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弹白天用什么颜色,UFO是否真实存在

2023-05-16 09:30:03 134阅读

信号弹白天用什么颜色,UFO是否真实存在?

谢谢邀答。

我个人的回答:没有!

信号弹白天用什么颜色,UFO是否真实存在

要谈飞碟我是关注它若干年的铁粉,N年前,我每月都去买《飞碟探索》的杂志,近乎入迷,我不是科学家,只是个普通的关注UF0的爱好者,也是一个猎奇者,我从年轻时就盼UFO成为事实,从青丝盼到白发,可以说,这个不明飞行物的研究,探索至今没有一例可信的实例,令我从昐望到失望最后到“绝望。我曾经装订了几大本《飞碟探索》以作收藏,里边的每篇报道,采访,论坛及专业人士的煞有其事的推理(论),都无法拿出可信的东西出来,我是痴迷者,几乎一篇不漏地看过,中外皆有,以外国“案例”为主。很遗憾,没有结果。后来把装订成集的《飞碟杂志》一次性送把一年青的收荒者,他说他喜欢探索呢,分文不收,送了给他。这个迷念我几十年的东西算是在我个人这儿结束了。浩渺宇宙,茫茫星辰,又有多少未知的东西不为人类所知,探索者们锲而不舍的求解精神,值得我们为他们鼓掌,点赞,虽然那些东西还是个大大的谜!

回答完毕。

国际求救信号SOS是怎么使用的?

通用远程表达方式:

求救方式一:发出声响,三段三长三段(. . . _ _ _ . . .)莫尔斯电码。

求救方式二:灯光,如手电,三段三长三段(开关灯)

Save Our Souls(救救我们);

有几种不同的发信号方法,不过采用何种方式取决于你的情形和你可用的材料。

火。在黑暗中,火是最有效的信号手段。生三堆火,使之围成三角形(国际通用的受困信号),或者排成直线,每堆火之间相距大约25码(23米)。只要时间和形势允许,尽快把火堆生起来,小心看护不要使它们熄灭,直到你需要它们的时候。如果你是孤身一人,保持三堆火燃烧可能有点困难,那就保护好一堆火。

生信号火堆时,要考虑你的地理位置,例如,如果你在丛林中,那么找一片天然的空旷地或者在溪水边生火,以免火堆被丛林的树叶遮挡住。如果没有天然的空地,那么你需要清理出一片空地来。如果是在雪地中,你可能需要清理地面的积雪或者搭一个平台来生火,这样火才不会被融化的雪水浇灭。 燃烧的树是另外一种吸引注意力的手段。含有树脂的树木即使是未干枯的也能点燃。对于其他类型的树木,你可以在较低的树枝上放一些干枯的木头,点燃干木头,这样火势向上烧,会点燃整棵树。在树未烧完前,砍一些未枯的小树添加到火里,可以产生更多的烟。一定要选择离其他树木很远的树,以免发生森林火灾,危及自身安全。

烟。白天可以用烟来吸引注意力。国际通用的受困信号是三柱烟。你应该尽力使烟的颜色和周围的背景颜色有区别:如果背景是浅色的,那么使用黑烟,反之亦然。如果你在火上加一些绿色的树叶、苔藓、或者浇一点水,那么产生的烟会是白色的;如果往火里加一些橡胶、浸过油的碎布等,产生的烟会是黑色的。

在沙漠地区,烟无法升高,总是在地面盘桓,不过在空旷的沙漠地带,飞行员还是能看见。

用烟来做信号通常只适用于相对风和日丽的日子,大风、雨、雪都会将烟驱散,减少你被发现的可能性。

烟雾手榴弹。如果你有烟雾手榴弹,你可以使用它们,模式和用火一样。一定要保持手榴弹干燥,确保需要使用时它们有效,使用时注意不要点燃周围的植物。

M186信号枪。飞行员救生衣中就有这种求生装置,包括一支枪,枪上用绿色尼龙绳绑着一粒子弹。发射时,笔形子弹发出的声音很像手枪射击发出的声音。子弹射程达500英尺(152米)高,空中范围直径约为10英尺(3米)。

