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船跳箱子,你是什么时候入坑穿越火线的

2023-04-29 19:30:03 145阅读

运输船跳箱子,你是什么时候入坑穿越火线的?

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了接受嘲讽的准备,毕竟说到穿越火线,贵站乃至全网的态度可谓两极分化:喜爱者称之为青春,厌恶者和优越症患者则直接扣上“小学生游戏”的大帽子。

加上出身腾讯游戏这一“原罪”和888等众多令人诟病之处,cf成为群嘲对象也在所难免。不过纵使优越症患者如何群嘲,穿越火线曾经400万玩家同时在线以及运营超过十年的事实证明,她的确承担的起当年提出的“三亿鼠标的枪战梦想”的目标,手游版的上线和高清版本的开发测试也表明火线下一个十年依然能战!就让此文来回忆曾经16岁的我同火线的点点滴滴,致敬那些一同开心的过去,也期待着火线的下一个十年越办越好。

运输船跳箱子,你是什么时候入坑穿越火线的

“小学生游戏”着实是逃不掉的梗 2012年既是传的沸沸扬扬的“末日之年”,也是我高中学习压力徒增的一年。虽然学习成绩忽高忽低令人心情飘忽不定,但是在周末开心的玩上几盘穿越火线可以说是我最大的乐趣。彼时在我生活的小城智能手机还未普及到今天的水平,家里电脑的XP系统也带不动那些优越党们津津乐道的3A大作。无门槛的火线就成了我放松发泄的快乐伙伴。尽管当时身为学生党囊中羞涩,火线活动给的枪也不像现在动辄送源英雄级这样给力。好在那时的挑战模式箱子中提供的道具齐全,拿着一把箱子里刷出来的黑铁消音M4击杀拥有少将军衔的全装玩家可以说是我一天的快乐之源。

在没有888加成的时代巨人城地图玩家们有着“双黄双水”的不成文规矩,不过对我而言在24关不可加入的一瞬间蹭进房间混到白银乃至黄金箱可以说是比单纯刷水晶箱更具乐趣,后来更新的挑战加入币虽然方便许多,但是当年的刺激感消失还是令人有点小小的难过;当时很多人执着的刷挑战箱子为的就是水晶箱里为数不多的黄金M249,于我而言从黄金箱里开到一把马来剑就心满意足,死亡隧道乱扫只是小菜一碟,在幽灵模式里当鬼重刀偷袭成功真是比今天吃了鸡还开心。 多少人只为这一把黄金推土机没日没夜打巨人城 不同于今天英雄强化角色满天飞,当时的火线角色价格高效果少,实在有点鸡肋的味道。但老是斯沃特裸奔在运输船也有点不够意思,所以假期小小贡献一下也无妨。不同于土豪玩家灵狐大炮尼泊尔(现在灵狐都免费送了),8块的B级奖券可以说是学生党假期最爱,如果运气够好中一把三十天的大炮,配上挑战刷出的防化服就可以纵横寂静村;

在12年的暑假我就曾小试牛刀,5张B劵不仅换来大炮还中了飞虎队,不停刷无线电的心情真的是至今难忘。现在看来与后来出现的中文语音角色相比飞虎队不仅臃肿,制作也十分粗糙。在猎狐斯沃特等老角色纷纷回炉重制的今天作为老玩家真心希望飞虎队也可以重制一番,而不是简单的全民送出最后在仓库里吃灰。 可惜的是我的第一个号被盗,至今仍未找回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面对高考的压力我选择了暂停火线,那时刚走出12年关服谣言等诸多问题的火线正面临着888武器引发的巨大压力,等到14年再度回归时火线的888可以说是满天飞了。很多人认为是888毁了火线,但是平心而论,一款游戏运营势必需要付费内容的可持续,888的出现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平民和土豪玩家的差距,也使得部分模式平民玩家体验全无(六烈龙的斯太尔简直就是小红的噩梦),但是运营针对这一情况也做出自己的努力,除了不断送过去想都不敢想的道具,更是把高贵的888变成了188出售(10元抽中毕竟少数,但是英雄级不保值是事实),虽然对于之前秒888的土豪来说有些心痛,但是在使豹子头玩家迈出氪金第一步也算是功勋卓著,变相减少差距。 不知道二十周年海报会是什么样子 尽管火线走过了十个年头,但是随着电脑的升级换代和自身引擎限制,火线HD取代火线是不争的事实。去年本up有幸参加的玩家见面会上策划也是侧面证实了这一点。希望在接下来的HD版本公测之时不仅能够吸收现有火线玩法的快乐,更要解决目前火线令人诟病之处,希望这一承担多少玩家青春的游戏能够真正走下去,走的更远也更强 希望今年还会有见面会活动

CF运输船边上的集装箱怎么一下跳上去的?

