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股,为什么有人说打板是最好的股票交易策略
爱美股,为什么有人说打板是最好的股票交易策略?
因为,涨停股是市场最强烈的趋势。如果能够抓住它,肯定能稳定盈利,还可能创造“8年1万倍”的奇迹。而打板是介入涨停股,最稳妥的方式。所以,有人说打板是最好的股票交易策略。
那实际情况是这样吗?是的。我经过数据分析,验证了涨停股出现的频率,是不正常的:偏高。这就有了买涨停股获利的数据基础。
而我又通过1-11板的涨停数据验证了,打板的成功率非常稳定。下面贴出这篇文章。如果觉得有些道理,可去我的主页,看其他的文章。
《从1板到11板,这样的“涨停股”数据分析,要不看看?》
涨停股,它就像那个美女,美丽动人,让人心思神往;神秘莫测、让人望而却步;若即若离,让人心神不宁。
面对“涨停股”,不知所措“涨停股”,主动追求,往往求之不得,遍体鳞伤。不主动追求,也眼馋它巨大涨幅,望洋兴叹。我们大多不知道如何面对、处理“涨停股”。
为什么?因为我们对“涨停股”没有足够的认识。不了解,就会恐惧,就不知道怎么面对。市面上的理论,要么浅显,偏感性,不靠谱;要么高深,偏悟性,难执行。
数据分析“涨停股”有没有容易理解,又准确全面的呢?我尝试从数据的角度,来分析涨停。非首创,但能做到详细和全面的,应该是独一份。好,开始我们的数据分析之旅。
可能有新朋友,再次明确目标:追求更高盈利,建立更激进的“涨停股”交易系统。
上期《“买涨停”的四个方法,哪个靠谱?——用概率来解答(一)》,分析了提前埋伏的利弊。
今天就看1板到11板,半路和打板的成功率。
(1板后,只要不打板,都算半路。所以晋级成功率,就是半路的成功率。)
图表很多,请保持耐心,不过先贴结论:
“半路”不是买涨停的好方法,成功率很低,特别是二板以下。而“打板”的成功率非常稳定,在6成以上。虽然结论就两句话,但对建立“涨停股”交易系统,极具价值。
▎统计表格
▎ 表不如图、看图说话
均值和中位数,最具代表性
半路:成功率低,但是二板后,稳步提高。
一板:7%后追高,成功率较高。但只有30%。
二板:一进二的成功率低于20%,淘汰率超过80%,一进二半路买入,风险巨大。
三板到五板:成功率稳步提高。
六板和七板:中位数异常,说明情况极端,失败率高,是个坎。
八板到十板:成功率稳定。
十一板:基本到顶了,更加极端。
三板后,中位数大于均值,说明偏态,实际成功率更高。
打板成功率很高,都超过60%。
三板后:中位数大于均值,说明偏态,实际成功率更高。
25%分位和75分位数,则包含更多数据
半路:三板后的25%分位数是0,说明极端化,要不就全军覆没,要不就成功率很高。打板:二板后的75%分位数就100%了,说明打板成功率稳定。结论半路
优点:如果能涨停,则当日盈利可观,不能涨停,则亏损也不大。
缺点:不是买涨停的好方法。成功率低,得看运气,或需结合其他因素。
打板
优点:成功率非常稳定。均在6成以上,而且出现两级分化。打板是买涨停最稳妥的方法。
缺点:万一破板回落则亏损大。更大的确定性,也带来更大的风险。
有了这些结论,还不能建立“涨停股”交易系统。因为还需考虑另一个重要因素。半路和打板,当天不能卖出。隔日才能卖,隔日能不能获利呢?
