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三国套,金缕玉衣是做什么用的
dnf三国套,金缕玉衣是做什么用的?
馆藏的金缕玉衣不只一套,较为完整的有十几套。其中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被选入首批64件(套)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刘胜之妻窦绾墓也有金缕玉衣出土,就外观来看,窦绾的金缕玉衣其实比刘胜的更美观。
刘胜的金缕玉衣,河北省博物馆长188厘米,共用玉片2498片,所用金丝约1100克。与玉衣同时出土的有镶玉鎏金铜枕、玉眼盖、玉鼻塞、玉口琀、玉耳塞、生殖器罩、肛门塞,组成一套完整的葬玉。所以,刘胜的金缕玉衣是我国首次发现、规格最高、最完整的金缕玉衣。
窦绾的墓除了金缕玉衣外,还有一件精美的镶玉漆棺。
镶玉漆棺复原图河南永城芒山镇僖山汉墓出土了2件金缕玉衣,1件在河南博物院,1件在商丘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的金缕玉衣的玉片颜色较为特别,很漂亮,整体也很和谐。
河南博物院金缕玉衣商丘博物馆金缕玉衣南京博物院也有一件金缕玉衣,具体出处不详,馆内并无说明。1968年在徐州曾出土一件银缕玉衣,但目前并不在馆内展出。
徐州博物馆也有金缕玉衣,和南京博物院的这件非常相像。但明显的,徐州博物馆这件的部分玉片是绿色的,很漂亮。玉片的整体情况也较好。
同时,徐州狮子山汉墓还出土了一件镶玉漆棺。其奢华程度不亚于金缕玉衣。
国家博物馆也有金缕玉衣,是河北定县40号墓出土,墓主人是中山怀王刘修。刘修墓除了有金缕玉衣出土外,还有九窍塞、麟趾金1块、马蹄金2块。
国家博物馆金缕玉衣上海震旦博物馆也有金缕玉衣。出处不详。
除了这类货真价实的真金的金丝串起的“金缕玉衣”,还有足以以假乱真的“鎏金铜缕玉衣”。这应该是东汉诸侯王的小把戏,因为不准许用金缕玉衣,所以,就用“鎏金铜缕玉衣”代替吧。如东汉时期河北定县北庄的中山简王与其妻用的就是“鎏金铜缕玉衣”。出土的这类东汉“鎏金铜缕玉衣”应该在10件以上。
中山简王鎏金玉衣玉衣是汉代皇帝与贵族死后穿的特殊的殓服。在《续汉书·礼仪志》中记载:皇帝用金缕玉衣、诸侯王、贵人、公主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玉衣。(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姐妹称为长公主,大贵人应该是跟先帝有关吧。)所以,金缕玉衣应该是皇帝的专属,然而西汉时尚未有严格的要求。东汉时才逐渐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一件金缕玉衣的制作成本以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为例,由于盗墓者已经将金丝抽走,玉衣受到了损坏,最终经过修复,修复后的玉衣由头罩、前胸、后背、左右袖筒、左右裤管等十余部件组成,玉片总数为4248片,穿缀玉片用的金丝重1576克。
玉衣的材料并不难得,难的是制作玉衣的玉片需要经过锯料、打孔、磨光等程序,每一片都要打3-4个孔,以便后面串连起来。一名普通工匠制作一件金缕玉衣差不多需要10年的时间,一件中等大小的金缕玉衣相当于100户中等收入人家的财产总和。
除了金缕玉衣,还有银缕玉衣、丝缕玉衣等,丝缕玉衣以红色丝线连接,也是挺好看的,如广州南钺王墓的。但是,红色一般代表喜庆,用玉玉衣似乎有点不合适呢。
南越王墓丝缕玉玉我是阿斗,喜欢阅读,喜欢逛博物馆。欢迎关注!
毛批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汇评本校理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百家评本那个好些?
《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粗朴,内容平易;《三国志演义》,清毛宗岗增删评点本,约成书于康熙初年,该本在社会上流传最为广泛。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重印出版。从这里可以看出应该是《毛批三国演义》,
古代的军营为什么叫辕门?
