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农股票,中国专家能找到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来源吗
大华农股票,中国专家能找到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来源吗?
中国专家能找到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吗?对于这个问题必须采取客观冷静、科学审慎、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盲目自大,也不可妄自菲薄。中国疾控中心和专家团队的迅速反应、务实努力、专业能力和取得的成效,令人充满信心;但寻找病毒来源是世界性困难课题,绝非一蹴而就。
资料显示,去年武汉出现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的确凿病例后,我国专家团队立即反应、迅速行动,专家组成员于12月31日奔赴武汉,连夜制定方案,2020年1月1日就进行了现场采样。1月12日在华南海鲜市场采集的核酸检测呈阳性的环境样本中,成功分离出病毒,进一步证实环境中存在大量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该病毒的五个基因组很快被提取出来,并被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武汉中心医院、武汉疾控中心、中国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以及悉尼大学在Virological网站上发表。这是人类首次发现公开的新型冠状病毒信息,为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人民认识病毒、抗击疫情提供了病理学支撑,成为人类选择抗病药物、进行疫苗研发生产的信息遵循。客观上,对世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赢得了宝贵时间,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时间推移,新型冠状病毒除在中国得到逐步有效控制外,同时呈现在世界广泛传播的态势。尽管病毒的传播有其机理,总会露出蛛丝马迹,但究竟病毒来源在哪里,人类的0号病人是谁,目前仍然很难找出、作出定论。个人认为,这项工作需要世界卫生组织和防疫体系通力合作,仅仅依靠中国专家无疑困难重重。世界性防疫合作既有有利条件和内在动力,也有不利因素和明显阻力。说起有利条件和内在动力,人类共同居住在这个地球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御敌,才能集聚优势,建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抗击新冠病毒的最终胜利。前提是,找明源头,分析原因,制定针对措施,避免悲剧重演。这也是有良知的人类的共识。说到不利因素和明显阻力,君不见目前情势已经非常明显。从国际政治舞台的表现看,污名化、泼脏水的有之;极度恐惧导致言行适当的有之,加之,有的已经很明白,却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亦有之(人在做,天在看)。所以不排除重重设限,就要把水搅浑。正确的态度是:人类要克服阴谋论,从我做起,信息公开透明化,让阴谋论失去其滋生的土壤;都能够就事论事,全面充分公开透明信息,客观冷静理性分析,找出疫情出现的根节点所在,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举一反三,杜绝今后。果能如此,则善莫大焉,人类幸事。
归结起来,中国专家有能力找到病毒来源(方法不难),但是单单依靠中国专家找到病毒来源极其艰难(条件苛刻),更不要展开说个别国家地区先入为主的傲慢偏见与粗鲁,带来这件事解决带来的直接伤害和负面效应了。
为了人类自身发展,需要全世界有良知的人们共同携起手来,不能让生命白白流失,是时候查清源头,亡羊补牢了。
华南农业大学经管毕业生去向?
该专业有很多专业方向,包括金融、保险、税务、国际贸易、商务、投资等,学什么方向决定你就业的方向。一般经济管理类的学生,要么进银行,要么去保险公司,要么去做市场营销,要么做商务助理等。
应届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如何用投资的逻辑来填报志愿?
怎样用投资的逻辑来填报志愿?
原创: 张假假 饭统戴老板 6天前
有趣且深度的硬核财经
如何用投资逻辑来填报志愿?