要想使子弹处于随时待命状态,可以将它从包装中取出,将其部分旋入手枪,手枪扳机处于非击发位置,然后用绳子或链子挂在脖子上准备好,一旦救援飞机出现马上发射,并准备好第二次发射。同时也需要做好隐蔽的准备,以防飞行员误将信号弹当作敌人火力。

星状烟火信号弹。红色是国际通用的危险颜色,所以,如果可能的话,使用红色的烟火信号弹,不过任何颜色都可以使救援人员发现你的位置。星状烟火信号弹射程高度达200到215米,可持续燃烧6到10秒钟,下落速度为每秒14米。

星状伞投信号弹。这种信号弹射程高度达200到215米,下落速度为每秒2.1米。M126型(红色)能够燃烧大约50秒,M127型(白色)可以燃烧大约25秒。在夜间,这些信号弹的可视范围为30到35英里(48~56千米)。

反光镜或闪光物。在晴朗的白天,镜子是最好的信号装置。如果没有镜子,可以磨光你的水杯、皮带扣、或者其他类似物体,使之可以反射阳光。将反光集中于一处,要避开敌人的视线。现在就练习使用镜子或闪光物来发信号,不要等到需要使用时才练习。

如果你有MK-3型信号镜,依照背面的说明操作。

将信号镜用绳子或链子悬挂在脖子上,随时准备好使用。不过一定要将可以反光的一面贴着你的身体,以免它反光被敌人发现。

警告:用镜子发信号时速度不要太快,因为飞行员可能会错把信号当成敌人火力。光线直射到飞机座舱上的时间也不能太长,不要超过几秒,因为这样可能会使飞行员眼花。

阴霾、雾气都可能使飞行员很难看到闪光物发出的信号,因此,如果可能,到周围地势最高的地方去发信号,如果看不到飞机,那就朝着飞机发出声响的方向发信号。

注意:在多数环境中,镜子发出的反光信号在正常情况下,70英里(113千米)以外就能看见。如果在沙漠地区,100英里(160千米)之外都能看见。

手电筒或闪光灯。晚上你可以使用手电筒或闪光灯向飞机发出SOS信号。使用频闪闪光灯时,小心不要让飞行员误认为是袭来的枪弹。频闪闪光灯一分钟闪光60次。有些频闪闪光灯有红外线外罩和镜头。

VS-17信号布板。白天时你可以用VS-17信号布板发信号。将橙黄色的一面朝上,因为在空中,橙黄色比紫罗兰色更容易被看见。晃动布板会更容易让飞行员发现。

衣服。将衣服放在地上或者放在树顶上也是一种发信号的方法。选择那些和周围颜色对比明显的物品,将它们排成大大的几何图案,这样它们更容易吸引注意力。

天然材料。如果没有其他方法,你也可以利用天然材料来组成可以从空中看见的符号或信息。你可以堆一些可以投射阴影的土堆,或者可以利用任何类型的灌木、树叶、岩石或者雪块等。

在积雪覆盖的地区,可以使劲踩踏雪,踩出一些字母或符号之后,将一些可形成对比的材料,如树枝等,放入字母或符号中。

在沙地,用砾石、植物、或者海草来组成图案。

在灌木丛生的地区,按照想要的图案将灌木砍掉,或者将地面烧焦。

在苔原地区,挖掘沟渠,或者将草皮翻过来。

不管在什么地区,都要用有对比的材料来布置符号,这样才能让飞机上的机组人员看到。

海水染色剂。军用飞机如果被指派去附近有水的地方执行任务,或者去执行水上任务时,都会配备一个装有海水染色剂的救生箱。如果你处在水上求生的困境中,可以在白天使用海水染色剂来标识自己的位置。染色区域在三个小时之内都会非常明显,除非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所以该染色剂只能在友好区域使用。将染色剂包裹好,直到需要使用时才打开。只有当你听到或看到飞机时再使用。染色剂还可用于雪地,用它将求救代码字母染色也非常有效。

历史上有哪些颠覆局面的神操作?

