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造者pk,为啥古代老是日本打朝鲜

2023-06-04 03:30:06 133阅读

缔造者pk,为啥古代老是日本打朝鲜?

日本没进攻朝鲜之前,他们还不知道对面有个倭国的国家,当时的箕子朝鲜、卫满朝鲜时期,文明都集中在了半岛北部区域,而南部还处于原始生活状态。日本更是弥生时代的蛮荒期,双方又没有啥航海技术,所以就算知道有个以后会来欺负自己的日本,但也没有船能过去征服。

至于朝鲜半岛的新罗、百济、高句丽朝鲜三国时代,自家打来打去都忙不过来了,哪有精力去跨海去对付日本。

朝鲜历史也有记载当时的新罗跟日本有过几次冲突,但都是小规模的,倭寇来骚扰新罗击退,就这样往来几次而已。

缔造者pk,为啥古代老是日本打朝鲜

在唐朝是,唐高宗联合新罗打了一场白江口战役,打的百济和日本联军丢盔弃甲,此后新罗更是紧紧跟着唐朝这个大哥混。在大哥的照顾下,灭了百济和高句丽,终于完成了统一。

而此时的日本也在加紧学习唐朝文化、军事、政治,使自己进入了“天平文化”,日本在全面的提升国力时,已经对朝鲜虎视眈眈了。

918年,王建取代新罗,朝鲜半岛进入高丽时代,然而北方游牧的崛起,契丹、女真、蒙古等都来捏这个软柿子,导致此时的朝鲜上演了一轮又一轮的防御战。这时的朝鲜别说进攻日本,自身能活下来都是万幸了。

第一次踏上日本国土

朝鲜被打的归附蒙古后,忽必烈派高丽的洪茶丘进攻日本,这是朝鲜有史以来第一次踏上日本国土,然而上天眷顾了日本。

1392年时李氏王朝建立,此时的日本和朝鲜互通有无,但两国的摩擦也急剧增加,在这期间倭寇曾多次入侵朝鲜,甚至一度威胁朝鲜统治者。世宗大王时期,朝鲜终于决定发动己亥东征,想趁这次战役扫平这些倭寇,而这次才是朝鲜第一次用自己的军事进攻日本。

当时的名将李从茂带来一万多士兵和两百多艘战船进攻对马岛的倭寇基地,当令人诧异的是,当日的倭寇才600人,而李从茂还被伏击了,朝鲜士兵死伤无数,最后在对马岛讲和。

令人堪忧的战斗力

朝鲜没有进攻日本本土除了自身的朝代更替、内战的问题外,主要是其战斗力实在令人汗颜。壬辰战争爆发时,明朝援助朝鲜击退了日本的进攻,但也在这次的战斗中暴露了朝鲜军队和日军的战斗力上的极大差距。

可以说这次战斗如果没有明军相助,那么日军就能在两个月内一路跨过鸭绿江,就这样的战斗力想进攻日本,简直是痴心妄想。在此之后,日本的明治维新更是走上的强国之路,甲午战争后朝鲜更是直接被吞并,直到二战结束后朝鲜才引来了独立。

朝鲜半岛可以说是命运多舛,从箕子进入朝鲜开始就经历各个朝代,然后有经历“三国”时期,再成为中原王朝附属国,然后又一直被日本欺负。

朝鲜遭受这么多的波折,也是因自身的地理位置、战斗力、王朝的进取心等原因:

地理位置不好

朝鲜半岛比较小,北部更是多山,耕种面积就变得极少,这样少量的可生存环境就无法支撑一个强力的政权,在后来统一整个朝鲜后效果还稍微好了一点,但还是属于贫瘠之国。

朝鲜处于欧亚大陆的边缘之地,这样的位置极靠北离草原近,这看起来不错,但要知道古代的游牧名族在冷兵器时代时解决的武力巅峰,所以朝鲜一直受到游牧民族的骚扰,疲于奔命。

处于中日之间的尴尬环境,在这样的地理位置下如果想生存下去就必须依附一国,中原打日本要经过朝鲜、日本想入侵中原也要经过朝鲜,这让朝鲜变成了随意往来的“公交站”。

军事差距过大

在朝鲜历史名将中,我们能记起来的也就李成桂、崔莹、权栗、李舜臣等等,但地小兵寡,能给他们发挥的场地太小。而历史上的战役中,能抵御外来之敌已经算是大胜,当打不过外敌时只能整个国家依附到另外的国家,这就让其一直处于附属国的处境,一直受人钳制,无法更有效率的发展军事。

因此,从上面的朝鲜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强敌环伺的国家,土地贫瘠、外敌侵扰、朝代更替频繁、战斗力低下,这样的国家能保护好自己生存下来已是幸运,进攻日本犹如天方夜谭。

事实也证明,不管是一个文明,还是一个人,选对一个出生点,是多么的重要。

二战前法国陆军世界第一?