作者:张假假
编辑:任小酒/戴老板
1910年,胡适考取公费留学,出国前哥哥从北大荒特意跑到上海为他送行。临行之前,哥哥苦口婆心对他说,我们家族早已家道中落,你出国要学些有用之学,帮助国家复兴,重振门楣。哥哥劝他学些开矿造轮船的实用专业[1]。
胡适从善如流,满口答应,最后选择了去康乃尔大学农学院攻读农业专业,每天洗马、驾车、摘果、种田,能分辨请400多种苹果,心里想的都是务农报国,并豪迈地赋诗一首:“我初来此邦,所志在耕种。文章真小技,救国不中用。”
跟鲁迅弃医从文一样,在美国种了几年大苹果后,胡适觉得当一名果农毫无乐趣,遂果断转到哥伦比亚大学去学哲学了。
1958年,六十八岁的胡适把自己当作反面教材,告诫学生:“选专业要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关键跟着兴趣走。社会上需要什么,不要管它,家里的爸爸、妈妈、哥哥、朋友等,要你做律师、做医生,你也不要管他们,不要听他们的话。”
胡适观点很明确:跟着兴趣走。不过,名人用心良苦的鸡汤通常要反着听:日后成为文学、史学、哲学、教育、红学等领域的顶级大师的胡适,是阿瑟·韦利(Arthur Waley)口中的“世界六大天才”之一,学什么专业其实对他来说都没什么区别。
但对家境平凡,资质一般的普通人来说,那句“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就显得很重要了。这几天,900多万高考学生陆续开始报志愿,选大学,在这次可能影响未来几十年的选择里,个人兴趣固然重要,但绝对不是你唯一要考虑的因素。
13个学科目录,506个细分专业,尽管选专业不代表选择未来的职业,但盲人摸象会让一个人走很多很多弯路,等到很多年后,当你纠缠于柴米油盐的拮据生活,羡慕那些光鲜的行业时,你就会发自肺腑地感慨道:高三用汗水考来的分数,我用一生的泪水把它亏完。
因此,本文将进行跨界研究,探讨如何用投资的视角选专业,帮助同学们赢在起跑线,也帮助已经毕业的读者复盘自己过去的选择。按照公号的老习惯,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01. 人弃我取:投资周期抄底论
02. 雪坡理论:行业赛道押注论
03. 以小博大:底层逆袭杠杆论
04. 骑驴找马:培养副业突破论
下面进入正文部分。
01. 人弃我取:投资周期抄底论
1931年,江苏无锡考生钱伟长“高考”成绩出炉:语文100分,历史100分,英语+化学一共20分,物理5分,数学0分。
当年语文卷出题者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出了一个《梦游清华园记》的作文题,难度不亚于爱出变态高考题的数学帝葛军,钱伟长洋洋洒洒写一篇450字的赋,直接拿到了100分。而历史的考题是二十四史都有哪些?作者是谁?各有多少卷?注释者是谁?钱伟长又得了100分。
钱伟长的四叔是国学大师钱穆,家风治学氛围浓厚,严重偏科的钱伟长理所应当地选择了历史系。可入学没多久,九一八事变突然爆发,钱伟长立志要去学造飞机大炮,打起了物理系的主意,这种思路不走寻常路,要知道民国时代的热门专业是法政文史类的文科专业,理工科其实是冷门。
民国跟现在不同,工业基础差,理工科毕业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相反,法政文史哲等领域大师辈出,都是热门专业。在钱伟长高考的1931年,国内51所高校开设法学专业的占49%,开设中文的占70%,相比之下,开设工科的只有27%,农科的只有22%,医科的只有12%[6]。
当时清华物理系主任是吴有训,坚决不答应钱伟长转系。被无情拒绝的钱伟长开始软磨硬泡,每天早出晚归跑到吴有训的办公室,吴有训早上8点上课,他就6点蹲在门口,连着一个星期,吴有训最终妥协了,答应他试读一年,一年后如果数理化三门课考不到70分,就转回文学院。
钱伟长想也没想就答应了。接下来的一年,诗词歌赋样样满分的钱伟长生活堪比黑色高三:每天凌晨5点去科学馆背书,发现有一个人已经在那背完了,那就是数学大师华罗庚,俩人遂成好友。一年后,钱伟长通过测验,中国教育史上跨度最大的转专业案例诞生了:从历史系转到物理系。
清华越野队,右二为钱伟长,1932年
1940年他考取公费留学生,主攻弹性力学,而后赴美投师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爱因斯坦看完其论文后慨叹:这个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钱伟长是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和钱学森、钱三强一起被誉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中国少了个历史学家,多了一个科学大师。
钱伟长弃文从理的专业转向,既是一种科学报国的伟大情怀,也是一种人弃我取的周期逻辑,其精髓在于一句话:几乎每个行业都有周期。
