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太空要塞,EVA里的使徒到底是什么
cf太空要塞,EVA里的使徒到底是什么?
使徒是生命树诞生的生物形态。
宇宙初开之时,各种力量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树的形态具象出来,史称生命之树,之所以叫它生命之树,是因为它在后期诞生了雄体的至高生物亚当(Adam)和雌体的至高生物莉莉丝(Lilith),后来从亚当体内分化出了第三到第十六使徒,而从莉莉丝体内则分化出了人类,生命树就此瓦解,它的根部化为了朗基努斯之枪。由于亚当是使徒的母体,所以叫它第一使徒,莉莉丝与亚当同根同源,被视为第二使徒,人类则被视为第十八使徒(堕落天使)。也就是说往上追溯,人类与使徒可以说是本自同根生,EVA官方则将使徒定义为:“人类存在的其他可能形式”。
以上关于生命树以及亚当与莉莉丝的诞生来源于著名的《死海文书》,EVA在《死海文书》的基础上结合《圣经》里的福音书(Gospel)和犹太教的教义,构建出了EVA的神话来源以及整体框架。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非官方的说法,即生命之树上结出了生命果实与智慧果实,使徒吃掉了生命果实,因此获得了无穷的生命力,人类吃掉了智慧果实,得到的是智慧,使徒体内的S2开关就是生命果实的能量核心,能够让使徒像永动机一样不断地进行生命活动。
这种说法可以逻辑自恰,而且的确参考了犹太教的教义,是EVA观众结合剧场版的剧情自己创造的一种体系,对于EVA的主题实际上影响不大,可以当做延伸知识进行参考。(图为百度百科设定解释)
令人疑惑的是,百度百科中的设定解说,也采用了这种非官方的解释,仔细找了一下,原来是来源于豆瓣大神@雪松勿忘绿的科普。
(图为豆瓣大神@雪松勿忘绿的影评)
貌似网上大多数的分析也是从这里延伸出去的,生命果实与智慧果实的原创设定加深了对EVA的理解,采用这种说法其实也未尝不可。
异闻录接着对EVA的背景进行介绍,以此来加深我们对使徒这一概念的理解。
亚当诞生后,在地球的南极以“白之月”(亚当之卵)的形式分化出第三到第十六使徒,这十四个使徒拥有较强的A.T力场,可以单独抵挡外界的影响。再后来,“黑之月”(莉莉丝之卵)降落到了日本箱根,并对地球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史称“第一次冲击”。这次冲击使得地球上的十四使徒陷入沉睡,也让地球得到了记载万物起源的《死海文书》,各政府组织决定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SEELE来对应对《死海文书》中记载的灾难。
时间来到了千禧年,SEELE的下属南极实验站对亚当进行了不当研究,致使第一使徒亚当苏醒,亚当力量暴走使得地球海平面上升、地轴偏转、气候发生巨大变化,全球人口只剩一半,史称“第二次冲击”。沉睡在世界各地的使徒也因为此次冲击开始苏醒,但SEELE也利用特殊的技术将亚当还原为胚胎储存在树脂中,后来又暗中将亚当的灵魂注入了复制体渚熏体内(第十七使徒)。
SEELE在莉莉丝之卵降落地-日本箱根的地下建立了GEHIRN(人类进化研究所),后来重组为NERV,再后来E计划与人类补完计划也开始暗中实施,NERV凭借先进的科技根据亚当复制出了零号机与二号机,根据莉莉丝复制出了初号机(注入了碇唯的灵魂)。
后来亚当的胚胎被移送到NERV本部,后来被碇司令移植到了自己的手上。
而所谓的人类补完计划其实就是利用亚当和莉莉丝的力量,使人类的心灵摆脱肉体的束缚进化到更高的领域,从而重新回归莉莉丝之卵。然而在这一计划上,碇司令却与SEELE貌合神离,SEELE想要打败使徒,找到生命树,解放人类的原罪,而碇司令想成为神,从而再次见到死去的妻子碇唯。
