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查理的火箭炮,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机枪是什么枪
dnf查理的火箭炮,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机枪是什么枪?
有军事迷这样说过: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机枪非加特林黑管机枪莫属。这话倒没什么太大争议,因为它堪称机枪界的神器,不只杀伤力巨大,而且它每分钟的射弹量可达到1200发。想一想,这是个什么概念?每分钟1200发子弹比起下雨还要密集,不服不行啊。
美国M134格林速射机枪,加特林转管机枪的典范之作当然,因为加特林转管机枪的名声在外,各国对它都进行过改造。但在所有的加特林转管机枪中,美国有一种最有代表性的转管机枪:Minigun,也就是M134型7.62mm转管机枪。这是一款根据当年在越南战争过程中使用的M6120mm航炮为基础而研发的机枪,拥有6根枪管,以电动机驱动枪管旋转,主要用来直升机舱门的机枪使用。有时也会装在步兵车载器以及海军舰载器上。
可以这样说,M134的杀伤力就是针对地面集群目标、空中低、慢、小目标的有力打击,它的射击散布被增大很多,这是因为其枪管离心力的作用。同时,它的射速极高,火力极强,这是其他机枪所不具备的。而且,虽然M134机枪有一些不足,可因为这两个方面,就足以掩盖其不足。
M134机枪之所以有这么强大的能力,在于它的关键技术,比如它的机匣。其机匣由机匣体、机匣盖以及保险块等组成,机匣体就是用来装备旋转体的,其内壁上设有曲线槽,可以供机枪滚轮、引导枪机进行运动。而它的机匣盖里则装了保险块,并在保险块内壁上方设置直线槽,从而保护枪机闭锁一步到位操作。
该机枪的旋转体是最重要的部件,是通过滚珠轴承来进行运作的。而在旋转体外面就是6根枪机导槽,每一根导槽的下面都装有一段曲线形的击发导槽,这是帮助击针待发及击发使用的部件。六根枪管排成圆形,每个枪管前端都插在圆形的枪管箍对应的孔内,而尾部则插在旋转对应孔内。
整支机枪的长度约为29.5英寸,其重量也达到了35磅,这算是它最大的不足吧,过大,过重。不过,一般的加特林黑管机枪都是四个人以上共同使用的,如果这样算的话,M134倒也不那么成问题了。而它的实际有效射程是1500米,其扫射平面可保持在正负45度的状态,这让它的中靶率极高。根据统计,这款机枪如果在200米距离以上进行扫射,每间隔3.14秒就可以中靶一发。
据说,M134机枪的6根枪管还可以呈锥状形排列,这是为了帮助微弱散布的面积,从而对一个集中目标进行射击。前面说加特林机枪的射速为1200发/每分钟,而美国这款同为转管机枪的M134其最高筒则达到了6000发/每分钟。这个速度,只是想想也足以让人倒吸一口冷气了,称其为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机枪,那可是名副其实。
M134机枪的技术特点,精准供弹,防膛外炸壳美国M134型机枪的强大当然是源自于其自身的技术特点,它采用的回转联动装置,由一台驱动电机、六个枪机部件及六个可移动的枪机轨道、枪管套管部件、枪管、支架、快速释放销等组成。但在所有的部件中,技术肯定是最重要的角色,比如说它的精准供弹技术。
很多人都了解这样一个事实:M134黑管机枪对于供弹系统的技术要求非常高,而且它自身的结构也特别复杂。这对于机枪本身是一种优势,同时也是一种弊端。因为当机枪在战场上一旦发生故障,想要排除故障,将就着使用非常难,所以,通常情况下,只要战斗中发生了故障,它就只能退出战斗了。
但这也同时保障了M134的可靠性能,一般很少发生故障,在进行检测时,它的故障率必须要小于0.01,也因为如此,机枪的供弹精准技术极为关键。通常,这款机枪在供弹过程中会有三个方面的考量,一是供弹路线中枪弹的运行需要保持平稳,而且不能受阻,必须无卡滞,做到顺畅无阻。
然后,枪弹在进入弹底窝的时候,其纵向与圆周向都要保持同步,而且必须是精准同步,全约束、无卡滞。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不然射击很容易产生故障问题。