下期预告:分析隔日涨跌:触板,涨停,晋级失败后,当日、第二日和第三日的股价走势。“挤牙膏”的原因有朋友可能抱怨:你这人,写文章如挤牙膏!话能不能一次说完!搞什么下期。抱歉,不是我故意为之,有如下因素:
1、结论简单几句话,但获得结论的过程很复杂。得出结论可能只花1%的时间。数据整理和绘制图表等基础工作才是大头。希望朋友们了解。
2、我一般在周末发文。因为周末不交易,大家更有心情,看理论和分析类的文章。
3、我是边写边学,用分享倒逼学习。数据分析时,就学编程。写文章时,就学写作。希望朋友们理解。
具体分布图下图为具体分布图。想深入研究的朋友,自取。
股票专家闷声发大财不香吗?
很多理财师和股票专家,他们主要靠"教别人投资来谋生"赚钱,自己投资赚钱只是副业。而像巴菲特、芒格这种级别的投资大师,投资是他们的主业,著书立作分享一些个人心得是副业。
对于前一类人来说,他们的能力不足以在市场上赚到钱,他们教的很多"投资知识"也不是什么很高深的知识,本质上是一个"财经科普人员"或者"财经信息提供者"。
对于后一类人来说,他们已经在市场上赚到了足够的钱,他们愿意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方法教给别人,他们不怕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因为很多人从投资上赚不到钱的原因不是方法而是人性。
市场上需要不断地有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尽管这些信息不一定能赚钱,也需要有人来满足这种需求投资理财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市场的参与者能力参次不齐,有些人可能连基本知识都没有;有些人具备一些投资知识储备,但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们希望获取一些独特视角的观点来为决策做参考;有些人则把投资当成了一种娱乐方式,获取某些观点虽然没法帮助赚钱,但是却能带来乐趣。
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会产生对投资信息、观点的需求,不同等级的投资者需要不同的信息供应商来服务。
对于投资小白来说,他们需要的是科普教育,对于这类人来说,很专业的分析会带来学习门槛太高的问题,只能由一些类似科普作家一样的人来降低学习门槛。
对于投资专家来说,他们需要的可能是专业的信息服务,比如券商的分析报告、wind之类的专业金融数据服务商的服务。
所以,如果我们把所有投资者进行分类,总会有一批人对于"理财师""股票专家"产生需求,尽管他们在市场上并不能真正赚到钱。
这些需求刺激出了供给,这些科普专家因为被需要所以才能在市场上存活下去。
有些功成名就的大家分享投资理念并不会影响他继续在市场上赚钱,反而能够带来巨大的声誉股神巴菲特、桥水基金的达里奥,他们都爱在公开场合宣导自己的投资理念,分享这些信息并不会给他们带来负面效应,反而会因为其思想的光芒给人们带来很多思考与进步。
很多领域都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但是在投资领域不完全存在,特别是像巴菲特这种投资方法市场容量很大的投资风格,即使所有人都使用,也不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
价值投资被科普几十年,从事价值投资的人群依然不是很大,本质原因是价值投资有点反人性,也需要巨大的耐心,很多希望赚快钱的人很难沉下心来学习。
少部分"大师"有不良目的,需要警惕当然,除了常规做科普跟分享哲学的大师外,还有很多从业者是有不良目的,有些是"黑庄",通过"教学"引导投资者进行交易进而操纵股价,有些是通过指导来引导投资人买软件、进行诈骗活动等。
总之,市场鱼龙混杂,什么样的参与者都有,还是要注意区分。
喜欢请点赞,更多财经问答欢迎关注金融笔记的头条号!
预言一下2021年的世界?