这个问题我来谈谈!一战结束后,出于对战争的恐惧,以及深受一战模式和思维的影响,法国人将他们的筑城“天赋”发扬到了极点,标志便是著名的马奇诺防线(Maginot Line)。从1928年至1940年,法国人倾注了50多亿法郎和庞大的人力物力,历经2次大规模工期,修筑起一道从英吉利海峡沿法比、法德、法瑞、法意边境一路绵亘至地中海沿岸的漫长国防线。这条国防线凝聚了法国人丰富的筑城经验和智慧,集当时最先进的筑城技术。在世人眼中,它如天堑般难以逾越,尤其是在众多法国人心目中,它坚不可摧、万夫莫开,保护着法兰西从此远离外敌的入侵……即使是二战爆发后德军对波兰摧枯拉朽式的战局面前,对马奇诺防线的坚定信心仍盘踞在无数法国人、甚至是法军高层心目中。

■ 安德烈·马奇诺(1877-1932)一战法军战斗英雄、马奇诺防线的重要缔造者安德烈·马奇诺,在其就任陆军部长期间,大力支持防线的修筑。

■ 1930年6月21日在法国东北部的尚蒂利(Chantilly),法军高层出席在这里举行的霞飞元帅的纪念碑落成仪式,照片中第一排从左到右分别是马奇诺、霞飞元帅、贝当元帅。

令人瞠目的是在1940年德国入侵西欧的战事中,德军铁蹄仅1个月便踏入了巴黎,实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4年都未实现的夙愿。而在这场战事中最应有所作为的马奇诺防线,却因为法国陈旧的战争理念和德国巧妙的战略战术,未能充分表现出应有价值和作用,成为军事史上的一个巨大的“笑话”和“悲剧”。

法国战役仅月余便落下了帷幕,马奇诺防线没能保住法国。先不谈国防战略理念上的失误,单以战术方面来说,马奇诺防线上的法军兵力的运用首先反映出来的是一系列错误的决策并导致战机错失。首先,法军总参谋部的主要注意力都放在阿尔萨斯北部和洛林地区的筑垒地域上,忽视了可能会遭到攻击的其他防区。虽然预计到德军的最薄弱之处,但法军总参谋部在规划作战方案时主要关注于马奇诺防线应对袭击的可能性,忽视了一旦防线被突破,德军可能进行的后续行动。其次,在法国战役期间,太多的法军作战师被“静止”地部署于梅斯和劳特筑垒地域,即使德军突破了比利时边境并在敦刻尔克地区包围了联军主力,法军仍有20%的野战师停留在马奇诺防线上,缺乏主动作为,这就违背了马奇诺防线最初的修建目的之一:节省国防人力。第三,当德国人从阿登地区源源不断地涌入,法军总参谋部没有积极使用马奇诺防线上的野战部队对德军A集团军群南翼发动大规模攻势,这在无形中为德军提供了“助攻”。最后,如果法军能将预备队投入到里尔和莫伯日地区的防御工事中,德军A集团军群的攻势将有可能被延缓,从而为从比利时撤退的法军第1集团军群赢得重新整顿的时间,但历史并没有如果。

但是,马奇诺防线上的几个战术弱点是无法忽视的,这在法国战役中暴露得尤为明显。马奇诺防线的一个弱点是缺乏进攻性的作战力量,要塞守备炮兵虽然火力非凡,但射程上不及德军重炮,这使得德军能在其射程外对工事狂轰滥炸而不用担心受到对方反炮兵火力的压制。另一个弱点是马奇诺防线缺乏防空力量,这使得德国人的俯冲轰炸机在作战时可以对工事自由轰炸。

■ 罗雄维莱尔大型工事群的5号战斗工事,这是法国东北部的马奇诺防线上最大的一个炮兵工事:配备有4门火炮的炮兵炮台,包括3门75毫米火炮和1门135毫米榴弹炮。

还有,马奇诺防线上的要塞守备部队与法军野战部队几乎没有任何协调与配合,使得德军可以从容战胜马奇诺防线。另外还有供观察和步/机枪手使用的钟形堡在面对口径较大的反坦克炮或高射炮所发射的穿甲弹的直接射击时不堪一击;蒙梅迪桥头堡的各工事群彼此相隔距离太远,无法互相提供火力支援等弱点,这些在战斗中也得到了血淋淋的证明。

