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ak,巅峰时期的凯尔特人四巨头能打得过勇士四巨头吗

2023-05-09 11:10:03 142阅读

骑士ak,巅峰时期的凯尔特人四巨头能打得过勇士四巨头吗?

凯尔特人称得上四巨头的时期在10-12期间,10前隆多还在成长球队还是三巨头,12后雷阿伦出走凯尔特人基本走上了重建道路。而这个时期的凯尔特人,要说强,真的不强,三巨头都老了,加内特还经历过一次大修,这个时期的凯尔特人与如今的勇士相比,说实在的,胜算不大。虽然这只球队在12年的东决面对热火率先拿下赛点,但是随后詹姆斯一波爆发直接将雷阿伦打到服,就和16年勇士把杜兰特打服一样。

应该说,那只凯尔特人和如今勇士打一个系列赛的话,输面还是大一些的,但是打到抢七,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骑士ak,巅峰时期的凯尔特人四巨头能打得过勇士四巨头吗

其实那只凯尔特人最可怕的不是球员实力,而是球员的韧性,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回答说会防到勇士怀疑人生,每个位置的防守都不弱,且防守所需要的意志和态度仿佛在每个球员的属性中都是被加到了最大值,站在场上确实有铜墙铁壁的感觉,球队的每个人仿佛都像加内特一般“愿意为了胜利死在场上”,这是让人畏惧的;相比起来,勇士看起来就更加轻松随意一些,但这不是他们真的在场上不拼,而是自从杜兰特加盟以来,他们还没有遇到需要他们发挥120%潜力去面对的对手,这才是如今NBA不够精彩的地方,勇士的对手拼了命一般,勇士还是按部就班打,手感好的晚上碾压对手,手感差的晚上少赢几分,差到没边儿了输一场。

其实拿凯尔特人四巨头时期与如今的勇士相比还是不公平的,如今勇士四巨头可都在巅峰啊,那个时候的凯尔特人只有隆多一人尚在巅峰啊,这个很不公平嘛;真的要比,就都放到巅峰来比,但是如果都放到巅峰来比的话……你们知道11年凯尔特人首发中锋是奥尼尔这件事吗……

不开玩笑的说,中锋还是用帕金斯好了,那么两队中锋半斤八两,大前锋04加内特打爆格林应该没悬念吧,小前锋06皮尔斯和杜兰特兑子应该没什么疑问吧,分卫07雷阿伦和汤普森兑子应该也没什么问题吧,控卫上12隆多恐怕要稍逊库里一筹吧,这么一算,04加内特就是凯尔特人最大的boss,科尔绞尽脑汁恐怕也难找到方法来限制,毕竟他手头既没有卡尔马龙,又没有奥尼尔(参考04西决)。

所以说,勇士如果说是去欺负10-12期间的凯尔特人,凯尔特人输也不丢人,而且私以为勇士系列赛也不会赢得轻松;而如果是面对巅峰的凯尔特人四巨头,那么,也许凯尔特人也不会赢得很轻松,但是系列赛最终获胜的应该是凯尔特人。

防弹衣能挡住弓箭吗?

防弹衣和弓箭都是有等级的和类别的,简而言之重型防弹衣可以挡住一般弓箭。

关于防弹衣防弹级别,国外有许多标准,但常用的是美国NIJ标准,此标准中有6个级别,分别是:Ⅰ级、ⅡA级、Ⅱ级、ⅢA级、Ⅲ级、Ⅳ级。防护能力从低到高,其中ⅢA级要求能防微冲发射的9mm手枪弹,弹速为:420m/s;ⅢA级一下的个个级别都是防9mm手枪,弹速:360m/s以下,一般

