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vf警告码1,这些都代表的什么意思

2023-05-08 10:00:05 158阅读

tenvf警告码1,这些都代表的什么意思?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听到一些俗话(老话),尤其是在农村,小时候经常能听到爷爷奶奶给我们一些忠告,最后还不忘说一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比如“黄鳝不吃头,田螺不吃尾”,这句俗语的意思就是吃黄鳝尽量不要吃头,吃田螺尽量不要吃“尾巴”,原因是黄鳝头和田螺尾有很多毒素。

tenvf警告码1,这些都代表的什么意思

虽然黄鳝头没有什么毒素,但是肉少,处理麻烦,确实很少有人吃,而田螺尾其实是田螺的内脏囊,这里有许多未消化的食物,还可能有寄生虫,所以最好不要吃。由此可见,虽然许多俗语的解释有些问题,但是对人是有益处的。

那么,俗话说得“七月蜂,八月蛇,九月的黄鳝摸不得”有没有科学依据呢?答案也是肯定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句俗语背后的科学性。

“七月蜂”

七月蜂中的“蜂”指的不是蜜蜂,而是马蜂,也就是胡蜂。胡蜂是胡蜂科下所有昆虫的统称,世界范围内有至少有5000种,其中在我国分布的就有200种,而且在我国马蜂呈全国性分布。

在农村生活过的小伙伴对马蜂肯定不陌生,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跟几个小伙伴一起去山上打马蜂窝(危险,请勿模仿),第一次受伤被蜇了一个大包,疼了很久,之后就知道带点“装备”了-一件大人的旧棉袄。

几个小伙伴在距离马蜂窝十几米处,趴在地上,捡一些石头,看谁扔得准,一旦击中,赶紧用棉袄将自己包起来,如此几次,马蜂窝就掉下来了。

这是一件刺激而危险的事情,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很少能够全身而退。正是因为喜欢去打马蜂窝,所以家里的大人通常会嘱咐一下:不要打,实在想打就选小的蜂巢,而且到了七月就不要打了,否则后果很严重。

那么,为何七月的蜂不要打呢?有两个原因:

第一,七月恰好是孩子放假的时候,此时许多小伙伴会为了找刺激去打马蜂窝(强烈不建议)。

第二就与马蜂的习性有关了。马蜂一年可以繁殖三代,第一代是从6个月中旬开始羽化,第二代在7月份前后,第三代在7月中旬-8月份,从马蜂的羽化时间看,它们一年之中最集中的就是7月份,所以此时一个马蜂窝中的马蜂数量会达到全年最高。

一旦去捅了这样的马蜂窝,人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除了马蜂的数量最多外,在繁殖期,马蜂的警戒范围在十几米,它们的攻击性会格外的强,可能我们不去碰它,它们就会集体进攻了,而且在羽化的高峰期,工蜂的追逐性也强,追着入侵者飞个百米是没有问题的。

作为一种具有混合毒素(溶血毒和神经毒)的昆虫,一旦被多只马蜂蜇伤是有生命危险的,所以,奉劝各位远离马蜂窝,如果它在我们的生活区附近,请专业人士前来灭杀,切勿自己动手。

因此,七月蜂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此时它们的数量最多、攻击性和追逐性最强。

八月蛇

蛇是一类让大多数人都感到害怕的动物,正是因为这种害怕,许多人会选择去伤害,而“八月蛇”的意思就是八月份的蛇最好不要不伤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有两个主要的因素:

第一,八月是许多蛇的繁殖期。从繁殖方式看,蛇分为卵生和卵胎生两大类,其中卵生大多数蛇通常在每年的5-6月进行交配,产卵期主要集中在6-8月,这是没有太大的问题的。但是对于卵胎生的蛇类来说,它们的主要产仔期在7-9月,其中8月份是最集中的。

在这段时间内,蛇的性情会大变,原本温顺、胆小的蛇都会变得非常有攻击性,所以,8月份去碰蛇,被咬的几率会增加,而且一旦被毒蛇咬伤,是有生命危险的。

第二:八月份的蛇进食欲更强。在温带生活的蛇都有冬眠的习性,而蛇的冬眠往往是从10月中旬开始,一直持续到次年的3-4月份,在这长达半年的时间里,虽然蛇的新陈代谢很慢,但是几个月不进食也需要更多的能量储备,所以,大多数冬眠的蛇在每年的8月份开始变得更具捕猎欲。

这是因为它们要为冬眠储备能量,此时人如果去碰它们,更容易被攻击。

因此,八月份的蛇会因为繁殖和“贴秋膘”的原因变得极具攻击性,这是不要碰的原因。当然从生态的角度看,蛇是一类主要以老鼠为食的爬行动物,对老鼠的数量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从野生动物保护的角度看,目前我国大部分的蛇都是保护动物,所以,我们都不应该去主动的伤害它们。

九月黄鳝摸不得

黄鳝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鱼类,这是因为它们多肉、少骨、肉质鲜美,所以在我国长江以南,自古以来就有钓黄鳝的习惯。那么,为何九月的黄鳝摸不得呢?