■ 上图是德军第171工兵营的战斗工兵爆破拉费泰小型工事群2号战斗工事的炮塔。这是一场可以载入教科书的突击强化工事的战例典范。首先,德军的猛烈炮击将工事前方的障碍带打出缺口,并在地面留下弹坑。虽然炮击没能给工事表面造成严重伤害,但工事的主要防御武器——M1905/75型混合武器步兵炮塔被击伤,射击孔指向后方而无法转动。炮击停止后,由阿尔弗雷德·杰默中尉(Alfred Germer)率领的战斗工兵突击队在88毫米炮的掩护下接近工事,他们爬上工事顶部,用炸药将钟型堡炸瘫痪。图中右侧的钟型堡已被德军的88毫米炮击穿。德军工兵用40公斤炸药爆破混合武器步兵炮塔,但没能奏效。接着,工兵用6公斤炸药炸开了炮塔射击孔并往里面丢了9公斤炸药,炸药爆炸后引发炮塔内部弹药的二次殉爆,猛烈的爆炸将炮塔顶部从基座上整个掀起,倾斜在一侧。紧接着,工兵从炮塔缺口往工事里扔了更多炸药和烟雾弹,引发工事内部火灾。杰默中尉又用同样战术对付1号战斗工事。工事群不愿投降的105名法国守军最后窒息而死。由于杰默中尉指挥有方,他被授予了骑士十字勋章。

至于法国东南部的“小马奇诺防线”,倒可以说收获的是完全的战术胜利,因为在短短5天的战斗中,意军在阿尔卑斯山防线上几乎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 滨海阿尔卑斯地区的马奇诺防线:位于滨海阿尔卑斯地区的索斯佩小镇附近的马奇诺防线西南段的阿加登和圣洛克工事群,是阿尔卑斯地区中型规模的大型工事群。前者驻军约为300名官兵;后者的驻军人数也超过了200人。巴尔博纳堡垒建于1880年,主要武器配置为两个炮塔(亦可追溯到1880年),每个炮塔装备有2门155毫米火炮。炮塔在1930年曾被翻新、并入马奇诺防御体系中;与其相毗邻的是巴尔博纳工事群,后者属于较小规模的大型工事群,修建在与巴尔博纳堡垒毗邻的山顶上。巴尔博纳堡垒与阿加登工事群相距约3公里。这一地区的要塞火炮的火力覆盖区域基本为工事群防线的南方或北方,但圣洛克工事群4号战斗工事的75毫米火炮和2门81毫米迫击炮的火力覆盖为东面的索斯佩,防卫着索斯佩及其以东的山谷,那里有一条公路从意大利延伸至此。这段防线在1940年被意军攻击,巴尔博纳堡垒的两个炮塔在战斗中证明了其强大的防御性能。

从战略角度而言,马奇诺防线的失败更为复杂。法国人修建马奇诺防线,并非仅作为一种战术防御手段,它原本是法国继承一战时期“阵地+火力”军事思想的产物,在其建成后的30年代中后期,法国的国防战略成为完全依托马奇诺防线这一“有史以来最坚固的要塞设施”的防御战略,国家和军队领导人对马奇诺防线的“牢不可破”坚信不疑。因此在战争爆发前,将注意力放在法国北部及荷兰、比利时这些防御空虚之地,认为在坚守住右翼的马奇诺防线的同时,比利时、荷兰境内将是未来的主要战场,在法兰西战役之前制定的几个作战计划,都是将主要的机动部队放置在这里与德军决战,这就大大减少了用于其他方向处置突发事件的预备队的数量。这一设想正是建立在马奇诺防线“万夫莫开”、阿登地区难以用兵的基础之上,是马奇诺防线战略的派生物。虽然法国在马奇诺防线后方也保留的大量野战部队,但这些部队反应缓慢,顾此失彼,战局不利时又仓皇后撤,完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白白浪费了兵力。