徐向前元帅未雨绸缪发起临汾战役,为解放山西和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提起十大元帅和他们指挥的部队,人们最先想到的总是林彪指挥的东北野战军;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中原野战军;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人们似乎对徐向前指挥的西路军团没有太多的印象,殊不知徐向前指挥的西路军团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就以临汾战役为例,详细解答徐向前元帅的“神操作”,以及临汾战役胜利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临汾是晋南最大的城市,从全国的战场形势来看,具有重要的作用。拿下临汾,不仅可以使晋南获得解放,还可以使晋冀鲁豫、晋绥、吕梁解放区连成一片,并为日后的北上晋中,解放太原,全歼阎锡山集团,解放全华北扫清障碍!!!

因此,早在运城战役接近尾声时,具有统帅级战略目光的徐向前就已经在在思考临汾战役的相关问题了,临汾战役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以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的总作战方针,更重要的是能为我军在日后的战役中带来一些列积极的影响,然而想要攻克临汾绝非易事!

临汾是最大的枢纽城市,据传唐尧曾在此建都,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自从纵贯山西全省,连接华北和西北交通的同蒲路完建之后,这里便成了南段的枢纽。地理位置更加的重要。整个城市充分发挥自然地形优势建在大土丘上,内高外低,城高壕厚。黄土砌的城墙,格外坚固,基部最厚处达30米厚,墙面好比牛背,倾斜向上,高14米,顶宽10米,可并行三辆大卡车,城外的东南部还抢修了一座护卫城,其高度和厚度都与主城不相上下,周长3公里。整座城西傍汾河,东西南三面地势开阔,易守难攻。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一直派重兵驻于临汾,修筑了坚固的工事,抗日战争结束后,胡宗南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固和整建,临汾就是国民党进攻我解放区的前沿基地,不打掉它,一切工作都无法开展。

然而此刻徐向前却面临着两大问题,首先我军并没大规模城市攻坚战的经验,阎锡山接守临汾之后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城防工事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向内到外成了六层防御工事,要攻破临汾的大门绝非易事。

第一层防御工事由城外据点、尧庙据点、火车站据点、电灯公司据点、郭家庄据点、西门外据点组成。郭家庄据点是临汾城南的首要据点,担负防守临汾机场和屏障临汾南关的任务;构筑了以营为主的防御阵地,以碉堡为支撑点,配以据点工事。总兵力为一个营,配有山炮2门、迫击炮4门、重机枪8挺。火车站据点,是临汾东关的突出部。结合火车站房屋的坚固性在上面挖好射击孔,再修筑相应的碉堡,如此便是一个据点,共计两个连的兵力。共有迫击炮2门,重机枪2挺。

郭家庄本是临汾城北的一个小村庄,但是它地势险要,居高临下,一旦郭家庄失守,整个临汾城北部都将面临威胁,因此郭家庄也构筑了据点,驻有一个连的兵力,配备了迫击炮2门,重机枪2挺。西门外据点,临汾城紧接临汾河,西门正对渡口的一个据点,城西居高临下。攻城部队轻易不能抵近,为了城西城防的安全,以及能随时从渡口撤离。在西门外侧高地也修筑了一个据点,并派一个连的兵力把守。此外,据点外围还有数不清的暗堡,火力点,雷区等障碍物。

第二层则是环城据点,以27个碉堡组成,每3个碉堡为一组。呈品字型配置。并在每组碉堡的四周配备了地堡、明暗火力点。并筑有外壕,设有铁丝网,雷区等外围防御措施。与城墙上的工事互为依仗,配合密切。

第三层据点是城壕,临汾城外围有一道古代留下的城壕,为了巩固城防,阎锡山征用数千人将其重新挖掘,修成深20尺,宽30尺的工事。城上守敌的手榴弹轻而易举就能投到城壕外沿。