什么叫“辕门”,一“乘”配备战车步兵甲士各多少,骑兵高举马刀的姿势是什么样的,名马刀有哪些,我国现存的惟一军马场在哪里?请看———军马的故事
战马与军人之间,有许多千古流芳的佳话。就整个动物群体来说,参与战争时间最长,数量最多,贡献最大的,当然是马。
马参战之初是用以挽车。马具有驮力、挽力和快速机动能力,从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人开始使用战车起,到公元13世纪印度人最后使用战车止,战车曾驰骋沙场3000多年。中国是世界“战车王国”,传说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期,中国就发明了车战法,打仗时大将站在车上。停战休息时,便将战车连接起来,围成一圈,以保持中军。只留下一隙,算是出入的门,叫作辕门。作为运输工具的车辆大约在夏朝开始出现,夏朝末年广泛用于战争。据战史专家考证,四马驾挽的战车,至少在公元前1300年的武丁时期就已达到相当完善的地步。而单马和双马的驾挽阶段则应当更早,商汤灭夏之战中,曾使用战车70乘。商末的牧野之战,武王出动戎车300辆。大约到了西周时代,马拉战车已成为陆军的主要兵种。车战的规模小者数百乘,大者上千乘。最大的一次是宣王南征,出动战车3000乘。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战车不仅成为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而且成为军事力量的标志。军队的编制以战车为基础,实施进攻的战斗队形以战车为核心,中间一乘战车,前左右方各配属24名步兵,加上车上3名甲士,共75名,称为乘。春秋时代,衡量一国国力的强弱,兵力多寡,都是以“乘”来表示。当时的大国,如秦、齐两国战车各多达8000乘。一次大的作战,出动兵车多达4000乘。后来为了同北方、西北方游牧民族作战,骑兵登上历史舞台,并逐渐取代战车。到了汉武帝时期,战车退出了战争舞台,汉武帝发动的几场对匈奴的战争,都是靠骑兵取胜的。其中公元前119年的一次战争中,曾出动10万骑兵。
早在5000多年前的殷代,即开始设立马政,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马政雏形。周代将马分为六类,即种马、戎马(军用)、齐马(仪仗用)、道马(驿用)、田马(狩猎用)、驽马(杂役用)。秦汉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马政机构,大规模经营马场。汉代在西北边区养马30万匹。唐初在西北养马70余万匹。汉唐盛期,从西域引入良马7000多匹,改良军马。当时养马业的兴盛,不仅对国防起了重要作用,还进一步沟通了中原和西域的经济文化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相马家,并形成各种流派,其中有赵国的王良,秦国的方九皋,秦穆公的监军少宰孙阳等。伯乐著的《相马经》,是世界上最早的相马著作。伯乐这两个字成了后世对善于发现人才者的美称。
马刀长存
骑兵军刀,俗称“马刀”,刀体上都有编号,是骑兵的象征物。在冷兵器大面积退出战场一个世纪之后,这个世界上仍然存在着一支支挥舞马刀砍杀的骑马集团,确实令人浮想联翩。
古代骑兵的武器有刀、矛、剑、戟和弓弩。到了近现代,除了火器之外,马刀依然是骑兵的基本武器,它作为传统意义的冷兵器也为其他军、兵种的军官所喜爱并收藏。一些优秀将领还亲自设计马刀,如1881年俄国的戈尔洛夫中将设计了六种马刀装备俄军骑兵。二战时的美国名将巴顿也为军队设计过马刀。骑兵在冲锋中显示威力,面对敌方机枪的扇面扫射,他们高举着马刀,马刀与身体是一条直线,同马背形成四十五度夹角。蒙古马在枪声中永远向前奔驰,它们的主人把马镫踏直,呐喊着往前冲,这是一种决死的状态。
骑兵在我国约始于春秋末、战国初。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即是著名例证。骑兵大规模兴起是秦汉时期,骑兵被称为“骑士”,这概念比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概念早。中国最早的马刀应该是汉代的环首刀。南北朝时,马镫的出现和马鞍的改进,使骑兵的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唐代骑兵是继汉代以后我国古代骑兵发展史上又一兴盛时期。北宋丧失了西北产马地区,军队只得以步兵为主,骑兵只作为附属军种。与宋朝对抗的辽、西夏、金都是北方游牧民族,善骑射,其骑兵与宋军对阵,十战而九胜。元代蒙古人将骑兵的作用演绎到了极致,成吉思汗蒙元帝国的帏帐一直扯到中欧和南亚。明代自朱元璋起开始重视骑兵的建设,每年制造“马步军刀”21000把。清末袁世凯编练新军“北洋六镇”中有马队,马队装备西洋式马刀,一改传统刀术套路的虚华,马刀攻防招式简单实用。抗战期间,我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愤而组建骑兵团,称之为“红色哥萨克”。骑兵团战术、技术由从新疆调来的团长周纯麟教授,师法苏联红军骑兵。但自幼习武,精通刀术的彭雪枫却没有采用苏军高加索式马刀,而是博采众长亲自设计一种马刀,用精钢打造,战士们称之为“雪枫刀”。解放后直至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骑兵部队大多沿用缴获的侵华日军骑兵32年式军刀。这种军刀长102厘米,轻捷、锐利。现役的我军骑兵军刀是1965年由南京一家军工厂生产,1985年才列装的65式军刀。其刀刃长96厘米,精钢打造,刀身镀铬,重1.85公斤。
