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知情者,天门山翼装女飞行员失联六天后终于被找到了
寻找知情者,天门山翼装女飞行员失联六天后终于被找到了?
虽然找到了,但是奇迹没有发生。真的是“不作死,就不会死”。
对于翼装飞行爱好者来说,每一次飞行都有失败的可能。一旦失败,结果就是死亡。 既然有这么大的风险,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喜欢用生命去冒险呢?
极限运动、飙车、花式作死——说白了,就是对未知风险的渴望,心理分析师称之为“猎奇”。
换句话说,追求是一种意想不到的“爽”。只有新的刺激经历,才能刺激他们的大脑,产生多巴胺,释放快感。
多巴胺在人脑中起着化学信使的作用,能使人产生情绪和快乐。研究表明,活跃的多巴胺系统使人们更愿意冒险。
翼状飞行或乘坐过山车,玩的就是一种“刺激”。
然而,翼装飞行的一个潜在风险是“真正的死亡”:携带特定多巴胺受体基因的人,更容易冒险或者花式作死。
因为基因变异对不确定性有更强的反馈,对未知刺激有更强的反应。
这或许可以很好地解释,一些人对极限运动的热爱。
人体中,有一种基因,叫冒险基因。D4DR基因存在于人体第11对染色体上,也被称为“寻找新奇基因”。它分布在人类神经元表面,接受一种叫做多巴胺的化学物质。
这种物质具有调节多巴胺的功能,会不断激发人们冒险求新的欲望。
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这个基因被人类保存下来:
当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时,人类不会停止,而是像其他哺乳动物一样,探索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这种好奇心,虽然会使人陷入危险的境地,但也能使人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生存的人也保留着这部分喜欢冒险的基因。
像夸夫追日和普罗米修斯盗火种一样,人类祖先之所以能进化,而不像黑猩猩,总是守着森林采集果实,是因为他们的冒险精神和开拓精神。
还有一种求财的方式:富贵险中求。最早的一次“作死飞行”,是来自一次促销。
1912年2月4日,33岁的法国裁缝弗兰兹·雷切尔决定从埃菲尔铁塔上跳下去,测试自己的降落伞。
如此明目张胆的作死,铁塔的看守警卫绝不能同意。所以他骗警卫说他用的是假人。
犹豫了半天,他还是跳了下去。那时是冬天,冰冻而坚硬的土地被他砸出了一个大坑里,而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坑自己。
现在有很多人在做极限挑战,比如翼装飞行,这就是为了钱。
这个失去联系的翼装飞行女孩,就是为了拍纪录片而飞的。很多极限运动人士,会和各种拍摄团队合作,通过拍摄一些高空风景来赚钱。
最有名的方式就是在youtube上开一个频道,做一些引人注目的极限运动,经常有很多人点击观看,广告的收入非常丰厚。
2017年,自称中国高空挑战赛第一人坠楼身亡事件轰动一时。
有些人,为了钱不要命,一次又一次地做危险的行为,来换取点击和金钱。
另一个原因是,环境影响和其他人的评价,会让一些人认为极限运动是一件很帅很酷的事情,享受每个人的目光,给他们一次又一次地“作死”的积极激励。
翼装飞行是一项非常危险的极限运动。据统计,这项运动的死亡率已达30%,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极限运动。
但即使很危险,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尝试,这也导致了不幸的事情经常发生。
参加极限运动是可以,但必须采取保护措施。
就像机翼飞行一样,必须拥有熟练的实践技术和较好的设备质量。在飞行前,必须仔细检查设备是否有遗漏和错误。
如果有差错,它很可能会失去生命。同时,必须选择最安全的飞行路线,找号陆点。个人状态也要不错,不能勉强飞行。
这些准备工作对于翼装飞行而言只是“尽人事”,在许多情况下,纵身一跃的那一刻,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你听过哪些匪夷所思的故事?
18岁男子爱上大20岁、有两个孩子的小姨妈,不顾家人反对出走 。10年后,男主带着7岁的儿子求助记者:被女友赶出家门,父亲拒绝收留。居无定所、生活无着!
