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天君,你觉得哪个角色作的很经典或最狠
创天君,你觉得哪个角色作的很经典或最狠?
这题我来!!必须是华妃!!
华妃,但凡喜欢追剧的人,肯定没有不知道她的,它就是著名大型洗脑宫斗剧《甄嬛传》里面的一个“顶级配角”。
什么叫“顶级配角”,大概就是包租婆之于《功夫》,容嬷嬷之于《还珠格格》,雪姨之于《情深深雨蒙蒙》。这就叫顶级配角,虽然是配角,但风采丝毫不比主角差,想要塑造主角形象、推动剧情发展离不开他们。
除了《功夫》里的包租婆,华妃和容嬷嬷还有雪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她们都是主角前进路上最大的一块“绊脚石”,又坏,又作,让观众看着气的牙根痒痒,心想她怎么还不死啊!她再不死我都要气死了!
编剧的目的就达到了,要是没有这种又聪明又坏的顶配作一作,这剧本还没法写了,直接写主角寿终正寝得了。
先说华妃作的“狠”其实她的“狠”全来自于骄傲的心性和超强的嫉妒心,华妃仗着自己位高权重,哥哥又是朝中大臣,在宫内横行霸道,恃宠而骄,只要皇上展示出对任何一个妃子的宠爱,或仅仅赏赐了这个妃子,她就会在心里憎恨,借机惩罚。
她给沈眉庄喝得过时疫的人喝过的茶,沈眉庄差点死了。
利用曹嫔的女儿温宜公主,甚至推温宜落水再救温宜来博得皇帝的喜爱,不顾温宜的性命。
指示太监溺死一不小心听到她引荐新人因此捞得好处之计划的淳贵人。
在烈日炎炎时,惩罚甄嬛跪在宫前,导致甄嬛小产。
等等等等,这是她作的“狠”的一面。
再说华妃作的“经典”任何一个经典的“作精”,绝不是因为她干出了多少“作事”,而是她作的动机是什么,她究竟是不是为“作”而“作”,还是这一切都有理有据,在观众看见她背后的故事之后,能暂时忘掉她的“作”,发出一声唏嘘。
可以说,华妃做到了大多数“作”角色没有做到的,那就是有血有肉的作,她的“作”不是因为蠢。
首先是因为她出身名贵,有“作”的资本。
其次是因为她深得皇上恩宠,有“作”的底气。
再是因为,她真的深深地爱着皇上,纵然她的“作”中有追求地位的成分,但归根结底,是因为她对皇上的爱。
这份爱让她杀死了很多人,也让她最终被自己杀死了,她死的时候,观众甚至想原谅她,是啊,在这份浓烈的爱面前,她的那些“作”似乎也是可以被理解的了。
可见,华妃真的是一个作的又“狠”,又“经典”的角色。
是我们缘分尽了写一篇古风虐文?
蒙@春途 相邀,认真思索并查阅了一些资料,决定重启以前的一个系列,PS:这也是@羽菱君 催更N次的一个系列。
【脑补天八部史012期:明日隔山岳——段氏入滇】
《段氏寻源》:云南蛮段氏,魏末段延没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入朝,拜为云南刺史,本出武威。不想读长文的朋友可以只看故事梗概:
580年,杨坚专擅北周朝政,大肆屠杀宇文皇族。益州总管王谦以世受国恩,举兵反叛。杨坚令梁睿进讨,王谦十万余兵马溃散。
本文开始,王谦正带同二十余亲卫逃奔新都,欲收其侄王宝兵马,向云南撤退,以图再战。王宝不愿放弃荣华富贵,去过朝不保夕、乱臣贼子的日子,于是与朝廷使者密谋,杀掉王谦。
王谦的亲卫中有一人名段延,在听过王谦的谋划后深以为然。经过一场血战,段延侥幸逃生,然其在北周疆土之内,已无立足之地,只好将王谦的谋划变为现实。
这就是段延入滇的故事。
其入滇之后,段氏繁衍成族。三百五十八年之后,其嫡裔段思平得国,建大理。《天龙八部》中段正淳、段誉父子,即其后人。所以这一篇又可以说是《天龙八部》前传。
又PS:这篇并大不符合春途妹子要求的虐文。春途大概希望看到的是情爱纠葛之虐,而我写成了去国怀乡之虐。然而看在我查阅、构思并且混战了一天一夜的份上,能不能厚着脸皮求诸位给个赞?
