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配资,什么样的经济思维逻辑才能算是顶级经济思维逻辑
雷曼配资,什么样的经济思维逻辑才能算是顶级经济思维逻辑?
经济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市场的,我认为能够为个人、企业、国家更好的规划发展,帮助我们作出经济决策的思维逻辑都是顶级思维逻辑。
我们就用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分享经济思维
我手上有5个苹果,如果我把五个苹果留给自己,那么我始终只能尝到一种水果的味道,如果我吃掉一个,将剩下的四个分享给朋友,一来我可以赢得友谊,二来下次全面有其他水果的时候,也能与我分享,因此分享让我不仅获得友谊,也能品尝到其他不同味道的水果,分享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局面。
经济杠杆思维
为了以小博大,配置更大、更多、更远的资源,你还需要明白杠杆原理。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这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传世名言。
意思是无论是一个重量多么大的物体,只要我的杠杆够长,我就可以撬动它。
杠杆原理是一项非常聪明的发明,它让我们可以撬动超出自己“力量”范围之外的东西。
这也是一句非常催人奋进的原理,它激励我们大胆的去改变世界。
“没有杠杆就没有金融,也没有楼价的上涨!”
一切金融创新的本质都是平稳的把杠杆放大,2014年道2015年上半年的故股市,就属于运用资金杠杆推动的议论牛市。
房价为什么能够涨的这么厉害?
也是大量的投资者运用的杠杆原理把房价一步一步推高,不付全款付首付,不付首付凑首付,还有配资炒股等等,都是在加大杠杆。
放大杠杆不难,难的是杠杆级数要和你的掌控性匹配,否则就会失控。屡禁不绝的非法集资等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事件、以及互联网金融屡屡爆出的失联、跑路事件皆是因杠杆而起,因此一切金融危机的本质就是杠杆的失控!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就属于因杠杆失控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
因次贷危机倒闭的世界顶级投行雷曼兄弟就是因为30倍杠杆,如此高的杠杆比率,一旦出现3%以上的亏损,那么公司的资产就面临着爆仓的风险。运用得当,将会更快捷的为我们个人、企业和国家创造财富。
真正的智慧就是以信用为支点、设计一个风险可控的杠杆,去撬动和配置远方资源的策略,这才是顶级经济思维的精髓。
机会成本
通常我们为了得到某个东西不得不放弃另外一些东西,在经济学里,这不得不放弃的最大价值就是我们当前选择所付出的机会成本。
比如一个正当红的篮球运动员,他是继续打球,还是趁年轻道大学去深造学习。面临两个选择:
1、继续打球,距离退役还是5年,打球每年的收入8000万美元,五年有4个亿的收入。
2、选择大学深造,可能会读五年以上,如果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可能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而且每年还有10万的支出。
如此算来读书的机会成本太高,如果是你会怎么选择?
当你选择做一件事的时候,要明白花掉的时间是有价值的。如果你可以花更低的价值让人帮你做这个事,那么在原理上,你是赚了。
贸易思维
术业有专攻,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创造更多更好的商品和服务,用自己的优势剩余通过贸易交换,获得自己无法生产的产品和服务,这种思维就是为了打造核心竞争力。
放到企业至关重要,拿乐视来举例,乐视什么行业都想去做,但乐视却没有在某一领域形成自己绝对的优势。
为什么美国不疯狂印钞来还债?
美国国债数额已经达到23万亿美元,成为美国沉重的负担,因为美国2018年的经济总量也只有20.5万亿美元,即使全年的GDP都拿来还债也还远远不够,而印钞票是偿还国债的最简单方式,但是美国为什么不用呢?
国债持有者不允许大规模印钞票美国国债70%掌握在美国民众和机构手里,他们通过国债获取稳定的收益,比如美国的医疗保险和养老金体系,就是依靠购买国债获得收入,用来向民众发放养老金和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不要说疯狂印钞票,就算是美国政府想把所有国债全部还清,美国的机构和投资者也不愿意,因为美国国债虽然收益比较低,只有3%左右,但是稳定,只要美国政府还在,就可以保障收入稳定。
美国国债总额23万亿美元,乘以3%的收益,持有美国国债的投资者和机构每年可以获得6000亿美元的收入,这样一笔巨财,谁敢断了投资者的财路,谁就将难以善终。
稳定美国金融体系美国是世界金融中心,美元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流通,美国通过美元可以掠夺各国财富,但是前提是美元必须保持稳定。
美国如果突然疯狂印刷美元,市场会立刻反应过来,紧接着美元将会迅速贬值,一落千丈,目前全世界40%国际贸易通过美元结算,各国手里都握有大笔美元,贬值之后,各国会首先把美元花出去,以免变成一张废纸,所有国家都在抛售美元,美国也将会美元的最终流向。
美元的全球性贬值将会导致美国国内财富被购买一空,200多年创造的财富被各国瓜分,美国将会万劫不复。
为了美国的金融体系稳定,保障美国的利益,美国绝不会采取最简单的,却又最低级的方式偿还国债。
国债已经成为美国的负担,平均每个美国人负担7万美元,每年需要支付6000亿美元,而美国2018年军费也只有6220亿美元,不过想要还清国债也是不现实的,维持霸主地位,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之下,美国不仅没有还国债,甚至还要发行100年期限的国债。
如何提高自己的投资理财能力?
