦有经纶天下之才!

他首先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拥立郕王继位,目的是打破瓦剌通过明英宗要挟明朝的阴谋!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使郕王继位能够稳定人心,使大明上下团结一心对抗瓦剌的入侵。再者,于谦深知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为了使大明江山,黎民百姓免受异族铁骑的侵扰,只有通过再立一个皇帝来打击投降派南迁派的嚣张气焰!国主已立,于谦方无后顾之忧,全心投入北京保卫战的筹划活动之中。结局大家都熟悉,大明王朝上下一心,打退了瓦剌入侵者,保卫了家园的和平与繁荣。所以于谦能够彪炳史册,功载千秋,成为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虽然于谦最终的结局是被昏庸的明英宗杀了,但他的气节仍流传千古,万古流芳!就像他所说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实乃古今之完人,大明之义士!

于公于私于谦做的都是对的,唯一的代价就是最终卸磨杀驴的代价!但于谦是民族英雄,忠臣的勇气和气节则是绝对不输任何人的!他不是愚忠而是有大智慧的人!

总结:于谦不是完人,这世上也不会存在完人,但在于谦身上,我们看到了不屈、忠勇和顽强,这一切足以让他傲立史册,为万世所敬仰。

中原王朝为何可以把广西稳稳地掌握在手中?

很多人也奇怪,广西虽然是壮族自治区,壮族人口众多,此外还有彝族、瑶族、毛南族、京族、侗族、苗族、回族、水族、仡佬族、仫佬族等十一个少数民族,却不像新疆那样少数民族文化突出,这么特殊,广西少数民族与汉族都是一样,毫无区别。

很多人认为,广西虽然是少数民族众多与少数民族聚集的省份,但中原王朝一直把广西稳稳掌握在手中,如广西在清朝时候就是属于汉族人居住的“汉地十八省”范围之内,如美国的北美十三州一样是中华汉族文明发源的本土。

但如果说中原王朝一直把广西稳稳掌握在手中,也是经历过一番艰辛的历程。古代广西,在中央朝廷看来是“穷山恶水出刁民”、“穷山恶水出蛮民”,少数民族的桀骜不驯与民风剽悍,也的确让中央朝廷非常头疼。

自古以来,广西连绵起伏的群山中一直都蜗居着众多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集区由于争地与争水源,经常发生“械斗”与斗殴事件。广西山多,自古也是土匪滋长的地方,这也令朝廷管理起来很困难。

而且,广西自古也是叛乱事件层出不穷。如东汉初年越南的征氏姐妹叛乱,一举推翻中央朝廷统治,攻下了65座城市,范围包括今天的北海合浦一带。北宋时候的壮族领袖侬智高起义,最后也迫使北宋朝廷派大将狄青率军队镇压。

还有明朝时候的瑶族起义,可谓是“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一直贯穿在明朝统治的始终。尤其是广西瑶族的大藤峡起义,把中央朝廷弄得鸡飞狗跳,最后使朝廷也派了明朝第一牛人——王阳明率大军去镇压。

清朝时候,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起义也是发生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太平天国起义势力最强大时候,与清朝划江而治,占领了清朝大半个江山,几乎也要把清朝给推翻。广西民风的剽悍,也的确让中央朝廷头疼。

但是,虽然古代广西发生过叛乱,想脱离中央,但没多久也是被中央控制。但是只要在广西的人,几乎看不到相貌特征迥然相异的少数民族。这一点,与新疆西藏是截然不同。如在新疆,人们可以看到长得如中亚人一样的维吾尔族人,可以感受到维吾尔族人相貌与信仰的宗教,与汉族人是截然不同。又如西藏的藏族人,在相貌特征、宗教文化上与汉族人是截然不同的。

在广西,汉族与壮族,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都融为一体,至少在相貌特征上都没什么差别。在文化上,汉族与壮族也是互相融合一致。而且,居然在广西的百分之六十是汉族,百分之三十是壮族,百分之十才是其他少数民族。

我们现在看看,广西原本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为什么都被中央控制,一直是“汉地十八省”范围。