彭成:我被老婆赶出来了!男主彭成,家住湖南嘉禾。一见面,他就对记者说了自己的窘境:
我现在是到处流浪。被我老婆赶出来了。她不想要我了。
时年28岁、身体壮硕的青年男子,居然居无定所,只能带着7岁的儿子,靠朋友救济生活?
记者还来不及诧异,彭成就脱下上衣,给记者展示了他身上大大小小的伤痕。
脖子上、腿上、背上,手指抓的、牙齿咬的,红色的血印、蓝色的碘酒痕迹、褐色的血痂,彭成身上真可谓“遍体鳞伤”。
彭成告诉记者,这些都是被老婆打的。
还有,最近老婆的很多举动,让他不能容忍。
彭成:她每天早出晚归,一天24小时大概只有4个小时是在家里的。8点多钟出去,回来是半夜两点多,有时候是4-5点,天亮的时候。
半夜的时候,有很多男的打电话进来。
尽管如此,彭成说,她对这个比自己大20岁老婆的感情始终如一:“她是我初恋。我喜欢她、爱她。”
这究竟是一段什么样的感情?当然只有找到另一个当事人才能知道!
李芳:快点,拿着你的东西走!在一处出租房内,记者见到了一个打扮时尚的女人,她就是彭成的女友李芳,这个房间就是彭成一家三口曾经的家。
一见到彭成进门,李芳就给他甩过去一个袋子:
拿起那个东西,都给你装好了。
李芳说的“那个东西”,其实只是一个常见的红色塑料袋,里面是彭成之前没有带走的日用品:鞋子、帽子、漱口杯……
明知道这是女友在下逐客令,不甘心的彭成还想没话找话、说点什么,但是,李芳却没有留任何情面;
拿着东西快走!
看到李芳这么决绝,记者插话说,难道就没有机会了吗?
我开始就给他好多次机会了!
李芳一边回答一边对还在磨磨蹭蹭,不愿意离开的彭成说:不要说废话,快点拿着你的东西走!
看着彭成还在唠叨着说,家里还有自己的东西没有拿走的时候,极不耐烦的李芳,拿起那个塑料袋,直接扔在了家门外。
彭成:我认识她,是因为她是我的小姨!一边是大20岁女友的种种嫌弃、直接驱赶,一边是28岁小伙子的一往情深、不肯放手,这样的场面,记者实在是看不懂。
在出租屋外 ,彭成详细地给记者讲述了他们之间的“奇葩”故事。
彭成:我认识她,是因为她是我的小姨!
眼看着记者一脸懵逼,彭成立马解释:不是亲的,她的姐姐和我的爸爸是二婚。
彭成告诉记者,李芳因为遭遇前夫的家庭暴力,经常到彭家向姐姐也就是彭成的后妈倾诉,时间久了,彭成对李芳的同情转变成了一种想要保护的欲望。
在李芳与前夫离婚后,彭成就对小姨妈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
即便两人之间没有血缘关系,这样的感情显然也是荒唐的:
李芳首先是彭成的小姨,然后又成了女友、老婆;两姐妹嫁给父子俩、成了婆媳,父子俩娶了姐妹俩、成了连襟!
正是因为这样,彭成、李芳两人的交往,一开始就遭到了家人、特别是彭成父亲和李芳姐姐的极力反对!
当然,再大的阻力,也大不过爱情的力量。
于是,始终得不到家庭支持的两个人,在某一天离家出走,一起私奔到了广东,直到生下儿子,才回到湖南老家。
李芳:你说偷人要有证据啊!既然两人有着十年的感情和共同生活的经历,还有一个儿子,怎么能说散就散呢?
记者决定,再次带着彭成和他们的儿子去找李芳。
听到记者的好心劝和,李芳毫不隐瞒地说:
我跟他连结婚证都没有的。而且已经跟他生了这么大的小孩了,还要怎样对得住他呢,你说呢?
好合好散,你去找个年轻漂亮的,我都四十多岁了,没有必要这样过下去了!
记者:你们之间到底是有什么矛盾呢?
他天天骂我,他有一根筋不对。说我在外面偷人。跟谁打电话,就说和谁关系不正常!
