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辅助装备任务,最近大家都在玩什么端游
dnf辅助装备任务,最近大家都在玩什么端游?
你好,我是嗯嗯人生,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现在端游可谓是百花齐放来说,可是人气高的少之又少,也就以下几款,我来介绍下吧。
首先来看看黄了11年的dnf,虽然是2d横版动作网游,但是已经过了11年了,依然坚挺,人气还是不错的,还是腾讯最唯愿钱的游戏,角色众多,每个角色的技能都很华丽,作为消遣还是不错的,但是氪金高,也可以低,就看你怎么玩。
lol,最为如今火热的竞技游戏,玩竞技游戏就是玩技术,不存在被人民币玩家玩孽,人气爆棚,可谓进去撸一撸,小弟变大佬,也是值得一玩的游戏,毕竟可以不花钱,变大佬,走向人生巅峰。
3d角色扮演的游戏吧,剑网3,也是11年的游戏了,但是人气居高不下,策划用心去做游戏的,主要游戏画面唯美,角色逼真,里面的剧情是讲明朝的,我玩的时候已经是讲安史之乱,里面剧情非常吸引我,女性玩家也多,游戏交流性也强,不氪金,比较良心的游戏。
九阴真经,也是经典的武侠网游,跟剑网3一样,玩法,基本相同,也就剧情不一样,角色更加有立体感,也是人气网游之一。
来下,轻松的端游,跑跑卡丁车,作为休闲娱乐的端游,还是不错的选择。
以上就是相对人气比较高的游戏,其他的,传奇怀旧版,基本都是炒冷饭,不推荐了。
高炮为何到现在还有不小的生命力?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因为现代战争中,高炮仍然有一定作用。
在对付低空低速,尤其是低价值的空中目标时,小口径高炮还是必要的。
至于大口径高炮,目前看来用处已经不大,目前各国装备不多,貌似我军还有不少装备。
解放军第一款57毫米高炮是什么?花重金从苏联买来的C60型高射炮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是不对外开放的宝库,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萨沙带大家看一看。
萨沙的兵器图谱第120期
南京理工大学成立于1953年,由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分建而成,先后经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等几个发展阶段。南理工是我国军工科技的重点大学之一,很多毕业生投身于国防建设中。
2003年,学校在孝陵卫校区五号门内规划建设新的兵器教学楼,2005年正式落成,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其中兵器博物馆约6000平方米。这里面珍藏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类武器装备,囊括了火炮类、轻武器类、引信类、军事通讯和光学器材类等诸多门类计6000余件珍贵藏品,其中不少武器装备由我国自行研制。
资料里面说的很好:可以这么说:抗美援朝战争之后,我军所赢得的每一场战争,都与南京理工大学这座高等学府里开展的科研密切相关;也可以这么说,新中国兵器科学与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凝聚着南理工人的无穷智慧与辛劳汗水。
C60型57毫米高炮,是我军59式57毫米高炮的原尊。
早在二战期间,苏军就发现37毫米高炮的射程和威力都有限,难以对付大型战机。战争中,苏军缴获了德军的55毫米高炮,经过测试性能不错,苏联方面随即开始仿造。
遗憾的是,57毫米高炮的仿造并不容易,制造成功时战争也结束了,时间是1946年。
因一线官兵对37毫米高炮称赞有加,57毫米高炮的装备就拖延下来,直到1950年。
高炮性能优秀,采用雷达引导和炮兵指挥仪,全自动发射,全天候作战。
57毫米炮弹威力大于37毫米,尤其精度相当优秀,对于现代战机有较大威胁。
在苏军中,该炮一直用到苏联解体才退出现役。而57高炮被苏联大量出口,至今还有很多军队装备这款高炮。不过苏军的57高炮基本都退役了,大多数已由萨姆 -8 防空导弹取代。
自然,57毫米高炮也参加过很多战争,比如中东战争,苏军入侵阿富汗,海湾战争等等。
中东战争中,57毫米配合萨姆系列导弹和 4 管 23 毫米高炮 , 曾对以色列飞机构成较大威胁。
在海湾战争中,57毫米高炮被称为A10杀手。A10攻击机设计师可以抵抗小口径防空炮,但对付不了57毫米高炮。
我国在1955年,从苏联购买了64门57毫米高炮,装备了2个高炮团。
以此为基础,我国仿造出59式57毫米高炮,不过是60年代的事情了。
苏制的57毫米火炮曾参加了抗美援越的防空战。
面对世界第一的美国空军,57毫米高炮相当厉害。我军官兵对这种相对先进的57毫米高炮,也是赞不绝口。
目前为止,苏联这批57毫米高炮早已全部退役,但它仍然是我国第一种57毫米高炮,意义深远。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女将?