失败的真正原因应该归咎于法国最高统帅部。20世纪30年代,世界军事技术发生了巨大变革,德国走在了这一变革的前列,尝试使用独立的装甲部队在空军的支援下作为突击力量。但法军高层并未充分意识到技术进步给战争形态带来的变化,而且也没有采取什么积极的手段来适应这种变化,从决定构筑马奇诺防线开始,法国的整个军事战略便已走向落后,以一战时期的静态防御战略和战争思维应对早已日新月异的作战方式。而马奇诺防线的构筑加剧了最高统帅部的短视和无能。虽然有埃斯蒂安(Colonel J.E.Estienne)、戴高乐等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建立法国自己的独立的大规模装甲部队,但被马奇诺防线迷住双眼和思维的法军高层对此不屑一顾。

■ 梅斯筑垒地域克吕斯内防区的阿郎西分区的布防形势图。克吕斯内防区下设阿朗西、莫尔弗泰纳和奥梅特3个分区,其中阿朗西分区最为重要,这里坐落着费尔蒙大型工事群、拉蒂雷蒙大型工事群和费尔梅夏普小型工事群,以及9个独立炮台和2个观测区域。莫尔弗泰纳分区则坐落着布瓦杜福小型工事群和莫韦布瓦小型工事群,还有12个独立炮台和3个观测区域。奥梅特分区则有布雷安大型工事群和奥梅特小型工事群,以及14个独立炮台和1个观测区域。在1940年法国战役前,法军在阿郎西地区的防御部队包括第42要塞守备军第51步兵师、其他部队的野战炮兵和博皮中校(Beaupuis)指挥的第149要塞守备步兵团。1940年6月中旬,在德军的进攻中,第51步兵师等区域部队纷纷后撤,导致德军从这一缺口迅速进入隆吉永以西和蒙梅迪桥头堡防区之间地区,并从后方攻击阿郎西分区的马奇诺防线工事,使后者陷入被夹击的困境。

1939-1940年马奇诺防线大事表:

而正如艾伦·布鲁克将军在“虚假战争”期间所预言的那样,马奇诺防线有两个最大的败笔:首先,这个国防项目导致了各项资源(主要是资金)配置的失衡,而这些资源本应得到更好的利用,投入到加强法军新式部队的建设方面;另外,牢固的马奇诺防线所产生的“神话”给法国方面造成了虚假的安全感和自满情绪。错误的国防战略和落后的军事思维,使马奇诺防线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了它的悲剧命运。这也是为什么在德国的进攻下法国仅撑了一个月的原因。

侯京健在伟大的转折中饰演的毛泽东?

为什么自古月之后,再无一人能够, 扮演好毛泽东这一伟大形象了呢?有两点值得注意:一,形象上,上了几岁年纪的人,有的文革时期,亲自受到他老人家的接见过,大部分是从记录片上看到他本人。

其实,真实的毛泽东,他就象一位普通的父亲,和蔼可亲。尽管人们把他推到了神明的位置,他依然是他。而纵观那些扮演者,不知是多了敬畏之心,还是终于演大人物了,私欲的 膨胀,总有拿腔作势之嫌,让人觉得不悦。其二,语言上,无论湖南话也好,普通话也罢,毛主席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样,说话 铿锵有力、慷慨激昂。他就是一名导师,他就是一名大儒。他生气时仍不失其温文而雅之性格,他的果敢从不表现在语气、语调上。他的自信,来自于"眼底六州风雨,"胸中百万雄兵"。

NBA历史上哪些后卫身体如坦克一般强壮?

作为10年精致伪球迷,我不请自来的回答一波。乔老爷子镇楼

说起NBA历史级别的后卫坦克怪兽,是需要理以下的,毕竟在这个到处是牛逼怪的联盟里,强壮的可不在少数,我只能从我短暂的看球精力里尽量抓取哪些怪兽。

排名不分先后但分给我的印象

1、魔术师约翰逊

2.06身高,98公斤体重在哪个古老嗜血的年代里,他是几乎所有对位的后卫的噩梦,这个身高可要比当今勇士当家防守大闸格林高出6cm的身高。

2、刺客以赛亚托马斯

生涯后期的刺客可以说一手背打,让联盟同位置的后卫吃尽苦头,在电视里看上去瘦削的体型其实蕴藏着历史及的身体素质。

3、韦德

把他放在这个位置一时出于私心,二是历史第一的后卫盖帽王,我想说的是在座的各位都是弟弟。韦德最强壮的时刻当属08年奥运会,刚刚伤病复出的他,简直是出闸猛兽,把一票国际赛场后卫打的没了脾气。增重后的韦德常常上演隔扣NBA内线的5佳球,如果说他不壮,请问问瓦莱乔同志的意见。