国外客户

大都要求防弹衣的防护级别是ⅢA级,Ⅲ级防护是在防弹衣的前后加两块300mm*250mm的

陶瓷复合板

,没块板的厚度:18mm,重量:2.6kg,这个级别要求能防北约的M80弹(7.62*51弹,弹速:800m/s)这个级别里还有AK-47、56式步枪发射的普通弹。Ⅳ级也需要加陶瓷板,板的厚度:21mm,重量:3.3kg,要求能防M1发射的穿甲弹,弹速:850m/s。 防弹衣ⅢA级以下为软质,不需要陶瓷板。

软质防弹衣

的防弹层材料有国产和

进口材料

之分。国产材料是白色超

高强聚乙烯纤维

;进口的材料为凯夫拉(KEVLAR)黄色;

防弹衣的价格

与所用材料有关,还与防护面积有关,面积越大,价格越高。常见的防弹衣有三种防护面积:背心式(0.27平方米)马甲式(0.32)全防护式(带护裆0.60)关于弓箭

这里帖一张英国长弓的各种箭头:

这张图截取自锻造大师Hector Cole的个人网站,历史上实际用于对付重甲的箭头应当是像像Type10和Type12这样的短波金箭镞,而不是更像“穿甲箭头”的Type

7 needle bodkin。这种较长的箭头本来是用来对付锁子甲的,在有些测试里用这种箭头测试板甲时折断也不算奇怪,即使穿透,

逐渐扩孔的过程也会使穿深大减,而且创口太小。当然,战争中使用的最多的应该是像Type16这样的箭头,较小的横截面加上倒钩,兼顾穿透力和杀伤力。

早先discovery曾经有过一个测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R0pvYkZy7A

(需翻墙)

亚洲方面,譬如我们的邻居韩国,传统弓算是国技,相比日本人的弓道,韩国人的gungdo更加讲究射箭本身:

标准的传统弓靶子是大约2*2米大小,距离则是变态的145米,即使是这个距离,也只需要很小的仰角就可以命中,而且作为一项群众运动,这些弓的拉重不可能很高,大多数应当在50磅以下,入门应该在30磅左右,由此可以想见韩国传统弓的效率必然是相当之高。韩国传统弓运动员可分1—9段。目前的规则是,在升段比赛中1轮5箭,共9轮,总共45支,射中25支为一段,39中为九段,目前九段选手应该只有48人。最近的韩国电影《鸣梁海战》有大约百米距离命中人体的桥段,看来并不算虚构。

============老回答分割线===========================================

先上数据吧,对于历史上恐怕是最有名的抛射兵器——英国长弓,各种测试是比较多的。长弓全盛时期,拉力普遍在150磅上下,也就是68千克力。对于这样拉重的紫杉木长弓,在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用多普勒弹道雷达测得的数据如下:

53.6g箭初速64.3m/s 动能111J 弹道末端48.9m/s64.1J 实际最大射程在312m~328m之间,末端能量剩余58%

95.9g箭初速53.0m/s 动能134J 弹道末端 44.9m/s89.9J 实际最大射程228m~249m之间,末端能量剩余67%100+焦耳的发射动能差不多相当于现代手枪的三分之一,配合合适的箭头可以在近距离有效贯穿早期的锁子甲甚至板甲(后期中碳钢打制的米兰甲穿透会比较困难,但仍不失可能性)

至于实战中的威力,英国人倒是有不少记载。长弓最早差不多是威尔士人开始在狩猎中系统使用的,英格兰入侵威尔士的过程中,威尔士人的长弓给英格兰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爱德华一世的随军牧师的记述中,仍然可以看到那些恐怖的记忆:在1182年的阿伯盖文尼(Abergavenny)围城战中,威尔士人发射的流矢穿透了四英寸(10厘米)厚的橡木城门(拉丁文原文是palmalis fere spissitudinis transpenetrarun,直译成英文是theypenetrated nearly the space of a palm,Robert Hardy认为a palm相当于现在的a hand,一掌宽,也就是四英寸,至少也有三英寸,想在25码上达到这样的穿透力,弓的拉重至少要有100磅,并且需要特殊的箭头形状)。当时有位诺曼领主布劳思的威廉曾想废除威尔士人拥有武器的权利,在武力镇压中一位骑士被长箭贯穿了又锁子甲保护的大腿,箭头继续前进射穿了木质马鞍并给坐骑造成了致命伤(Ref.14)。类似的例子还有骑士在一条腿被贯穿后想掉头离开时另一条腿又中箭,两支箭就这样把他钉在了马上。

