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者和决战者,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将领你知道哪些
征战者和决战者,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将领你知道哪些?
中华上下五千年,涌现了无数英雄人物,功臣良将更是不可胜数,如果要从中华历史上评选出排名前五的名将,书生认为,这需要从战绩、武力、功劳和名气四个方面来做排名。
下面是书生对历史五大名将的排名:
要说三国第一名将,非关云长莫属,关羽忠肝义胆,被后世尊为“武圣”,清朝时期更是被封神,虽然也有《三国演义》的影响,但是真实历史上的关羽也确实当的起东汉末年第一名将。
首先,战功卓著,是刘备三分天下的主要助力。
关羽是刘备手下最为得意的大将,也是刘备账下名副其实的第一人(孔明虽然为军师,但实际权利远不如关张)。自刘备起兵就一路追随,身经百战。和刘备分离之后短暂屈于曹操账下,曹老板待之甚厚,亲自赠马赐袍,关羽也不负曹老板,百万军中刺杀颜良,解了白马之围,为曹老板也立下不少功劳。
奠定关二爷汉末第一将地位的是襄樊之战,在此战中关羽围困襄阳、樊城、水淹七军,大败庞德,重创曹魏,威震华夏,成为关羽的成名之战,但是战后关羽志得意满,大意失荆州,最终丢了性命。
其次,关羽武艺高强,是名副其实的“万人敌”。在演义中关羽可谓是刘备麾下第一大将,无论是战绩还是挑敌人数都位居前列。而在正史中,关羽的形象也大致差不多,据《三国志》记载:
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阵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要知道,古代两军交锋,拼的是兵力,将军是不会像演义中那样单打独斗的,而关羽能够于万马军中刺颜良于马下,其武艺超群可见一斑。
最后,功劳大,名气足。关羽是刘备第一大将,正史记载“亲如兄弟”,刘备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关羽功劳最大,后来镇守荆州也是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关羽也是蜀汉唯一一个“假节钺”的大将,其功劳和能力不用多说。名气大,就更不用多说了,兄弟们拜把子拜的都是谁?
但是,关羽唯一的遗憾是性格骄傲自大,也因此而丢了性命,所以排在第五位。
第四位、岳飞在关羽成为武圣之前,中国人的武圣人其实是岳飞,岳飞的地位就不需多言了吧!
首先,直捣黄龙,打的金军胆寒。岳飞自参军之日起就屡建功勋,最初在宗泽手下,在历次对金作战中,岳飞都作为先锋而出击。公元1127年,初出茅庐的岳飞刚刚参军就击杀了民军首领张超,因为其迅速平定了叛乱,他遂得到了宗泽的大力提拔。后来宗泽身死,岳飞继承宗泽遗志继续抗金,襄阳之战,岳飞一举收复襄阳六郡,从此正式成为南宋抗金将领的首领。公元1140年,岳飞率领全军北征金朝,大军一直打到北宋旧都汴京附近,吓得金人闭城不战,但是由于秦桧从中作梗,最终被杀害于风波亭。
第二,论武艺,岳飞的武艺来自于关西大侠周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且力大无比,未成年时就能“引弓三百斤(南宋军将最高纪录保持者),弩八石”,在冷兵器时代,力气大就是最好的资本。而且,岳飞武艺超群,据传,形意拳就是岳飞所创。
最后,岳飞之功劳于南宋可谓是无人可比,但是在厉害的武将也架不住小人挑拨啊!岳飞名气之大,也基本不用多说,从古至今都是家喻户晓的名人。
奈何岳飞太听话,君君臣臣的思想太严重,最终丢了性命,实在可惜!