彭成:那半夜三更男的打电话算什么?
李芳:那是打完牌以后,人家叫我吃宵夜!打牌打到3-4点散场,叫我吃宵夜又怎么样?
打了牌,就吃夜宵,不是很正常吗?
你说偷人要有证据啊!
我没有的事情,你说有,那就分开最好!
记者:他是太爱你,紧张你了!
李芳:如果是爱,一个家庭就要交钱出来。伙食费他都不交。我还有两个女儿,都在读书,我怎么负担得起?
他什么都不管!
记者:是他赚到钱不给你,还是赚不到钱?
李芳:赚得到钱,就是不交!
李芳说,不仅如此,彭成还动手打人。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李芳当场撸起衣服,展示自己身上的伤,居然和彭成一样,也是青一块紫一块的。
说到这里,一直咄咄逼人的李芳,此刻忍不住泪水直流。两段感情都遇上家暴的男人,李芳心里的苦楚,可以想象!
一旁的彭成自知理亏,但还是“理屈词穷”地辩解了一句:你不打我、我会打你吗?
李芳自然没有理会彭成的这句废话,她还告诉记者,坚持要分手的另外一个原因:
家里人多次提醒,自己比彭成大20岁,再过几年,小孩带大了,自己快五十了,想嫁都嫁不出去了,而他还年轻……
这个真的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他们有一个儿子 ,但是没有结婚证,在法律上,他们随时可以散伙,彭成随时可以找人结婚。
李芳不得不为自己考虑。既没有坚实的感情基础,又没有法律保障的关系,不如早点了结!
说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儿子,一个七岁的小男孩,一直就在一边,默默的玩耍着。
老彭:我没有老婆了。眼看着女友态度如此坚决,他决定走曲线救国路线,去找自己的父亲和后妈求援,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自从和李芳私奔后,彭成一直都没有回过家,也没有和父亲见过面。
来到阔别十年的家门口,开门的是彭成年迈的奶奶。
看到久未谋面的孙子,奶奶连忙让出一条路。但是,一旁的老彭,却拒绝儿子进门:
叫他出去,他不听我的话。
面对记者疑惑的表情,一脸沧桑的老婆告诉记者:我没有老婆了。
原来,李芳和彭成私奔不久,李芳的姐姐就毅然决然和老彭离婚了。
而离婚的原因很简单, 就是因为彭成和李芳。谁能容忍他们造就的那种乱糟糟、乱麻一般的关系?
好不容易进到家里,看到苍老、孤单的父亲,彭成试图靠近他,想搀扶他坐下、表达自己的歉意,但是,父亲拒绝了:“别碰我!”
彭成:我也不知道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请你原谅我,爸爸。
看到被自己害得孤苦伶仃的父亲,彭成很后悔。他知道,就是自己的一时冲动,毁掉了父亲半辈子的幸福!
转头再看看自己的儿子,他又觉得,还是要挽回这段感情。毕竟,儿子不能没有母亲。
彭成:我向你保证,永远不打你。第二天,彭成手捧着一束象征爱情的玫瑰花,再次来到李芳的住处。
可以想象,对这段感情已经彻底失去信心的李芳,怎么可能因为一束花就改变自己的立场?
于是,一个手捧鲜花的男人,一个拼命躲闪的女人,在狭小的出租屋里,展开了语言和动作的攻防战。
彭成:我要是不爱你,我会怀疑你吗?
李芳:我不要你爱了好不好!你打了我就永远不可能了。
我向你保证,永远不打你。我挣了一分钱都交给你。
你要我去死掉吗?
你去死我也跟着去死!我向记者保证……
李芳一度挣扎着跑出家门,但还是被彭成追了回来。
赚十块钱也给你,没钱一起喝西北风。
彭成一边说一边掏出自己的钱包:你看看,里面是没有钱,要是有钱我会给你的!
不要不要!
十几年的感情就这样算了吗?
不可能 ,已经不可能了!
听到李芳斩钉截铁地回答,彭成直接跪倒在地,恳求李芳再给他一次机会!
但是,李芳依然十分坚决,两人之间没有可能!