一 汉族人移民与汉化

广西,从上古时代开始也不是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居住在广西就是少数民族。在先秦时期,居住在广西是骆越与西瓯人建立的国家,骆越与西瓯就是今天壮族的两个主要支系,存在有一千多年时间,也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稻作文明。今天壮族文化,很多也是继承先秦时候骆越人与西瓯人的文化。

但是,至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的王朝——秦朝。之后,秦始皇派大军攻打百越,在广西东北部也就是桂林兴安修建了连接漓江与湘江的灵渠。灵渠的修建,强大的水运,不仅为南征秦军提供了粮食等后勤补给,也为湘江等长江流域与漓江等珠江流域的链接打开了窗户,同时也是中原汉族文化传播到广西的起点,也为中央王朝控制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奠定了基础。

之后,大量汉族移民就从北方南下移民到广西,桂林为中心的湘桂走廊也成为中原汉族文化前进广西的基地,在广西桂林为中心的桂东北一带就形成了岭南地区的汉文化中心。

然后,公元前112年前,在西汉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叛乱之后,在苍梧设置苍梧郡,苍梧就是今天的梧州,梧州也成为中央王朝深入广西的重要前进根据地。之后,汉族人南迁到广西步伐速度也加快了。

尤其在东汉灭亡之后,中原地区陷入无休止的战乱之中,大批汉族人南迁到广西。尤其在南北朝时候,五胡乱华,大批汉族人为了避难来到广西,广西受着汉族文化影响必然更加深入。

后来,在宋朝与明清时候,在中央镇压壮族侬智高起义、瑶族起义,以及少数民族土司作乱的过程中,大批汉族士兵与汉族人也南迁到广西,开垦广西的荒地,使得汉族人与汉族文化占据广西绝大多数。如在广西,流行是三种语言西南官话、粤语、客家话都是属于汉族人的语系,少数民族只占据少数。汉族移民在广西,与当地壮族等少数民族通婚杂居,这也使壮族也逐渐被汉化,与汉族人都一样。

由于广西少数民族居住地区被汉化,这也使得广西逐渐跟着中央汉族王朝的步伐走。如明朝瓦氏夫人的狼兵,也就是广西壮族士兵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为抗击倭寇保家卫国做出自己的贡献。汉族文化的普及,以及少数民族被汉文化同化,这也使广西人对国家认可感也增强,想着自己是国家的成员,中华民族一份子,而不是独立的个体,自然也愿意服从中央王朝的掌控。

二 广西土地贫瘠,壮族无法强大,自然也愿意归顺

广西土地贫瘠,这也使生活在广西壮族难以强大起来,难以形成独立的语言、独立的思想与独立的文化,自然无法凝聚为强大的民族,建立独立政权或者民族国家。

我们看看,广西地处在亚热带,东与广东省相邻,南边靠近北部湾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边与云南省相邻,东北接湖南省,西北靠贵州省,西南与越南接壤。广西山多,山地、丘陵和石山面积占总面积的69.7% ,平原和台地占27% ,水域面积占3.3% 。

山区多使广西很多地区都基于属于互相隔绝的山川,山地众多,道路崎岖,缺少适合农业生产的土地肥沃平原。这也使古代广西经济发展落后,交通不便利,如古代广西都是热带雨林众多,瘴疫疾病流行,令人闻风丧胆的发放流放之地。由于山区多,这也使居住在广西的少数民族都是“山里人”,小农意识强,喜欢守住自己的田地,缺乏一种侵略扩张的野心。

而且,广西壮族也不是如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一样的游牧性民族,缺乏骑兵,不具备有能对抗中央王朝的军事实力,在军事上不是汉族人的对手,这也是北宋壮族侬智高起义与明朝的瑶族起义,虽然也脱离过中央一段时间,但最后都被中央朝廷军队镇压的根本原因。

而且,由于广西山区多经济发展落后,在广西起义的少数民族很难获得叛乱的各种资源,自然也很难在广西发展出相应的规模,成不了气候,自然最后也被镇压。

三 广西没有富饶的土地,支撑不了独立政权的运转

由于广西是山区,封闭性很强,获得外界信息也是非常少。所以,起义者在广西如果建立自己的政权,由于无法获得外界信息,再加上山区交通受到阻碍,也很难调集粮草、人员等一切战略物资。再加上广西土地贫瘠,缺乏四川成都平原肥沃的土地生产富足的粮食,维持政权的运转。所以,广西山区的特点,决定是很难支撑独立王国的运转。