马的隐喻
马的寿命约30年,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有重挽、轻挽和骑乘三型。一般情况下,一匹马的智力相当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它能根据自己的悟性来完成对同类以及对人的识别。
马从出生到死亡,不论是取食还是睡觉,都一直站着。马还是十分注重伦理关系的牲畜,因此它有君子之称,这一点和牛、羊、猪截然不同。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祖先们认为,龙马就是仁马,它是黄河的化身。祖先们在世界观里已经把龙马等同于纯阳的乾,《易经》中干脆说“乾为马”,这就是孔夫子在《易经·乾卦》中总结出的那句中国人代代流传的响亮名言的由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马有很强的奔跑和跳跃能力,但马的视力不好,两眼视线重叠的部分只有30度,看东西立体感很差,对人和物体容易产生错觉。人利用了马的这一弱点将它作为驯养对象。但马的视野可以达到330度(欧洲一些学者认为,马的视线在215度);马的听觉也十分发达,这是对视觉不良的一种补偿。过高的音量或音频对于马都是一种逆境刺激,使马感到很痛苦。马的嗅觉神经也非常敏锐,马主要根据嗅觉信息识别主人、性别,在稍感危险时马会发出“响鼻”。马利用嗅觉寻找体内短缺的物质,群马很少出现营养不良症,也很少误食有毒的草。马还能靠嗅觉辨别空气中的水汽,从而找到几里以外的水源。马有很强的竞争心理,赛马就是利用了马的这种心理。也许有很多人不知道,在战争中,许多马并不是倒在枪林弹雨中,而是累死在战场上的。马对反感的事物会做出几种反应:一是示威,这时马耳后背,目光炯炯,上脸收缩,高举颈项,点头吹气;二是愤怒的后踢,有时还会出现厮咬对方的行为。马属于好动的动物,它与食肉动物相反,休息和睡眠时间很短。成年马平均一昼夜睡眠六小时左右,深睡只用两小时,多在破晓之前。
今日骑兵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将领中,除步兵外,骑兵是产生将军最多的兵种,共有骑兵出身的将军33人。1928年4月,我军第一支骑兵部队——西北工农革命军骑兵队正式成立。1933年我军成立了骑兵团。1943年10月底,内蒙古骑兵二师在向沈阳进发途中,全歼了国民党一个骑兵旅,迫使国民党53军炮兵师投降。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曾拥有十多个建制师,数十万匹战马奔腾如海洋。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军由摩托化和机械化代替了骡马化,军马在军事上存在的价值降低。在“百万大裁军”中,我军开始精简整编,骑兵作为一个兵种被取消。全军仅象征性地在内蒙古阴山脚下和锡林郭勒草原,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以适应西部边防特殊自然环境的戍边需要,以及担负影视片拍摄和参加民族地区重大庆典礼仪等任务。在已经拥有隐形战机和巡航导弹的时代,最后的骑兵们,每天仍然操练着传统的骑兵科目:马上斩劈、乘马射击、马场马术、乘马越障、野外骑乘、骑兵阅兵式……
众多的军马场,曾经是我军后勤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54年12月,总后马政局和各军区马政处所属军马场均进行了整编,军马场由22个减少到14个。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军马场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相继结束了原来承担的历史重任,大多数不再为部队养马、育马,而改营其他项目。2001年后,甘肃山丹军马场移交地方。全军现在惟一仅存的,有部队编制的军马场,只剩下红山军马场了。红山,蒙语称乌兰布通。这里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兰布通战役的古战场,即统一蒙古各部落的一场关键之战。红山军马场始建于1964年,地处内蒙古赤峰市,总使用面积31.7万亩。军马场境内有三条河流汇入,森林覆盖率15.8%,草原覆盖率70.6%,属北京军区管辖。为了有效保护马场自然资源,北京军区联勤部现已规划六个保护区和四个治理区,并建一座蓄水库。其中影视外景地保护区占地1.8万亩,集丘陵、大山、树木、草原、沼泽为一体,自然风光秀丽。在红山军马场拍摄的影视片近60部。作为全国、全军惟一仅存的军马场,它的存在,除了旖旎瑰丽的自然风光之外,绝对应该是那些剽悍威武,线条优美的军马。而蒙古马则是这片草原的灵魂,亦是红山军马场的生命所在。
(节选自《军马》张北 田禾等编著 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摘自 《文汇报》)
三国荣耀一万元宝兑换码?