其实,黄鳝作为一种肉食性的鱼类,什么时候摸它,它都会咬人,跟季节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九月黄鳝摸不得并不是因为咬人,而是另外两个原因:

第一:不肥美。黄鳝一年之中,最肥美的季节集中在6-8月,因为在这个时期内是黄鳝的繁殖期,繁殖期的雌性和雄性都相对来说粗壮很多。但是,一旦过了8月份以后就不同了,因为雌性黄鳝会在产卵后性逆转为雄性,性逆转后的黄鳝虽然没有毒性,但是其体型会变小,肉质也会变差。

而到了9月份,生产完的雌性黄鳝基本上都完成了性逆转,自然就不太适合吃了。

第二:影响可持续性。虽然以前的人对科学知识不是很了解,但是他们起码懂得可持续发展,比如“不打三春鸟、不吃四月鱼”就是知道这是鱼与鸟的繁殖期,为了持续性,人们都会在这个时期停止大面积的捕猎行为。

黄鳝也是如此,在8月份产卵之后,黄鳝有护巢的习性,因为刚孵化的黄鳝在一个多月内都可能成为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所以成年黄鳝护巢能够大大提高小黄鳝的存活率。此时,如果将黄鳝抓走,那么就等于杀死了一个繁殖期内所有的小黄鳝。

总结

许多俗语都是勤劳的劳动人民通过日积月累的经验得出来的,虽然以前的人可能不懂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但是正是有了这些俗语,才让人形成了一定的习惯,避免了在特殊的时期伤害野生动物。

其中“七月蜂、八月蛇以及九月鳝”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前两者是为了人的生命安全,后者是为了可持续发展。

哪些科技产品乍一看无用?

对于不想做家务的懒人,这些高科技产品,简直就是救星啊,今天给大家分享几个自己使用过的产品,一旦用上,就完全离不开了,这些完全是提升幸福感的科技产品。

第一个,洗碗机

第二个,智能门锁

第三个,洗地机器人

洗碗机

洗碗机,这个对于多数家庭来说算是比较鸡肋的一种生活电器,但是当第一次真的使用之后,真的是被它的效果惊艳到了。家庭生活中,很多朋友比较讨厌的就是洗碗了,在吃完饭后,在沙发上葛优躺才是最舒服的状态,洗碗什么的,简直是浪费时间,所以在很多时候,都在想要是碗筷都是一次性的多好,直到接触到洗碗机之后,完全爱上了它,当时体验的洗碗机是一台移动式的,安装非常方便。

第一次体验的是沾满油污的碗,直接放入洗碗篮,加入洗碗粉,选择智能模式,这个模式洗碗机会自动是被水的脏污程度,然后匹配一个最佳洗涤模式。等待洗涤结束就可以。大家可以看下洗涤效果

几乎跟手洗的媲美。真是提升幸福感利器啊。

智能门锁

每年因为忘带钥匙而找开锁公司开锁花了多少钱?强迫症每次出门都要回去多次确认是否锁上门,加班很晚到家开门影响家人,那么,如果家里装了一把智能锁,那简直不要太爽。指头一按,秒开。

洗地机器人

扫地机器人吸灰尘还是可以的,但如果地上有水,那就没什么太大的作用。总的来说,还是洗地机器人更加好用,可以根据地面脏污程度自动调整喷水和吸力大小,使用自动模式用着非常安心。基本用在家庭清洁的时候,一遍之后,地上就很干净了。有些型号的带着语音提示,加水、倒污水或者自清洁等等。拖完地之后,地板上几乎不会出现水渍,可谓是是解放老腰的神器啊。

当臣子高举免死金牌时?