题主提到的箭雨,欧洲中世纪应该是比较常见的,几场著名的战役,克雷西,阿金库特,陶顿等等,这里我列一段对于阿金库特的描述:

1415年,阿金库特(这个译名应该来自于英语发音,Agincourt在法语中的发音更接近“阿让库尔”),法国人再次为自己的散漫轻敌付出了代价。在两片密林之间的狭窄农田上,连夜的暴雨让土地一片泥泞。此时的英国已是兰尼斯特兰开斯特王朝,国王不再是分不清的爱德华数字,而是更加分不清的亨利数字。亨利五世手中只有6000人马,其中大约5000民长弓兵,经过连日的行军,粮草已断,还染上了痢疾。面对拦截的三万名法军,英军们可谓从里到外百转回肠。两军在阳光中对阵了数个小时而没有进攻,亨利五世深知此为背水一战,拖延就意味着战斗力的流失。于是他命令两翼的长弓手向前推进至敌阵前锋大约三百米处列阵,并把削尖的树干斜向前方插入地面作为简易的防御工事。这数百米的行进距离是英国人最脆弱的时机,此刻法军若在长弓手列阵之前发起冲锋,其优势兵力面对几乎毫无防护的长弓兵们完全可以一举击溃。随着“Ready your bows! Nock!Mark!Draw!”以及最后一声“Loose!”的号令,5000名长弓手发出了第一波齐射。

Fig.24阿金库特战场形势图。泥泞的耕地终将成为法军的噩梦。

5000支箭带着嗡嗡声以大约40度的仰角跃升至数十米的高度,然后急剧下落。在法军看来,英军阵地上如同升起了一小片乌云,几秒钟过后,这片乌云带着阴影就飘到了法军上方,猛烈的砸在了骑士们的盔甲上面,一时间尖利的撞击声震耳欲聋。不过300米差不多是长弓实战时的极限射程,在这个距离上很难对披甲的士兵造成伤害。然而还是有不少战马中箭,一时间打乱了法军的阵脚。两翼的法军骑兵按捺不住,再次自行执行plan B,率先冲了出去。无奈的法军指挥官只好让阵中的披甲步兵跟着骑兵发起冲锋。泥泞的地面再次帮助了英国人,在没膝的烂泥里,重甲骑兵的冲击变得非常缓慢。300米的距离,这些骑士们花了40秒(Ref.8)。按照长弓手们每分钟六只箭的射速,以及可能更高的爆发射速,这大约2400名骑士在不到一分钟内承受了4到6波齐射,也就是近3万支箭。中箭的战马把背上的骑士抛在地上,又被后面跟上的骑士踩入烂泥。冲到阵前的骑士一时被简易的鹿砦阻挡,成为后撤的长弓手们的靶子。残余的骑士试图调转马头夺路而逃,结果迎面碰上紧随其后的步兵,一时乱作一团。待这些重甲步兵们在泥泞中踏过战友的尸体冲到阵前时,早已气喘吁吁,正好被亨利的900骑士以逸待劳,一些长弓兵们也冲进阵中,几个人对付一个骑士,用匕首刺入盔甲腋下的缝隙。剩下的法军试图撤退,结果又被第二攻击波挡了回来,战场再次变成的屠场。

Fig.25 泥泞中的骑士。此时的全身板甲已经相当成熟,长弓即使近距离也难以射穿。Ref.33也许你会问,法军的弓箭手此时在干什么?在战前列阵的时候,那些不甘人后的法军骑士们就强行推到前列,结果本该前突提供长程火力的弓箭手们反而被迫退居二线,结果整场战斗法军弓箭手们几乎一箭未发。是役,阿金库特狭窄的战场上插满了近50万支箭,如同大雪覆盖,法军阵亡大约7000到一万人,绝大多数是贵族。一种简单的武器,一些“低贱”的平民,再次与贵族的对决中取得了胜利。

