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信优势,有哪些稳健型的理财软件可以推荐一下
建信优势,有哪些稳健型的理财软件可以推荐一下?
朋友们好!
现在还是有不少比较靠谱的理财软件的,比如支付宝,微信,京东金融等都还是比较大型的理财平台,可以说还是比较规范的,下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支付宝软件是很多人都在使用的支付软件了,支付宝不仅能够用于日常手机支付,而且也能够进行理财,里面不仅有余额宝,还有一些其他的定期理财产品,都还是比较稳健的。
余额宝是大家常用的一款零钱理财产品,可以非常方便的转入转出,现在年利率大概在2.239%,每万份收益是0.6064元。这款产品是一款非常方便的活期理财产品。
支付宝里面还有一些定期理财产品,也比较稳健。下面是支付宝里面的定期理财产品,建信养老366天的产品,年利率可以达到4.67%,还有一款国寿定期理财产品,年利率可以达到4.649%。
京东金融京东金融平台上面也是有很多比较稳健的理财产品的。现在来说最稳健的就是银行存款产品,京东小金库产品也比较稳健。
银行存款产品是一些中小银行和民营银行和京东金融合作推出的新型存款产品,这些存款产品不仅利率较高,而且存取也比较方便,还受到国家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只要是50万元以下就能够受到全额的保障,可以说比较安全。
下面就是一些银行存款产品,可以看出来存款产品年利率最高的达到了5.88%,还有一款年利率达到了5.8%。
京东小金库产品也是一款比较方便的活期理财产品,年利率稍微比余额宝年利率高一点。
微信平台微信也是大家常用的软件了。微信理财通是腾讯公司在微信上面推出的理财功能,上面也有很多比较稳妥的理财产品可以选择。微信零钱通也是微信上面推出的活期理财产品。
微信零钱通也是一款方便的活期理财工具,现在年利率比余额宝稍微高一些,可以说也非常适合零花钱理财。
腾讯理财通里面也有很多定期理财产品,年利率比较高,也还是比较稳健的。比如下面的国寿光源366天的理财产品,年利率可以达到4.79%。
综上所述,现在比较稳健的理财平台大概有支付宝,微信,京东金融等,里面不仅有活期理财产品,也有定期理财产品,而且还有银行存款产品,这些产品还是比较稳健的。如果大家想投资的话,可以多认真研究一下。
感谢阅读!
如果您喜欢我的观点,欢迎您关注我,也欢迎您加入我的免费投资圈子,可以进一步交流。欢迎大家多多评论,点赞,关注!国海证券怎么样?
国海证券是本次大盘见到2449点底部反弹,整个证券板块的龙头之一。
从三季报看并不咋的,业绩有明显的下降。
A股目前40只券商股。国海证券市值排名第29位。从技术面看,国海在跌破中期震荡平台后在10月16日受出十字星,10月17日受出锤子线,10月19日收出持续温和放量阳线。之后爆量拉升。
大盘短期见底+政策面暖意+证券板块第一时间反弹+盘子适合+技术面配合,走出了完整了漂亮的游资青睐龙头。
从市场看,只要反弹存在证券板块必不可少;但是从基本面看,个人更喜欢更加确定的龙头、质优和次新券商。
本人现在每天在【微信公众号:1063003698】坚持讲解选股思路,来反馈粉丝朋友对我的支持,目前已经有很多粉丝都已经学会,近期都抓住了不少短线牛股。如果你也是操作短线的新股民,希望你发3分钟看完,之前选的牛股很多,就比如下面这只: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对于底部反弹个股一波拉升后的回踩,本人给大家讲过要注意回踩阶段的量与势,量能持续萎缩,趋势在回踩至支撑企稳,那么此股后期定有一波反弹主胜浪,上面的哈投股份是不是如此,30号盘中选出,随后一路大涨,今天更是涨停,你有没有抓住?恭喜本人的粉丝及时进场布局!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目前这种行情,很多底部个股都是走出类似行情,就如股价在回踩至5日时,本人选出讲解的海泰发展,目前已经成功上涨50%,这就是本人粉丝能够把握到的利润,你想不想抓!