从各地苏醒的使徒,以为亚当就在NERV地下的东京教条,于是开始不断地对NERV发动攻击,在第三到第十六使徒都被消灭后,第十七使徒以第五适格者渚熏的身份连续攻破初号机和零号机的围攻,进入东京教条,结果却发现被朗基努斯之枪封印的并不是使徒之父亚当,而是莉莉丝。渚熏自知无法完成自己的任务(接触到亚当,触发第三次冲击),让碇真嗣杀了自己(画面停止长达64秒)。
碇司令想要用自己移植了亚当的手去融合绫波丽体内的莉莉丝灵魂,从而达成自己“成神”的目的,但绫波丽听从了碇真嗣的意见,拒绝了碇司令,与莉莉丝的肉体融合,从而触发了第三次冲击,TV版最后绫波丽的形象变成了宇宙背景,天空中出现巨大的光翼,这正是莉莉丝的苏醒所产生的意象,在第三次冲击中,只有碇真嗣与明日香活了下来。
纵观整部EVA,使徒与人类的战争其实就是为了争夺进化权,人类阻止使徒接触亚当,最后让莉莉丝复活,所有人类都打破了心灵之间的壁垒,合为一体,实现了回归莉莉丝母体的愿望(详见剧场版)。
回到最初的问题,使徒其实与人类没什么不同,都是为自己的利益而活,在这条争夺进化权的路上,只有一方能走下去。
话说,大家没觉得微信logo就是使徒本人吗~
你认为我的世界中?
哈喽大家好,我是痴情天,很高兴为您回答!
《我的世界》简单得一目了然,也复杂得让人挠头。这难易的两极,完美统一在一款游戏当中:小学生可以伐木造屋、屠龙养猪,玩得津津有味,“高玩”也能用它做出让全世界惊叹的庞大拟真世界。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个世界里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玩法。加上强大的扩展MOD,令游戏几乎可以实现任意游戏模式,堪比游戏界的百变天王。如果玩家玩厌了一种模式,换一个新MOD,就相当于换了一款新游戏。
1、RPG党:升级打怪撸BOSS,一个也少不了
举个栗子,如果你是一个传统的PRG玩家,完全可以把它作为一款RPG游戏来对待:左手砍树挖矿囤资源,右手打怪升级做任务,而末影龙作为最终BOSS,正盘踞在地下世界等你来战。
这还只是游戏本体提供的流程,在加载各种优秀的RPG地图之后,游戏体验会更上一层楼:你可以在《亡灵战争》中感受海一样涌来的怪物潮,可以在《最后的战线》中感受战争的宏大场面,也可以在《瘟疫都市》中感受整座城市只剩自己独身一人时的恐惧。
加载了MOD后,《我的世界》也可以是一部奇幻大片。
2、竞技党:和机器人怼,和小伙伴怼,其乐无穷
竞技爱好者可以将《我的世界》作为一个热血澎湃PVP、PVE竞技的舞台。在PK之前,你可以悉心锻造武器和防具、潜心练习走位,只为了擂台上血脉贲张的荣耀一刻。
3、风景党:为心目中的建筑置瓦添砖
如果你对打打杀杀不感兴趣,做一个安静的建筑家也是很不错的选择。进入创造模式,一个东西首先在脑中构思出大概,然后通过学习和尝试,堆砌出各种想象中的建筑,可以搭建故宫,传承中华文化之美好;也可以构建《权力游戏》的长城,彰显西方魔幻之恢弘。最终的成果规模越大、复杂度越高,这种创造的乐趣就越大。
相对于传统的三维设计软件,所见即所得的搭积木式方法,不用考虑布线、拓扑,极大地降低了在电脑里打造三维世界的难度。
有团队用方块搭建出整个故宫,令人叹为观止。
4、技术党:黑科技让《我的世界》更像我们的世界
由于引入了“红石”这一元素,有数字电路基础的玩家完全可以自己制作各种电路,由此衍生出的输入键盘啊、定时炸弹啊、计数板啊,统统没问题。国外有玩家甚至做了CPU,可以想象吗?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中的计算机。
红石系统令游戏更有深度。
在顶天立地的大屏幕上输入文字,感觉自己萌萌哒。
我们玩CS不是为了跑酷,玩魔兽也不是为了模拟经营,因为这些游戏都有着十分明确的游戏目标,但是《我的世界》没有,无论你口味如何、喜好怎样,《我的世界》都可以依着你的想法变成你的世界。如果你是个脑洞玩家,就会有各种更多奇趣玩法等着你来发掘。
你最喜欢的动漫是什么?