举一个通俗的例子:比如在养猪这个行业,中国有4,554万个家庭养殖户和33万家专业养殖户,2018年贡献了69,382万头猪和5,671万吨肉,变成餐桌上的红烧肉、炖排骨和炸里脊。而这些万计亿计的猪和人,都被一个1400~1500天左右的猪肉价格周期所控制,顶点时腰鼓囊塞,低谷时凄惨悲戚。
再比如,中国有超过1000万人以种植甘蔗为生,他们在2,055万亩蔗田上劳作,每年能生产1030万吨糖,满足国人66%的甜味需求。但他们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均60个月的白糖价格周期,高点糖价可达7765元/吨(2011年8月),低点时只有3970元/吨(2014年9月),几乎折半。
这些行业一方面按照自身的内在规律跌宕起伏,另一方面,它们被群众的接受程度也随时代变化。比如以物理学为例,整个20世纪一百年就是一个“低-高-低”的过程:20~30年代民国时期是个低点,建国后50~60年代搞工业化逐渐热门,80~90年代“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又是一个低点。
以钱伟长当时选择专业的时间点来看,尽管物理并不是法政等热门专业,不过当时祖国积贫积弱,社会需要文史领域的专家,但更迫切需要军事工业人才造枪造炮造飞机来打赢抗战,建国后更是需要导弹、卫星和原子弹等战略性人才,钱伟长的选择暗合了历史的进程,让他的人生绚烂夺目。
当然,钱伟长放弃历史选择物理,是家国情怀的体现,我们不能用周期理论来揣测大师的赤子之心。但就普通人而言,多数人根据热门程度来选择专业时都需要问一个问题:那些现在看起来热门无比的专业,现在是不是周期的顶点?那些现在看起来冷门的专业,现在是不是行业的低谷?
笔者经常拿来举例的一个专业就是:医学专业。
这两年时有“医学院招生遇冷”的消息传出,尽管这些消息大都不靠谱,但高考志愿填报医学专业,的确没有十几年前那么热门了,尤其面对“本硕博11年+规培3年+专科培训2~4年”这种马拉松培养周期,很多医生都不建议自己孩子学医,甚至喊出“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的口号。
但数据却表明,中国的医生数量远远不够。这张联合国经济与发展合作组织报告显示,尽管高考扩招后医学院校毕业生大幅增加,但中国每1000人拥有执业医生数量在世界上仍然远远落后大多数国家。未来的老龄化对医生的需求会进一步扩大,医生未来三十年,必将供不应求。
一个人的职业黄金期从20~50岁,大概30年左右。因此无论是还在填志愿的考生,还是已经工作的职场青年,都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未来30年,我喜欢或从事的行业,会比现在好还是差呢?
02. 雪坡理论:行业赛道押注论
极度理性的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在选大学选专业上也是900多万考生的楷模。
2001年夏天,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张一鸣花5分钟选定了大学,他将自己选大学的需求逐一列出来:
1. 必须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方便找女票)
2. 必须要靠海(方便吃海鲜)
3. 必须离家远
4. 必须冬天下雪
这四个条件筛选下来后,张一鸣发现全国112所211院校只返回了一个结果:南开大学。
接下来选专业,张一鸣报考了生物学。他后来回忆道:“当时都说生物是21世纪的领头羊,所以非常热。我自己也感兴趣,高中的时候参加生物竞赛,看了一本北大老师写的《普通生物学》,对我影响很大。”张一鸣此言不虚,今天的考生可能不太清楚当时的生物学专业有多火。
曾经学生物的名人们(左起):姬十三(果壳创始人)、黄西(脱口秀艺人)、王菲、徐勇(百度联合创始人)、方舟子、李玟、胡杏儿(歌手)、伍声(DOTA职业选手)
不过张一鸣是幸运的:南开生物系没要他,他被调剂去了微电子系。
之所以说他是幸运的,是因为“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21世纪前二十年被证伪了,真正从事生物学本专业工作的人寥寥无几,毕业生分布在各个行业,从歌星到码农,从城管到消防,桃李满天下。具体的原因,可以用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工程系毕业生史炎的话来概括:
当然,当时的张一鸣并不知道自己是多么幸运,入校时他被调剂到微电子专业,学了一年多后,他再次换到了软件工程。张一鸣跟生物擦肩而过,不过他日后却利用了人这种生物的弱点,用算法来“即时满足”用户的需求,创造出了头条和抖音,也没白瞎当年报志愿时的初衷
从生物被调剂到微电子,是命运对张一鸣的眷顾;不过从微电子转到软件工程,就是他的主动选择了。这种选择暗含了投资领域的另一个哲学:雪坡理论。
1. 很长的坡:足够广阔的前景。
2. 很厚的雪:足够成熟的生态。