彭成:你就是比我大100岁,我都要对你好一辈子!两个如此水火不容的两个人,怎么能克服重重阻力,在一起生活十年之久,还有了一个孩子?
李芳说,对于这段让世俗不能理解的感情,自己确实有很多的顾虑。
但是,彭成多次向她表白:
你就是比我大100岁,我都要对你好一辈子!
我要让嘉禾的人看到羡慕你!
不仅如此,在彭成那里,李芳第一次知道了什么1314.520 !
最初的交往中,李芳自然也会有犹豫。每当这个时候,彭成就会“以死相逼”。
站在楼顶边缘,说要跳楼;在河里找到一块大石头,说要是李芳不嫁,就抱着石头睡下去……
这样的戏码反复上演,李芳体会到了彭成的决心,才最终决定一起私奔。
在外地一起生活的日子,李芳也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彭成对她的真心:李芳打牌,他给削苹果递到手上,到了饭点还给送饭去……
可惜,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甜言蜜语、体贴入微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无止的争吵、打架。
李芳说,彭成总是吃醋、总是怀疑她偷人。被猜忌的日子,让她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彭成:我说了我全家死光光。说话间,得到消息的李芳父母也来到了现场。
一见面,李芳父亲就说彭成在外面好吃懒做、不爱做事,就是为了不劳而获,才和女儿在一起。
彭成则指责李芳父母从中作梗,破坏两人的关系。
李芳父亲接着爆出猛料:彭成不仅没有给女儿带来幸福,还在女儿提出分手时,索要20万的分手费。
面对这样的“指控”,彭成直接跪倒在地,对天发毒誓:我说了我全家死光光;如果我没有说,谁说谁家里死光光!
李芳的母亲插话说,家里人一开始就反对,都想要打死这个女儿。现在闹成这样,如果他们继续在一起,这个女儿就不要了。
也许是本来心意已决,也许是加上了父母的压力,李芳再次表明态度:如果再逼我在一起,就没有意思了。我已经绝望到底了!
话已至此,记者再试图说和已经不现实,彭成也不再抱希望。于是,他提到了孩子的抚养问题。
一般情况下,两口子闹离婚,都会争着要孩子的抚养权。没想到,李芳直接说,自己已经有两个女儿,不要儿子了。
听到这样的说法,彭成大怒。他当众脱下儿子的衣服,连声追问李芳:
你有管过他吗,你有给他洗过澡吗?
一家三口
李芳没有过多关注儿子消瘦的身形,以及身上大大小小的伤痕,抛下一句冷冰冰的话,离开了。
李芳:不是我管,他早就死掉了。
言语之中,好像说的是别人的孩子!
李芳:我养不起儿子。鉴于双方矛盾重重,记者只好求助当地司法调解所。
调解员首先对两人的关系和孩子的抚养问题做了定性:
彭成和李芳是非法同居的关系,不受法律保护,双方可在自愿的基础上,自行分手。
但是,作为父母,彭成和李芳都有抚养孩子的义务。
李芳自然是不愿意养儿子的,只不过这次她给出了一个“冠冕堂皇 ”的理由:
当初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的小女儿才一岁多,一直叫彭成爸爸至今。要说抚养,我抚养儿子可以,他也要抚养我的女儿,大家就是一家人啊。
我这样说的意思是,你不管我、我不管你。我一个女的,没有工作,女儿的学费还是父母交的。我养不起儿子。
彭成的答复也很现实:
不出钱也可以,那儿子和她没有关系 。不能到了儿子成年,能养家的时候,再来坐享其成、享清福。
彭成的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不养,李芳就要和儿子断绝往来。
当然,两人的话看似有道理,其实都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调解员:李芳有付抚养费的义务,也有探视的权利。儿子18岁以后,跟谁生活,自己决定。
最后,经过协商,儿子归彭成抚养。重大事件发生时,李芳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纸协议书,两个鲜红的手印,十年的感情画上句号。
一段违背伦理的奇葩感情虽然结束了,留下的后遗症却是短时间难以消除的!
第一个受害人自然是彭成的父亲老彭。
儿子带着自己的小姨子跑了,导致老婆和自己离婚,如今形只影单的老彭,注定只有孤独终老。
老婆没了,儿子、孙子成了自己最亲近又最不愿意看到的人。这样的感受,谁能体会!