本人一直在讲思路,讲技巧,就是为了提高朋友们的选股和操作能力,更好的适应股市!像九有股份、南风股份这样的短期爆发牛股,本人在选股文章会持续讲解,又到了每日竞猜时刻,看下面这只股能不能如上面一样走出短线行情: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该股走势非常明显,上升回档形态,本周经过连续阴跌回调,主力洗盘彻底,吸筹完毕,回调结束转强,量价齐升,该股后期走势和买卖时机将另行发布,想抓机会的股友留意。【雨泽公众号:1063003698 】
思路很多,牛股更多,神农点股希望下一个学会此种思路抓住牛股的,就是正在阅读本文的你!当然,如果大家手中持有股票已经被套,不懂解套,不懂走势,不懂操作,都可以一同探讨,神农点股看到定当鼎力相助,为大家答疑解惑。
【雨泽微信公众号:1063003698 】
保险公司是否有大小区分?
先说结论,无论大小保险公司在理赔上没有实际的差异!
具体我下文会用数据和大家做解释。
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说过
”只要是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依法批准成立的保险公司,都可以去买。“
也就是在强调:买保险不挑保险公司,主要看保险需求和预算,
任何一家公司,你随便买都行,大家记住这点,以后不要再被忽悠了。
自打写保险以来,公子反复强调一句话:
咱们买保险,挑的是保险产品,而不是保险公司。
可是江湖险恶,你看那些线下代理人,卖着价格贵几万的保险,还挂着侠义道的招牌。
他们说:
——小公司没有实力,赔付没保障,而我们是大品牌,服务好,理赔快......blabla...
这时的你又懵了,求助无门心茫然。
也罢,
公子写了个长文,一次性解决大家的困惑。
江湖上保险公司林立,但是它远比你想象的要少。
现在内地有多少保险公司呢?
根据银保监会官网公布的信息,截至到2020年4月,在内地经营的保险公司,人身险公司99家,财产险公司88家。
以大家熟知的「中国平安」为例,它分为:平安人寿、平安健康险、平安养老和平安财险四家子公司。这四家公司各持有一块牌照,也就是说,仅平安一家就持有4块牌照。
而香港,点大的地方,就有一百五六十家保险公司,
相较之下,内地可以说是人丁稀落,少得可怜了。
量少的结果,是这些保险公司的质量真的很高。
我仿佛看到了你的满脸狐疑,真的吗?
在这些保险公司中,简单可以分为三大流派:
1)品牌公司
如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平洋、新华、泰康等。
这些大公司大多发源于上世纪末,股东实力较强、注册资金大,同时广告宣传投入较多、知名度高。
这些,也正是许多老百姓和保险代理人口中的「大公司」。
2)合资公司
比如瑞泰人寿、中英人寿、工银安盛、中信保诚等等
我们试举几例:
中英人寿:中粮集团和英国英杰华保险集团的合资,后者诞生于1696年,是英国最大的保险公司。
工银安盛: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五矿集团和法国安盛的合资,后者是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
瑞泰人寿:中国国电集团和英国耆卫保险集团的合资,后者成立于南非,业务遍布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保险公司,外有一流的国际保险公司做外援,内有大央企、大银行站台,才是真正的王者。
只是因为行事比较低调,不太重视广告和营销,导致知名度不高,但经营策略稳健,更注重长期稳定发展,
做到了真正的低调奢华有内涵。
3)新兴公司
常听说的比如百年人寿、信美相互、华贵人寿等等
我们也试举几例:
众安保险:三大股东分别是阿里、腾讯、平安
信美相互:大股东是阿里
百年人寿:大股东是绿城
华贵人寿:大股东是茅台
这些新兴公司出生晚,刚拿到牌照,市场就被巨头们瓜分完了。为了抢占份额,往往会低利润经营,注重市场规模发展,产品的价格一般会比较便宜。
但是实力一点都不差,背后都是国内知名大企业,大股东中最差的也是地方政府的「亲儿子」。
有些线下代理人开口就是保险公司分大小,那我可就纳闷了:
你来告诉我哪家算小公司?