那就要看皇帝的心情了,是免死还是催命,全凭皇帝一念之间。

需要纠正的是,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免死金牌”这个东西,它的官方名字,最早时叫做“丹书铁券”,后来则叫“金书铁券”。

并且,在丹书铁券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其本身是不具备免罪和免死等特权的。

那么,丹书铁券最早是谁发明的呢?它又是如何在历史的发展中,具备了免死这个特权的呢?这要弄清这个问题,就得说说大名鼎鼎的汉高祖刘邦。

没错,汉高祖刘邦,正是丹书铁券的第一个发明者。

汉朝建立后,为了笼络和封赏那些帮助他打天下的功臣们,同时也为了稳定和维护自己的统治,刘邦就下令,制作“丹书铁券”,以便用来褒奖那些功勋们。

而之所以叫做“丹书铁券”,说白了就是在制作时,用红色的丹砂,把需要写的文字内容写在一块类似于瓦片大小的铁板上,故而叫做“丹书铁券”。

那么,这丹书铁券上都写的什么内容呢?

按照史料记载,当时刘邦所制作的丹书铁券,上面一般写的是皇帝与功臣、重臣之间的信誓,其中包括赏赐该铁券的日期、赏赐对象的名字,以及被赏赐者所立下的功勋等。

当然,也包括了皇帝授予被赏赐者的一些特权,比如免赋税之类的等等。

说得简单点,那个时候的丹书铁券,更像是一种荣誉证书,用这个来证明此人曾经是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大功臣。

并且,为了以示庄重,同时也为了防止假冒伪劣,刘邦还下令,所有铁券在制作完毕后,会一分为二,功臣持一半,皇室留一半。

功臣持有的这一半,自然是功臣自行保管,而皇室留存的另一半,则会被专人装在一个金匮中,并被收藏于一座用石建成的宗庙内。

“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刘邦时期丹书铁券颁布的大致流程

了解完最早版本的丹书铁券以及其颁布的流程,我们再来说说这丹书铁券的功能,正如前文所言,刘邦虽说创造了丹书铁券这个东西,但当时的版本,并没有免死和免罪这个特权。

也就是说,即使某个大臣是开国功臣或者元勋,并且也拥有了这种丹书铁券,但如果他犯了罪,那不好意思,律法怎么要求,那就怎么处理。

是杀是流放,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淮阴侯韩信,韩信可谓是汉朝开国的顶级功臣之一,他也被刘邦赐予了丹书铁券,但就在赐予他铁券的五年后,因罪被杀,并且还被夷了三族。

另外还有彭越,其情况与韩信类似,也是大汉功臣之一,同样也持有丹书铁券,但最终,封国被废,宗族被诛,本人也被剁成了肉酱。

而根据相关的史料统计,整个汉朝初期(刘邦至刘恒),差不多有将近一百个人被赏赐过丹书铁券,但这近百人到了最后,只有五个人是得以善终,其余的,均是因为犯了各种各样的罪,要么被杀,要么死在了流放途中。

从这个数据其实也能看出,纵然某个功臣曾经立下的功劳再大,一旦犯了皇帝的忌讳,那么办你是没商量的。

那么,丹书铁券什么时候有了免死或者免罪的特权呢?准确地说,是在南北朝时期。

最开始,是北魏的孝文帝,没事就给身旁的近臣或者宗亲颁发铁券,以示鼓励恩宠的意思,而被颁发的人有了这个就觉得脸上有光,四处跟人嘚瑟炫耀。

而那些没有铁券的人,看到之后就觉得酸溜溜的,这种心理,就好比我们小时候,邻居家的孩子期末考试得了一张奖状,自己却没有一样。

于是,那些没有的人,就变着法的求求皇上,给自己也来一块。

而对于这种情况,皇帝自然很高兴,毕竟一个铁片子也不值啥钱,用它能换来臣子的拥戴,何乐而不为呢?

在这种风气的带领下,南北朝的皇帝颁发丹书铁券就流行起来,那个时候,一个臣子家里要是没个铁券,都不好意思出门。

而到了北周时期,北周的太祖宇文泰,某次出征打仗,在战场上遭遇险情,被敌军团团围住,就在他几乎被擒的时候,一个叫做李穆的部下救了他一命。

事后,宇文泰十分感激,便赐给李穆一张铁券,并且,为了表示对李穆的感激之情,宇文泰还特意命人在这个铁券上加上了一行字:凭此券可免十次死罪。

“赐以铁券,恕其十死。”---《隋书》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李穆也是帮助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的大功臣,并且在隋朝建立后,隋文帝为以示恩宠,同样赐予了李穆一个丹书铁券。

“赐丹书铁券,可赞拜不名、无反不死。”---隋文帝赐予李穆的丹书铁券中的特权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丹书铁券真正开始有了能够免死的特权,并且,由于当时的生产力已经较之前先进了很多,因此,铁券上所刻的字,也由丹砂改为镶金,因此,当时的丹书铁券,也就改名为金书铁券。

有免死的特权,加上用镶金刻写的文字,所以传到老百姓口中,就成了“免死金牌”。

这便是丹书铁券的来历以及其发展的大致历程, 那么回到问题本身,也就是在古代,有了这玩意儿,真的可以免死吗?