还有一点,那就是当枪弹进入到弹窝之后,是一个向前推进入膛的操作,这时弹头尖的摆必须保持在弹膛尾端直径的2/3,大了不行,小了也不可能。也正是在这样精准的供弹技术保持之下,M134型机枪的功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当然,除了精准供弹技术之外,M134还有更多的高精尖技术,比如说防膛外炸壳技术。什么叫防膛外炸壳。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其字义表面的意思。毕竟,M134型机枪作为一个连续不断旋转的机械,不停止就是优势,而为了保证不停止运动,它有一个利用高膛压开销,抽出迟发火枪弹的操作,但这种操作很容易引发膛外炸壳故障。
这个故障说起来还是很严重的,因为枪弹被完整抛出机枪之外,从弹壳中发射飞出造成的后果难以预料。为了不让它发生这样的故障,那就要注重枪弹的有效期,绝对不能用过期的枪弹。还有,枪弹的质量非常重要,尽量用同一批质量稳定的枪弹,减少迟发火枪弹的出现。
再就是对于击针打击枪弹底火的速度与力度一定要高,这样可保证击针打击枪弹底火的力度。同时,机枪的曲线槽前直线段的长度必须合理,射速也要保持一个合理的速度,不能过度追求高射速。这就是对膛外炸壳故障最大程度地避免,而M134型机枪已经非常在意这些方面了。
归根结底一句话,再高级的技术,再高大上的武器,它也有弊端。M134型转管机枪作为加特林转管机枪的典范之作,虽然有口皆碑,但却也会有自己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每一项武器都会面临的短板,没必要过度放大,更不需当成致命缺陷,平常心看待就足够了。
空有全球最大的吨位?
美国奉行全球称霸战略,海军是美国进行全球争霸的重要军种,没有全球性的海军力量美国就无法进行全球争霸。美国海军力量位居全球第一,拥有舰船总吨位约350万吨,仅是11艘核动力航母的总吨位就超过100万吨。美国海军的巅峰时期是二战时的太平洋战争,自二战后,美国海军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大的战争,基本属于战略威慑的层面。美国海军是处于衰落期的,这种衰落是基于美国整体实力即的衰落基础之上的,并且,美国海军的建设是走了很多错路造成的。
美国海军力量虽然强大,但由于搞全球称霸,导致美国海军的军舰是不够用的。简单的讲,就美国海军就像是一个张开的手掌,整体实力虽然很强,但是分散开来则实力有限。美国需要应对全球多个对手,始终无法形成一只有力的拳头,如果美国把海军力量集中一点,其它的对手就会趁机而起,按下葫芦起来瓢,所以,美国海军始终都是疲于奔命。
美国海军实力是在下滑吗?答案是肯定的,近日,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资深成员迈克·罗杰斯,就提出对2022财年的国防授权法案草案提出修正案,想用增加军费的办法,来减缓美国军备的整体下滑趋势。他建议增加的98亿美元增加武器采购开支,其中的47亿美元专门用于美国海军的军备采购,由此可见,美国是知道自己的军事实力在下降的。然而,想靠增加军费就遏制美国总体国力下滑,遏制美国军事实力下降,遏制美国海军力量的快速衰落,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美国的工业化能力衰落,金融业膨胀,债务危机,依靠多印美元度日,才导致了美国想制造更多的舰船,却没有这个产业能力了。
目前的美国海军,舰船的维护保养很是困难,所有舰船基本上都是超维修期在服役,根本原因在于维修能力跟不上使用频率。美国两栖攻击舰“好人查理号”失火报废,原因就是简化程序,缺钱又缺人。九十年代前,美国的航母基本能够维持1/3战备值班,1/3后方训练,1/3维护保养的运作效率,而现在,一次派出三艘航母战斗群都困难。
根本原因是,美国的国内工业化能力的整体衰落,造船业萎缩,美国很多舰船都是超期维修。美国海军在造船业的制约下,走上了规模萎缩、战斗力缩水的慢性衰退道路。这种情况不是钱能解决的,美国整体衰落的大趋势若是得不到根本扭转,美国海军就不可能挽救下滑的颓势。
自二战后,美国海军基本没有打过什么血雨腥风的仗,处于顶端优势也让美国海军过于自信,进而又养成了懒散的作风。过于迷信唯武器论的观点,也让美国海军在武器研发上迷失了方向,本来钱就不富裕了,却搞出了DDG-1000隐身驱逐舰、滨海战斗舰等等中看不中用的豪华大玩具。而美国海军到现在连超音速反舰导弹都没有,反观其战略对手,都开始玩高超声速反舰导弹,甚至是弹道导弹打航母了,美国海军落后的可真不是一星半点。