一、兵溃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蹄声如雷,尘土飞扬。
时为北周大象二年十月,这一日,当晚霞已将天边染红之时,从成都到新都的官道上,正有二十余骑亡命飞奔。
众骑马色不一,或骊或黄,中间那人所骑是匹白马,尤为神骏。
然而马上之人却绝无神气活现之态,只见他盔歪甲斜,面带沮丧,竟是说不出的垂头丧气。
约一百五十年之后,诗仙太白才会写下那一阕百代词曲之祖。可是这人的心里,只怕除了“伤心”已再无别的。
他是北周的益州总管王谦。
其时朝中杨坚专权,疯狂屠戮帝室宇文氏。六月,尉迟迥不忿,于相州竖起反旗;七月,郧州总管司马消难起兵响应;未几,王谦以父子荷国深恩,将图匡复之计,亦举兵。
杨坚遣梁睿进讨益州,利州一战,王谦手下大将达奚惎、乙弗虔十余万众被打散。梁睿挥师再进,成都城外双方列阵,未及战,忽报达奚惎、乙弗虔二人之子领军的左右军皆叛,王谦大惊,料知镇守成都的达奚惎、乙弗虔二人定然也早已反叛,于是弃军而走,往新都而去。
新都县令王宝,是他的本家侄子,王谦想先征新都之兵,往南退却,徐图再战。
说时迟那时快,前方,已可见到一座城池静静伫立在晚霞之中。
王谦大喜,打马飞驰,须臾已至城门之下。
城头忽一枝箭射下,正落在马前五步内。
“来者通名!”
“此行乃是益州总管大人亲至,城上还不开门!”王谦身旁一人揭去头盔,喝道。
却见这人妙年洁白,丰姿都美,长年征战,面上却有悍勇之色,顶盔贯甲,血渍满身。
他是王谦的亲卫,姓段名延,河西武威郡人氏,乃是北周朔州刺史段严的族子。段严向与王谦亲善,令族子随其从军,以求晋身之阶。
吊桥放下,谦等进城。
王宝早在县衙里相候,叔侄相见,说不尽的悲凄之意。
新都离成都不过百里之遥,兵贵神速,作为用兵的大家,梁睿的追兵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在城下,也许就在接下来的一个时辰之内,也许就在两天之后。
王谦疲惫地往太师椅上坐下,一边用茶一边向王宝下令道:“你速令各营将领拔营起寨,城中细软能拉走的全拉走,不能运走的就留给梁睿小儿吧。快拿地图来!”
便有人七手八脚的展开行军图。
王谦指着云南一带,道:“我意欲往此地撤退,此地远在中原之外,梁睿鞭长莫及。昔庄蹻溯沅水而入滇,王于夜郎;始皇帝时赵佗开边,南越称尊;后主时武侯渡泸,七擒七纵。我军兵精马肥,沿路扫荡夷越,增其兵员,再沿岷江顺流而下,兵锋直指南中。爨氏向为当地大族,可为我臂助,然后东连冼夫人,引百越为助。少则十年,多则廿载,可成一方诸侯,待到兵多将广,方能东山再起,与杨坚小儿争一短长!”
这是王谦第一次将其战略构想公之于众。实则王谦此人,并无突出才能,至于将略,更不知从何说起,《北史·王谦传》说他“性恭谨,无他才能”,又说其起兵之时“先无筹略,承藉父勋,遂居重任”,可见他能当上益州总管,成为封疆大吏,全仗父荫。然而,战术白痴并不等同于战略白痴,谁也不能否认他提出的这个构想是天才性的。
正因为段延听了这番话,并传之于子孙,才在357年(北周大象二年,即公元580年;大理立国于公元937年)之后,由其嫡裔段思平成就了大理一国317年的传奇。
段延入滇,匹马单骑而已;357年之后,段氏已繁衍成为南诏大族。千余年后,人口百万,犹为云南大姓。
【注:这段话并非全部虚构,段氏入滇,众说纷纭,其中一种有“元魏之末,段延没蛮”的传说。据段玉明先生在《大理国史》中的考证,元魏时有两次氐羌南迁高潮,一次是西魏平蜀,一次便是北周时王谦之叛。北周承西魏,西魏承北魏,其皇族为鲜卑元氏,若将北周宇文氏看成篡国之臣,那么周与西魏自可通称为元魏。王谦之言当然也是胡说八道,将段延敷衍为其部下,至有入滇之事,也自然经不起推敲,更未必与史实相符,然而正如金庸先生所言,“历史学家不喜欢传说,但写小说的人喜欢”,朋友们想必会原谅我的吧?】
王谦一言甫毕,段延已是大为心动,这个设想未必不可行,然而依王谦之才,却未必能将其实现;那么自己呢?段延扪心自问,自己不过一纠纠武夫,虽有段氏家传武学在身,然而毕竟不是出自核心的几房。一个外房子弟,文仅能识字,武堪可杀敌,除了供人驱使,在这乱世,又该如何出头?