第四层为城墙据点,整个城墙在一个大土丘上建造,土丘高而厚。从城墙上俯瞰城下,有数丈之深,城内的大车可以毫不费力地将物资拉上城墙。如此便形成了它易守难攻的特点。阎锡山利用这一特点,又在城墙上修筑了3层工事,第一层是上层阵地,在城墙四角和四个城楼上,构成了以炮兵、轻重机枪、步枪、火焰喷射器为据点的工事;第二层为伏射工事,把城墙的半腰掏空,架上重机枪、步枪、火焰喷射器从而形成伏射阵地;第三层是下层阵地,靠城墙根周围向外挖出,构成低矮的地堡。向外面只有射孔,没有出入口。只能射击,不能投入手榴弹。

第五层为城内工事,城墙内有一道宽深约为3到6米的内壕。在此每隔15米设置一个伏地堡。城内沿街要道和高大建筑上筑有据点,如此,可随时支援城墙上的战斗。

第六层为地道工事,从城壕底层向外挖10米的纵深地道,地道的顶端分左右横道,在横道内设有大′瓮两个,派人24小时监听,如果对方挖掘地道时,只要在100米处,即可辨别方向,30你处,说话声和挖掘机声便听的一清二楚。按照听出的方向设置好炸药,就能给敌人造成毁灭性的杀伤。因此,在临汾的东,南,北三面共挖了10处地道,20口大瓮,每处都有人轮班把守。

此刻北方大地还未解冻,针对敌情,我情,地形等实际情况,徐向前认为:想要在短时间内拿下临汾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以事,必须充分估计可遇到的各种困难,队伍应立刻展开整训,抓紧演练,在解冻后即可发起攻城。为了防止阎敌北逃,同时将主力部队集结于冀城地区,既能防敌逃窜,又可组织攻城演练。具体部署为:以第八纵队第二十四旅进至浮山两大洋地区,太岳一个旅进至于洪洞,赵城以东地区,以吕梁第三,第七两旅至汾西地区,控制同蒲路两侧,如果守敌不动,各部则整训待机。如敌北逃,则汾河东西两侧的部队迅速出击,抢占要点,阻敌于赵城以南地区,主力部队从翼城出动,直抵洪洞赵城地区,围剿逃敌。

3月6日在整训结束的同时,徐向前也向军委上报了自己的作战计划:以集结在洪洞、赵城一带同浦路两侧的太岳一个旅,吕梁两个旅担任敌人北逃,阻敌增援的任务;以吕梁部队一部分位于汾河以西,牵制城西守敌;以第八纵队位于城南,第十三纵队位于城东,太岳部队位于城北,扫清外围,三面攻城。如果晋中方向有敌援,则以部分兵力围城,调动主力北上打援,之后再解决临汾之敌。为执行好这一作战计划,要求各部队的作战行动要隐蔽、神速、果敢、坚决,保持战役突然性,力争在城外大量歼敌,以减少攻城阻力,激动指挥,讲究战术,步炮协同,军民合力,一举破城歼敌。整个战役定于3月10日发起攻击。

不料,徐向前的作战计划还未得到批准,胡宗南就率先发起了军事行动。根据情报:胡宗南正利用大型运输机,在临汾城南尧庙飞机场降落将其30旅的人马源源不断运送而来。旅长尹灜舟及一个营的人马抵达,预计不日即可完成全部运输。徐向前当机立断,率先发起攻击计划。

具体部署为:第八纵队立刻出发,夜晚急行军,确保在天亮之前抵达临汾城南抢占机场;太岳部队全部出动,急行军,天亮之前到达临汾城北,与第八纵队配合,向中心合围逼近城郊;第十三纵队完成河西歼敌任务后,迅速向第八,第十三纵队靠拢压缩包围,吕梁部队控制汾河以西,负责监视和打援。主力部队接到命令以后星夜赶路,连续急行军130里到达尧庙宫。第八纵队第二十四旅率先发起了抢占机场的战斗。当时10多架飞机已经降落,敌军正在列队等候登机。在一片慌乱中有2架敌机被击中,8架飞机慌忙起飞逃跑。准备登机被打得慌忙逃窜,溃不成军。我军已完全控制机场。胡宗南的空军计划被一举粉碎,经过三天的战斗,各部队均已进入指定位置,完成了对临汾城的合围。