(这段引用来自我自己写的小连载:

【连载】漫谈弓箭:更新第一部:弓箭史话(二)——英雄出草莽

这里我想抛开箭来谈谈弓的威力,换言之,这张弓到底能给箭提供多达的速度/动能,之后的事情,就看你选择什么样地箭头了。这个问题我在另一个回答

古代战争使用的弓箭射程有多远?

里已经说了很多,这里就复制一部分过来:毫无疑问,提高拉力是个很简便的方法。第二,更长的拉距显然也会提供更长的做功距离,提高蓄能。假设我们的射手是同一个人,也就是说,拉力和拉距基本是个定值,那如何提高射程呢?首先,即使最大拉力和拉距都一样,拉力 vs 拉距的关系是可以改变的。比如这个图,下半部分的白色区域是142cm长度的短弓的拉力曲线,那条几乎是直线的则是185cm的长弓的拉力曲线,即使拉锯一致,长弓也可以积蓄更多的能量。如果采取更多地措施,譬如弓两端略翘起的弓梢,则可以让弓的拉力曲线更“凸”,获得更好地蓄能。其次,即使总得蓄能一致,弓能把更多比例的能量传递给箭也可以获得优势。上个自己画得图。弓在回弹过程中,弓体本身的运动也会消耗一部分能量。如果一张弓更轻,并且有着更合理的质量分配(比如不要在两端加各种死重),就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这样一来,如果两张弓蓄能一致,那么发射的箭越轻,效率高的那张就更有优势,而发射重箭时,这一优势则会大大缩小。

而古代东方民族普遍使用的合成弓(Composite bow,为了和现代的所谓 复合弓 区别,我习惯叫合成弓),优势在于同样拉力的前提下可以获得比单体弓更低的弓体质量,比如以效率出名的土耳其弓,同样拉力时等效质量差不多是长弓的一半。土耳其弓有个独特的分支叫做Flight Bow,专门用来射远。19世纪英国人从奥斯曼土耳其那搞到一批回去测试,有记录的最大射程是900码,也就是超过810米的距离。Atarn的网站上则有对现代作品的测试,其中有张拉力曲线的图:

可以看出土耳其弓的拉力曲线是相当上凸的,蓄能首先就有优势。初速测试更加惊人,其中一张125磅拉力的Flight Bow,发射203格令的轻箭(差不多13,4克),初速高达357fps,也就是108.8m/s,这个初速已经和那些性能最好的现代复合弓不相上下了。不过这个时候的效率不到50%,也就是超过一半的能量都被弓本身吸收了,如果这个效率再低下去,对弓本身就会有严重的损害。

很多人都忽略了箭頭的材質,古代的箭頭早期還都是用木頭和青銅,根本沒有破甲的能力

而後期的箭頭即使是用鐵製,多半也都是用硬度不高的熟鐵鍛打或是鑄造,要穿透反覆鍛打成碳鋼的盔甲,並不是那麼簡單的。而現在人很多拿弓箭去射鋼板,強調弓箭的威力有多強,但都是拿現代的鋼製甚至是合金製成的箭頭去射,這樣會準確嗎? 事實上如果拿古代的箭頭去射現代的鋼板,恐怕擊中時箭頭就鈍掉了,哪能有多少穿透力呢?

除非遇到三臂床弩,重型防弹衣还是够用的,不过很重容易被近战

穿越火线钻石抽奖有哪些武器?