兵源不足也是制约美国海军发展进步的一个因素。美国军队早就失去了从良家子第或者传统军事贵族中获取兵源的能力,开始走向了募兵化、承包商化,甚至是绿卡兵和双枪兵。而美国军队的战斗模式也已经进入到了打治安战、反恐作战的模式,想打大规模的正规战,美军早就陌生了,表面看很吓人的,实际上连个游击队都打不过。严谨的讲,美军是一代不如一代,二战后美国发动的所有战争,没有一次是真正意义上成功的,全部都没有实现目的,全部都失败了。
美国海军虽然拥有11艘航母,强大的战略核潜艇,近三百艘军舰,然而,由于缺乏发展目标,加上很多领域被对手反超,依赖武器致胜的观念的美国,一下子懵圈了。近十年多来,美海军的驱逐舰研发从搞隐身驱逐舰,转了一圈又回到了“阿利•伯克”驱逐舰的建造上,并且并没有技术优势的进步。而福特级航母到现在还在“治病”,只能用两栖攻击+F-35战斗力支撑脸面。这样的水平,搞搞所谓的自由航行可以,玩真的必然会歇菜。
美国海军的衰落,根本原因是美国工业空心化,尽管美国想遏制衰落,但整个产业链却跟不上,导致一些所谓的“新玩具”成为鸡肋,而真正意义的可用武器装备的研发和制造的速度却被拖累。
目前,美国不但无法解决问题,又因为要全球争霸,只能是搞全球采购,导致后勤体系越来越零散,文职人员越来越多,后勤成本越推越高,同时也滋生出腐败。美国军队已经不像是真正的军队,更像是公司的员工,不是为美国服务,而是为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利益集团服务。
一届总统一届政策,相互甩锅,新官不理旧帐,特朗普说要建立四百多艘军舰的大海军,拜登又说要缩减开支……下届总统会说什么呢?不管他说什么,美国军队要回到从前,即没有路也找不到门,美国海军从内部衰落是肯定的了。今日的全球第一海军,已经被美国的整体衰落带成了全球巡航的治安军了,打大仗,它比谁都顾虑多多,太迷恋霸主位置,也让美军变得更加缺乏自信,进入到颓废状态。所以,美国海军,包括整个美军军种,都是如此,衰落是必然的。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1000的舰艏为何跟传统战舰不一样?
朱姆沃尔特的独特设计
DDG-1000采用的是一种叫穿浪逆船舷单体船(wave-piercing tumblehome monohull )设计,从侧面和正面看,水线以上部分的都呈倒梯形。这种构型的船体吃水较浅,船体大部分都在水线以上,因此非常适合在浅水海域进行作战,这非常符合美军对朱姆沃尔特的定位,因为DDG-1000 朱姆沃尔特级原本就是计划重点加强对陆打击能力;而且内倾的船舷恰好可以将雷达波散射到天上,非常有利于隐身;此外,朱姆沃尔特舰艏尖锐的形状实现了单体穿浪船,避免了为高速性能而设计成双体穿浪船牺牲掉船体强度。正常军舰的舰艏(Flare型)正好是反过来的,而且舷侧呈现一种曲线形状,不利于隐身。比起正常军舰的Flare式舰艏,DDG-1000强度更高,承受的冲击载荷也更小。
干船坞上的DDG-1000和下水的DDG对比,可见其吃水很浅
内倾的侧舷和舰岛可将雷达波反射到空中
正常的军舰采用Flare 型舰首
不过凡事总有代价,这种吃水浅、利于浅水区域航行的设计的结果就是抗风浪性并不好,因为吃水线以上高度太高了。同时由于朱姆沃尔特那个硕大的舰岛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雷达航电设备,重心是比较高的,受到左右方向的风浪拍打时摇晃程度肯定要更严重一些。不过同时较好地满足浅水和大洋的适航性需求,是自大航海时代至今都无法解决的难题,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只能是看甲方的取舍了。
逆船舷穿浪体是一种早已有之的方案这种逆船舷穿浪体种设计并不是美国首创。这种设计可以追溯到19世纪。在蒸汽铁甲舰时代,采用的也是逆船舷穿浪体,比如北洋水师的致远号和日本联合舰队的吉野号,只是倾角看起来不是特别明显。除此之外还在水下安装了一个撞角,撞角除去撞击外,最大的作用就是劈开波浪减少阻力。因此二者在其各自建造的年代都是高速巡洋舰范畴,航速位于时代之巅。
致远号巡洋舰,最大航速18节
吉野号巡洋舰,最高航速可达23节
到了1890年年代,前无畏舰登上历史舞台。法国建造的若雷贝里号、 查理·马特号等前无畏级战列舰都属于逆船舷穿浪体构型,舷侧内倾更加夸张。
查理·马特号战列舰
若雷贝里号战列舰
战争史上有哪些奇迹?