生物学、微电子、软件工程这三个专业前景都很远大,符合雪坡理论中第一点。但在第二点上,三个专业就大相径庭了:软件工程>微电子>生物学。生物学的坡很长(未来很有前途),但坡上的雪太少,换句话说就是:行业生态弱,雪太薄了,滚半天也滚不成大雪球。
生物学专业在2000年左右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和舆论的大肆渲染成为当红炸子鸡,那年南开生命科学学院的录取线达到了640左右。但接下来的20年却并不美好:生物学尽管前程远大(坡很长),但实业岗位太少(雪太薄),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只能被迫转行。
生物学是个高潜力、高价值的行业,但短期内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便成了一个“穷人家的孩子不能学的专业”。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们只能自嘲:数学是把火,点亮物理的灯;物理是盏灯,照亮化学的路;化学是条路,通向生物的坑;生物是个坑,埋葬理科生。
相比之下,微电子、软件工程向上科研,向下找工作的概率都比生物学相关专业选择空间更大,行业产学研结合度高,社会应用范围广,就业岗位充足。
比如互联网巨头创始人中,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应用类理工科专业占据压倒性优势。张朝阳是清华物理本科MIT博士,丁磊是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马化腾是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李彦宏是布法罗大学计算机专业、王兴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
中国科技巨头创始人,大都是计算机/通信/电子等相关专业毕业,只有学英语的马云例外。
过去20年的科技创富浪潮,让一大波程序员抓住了改变命运的机遇。在未来的20年,这些专业也不会过时。历史经验来看,充沛的理工科人才是工业化进程中赶超崛起的关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德意志第一帝国的洪堡教育、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美国莫不如此。
因此,雪坡理论告诉你的是,当选专业时,首先要判断是不是朝阳行业(坡是不是够长),其次要判断有没有的成熟生态(雪是不是够厚)。
当然,即使选对了赛道和雪坡,也并不能100%保障成功,进了大学还需要继续努力,才能在毕业后出人头地有所作为。在这方面,选专业其实跟做投资一样:多数人认真选股票,决定了未来在哪只股票上亏钱;多数人认真报志愿,决定了未来在哪个大学打游戏。
03. 以小博大:底层逆袭杠杆论
2000年,从马尔伯勒学院毕业还没读大学的凯特·米德尔顿已经知道她的大学目标了:英国超级钻石王老五——威廉王子。
凯特·米德尔顿很早就开始计划此事,她盯着威廉王子的海报跟闺蜜开玩笑:“也许某天我会成为他老婆。”事实证明,她并没有开玩笑。凯特·米德尔顿本想去爱丁堡大学。这时候,威廉王子即将就读圣安德鲁斯大学的消息传遍了整个英国,她当机立断:放弃爱丁堡选择圣安德鲁斯。
新生周里,当大多数人还在浑浑噩噩沉迷于各种酒会时,凯特开始打造纯洁无暇与高贵优雅的形象,这为她赢得了“萨莉美女”的称号,给威廉留下良好的印象。在跟威廉第二次见面时,凯特大胆地前去搭讪:“我的曾曾祖母和你的曾曾曾祖父是情侣。我们也试试,如何?”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未毕业,凯特已经和威廉同居了。2004年,陪同王子在瑞士滑雪的凯特被媒体拍到,成功进入公众视野,等到2005年毕业,凯特已经成为全英国众所周知的待嫁王妃。2011年,两人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凯特成为英国王室有史以来第一位真正的平民王妃。
通过婚姻的杠杆来首先逆袭,是凯特家族筹划已久的事情。从小,凯特就被父母刻意送进精英学校,试图接触上流社会。而跟王子选择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艺术史)成为她跳入英国王室最有力的杠杆,平民出身的凯特成为了一个成功靠婚姻实现阶层逆袭的狠角色。
婚姻杠杆的案例并不少,从一个段子里就可见一斑:
清华大学,一半同学在投资另一半同学的创业项目;北京大学,一半同学在收购兼并另一半同学的资产;上海财经大学,一半同学在向另一边同学路演推股票;中国传媒大学,一半同学在给另一半同学投放广告;某某商学院,一半同学正在努力当另一半同学的老婆。
