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观潮,我感觉我这身边的朋友好像都没有存款
股海观潮,我感觉我这身边的朋友好像都没有存款?
大家常常发现身边的朋友,不仅没有存款而且都负债累累,这是很多诸如消费观念、社会法则、金融体系、消费意识、理财观念等等因素造成的结果,我们可以分两个角度来分析此问题。
第一、社会群体因素:
1、二八定律:在任何一个组织中,最重要的、占主动优势的部分约有20%;而剩下的80%虽然数量众多,但却是次要的或者占被动劣势。据一家瑞士银行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俄罗斯10%的最富有的人占有了全国财富的82%,美国10%的最富有人占有了全国财富的76%,中国10%最富有的人占有了全国财富的62%。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茫茫股海,股民常常提及的“七亏二平一赚”,长期在股市上赚钱的永远是极少数人,大多数人成为“韭菜”,在一波波的起起伏伏中被10%的人收割殆尽。这些社会现象无一不指向二八定律,极少数的人掌握大多数的财富,而大多人只能拥有了相对很少部分的财富,所以让我们感觉到“穷人满天下”,个个孑然一身。
2、社会发展阶段:1987年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内容提及“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年的领导已经明确指出了我们的社会发展阶段,指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同于西方国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在早起通过掳掠资源手段迅速度过发展初期,经过工业革命的发展逐渐壮大。目前已达到发展到顶峰阶段,生产效率高、公民财富极大满足,已经走到了巅峰,导致享乐主义横行,社会问题恶化,这些暂且不提。
而我国虽说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从人均资源角度来看是一个资源小国。我们建国早期工业底子薄弱,起步较发达国家而言比较落后。这就像,一个新兴的科创企业,早期没有丰厚的资金,也没有丰富的资源,发展道路上面临着各个艰巨考验,薪水往往都会比较低;而另一个是知名公司,不仅有丰厚资金基础,更有绝对的市场地位和完善的财务制度,这样的公司薪水肯定都比较高。所以,我们较西方发达国家来看,人均收入偏低,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
3、社交圈层:人们都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你身边朋友的财富状况,就决定了你的富有程度,一点不假。我们往往发现富人的交际圈一般都是富人,穷人交际圈一般都是穷人。因为,富人的思维离不开自我提升、财富管理、创新发展,而穷人的思维则不然,所以没有共同语言,自然不会结识。我们天然的会跟自己圈层的人进行交往,没有那么多听不懂、也不会做的事情,让我们感觉舒适没有压力,慢慢的我们发现自己圈层所有的人思考方式竟然一样,做事风格也如出一辙。
因此建议我们应该适当的跳出舒适圈,尽可能扩大社交圈层,了解更多的先进的理念、思维方式,吸取更多的有用的知识。现在这种渠道有很多,比如参加财富论坛、知名人士讲座talk秀、甚至走进学校进修,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扩大社交,这都是扩大圈层的性价比超高的办法。
4、金融借贷服务:一直饱受争议的金融借贷服务,有的人说是“救命稻草”,有人说是“经济鸦片”,对于急用钱的朋友,金融借贷服务无疑是救命稻草,但对于大额负债或过渡消费的朋友来说,就是“经济鸦片”。而前些年很多不良的金融借贷服务机构,充斥着各个领域,鱼龙混杂,着实分不清,前些年发生很多起校园贷事件,多少不良的金融借贷机构坑人害命,令人扼腕惋惜。所以国家出台各种政策已严厉打击了这些不良机构。发达的金融借贷服务,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方便了借钱,促使了更大的消费欲望,超前消费更加剧烈。
第二、社会个体因素:
5、超前的消费:今年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我国5.6亿人存款为零,这也就是说5.6亿人沦为了“月光族”,其中家庭房产支配(主要是房贷月供)占家庭总支出70%,都用在房子上了。再加上一些存款微薄几近为零的人,较我们这样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来说,这是多大一个社会群体啊。所以,发现身边的朋友都是零存款,个个都有负债,也不足奇怪了。
还有一部分朋友,尤其是年轻的朋友,消费意识强烈,时尚的服装、精彩的电影、先进的手机、精美的首饰、限量的包包等等,物质得极大丰富也无时无刻的刺激着年轻人进行过度消费,每当看到心仪的东西,钱就不停的哗哗流出。
所以,大部分人钱根本存不下来。
6、理财观念:缺乏科学的理财观念,不会合理的统筹投资和消费,导致不重视投资收入。我们国家市场经济起步较晚,老百姓的经济观和金融知识普遍缺失,十几年前很多人理财观念还停留在银行存钱,甚至大量现金存家里的水平,经过这么多年的理财观念的灌输,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较西方发达国家老百姓的理财意识还是还比较落后。这也造就了有了收入却不懂如何通过科学的理财方法获更多取投资收益,除了消费根本不会手里剩下钱进行投资。如今,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科学的理财观念已进入社会各个角落,甚至是学校课堂。改善老百姓的理财方式,增强理财意识。
综上所述、从社会群体角度分析的“二八定律”、社会发展阶段、“社交圈层”、“金融发达程度”,以及个体角度分析的“超前消费现象”以及“薄弱的理财观念”,这些因素导致了很多人没有存款、负债累累。
希望这些观点和建议能帮助到你,祝你迎来财富人生。
大家好,我是潮哥,分享更多看得懂、有趣的财经知识和资讯,欢迎关注@财海观潮。
主力跟散户在股市里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之前回答过相似的问题,这次再补充,感谢邀请。
主力有可能是行情的发动者,题材的挖掘者,指数的的稳定者。
而散户却只能是跟随者,散户要想变成主力,只能合力。
什么情况下,散户会合力?