所以,在广西的起义军由于土地的贫瘠,也很难在广西本土建立与中央对抗的政权。在广西割据政权建立的独立王国很难养活自己,自然也缺乏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成不了气候。

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广西山高皇帝远,一些少数民族经常闹起义折腾中央,如北宋壮族侬智高起义,明朝广西瑶族起义等,可以凭借着山区的天险能抵抗中央朝廷军队的围剿。但由于广西喀斯特地貌的特点,降水丰富地表存水量却很少,不利于粮食生产,很难形成独立王国,自然也禁不起中央军队的围剿,最后广西少数民族起义军在朝廷军队持久战的围剿下最终都是灭亡。

所以,广西土地贫瘠,也使自古以来很少起义军或者地方军阀把广西作为根据地。即使是著名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生,却也不会盘踞在这里,只是把广西作为一个途径之地,如过路的马路,宁愿选择建首都的根据地定在富饶江浙一带的南京。

四 广西穷,少数民族也愿意归中央

由于古代广西土地贫瘠,农业生产落后,生活非常艰苦,自然也没没有闹独立的心思。对于广西少数民族民众来说,谁当领导也不重要,关键就是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好生活。由于中原汉族文化的先进,自然也愿意接受汉族文化,如汉族生产方式、管理模式与各种制度模式,自然也愿意温驯接受汉化。

所以,古代广西从元朝之后虽然有少数民族领袖土司——“土皇帝”的存在,这些土司如封建领主一样管理着少数民族,但少数民族民众都还是愿意听中央朝廷派来“流官”的管理。因为在少数民族民众看来,中央王朝多出英明的领导人,儒家的汉族文化能带领他们迈向小康,相反土司却没有那一种能力。由于顺从中原汉族文化心理,使得清朝废除土司的“改土归流”能够顺利进行。

五 广西缺乏战略纵深,不利于打持久战

古代虽然没有射程达到一万公里以上的洲际导弹,但是战略纵深对于维持政权运转是非常重要的。打一个比喻, 简单来说,一个地方具有战略纵深的条件,如同兔子蜗居的洞比较深比较广阔一样,令对手很难寻找。同时,即使被对手打败,也能潜伏在某个角落,寻找机会重出江湖。

蒙古大草原为什么一直都是古代匈奴、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建立国家的地方,就在于有着战略纵深的条件。蒙古大草原不仅广袤无垠,更有着西伯利亚地区或者以西的西域地区。

在历史上,中央朝廷军队与草原游牧民族发生战争时候,游牧民族即使失败也可以逃到茫茫的大草原或者西伯利亚,以及西域(今天新疆)一带,然后寻找机会休养生息重新反扑。这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汉族王朝来说,一直都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直都是威胁中原王朝边境安全的原因所在。

但是,广西是缺乏一种战略纵深的条件。广西地处在我国大陆最南端,西边是云贵高原东边是盆地,在广西建立割据政权的起义军在中央朝廷讨伐军队面前几乎处在一种“裸奔”的状态,就是无处可逃。因为朝着西边逃,是很难攀登的云贵高原,东边逃是地势平坦的盆地更容易束手就擒。

因此,广西地方起义军即使有些能耐,也很难摆脱中央王朝的控制。这也就是民国时候,无论李宗仁的新桂系还是陆荣廷的旧桂系,都是致力于追求打出广西的原因,就是为了自己能够更多存活。

再加上越南脱离中原王朝之后,广西也成为中原王朝的边境地带,这里也存在被越南侵入的隐患。自然中原王朝一直注重对广西的控制,一直对广西边境都是重兵把守。而且,广西与越南贸易频繁,能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这也使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这也使中央王朝重视广西,牢牢控制广西,广西也自然愿意归属与认同中央管理,愿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原因。

想了解广西历史的朋友,可以点击"去看看"购买图解中国著名历史书籍史记、资治通鉴、四库全书,书中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讲解历史,让你学到很多历史知识。