最大的受害人,无疑是孩子!
在整个调解过程中,七岁的孩子,至始至终都在现场,默默的呆坐着。相信父母的一言一行,他都看在眼里。
别人家的父母相亲相爱,对孩子呵护有加,自己的爸爸妈妈整天争吵、打骂,对自己不闻不问。他受到的伤害,谁能体会!
可怜的孩子,茫然地看着自己的妈妈
当然,彭成和李芳也是受害人。
他们面对记者,都说出了自己大段的委屈和受到的伤害。但是我要说: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他们自己 。所以,他们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和良心的自责。而对于他们受到的伤害,我们只能说:自作自受。
李芳向记者倾诉
最后,我想说,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超越伦理、道德、法制的底线,否则,就是害人害己!彭成、李芳就是前车之鉴,值得深思!
这是《寻情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看完后,您有什么想法,欢迎评论!
广西省会为何从桂林迁到南宁?
民国时期广西省会由桂林迁往南宁
广西正式称为“省”,始于元代末期,当时称“广西行中书省”;明朝改称“广西布政使司”;清朝才称为“广西省”。广西省会原设于桂林,后来迁到南宁。在这当中,亦几经反复,颇为曲折。现将其变迁始末罗列如下,以飨网友。
在封建社会推行郡县制的时代,今日的广西境内被分为许多郡。它们彼此之间互相平行,没有统辖和隶属的关系。南宁在东晋时才开始成为郡治所在地,晋兴郡下只统辖晋兴县,地盘大约比今日的邕宁县稍大,还包括今扶绥、隆安、武鸣等县的部分地方。唐朝时,将全国分为十道,其中的岭南道,包括了今日广东和广西的范围。在唐懿宗以前,今日广西的境内被分为三个“管经略使”来统辖各地州、县,即邕管(治所在今南宁)、容管(治所在今容县)、桂管(治所在今桂林)。后来,桂管和容管相继被罢废,其下所统辖的各州、县全部隶属于邕管。到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将岭南道分为东西两省,以广州为岭南东道,以邕州为岭南西道。岭南西道的辖地,相当于今日广西,其治所又设于邕州(今南宁),所以南宁在唐代时即已成为广西的首府了。
但到了宋代,改岭南西道为广南西路,路治设在今桂林,而南宁则降为邕州永宁郡的治所。后来元代末的广西行中书省,明朝的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清代的广西省,治所均设于桂林。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广西“大乱”,清王朝以岑春煊为两广总督,提兵入桂征讨了几年, “大乱”才算平息。在这过程中,岑春煊深感广西省会设于桂林偏于一隅,不便调兵遣将,便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六月会同广西巡抚林绍年,奏请清王朝将省会迁往南宁。他们在奏折中指出南宁“上接云南,下接广东,前俯越防,后蔽会省,屹然重镇,控制最宜,比之桂林,地既居中,又称繁庶,于吏事民情,亦极便宜”。此外,岑春煊还向清朝廷上了一份“密折”,陈述了省会设在南宁对加强我国南部边防的重要意义。当时,越南已经沦为法国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法国侵略者对我国虎视眈耽,他们陈兵于中越边境上,大修工事,随时都有入侵的可能。以南宁为省会,比起僻处广西东北隅的桂林来,确实更有利予加强我国南部边疆的防卫。所以,岑春煊的“迁省之议”,可算是有真知灼见的。但是,昏庸无能的清政府,没有采纳这远谋之见,竞将岑春煊的奏折“寝而不行”。迁省南宁的事也就只好撂了下来。
至清朝末年,由于受西方民主运动的影响,全国各省纷纷成立咨议局。宣统元年(1909年),广西省咨议局成立于桂林,各府、州、县的议员又将迁省南宁的问题重新提出,并且列入议案。当时除了桂林府的议员反对外,其他昏府议员多数赞同。但因桂林巡抚张鸥岐持反对态度,致吏议案未髓通过。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广西“宣布独立”,妾着成立军政府于桂林,1912年,改广西咨议局为广西临时省议会。议员们再次将迁省问题提出,要求议决。当时,桂林绅士秦步衢为统领,握有兵权,他武断专横,地亨主义思想严重,竞逮捕了主张迁省南宁的议员,还派暴毫捣毁议场。这种野蛮行径,引起了众议员的愤慨,他们努纷离桂南下,集结于南宁,在南宁设立了迁省集议所。当时广西议员共九十六人,而集结南宁者达七十八人。由于人数占绝对优势,他们便决定在南宁成立广西临时省议会,并通电中央及省内外,电召桂林议员来邕议事。留在桂林的议员人数虽少,但自恃有秦步衢撑腰,不甘示弱,便在桂林成立了另一个广西临时省议会,也同时通电全国。这样广西便形成了两个议会同时并存的滑稽局面。