一种是超小盘股有利好趋动,大资金不打压,散户可以抬起一只股。
还有一种情况是,小盘龙头股,光散户合力也能抬起来。前提是里面没有大鱼。
这么说,散户在股市里的状态其实是很被动的。
散户是跟随者,要么做趋势的跟随者,要么只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这也是为什么散户会被叫韭菜的原因。
有人回忆起90年代A股是散户江湖的时代,因为那时候大家手里钱都少,
贫富差距还没那么大,机构也不多,因此那个时代散户感觉自己像是主力。
其实就像小盘股里的散户一样,能够抬得起拉得动而已。
所以那时候流行散户和庄家博弈,而庄家就是是少数先富起来的游资。
回到当下,现在的散户的生存状态其实比以前更艰难。
原因是个股越来越多,你如果死抱一只不放,很有可能因为流动性紧缺,没人能来救你!
现在个股炒作的速度,频率,节奏切换得比以前任何时代都快。
一轮炒作,可能几天就结束了,像之前美丽中国,健康中国,上海自由贸易港就是这样。
媒体还没吹完,就已经开始退潮。
因此,当前散户要想赚钱,是非常困难的。大部分将会是韭菜!
但是由于市场经常存在着局部的赚钱效应,理解了市场的散户,也还是能从交易中脱颖而出。
当然这其实是万里挑一的活,像中奖一样。
大部分人能进入十分之一胜者的行列,就是不错了。
那么主力的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对于机构,公募,GJD,这些大主力来说。无论市场如何,他们都一富淡然的样子。
反正亏的钱又不是他们的,他们只要比比排名,拿拿管理费就好,而且还有仓位要求。
因此他们一般也只是需要跟随市场,真正行情的发动者,是从短线游资的赚钱效应开始的。
所以你看到市场短线个股暴涨的时候,主力往往是游资 私募较多些。
而近些年,部分机构也会参与到短线中来,如去年闹得比较大的恒大保险,到处点火
买而不举,买4.99%,甚至GJD也参与过超短线,最后媒体不断报道后,监管一罚就消停了。
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多大的机构,多牛的私募,最终还是由赚钱效应决定的。
当市场开始涌现赚钱效应的时候,大资金,小资金都会跟随。这时候主力就是整体合力。
无论多大的资金,在市场趋势面前,都得遵从。
当然,也有一些逆势买的,这类型在以前较多,现在如果逆势操作的大资金,
往往要么就是了解这个公司特别特别看好。要么就是自救资金。
所以主力也并不那么好当,就像当将军,当领导一样,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大资金也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
在市场面前,大家都得敬畏三分。
股市参与者构成:
监管者——GJD——公募机构——私募——QFII及外资——超级游资——大户——小散。
监管者怕系统性风险发生。
GJD怕亏了养老社保的钱,所以监管者极力维护!
公募机构长期只是想保值,亏了只要不输排名也好。
私募怕清盘,怕监管者,怕踩雷。
QFII及外资怕监管,怕政。策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超级游资怕监管,怕被罚,怕被操纵市场之罪。
大户怕被超级游资吃掉。
小散怕…… 好像也没什么可怕的,赢了开心,输了当赌输,这是我们A股散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