答案是不一定,并且根据已有的例子,证明在大多数的时候,这东西真的不管用。

先说隋朝之后的唐朝,在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他就十分爱发免死金牌,曾给功臣以及李氏宗亲们发放了不少,基本上当时李氏宗亲是人手一块。

然而,等到李世民去世,李治登基后,他干脆来了个不承认,什么意思呢?就是不承认老爹发放的免死金牌是合法的。

这样一来,即便是曾被李世民赐予过免死金牌的功臣,只要犯了罪,同样也是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比如长孙无忌,他可是玄武门之变的大功臣,同时也是李世民的大舅哥、李治的亲舅父,并且他也持有所谓的免死金牌,但那又如何,到最后还不是照样被李治勒令流放,凄凄惨惨的自缢在流放路上。

所以,通过李治对待这种免死金牌的例子就能充分说明一句话,那就是铁券管不管用,全凭皇帝说了算。

换句更简单通俗的话就是,金书铁券的最终解释权,归皇帝所有。

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例子,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李存勖,他曾经给一个臣子颁发过金书铁券,并在上面标注可以免死九次,但到了后来,他想杀了这个臣子,但又不想违背自己说过的话。

那怎么办呢?最后,李存勖想到了一个主意,就是给这个臣子安了一个“十恶不赦”的罪名。

这意思就是说,我曾经免你九次死罪不假,但是你犯了十恶不赦的罪名,因此冲抵九次后还多出来一次,那么不好意思,只能说你“罪大恶极”,必须得杀。

所以你看,如果皇帝真的想杀某个人,总会想到办法的,到那个时候,金书铁券根本不管用。

而到了明朝时,朱元璋同样也颁发了不少金书铁券,并且为了强调自己的统治正统性,在制作金书铁券时,完全仿照了唐朝的样式。

不过,虽说样式仿照唐朝,但内容上朱元璋却做了一些改动。

比如,特意说明,犯谋反罪是不可以免死的,另外,对于免死的次数,也从唐朝一贯采用的九次,改为了三次。

当然,如果按照普通人的思维来看,三次虽说少了点,只要不谋反,这铁券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但实际的情况是,凡是拿了朱元璋的“免死金牌”之人,不仅没能免死,反而加速了死亡。

比如李善长、冯胜、邓愈、周德兴等,他们都是大明开国三十四功臣中的一员,但最终他们的结局,基本上都被朱元璋以各种罪名处死。

而根据统计,大明三十四位开国功臣中,除一小部分战死之外,光是被朱元璋处死的,就足足有十九位之多。

剩余没被处死的,大部分也是被削除爵位,或是余生在大牢中度过,而能得善终的屈指可数。

要知道,他们基本上人手一个金书铁券,上面清清楚楚写着除谋反外可免死,但最终这金书铁券却没有起丝毫作用,照样被杀和接受各种刑罚。

所以你要问在古代臣子高举免死金牌时,皇帝会如何处理,那么答案就是看皇帝心情,皇帝若是想杀某个臣子,别说是金书铁券,就是用钻石做的券,照样不管用。

那么历史上有没有人凭借金书铁券成功免死的呢?这个还真有,并且也是发生在明朝的朱元璋时期。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在一次听取汇报时,得知建昌府(今江西)知府钱用勤在任上出现税粮短缺等现象,一向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的朱元璋当即勃然大怒。

大怒之后,老朱下令严查,而最终查出的结果,是钱用勤的罪证确凿。

接下来的事情,那自然就是按照《大明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并且,由于当时老朱对于贪污受贿的严厉打击,因此钱用勤最终被判了个秋后问斩。

按说事情到了这里,基本上就可以宣告结束了,顶多就是在史书上留下一句,某年某月某日,谁因何罪被斩。

但就在钱用勤基本就要宣告死亡的前几天,朱元璋却突然改变了主意,赦免了钱用勤的死罪。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得说钱用勤的儿子钱俚了,他在听说父亲已经被判秋后问斩后,焦急地如热锅上的蚂蚁,同时开始想办法怎么能保住父亲的命。