对于大多数动漫迷来说,心中都会有一部无法忘怀的经典动漫作品,虽然每个人的喜好都不尽相同,但是有些经典动漫也是大家公认的。
下面是,有外国媒体就评选出了“影响一代人的十大动漫神作”,看看你心中的神作上榜了没有!10.《新世纪福音战士》论故事背景之宏大,用典之复杂,贯通中西历史的漫画,除了游戏界改编的《最终幻想》系列以外,日本漫画无出福音战士之右者。虽然这部作品最终因为资金短缺陷入了“烂尾”的窘境,但丝毫不影响在我们心中留下神作的印象。
9.《银魂》银魂之所以能够成为神作,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坂田银时的吐槽技能满分。有多少人一看见这个满头天然卷白毛的死鱼眼废柴大叔,立马就满血复活了。也许再过十年,随着时间沉淀的加分,银时逐渐成为真正的大叔,银魂也逐渐成为我们记忆中的漫画,它的排名会更高。
8.《全职猎人》单论泪崩程度,富坚义博简直将虐心发挥到了极致。从恨不得弃坑到跪求富坚长命百岁,这中间的不断反复:你不懂,因为你没看过《全职猎人》。话说回来,富坚的这种职业态度,还能把《幽游白书》,《全职猎人》一一捧成神作,也是没谁了。
7.《犬夜叉》犬夜叉、桔梗那源于四魂玉的悲情因缘,不断被排挤的半妖主角,轮回转世和戈薇的爱情之路...一部《犬夜叉》,催泪程度秒杀了多少漫画。
6.《龙珠》系列从搞笑漫画出道,到成为一部影响时代的励志漫画,龙珠可谓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IP之一了。虽然后期的龙珠系列,尤其是鸟山明退出以后东映动画自己出品的同人系列,严重影响了龙珠的伟大程度,但画风崩坏主旨不明又如何呢?还是不能阻挡全世界龙珠迷对他的偏爱。
5.《灌篮高手》那场永远也没有等到的全国总决赛,成了许多人心中永远的痛。从作者车祸到流川枫飞机失事,少年时对灌篮高手结局的各种无厘头猜测成了许多人共同的回忆。三井寿,樱木,流川枫,大猩猩...试试看,你还能背出湘北的阵容吗?
4.《火影忍者》火影忍者的精华在于开篇和结尾,而后期的嘴炮无敌与攻击力设定崩坏,让人心累,但这一切都不影响火影的神作地位。15年的时间,他们长大了,我们也老了,看着当初那个万年吊车尾一步一步成为火影,一切都够了。
3.《机动战士高达》系列除非你没有童年,否则每个少年的心中都有一个“高达”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手办这个词语简直等同于高达模型。将机械的复杂与画面的美化完美融合,高达系列给80后、90后带来的影响无需解释。
2.《海贼王》在日本最不缺的就是少年热血漫画,但《海贼王》将激励少年的正能量发挥到了极致。不知道等到海贼王收官那一天,多少人会觉得,自己的青春彻底结束了?不知道有生之年还能不能看到路飞成为海贼王呢?
1.《圣斗士星矢》系列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记得当初和你一起大喊“天马流星拳”的小伙伴们,都去哪了吗?这么久了,你们见面还会争论紫龙和一辉到底谁更厉害吗?如果你曾经真心的喜欢过这部动漫,那么你可能真的有点老了。
还有其他好看的动漫吗?请留言分享给大家哦!
你还记得80年代看过的十大日本动漫的名字吗?