{!-- PGC_COMMODITY:{"charge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01796714435370614&origin_type=&origin_id=103969315786_3407006234929426766&alkey=1306_103969315786_0_3407006234929426766_011&c_biz_combo=2","client_goods_data":"{\"promotion_id\":\"3407006234929426766\",\"product_id\":\"3401796714435370614\",\"title\":\"【松阳书院】资治通鉴+四库全书+史记 3册\",\"cover\":\"https:\\/\\/p1.toutiaoimg.com\\/img\\/temai\\/FgJFA4gg6RZdeU5DLXrnpK2pAMrewww800-800~400x0.webp\",\"price\":9900,\"market_price\":20400,\"cos_fee\":2450,\"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401796714435370614%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103969315786_3407006234929426766%26alkey%3D13_103969315786_0_3407006234929426766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re3qIMDGgQIABAAIgAo9ryL0OmC55ov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sales\":6209,\"item_type\":4,\"cos_ratio\":50,\"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01796714435370614&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103969315786_3407006234929426766&alkey=13_103969315786_0_3407006234929426766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re3qIMDGgQIABAAIgAo9ryL0OmC55ovMAE\",\"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elastic_title\":\"图解资治通鉴四库史记\"}","commodity_id":"3407006234929426766","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401796714435370614%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103969315786_3407006234929426766%26alkey%3D13_103969315786_0_3407006234929426766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re3qIMDGgQIABAAIgAo9ryL0OmC55ov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goods_json":"{\"original_price\":204,\"price\":99,\"real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01796714435370614&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103969315786_3407006234929426766&alkey=13_103969315786_0_3407006234929426766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re3qIMDGgQIABAAIgAo9ryL0OmC55ovMAE\",\"shop_goods_id\":\"3401796714435370614\"}","img_url":"http://sf1-cdn-tos.toutiaostatic.com/obj/temai/FgJFA4gg6RZdeU5DLXrnpK2pAMrewww800-800","item_type":4,"origin_price":"","price":49,"promotion_id":"3407006234929426766","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松阳书院】资治通鉴+四库全书+史记 3册"} --}

如何评价明朝大臣于谦在土木之变后拥立明代宗?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人。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任监察御史,为宣宗皇帝看中,升迁为兵部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近二十年间,他平反冤狱,赈济灾荒,政绩卓著,深得民心。他一生清正廉洁,忠君爱国,只为国事,不谋私利。《明史·于谦传》说他“忧国忘家,身系安危,志存社稷,功伟矣”。 可是这样一位有功之臣,最后却惨遭杀害。

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十五日“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俘,于谦拥立景帝,从兵部侍郎升任尚书。当时朝廷人心惶惶,翰林侍讲徐有贞以“星象有变”为由,主张弃都南迁。于谦挺身而出,当庭怒斥徐有贞,说“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阻止了南迁,并调集重兵,组织指挥京城保卫战,最终化解了这场关系明朝生死存亡的危机。

于谦勤政爱民,清正廉洁,刚直无私,深得景帝信任,也因此遭受朝中大臣嫉恨。景泰八年(1457)正月十六日夜晚,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趁景帝病重,发动“夺门之变”,于谦以谋逆罪被杀。

据《明史》记载, 景泰八年正月壬午,武清侯石亨、徐有贞和太监曹吉祥等人趁景泰帝(朱祁钰)病重之机潜入南宫,拥立被软禁在南宫的太上皇英宗(朱祁镇)复辟。次日凌晨,太上皇英宗顺利登上了皇帝宝座,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诬陷于谦等与黄竑构邪议,更立东宫;又与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谋划迎立襄王子为帝。石亨等人唆使言官上奏。都御史萧维祯审判定罪,坐以谋逆,处极刑。王文忍受不了这种诬陷,急于争辩,于谦笑着说:“这是石亨等人的意思罢了,分辩有什么用呢?”奏疏上呈后,英宗还有些犹豫,说:“于谦实有功。”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英宗皇帝便下定了决心,下令将于谦处死,并抄没家产,家人被充军边关。