如何提高自己的投资理财能力。个人认为主要有三点:1、逼自己存钱,设定自己的目标规划2、看投资理财的入门书籍3、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
1、逼自己存钱,理财的前提是有资本积累,如果前期没有资本的话怎么钱生钱,如果是刚上班的上班族,买东西一定要在自己的预算之内,每个月逼自己存钱,积少成多。银行理财已经从起点5万变成了1万,曙光就在眼前。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有了目标才知道自己要攒多少钱。
2,学习,看投资理财的入门必看书籍。每日也可以跟踪经济新闻了解最新的热点,也可以下个雪球APP,上面有很多人分享自己的投资去学习和讨论。必看书籍:1.小狗钱钱,浅显易懂,教你正确的认识和使用金钱。2.投资中最简单的事,分享了对于普通投资者学习操作的投资方法。3.指数基金投资指南,这本书主要告诉了投资指数基金的一个方式,低风险投资之路,根据作者去投资年化收益10%没有问题。4.牛奶可乐经济学 ,思考身边的事情,打开思维模式。多读书不进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还可以培养思维,找到身边时候投资的产品。
3.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把资金分为四分指定各自的投资比例。首先,流动性,也就是要花的钱。可以放入货币基金随时支取收益在2%~3%。再次,收益性,中长期投资,重在收益,可以投资股票基金房产,如果比较激进可以投资股票但是被割韭菜的机率也比较大,这个要对股票有前期的了解和跟踪才行,如果没有大块的时间去研究建议投资股票型基金。如果是稳健的投资者建议定投指数基金,虽然收益相比股票型基金收益低,但是相对稳妥安全。再次,安全性,保值升值的钱,债券,银行理财,信托等保证持续增长。最后,效益性,专用款解决家庭突发事件,保命钱。当然啦除了股票基金债券也可以做实体项目投资,这就需要眼光和执行力啦。
最后还是要说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多和自己身边投资能力强的人交流,多去论坛或者投资类的公众号了解投资知识,逐渐积累自己的投资经验。
经济上说的去杠杆是何意?
经济上的去杠杆,通俗地讲,就可以理解为让大家少借钱或者不借钱去做生意。作用就是给经济降温,类似于在汽车的车速还没有特别快的时候,就慢慢踩刹车,而不是等到速度特别快的时候猛地急刹车。
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历史聊起。古代被我们称为农业社会,进入近代之后,我们说人类进入了工业社会。现在,我们当然还生活在工业社会里面,只是比起近代要先进多了。那么,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有什么区别呢?
根本性的区别,就是生产力的不同。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可以小到一个人就能解决几乎一切问题。农业社会的生活就是采集粮食、吃饭睡觉。当然,还要找个住的地方。从最低生活标准来看,一个人是能够实现生存的保障的。
那么,要求稍微高一点,要繁衍后代、要穿布衣、要住砖瓦房、要吃的食物种类再丰富一点,一小群人也是能够实现的。这就是农业社会的特点。从这样的描述来看,农业社会需要靠借钱来完成社会大生产吗?绝大多数情况下,真的不需要。
但是工业社会完全不一样。工业革命有两个标志性的物品,一个是珍妮纺纱机,另一个是改良后的蒸汽机。驱动蒸汽机工作,是需要能源的,而当时的能源就是煤炭。要挖煤,就要制造更多、更大、更快的工具和机器设备。
这时候,社会大生产的时代就到来了。制造蒸汽机,需要大量金属,这就需要挖矿,挖金属矿。取得矿石之后就要炼铁、炼钢,这时候就需要大量能源,又要挖矿,挖煤矿。这样循环改进下去,机器设备越造越大,技术越来越先进,最终的结果就是:机器设备的价值越来越大,生产机器所需要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
因此,在工业社会里,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要想依靠纯粹的劳动积蓄,来投资办厂,生产各类工业产品,那是几乎不可能的!单靠个体积蓄无法做到,怎么办?那就只能借钱,依靠融资手段来取得大量资本,投入生产。
当然,现实历史上,金融不是等到工业社会才出现的。早在农业社会的时候,因为贸易的需要,就已经出现金钱的借贷活动。甚至于,几百年前,地中海地区就因为贸易的需要,诞生了现代保险业的雏形。
但是,同样是借钱,为什么没有听说古代所谓的经济过热?为什么最近一百年才开始听说经济危机、经济过热这类概念?答案就是,工业社会的生产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发展,人类社会开始出现产能过剩、供过于求的现象了。
由于工业社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大量资金,开始一项事业基本上都需要融资。融资就是凑钱,有的人以入股的方式把钱凑过来,有的人以借贷的形式把钱凑过来。然后就可以开始生产、开始做买卖了。
当一样产品非常热销的时候,很多人都看到了赚钱的机会。这时候,大家要进入这个领域,肯定就是去融资,然后投入生产了。这时候,前面提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出现了:大家争先涌入一项事业的时候,很快就会造成产能过剩。
举一个大家都听说过的例子。假设现在牛奶非常好卖,非常挣钱。结果大量养牛场被新建起来,大量的奶牛产奶,并投放到市场上。结果,产能过剩,牛奶卖不掉,放久了还要变质。这时候,作为养牛场的农场主,你怎么办?