采用连跳的方法:先跳起来落地的一瞬间再次起跳,要是你第二下可以跳出很远,那么恭喜你,说明你跳对了!最开始先不要找箱子练,找一块开阔的平地找到连跳的感觉!练习好之后那么开始上箱子,两种方法:

助跑跳:你需要计算两下跳的距离,使第二下的跳出可以接触箱子,第二下跳出的时候按蹲

原地跳:原地跳就很简单了,按住方向键贴近箱子,跳跳蹲,第二下的跳要在第一下的落地一瞬间起跳。

二战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德国的无条件投降协议书,签了两次。这是英美法等国纪念二战胜利,在5月7日和8日,而前苏联和俄罗斯,则将胜利日定在5月9日的原因。

1945年5月4日,柏林被苏军攻克的第二天,德国海军总司令弗里德堡,受希特勒自杀后任纳粹德国总统和三军统帅的卡尔·邓尼茨的委托,与蒙哥马利签署了西线投降协议书。然后,他星夜兼程赶到兰斯盟军欧洲战区总部,想面见艾森豪威尔,讨论与英美单独媾和的问题。

但因级别不够,艾森豪威尔拒绝见他。5月6日,德国一级上将、陆军元帅凯特尔的副手约德尔来到兰斯,全权主持投降谈判事宜。虽然艾森豪威尔事先已摆了德国人一道,但他也明白,尽快签下投降书结束欧战,德国人需要,英美政治家也十分迫切。

但同时,他更加清楚,英美单独与德国媾和是不可能的,投降协议书签订没有苏联代表在场也是不可能的。此时,苏联红军在兰斯的最高级别将领,是少将苏斯罗巴洛夫。明知一个少将,是不够格在投降协议上签字的,但艾帅还是邀请了苏斯罗巴洛夫。

苏斯罗马洛夫立即将协议条款电告莫斯科,但直到签字仪式举行时,他都没有接到回电。此时的他,陷入两难:签字吧,级别低又未获授权;不签吧,意味着拒绝,拒绝意味着英美可以单独与德国签署投降书。这种政治风险,同样不是一个小小的少将所能承担的。

最后,苏斯罗巴洛夫选择了签字。但聪明的他附加了一条:如果盟国中的任何一个国家提出要求,都可以改变条件重新签署投降书。包括艾森豪威尔在内的所有盟军代表,也许沉浸在改变历史的巨大喜悦中,没有在意这一附加条件,皆大欢喜地都签了字。

正是这一不起眼的附加条件,后来救了苏斯罗巴洛夫的命。虽然斯大林对他未经批准擅自签字恼火异常,但终究没有处理他。二战结束后,苏斯罗巴洛夫担任苏联军事间谍学院的院长,并躲过了那场著名的涉及千千万万人的大清洗,得以善终。

1945年5月7日凌时时晨2点41分,约德尔代表德军最高统帅部,沃尔特·史密斯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部,伊凡·苏斯罗巴洛夫代表苏联红军,而法国将军弗朗西斯,则作为官方见证人,分别在德国无条件投降协议书上签了字。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兰斯协议》。

协议签署完毕后,德国人黯然离去。欧美将领们留下来举行了一个小小的庆祝会。那张艾森豪威尔一手夹香烟,一手握钢笔,开心地看向摄影记者镜头的著名照片,就是在他地图室里的庆祝会上拍摄的,早已成为二战欧洲战场结束的标志之一。

然而,《兰斯协议》签署6小时后,苏联最高统帅部发来电报,称这一协议完全不可接受。因为苏方既未授权苏斯罗巴洛夫签字,也没有同意投降书的相关条款。苏联方面还强调,在柏林苏占区以外的任何地方签署投降书,都是不可接受的。

斯大林态度强硬,艾森豪威尔也没有一星半点的坚持。他还专门发表声明,说这是为了确保最后的协议能顺利签署草拟的大纲,是一次彩排。他还强调,德国士兵在过了最后期限仍继续抵抗苏联军队,将不再享受战俘待遇,即便他们向英美军队投降,也会被转交给苏联人。