徐向前从俘虏的口中得知临汾城南不易登城,且登城之后不易向纵深发展。与之相比,城北的地势更高,更利于部队展开行动。针对这一情况,徐向前调整了部署,放弃了之前东、南、北的进攻方案。改为城东、城北两面实施主攻,城南辅助。具体部署如下:第八纵队第二十三旅,第二十四旅,配置在城北,向兴隆店8号堡发起攻击;第十三纵队配置在城东,向东关、电灯公司发起攻击。太岳军区4个团负责北门东段地区,以积极的行动对4、5号堡发起攻击,之后在此登城。

攻击任务开始,各部按计划发起攻击。第八纵队第二十二旅第六十四团,第二十四旅六十七团,在西赵村,荣市村一带,击退敌三十八旅的多次反扑。太岳军区也顺利抢占了玉皇顶阵地。各部进展都很顺利,唯独在4号,5号堡遇到了难题。

3月31日在临汾展开的团以上干部会议上,徐向前强调:攻坚战斗,是一个不痛快的艰苦战斗过程,必须要精心准备,仔细研究敌情工事。周密组织战斗。关于攻坚手段,徐向前讲到,坑道是粉碎敌人最有用的手段,不知各位都看过《封神榜》这本书吗?里面的土行孙,本事大的很嘞,我们为什么不学土行孙的方法呢?挖掘坑道炸城墙呢?

至此,徐向前重新调整了作战计划,第八纵队主力二十三旅,由东关北面依托电灯公司攻击东关城;第十三纵队主力三十七旅从左翼向东关城发起攻击;太岳军区部队机动于火车站一线,控制城垣的仔壕,扫清登城障碍,保证破城坑道作业的安全。

4月10日,一场我军战史上有名的“坑道战”拉开了序幕。第八纵队二十三旅调整到临汾东关北角以北的康庄地区的西宛沟,具体任务是:在控制外壕的同时,进行坑道作业。坑道作业完成后,由工兵指导炸药安装和点火工具。根据前指统一命令,实施爆破。爆破成功后立即登城,歼灭守敌第六十六师。根据指示六十八、六十九两个团立即组织部队着手控制外壕,掩护坑道作业。在敌火力压制下,作业的难度和危险性极大。但是战士们凭借着机智灵活,克服了艰难险阻,按时完成了坑道作业。

4月19日,两个团的战士在坑道中分别安装了6000斤、10000斤的炸药。接着,安放导火索和接续雷管。20日,一切准备就绪,徐向前下达了坑道起爆的命令,只听两声巨响,东关城墙瞬间被炸出两个大口子、前指一生令下,各部队冒着烟尘分别向指定目标发起了攻击。经过贩毒激战,打退多次反扑后,又向纵深展开攻击。直指新市巷,春牛巷以及东关大街范家胡同等据点。虽有敌人顽强阻击,但都被我工程部第包围歼灭。与此同时,太岳军区第四十一团也顺利拿下3号堡,至此,临汾东关城被我军顺利攻克。

徐向前决定趁热打铁,依据此法继续攻克临汾本城,一场打碎牙往肚子里咽的硬仗开始了。守城部队为了破坏我坑道作业,调来了大量的轰炸机进行轰炸,东关几乎被夷为平地。第八、第十三纵队、太岳部队刚挖的坑道瞬间就被炸毁了。坑道作业艰难的推进着。初次之外,守敌还学会了以坑道对坑道的方法来阻止我军的坑道作业。然后采用爆破办法进行破坏,以这种办法先后破坏了我军多处坑道,这导致我军出现了极大的伤亡。坑道作业异常艰苦,不仅要与敌人的破坏做斗争,还要与恶劣的作业环境做斗争。