第三位、彭德怀彭德怀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革命家和政治家,出身贫苦,但是却成长为了八路军的卓越领导人,彭德怀敢打硬仗,能打胜仗,深受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器重,毛主席甚至在长征胜利之后亲自为彭德怀写下一首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论战绩,彭德怀的一生打的大小战役有数百场,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汗马功劳。其中最被世人津津乐道的,也是打出了中国军威和国威的两次战役,一次就是百团大战,另一场就是抗美援朝战役。
我们都知道百团大战正是彭德怀领导的,他在这一次战役中,带领着中国八路军共计歼灭日伪军四万余人。百团大战的胜利,大大的鼓励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士气,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中国成立之后,彭德怀还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美帝国主义打了抗美援朝战役。并且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要知道,当时美国的武器装备比我们强了不是一点半点,面对巨大的武器装备差距,彭德怀硬是打赢了这场仗,这一仗,也让世界认识了彭德怀这位中国大将。近代第一战神,彭德怀元帅当仁不让!
论武艺,彭德怀的祖伯父年轻时参加过天平天国,擅使大刀,他也从小跟着祖伯父学刀法,一身刀法炉火纯青,参加革命后,祖伯父还将大刀送给了他。跟冷兵器时代的将领们相比,彭老总自然比不了,但是在近代将领中,那也是排的上号的。
论功劳,八路军副总指挥,八路军的首脑,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极大的功劳,十大元帅排名第二。论名气,那也是世界级的名将!
第二位、霍去病霍去病是历史上少有的少年英雄,十七岁时就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跟随卫青追击匈奴于漠南,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勇冠全军,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
霍去病十九岁时就被汉武帝任命为骠骑将军,在河西走廊追击匈奴,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稳定了河西局势,从此匈奴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础。二十二岁,和卫青分别出兵,深入大漠追击匈奴,向北行军两千多里,歼敌七万余人,封狼居胥,从此漠南无王庭,霍去病的大名威震天下。
霍去病的武艺如何,史料中没有留下记载,但是霍去病十七岁就独自领兵,如果没有过人的武艺,怎么能够担此重任?
论功劳,霍去病封狼居胥,逐匈奴于漠北,彻底解决了大汉成立以来的匈奴之患,功劳不可谓不大。论名气,作为中华第一少年将军,封狼居胥的故事让无数人神往!
第一位、项羽项羽可谓是天生的战神,如果论中华最杰出的主公,项羽肯定排不上号,甚至还会排名靠后,但是作为一名战将,项羽论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
项羽生的身长八尺,有扛鼎之力,曾经看见秦始皇出游,说出了“彼可取而代也”这样的豪言壮语。后来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项羽跟随叔父项梁起兵。巨鹿之战大破秦国名将章邯,从而闻名天下。
后来在楚汉之争中逐渐落于下风,终于垓下之战四面楚歌,项羽大败,最终于乌江自刎而亡。
即便项羽在争天下的过程中是个失败者,但是项羽是败在他的性格上,而不是项羽的实力上。就像项羽自己所说: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出道以来未尝一败而霸有天下的古往今来也只有项羽一人了吧,战神之名当之无愧。但是一场大败却无力回天,真是可惜。
论战绩,项羽只是垓下一败涂地,在此之前未尝一败,如此战绩足以傲世群雄。论武艺,项羽绝对是第一战将,且看记载:
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一场冲锋,项羽就斩将两员,杀人数百,即便是下马步战,也杀数百位汉军,如此恐怖的武力,从古至今恐怕只有项羽一人!
我是@铁琴书生,专注于历史和武侠的地质人
二战中的德军非洲统帅沙漠之狐隆美尔到底有多厉害?