但父亲是被皇帝亲自定的罪,寻常手段根本行不通,而就在钱俚感到绝望之际,他突然想起,家里珍藏许久的一个宝贝。

这个宝贝,就是一份丹书铁券。

当然,钱俚家的这份丹书铁券,可不是朱元璋颁布的,其历史,还得追溯到唐朝末期,也就是唐朝的倒数第二位皇帝唐昭宗在位期间。

乾宁二年(公元895年),时任威胜军节度使兼陇西郡王的董唱,在越州自立为帝,建立大越罗平国,公然与大唐对抗。

而在他称帝时,曾致信原本是同僚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钱镠(当时钱镠占据杭州),要他与自己一起对抗大唐。

但最终,钱镠在劝说董昌不可意气行事无果后,以“不忍百姓遭受战火涂炭”为由,拒绝了董昌,并表示,自己坚决不与大唐为敌。

钱镠的忠诚,令唐昭宗很受感动,他加封钱镠为浙江东道招讨使兼彭城郡王,并命其率兵讨伐董昌。

而讨伐的结果,是董昌大败被俘,钱镠也成了最大的功臣。

既然是功臣,唐昭宗自然不吝赏赐,在战后,唐昭宗不仅任命钱镠为镇海、镇东两镇节度使,又加其为检校太尉、中书令。

更重要的是,唐昭宗又赏赐给钱镠了一份丹书铁券,上面特意注明“恕其九死”。

“拜镠镇海、镇东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尉、中书令,赐铁券,恕九死”。---《新五代史.吴越世家》

当然,我们都知道唐朝最终是亡于朱温之手,但钱镠却因为占据了杭州等多个地区,让包括朱温在内的多个五代政权都不敢小觑。

加上钱镠历来是关起门闷头发展,对于中原抱着不参与斗争,同时花钱买平安的态度,因此,钱镠在唐朝灭亡后,不仅建立了吴越国,并且还顺顺利利的活到了五代中期方才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而钱镠虽说去世,他所建立的吴越国却一直存在,一直到宋朝建立后,钱镠的后人钱俶结合当时形势,果断选择了“纳土归宋,舍别归总”的方针,最终吴越国并入大宋之中。

但也正是因为吴越钱氏的明智选择,不仅其疆土之内的百姓免遭了不少战火,同时吴越钱氏的族人大多也得以保全,而其家中的很多珍宝,也因此保存了下来。

而那块由唐昭宗颁发的丹书铁券,自然也完好无损地流传了数代人,史料记载,在宋仁宗时期,仁宗皇帝出于好奇,还特意命吴越钱氏的人带着这个铁券到宫里观赏。

当然,观赏之后又完好地还给了钱家。

而前文提到的钱用勤和钱俚,他们父子俩其实正是吴越钱氏的后人,而那份流传了数百年的丹书铁券,也正是他们的传家之宝。

所以,在眼看父亲钱用勤即将被处死的紧急情况下,钱俚自然就想到了这份丹书铁券,他也知道这是几百年前的东西,能不能管用都是未知数,但病急乱投医,钱俚只能去试一试了。

但让钱俚没想到的是,原本不抱什么希望的事情,居然成了。

朱元璋在收到钱俚送上来的丹书铁券后,找人鉴定了一下真伪,发现确实是唐昭宗赏赐的东西,最终,一向严苛的他下令,赦免了钱用勤。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朱元璋会认可这份几百年前的丹书铁券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一来,钱用勤虽说有罪不假,但数额较小,不算太严重,如果放在其他朝代,根本就不叫事,因此,朱元璋完全有理由赦免他。

二来,朱元璋一直以中华正统为标榜,在大明立国之初,他就提出“上承唐宋”这个理念,如今见到大唐天子所赐,且经过宋朝皇帝认证的丹书铁券,朱元璋自然也会认可。

因此,老朱在一番斟酌之后,才会赦免了钱俚之父钱用勤。

而这份丹书铁券,钱家的后人一直在保存着,到了近代,钱家后人主动将其上交,目前它作为国家一级文物,保存于国家博物馆。

所以,通过钱用勤的例子,以及前文所提到的几个例子,就可以充分说明,古代所谓的免死金牌也好,丹书铁券也罢,其能不能真正免死,还是得看皇帝的心情,也就是说最终的解释权在于皇帝,如果皇帝愿意,几百年前的铁券依旧管用,如果皇帝不乐意,那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国土面积不够的国家是如何试验的?