【中国明代将领石亨、太监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拥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政变。又名南宫复辟。以石 亨等攻破南宫门,奉英宗升奉天殿复辟,故名。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明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俘。九月,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等拥立英宗弟郕王朱祁钰为帝(即明代宗景泰帝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次年,英宗被释归,为景帝幽禁于南宫。景泰八年正月,景帝病重,不能临朝,石亨见帝疾甚,即与都督张軏(yuè)、太监曹吉祥等密谋发动政变,拥英宗复辟,以邀功赏 。是月十六日夜 ,徐有贞、石亨等引军千余潜入长安门,急奔南宫,毁墙破门而入,掖英宗登辇,自东华门入宫,升奉天殿,并开宫门告知百官太上皇已复位。英宗复位后,下于谦、王文于狱。后又以谋逆罪杀于谦、王文,迫害于谦所荐之文武官员。论复辟功,对石亨、张軏、徐有贞等人分别晋官加爵。二月,废景帝仍为郕王,迁于西内。此事变乃为土木之变的延伸。英宗草率亲征瓦剌的下场,以一国之尊,身陷北族几一年;在国家一日不能无君之前提下,其惟一异母弟祁钰由监国而继位。于谦等毅然挺身卫国,主战到底,功成望隆;而主南迁最力的徐有贞,及以功自居的武人石亨,对谦等甚表不快,朝廷派系於是形成。迨英宗南返,被景帝幽锢南内,兄弟间以皇位故,遂生慊隙。至景泰八年(西元一四五六)初,景帝以病,召石亨等至榻前,亨见帝病甚,退与同党谋,认为立太子(宪宗)不如迎复上皇(英宗),可邀功赏,於是结合宦官曹吉祥、失意政客徐有贞等,於夜勒兵强行入大内,迎复英宗,演成以武力夺门之事变。

景帝继位,本出於一时权宜,只以眷位故,演成景帝惟恐其兄之入,英宗惟恐其弟之生。兄弟失和,授野心分子以机会。当景帝病革之际,前立太子已故,已无子嗣,皇位理当归还英宗一系,原可和缓而自然的转移,其理甚明,其事至易,直以英宗庸愔,而小人从中滋生事端。

英宗复位,景帝竟以暴薨,甚至英宗也在有意无意间,任令迎复诸辈冒功滥赏,大事报复,谦等冤死。当时人已甚不以为然,如阁臣李贤;而时久事平,英宗后也懊悔昔日之妄杀。 故曰:明代皇位之争,而甚无意义者,夺门是也。】

当锦衣卫奉旨抄家时,发现于谦家无余财,只有正屋大门被锁着。锦衣卫大喜,打开来一看,里面装的都是皇帝御赐的蟒袍、剑器、圣旨,一件件整齐地摆着,别无他物。面对此情此景,就连负责查抄的官员也不禁潸然泪下。

英宗复辟之初,对曾经为明王朝的生存建立卓越功勋的兵部尚书于谦却予以逮捕,以“意欲谋逆”之罪,于五天后处斩。于谦为何遭受这样的结局呢?

一是“土木堡之变”后,于谦等人舍皇太子而拥立英宗的弟弟景泰(朱祁钰)为帝,实际上违背了继承皇位的传统做法,触犯了大忌。于谦拥立并辅佐景泰帝,调兵遣将,“戡难保邦,奠安宗社”,击退进攻京师的瓦剌军,为保全明朝一统江山立下了卓越的功勋。英宗复位后,如果对当初拥立景泰帝上台的主谋于谦不加惩治,从政治上说,复辟就有点名不正而言不顺,显然无法向天下人昭示自己的复辟乃“天命所归、民心所向”,这就无以重建皇统,重树皇威。因此,当佞臣徐有贞提醒说“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之后,英宗终于下定决心,下令对于谦处以“弃市”之极刑,并抄没其家产,将其家人充军。

面对莫须有的诬陷与栽赃,对无耻之徒的挟私报复,于谦并不是不想抗辩,但他心里明白,自己是逃不过这一关的。同样,满朝文武大臣也十分清楚这一点,他们之中虽不乏良知未泯之士,但谁也不敢为于谦鸣不平,抗颜申辩。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与于谦一起拥立景泰为帝,在对待英宗的态度上也是模棱两可,他们同样害怕英宗追究。于谦之死,从根本上说是在皇帝废立的问题上,他拥立并忠于景泰帝,因此,在英宗复位之后,他只有死路一条,这也是素称“刚烈忠义”的于谦必然的结局。他保全了社稷,却无法保全自己的性命。