段延如此想着,一瞬间竟有心乱如麻之感,他向王谦拱拱手,禀道想去城楼上瞭望敌情,先行离开了县衙。
二、背叛段延刚离开,王宝也推说去催家眷起程,起身去了后堂。
他转重门,过甬道,来到书房。
房内早有数人。一人守在门口,一人长刀出鞘,架在第三人脖颈之上。那人踞案而坐,全不以利刃加身为意,神色更是高傲无比,竟仿佛他才是这里的主人,见王宝进来,这人冷笑一声。
王宝向手下低声喝道:“出去吧。”
两人收起兵器,躬身退了出去。
王宝先是仔细地关上了门窗,踱到书案旁,深深地看了那人半晌,方道:“前番怠慢贵使,甚是不该。如今某家亲至,便请贵使畅所欲言。”
那被称为贵使之人嘿嘿一笑,道:“大人真愿听我一言?”
“王某此来,正要洗耳恭听。”
那使者霍然起身,拱手而言:“自宣帝驾崩,今上年幼,幸喜左丞相(杨坚时为左大丞相)识量深重,治国清明,废宣帝峻酷刑政,悉更以宽大之制,如今已是天下归心。宇文氏诸王幽禁在京,阴谋滋甚,赵王招伏甲于室,欲杀丞相,现已被诛;尉迟迥相州叛乱,老帅韦孝宽斩其首传送京师;司马消难祸起郧州,襄州总管王谊平之,消难奔陈;王谦在蜀,见有上柱国梁将军风卷残云。大人啊,这天眼看着就要变了!大人此时,正该提三尺之剑,奋然而起,大义灭亲,为国除奸,如此,来日自有你我同殿为臣之时。如若不然,便请取了某家首级,等梁将军大军至时,再为某家报仇!”
【这并非我胡说,有关其时之时代背景,请参见《北史·隋本纪上》】
王宝闻言,冷汗涔涔而下。
他并非不知其中利害,然而,王谦毕竟是他族叔。他有今日地位,自然全仗族叔提携。
可是,新都景致优美,家眷也在此地住得习惯,再说这一亩三分地里,就形同他的一言堂一般,在这里他可以中饱私囊,生活富裕,衣食无忧。
若是离开此地,跋山涉水,深入不毛之地,再想过上现在的日子,怕不得下辈子了?
大义灭亲、大义灭亲!
这句话在他的脑海里如波翻浪涌,终于他再无顾虑,撩袍、翻身,竟自长跪不起,口里只叫:“贵使救我一救!”
使者哈哈一笑,问道:“大人可是想通了?”