就这样,一天后的5月8日,在柏林郊区卡尔斯霍斯特,德军和盟军又签署了一次投降协议,史称《柏林协议》。这一次,苏联元帅朱可夫不但主持了签字仪式,还第一个在协议书上写下大名。英国空军元帅特德,美军上将斯帕茨和法国将军塔西尼,先后写下自己的名字。

德国方面签字人员的级别,也比《兰斯协议》时高。约德尔的上司、陆军元帅威廉·凯特尔是主签人,海军上将弗里德堡,陆军上校斯托普以随员身份出席。苏军少将苏斯罗巴洛夫,作为朱可夫元帅的随员,出席了签字仪式但无资格挥笔。

《兰斯协议》规定,所有德国军队,必须在欧洲中部时间1945年5月8日23时,放下武器,停止一切军事对抗行动。而5月8日签署的《柏林协议》则规定,德军投降的法定时间是5月9日凌晨零点。所以,《柏林协议》产生法律效力时,德军已经投降一个小时了。

后世史学家称,艾森豪威尔心知肚明《兰斯协议》草率,苏斯罗巴洛夫签字会惹怒斯大林,但他还是坚持演了这么一出,自有他的政治考量。在《柏林协议》尚未签署的5月8日下午3:30,欧美主要国家的电台,同时广播了德国投降的消息。

杜鲁门在华盛顿,丘吉尔在伦敦,戴高乐在巴黎,都出席了盛大的欧战胜利纪念会。其他许多国家的政府和王室,也都在5月8日,参加了不同形式的二战胜利纪念活动。这便是为什么,欧美国家的二战胜利纪念日是5月7日和8日,而前苏联和俄罗斯,则认定5月9日为欧战胜利纪念日的原因。

wow沉没的宝箱怎样开?

玩家取得496等级的各职业各部位护甲徽记(徽记可从开宝箱、杀稀有取得),可以 . 地点的右下角有1处藤壶号运输船船骸,沉没的宝箱在进船舱楼梯的下面。

. 帖以后,没怎样玩游戏,回来正好遇上

二战中有哪些有趣但是真实的故事?

【外国佬的地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我们玩地雷,德国和苏联的地雷战与反地雷战也玩得贼溜——各种诡雷、各种“花样百出”、各种“奇思妙想”!搞得双方都防不胜防,完全不亚于咱们电影《地雷战》的即视感![呲牙]

1

如果询问在东线战场上服役的德国士兵,那么他会告诉你那里到处都是可怖的地雷!

1941年7月12日,东线战场作战的第57装甲军在一份报告中称:

“我军当前只能放慢行军速度‬,因为敌军用地雷几乎封锁了所有重要的道路。”

1941年9月未,第57装甲军在另一份报告中称:

“苏联人在撒退后炸毁了一座座木质桥梁,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很快修复这些桥梁,但是苏联人却在木桥的废墟中藏有大量诡雷,防止我们修复桥梁。不仅如此,苏军还直接将地雷埋在炸坑的边缘,我军的车辆试图靠近勘察情况,结果被往往地雷炸毁。”

第3装甲师在1941年11月的一份报告中也称他们发现图拉的各条城市主干道、桥梁、车站在内的公共设施中皆已经被苏军设置了地雷和爆炸装置,师属装甲工兵营更是在预定的行军道路上排除了多达2600枚地雷。

2

1941年8月16日,德军第290步兵师在列宁格勒附近遭受了一次惨重损失,苏军首次将木盒地雷投入使用,当场炸死了100多人,这种地雷体型庞大,制作成本却很低廉,更重要的是用一般探测金属地雷的方式根本无法探测。👇

1941年9月,对于跟随罗马尼亚军队开进奥德萨的德国陆军士兵弗里德里希·波切特来说,这座城市简直是座死亡之城。

苏军撤离这座城市前已经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布设了地雷,这使得的德罗联军随后的攻势停滞了数周之久。

1941年10月16日,波切特所在的部队准备对一片重要的厂区进行排雷作业,在进入工厂之前,他在厂房入口处发现了一条只露出墙体几毫米的引信,这条引信的其余部分埋在了墙里。