两个选择,要么降价销售,让更多人来消耗掉过剩产能;要么只能选择把牛奶倒进河里。当然,还有第三条路可以走,免费送人。不过相信选这条路的人会很少。
这个故事是不是很久以前就听说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起因,都是资本世界的产能过剩,造成了经济危机,大量失业人员进一步形成了社会危机。掌舵的人发现内部压力无法化解了,那就只能寻求外部解决办法。于是,战争就打起来了。
现在,回到问题上,经济杠杆的意思就是自己以一定的自有本金,通过外部融资,借钱或者吸引股权投资,聚集一笔较大的资本,投入一项事业做买卖。去杠杆的意思就是,整个社会在官方的调控之下,要减少借钱的数量,让相当一部分人融不到钱,减少市场上做某些买卖,或者所有买卖的数量。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产能过剩!一件商品产能过剩的时候,如果还有更多的资本投入这个领域,将造成更大的产能过剩,最终造成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企业倒闭,大量人员失业。这将增加社会的压力。
而去杠杆,就是提前阻止大量资本进入某些过热产业,提前避免后续的产能极端过剩,避免大量企业倒闭、人员失业。官方站在全局的高度,提前引导资本进入未来潜在需求很大的产业,能够使得经济平稳运行,避免局部产业过热造成的大起大落。
西方世界经历两百多年的积累,我们经历最近四十多年的积累,社会财富已经非常庞大,生产力也高度发展。产能过剩在绝大多数领域都已经出现了。极少数领域,像如今的芯片产业,受制于过高的技术水平和疫情带来的某些影响,才能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这反而是极端罕见的。
正常的状态就应该是产能过剩,而且是大量过剩。所以,为了避免长痛,我们只能选择短痛,把落后产能和过热产能主动关闭一批,引导资本和人员进入其他需求更大的领域,比如资本进入高科技领域,人员进入服务业领域。
这样,既让资本去了更有希望赚钱的领域,又让人员避免了将来某个时刻被迫失业的局面,这就是经济去杠杆的用意。
(全文完。欢迎关注)
楼市市场会出现什么现象?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柠檬
楼市股市同时暴跌,这种情况出现一般意味着金融危机发生,2007、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发生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007年之前,美国一些金融机构给许多没有购房能力的美国家庭提供贷款用以购房,并将贷款打包成债券向世界兜售。但很多家庭没有还款能力,债务违约频繁发生,导致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破产。雷曼兄弟、美林集团等知名金融机构出现问题引发多米诺效应,破产的公司越来越多,股票和房产在恐慌中被抛售,最终美国股市和楼市同时崩盘。
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后来蔓延到全球,中国也受到了影响,我们股市从6124跌倒了1600多点,房价在同期也大幅下跌。以北京为例,刚刚举办了奥运会的北京房价暴跌了40%-50%。最终全球一起救市,美国拿出来7000亿美元救市,中国政府更是拿出了4万亿人民币来拉动投资。中美两国股市、楼市的反应并不相同,美国是股市先见底并开启升势,房市迟了2年企稳,在2016年才创出新高;而中国是楼市率先企稳并很快创出新高,股市反弹之后又持续下跌,直至2013年才见底。
因此如果真的出现股市楼市同时持续暴跌时,政府绝对会救市,救市的结果会是房价暴涨。
下面我们再谈谈如果不救市会出现什么情况。
如果股市和楼市同时持续暴跌,最先受到冲击的会是银行。股市大跌对银行的影响比较小,在2015年清理了场外配资后,股市中银行的钱已经很少了,股市下跌对我们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不是太大。
楼市暴跌就不同了,因为居民买房都要从银行贷款,当房价持续大跌时,房子越来越便宜,最后房子的价格可能会比欠银行的贷款还低。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就会有人选择弃房不还贷款,银行的资金安全就会出现问题。
当银行有大量的贷款不能收回时,会产生大量坏账,严重时银行会资不抵债申请破产。银行破产会使居民的存款不能取回,企业不能借到生产经营需要的贷款,恐慌情绪在社会中蔓延。居民在恐慌中不知所措,而企业大量破产,最终经济陷入萧条,社会陷入混乱。那时候的房市妥妥也是扑街。
所以还是祈祷不要遇到这种情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