“想通了,想通了。王宝但求恕罪,祈贵使美言。”
使者前去将王宝扶了起来,道:“只要大人立此大功,在下自当为大人美言。”拱手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恭喜大人,贺喜大人。”
王宝低声道:“便请大人安坐片刻,王某自去安排。”
三、血战城内乱成一片,民夫在运粮,军士在装车。
而城外青林之中,并无烟尘扬起,梁睿大军,显然还没攻来。
但段延相信,大军迟早会来的。
跟随王谦反杨,本来便是脑袋别在裤子上的买卖:若胜,便是匡复社稷之功;若败,不过乱臣贼子之身。
胜,拥有一切,王谦入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们这些亲近之人,自也能平步青云。
败,失去一切,包括生命。
可是王谦的构想,并非不能考虑,现在的问题只在于,一定要尽早撤退,并攻破沿途防线,只要逃入云南,朝廷势力鞭长莫及,就能松过一口气。
便在此时,忽有长短不一的号角声响起。
这是兵士调动的信号。
段延拔刀在手。
只见城墙上离他最近的几位兵士像是刚收到什么指令一般,立刻结阵转向,向他逼近过来。
与此同时,城内突然大乱,呼喝叱骂之声远远传来。
从县衙至城门的大道上,人仰马翻,一路都有面粉扬起,遮蔽了半边街。
前面几骑狼奔豕突,后面是大队追兵,边追边放箭。
奔逃者不断有人中箭坠下马去,跟着是战马也带着一屁股的箭枝轰然倒下。
前面那一骑白马尤自往前驰骋,眼看已到城墙之下。
可是突然之间,却有早已埋伏好在两边房舍的兵士冲了出来,架好长矛,并瞬间横贯了马腹。
马上的骑士在白马倒地的一瞬向前飞去,并啪的掉在地上,背上带着数十枝长箭,犹自蠕动挣命。然而一个兵士来到他面前,抓住其甲胄提了起来,右手寒芒一挥,血便从他颈腔中喷了出来,人头骨碌碌滚出好远。
当号角声响起之时,战场上长年厮杀的直觉已告诉段延,危险降临了。等到兵士结阵逼近,河西段氏遗传的聪明天赋已使他瞬间明白了一切。
段延大喝一声,如出柙猛虎般向楼梯处扑去。
挥刀、血现、抬腿,楼梯口两个士兵中刀,被一脚踹下。后面有人喝道:“不要让他逃了,放箭!”段延直驱而下,径往城门杀去。
在他冲下楼梯时,正见到终身难忘的一幕:
适才衙中谋划、雄心壮志不减的王谦,人头正在长街上一路滚来,直滚到他的脚下。
双目犹睁!
兵士蜂拥而至,段延不及细想,飞起一脚,将王谦的首级踢起,立刻便有一人被击中倒下。
【据正史,王谦的确亡于新都令王宝之手。至于两人为叔侄之说,是我虚构。】
段氏的武艺本来便源自汉文帝时北地都尉段卬及其孙金城太守段会宗、武威太守段贞,是在与匈奴对敌的战场上锤炼出来的杀敌之技。段氏传家750余年,段氏子孙开枝散叶,如今已布满中原大地,然而其本房嫡系,却仍然传承着这套简单而实用的武技。而在750余年的摸索中,段氏后人已渐渐触摸到了武学皇冠上的明珠——一种被称之为“内功”的东西!
段延之父虽属外房,但三代之前仍属本房。惟其如此,他才能受到世伯段严的照顾,并在段氏家族学堂之中以小厮之身旁听,卒而掌握了一部分武技和内功。
此时情急拼命,加之王谦已死,再无后顾之忧,段延的武功已进入到了一个从前没有的境界。
他洁白的面庞上已全是血污,手中长刀大开大阖,内力激荡鼓舞,刀下更无一合之敌。
尽管如此,段延仍然身被数十创,其中最深一道伤口在左臂,那条胳臂已基本失去战斗力。
可是他毕竟杀到了城门之前。
城门却已关闭。
一声绝望的嘶吼,一声不甘的咆哮!
正待回身再杀、身死此处。
却见一群兵丁推着几辆运粮车撞击而来,大呼:“撞死他,撞死他!”显是想借助关着的城门将段延撞死。
段延长叹一声,扔去长刀,瞑目待死。兵士见此,暗自心喜,便全力助跑,临到近处却一撒手,往两边跳开,后面的也是如此,一连五辆,带着沉闷的响声撞击在城门之上。
这人力不可抗拒的力量,竟使城门也不由得嘎吱摇晃!