当时,以袁世凯为首的中央政府对此左右为难,举棋不定。广西都督陆荣廷本为武鸣县人,常驻南宁,心底里是赞成迁省南宁的,但又怕得罪省桂派议员,便借口出巡离开桂林,撒手不管。这样,桂、邕两个议会互相攻击,各自标榜“正统”,内讧数月不止。在邕的议员深入各府,发动各府自治会,各中小学校、教育会、商会等团体,联合发出通电,声称“省邕则纳税,省桂则不纳税”。这时,陆荣廷已出巡到了龙州。陆荣廷害怕广西局面最后会发展到不好收拾的地步,于他脸上无光,才装模作样地出面调停。他拟出了一项折中的办法“以南宁为行省,都督居之,议院及铨叙、法制两局先行建设。桂为旧地,六司暂驻,以维市面而安人心”,并电陈大总统袁世凯和国务院参议院。国务院最后批准了陆荣廷的办法。至此,喧闹了数月之久的省邕和省桂的闹剧就以南宁为省府而暂告一个段落。
事隔不久,1915年,陆荣廷升任两广巡阅使,离开广西就职。前张鸣岐升为广西巡按使。张鸣歧本来是反对省府迁邕的,此时又极力活动将省会搬回桂林。桂林以外的十四府议员于是又在南宁成立“广西维持省邕联合会”,激烈反对盘最后,省邕派取得了胜利。由太总统公布定南宁为广西省会。.至此,省邕省桂之争终于告结。
到了1936年:抗日战争即将爆发盛当时,广西政权掌握在李宗仁的新桂系军阀手里。李宗仁以军事上的考虑为名,觉得南宁离海岸太近,容易遭受日寇袭击。为了便于应付将来抗战的军事需要,便又决定将省会从南宁迁回桂林。鉴于当时的军事形势急迫,无人对此提出异议。同年10月,广西省会复迁桂林。
1949年10月,解放大军南下,在湖南“衡宝战役”中歼灭了桂系军阀主力,军锋直逼桂林。为避开我军锋芒,桂系军阀又将广西省会迁来南宁。12月4日,南宁解放。12月9日,五星红旗插上了镇南关,广西全境解放。
共和国成立后广西省会的争论
1949年11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解放广西,在武汉筹建的中共广西省委 也由中共中央华中局所在地武汉市随军南移,并决定,省委机关临时设在桂林市。在广西全 境即将解放前夕,省委几位负责同志对广西省会的设置提出了几种意见:有的认为,桂林是 历史文化城,名气大,是老广西省政府的省会,各种设施比较齐全,工作条件好,省会应设 在桂林;有的认为,柳州是广西的中心,工业有基础,铁路可通湘、黔,水路直达粤、港, 公路也很方便,从地理位置和发展工农业生产角度看有它的好处,广西省会设在柳州是合理 的;有的说,南宁应作为广西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驻地:它靠近越南,是中国政府支援越南 人民抗法斗争的前线,有国际影响;南宁又处在少数民族地区,也近钦州湾,而钦州湾是海 防要塞,省会设在南宁对联系和巩固海边防及至指挥全省建设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水路交 通比柳州还好。三种意见,各有道理,但要定下来,还得报告中央。毛主席很关心这件事, 他比较各方面的意见后,决定把省会放在南宁。1950年2月8日,广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确定南宁为广西省的省会。
广西是国民党桂系集团的老巢。刚刚解放的广西,满目疮痍,土匪猖獗。南宁铁路不通, 通讯落后,当时对指挥全省的工作确有一定的困难。1951年初,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 张云逸进京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说,来宾至南宁的二百多公里铁路不通,每次到北京或广州 开会回南宁,都要在柳州转乘汽车,途中还要部队护送才行。柳州在广西的中心,还是把省 会搬到柳州来吧。毛主席听完汇报后,站起来对张云逸说:“广西的土匪的确很厉害哟! 但 是,铁路不通可以修嘛! ”毛主席又转身对参加听汇报的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同志说:“罗长 子,你们立即划出三条航线:北京、广州、昆明至南宁的飞机航线尽快通航,这样,我们的 云逸同志今后回南宁就用不着部队护送了。”
在党中央、 毛主席的关怀下,1950年5月,广西基本肃清了土匪,社会治安有了好转。 来宾至南宁的铁路也于1951年3月建成通车; 1952年民航南宁站成立,并陆续开辟了南宁至 广州、北京、昆明的航线,交通比过去方便多了。