非常厉害!不过, “西方兵圣”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的胜负是由战争中的双方共同决定的。隆美尔固然是一位罕见的机动战术大师,有着众所周知的“沙漠之狐”的称号,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法国和北非西部沙漠战场上盟军的愚钝,可以说,他们的拙劣表现部分程度上成就了隆美尔的赫赫战功。
(隆美尔著名彩照)
从1941年起,埃尔温·隆美尔声名鹊起,风头之健盖过德国众将。从步兵上校到陆军元帅,晋升之快令人瞠目结舌。他并不是出生于传统显赫的普鲁士容克贵族家庭,也没有等级分明的德军总参谋部背景,仅仅只是一个经济状况相当于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家庭出生,却成为二战中最为著名的德军将领,其中,除了他惊人的才干,还得益于希特勒的老谋深算,首先隆美尔的精明强干吸引了希特勒的注意,但是法国和北非战场上英联邦对手的刮目相看和敬畏心态更使其名声大噪,这是希特勒始料未及的。希特勒深知德国民众有着崇拜战争英雄的心理,于是他指示纳粹宣传部门将聚光灯聚集在一直和他关系亲密的“基友”隆美尔身上。即纳粹所谓的“阳光下的英雄”。
(希特勒右面是与希特勒处于“蜜月初期”的隆美尔,此时他还是希特勒的护卫长)
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隆美尔被希特勒亲自认命为国防军第7装甲师师长,隆美尔的装甲师率先突破马斯河,直扑英吉利海峡,下一阶段中又突破法国的索姆河防线,直驱鲁昂附近的塞纳河地区,取得辉煌的战绩。在法国作战中,隆美尔创新的使用了多种战术,比如在面对敌人的坚固防守时,抢先敌人一步使用尽可能多的炮兵火力进行压制,而不用耗费时间进行精确瞄准,造成也许不精准但足够具有威慑力的火力覆盖,以掩护己方装甲部队快速突击至敌人防守的腹地和后方,造成敌方心理上的崩溃,以此来瓦解敌方防线。在比如以他发明了一种机动方阵,在快速进攻中以坦克为核心,两侧为强大的机动炮兵给坦克以侧翼掩护,步兵和反坦克炮则紧跟坦克后面进行支援,确保坦克部队以最快机动的方式一击必胜••••••
(此图为隆美尔第七装甲师主力——捷克的斯柯达兵工厂造的LT38轻型坦克)
这些都是以坦克为主的闪击战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说,隆美尔继承发扬了英国人李德•哈特、JFC•富勒 法国人戴高乐以及德军“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等人的战术理念,并进行了深度的改进发展,以下内容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此图为在法国战场与部下研究地图的隆美尔少将师长)
1941年初,希特勒排出一支小型装甲远征军去增援猪队友意大利对埃及的入侵,指挥官隆美尔迅速发现了英军部署十分分散,士气低落的弱点,指挥德意联军以其擅长的正面佯攻加侧翼迂回后方包围的方式,逼使下属用极快的速度将各地英军各个击破,一口一口地向东逐个吃掉互相无法增援的英军,并利用福斯卡车伪装的大量假坦克制造的巨大沙尘给英军造成大军压境的的假象,致使了英军内部的混乱,此“息兰尼加会战”中的狡猾大胆、神出鬼没,是其“沙漠之狐”称号之来源。
(1942年春的隆美大将)
接下来的18月中,隆美尔名声日隆,他成功利用炮坦协同的打法遏制了英军毫无战术协调可言的连续进攻,这也是英国极其属国军队几乎完全没有掌握机械化战争要领而得来的苦果,他们的战争思想还停留在一战的时代。更每当有人认为他隆美尔发起歼灭战时机不成熟时,他总能华丽转身,杀出了漂亮的回马枪,令传统的军事专家匪夷所思•••••
(1941年4月昔兰尼加战役中于沙漠地形奔驰的非洲军三号坦克,它是隆美尔的绝对主力)
从上述事实我们可以看出,隆美尔精于机动战和敏锐判断敌人弱点的能力。但他绝非没有缺点,如对后勤重视程度不够等,尤其在战略、统筹大军的能力上,总是想要从敌人那里缴获物资,但也有如李德•哈特等权威作者认为隆美尔的战略观没有问题,只是他选择了高风险收益策略而已,笔者认为他确实因为没有总参谋部背景而缺乏战略上的训练,但他凭借勤奋和天赋迅速提高了自己。另外,隆美尔为了鼓舞士气和精准快速掌握战场信息,常常像营长那样身居一线指挥,造成后方指挥部的混乱,他身先士卒的领导风格也许会造成失去大局观的危机,但它实际上是德军战力的倍增器,今天世界上最为训练有素的军事力量,如以色列国防军、俄军、日本自卫队、美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官培训中皆采取这种模式。
(北非战场上于要塞中防御的英军战斗序列下的英属澳大利亚自治领士兵,作为大英帝国和英王最为忠诚的子民之一,澳大利亚军队在北非的表现甚至远超英国军队,他们是唯一在昔兰尼加的一个港口城市挡住隆美尔进攻的部队)