杠杆的核心是以小获大,是一种超越线性增长的回报机制。凯特王妃的案例其实就很有代表性,但除了婚姻杠杆,大学选专业其实还有两类杠杆可以参考:时间杠杆和资本杠杆。这三个杠杆与大学专业结合在一起时,有时会产生一些奇妙的化学反应,实现意想不到的人生逆袭。
时间杠杆:将自己的时间做成好产品,无限复制;
资本杠杆:能够撬动远超自身的资源,以小博大;
婚姻杠杆:通过感情这种莫测的工具,捷径逆袭。
这里举一个例子:比如研究恐龙足迹学的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邢立达,专业本来比北极圈还冷。但他凭借微博269万粉丝,其知识付费产品“邢立达的恐龙课”已经卖出无数份,收入远超大学教授。他的课程就是他的时间,零边际成本地不断出售,每多卖出一份都是利润,这就是时间杠杆。
当然,像邢立达这样的“网红级”科研工作者毕竟是少数,但仍然能够为喜欢冷门专业的人提供一条出路:通过互联网的杠杆效益,过上体面的生活。
易中天曾经在女儿报志愿时给出了四个原则:①兴趣原则,你选的专业应该是你感兴趣的;②优势原则,你选的专业是最能体现你的优势的;③创造原则,这个专业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应该是创造性的,而不是做简单重复劳动;④利益原则,这个专业最好还是能挣钱的。
当然,易中天自己学的是冷门专业古代文学,曾经在武大备受冷眼,评职称都受阻。他最后取得成功,还是凭借了“时间杠杆”: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讲学,学生人数课堂上的几十个,变成了电视机前几百万个,最后仅通过写书一年就能挣2000多万,这就是杠杆的魅力。
微信之父张小龙曾一度被分到微波专业,让他郁闷不已。后来在师友的鼓励下专注到自己喜欢的计算机领域。为了写代码,他经常骑着车跑到华中科大实验室里一呆就是半夜12点。1994年毕业后离开电信机关单位,投身互联网大潮,如今他已是中国最牛逼的产品经理,开发的产品10亿人在用。
一个网络如此扁平化的时代,每一个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可以凭本事吃饭,大学专业和三个杠杆的结合,让许多人更多了一层选择。当然,这三种杠杆,最不建议大家使用婚姻杠杆来实现逆袭,毕竟感情才是婚姻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这事儿是需要点儿资质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
就像笔者的一个同乡学弟,去了一个遍地是民企老板的南方省份理工科学校读书,立志要找个当地富婆结婚,整天健身房,练了一身肌肉。但无奈颜值一般,大一时发誓要找个富二代做女朋友,大二觉得家境一般的女生也可以凑合;到了大三,他认为普通姑娘也行,甚至只要是女的就行。
现在到了大四,他觉得同寝室的室友也不错,越看越喜欢呢。
04. 骑驴找马:培养副业突破论
1992年,作为全村的希望,扛着蚊帐被褥、揣着76个鸡蛋千里迢迢跑到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求学的刘强东,一进校门就郁闷了。
一位学长告诉他,学社会学并不能当大官,不仅如此,这个专业还是一个仅次于人类学的第二大就业困难户。作为宿迁高考状元,刘强东本来大可以闭着眼选清华北大,学习当时最热门的计算机、金融。但他却受高中班主任的鼓舞,报考了人大社会学,梦想能当上市长。
眼瞅着从政报国希望渺茫后,刘强东马上开始在人大骑驴找马。他折腾过很多事,最早开始在人大帮人抄信封,然后又跟着人倒卖图书,还开始自学编程,给别人写软件,开餐馆。特别是在中关村倒卖光碟的经历为他日后创建京东打下了基础。
社会学这个专业,在中国商业有三大名人:刘强东、李斌、李国庆。这三个人,都是名校的社会学高材生,而后都“背叛”了本专业,弃学从商。
李斌1991年考入北大社会学系、但从大一开始,李斌就开始在外打工,他自称“学习的时间更少一点,非学习的时间更多一点”。[3]除了攻读社会学外,李斌还在北大辅修了法律和计算机,并且通过了每年全国不超过100人的“计算机系统分析员”考试。大学还没毕业,李斌就自己成立的小公司,开始创业。
相比之下,李斌的师哥李国庆是这三个人中最认真学习的学霸,1983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大二时就发表了一份专著《中国社会改造之我见》。身为学生会副主席,他到处演讲、贴海报,还怼过食堂伙食,做过崔健的后援会,成为了校园的风云人物。
“我学社会我贤惠,终身贡献居委会“,社会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相对于其他专业比较轻松,毕业压力小,这使得三个人有机会能在大学里骑驴找马,开辟其他赛道。段子王李诞曾读于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学专业,始终找不到人生方向,每日在寝室借酒消愁。
不然,谁见过一个被课程、实验和作业逼疯的理工科学生有功夫每日在寝室借酒消愁呢?