于谦拥立景泰为帝,目的是为了稳定明朝江山,为社稷安危着想才这样做,并非出于私心,欲图拥戴之功。在拥立朱祁钰当皇帝这事上,于谦起了关键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朱祁钰登上皇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谦促成的。在英宗被瓦刺军挟持,国中无主、政局动荡的情况下,于谦等大臣出于朝廷安危考虑而拥立景泰为皇帝,用以稳定朝廷和全国民心,以绝瓦刺首领也先要挟之阴谋,从当时来说无疑是一个明智的决策。问题在于英宗还活在世,在其子朱见深已被册封为皇太子的情况下,于谦等人以国家危难、太子年幼不堪大任为由,绕过既存皇统而拥立庶子朱祁钰为帝的做法,实际上已经有意无意间卷入明朝皇位继承的纠纷之中,从而为自己日后的不幸遭遇埋下了隐患。

二是在“易储立储”问题上,于谦没有坚持原则,保持沉默,迁就顺从了景帝的心愿,铸成大错,成为最后惨遭杀害的原因之一。

当初立英宗之子朱见深为皇太子,而令郕王朱祁钰监国,显然是待英宗回来后复位。景泰三年(1452)五月,景帝以“父有天下传其子”为据,废除原太子朱见深为沂王,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时,“众知不可,莫敢言”。 于谦作为景帝的宠臣,“倘出一言,事尚可止”。但于谦考虑自己“本兵职,耑军旅。宗伯内阁辅臣九卿俱无言,故默默从众耶”。虽然他认为景帝这样做不义,但他对此沉默不言,没有表示反对,使景帝不义之举成为现实。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一年多后新立的太子朱见济一病不起,忽然夭折,皇储之事再次让景帝大伤脑筋。景帝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再也没人可以继立为太子。本来在废朱见深时,有些官员对此事颇有微词。现在朱见济一死,他们又纷纷请求恢复朱见深的太子地位。但是,景泰帝无意传位给朱见深,对那些官员的请求不予理睬,其中钟同、章纶、廖庄等人上疏要求复原太子位而获罪遭贬。于谦正是在“易储复储”问题上,随众默认,没有坚持原则出面阻止,明显造成失误,为自己掘下了坟墓,陷入危险的陷阱,成为最后被杀的原因之一。

三是自英宗被俘后,于谦主张“社稷为重,君为轻”,拒绝与也先议和,没有及时迎回英宗,使英宗怀恨在心。根据这一观点,社稷安危重于泰山,君王地位虽高于一切,但可以更换继承,与社稷相比要轻得多。正是基于这一主张,于谦等人拥立景泰为帝,组织、召集人马保卫京城,彻底粉碎了也先等人以英宗为要挟的图谋。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重整朝纲,力挽狂澜,使大明王朝逃过了自开国以来最大的一场劫难,于谦居功甚伟,其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军事指挥才能,是无可挑剔的。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后,也先声言要送英宗回朝,明朝的主和派吵嚷着要与瓦剌议和,倾向于妥协,甚至许多主战派也认为必须立即迎回英宗。于谦识破也先阴谋,力排众议,指出这是敌人企图借此向我索取财物的伎俩。他派人申诫各边镇将帅,千万别中敌人奸计,要充分做好防御工作,并选派将领镇守边防重地,使瓦剌军首领也先无隙可乘。也先俘获英宗时,原以为奇货可居,想利用他来要挟明朝割地赔款,没料到明朝新立了一个皇帝,他手中的这张王牌就失去了作用。瓦刺族也先大军围攻北京城惨败,这也是促使也先释放英宗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英宗并不理解,更不会领情。