在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帝王,他发动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创建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他就是横扫世界的“上帝之鞭”成吉思汗,他麾下的铁骑,差点儿统一了欧洲。
成吉思汗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取名铁木真,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帝国。成吉思汗骁勇善战,又富有野心,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西亚、中欧的黑海海滨,他的蒙古骑兵更是战无不胜,十三世纪整个人类世界的五分之四,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在成吉思汗一生大概六十多次征战中,只败了一次,十三翼之战。这场战争栽在了扎木合的手中。扎木合是扎答兰氏族出身,小的时候曾经与铁木真结义兄弟,但是长大之后,儿时的玩伴,最终因为权力和地盘分裂,札木合集合十三万人进犯。铁木真将自己所属三万人分为十三翼,迎战于答阑巴勒主惕。这次战役铁木真虽然失败,但因札木合残杀俘虏,引起部下不满,并归附铁木真,反而增强了他的实力。
成吉思汗傲人战绩可以说远胜拿破仑,拿破仑一生重大的成就主要是五次反法同盟的胜利,在军事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他持续不断的对外扩张打破了欧洲各国的权力均衡,沉重反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不过这样一位盖世英雄,1226年成吉思汗亲自率10万大军进攻西夏,却猝死在六盘山,享年66岁,此时只能暂时停止对外征服之旅,可是没关系当时的蒙古已经形成了规模。
在花剌子模一战结束的那一年二月,哲别率领的两万人马的军队为了给蒙古人进一步征服做铺垫,于是就开始对西部的草原进行了为时两年的探察。
哲别是谁?他是蒙古的四狗”,当然这是誉称,不是骂人的意思,是说他能打。他一箭射死成吉思汗的坐骑,名震军营,后来被成吉思汗降服后,赐名哲别。后来又封了千户侯。哲别十分凶残,史载他嗜吃人肉,这个可跟射雕英雄传里的人物描述有着天壤之别。
蒙古帝国远征军的行动也是历史上一次重大的骑兵袭击,因为这支军队原本只有两万人,但是这一路上却消灭了许多各地的军队,这些被消灭的军队任何一支都要强于他们。并且哲别他们还收买了许多的密探,以便了解欧洲的形势。
一二三四年,大金被蒙古灭掉,下一年蒙古人又将十五万的军力投入到欧洲,其将领是速不台等人。
也就是说,这段时间不仅仅是金、北宋,受到发疯的蒙古铁骑的血洗,欧洲,也同样被屠戮万千,尸体遍野。
一二三六年,伏尔加河流域被蒙古征服。四年后,蒙人又将俄罗斯降服,并且开始向东欧进军。
当时的欧洲自身也面临着教皇与罗马皇帝之间的冲突,所以没有办法将欧洲的军力组织起来对付蒙古人的入侵。当时负责抵御蒙古人的主要是波兰,奥地利等国的人,他们完全不了解蒙古人,但是当时的速不台却对这些人有着详细的了解。
攻占欧洲方面的军力,蒙古大概调动了十万人。而欧洲方面的军队一共加起来却有三十万。
一二四一年一月,蒙军在利沃夫附近集合,速不台想要将格兰和布达佩斯强攻下来,但是又担心波兰人趁机袭击自己,并且奥地利人还有可能从西边攻击自己。所以他决定将这种潜在的可能性消灭掉,于是他就将蒙军分为了四个部分,前三个队伍前去进攻匈牙利,最后一个就来消除这些潜在的威胁。
蒙军的两个万人军队就是要让除匈牙利之外的国家军队无法干扰匈牙利的战局,这些欧洲大军之间也许不能够协调,但是不管怎样他们都拥有十五万的兵力,要是想打赢这场战役也许要靠奇迹。
一二四一年三月,蒙军入侵波兰,这时候的波兰军队还没有完全集结。虽然敌人在数量上很占优势,但是蒙军依然决定将兵力分散,合丹往西北方向前进,最大可能的进行破坏,而拜达尔则是前往波兰首都,在到达首都时,他开始撤兵,并且开始释放战俘。此时的波兰人并没有察觉到这是一个陷阱,在蒙古人撤兵的同时就开始追击,结果在半路上遭到了早就埋伏好的蒙古弓箭手的袭击,几乎全军覆没,而此时兵力已经所剩无几的波兰首都便被蒙军轻松拿下。