随后,在战友的协助下,他用工兵铲将墙面慢慢凿开,然后将导线截断。沿着这条导线,工兵排雷部队在厂区内发现了大量炸药,这些炸药连接着导索,只要进人厂区的士兵们稍不注意,那么很有可能连人带整个厂区被炸成碎片。

虽然波切特侥幸发现了这一陷阱,但接连几天,这座城市还是笼罩在接连不断的爆炸和不断泛起的烟雾中,很多德军和罗军士兵一成为了苏军地雷的殉葬品。

3

1943年下半年,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从顿涅茨地区撤离,为了以牙还牙阻挠追击的苏军,3个德军工兵营以敖德萨为样板,开始对苏军即将到达的区域部署雷场,3架J52运输机专门为这些工兵们运送了最新的延迟引信。

经验老道的工兵指挥官们制定出了详细的计划,反步兵雷和反坦克雷优先部署在阵地前方,其次是铁道、公路和桥附近,最后是已方炮兵的火力覆盖区域,以及居民点等苏军可能驻扎的地方,由于正值冬季,因此德军工兵将地雷也布置在谷仓以及任何可能被苏军当成避寒居所的建筑物里……

苏军不久后进入已经满含杀机的村庄,地雷被不停地触发,不久之后,先前看似平静的一座座村庄便陷入火海,建筑纷纷化为燃烧的烈焰,当苏军惊惯失措地试图逃离村子时,则会又陷德国人精心市置的新雷场中。

当第一轮爆作结束后,之前很多未爆作的地雷则被理在废墟中,等待着某个苏军去触发,甚至在几天乃至几周后,仍有很多装有延迟引信的地雷不停地发生爆炸。

南方集团军群的部队按计划稳步撤退,一路紧追的苏军则被雷场所阻滞,德军用来阻滞苏军追击的后卫部队只同苏军发生过小规模战斗,德军工兵所布设的雷场有效地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4

1943年3月,德国第9集团军成功的从勒热夫突出部撤退,通过部署大纵深的雷场,莫德尔的这次撤退行动取得了成功。

德军在撤出村庄之前部署了大量地雷,甚至梯子、望远镜、手推车这类看似无关紧要的东西上也被安装了诡雷,当苏军进入村庄后,这些诡雷造成的巨大损失。

德军第206步兵师指挥部截获过一份苏军电报:

“我们的士兵把马牵到村里的马厩中,然后进入了房间,轰的一声巨响,士兵、马和马厩一同被炸飞了……”

在惨痛的伤亡代价面前,苏军指挥官甚至命令士兵在进入被德军废弃的村庄时,禁止进入屋内,禁止在井中汲水………

很多苏军士兵患上了地雷恐惧症,这种非常规的作战方式给苏军士兵造成一种草木皆兵的印象,对他们士气的打击程度不可估量。

通过这些雷场的布设,第9集团军完成了一次“高危险性”的撤退。

5

1945年3月开始的布雷斯劳战役中,城市的德国防御者们在度墟中再次埋设了大量地雷,这给进入市区作战的苏军以沉重打击。

第600工兵营的工兵用胶水将碎砖块粘到木盒地雷外部,从外形看来与城市内随处可见的乱石并无二致。

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地雷的效果,工兵们在夜里用鱼竿将它们从废墟的高处悄悄吊放至苏军的侧后区域,这种地雷在苏军后方被频频触发,给苏军带来了一定恐慌,同时也鼓舞了防御者们的信心。

在整个布雷斯劳战役中,共有大约500枚这样的临时制作的地雷被投人到实战。

除了这种地雷之外,该营的还将大量诱发雷布置在即将被苏军攻占的房屋中,有时候也会隐藏在地下室的储物堆中,当某个贪楚的苏军士兵想要搜寻战利品时很可能触发这些地雷,最终同他的“战利品”一起飞上天。

直到1945年5月德国正式投降,布雷劳斯战役结束,仅在第609步兵师的防区内就设置了超过1200个这类的特殊爆炸装置,苏军在这些意想不到的打击中一次次遭受惨重伤亡,直到战争结束之后,这类意想不到的爆炸仍然频繁发生。

德国工兵部队的抵抗一直坚持到了战争的最后一刻,他们凭借自己的“特殊技能”给予敌人以重创,但最终同其他士兵们一样——他们舍生忘死的战斗,并没有阻止第三帝国走向灭亡的命运。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