题主说的大都是90年代的动画,不过如果说是80后看过的也没毛病,笔者也列举几个吧,排名不分先后
1、新世纪福音战士是不是最好看的动漫不知道,但肯定是90年代起对日本动漫贡献最大的动画。除了把业界从宫崎勤事件中救出外,还塑造了与众不同的阴沉男主角,两位对比鲜明的女主角,而其中明日香身上带着的“傲娇”属性和绫波丽身上带的“无口”属性,也在之后多年中影响着日本动画角色的形象,很多角色的塑造都有他们两个人的影子。剧情来说相对90年代同期的机器人动画,要难懂一些,甚至晦涩和沉闷一些,但是深入探讨的话也是有着深度的而并不是一个刻意把作品深度拉得很高的作品。然后国内热度也不错,因为那个电视台还能播放日本动画片的时代,《新世纪福音战士》还是引进了的,很多人都非常喜欢。
2、灌篮高手由于那时候国内全套引进,看过的80后一定非常多,国内人气火爆,至今谈到运动系动漫,更多的人都会想到这部《灌篮高手》。《灌篮高手》强大的地方其实不是动画,是井上老师的漫画,写实的画风和出色的表现力,着实是少年漫画中的神作,不过动画版还是把《灌篮高手》绝大多数的魅力都呈现了,包括非常励志的故事,写实的内容让很多孩子真的对篮球感兴趣,这就是作品的魅力。
3、幽游白书富坚老贼确实是个人才,他的少年漫画就是如此有魅力,无论是《幽游白书》还是《猎人》,坑挖得足够大,休刊足够频繁,但是就有办法吸引住喜欢的人,《幽游白书》也可以算是90年代很有代表性的少年漫画作品改编的动画,讲述了灵界侦探浦饭幽助的冒险故事,开场男主角就事故去世当时确实是很吃惊,不过后面就是纯少年冒险故事了。
4、美少女战士《美少女战士》是90年代最负盛名的少女漫画之一,据说因为《美少女战士》的大红大紫,帮助90年代初期的日本少女漫画走出了低迷期,可以说是一部了不得的作品。《美少女战士》也在20世纪引入了中国在电视台播出,因此现在的80后还是非常熟悉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很多女孩热爱“少女漫”的启蒙作品,笔者认为让当时的孩子“大开眼界”,哇原来高中生可以这样,恋爱可以这样,魔法可以这样,于是掀起过一阵子《美少女战士》热,很多女孩子至今还记得那时候模仿水兵月。
5、中华小当家很多当时不明真相的孩子觉得这是国漫,背景是中国,角色名字也很中国味道,当然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日漫,有着非常典型的少年向漫画的走向。而这部作品说是热血系少年美食漫画的“鼻祖”可能也不为过,不过比起现在的《食戟之灵》,《小当家》里的料理要夸张许多了,不太符合“好吃”的可能性,记得有一个葱抄菠菜青椒,卧槽作者这是真的没吃过这样抄的吗简直涩口涩到爆炸,不过反正是动漫大家也不这么在意,沉迷在小当家的料理的那种夸张效果中。童年回忆啊。
6、名侦探柯南《名侦探柯南》可以说是80后90后不得不提的必看动漫之一,剧情其实算不上老少咸宜毕竟是凶杀案,小时候看还挺吓人的来着,但年纪大了就觉得《柯南》的故事其实很单一,很多东西都过于理想,比如恋爱,现实里哪有这种远隔恋爱还撑得这么久的,嘛《柯南》比起当时的那些热血向的动画,故事还是更加文艺的,角色也比较讨人喜欢,女生喜欢帅气的怪盗基德,男生大都喜欢小哀,咳咳,不说了再说下去就柯哀党和新兰党无休止的战争了。
7、铁胆火车侠这个现在看来确实是一个纯儿童向的动画片,故事剧情比较简单,角色设计有可爱又帅气,比较容易让小孩时候接受,记得那时候还有中文版主题曲,给小孩子看还是不错的,很有趣。
8、宠物小精灵《宠物小精灵》现在官方叫《精灵宝可梦》了,那时候也是国内非常热门的动画片,根据游戏《口袋妖怪》系列改编,也是一个20年下来还延续着的动画超长篇,今年官方推出了《精灵宝可梦 就决定是你了》的20周年剧场版纪念动画,剧情回归原点,重新秒杀了小智和皮卡丘邂逅的故事,嚼起来很有味道。
9、数码宝贝不知道为何,说到《宠物小精灵》就容易想到数码宝贝,这也是一部90年代很多80后都喜欢的动画,角色,世界观创作都很有意思,而在国内《宠物小精灵》更热门还是《数码宝贝》更加热门的话题似乎一直没有停止过,不过就个人觉得《数码宝贝》后期作品乏力了一些,作品质量也比不上《宠物小精灵》(新作很毁捂脸)
T哥小站是一个发布动漫新番评论,了解动漫情报的好去处,记得关注哟。
如何评价卡尔维诺?