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有一批女性,她们虽然不是最历害的将军,但她们发挥着巾帼英雄的作用,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值得称赞和崇敬。她们是:
△张琴秋,浙江桐乡县石门镇人,1924年入党,早年留学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与张闻天、王稼祥、乌兰夫、博古、杨尚昆是同学,她也是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她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高级将领,曾任“妇女独立团”的团长、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成立了中共中央西北局,张琴秋与朱德、任弼时、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刘伯承、贺龙、关向应等二十位红军高级领导人同为西北局委员,她也是其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她历经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兼党组副书记,由于在地方工作,没有授予军街。而陈赓、陈再道、王宏坤、许世友、王建安、洪学智、王新亭、刘华清等这些威名赫赫的共和国的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当时都曾是她的部属。《中国军事大百科全书》,认定张琴秋是红军唯一的女将领。
△王泉媛(女),江西吉安县敖城镇沪富村人,1934年入党。1934年10月,她与康克清、贺子珍、刘英等30多名女红军参加了长征。1936年红军西路军组建妇女先锋团,王泉媛任团长,全团1300多名女战士。她们一路西征,浴血祁连,在河西走廊与马家军展开血战,打山丹、攻张掖,因寡不敌众,在甘肃临泽不幸被俘。电影《祁连山的回声》就是以她为原型拍摄的。后来她趁机逃脱,一路乞讨,回到了家乡,新中国成立后,她当过大队妇女主任,生产队长,养老院院长等。
△王定国,四川省营山县人。1933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三过雪山草地的艰苦两万五千里长征。曾任县苏维埃政权内务委员会主席、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营长。在西路军征战中,浴血河西走廊,被俘后经组织营救脱险。后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工作,负责接收失散的西路军人员。在兰州八办,他与革命家谢觉哉结为革命伴侣。
当然还有贺子珍、邓颖超、康克请、蔡畅、刘英等一批红军女战土,她们都是老一辈革命家,巾帼英雄。
胡红梅事件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深圳龙岗区如意小学副校长胡红梅最近可谓是热搜上的常客了,之所以如此被公众关注,是源于她将“学术不端”现象一下子从高校拉到小学。可以说,如果以前人们还根本没有意识到小学教师也会涉及到“学术不端”,现在终于让人见识了名师是怎样一步步包装出来了。
“胡红梅事件”内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想这与两方面因素有关。原因一:各种评选活动,助推个别教师不惜动用一切手段去获得荣誉,反过来利用这些荣誉精心包装自己,然后成为名师。
请看胡红梅这些年所获得的荣誉,几乎很难让人相信,她是怎样一步步从普通教师群体中突围而出。但是胡红梅却做到了,不能不说她特别擅长“公关”,或者确切点说,更像职业公关人。请大家想想看,如果一名小学教师兢兢业业在一线教学的话,她会有时间去频繁参与各种评选活动吗?
显然她的心思根本没有放在正常的工作上,而是醉心去钻研如何让自己获得一个又一个荣誉或奖项上面。从胡红梅所获得的这些荣誉中,我们很难想像她是怎样一项项拿到的,到底谁在力推她?或者说到底有哪些单位或部门在力推她?
原因二:以抄书起家,以公益之名推广,实则是为追逐商业价值,而这条“致富”之路却没有效监管。
胡红梅这次遭遇滑铁卢,起因是抄袭他人的作品,并且是大量抄袭,并以自己工作室名义出丛书。请看下面这张图片,这还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胡红梅把自己包装成名师后,再以公益阅读之名去大肆推广,而其背后隐性的商业赢利却极容易被大家所忽略。
可以说,对于这种欺世盗名的行为,却没有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包括深圳龙岗区教育局对胡红梅做出处分时,也只字未提是否交由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追究其盗用版权和非法经营的法律责任。也就是说,虽然胡红梅副校长当成不了,有些荣誉被剥夺了,但其非法赢利却未受任何损失。
取消民间各种花样的评选活动,增加对教育系统评选活动的公示透明度,才要能减少或避免类似的事件发生。取消民间团体或协会的评选活动,让那些虚假的荣誉失去炫耀的空间。请看胡红梅所获得的各种荣誉奖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属于民间团体举办的评选活动,另一种是教育系统所组织的评选或比赛活动。对于民间团体所举办的活动,公信力本身并不强。只要参与者人脉关系广,且精于包装自己,必要时做一些营销公关,就可以轻松拿到所谓的奖项。如此说来,全面取消民间团体和协会所搞的评选活动,才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胡红梅事件的发生。
对于教育系统所组织的各种评优评奖活动,要增加透明度,强化社会监督。而对于教育系统所搞的评优评选先进,同样也是靠人脉关系,直白点说,只要你成为系统内的熟脸,你获得的荣誉越多,资本就越大。并且是从学校到区教育局,再到市教育局,皆成为炙手可热的焦点人物,只要有评选活动,像胡红梅这样的“名气”的人,基本上会成为获奖的首选。而这背后暴露的则是评选活动的透明度,如果把公示、投诉和举报也纳入评选体系里,再加上严把评选的监督流程,或许能遏制住此风。
结束语:胡红梅事件揭开了教育系统学术造假的新篇章,从高校到中小学校,终于让大众看到了以前看不到的东西。如果说仅把胡红梅做为个体去解决所谓的学术不端,恐怕很难根除,最为根本的所在,是必须要健全一套学术管理机制,还有规范评选活动,绝不能让这些影响教师功利心的东西,再去诱惑个别意志不坚定,功利心极强的个别教师。同时还可加强打击的力度,才能遏制住这种不良的风气。
来回几千里衙役是不是也非常受罪?