1958年1月, 毛主席在南宁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一天,省人民政府主席韦国清给毛 主席汇报工作,又顺便提到把广西省会迁往柳州之事。韦国清说:“南宁较偏僻,往南走不 远就到广东处的钦州小董(按:当时属广东省)了。柳州市是广西的中心,交通方便,而且荒 坡荒地多,有利于建机关,办学校,盖工厂。”毛主席听了韦国清的陈述后,朗朗一笑说: “这是你韦国清的一大发明。照你的说法,中国的首都在北京是不是也太偏了? 也应该从北 京搬到兰州或青海去才成哟!那里的荒山荒地可比柳州多得多哩!”毛泽东又一次巧妙地回答 了这个问题。韦国清也觉得毛主席的说法在理,表示同意毛主席的意见。
南宁是一座“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仍奔放”的岭南名城。历史的进程,证明了广西首府设在南宁的必要性。共和国成立后60多年来,南宁的工农业生产日新月异,科技文教事业进步很快,水、陆、空交通也迅猛发展,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成为广西各族人民向往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特别是2004年以后南宁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南宁将以面向东南亚,背靠中国大西南的崭新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南宁,将对广西,对中国,对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墓中藏有3000把名剑?
讲的“虎丘剑池”吧?最近因为苏州修地铁,G312城北路段封路,去虎丘不太方便了。但是虎丘仍然还是开放的。
想要证实有没有9000把名剑这事(不是3000把,说3000把应该是被断章取义了),还得等有朝一日打开阖闾墓才能够真相大白。至于剑池里藏有9000把名剑,甚至传说中,专诸刺杀吴王僚的鱼肠剑也在其列。这个传说由来已久。
《越绝书》中,记载有:“铜棺三重,汞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千,方员之口三千,盘郢、鱼肠三千在焉。”但是截止目前,藏在剑池里的阖闾墓仍然没有被人打开过。因为上世纪50年代专家们考证过,一旦启动挖掘,会引发整个虎丘的坍塌,当然也包括斜塔。这个斜塔小时候炒米还曾经爬过,现在至少有20多年不允许游客攀爬了。
大家之所以对这9000把名剑感兴趣,是因为自古吴越出名剑。现在苏州姑苏区仍然有叫“干将路”和“莫邪路”,就是以“干将和莫邪”这两把名剑命名的。而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剑的保存完整度,历经两千年仍然保持着韧性和锋利,也证明了两千多年前,吴越先民们高超的铸剑技术,令人叹为观止。
“剑池”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因为在剑池里的是一个水葬墓,“阖闾墓”。两千多年前的吴越先民们是如何建造这个水葬墓的,仍然无法解释。所以历史上很多人认为根本不存在阖闾墓,所谓“剑池”不过是自然形成的。
因为苏州河网密集,地下含水层丰富。因此建筑过程中的结构沉降、地下室渗漏诸如此类问题,仍然困扰着苏州的建筑业。按照《吴地记》的记载,当初吴越先民们花的代价不啻于修长城了。
“阖闾冢在吴县阊门外。以十万人治冢,取土临湖。”这个阖闾就是大名鼎鼎的夫差的父亲,是吴国的第24任君主。阖闾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在他的任内,重用伍子胥、孙武等人,以东夷一小国一度攻入巨无霸楚国都城郢,差点灭亡了楚国,因此称霸于春秋诸侯中。
但是晚年的阖闾穷奢极欲,因此才留给世人以“虎丘剑池”。
但是大家不要遗憾,因为剑池里的阖闾墓,在历史上还是露出过水面好几次的。明朝正德7年(1512年),剑池水自然落干,唐伯虎有幸亲眼看到了阖闾墓的墓门。
1955年,再一次遇到了自然落水。专家们打算挖开来一探究竟,因为有了冲压设备,所以清淤工程,比之前的历史时期更为方便了,而且的确有一定的进展。然而后来就被叫停了,原因是挖完了,虎丘山就塌了,这很显然得不偿失。
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剑池,是2008年以后,将“别有洞天”景点拆除维修,同时将其北侧的“剑池”水先抽干后,整体修复还原的。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听过最悲伤的诗词是什么?