伊塔洛・卡尔维诺被公认为是意大利当代最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之一,他终身致力于小说写作的探索与发掘,他的独特性就是他的多变性。从1947年写《通向蜘蛛巢的小路》起,卡尔维诺在40年间创作的共22部作品集中,无一例外都是对小说文本形式的艺术创新。他以自己的艺术个性,富于创新的文本形式、卓尔不群的创作成就为小说创作、为文学、为作家们的未来之路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方向。
因为对文学的巨大贡献,1985年卡尔维诺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却因于当年猝然去世而与该奖失之交臂。《纽约书评》这样评述:“悲伤的意大利表现得如同失去了一位王子”,“欧洲将卡尔维诺之死视为文化的一次灾难”。可见,卡尔维诺其人、其作已经在意大利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故此,小编将结合卡尔维诺具体作品及文学理论,对其伟大而灿烂的一生作出评价,如有偏颇还请见谅。
卡尔维诺——富有创造性的智者作家太多的作家是经验性的作家,他们只能或主要以自己的经历阅历为基础进行创作,一般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作家多如是;还有相当的作家能超越经验与阅历意义上的感受而建立起关于世界与人的理性意识,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上从事创作。他们所以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即在于对经验性的自觉超越与现代理性的内在支持,一般意义上的现代主义作家多如是;再有为数不多的作家依靠的不仅是经验不仅是自经验升华的理性自觉,更重要的是依靠他在创作中对世界与人的富于智慧的创造性发现。
以作家为例: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所作的是庄正痛切的镜子式的“揭示”:“世界与人是这样的”;乔伊斯、普鲁斯特等所作的是优雅精致的对潜在的“发现”:“世界与人还是这样的”;
而卡尔维诺所作的则是智慧的“创造”:“世界与人是、可以是、可能是这样的”他的小说是新时代的“寓言”或“童话”。他以艺术的魔杖让我们眼见的世界变成了一座迷宫让我们的际遇变得神奇诡秘让,万千事物变动不居。他改变了我们关于世界的经验与可能性,使我们对人的可能与无限产生了仰面神明般的敬畏。
卡尔维诺——理性的幻想大师与奇故事的讲述者在卡尔维诺的艺术视野中,十九世纪的幻想是感性的,二十世纪的幻想是也应是为理性掌控的,它应是在理性的版图中的跋涉与历险。卡尔维诺的故事几乎无不属幻想,但我们却时时可以感觉到他清醒冷静的理性支配力的存在:他以哲学、历史、科学、现实和人为小说质地,竿路蓝缕地精心织缀二十世纪的新童话。
《我们的祖先》是关于人与人类的童话;
《命运交叉的城堡》是关于世界的无限性与不确定性的童话;
《宇宙奇趣》是关于世界与科学的童话;
《看不见的城市》是关于历史与现代的童话;
《寒冬夜行人》则是关于小说自身的童话。
令人惊叹的是:卡尔维诺凭藉超人的想象力举重若轻地将这些冷峻甚至尖锐的主题以极为生动的故事讲述出来,使这些彼此相件的材料整合为关于现代人的欲望、美梦或厄运的灿烂诗章,在精彩故事的经丝纬线中浸濡着极为幽深的思考。