一万元宝礼包兑换码:439957、998395。
六区880元宝兑换码685315。
全区兑换码:447105、427714、408431、415328、775201、448573、661888、333366。

三国荣耀手游介绍
1、全新的征程将在这里开启,每个玩家都可以成为这个混乱三国时代的霸主。
2、游戏画面是顶级的,每日将会为你进行画面上的快速呈现。
3、万人同屏大对决画面将会呈现在这,你可以从中获取不一样的战斗。
4、各种模式的战斗系统让你在游戏中一刻也停不下来,众多奖励轻松领。
5、上百套华丽的时装等你轻松搭配,每一次都可以为你带来不一样的对决活动。
6、3D写实画风出现在这,为你带来不同的战斗新内容,奖励丰富哦。
有没有可以拿来吹牛作为谈资的历史冷知识?
一、冰激凌是我国古代的发明
其实现代我们生活中享用的很多好东西,古时候都已经有了。就拿冰激凌来说,我们都以为是现代西方传到中国的,其实在宋朝就已经有了。话说我国商代就已经有冬天把冰块储存起来以待来年使用的记载。到了唐朝晚期,人工制冰的普及使这种冷饮普及到了市井,到了南宋时,街上出现了“冰酪”,后到了元代,出现了以牛奶为原料的奶冰,欧洲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并把中国制作奶冰的方法带回西方,直到近代才由美国人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冰激凌。
二、孔融是个不孝子
三国时期曹魏的孔融,与另外六位文学家并称建安七子。按理说,应该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更是深谙人文伦常,而这样一个人,居然说,父母都没什么好孝顺的,父亲生了我,只不过是满足自己一时的欲望,母亲不过是个装东西的瓶子,东西出来了,就和瓶子没关系了。
三、曾国藩不穿衣服清点库银
清道光年间,当时年仅38岁却深谙官场之道的曾国藩为了自证清白,堵住恶意诽谤之口,曾不穿衣服走进银库清点现银。
四、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王公大臣
大家知道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吗?他就是最近风靡于影视剧的“大猪蹄子”,清朝的乾隆皇帝。而历史上最长寿的贵族则是秦代的南越王赵佗,一生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一共103年。
五、露马脚的典故
露马脚一词指不小心露了短处,其实这个历史典故与朱元璋的马皇后有关。她天生一双大脚,有一次到南京城街头游玩,不小心一阵风吹起了她坐轿的帘子,一双大脚在围观的群众面前展露无遗,没几天大脚马皇后的消息传遍了南京城,“露马脚”一次也流传开了。
六、南宋极尽奢靡的白喜事
南宋时期,民间的白喜事非常讲究奢靡铺张,许多家庭为此变卖田产、家宅,甚至债台高筑,参加葬礼的场面也极尽讲究,往往有几百人乃至几千人,是最典型的,生前不尽孝,死后讲排场。
七、武则天国号之谜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留下无字碑任由后人评说她的功过。同时,她也留下许多未解之谜,例如,她为什么定国号为“周”,有的说因为她的父亲曾经立了军功,被封过周国公。不过这种说法马上被推翻,有人考证说她的父亲只获封过应国公,她之所以立国号为周,是因为她坚称自己是周文王的后人,为神化自己的统治造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