对于2021年的世界,我觉得疫情依然是影响全世界发展的一个重大因素。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冠疫情的蔓延,很可能延续到2021年,而且在2021年,新冠疫情会呈现一种冰火两重天的景象——新冠疫情在中国会得到很有的控制,而美国和印度的疫情会更加失控。
截至北京时间12月14日0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649425例,达到70461926例;死亡病例增加10718例,达到1599704例。简单地说,全球疫情单日新增接近65万例,累计确诊已经超过7000万例,单日残废病例超过1万例,累计死亡病例接近160万例。
美国疫情:指望上亿人配合疫苗接种计划是靠不住的!美国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截至12月12日,美国近7日平均日增确诊病例接近21万例,创疫情暴发以来新高;近7日平均日增死亡病例达近2400例。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确诊病例从12月8日突破1500万例到12日突破1600万例仅用时4天。各种迹象都表明美国疫情仍在加速蔓延。
面对不断恶化的疫情,美国政府将希望寄托在疫苗接种上,强力政治施压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才使得相关疫苗在12月11日火速获批,拜登承诺,将为全美至少1亿人接种新冠疫苗。不过美国疫苗的接种计划仍然面临着民众信任不足、疫苗供应难等问题。同时拜登也表示,在他就任的头100天,美国不会终结疫情,他没法承诺这一点。美国当初并不是一蹴而就地陷入这种局面,也不可能很快从中恢复过来。
目前美国疫苗的接种进展如何呢?在得到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紧急使用授权”后,首批由辉瑞制药公司和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联合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从当地时间14日开始分批发往美国各州,以“优先保护”一线护士和老弱人士等“脆弱群体”。
但是,我觉得美国疫情恶化到今天的地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这个过程中,有美国政府不作为的原因,也有美国民众不够配合的原因。当初叫大家戴口罩都困难,现在叫大家接种疫苗,同样也会面临很多阻力的。
据来自美国疾控中心的调查显示,全美仅有34%的护士愿意接种疫苗。护士的接种意愿不高主要是因为他们无法信任“赶工”出来的疫苗。
对于2021年,我相信美国的疫情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控制,因为正如特朗普政府在今年多次提到的,美国政府不会控制疫情,而是希望通过疫苗和其他治疗方案来解决——我很难理解这个逻辑,能控制的时候,为什么不愿意不惜代价去控制呢?简直就像先污染后治理的方法一样。美国人,自求多福吧。后院已经火势冲天了,还在针对中国,你们不考虑先保住自己性命要紧吗?
印度:要预防疫情恶化的同时,他们在中印边境挑起新的事端!印度现有确诊超过34万例,累计确诊超过990万例,累计死亡已经超过14万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印度的疫情也很有可能在2021年依然很难得到有效控制。为会呢?
因为印度的医疗制度很特殊,医疗资源也远不如其他国家充足。印度实行免费医疗制度,但是能够实行免费医疗的,实际只有慈善与公立医院,这在印度医疗体系当中所占的比例大约只有两成,其他的则是私立医院,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上得起私立医院的。而公立医院虽然实行免费制度,但是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印度的公共卫生环境以及个人卫生都处于很糟糕的状况,疫情,加上寒冬,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滋生。
与此同时,由于今年印度已经在中印边境试探,搞了不少小动作。我甚至猜测在2021年,如果印度疫情进一步爆发,印度还有可能继续在中印边境挑起新的事端。今年印度曾经“封国”已经50多天,但疫情却愈发呈现失控状态,挑起中印矛盾,也许是印度政府想推卸责任和转移视线的方法之一。
总的来说,如果从疫情方面来预测2021年,我觉得很可能是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中国国内的疫情会得到有效的控制,也许大家出门还是需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比如戴口罩以及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但是总的来说,我们的工作、生活节奏都会不断向还正常状态靠拢。
你如何看2018年有超4000只私募清盘现象?
你如何看2018年有超4000只私募清盘现象,这意味着投资界寒冬的开始还是结束?
危机,危机,有危才有机!而目前明显是机会大于风险的时候,现在的A股处于历史上第四个大级别的熊市底部区域,对于长线投资者来说更是一个逢低布局的机会!从长期价值投资分析的角度出发,破净股是一个重点淘金的选股方向。股市低迷时破净股数量逐渐增多,市场向底部靠拢,牛市来临时破净股也率先被消灭。目前两市共有310只股破净,远超于前几次熊市大底的数量,而占比也达到了8.71%非常接近05年和08年的熊市大底时期,超越了13年的熊市!