卡尔维诺——艺术之路上披坚执锐,永不停息的探索者。他虽然英年早逝,享寿仅五十有二,但创作亦近四十年,且斩获甚丰各类著述达二十二种。从他的长篇处女作《通向蜘蛛巢的小路》读起,到其绝唱《美国讲稿》释卷,我们可以明晰发现他的从不重复:主题、文体甚至风格,一路行进,一路变化。
在创作初始之四十年代 他是“写实”的。他说“我的创作是从写战争和人民的生活起步的。”以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为题材的《通向蜘蛛巢的小路》乃为代表。
五十年代,他则成为“超现实”的《阿根廷蚂蚁》、《烟云》与更有名的《我们的祖先》等作品便是证明。此期他的写作已超越了自身与世界的经验性。他以非现实的图画来表达自己关于人与世界的理解。
六十年代后 他又成为“后现代”的 。他的《宇宙奇趣》、《命运交叉的城堡》、《看不见的城市》、《寒冬夜行人》、《帕洛马尔》等具有了典型而充分的“后现代”表征。
这种创作旅程中永远居无定所的状态、艺术上苦行僧般的执著、构思与搭建字词城廓时巨细无遗的精湛考究使卡尔维诺成为一位更具纯粹性的诗性小说家。
卡尔维诺——真正意义上的“后现代小说家”从他的《寒冬夜行人》、《命运交叉的城堡》、《看不见的城市》等杰作中,我们可以具体而真切地感受到文本的开放、意义的不确定、滑稽模仿、游戏化、零碎化、通俗小说与严肃小说的边界消失、真实与幻想界限的模糊、原小说以及反讽等“后现代小说”文本的诸多属性。
我们甚至可在比喻的意义上称卡尔维诺是小说中的“后现代之门”:欲识后现代,可进此门进得此门,可知“后现代”。尽管门内确也是雾锁荷塘、景致诡请,但又的确是气象万千,惑人也诱人的。
卡尔维诺——具有充分理论自觉的小说家。与同时代的作家不同,卡尔维诺对文学理论怀有极大的兴趣和信心,并把它展现在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美学观念中。1985年卡尔维诺准临行前写下的《美国讲稿》既为未来的人们指出了要重视的那些普遍的文学标准;同时,这份讲稿也为我们进入卡尔维诺的自身世界开启了一条通道。在这部形式单薄但密度极大的耕作中,作家把小说创作从经验提升至小说理论再开华至小说美学并结晶为五个词:“轻逸”、“迅速”、“确切”、“易见”、“繁复”
(1)“轻逸”
“轻逸”一词指涉了小说创作中化“重”为“轻”、避“重”就“轻”、“轻”写、“轻”读、“轻”谈等问题,它与小说中的幽默、喜剧化、玩笑、调侃、谑闹等紧密相系。“轻”在卡尔维诺看来,一方面是关于文学技巧的见解,包括“语言的轻巧”、“高度抽象的描写”、“轻盈的视觉意象”。另一方面,它也是读者“将自己扬举于世界重力之上”的能力。
无论是透过描述神话中脚穿飞鞋的英雄人物柏修斯,还是举出《十日谈》中卡瓦尔坎蒂在墓园遭到一群恶棍围困,从容跃过墓碑脱险的故事,卡尔维诺不仅仅想要说明作家如何从语言中抽除了重量,同时也是提醒读者不要忘记,让追求轻盈的历程成为对生命之沉重的对抗。
(2)“迅速”
“迅速”一词指涉了叙事。换言之,卡尔维诺认为叙事应是迅速的。而迅速则立足于简洁、节奏和必要的重复。再深一层,这又与思维相关思维的明晰与逻辑保证着叙事的“迅速”得以实现。
雄狮纵身跃起。羽箭在空中飞鸣。这一瞬间,犹如电影中的定格一样,呈现出一个绝对的时间。卡尔维把它称为时间零。在卡尔维诺看来,惟有时间零才是更值得小说家倾注热情的时刻,它是命运悬而未决的时刻,可以引发作家和读者的多重的想象,从而构建起一个魅力无限的小说空间。
在《寒冬夜行人》中,卡尔维诺对时间零理论的实践,导致了整部小说形式的片断化,形成了十个故事空间并置的结构框架。十个只有开头的故事共时性的存在,各部分在现时性的时间层面上以空间形式展开,没有任何情节上的联系,看似彼此独立,但正如卡尔维诺所说的,“问题的核心只有一个,即它们都对同一个形式施展影响。这个形式决定着它们又反过来被它们所决定”。