古代犯人发配边关,作为衙役自然要一路同行,路途中自然少不了严寒酷暑、风餐露宿了,苦肯定是不少吃的。
但是大家不要被衙役表面上的辛苦给迷惑了,负责押送犯人的衙役们的快乐是你想象不到的,这中间的油水和好处多到不敢想象。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这中间都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什么是流放,被流放的人都会去哪里流放这种刑罚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仅次于死刑的一种严酷刑罚,基本上可以看成是约等于死刑。
也许在很多现在的人眼里看来流放和旅游差不多,无非就是换个地方生活而已,没有什么让人恐惧的。
这么想可就大错特错了,下面我给您说说流放的地点,也许您就不会觉得像旅游那般轻松了。
比较出名了流放景点有很多,比如曾经的岭南(就是现在的两广和海南附近),虽然宋代的大文豪苏轼曾留下过“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千古名句,但是当时的苏轼恰恰是被流放到了岭南的惠州,在古代岭南就是落后的蛮夷之地,不仅人烟稀少而且还有毒蛇猛兽,生存极为不易。
还有就是有着人间炼狱之称的宁古塔(现今的牡丹江地区),被流放到这里可以说是很凄惨的,因为一年中有接近半年的时间都是严寒的冬季,在零下三十几度的天气里,想要从这里逃跑都是很难的事情,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冻死。
如果流放的文书上再加上一句与披甲人为奴的台词,那基本上就是永世不得翻身了,不仅每天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动不动还会受到披甲人的折磨和虐待,生不如死!(关于人间炼狱宁古塔,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作者之前写的文章)
还有很多流放的地方,比如四川、贵州、新疆、蒙古等地,都是当时的偏远落后地区。
根据所犯罪行的不同,流放的远近也有说法,罪行越是深重重流放越远,一般都是流放到偏远落后的苦寒之地或烟瘴暑热的偏僻海岛。如果是罪行轻点的,流放地距离就会相对近一些,到了流放地可以自由生活,但是条件也是极为艰苦的。
由于路途遥远,中间还有很多未知的风险,很多被流放的人在路上就病死了。就算是有命活着抵达了流放地,要么就是不停的苦役,要么就是充军上前线打仗,真正能活着回来的少之又少。
所以一旦被流放,基本上等同于死刑,唯一的区别就是生不如死。
陪同前往的衙役都是什么人,有哪些好处?既然犯人被流放了,当然不会是下了圣旨就让他自己走了,那样的话犯人回头就没影了,还得悬赏通缉。
所以官府肯定要派人一路押送,要知道古代的时候可没有现在交通这么便利,火车、飞机买张票就能走出千里之外,流放的犯人唯一交通工具就是11路汽车,只能靠着两个大脚板走路,一走就是几千里的路程。
平日里我们每天走个一两万步都觉得是很大的运动量,对比之下就知道犯人和衙役途中要经受怎怎样的考验了,如果路上遇见了老虎狮子等猛兽,就只能看谁的11路司机跑的快了,毕竟历史上敢打老虎的武松还是不多的。
那为什么这么苦的差事衙役还要抢着上呢?自然是无利不起早了,还和衙役的身份有着很大的关系。
古代的衙役并不是官府的正规公务人员,很多都是社会上的流氓地痞,属于体制内的编外人员,身份性质和现在的辅助人员有些相似,虽然也能够执法,但是不具有权威性,待遇上也是参照着事业单位的用工标准,所日平日里的收入并不高。
押送流放的犯人对他们来说不仅有丰厚的油水可以捞丰,还能公费旅游,观光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内幕一:朝廷有补贴
平日里的衙役们虽然表面上看着风光,但是每天从事的工作无非就是给官老爷们跑跑腿传个信什么的。
通过各种手段压榨来的钱也不敢全都揣到兜里,更多情况下是该孝敬的孝敬,该溜须的溜须,一番操作下来,能够放进兜里的并没有多少真金白银,一年到头除了有个好听的名号之外,可能什么都没落下。
一旦有了这种遥远地区的流放任务,很多衙役都是抢着往前冲的,因为这种活朝廷是会下发补贴的,虽然很辛苦,但是一趟活下来的补贴,够他们逍遥快活很长时间。
内幕二:普通犯人是没有资格被押送的