刘强东日后回忆,那时人大的老师对他也比较宽松。只要顺利完成学业,通过考试,老师从来不干涉他这些副业。
三人成功在大学逆袭骑驴找马的案例,涉及到一个时间管理的原则:密度(单位时间重要性)=事情重要程度/完成所需要的时间。
这是时间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对想要大学期间骑驴找马的考生来说,最优的策略是选择完成目标所需密度值最低的大学、专业。对刘强东、李斌、李国庆的智商水平来说,社会学是一个密度值极低的专业,读书所需要的时间成本低,对他们在大学折腾创业极为有利。
密度管理原则适用在考研、考公务员、收租、择偶、交友等多个领域。
有着精灵之气,狐媚之影的东北大妞秦海璐在上大学前就明确了自己的核心需求:找老公。虽演技炸裂,但相貌平平的她想在美女如云的中戏找到老公实在是一件密度值极高的事情。这一点,就不如自称是秦海璐中戏同门师妹的田小姐了:中戏找不到老公,可以去商学院找啊。
因此,假如你的目标并不是在大学里读书,而是创业、考研、考公务员、找老公、离家近收租方便,那么专业对你来说就不是最重要的,相反,那些平时不会考虑的东西,比如课程松紧度、学校地理位置、自习室空调温度、校园小树林灯光亮度等因素,就是重点考察对象了。
05. 尾声
很多人的择业史有着跟上海流浪大师沈巍一样的噩梦。这个蓬头垢面、头发胡须都打了结,终日靠捡垃圾生存的流浪汉却是一个熟读《左传》、《尚书》的中文、历史爱好者。他从小喜欢读历史书,想学中文系或者国际政治方向,却在父亲的逼迫下学了审计,这成了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毕业后,沈巍进入上海某审计局,最终因坚持捡拾废纸被认定精神病而劝病退。从此后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活。2012年9月,临终前的父亲躺在病床上紧握着沈巍的手开始流眼泪。父亲对他说,你本可以在学习上有一番成就的,全因为我······边说边打自己耳光。此时,十年没见父亲的沈巍早已泣不成声。
“我的大学和专业,都是按父亲的强势要求选的,说是毕业后可以当公务员,端铁饭碗。可是我一点都不喜欢这样。”
错爱一生,父母对冷门专业的恐惧铸成了两代人的遗憾,其实能对你人生负责的,只有你自己。
职业无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数理化、文史哲,都没有坏专业,只有不合适的专业。本文总结的四条选择专业的方法论,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1. 投资周期抄底论
2. 行业赛道押注论
3. 底层逆袭杠杆论
4. 培养副业突破论
但专业和职业也不一定完全对口,每个人对兴趣、事业的认知随着阅历、年龄的增长会发生变化。其实不仅是选大学,选专业,人生的每场选择都是一项强调回报率的投资。踩准时代风口、选择朝阳赛道、合理利用杠杆甚至骑驴找马都有可能事半功倍。
学什么样的专业,可能会影响你的职业,但并不能决定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人拿到好牌,有人拿到烂牌,只有那些既有努力,又有技巧的人,才能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中笑到最后。
浙江股票有哪些?