四是于谦生性刚直,弹劾了一些不称职的大臣,自然遭到了这些人的嫉恨。“夺门之变”后,于谦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其实于谦并没有公开反对英宗复位,但是英宗复出自然要杀一儆百,以重树往日威严;策划“夺门之变”的几个人也想借此证明自己行动的合法性,同时也是为了震慑文武百官,于是,于谦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牺牲者。原来,这个策划南宫复辟的徐有贞就是当年主张迁都的徐理。他因为南迁的建议受到于谦的斥责和众人的耻笑,才改名为徐有贞。后来,他又要求于谦在景泰帝面前推荐他当国子监祭酒,但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自然怀恨在心。“夺门之变”后大权在握的徐有贞为雪耻报仇,自然首先从于谦开刀。另一发动政变的头子石亨本是一个犯罪的军官,因于谦上奏起用,在北京保卫战中立了战功,升了官。德胜门之捷,石亨的功劳不如于谦,事后却被晋封为侯,他自己心中惭愧,就上疏为于谦请功,并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为千户。于谦坚辞不受,并上疏说:“国家多事,臣子义不得顾及私恩。且石亨身为大将,不闻举荐一个幽隐,提拔一个行伍微贱以补军国,而独荐臣之子,于公议过得去吗?臣于军功,力杜侥幸,决不敢以子滥功。”石亨本来想拍于谦马屁,反而受到其驳斥,并且埋怨于谦约束太严,不能肆意横行,内心甚为不满。石亨侄儿石彪贪婪横暴,受到于谦弹劾。因此,石亨对他恨之入骨,早欲伺机报复。太监曹吉祥也为平日受到制约,不能擅权,对于谦不满。加上于谦平时约束严格,纪律严明,不管是什么人,哪怕是勋臣宿将,只要违反纪律,均按律处分,因而,一些小人对他既畏惧又痛恨,他们群起而攻之,使于谦成为众矢之的。

五是于谦面对“夺门之变”,左右为难,没有当机立断,采取果断措施,导致最后被杀。景泰元年(1450)八月,英宗回到北京,景帝十分担心他夺其皇位,使居南宫,实际上是软禁。景帝不许朝臣拜见英宗,也不许英宗与大臣私自往来。在“土木堡之变”之前,英宗毕竟已做了14年皇帝,在瓦剌军中只有一年左右,皇威犹在,他对群臣的影响确实还是存在,故景帝不得不予以提防。

英宗返回后,于谦所面对的是两位皇帝:一位是无权的太上皇,一位是在位的景泰帝,他究竟应该服从谁,或者说感情上应当倾向谁,就不能不存在选择的困惑。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难之中,他可以毫不犹豫地作出抉择。但是在二帝并存时,要在两者之间选择,这就很难抉择。在京城保卫战中精明果断的于谦,此时却表现得那么犹豫不决,甚至近乎迟钝,主要是忠君思想使他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据说,在“夺门之变”前,身为兵部尚书的于谦,并非聋子瞎子,但没有派兵阻止,才使政变顺利实现,英宗重登皇位。否则,这一段历史将重写。

因此,在此关键时刻,如果于谦采取果断措施,制止“夺门之变”,并通过重病中景帝下诏传位给英宗长子朱见琛,则不仅众大臣拥护,就是太上皇英宗也无话可说。可惜他犹豫不决,左右为难,没有这么做,坐以待毙。结果,于谦因为拥立皇弟景泰为新主,接替明英宗登上皇位而被杀。虽然他是抵抗外族侵略的英雄,但是他触犯了皇帝权位、权威,自然难逃悲剧的命运。

综上所述,不难明白,杀害于谦的建议,尽管由石亨、徐有贞等人提出,但毕竟经过英宗批准同意。否则,他们的建议有何用呢?英宗要杀于谦,主要原因是于谦拥立景泰为帝,一直主战,拒绝议和,没有及时将他迎回,怀恨在心。勉强迎回之后,又被景帝软禁于南宫七年,无人顾问,心中怨气,自然难消。复位后要泄愤报复的对象除了景帝之外,就是于谦。因此,于谦的最终结局,必然是难逃一死。究其根源,于谦的人生悲剧,主要不在佞幸弄权、奸臣陷害,也不在英宗昏庸糊涂,而在于宫廷内部皇位更替过程中政治上的需要。英宗明知“于谦实有功”于社稷,但为了确立自己重登皇位的政治合法性,重建列祖列宗制定而被景泰破坏的皇位继承权,才酿成了一代民族英雄于谦的人生悲剧。于谦可算是一个政治的牺牲品。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