4、巴郎戴维斯

初代蜂王,当年黑八时代的金州匪帮帮主。这些词足够说明他的强壮,隔扣基里连科的那一经典时刻至今记忆犹新。当年流传一个段子说是巴郎戴维斯早年打不上球时,是在街上搬煤气灶的所以力量惊人,所以草莽英雄名不虚传,手动狗头。

5、白魔鬼毕比

之所以要把这位大哥加上,完全是因为一次中国行第一次亲眼见到了只能在电视机里看到的NBA球星这家伙的胸肌厚度真的有两个我的腰粗,那种震撼力我才理解什么叫白魔鬼。

6、德隆威廉姆斯

吃饭睡觉打保罗,当年的火箭苦主爵士队大当家德隆的座右铭就是这句。想想年过30的保罗现在身体每况愈下的情况下还能碾压很多当今后卫,当年正值壮年隔扣火花的保罗日常被德隆教做人,你就知道他的力量是多么恐怖。最恐怖的的是比你壮的人还比你灵活,这就是也球场第一杀器灵活死胖子。

7、韦斯特布鲁克

威少,现役里的坦克王没问题吧。当年我感叹NBA天赋时就是因为德隆被这小子防的进攻便秘。一年前的威少还是联盟三双王,那是怎样的存在呢,就是当他突破起来的时候请让开一条路不然就是车祸现场。

8、詹姆斯哈登

当今NBA最状的后卫没有之一,这句话不接受任何反驳。这男人除了前仰跳投的槽点外真的是个完美的得分机器。常规赛里经常看到他闲庭信步的在内线得分。他有多强制呢,我们经常看到詹姆斯挂着对方后卫上篮的分,而哈登则是顶着中锋上篮。在空中能将NBA级别中锋顶飞的后卫不是坦克是什么!

9、小飞侠科比

最后以科比结尾算是一种致敬吧,这个世界上能防住科比的后卫大概只有他自己了。他的力量和强悍程度是联盟中是为数不多的公认,想着这个世界最顶级的篮球精英圈子里得到大多数人的人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我们的库里还在为FMVP苦苦征战,而科比就是这个圈子里的王,当然乔老爷子是神我们是无神论好吧。

科比职业生涯末期的力量是可以背打詹姆斯的存在,但是他漂移的身影我很难和坦克这种粗又硬联系在一起,所以放在结尾做为致敬吧。

沙俄巅峰期的国际地位能和战后苏联时期对比吗?

沙俄巅峰时期曾经是地跨欧、亚、北美三大州的领土大国,这也是现在俄罗斯民族最骄傲的事情。不过沙俄永远不如苏联强大。

1.沙俄历史上只是一个欧洲国家。在俄罗斯第一代沙皇伊凡四世的执政下,定下了东扩和南侵的政策,从此俄罗斯开始了扩张的步伐。

2.沙皇俄国在东扩的过程中灭亡了西伯利亚汗国和高加索地区的很多国家。其中抵抗最激烈的就是车臣地区。沙皇俄国从1810年至1864年,用了54年的时间才征服了车臣地区,同时也杀掉了车臣地区一半的人,这也是车臣人憎恨俄罗斯的原因。

3.俄罗斯在1680年左右就已经占领了贝加尔湖地区,并做好了南下入侵中国的准备,只不过当年是中国清朝的康乾盛世,俄罗斯不敢与中国清朝开战。沙俄1750年左右就已经占领了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地区。这时的沙皇俄国其实已经处于巅峰状态了。

4.沙皇俄国在清朝末年趁中国国力衰落之际,相继占领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支持外蒙古独立。到民国初年中国已经损失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了。

5.沙皇俄国占领了西伯利亚和中国远东地区后,害怕这一地区将来会发生民族起义和独立战争。就对当地的中国居民和其他原住民进行了民族灭绝大屠杀或民族流放。这是沙俄解决民族矛盾最快、最有效、最彻底的方法。沙俄的扩张史就是一部征服、屠杀、奴役其他民族的血泪史。

6.沙皇俄国屠杀玩原住民后又从国内把大量的俄罗斯族人口,迁移到西伯利亚和中国的远东地区。改变了这一地区的民族结构,现在中俄边境已经被俄罗斯族人口包围了。目前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俄罗斯族人口占主体地位,因此这一地区永远不可能独立。中国也永远不可能收复这一地区。

7.苏联的国土面积是220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6,苏联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大国,连美国都要敬畏苏联三分,因此沙皇俄国永远不如苏联强大。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