丰原药业
东阿阿胶
丽珠集团
白云山A
云南白药
*ST吉药
海南海药
紫光古汉
东北制药
青海明胶
吉林敖东
仁和药业
普洛股份
新华制药
通化金马
西南合成
华神集团
中汇医药
金陵药业
广济药业
华东医药
九芝堂
华润三九
新和成
华邦制药
京新药业
海翔药业
沃华医药
紫鑫药业
莱茵生物
嘉应制药
独一味
恩华药业
桂林三金
奇正藏药
众生药业
精华制药
亚太药业
信邦制药
力生制药
海普瑞
汉森制药
科伦药业
贵州百灵
太安堂
誉衡药业
益盛药业
瑞康医药
以岭药业
莱美药业
北陆药业
红日药业
上海凯宝
福瑞股份
康芝药业
华仁药业
振东制药
佐力药业
大华农
福安药业
翰宇药业
仟源制药
双鹤药业
同仁堂
太极集团
金宇集团
西藏药业
浙江医药
太龙药业
中恒集团
天方药业
海正药业
恒瑞医药
羚锐制药
美罗药业
中新药业
广州药业
亚宝药业
健康元
现代制药
昆明制药
片仔癀
迪康药业
千金药业
天药股份
联环药业
康美药业
华海药业
天士力
康缘药业
康恩贝
益佰制药
永生投资
哈药股份
西南药业
*ST天目
南京医药
江中药业
ST东盛
上海辅仁
鲁抗医药
华北制药
三精制药
三普制药
武汉健民
马应龙
共106只股票。
哪些大学的单学科排名已经超过清华北大了?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高等教育的执牛耳者,毫无疑问的王者,清华北大 绝对国内高校的top2,毫无疑问的最顶级高校,但是再厉害的高校,也不可能做到所有学科都强大务必,都拿到绝对的第一,哪到底有哪些高校的学科超过北大清华呢?
超过清华北大的判断标准首先咱再这里声明,首先是超过北大和清华,不是和清华北大并列,另外这个学科北大或者清华都必须参评,比如兰州大学的草学,这个学科清华北大就没参评,虽然是全国第一,但是不算超过了北大清华。
按照这个标准,有不少学校的学科是超过北大清华的。比如我不查资料就知道两电的电子科学于技术超过了北大清华。
超过北大清华的文科专业理论经济学,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拿到了最佳成绩,超过了清华北大,看来清华北大的金融虽然厉害,也是虚名啊,当然应用经济学,北大和人大,央财才并列第一名
法学专业,人大和中国政法大学夺得了第一名,完美的超越了清华北大,
教育学,北师大华东师大超过了北大清华,不过我觉得北大清华的教育学只是一个研究方向吧。可能北大清华的教育学和师范院校的教育学估计不一样
新闻传播学,中国传媒学院和人民大学完美的超越了清华北大。另外中国史,北师大和复旦大学超过被北大清华。
文科方面17个专业,理论经济学,法学,新闻学,教育学,这几个学科北大清华没有拿到最顶级。
理科专业理科包括物理,化学,数学,天文,地质等,
其中生态学,浙江大学和中山大学多的了A+,超过了北大清华
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和南京大学超过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没这个学科)
地球物理,中科大和武汉大学超过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没这个学科)
科学技术史,北京科技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超过了北京大学(清华没有这个学科)
从这个看,基本理科超过北大清华的要人家没这个学科,要么这个学科很冷门
工科专业化工:天津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夺得A+
测绘:武汉大学和信息工程大学超过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没这个学科
土木工程: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超过了清华大学(北大无此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北邮和电子科技大学超过北大清华
电子科学与技术:西电和电子科大炒股了北大清华
光学工程,浙大和华中科大超过了清华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东南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超过清华大学
软件:北航浙大国防科大超过了北大清华
生物医学工程:东南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第一名
宇航科学与技术,哈工大,西工大,北航等七八高高校都超过了清华大学
医学临床医学,上海交大和浙大是全国第一,超过北大清华。
总结清华北大虽然厉害,但是也不是所有学校都能得到第一,文科方面新闻学,法学,理论经济学这几个知名重点学科失手,北大清华很惭愧啊。
理科方面,主要的物理化学数学都拿到北大清华手里;
工科方面清华大学也丢了不少颜面,比如软件,电子,通信,土木,清华大学这几个学科没拿到a+,确实很遗憾,尤其是电子通信,土木,这个是清华大学的传统强势学科。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