假使希特勒和总参谋部能够对北非战场足以重视,隆美尔极有可能征服英殖民统治下的埃及并切断苏伊士运河,那等于切断了大英帝国的生命线(英国和英属印度之间的交通要道),攻入中东油田后还可以切断英美经印度穿过伊朗到达苏联高加索地区的物资补给线,那对同盟国将是巨大的打击,但他们的短视和意大利人的腐败导致了隆美尔不可能解决后勤不力的问题,而当隆美尔的部队终于大幅扩充并解决补给问题后,拥有巨大工业的美国介入了北非战场,美国的介入使德国再无获胜机会,可谓是成也希特勒,败也希特勒。
(此为隆美尔在非洲最为著名的照片,帽檐上带着从英国人那里缴获的防风镜,可以看出隆美尔长相十分英俊)
围剿马家军有哪些电影?
《决战兰州》以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为背景,聚焦于历史长河中的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典型故事,以“呈现中国光辉革命历史的瑰丽多姿和探寻中国军人的精神底色”为主线,力求将气势恢宏的史诗性格局与饱含血肉真情的细节和故事浑然一体,铺陈为一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史诗性视觉画卷。 兰州战役是西北解放战争史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城市攻坚战。
电影《解放青海》讲述的是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解放兰州之后,马不停蹄进军西宁,马步芳父子见大势已去,乘飞机逃离了统治40年的边陲城市西宁,第一兵团解放青海后进军新疆。可隐藏在西宁的敌特分子和马步芳残匪相互勾结,用蚕食战术与留守的人民解放军负隅顽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人民解放军肃清了青海境内的马步芳残匪,巩固了革命政权,建立了青海省人民政府。世界战争史上都有哪些不可思议的神操作?
说起印度人,坊间流传着一句话:虽然没亲眼见过三哥,但江湖上处处流传着三哥的传说。
关于印度人的传说,真的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们的开挂本领。百米高空舍命自拍,铁皮火车百人接力,上完厕所徒手吃饼……额,好像有哪里不对,但不管怎么说,在世人眼里,印度人就是开挂的代名词。
辣么,这么牛逼的印度人,在战场之上是不是同样战斗力爆表呢?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印度人尽管在许多地方都能开挂,但似乎就是忘了点亮战斗天赋,简直堪称战场战五渣。
一战时期,德国仗着自己实力强劲到处约架,这让旁边的英法两国很是不爽,于是联合起来计划给德国一些苦头吃。
恰好当时德国在非洲有四块殖民地,更巧的是这四块殖民地刚好被英、法等国的殖民地所包围,更重要的是,德国的这几块殖民地上只有土著的警备部队,战斗力非常弱。
这对英法两国来说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当时德国在欧洲疲于战斗,根本无力调兵保护殖民地,于是英法两国计划进攻这些殖民地,将德国人赶出非洲。
一开始计划很顺利,当地土著警备队根本无力抵抗英法军队的进攻,很快德国的三个殖民地吐寇兰、喀麦隆、和德属西南非全部失守,只剩下德属东非还在苦苦支撑。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英法两国最终却在这里栽了个大跟头,而且是栽在了一通骚操作上。
和其他三个殖民地不同,德属东非的守将是德国名将佛贝克,他很早之前就征集了很多的当地土著,将他们训练成合格的军人,而现在正是需要他们守住阵地的时候。
相反英法军队这边,很多士兵是临时召集的印度人,因为英法不想牺牲自己国家的士兵,于是就从殖民地印度抓壮丁,这样的军队纪律性和战斗力如何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这些印度士兵一登陆非洲,就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很多人不适应非洲炎热的天气而纷纷中暑,一枪都还没开就已经倒下了。
至于剩下的那些以基本是奄奄一息,毫无战力可言,而在同一时间,对面的德军充分发挥了地利优势,他们甚至设法激怒蜜蜂去攻击英法的士兵。
被蜜蜂折磨得苦不堪言的印度士兵还没回过神来,就发现德军已经率先发起了进攻,而那些非洲土著更是一边冲锋一边发出恐怖的声音。
就是这些奇怪的声音吓得印度士兵魂都没了,纷纷四散逃跑,像是见了鬼一样,完全不顾指挥官的命令,其中很多人甚至吓得直接跳海。
最终,十二名下级英国军官被印度兵给打死,而这一战英法的士兵伤亡800人,而德军毫发未损,更讽刺的是,开战前英法军队握有八比一的人数优势。
更搞笑的是,当时那些印度人逃跑后留下了很多的枪支弹药,这些装备都成了德军的重要补给。据说战争结束后,英国人发现德军大量使用英国的各种装备,都是印度士兵丢下的。可以说没有这些印度人,德军可能会更早弹尽粮绝了,这简直是真正的神对手,猪队友啊。
到底谁为首?