在内地卖保险是要牌照的。而想拿到牌照非常难。
上图是保险法第68条的规定。第一条就写明了,要求股东是必须干干净净的,而且净资产不得低于2个亿。
而在真实情况下,没有20亿以上真金白银是很难办成这事的。而且即便是有这钱,也得有足够的背景,不然就得排队,据说在保监会排队等批牌照的公司都超过了200家。
可结果呢?2016年批了12家(其中寿险公司8家),2017年只批了6家,
2018年以来更是收紧审核标准,到现在为止还是“零批筹”。
京东还是趁着与安联的“联姻”,最后才合资入股的安联(中国)财险。
你就说严不严?你就说难不难?
所以说,保险是大佬们的游戏,是大佬们斗技的舞台,真不是随随便便阿猫阿狗就开得了保险公司的。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保险公司只有相对的大小,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是非常大的公司。
公子经常听到有人说,
——某某保险有30年的历史,是世界500强的企业,已经「大而不能倒」了。
这样的保险,买了才安全放心。
这些重要吗?重要,对保险公司自己重要。
但这些跟我们老百姓隔了十万八千里,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关我P事。
公子总结了下,真正对咱们老百
姓重要的是一共四方面:
0、安全
1、理赔
2、条款
3、服务
安全的问题公子先按下不表,在第三部分我会详细介绍每张保单背后的大家伙——保险公司的监管机制。
只丢个结论在这里,
所有保单的安全性都是一样的,只要五星红旗不倒,你的保单指定能赔。
大公司大而不能倒,小公司小而不会倒。同在银保监会的监管机制底下,没倒闭的可能。
大家都很安全,所以公子把安全性放在了第0位。
1、理赔
理赔是大家最关心的一个环节了,很多人总是会担心在小保险公司买了不赔。
这种担心,从逻辑上就有问题,
因为公司大,本不需要理赔的,保险公司都愿意赔?
因为公司小,本应该要理赔的,保险公司就会故意不赔?
好像不是这样的吧。
但凡是保险公司,理赔都有个原则,叫不惜赔、不滥赔。
如果风险明确,符合理赔条款无异议,那么保险公司完全没必要为了一份保单而丢掉自己的名声,要知道,理赔才是保险公司的口碑源泉。
同样,如果风险不明确,理赔条款界定不明显,这种情况就算是大保险公司,也是会产生争议的。
说得粗俗一点:保险公司从注册到运营,成本这么高,犯得着为几十万的一份保单斤斤计较?
理赔是大家最关心的一个环节了,很多人总是会担心在“小”保险公司买了不赔。
于是,公子拿到了部分保险公司2020年的理赔数据:
大家可以发现,各家保险公司的理赔率都能达到97%以上,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97%的理赔率并不是说保险公司从100张保单里随便抽出来三张说,这三张咱们不赔了。
每一张不赔的保单保险公司都有理有据:
咱们买的保险,就是和保险公司签订的一份合同,关于保障内容、理赔约定,从签订的那一刻起,就以法律合同的方式确定下来了。符合条款,保险公司不敢不赔,不符合条款,亲戚是保险公司董事也没用。
就是一句话,该赔一定会赔,不该赔一定不赔。
2、条款
这时候线下代理人说了,
小公司的合同条款有坑,而我们大公司比较重视品牌、讲究诚信。
这句话乍听起来挺有道理的,但是呢.......