穿越火线游戏中,钻石抽奖是玩家们最为期待的活动之一,因为可以获得稀有的武器和道具。钻石抽奖中包含了很多种类的武器,比如狙击枪、步枪、手枪、冲锋枪等。其中比较受玩家欢迎的武器包括:AK-47金武士、M4A1暴怒野兽、AWM银蛇、沙鹰-无限等等。钻石抽奖中的武器品质非常高,不仅外观精美,而且属性也非常优秀,是玩家们提升战斗实力的重要途径。同时,钻石抽奖中也会有一些稀有的道具,如背包、头盔、手套等等。总的来说,穿越火线钻石抽奖中的武器和道具都非常值得玩家们去争取。

1999年选秀的质量怎么样?

这是20世纪NBA最后一次选秀,虽然没有超级巨星,但也涌现了很多优秀球员:弗老大、马努、阿泰等人,中国球员王治郅也参加了这次选秀,在第二轮被小牛选中。如果以生涯最终获得的荣誉和数据重新排名,会咋样?

第十名:史蒂夫•弗朗西斯(实际顺位首轮第二位)

联盟里叫史蒂夫的不少,有纳什那样的优秀控卫,有科尔那样优秀的三分手,但弗老大绝对是这些人里面中国球迷最熟悉的,因为正是弗老大帮助火箭用状元签选中了姚明,和姚明合作了两个赛季。作为当年的榜眼,弗朗西斯本身实力不差,生涯场均18.1分5.6篮板6.0助攻,职业生涯四次入选全明星,但因伤病原因只打了9个赛季。弗朗西斯善于突破,背打能力也很出色,虽然防守技术差,但依靠出色的身体素质和防守态度,在同位置的防守中优势明显。

第九名:罗恩•阿泰斯特(实际顺位首轮第十六位)

这哥们喜欢改名字,现在叫“慈世平”,和姚明在火箭当过队友,也来CBA打过球。阿泰斯特以防守著称,球风彪悍,他是少有的拿到过最佳防守球员的外线,不过巅峰的阿泰强的可不只是防守,国王时期的他曾经有过场均20.5分的赛季。早期参与过NBA最臭名昭著“奥本山宫殿”斗殴事件,差点毁掉职业生涯。后期脾气有所收敛,2010年和奥多姆一起在湖人拿过总冠军。职业生涯17年,一共入选了一次全明星、一次最佳阵容、四次最佳防守阵容,改过N次名字。

第八名:安德烈•米勒(实际顺位第八位)

米勒知名度并不高,可能和其球风普通有关,但其实力不容小觑,生涯总得分16278分,同届第四;总篮板4795个,同届第五;总助攻8524次,同届第一、历史第11。在职业生涯前13年的1048场比赛中,他只缺席了4场比赛,并保持着联盟最长的连续632场的出场纪录。有过单场52分的表现,2001-02赛季助攻王,但生涯为进入过全明星。

第七名:贾森•特里(实际顺位第十位)

绰号“喷气机”,生涯总得分18881分,是本届选秀中得分最多的球员。虽然职业生涯未进入过全明星,但实力强劲,拥有长达19年的生涯,并且有多个赛季场均得分接近20分,还是2009年的最佳第六人。2011年,特里在小牛作为球队的第二得分点,辅助诺维斯基拿到了总冠军。

第六名:拉马尔•奥多姆(实际顺位首轮第四位)

奥多姆是一位非常全面的球员,被称为“左手魔术师”,在NBA的首秀也惊艳联盟,第一场比赛拿下30分12篮板。职业生涯共14年,在湖人2008-10年两连冠期间发挥重要作用,在2010-11赛季获得最佳第六人,但职业生涯从未进入过全明星。生涯场均13.3分8.4篮板3.7助攻。

第五名:拜伦•戴维斯(实际顺位第三位)

戴维斯的力量和速度在控卫中都属一流。基本功扎实,控球能力突出,擅长高速切入和急停跳投,三分球也有一定准头。职业生涯两次入选全明星,两次抢断王,带领勇士上演过黑八奇迹。巅峰时期可以拿到22.9分4.3篮板7.5助攻的全面数据。

第四名:埃尔顿•布兰德(首轮第一顺位)