地球的周长是40072公里,现在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可以达到1.6万公里,已经接近从地球的一端打到地球的另一端,所以拥有洲际弹道导弹的国家是具有很强的威慑能力的,基本上可以做到,想打哪就打哪。

但是对于这么远的射程,目前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土都无法在国土上进行这类导弹的射程事业,即便是打向公海也相当困难,那么这种导弹的最大射程是如何测量出来的呢?

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土能满足这种洲际导弹最远射程试验的情况下,直接进行这种导弹的最大射程试验无法进行,但是可以利用物理原理采取其他的方式间接测量,然后进行换算。

平时我们可以看到园丁用自来水管灌溉草坪的时候,打开自来水管的阀门,保持阀门的位置不动的情况下,我们手握自来水管调节水管的角度的时候,就会发现水喷射的距离是变化的,如果我们将自来水管竖直向下垂直对着地面喷,这时候水就留在了自来水管的正下方。

而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往上调节水管的角度的时候,水流的落地点离水管的距离会逐渐变远。但是如果达到某一个角度,再进一步抬升水管的时候,水流的落地点反而离水管的距离又会越来越近。这一个点就是水管喷射水流最远的距离,等将水管的角度抬升到与地面垂直往上喷的时候水流到顶以后又会垂直落到地面喷射点。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很多的,比如我们田径项目的标枪、铅球、我们小时候向河里扔石头玩都有相似的情况。在调节水管的角度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没有调节阀门大小,所以水流的推力是固定的。

也就是说,在推力固定的情况下,调节投射的角度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投射距离。我们通过测量不同角度下的投射距离,飞行时间等数据就可以通过一些物理学的换算得到飞行物的最远飞行距离。

根据这个原理,在洲际弹道导弹我们无法直接发射到最远飞行距离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国土面积和国土与公海之间的距离,设定一个自己可实现的投射范围进行导弹距离的发射试验,取得导弹飞行的轨迹、投射距离,投射角度,投飞行时间等参数以后就可以换算出导弹的最远飞行距离。

通过这一原理也可以看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练习标枪、铅球、手榴弹等投资项目的时候,除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力量以外,还要找准投掷角度,才能够获得更远的投掷距离,获得良好的成绩。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会导致股市赚钱越来越难吗?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有趣。

我分三个方面来回答,似在抛砖引玉。

一是股票市场的本质决定一切。人类股票市场的开设,一开始便带有赌博的影子,从基本面说,炒股票就是炒公司未来;从技术分析说,股价升涨下跌具有不确性。而最本质是,盘面上红红绿绿跳跃的K线图,背后是各种形形式式人心态变化的心电图。虽然说短期看是无序的,但长期看却是有规律的。由于这个金钱游戏规则设计本来就是反人性的,牛熊的不断转换能保持这个游戏不停的运转是新资金的不断加入,随后又不断被消耗,市场消失的金钱必定最终落入极少数人腰包。因此进入到这里的混的人不管增加多少,最终大多数是以亏钱结伴,能胜出的仅是极少数。所以七亏二平一赚是铁律,市场本身不创造出财富,它是个零和游戏,只是资产的转移,从多数人口袋转给极少数人,试想,如果人人都赢利,那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二是对于不善学习、不努力提高技能的一些低级老股民来说,应该越越难。越多的人炒股,使得这个市场更具活力,新生力量加入一方面加大资金,另一方面又会对投资的理念技术不断更新变化。竞争更激烈多变,博弈的方式与传统的大不相同。比如过去老股民中线爱用3O日均线作为买卖点,而现在海归派用20日线,过去老股民在证券公司里用电脑因不方便,很少做T,现在年轻一代通过手机上网分分钟下单止损。总之,即使越多人加入炒股行例,但很多老股民仍停留在老韭菜中,不但不易赚,反不时被人收割。

三是对于主力庄家和极少数综合素质高,有一套稳定赢利的交易系统的小散来说,应越来越容易赚到钱。市场越大资金越多,对于信息灵通,专业高手云集的大资金团队越利,就像池子大了,魚多了,更易捕捉一样道理。当然,对于散户来说,你也试想要在股市的大池子里抓到鱼虾甚至钓到大鱼,那你对市场的认知,对技术的娴熟应用,对使用资金仓位控制,乃至心态上的自我管理必须是绝对一流的,才能在这残酷无情的股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我说得是否正确,请予指正哦。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