一二四一年四月八日,两支军队会合一起到达了利格尼茨,九日,因为不懂蒙人战术的亨利出兵迎战,结果惨败,自己也在战场上被杀。
到这场战役为止,蒙军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就胜了两场决定性的战斗,波兰的战斗力被削弱,并且日耳曼人也不敢轻易出击,战局已经成功了一半。
这时蒙古人在经过了一个月的战斗后兵力损失不少,对于和波西米亚人的战役他们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所以他们便想要将其困在北面,让其无法干扰匈牙利的战事。之后蒙军采用战术将波西米亚人的补给切断,保证了其在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参与匈牙利的战事。
在攻击匈牙利的时候,蒙军主力分成了三个部分从不同的路线进入匈牙利,所以匈牙利的军队无法集中火力对付蒙人,因为他们担心蒙军会趁机攻击自己的重要城市,所以这三支蒙军部队在多瑙河畔顺利会师。
之后,蒙军的三个纵队全部七万人集合完毕,但是匈牙利的军队却集结了十万人。血战即将开始,但是速不台此时却不想进攻,因为他的士兵要少于敌方,并且在敌人面前强行横渡多瑙河实在是太过危险,若是他要在河畔作战,那么匈牙利人还可以得到其他的援助。
所以他又开始故技重施,佯装撤兵让敌人以为他被自己给吓住了,于是开始追击。这些欧洲人立功心切,根本没有想到这其实是蒙人的陷阱,于是匈牙利的十万大军全部出动去追击蒙军,因此就中了埋伏损失惨重。
因为战略的实施,在战争的最初,蒙军就以惊人的速度在这场战役中取得了优势。在接下来的决战中,他更是利用战术的优势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当时的欧洲史学家也记录了他的战略方针,说欧洲的军队主要是靠强攻,而蒙军却只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和敌人刀剑相接。
最终速不台将匈牙利大草原拿下,有了这一地理优势,蒙古人也可以开始依次将欧洲各国摧毁了。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欧洲已经是掌控在蒙古人手中的了。但是就是这个时候,蒙古可汗病逝。王子们为了争夺权力而将这些军队撤回东方,控制欧洲一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欧洲人还捏造了种种事件来说明他们是如何击退蒙军的,但是事实是蒙古可汗的逝世解救了他们。因为蒙古军队虽然在数量上处于劣势,但是在作战能力上是要远远高于欧洲士兵的,所以这场战争应该算得上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历史上有哪些功亏一篑的战役?
拿破仑的折戟之战滑铁卢战役,因天气原因而导致最终功亏一篑。
1814年3月,俄国沙皇亚历山大率俄军和各国反法联军进入巴黎,拿破仑退位,被流放到地中海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法国革命前的波旁王朝复辟了。
欧洲第六次的反法同盟打败拿破仑后,1814年9月起,各国首脑开始在维也纳召开了长达10个月的和平会议,第二年3月,突然传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潜回巴黎的消息。
1815年3月,拿破仑只率1500人,几门大炮,分几艘船只,就在法国海岸登陆。复辟后的波旁王朝闻讯后,妄图阻止。双方在拉缪尔村遭遇。拿破仑跳下战马,命令他的士兵枪口朝下,然后率领他们大摇大摆地向对方走去。他边走边向波旁王朝的士兵说:“你们当中有谁想打死自己的皇帝那就开枪吧!”士兵们听到这熟悉的声音,看到这曾是他们引为骄傲的灰色大衣和三角帽(拿破仑出征时装束),认为他就是曾经率领他们驰骋欧洲、称雄一时的统帅拿破仑来了,纷纷跑出村庄,激动地哭着呼喊:“皇帝万岁!”拿破仑在前呼后拥之中,率领部队前往巴黎,连王宫的卫队都纷纷倒戈,路易十八闻风逃走。拿破仑不费一枪一弹,仅在出岛23天后的3月20日,便在巴黎重新组织起资产阶级政府,重登帝位,这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不久,欧洲各国反法同盟又拼凑起来,围攻巴黎。拿破仑率领12.5万大军迎敌。法军突破了普军阵地,又打败了英国军队,直推进到比利时边境。6月18日,大决战在比利时南部的滑铁卢展开。