正所谓肉有五花三层,在古代人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并不是所有的囚犯都有资格享受押送待遇的。
如果是普通的囚犯,如果犯了流放的罪行,都是要在牢房里等着的。
我们都知道古代有着秋后问斩的习俗,只有等到了秋后,才会将积攒了一年的囚犯统一安排人员押送,一般都是几个衙役押送几十甚至上百囚犯。
针对于普通囚犯进行单一的押运,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原因也相当的简单,朝廷也要算计着钱怎么花才行,要是真的犯了十恶不赦的罪行,直接砍了就行了,既省时又省力,还没有成本。
只有是朝廷的重犯或者是有着要职的官员被流放,才会享受到二人单独押送的待遇,于是这中间就存在着很多的说法了。
既然押送的不是朝廷重犯就是曾经的朝中重臣,那么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要么有钱要么有势。
衙役押送他们到千里之外,这中间的路途一定是跋山涉水,崎岖坎坷的,把他们送到偏远之地,这中间必然会经过诸多的跋山涉水。
不仅是衙役要吃苦,囚犯同样也要吃苦,于是问题就来了,囚犯这个苦怎么吃还不都是衙役一句话的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主动权都在衙役身上。
于是一些有钱有势还懂事的人,就会在出发前安排家人好生打点押送的衙役,要什么给什么,上路了以后衙役自然舍不得让财神爷吃苦,毕竟直接关系着自己的收入。
有的为了讨好囚犯,会在出发后为他雇佣专门的脚夫,一路上抬着他奔向目的地。如果囚犯大爷还觉得不满意,衙役甚至会没有底线地为他配几个随行的丫头,一路照顾到满意为止。
要是遇见不开眼的囚犯,那不好意思了,既然不想钱遭罪,那就只能人遭罪了,毕竟衙役还是讲道理的。
不仅朝廷拨给囚犯的吃饭费用会被衙役没收,一路上的打骂都是常见的科目了,而且衙役还会人为地给囚犯增设很多免费体验项目。
比如测试一下人在没有水的情况下能够走多远,活着是背负着上百斤的衙役能够走多远等等,总之只有囚犯想不到,没有衙役做不出的。
男囚犯还算好的,如果是女囚犯没钱打点的话,衙役自然也是很不高兴的,结果也是很严重的,虐待自然不用提,到了后期还会出现很多限制级的节目供衙役开心(具体画面自行脑补),不仅是身体受到伤害,心理上更是蒙上了严重的阴影,但是也没有办法,谁叫自己落到了人家的手里呢。
内幕三:路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长虽然流放都是不远千里,但是并不是由一波衙役押送到底的,毕竟一走就是千里,来回怎么也得一年的时间,不光衙役受不了,官府里面也存在着缺人的窘境。
所以当时在各省的接壤地带设置了很多的驿站,里面常年住着当地的衙役,当外省的衙役来到后,就会在驿站办理交接手续,由下一波人负责继续押运。
所以真正徒步走上千里路的人只有囚犯一个人,衙役则是经过一段路程就会有人接替,算下来每趟押送工作衙役真正走的路程也就在几百里左右,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长。
这样的操作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还能让每一个参与押送的衙役都能够得到足够的油水,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一年几趟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灰色收入了。
小结从官方的立场来看,就算是没有相关的补贴,衙役作为官府的一员,只要是任务下达了也必须完成,因为做好了是衙役的本职,如果做不好不单单是失职那么简单,一旦朝廷的重犯脱逃,甚至会被诛九族。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衙役做了这个工作,还没有出现什么差错的话,不仅能在旅途中得到不少的好处,交差以后还可能会有赏赐,幸运的话还能成为正式的公务员,无非就是多跑点路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衙役的问题就说到这里,如果回到古代,衙役到底算不算是一个既有收入还体面的工作呢?你愿不愿意做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