在面粉弥漫开来,形成粉雾时,逼近的士兵眼不能视物,且粉粒难免要往眼睛里钻,都闭上了眼睛。
他们都知道当睁开眼时,段延必成肉酱。
然而——
在他们还没睁开眼时,只听段延一声孤狼似的痛嗥,跟着又有绝大的一声响动,然后是城门开启的嘎嘎声传来。
睁开眼的众人,眼前已无段延的身影。
只有洞开的城门,古道的远芳,深林的晴翠和天边的晚霞。
而已。
四、逃生原来在那生死关头,段延本来已经死定。
可是那些兵丁多此一举,却要用粮车撞城,段延险中求生,其长叹、扔刀、闭目之举,不过是一番做作,使敌麻痹大意罢了。
在濒死的最后一刻,他仍然没有放弃求生的希望。
这个坚强的意志最终在敌人猪队友般的配合之下,为他打开了一线生机。
他原本只想当粮车撞来时,于千钧一发之际闪开,然后回身再战,杀上城楼,从城墙上跳下护城河逃生。这个计划很冒险,也不大可能有成功的希望,但总比马上就死强。
他原本没奢望会过来五辆车。
可是世上之事,不如意者虽有十之八九,如意者却终究有十之一二。惟其绝境之时,方有天助,此即是孟夫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之真义,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撑不到那一刻而已。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段延在万分之一个瞬息里休正了自己的计划,他的精神、他的身体在那一刻形成了极其微妙的平衡。
他身轻如燕;
他灵活如鼠;
他心细如发;
他诡诈如狐……
他跳上了粮车。
跟着又竭尽平生之力,补了一脚。
这绝对是踢开生死之路的一脚。
城门吱呀而开。
段延闪身而出。
从此,天高任鸟飞。
五、没滇苦了王宝,又付出了半年的搜刮,才让使者不再追究此事。
好在王谦已经授首,也算大功告成。
至于那个无名小兵——逃走就逃走了,他若胆敢出现在中国境内,那绝对是不要命了,何况他还身受重伤,多半活不过一个月。
……
一月之后,一个年轻的农夫顺大渡河进入岷江。
又经月余,这个农夫出现在了五尺道上,沿途但见僰人悬棺高挂,又见豆沙关雄伟,更见朱提银雪白。
那一日,农夫蹒跚走到豆沙关前,前边是彩云之南,后边是巴蜀大地,不知为何,这个年轻人忽然就潸然泪下。
他不能再出现在中原,只要一出现,王宝会杀他,梁睿会杀他,杨坚也会杀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就只好逃去一个“帝力于我何有哉”的地方,隐姓埋名,了此余生。
从此,河西他回不去了,段氏他回不去了!
那梦中的天水郡,那遥远的成纪镇啊!
【据《大理国史》,大理国后期改洱海以南诸赕为天水郡,改善巨郡为成纪镇】
耳边似乎又响起那哀伤的歌谣: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那一日,这个年轻的农夫,段延,站在豆沙关之下遥望秦川,仿佛又体会到了从秦皇汉武西逐诸羌以来,那些被迫南迁的氐、羌先民的心肝断绝:
罢了,陇头;罢了,中原,是我们缘分已尽……
往后只有南下、南下;
只有生存、生存!
下期预告:
【关于段延入滇,代为酋帅之事,暂定《脑补天龙八部史》014期】
【其孙段凭入朝,拜为云南刺史之事,暂定《脑补天龙八部史》015期】
请多多支持!
——————完——————
文/王事情
引用资料:《大理国史》
《南诏史略论》
西游记绝世高手排名是怎样的?
一部《西游记》可谓是聚精会神,高手云集,他们之中,有些人的法力可以轻松碾压孙悟空,比如如来佛祖、镇元大仙等人。有些人和孙悟空旗鼓相当,难分高下,比如二郎神、牛魔王、六耳猕猴等。还有些人只凭一种绝技,就令孙悟空一败涂地,比如红孩儿和黄眉怪。下面我们从这些绝世高手之中选出十二位顶级大神,给他们排排座次:
1.菩提祖师
能轻而易举就降服孙悟空的,能让他永无翻身之日的,除了如来佛祖,就是菩提祖师了。菩提祖师是孙悟空的师傅,孙悟空只是他其中一个弟子而已。菩提祖师的法术五花八门,比如小道士口中喷火术,悟空的筋斗云和七十二变,皆拜其所赐。孙悟空只是在他门下修炼了十年,便可以大闹天宫,而菩提老祖修炼了千年,法力之强,道行之高,如来佛祖、太上老君只能望其项背了。