100多米长 破城坑道,向前延伸时,没有通风设备,越向前挖越缺氧。战士们挖掘没多久,就得出来换气,不然就会晕倒在洞内。甚至窒。运土,刚开始是用小推车,到后来,坑道通过外壕,泥土太湿,车轮子无法滚动,只好用弹药箱代替,战士们在洞内赤着身体来回爬行,以膝代脚,磨破膝盖,只好把棉衣撕成捆绑在膝盖上,坚持作业。正所谓,坑道作业好一些,牺牲就能少一些。坑道作业多流汗,攻城便能少流血。在艰苦卓绝的坑道作业中,战士们一共挖了15条主坑道,60条支坑道。战备任务准时完成。

5月16日黄昏,第二十三旅开始向坑道内安装炸药,一号坑道14000斤黑色炸药,2号坑道安装5000斤黄色炸药,1000斤硝铵炸药。所有准备工作完成,17日下午15时许,徐向前下达了向临汾本城炮击的命令。此时,各纵队的山炮、榴弹炮、迫击炮同时开火,对着突破口和两侧火力点进行或坏性打击,顷刻间敌城的火力、工事以及城垛全部摧毁。

19时,徐向前下达了爆破临汾城墙的命令,只听一声巨响,整个临汾都地动山摇,1、2号坑道瞬间出现两个30米的大缺口,紧接着,三发红色信号弹升空,各部如猛虎下山般发起攻击,二十四旅七十一团沿城墙向南发展,很快就控制了东城门楼,二十三旅六十八团向北攻击,迅速占领城东北角。第十三纵队第三十七旅插入纵深,对敌完成分割包围。战至24时,守敌纷纷投降。临汾战役,历经72日苦战终于结束。

此战,第八纵队第二十三旅,作战勇猛,经临汾前指报中央军委批准,授予“临汾旅”光荣称号。

至此,国民党再晋南的前沿据点被拔除,太岳和吕梁军区连城一片,这有力的配合了中原野战军和西北野战军的作战。并未日后歼灭阎锡山兵团创造了有利条件。

临汾战役毛泽东给予高度评价:徐向前同志指挥的临汾战役,我以九个旅(只有两个旅有攻坚经验),与阎锡山两个正规旅以及其杂牌部队约两万人,历时七十二天时间,付出15000人的伤亡,终于攻克。这为我军大规模攻坚战提供了宝贵经验,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大胜利。

一什么的信号弹?

一发蓝色的信号弹。信号弹是一种具有独特颜色和性质而被用作信号的烟火照明弹。照明弹和信号弹都是一种武器,但是它们都不是杀伤性武器。照明弹内部有一个特别的照明装置, 里面装着照明剂。它包含金属可燃物、氧化物和粘合剂等数种物质。金属可燃物主要用镁粉和铝粉制成。镁粉和铝粉燃烧时, 能产生几千度的高温、发射出耀眼的光芒。

大家是怎么联系的?

遇到突发事情,立即去邮电局排队拍电报,打长途电话,联系对方。

上世纪六,七,八十年代,那时候电话只限公家安装使用,大家相互之间没平时保持书信联系,互报家里,个人平安。遇到紧急情况,到邮电局请工作人员帮忙,拟电报稿,以最少的字数,表达最全面的意思。这种方式在夜晚使用得比较多。

白天加急联系方式是,在邮局排队,通过邮电局工人人工操作,先联系到对方单位。然后再安排打长途电话的人,在几号电话亭,接几号线电话。过去长期在外出差的采购员,安排业务,使用这种方法比较多。

到了七十年代,邻居张大哥谈对象了,每天都是骑自行车,到姑娘家住的巷口等待,才能与瞒着家人的姑娘外出约会。这种守株联系法,适合于居住一个城市年轻人使用得多。

电信全面改革是九十年代,做生意的小老板花一万块钱,购买入网费,领取900号段,再买个砖头大哥大,实现了自由通。

固定电话向老百姓放开,想安装电话,先去邮电局缴纳2400元线路安装费,排队等待安装电话。于此同时,街头公用电话放开,中文型,数字型BB机登场,你呼,我回联系,极大方便大家联系。各公用电话机前,也出现哪些左手拿着大哥大,右手拿着BB机,用公用电话联系的滑稽场景。

从96年开始,随着138,139移动号段放开投入市场,手机普及的年代正式开启。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