汉朝一个庞大的帝国,一个说出了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的王朝,一个让我们值得骄傲的朝代。汉朝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王朝,是这个王朝给了汉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两汉四百年的国祚,神勇大将多如繁星,我们就来看看汉朝出现的六大战神。
六、周亚夫
周亚夫,沛县人,西汉时期的军事家、丞相。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军事才华卓越。周亚夫为人个性耿直,不善阿谀权贵,“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出自他之口,被汉文帝誉为“真将军也”。汉景帝三年,吴楚七国之乱爆发。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吴、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七国高举“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发动叛乱,举国为之震动。
汉景帝派周亚夫前去镇压,周亚夫采取“截断叛军粮道、坚守不出“的战略,最终击溃叛军,仅用三个月就将“吴楚七国之乱”彻底平定。周亚夫为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其名气与其他将领相比差了一点,所以只能排在第六位。
五、陈汤
陈汤出身低微,但他勤奋好学,学识颇高,精通文律,后来受到富平侯张勃的赏识,举荐到朝廷。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奇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公元前53年,罗马帝国大军入侵伊朗,遭伊朗军队围歼,6000余罗马军队突围,逃至现今的哈萨克斯坦,后为西汉陈汤收降,带回中国,安置在永昌县。陈汤更是留下了“虽远必诛”的千古名句。
四、李广
李广,西汉时期名将。在汉文帝、汉武帝时期,曾数次带兵出击匈奴,驻守边关期间,匈奴数年不敢来犯,李广被亦称为“飞将军”。李广曾先后任上谷、上郡、陇西、北地、云中、代郡、雁门、右北平等地太守,善打硬仗之名传于天。李广的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纵横疆场约40年,可谓战绩辉煌
三、霍去病
霍去病可以说是天纵奇才,17岁开始领兵,22岁时,霍去病带骑兵5万,进攻漠北。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霍去病是第一个将匈奴追杀至现今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的中原将领,这次漠北大战,是几百年的汉朝历史中进击匈奴最远的一次。霍去病堪称现代闪电战和运动战的鼻祖,其灵活机动,闪电奇袭,军无长法,战不一格,霍去病杰出的军事才能让他声名远扬!
二、卫青
卫青是汉武帝时著名的抗匈奴将领。西汉名将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他在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他曾经击打匈奴连续七次取得胜利,而且卫青的首次出征就是奇袭龙城,斩敌数百人。这是汉朝将领第一次击败匈奴。这一站揭开了汉匈战争中汉朝反败为胜的序幕。从这以后,卫青七战七胜,收复了河朔、河套地区,大破匈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
一、韩信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韩信自幼熟读兵书,有着安邦定国之抱负。在作战中,韩信擅长出其不意,攻击不备,飘逸而有仙气。韩信战功卓著大家都知道,也为汉王朝作出了重要贡献。甚至连他的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