无妨,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15年的时候,徐先生投保了平安的平安福,17年确诊得了冠心病,做了冠状动脉支架(非开胸),花了十几万。 出院后找某安理赔,结果被拒赔了。用户不服,到法院起诉保险公司,最后还是败诉…… 当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用户当时选择了伤害较小的手术方式,没有开胸,所以不属于重大疾病。 徐先生想,好吧,不算重疾认倒霉了,但是你总得给我算轻症,赔一部分吧? 而倒霉的是,XX福的条款比较黑,不保这个高发轻症。 坑爹了......
拿这些事情跟线下代理人讲,
线下代理人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大保险公司的条款,怎么能算是坑呢?
活脱脱一个现代版孔乙己。
咱虽不能一棍子打死说,大保险公司一定比小保险公司坑多。
但是从常理上判断,小保险公司合同里的坑要相对少。
由于所有产品的合同条款都是公开的,任何一个人都能轻易找到、看到,这其中肯定也是包括保险公司的竞争对手。
小公司本来就跟大公司竞争时处于下风,如果敢从条款上面动手脚,那真叫作死。
经验丰富的大公司一旦发现了,本来自家的销售人员就多,一人一句坏话就能让小公司声名扫地,再请几个自媒体宣传一下,那么这家小公司就很难咸鱼翻身了。
可是还是总有人会担心:
合同是保险公司编写的,万一把条款写个模棱两可,搞个文字游戏,到时候拒赔怎么办?
正是由于保险合同是保险公司编写的,所以遇到模棱两可的情况,从法律上讲是偏向你的。
但是公子见到最多的情况是,自己粗心没看条款,或者是没理解条款里的意思,然后需要理赔的时候,保险公司就理直气壮地说:你看看这里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是你没看。这时候法律就没办法帮你了。
那有人就要说了,咱们老百姓对看保险合同又不在行,一辈子看不了几次,哪里知道坑在哪里啊?
没办法,这时候就需要的是有良知的专业人士为你排坑了。
有问题,就来撩我吧。
3、服务
这时候,大保险公司说了,我们经历了XX年的积淀,在全国XXX都有销售点,我们的服务是小公司万万比不上的。
这可真是太厉害了,连「服务」这么抽象的词都整出来了。
好,我们就来搞搞清楚:什么叫服务?
对你热情的,那不叫服务。
给你送礼物,也不叫服务。
给你保费回扣的,那就更不叫服务了。
服务好可不是红口白牙,自己说好就算好的。
我们起码要有一个客观可量化的标准。
我挑了两个标准,可以参考一下:一个是投诉的比例,一个是理赔速度,
公子认为这两条能比较客观的反映一家保险公司服务的好坏。
先看投诉的比例,能找到指标有三个:亿元保费投诉量、万张保单投诉量、万人次投诉量。
这仨指标差不多,我们挑里边的亿元保费投诉量,也就是每一亿元保费,发生的投诉案件数。这数值越低越好。
数据来自保监会网站
图里用红色把几家大公司都圈出来了。
大家可以看出,不会因为是大保险公司,投诉比例就会明显下降。
也就是说,大公司虽然网点更多、人员更多,交易的纠纷,并不比小公司更少。
接下来说理赔速度,
线下代理人经常会黑小保险公司理赔慢,说自己家的保险即刻出险,确诊即赔。
然后夸张地说,在疾病面前,多块一秒钟就是生命的一线生机。
过分了.....