当时会战双方的形势是:盟军占据了一个山头,处于居高临下之势,法军位于山下,处于仰攻之势。但这些不利的战地因素,对于炮兵出身、有着雄厚炮兵部队实力的拿破仑来说算不上是多大的问题。6月17日晚,拿破仑制定了进攻计划:18日清晨6点钟发起总攻,中午结束战斗。
然而,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17日夜晚,滑铁卢地区下了一夜的大暴雨。这一夜的大雨,使道路泥泞难行,低洼之处雨水淤积,形成一片沼泽,大炮和弹药也被雨水淋湿。总攻的时间不得不推迟到上午11时半进行。炮兵是战役胜败的关键,法军艰难地驱使炮车前行,不断地陷进泥水之中,行进的速度十分缓慢。尽管如此,拿破仑还是突破了联军几道防线。但由于总攻时间的推迟,盟军的支援部队纷纷赶到了滑铁卢。普鲁士的比洛军团立即投入了战斗,攻占了法军的右翼阵地。这时居高临下的英国将军威灵顿率领同盟国联军向山下进攻,势如破竹,法军腹背受敌,一直激战到深夜、终于瓦解,一败涂地。在此次战争中,英军统帅威灵顿临危不惧,沉着应战,抓住援兵到来的有利时机转败为胜,击败拿破仑,从此名震欧洲、被人称为“铁公爵”。
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在他的巨作《悲惨世界》中说:“1815年6月17日到18日的那天晚上,多几滴或少几滴雨,对于拿破仑成了一种胜败存亡的关键。”
6月22日,拿破仑被迫第二次退位,被囚禁在非洲西面,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上。这次拿破仑东山再起,至滑铁卢惨败,总共100天左右,史称“百日皇朝”。
后来“滑铁卢的拿破仑”在西欧成了最终失败的代名词,或被用来表达英雄末路的意思。其实,滑铁卢的拿破仑并没有低下他那骄傲自负的头。战败之初,他曾决心一掷,凭他的才干和毅力,凭借他的威望和影响,与联军再拼个你死我活是完全可能的。
滑铁卢战役后,反法联军兵临巴黎城下,向刚成立的临时政府发出通牒,要求拿破仑必须离开法国。临时政府接受了联军条件,但谁都知道,要拿破仑自动认输,束手就擒绝非易事。于是有人想起来了与拿破仑有特殊关系的欧仁妮·德茜雷·克莱德。
欧仁妮是马赛绸缎商之女,在年轻时与拿破仑曾痴情地热恋过。后来由于政治上的需要,拿破仑与寡妇约瑟芬结了婚,遭此残酷打击的欧仁妮痛不欲生。当她投塞纳河自尽时,被拿破仑手下的贝纳多特元帅救起,回来二人结成伉俪。在一系列的事变中,贝纳多特 成了反法同盟国之一的瑞典的王位继承人,欧仁妮也成了未来的瑞典王后。尽管如此,拿破仑对以往的恋人始终一往情深。当欧仁妮出现在拿破仑面前时,拿破仑激动的不能自己,但当他理智地看到一个反法联军和临时政府的说客出现在他面前时,他那颗高傲、不屈的心震动起来了。欧仁妮并没有被自己的使命所左右,抚慰了拿破仑的心,复苏了他久以泯灭的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良智。他依然信任她,依恋她,他们终于一起开始正视起法国目前残酷的现实。自从拿破仑掌权以来,法国大革命的物质成果已被他挥霍殆尽。20年的战祸,已使300万优秀儿女捐躯在异国他乡的疆场。如今的法国遍体鳞伤,人民疲惫不堪,继续战争已不堪承受。他还有什么理由再为了自己的野心要求法国人民再去冒新的风险,再遭受更大的苦难。理智终于战胜了狂热的妄想。当欧仁妮伤心地离开他的时候,拿破仑已经万念俱灰,放弃了最后的一博,甘愿到圣赫勒拿岛了此余生。
法国人民感谢欧仁妮,巴黎人民感谢欧仁妮,称她为“和平夫人”。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后,一蹶不振,固然是同法国临时政府对拿破仑的心里攻势分不开的。但是拿破仑在他的后期,所发动的一系列战争,带有明显的称霸欧洲,恃强凌弱的侵略性质、他的“以战养战”、“就地取食”政策的推行、导致了被压迫国家的人民不满。再加上他的独断专行,集军政大权一身,早已打破了“常胜将军”的神话。在长期的战争中,损失了大批的有生力量,已呈虚弱之势。所以说拿破仑走向最后的失败,又是历史的人必然。
拿破仑于1821年5月5日在圣赫勒拿岛上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