(3)“确切”
“确切”一词是较为复杂也较为深刻的一节。其“确切”涉及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涉及了“有限性”与“界或宇宙的要求。而后者与前者相系甚至在前者中形成。卡尔维诺以他细腻而锐利的阅读眼光,引述诗人和作家的精辟见解和生动实例,细细剖陈“确切”的价值,表达了自己对科学理性的无限推崇,同时,他也强调了在“确切”这一普遍标准中,准确使用语言的重要性。并在科学理性的支撑下,卡尔维诺在作品中创建了自己独特的文学宇宙模式。
在《寒冬夜行人》这部小说中,卡尔维诺消解时间观念,强化小说结构的空间性,大胆实践了他的“晶体”结构充分展示了小说结构的艺术张力及小说自身创作的无限可能性。除了晶体结构,卡尔维诺还曾经提到过对称、数列、组合等数学化的审美观,他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也先后有过实践。如《分成两半的子爵》,显然是对称的审美观,而《帕洛马尔》其结构的安排则显然是数列的组合,而《命运交叉的城堡》则是故事之多种可能性的组合。
(4)“易见”
“易见”一词指涉了文学创作中的“想象”。“易见”何来卡尔维诺以为它来自于想象的视觉形像化。想象从某一形像开始,再将其发展为故事。而以文字垒砌而成的文学,其文字当是视觉形象的对等物。并且,想象指向的不仅是已有的经验,也是未见的潜在,甚至是幻景式的不在。
在想象中,在以文字使想象视觉形象化中,“现实”与“幻象”得以呈现,而现代人面临丧失危险的基本能力——“闭目而令景象集中、化白纸上的行行黑字为形体和色彩、事实上用形象来思维的能力”——也可能得以保持。
(5)“繁复”
在最后一词“繁复”中讨论的乃是世界的纷繁无限这一问题。世界与事物是丰富、复杂、棍乱、无限的,而且事物与事物间彼此又如网络般织缀一体。它不可知或只能有限知。因此卡尔维诺认为“现代小说是一种百科全书,一种求知方法,尤其是世界上各种事体、人物和事务之间的一种关系网。”
在这个意义上他推崇福楼拜发表于1881年的《布瓦尔与佩居谢》、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也推崇以小见大的博尔赫斯。他自己的《寒冬夜行人》与《命运交叉的城堡》则同样是在有限中体现“繁复”的成功实践。他要以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对应繁复无穷的世界可以说“繁复”是卡尔维诺对世界的认识,是对小说的要求,也是其用小说对世界的形象化体现。
卡尔维诺对这五种文学标准的探讨,是对文学价值的沉思与观照,也是对文学的发展以及人的存在现状的沉思与观照:原来独自沉浸于文学作品所获得的乐趣逐渐被现代媒体多变喧嚣的形象和声音所掩盖,人们变得没有时间去沉思,去体会和反思自身。
卡尔维诺探讨文学的价值,也正是要强调文学的特性,强调在文学中对人和世界进行沉思和观照,去理解和欣赏人自身。这是人必须要做的,也是文学的使命。
结语:综上所述,卡尔维诺终身致力于小说创作与理论探索,以其艺术的多变性而独树一帜;用知识和趣味完全颠覆了传统小说的观念,把小说变成了读者也可以自行参与的开放性文本;同时不断实践他的“晶体结构”模式、“时间零”理论,展现了小说创作的无限可能性。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卡尔维诺对文学理论的专项研究和实践,为世界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