公子找到了部分保险公司20年度的数据:
所谓的大公司出险更快,就是个伪命题,大家会发现理赔时间上并不存在明显差异。
而且理赔速度本身并没有那么意义重大,现在不少医院在得知患者有保险的情况下,能够做到先手术再付款,大家不必太担心理赔快慢的问题,该赔的钱迟早是你的。
综合前面来看,大小保险公司之间理赔无差距,条款无高低,服务无优劣。
还有安全一项没详谈,接下来公子要告诉你:
一张保单的安全,跟保险公司大小无关。
可能有人还记得这事儿,17年王石和宝能系的股权之争,差点就让万科易主了。
而宝能系的排头兵就是家保险公司——前海人寿。
保险公司的现金流好,能够源源不断地输血。
所以大佬们才会盯上保险公司啊,
这都不是块肥肉了,这tm是个造血干细胞啊。
资本们真的会乱搞事情,
所以,每当资本们说「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的时候,
需要有人站出来说:「我国有一套完整的保险法」。
而这个人就是银保监会。
银保监会对保险公司的监管,是360°无死角的。
保险公司成立之难,我们在第一部分已经略谈过一二。我们主要聊聊运营和破产,保险公司接受的监管。
保险公司在运营时,接受的监管是三方面的:
1、保险资金运用监管
保险公司拿到我们的保费后,是不是可以为所欲为了?
当然不是。
保险资金的运用,也是要受到严格监管的。一般以固定收益类为主,股权等非固定收益为辅:
《保险法》第106条: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下形列式: (一)银行存款; (二)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 (三)投资不动产; (四)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所以,像某些共享单车拿用户的押金不知道干什么的情况,在保险行业是万万不会出现的。
2、偿付能力监管
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人称「偿二代」)监管制度于2016年1月正式实施,这套标准不仅与国际接轨,而且关键指标更是超越了欧美现行的标准。
按照「偿二代」的要求,保险公司在季末和年末都要建立详尽的数学模型,提交压力测试报告,确保自己有能力在99.5%的概率下无论发生什么事件都不会倒闭。
简单理解,监管要求每家保险公司能硬刚200年一遇的大灾难。(汶川地震这种是30-50年一遇)
偿付能力大于100%是最低要求,如果到不了保监会就会对保险公司做出种种限制了:暂停开设新的分支机构、暂停发行新保单、暂停销售占用资本金过大的产品等等。
3、再保险机制
你买一份保险,背后不只一家保险公司在保护。
还有很多「再保险公司」,也就是为保险公司提供保险的公司
《保险法》第一百零三条: 保险公司对每一危险单位,即对一次保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范围所承担的责任,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10%;超过的部分应当办理再保险。
保险公司在推产品的时候,会在全球范围之内,找一家或者几家再保险公司,约定好:
我把一部分保险费用让给你们;如果出险了,你们也要帮着我一起赔。
然后再保险公司也许还会再找几家公司,再再保险,再再再保险。
这样一层层的,把风险和压力分散到全世界。
这个机制,确实能起到很大作用——尤其是发生像天津港爆炸、911这种巨大灾难时。
曾有研报分析说中国有60%以上的保费最终分保到了全世界。
一家保险公司赔不起,还有全世界人民帮你兜底......
可是,如果真的出现极端情况,保险公司破产了怎么办?
你想象的难道是几个董事坐张桌子前商量:
——咱们干不下去了,撤吧。
浓浓的城乡结合部气息......
说撤就能撤。这一点银保监会也是万万不会答应的。
首先,第一部分咱就说了,保险牌照是个稀缺品,无数大佬都趋之若鹜。
所以假如任何一家保险公司说感觉要撑不住了,一定会有数不尽的土豪扑上来,哭着求着要接盘。
如果保险公司经营惨淡到令人发指,没有人愿意出资呢?
也不用急,还有个叫做「保险保障基金」的东西,
「保险保障基金」目前拥有资产一千二百亿人民币,每当有保险公司真的要经营不下去要完蛋了,「保险保障基金」就会出手救一把,让面临破产的保险公司重获新生,然后功成身退,深藏功与名。
「保险保障基金」自2008年成立至今,一共出手过四次,
第一次是帮了新华保险;
第二次是帮了中华保险;
后来的事情,新华保险上市,成为「品牌公司」之一,而中华保险,目前是偿付能力最高的保险公司之一。
第三次安邦保险被接管,「保险保障基金」又拉了一把,安邦保险转身变为大家保险,也顺利度过难关。
最近一次出手,是今年七月份,华夏、易安、天安财险、天安被保监会接管,暂由国寿、新华、中国太平财产、中国人民财产几家公司下场接盘。
大家看,连新华保险、安邦保险(注册资本最大)这样的大公司都曾差点倒闭,有什么可迷信大公司「大而不能倒」呢?