那么对于机构和私募来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清盘的现象出现呢?1.牛市的行情里催生了太多的私募,有大的有小的,只要是有些资金,有些实力的就会诞生一个所谓的私募,来股市里进行捞金!那么进入熊市以后,自然会有一个优胜劣汰的结果!
2.此次的熊市可谓是28年里A股第四个大级别的熊市行情,所以也是许多新生私募没有遇到过的,对风险的无知,再加上手里的质押和杠杆,导致了大批私募的退出和清盘!
3.目前对于私募和机构来说,没有一个完全开放的股指期货做空工具,所以面对3年5个多月的熊途末路,私募和机构面对下跌根本没有对冲风险的能力,所以只能进行不断的被迫割肉,最后导致业绩连连亏损而退出清盘!
所以总结来看,大批的私募清盘是因为1.自己实力不够,风险控制能不强;2.有太多的杠杆;3没有对冲工具,无法保证业绩!而对于普通的散户来说可能最艰难 的一段时期已经过去,只要不带杠杆,不融资,不借钱炒股的,目前可能都是处于一个30%-70%左右的亏损状态!只要钱还在,股还在,未来就是有机会翻身的,毕竟6124点套牢的人在5178点牛市都能解套盈利呢。
而对于有资金的人来说,这里真的是一个长线投资的逢低布局时刻!A股一共5次触及这根上升通道的生命线,其中4次是熊市大底,1次是超跌的反弹!并且从每一次的触线筑底完成到牛市出现,个股都有3-5倍,甚至5-10倍的涨幅空间!所以现在布局,往下跌我们赚的是股票,往上涨,我们赚的是钞票,能耐心持有那些超跌的绩优股,忍受住未来1-2年洗盘和震仓的人,就能享受到牛市是盛宴!
竹子4年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长,仅用六周时间就长到了15米。竹子熬不过那3厘米,哪能6周就长15米。其实每一次的成功也许只是一次孤独地等候,在此之前,坚持!就是一切!看完记得点个赞呢,谢谢!!三年亏损近百亿的爱奇艺?
2018年2月28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收到爱妻以递交的招股书,公司拟在纳斯达克证券市场挂牌交易,募集资金15亿美元,证券代码为IQ。可是根据这几年爱奇艺发布的财报数据,都是处于亏损状态,为何还能备受资本青睐?我想从爱奇艺的招股书中可以找到答案:
一.爱奇异的净亏损率逐年下降。
从上表格数据可以看出,爱奇艺在2015年至2017年的营业收入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净亏损也在收窄,净亏损率也在逐渐减小。这说明,爱奇艺整体的发展趋势是好的,有好的发展潜力。
二.爱奇艺的付费用户逐年上升。根据招股书上的数据,截至到2017年底爱奇艺已拥有5000万的付费用户,会员收入也从2015年的10亿增加到2017年的60亿。现在内容为王的时代,爱奇亿付费用户的增长,说明大众对其的认可,这也是投资者最为看重的数据,因为你付费用户多,用户的粘性就高,据统计,每个用户平均每天观看爱奇艺2个多小时的视频,这是一笔巨大的流量。
三.爱奇艺背靠百度。百度搜索的的入口可以为爱奇艺带来巨大的流量,在线视频已经形成爱奇艺、优酷土豆、腾讯视频三足分割的局面,背后其实就是BAT对于视频领域的争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端的产品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占领人们大量时间的视频入口,阿里和腾讯依靠大量的资金到处买买买,基本占领了互联网上的各类风口,百度控股的爱奇艺走上IPO的道路也就不足为奇。
有人有这样的误区,只有盈利的企业才能上市融资,亏损的企业则不能赴美IPO,这是一个误区。一个企业能否上市,关键是看其是否有发展前景,如果发展前景好,短期的亏损也是能接受的,这点在美国投资人的眼中,尤其突出。像亚马逊,之前年年都在亏损,但是仍然很受资本市场的追捧,果然,现在亚马逊已成为云市场的领导者,也已经扭亏为盈,并且每年的盈利能力仍在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