作为状元,布兰德成为公牛队“后乔丹时代”的第一位核心球员,并在新秀赛季与弗朗西斯共享最佳新秀奖杯。但只在公牛打了两个赛季,在2001年来到洛杉矶当船长。布兰德生涯从来虽然没有拿过总冠军,甚至只打进过五次季后赛,但是他的表现绝对对得起顺位——生涯场均15.1分8.5篮板2.1助攻1.7盖帽,一共6个赛季得分超过20分,并且入选过两次全明星和一次最佳阵容。直到现在,布兰德依然是快船队史总得分和总篮板的第二人。

第三名:理查德•汉密尔顿(实际顺位首轮第七位)

活塞五虎之一,因其犀利的跑动后接球跳投被称为“中投王”,把汉密尔顿排到前三可能会有很多疑问,但汉密尔顿绝对值得这个排位。乔帮主二次在奇才复出时,汉密尔顿当过乔当队友,也能拿到场均20分。在转会到活塞后,帮助活塞连续六年打进了东部决赛,其中2004年和2005年,活塞两次打进总决赛,收获了一座总冠军,汉密尔顿可谓功不可没,场均20分左右。职业生涯14年,汉密尔顿场均可以拿到17.1分3.1篮板3.4助攻,获得过一次总冠军,并且入选过三次全明星。

第二名:肖恩•马里昂(实际顺位第九位)

这一届的成材率还是很高的,高顺位球员基本没有水掉的。马里昂人称“骇客”,绝对是这届选秀最被低估的球员之一,能从一号位防到五号位,巅峰时期的他场均可以拿到21.8分11.8篮板2.0抢断1.7盖帽,他的打法非常超前,如果放到现在绝对是更抢手的人物。尽管在太阳时期没有夺冠,但是转会独行侠后,他成功拿到了一座总冠军。除此之外,马里昂还入选过四次全明星,同届第一;两次最佳阵容,并列同届第一;总得分17700分,同届第二;总篮板10101个,同届第一。

第一名:马努•吉诺比利(实际顺位次轮第五十七顺位)

马努绝对是人生赢家,以上球员都在首轮且排名靠前,但马努只是1999届的第57顺位,虽然是1999年新秀,但马努直到2002年才登录NBA,此时的马努已经25岁。但马努属于即插即用型球员,进入联盟很快就熟悉了NBA的节奏,生涯结束之时,吉诺比利拥有四座总冠军,并且每一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负自己“妖刀”之名。除此之外,吉诺比利还入选过两次全明星、两次最佳阵容,当选过2008年的最佳第六人。除了在NBA取得巨大成就,在国际赛场上吉诺比利也是成就斐然,2004年奥运会率队击败美国梦六获得金牌,并当选MVP。

这一届新秀,现在看来是被低估的一届新秀,虽然没有超巨的涌现,上线不高,但成材率却很高,除了以上球员,还有不少有一定知名度的球员:基里连科、詹姆斯•波西、马盖蒂、鸟人安德森等。

作为中国登录NBA第一人的王治郅当年的选秀顺位是次轮第36为,比吉诺比利还高21位,但是很可惜,大致并没有在NBA闯出名堂,不过为后来中国球员进入NBA提供了一些便利条件。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感谢大家关注,我是不懂球的塑料袋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生死狙击中什么是最好的枪?

在生死狙击游戏中,很多玩家喜欢询问哪把枪好,哪把枪厉害,其实小坑在这里给大家的建议就是不管什么枪都是非常不错的,如果非要细说的话,那么就要分情况来决定了。 如果你喜欢玩变异模式的话,那么加特林、巴雷特,只要是子弹多或者是那种威力超大的枪,都是好枪。 当然如果你是玩爆破模式的话,那么就需要稳定性强一点的,比较容易控制的枪才是好枪,比如说m4a1a、ak47a等等这系列的枪。 最后总结一下吧,其实不管是什么枪,只要是本身技术好的话,用什么枪都是无所谓的,所以小坑在这里希望大家都能够多多练习,早日成为高手。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