孩子再牛逼没用,最关键的,得有银保监会这种兜底的好妈。
保险保障基金,会依法依规保护我们普通老百姓的那张保单。
如果持有是人寿保单,像我们平常买的寿险。
保险公司破产,那么会依法转移到其他的保险公司,效力依然有效,丝毫不会受损。
如果持有的不是人寿保单,像我们平常买的重疾险保单,
去除保险公司清算赔得起的部分,
5万元以下的部分会100%赔付;超过5万的部分,会赔付90%。
比如老王买了50万重疾险,
保险公司清算后,只能赔的起30万,剩下的部分保险保障基金会赔:
最后到手30+5+(20-5)*90%=48.5(万元)
如果保险公司真破产倒闭了,保单会转移到其他保险公司。
也没问题,换了一家公司而已,指定还会赔。
这已经是最坏最坏的情况了,对咱老百姓也不会造成很大损失。
(发生这件事情的前提是:1、保险公司破产2、没有股东愿意接盘3、破产清算没留下一分钱 你细品这概率有多低,所以你买的保险,肯定能赔)
所以,保险的安全,靠的不是保险公司,而是背后有这么一堆大家伙。
无论大小公司,买了都很安全。
所以,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在同样的监管条件和法律保障的条件下,破产的可能性都是一样的。
五星红旗不倒,咱们的保单就有保障。
最后,我们做个总结:
1、保险公司没有绝对大小,只有相对大小,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是非常大的公司;
2、大小保险公司之间理赔无差距,条款无高低,服务无优劣;
3、一张保单的安全,跟保险公司大小无关,靠的是中国出色的监管制度。
咱们买保险时,保险公司是面子,保险产品才是里子。
某些保险公司搞人海战术,或是找明星代言,
彷佛把自己整的很牛逼的。
但你想想这些费用是不是得从你保费里出,关键是这些费用不是还一点半点,每年贵几千,二三十年贵将近十万块。
好嘛,买个保险,顺道养了家保险公司。
你就说坑不坑。
咱买保险买的是保障,产品才是硬道理。
别整那些虚的。
刘封孟达一度占领的上庸有多大?
(一)东三郡的由来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经过了长达一年一年零八个月的作战,刘备终于取得了汉中争夺战的胜利,拿下了汉中郡。
可是,此时刘备所取得的汉中郡,并不是一个完整地汉中,其中房陵、西城、上庸等地早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十一月曹操攻取汉中后,便是以当地的县为基础,重新划分为了房陵郡、西城郡与上庸郡。
因为这三个郡在汉中的东部,所以,东三郡也是由此得名,故而,在汉中击退曹军后,刘备也是将目光放在了东三郡。
七月,刘备正式进位汉中王,而后调派关羽下辖的宜都太守孟达,正式率军约四千人,从宜都郡秭归北上,正式进攻房陵。
与此同时,刘备担心孟达独自不能胜任这样的任务(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因此,便又派遣自己的养子副军中郎将刘封率军数千人从沔水东下,与孟达从两个方向,夹击东三郡。
同年八月,刘封孟达进军顺利,一举平定了上庸、房陵、西城三郡,那么,这三个郡的战略地位如何,土地面积又是多大呢?
在当时,上庸郡的治所在上庸县(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四十里堵水北岸),上庸郡辖北巫、安乐、武陵、安富、微阳等五个县,有户数一万四千四百四十八户。
房陵郡治所在房陵(今湖北房县),所辖区域相当于今湖北房县、保康、竹山、竹溪等县及神农架林区北部地,西城郡具体范围大致在今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一带。
这里的总计土地面积约四万七千平方千米,在汉末汉中人口在籍总数为二十六万余人,而上庸等东三郡只是汉中九县中的三县,所有人口不会超过十万人。
那么,就是这样的一块土地,到底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呢?