说到最悲伤的诗词我想到了宋代诗人贺铸写的《半死桐·鹧鸪天》那种哀莫大于死别,悲莫甚于生吊,生当长相守,死必长相思的撕心裂肺悲伤,读之心感凄凉,不禁为作者唏嘘!
《半死桐·鹧鸪天》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写作背景这是一首情深辞美地悼念亡妻悼之作。贺铸一生贫困潦倒,抑郁不得志,但妻子一直与他相濡以沫、甘苦与共、相依为命长达三十年,他曾经与妻子住在苏州,最后妻子死在那里,如今重游故地,想起去世的妻子,十分怀念,作词以寄哀思!
这首词与苏轼的《江城子》并称为“北宋悼亡双璧”,甚至有学者认为在情感的深度上超过了苏轼的《江城子》。
词句释义“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这两句直抒胸臆,本来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是一切恩爱夫妻共同的期盼,可是当贺铸再次回到苏州经过阊门早已物是人非事事休,想起曾与自己相濡以沫、患难与共长辞人世的妻子,不禁悲从中来,不由得对命运发出了悲怆的质问:“同来何事不同归?”来抒发对亡妻的思念的悲痛之情。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这两句,借用典故。
“半死之桐”传说伐之为琴,发出的声音是世界上最悲伤的声音,飞鸟听了,不能再飞翔;野兽听了,不能再行走;就连蝼蚁听了,也会停在原地,不能离开。
词人用半死的梧桐和失去同伴的鸳鸯来象征自己丧偶之痛,孑身独存的苦状,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词句中的“清霜”、“头白”又暗指自己此时已经白发衰鬓了,更彻骨地刻画出词人的凄凉孤独之态。
让人仿佛看到了满头青丝渐成雪的词人,垂垂老矣,无人为伴,只得暗自孤独、暗自悲凉。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原野上,青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我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借景抒情既是对亡妻坟前真实景物的描写,又借露水哀叹妻子生命的短暂。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徘徊思念、黯然神伤的场景。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两句是点睛之笔,是整个词的意境升华,将情感推向高潮。
在苏轼的《江城子》写到“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苏轼用了一个梦的场景是全词意境升华,最后再回到“明月夜,短松冈”,葬妻的孤坟之处!
而贺铸则是先写“旧栖新垅”,先写孤坟,再回到生活的最常景、最平实处“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回想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可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
本以为生死与共,却不料生死相隔。而今山水万重,却只剩一个人的形只影单,深情切切,哀思绵绵,读来令人哀惋凄凉,感慨万千。
贺铸的这首《半死桐》全词两处问犹如空谷回音,思念之情、悲伤之情、悼亡之情、哀悔之情,仿佛不绝于耳、自问于心,所以黄庭坚才有诗云:“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贺铸人称贺方回)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与死生契阔的爱人生死两茫。睹物思人,往昔依稀历历在目,却不料生死相隔。而今我还能思念你,但却永远都见不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