(二)对于蜀汉的战略意义首先,东三郡与汉中郡整体呈现着西北东南的走向,在其内部北靠汉中平地、内为安康盆地,西北方向便是秦岭子午道、褒斜道等重要出口,西城郡的北面则更是终南山,连接着蜀汉北伐的一条通道骆谷道。
其次,此地以秦岭隔开,西部是陇东高原、北部是关中盆地,依靠着汉水顺流而下,东面便是南阳盆地,是为荆州的南阳郡、襄阳、樊城一带,西南部则是益州的大巴山区。
所以,不难看出,东三郡虽然地辟民稀,可是,在刘备集团来说,一方面此地可以拱卫汉中,进而拱卫益州,随时作为抵御曹魏的前线阵地和北伐出师的战略要地。
另一方面,占据着东三郡便可以对南阳盆地,也就是荆州南阳郡、襄樊地区的曹魏占领区形成居高临下的压力。
若荆州还在刘备手里,东三郡则恰好可以和留守荆州的关羽配合,从西向东沿江而下,居高临下,配合关羽的从南向北的进攻,这样一来,军事胜利的把握就会更大。
因此,不难看出,东三郡的独特的地理作用,在当时来说,对于刘备集团,是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的,故而,不得不说,刘封占据此地,的确颇具战略作用,至于东三郡的丢失,那便是后话了。
想做不用操心又有稳定收入的投资?
手里有20万,想做不用操心又有稳定收入的投资,该怎么投资?作为一个在银行工作的人,我的建议只有三种可以选择,存款、大额定期存单和国债,对于没有理财常识和专业理财能力的人,这几年我不建议买基金或者炒股,因为风险太大,对于基金和股票而言20万真的太少了,风险承受能力很弱,20万的本金经不起折腾。20万用来投资实体店或者房产更是不现实,周期太长了。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其实都是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都是保守型的投资者。20万对于任何人来说不是一笔小钱,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能有20万肯定是也是我们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钱,投资一定要以保证本金安全为前提,如果进行理财或者炒股风险承受能力太弱了。
不想操心还想有稳定的投资收益,大额定期存单和国债再合适不过了,可以说是老少皆宜。
别说20万了就是有200万照样买大额定期存单,我在银行网点工作期间办过500万的大额定期存单,办理过2500万的定期存款,比我们有钱风险承受能力更强的人都选择可存款和国债之类的投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选择呢。风险承受能力更强的人都在选择规避风险,我们更不能激进。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没有理财专业知识的普通老百姓而言,这几年的市场环境根本不适合炒股或者买基金,风险很大。
我身边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大学同学我们学的都是金融专业,也是干的金融行业的工作,他今年年初用20万买基金,仅仅半年过去了亏损了7万多。
为什么我建议选择存款、大额定期存单和国债,因为这三种投资方式都是保本保收益的,至少本金是安全,而且利率提前约定好了。如果是别的投资方式你今天可能收益了1万元,明天你可能就要亏2.5万。
如果20万用来购买大额定期存款,我所在的网点定期3年的利率在2.8%-3.2%之间,一年的存了利率收入也有5600元的收入了。
可能很多人觉得20万的本金1年的收入才5600元太少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千万不能有这种想法,炒股和买基金赔钱的人往往都是由这种想法造成的,要记住一句话钱难挣。
国债也很安全,以国家的信誉作为担保,可以说是很抢手,一经发售很快就被抢完了,也可以看出很多人的风险意识还是很强的,都在规避风险。
因此,如果手里有20万,想做不用操心又有稳定收入的投资,可以选择定期存款、大额定期存单和国债,这是最明智的投资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