2.如来佛祖 佛教顶级大神,无人能出其右,如果完全凭实力,碾压孙悟空的高手并不多,天庭一役,他只是一翻手就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动弹不得,如来佛祖的法力高深到无法想象。3.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是三清之首,其资历和修为更胜四帝,他又是神仙之祖,称为道祖。从他手中炼制的宝物,众仙追求的仙丹、坐骑都可反映出他超凡的实力。他老人家的童子化身金角、银角大王,用法宝就能治住孙悟空,而这些东西对老君而言,只是最基本的日常用品。他的坐骑青牛,与孙悟空打斗不分上下,宝物更是厉害无比。在西游的世界里,太上老君不光掌控着能长生不老的仙丹,还是位炼器高手,金箍棒、幌金绳,九齿钉耙,紫金铃、紫金红葫芦、玉净瓶、芭蕉扇、金钢琢等等都出自老君之手,可见老君出品,必是珍品!而他骑青牛过函谷,化胡为佛,才有了日后的佛教。4.观音菩萨 在唐僧师徒西行取经的路上危机四伏,困难重重,多数都是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渡过难关的,唐僧师徒能取得真经她功不可没。她给了孙悟空三根救命毫毛,多次挽救唐僧师徒性命。她的法力不是顶级的,但也碾压绝大多数天界大神,仅次于如来佛组和太上老君,从她不能降服六耳猕猴和大鹏金翅雕这种顶级高手来看,她与如来佛祖和太上老君之间还是有差距的。5.镇元大仙 此人乃是道家的顶级大神,不仅法力无边,还有独门宝物乾坤袋,那是十个孙悟空都不在话下的。他在天界素有威望,就连观音菩萨也要给他三分薄面。镇元大仙种了不少人参树,结果被悟空等三人偷吃了人参果,还推倒了人参树,在与孙悟空等人斗法的时候,几个回合就把悟空等人搞定,抓了两次,却被孙悟空跑了两次,最后还是观音菩萨出面调停,用仙水把树救活了。也许有人说镇元大仙比观音法力更大,那他咋会两次被孙悟空逃跑呢?!他的法力与如来、弥勒佛、菩提老祖等顶级大神相比,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因为如来佛祖有能力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这是镇元大仙远远做不到的。另外,从镇元大仙听闻观音菩萨光临那毕恭毕敬的神情来看,他的法力也是比不过观音的。6.金鹏大翅雕 此雕实力超群,也曾大闹西天,与大闹天宫的孙悟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光凭武力,就稳压孙悟空,估计二郎神杨戬也不是他的对手,连十八罗汉都不是他对手,最后还是如来佛祖亲自出马,设计收服了此雕。为什么要“设计”呢?因为光凭法力,即便如来佛祖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只好引诱他上钩然后再收服他。此雕出现在取经的后期,说明越是难缠的妖魔鬼怪,就越集中在后期,这样才能引人入胜。7.二郎神 二郎神与孙悟空打了三百多合,不分胜负,两人武力应在伯仲之间,但是考虑到二郎神大战孙悟空的时候,还带着梅山六兄弟和哮天犬助战,所以孙悟空是以一敌七,武力上略好于二郎神,但是算上法力和法宝的话,二郎神的能耐大多了,就拿他的第三只眼睛来说,比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厉害地多。8.六耳猕猴 此猴一出道就与孙悟空打了几天几夜,不分上下,两人从地上打到天上,又从天上打到地下,回合数不计其数,结果还是不分胜负,六耳猕猴没有顺手的武器,但是他有样学样,学得非常快,就连孙悟空最拿得出手的筋斗云和七十二变,在六耳猕猴那里也形同虚设。他法力通天,就连观音菩萨也不知道他的庐山真面目,最后还是如来佛祖亲自出山,用紫金钵盂将他罩住,被孙悟空一棍打死,结束了其短暂而壮烈的一生。9.孙悟空 孙悟空只凭纯武力,那是打遍天下罕逢敌手,唯一的短板就是没有特色法宝,除了一根棍子,其他没有什么能耐了。大部分情况下孙悟空都是与对手大战了几十回合之后,逼得对手使出了法宝,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也就说,孙悟空有足够的能力,逼着对手使出绝招,但在对手使出绝招的情况下,他就无可奈何,无计可施了。光凭武力,孙悟空可以傲视群雄,但是算上法术和法宝的话,孙悟空的排名不能被高估,但是也不能太小看他了。故排名第九,不高也不低。10.红孩儿 这孩子原是牛魔王的儿子,后来被观音菩萨收做散财童子。此人武力一般,估计不是悟空对手,但是此人有三昧真火,根本不会给孙悟空近身肉搏的机会。孙悟空经历恶战无数,只有在对付红孩儿的时候才会如此狼狈不堪,败下阵来,他的三昧真火差点熏瞎了悟空的火眼金睛。只凭三昧真火,红孩儿足以入榜。11.牛魔王 他曾与孙悟空结成兄弟,后与孙悟空三兄弟打了几百个回合不分胜负,老牛不但法力无边,还风流成性,娶了貌美如花的铁扇公主,还在外面包养了狐狸精二奶。取经路上,老牛与孙悟空产生矛盾,两人展开对决,难分雌雄,再加上猪八戒和沙和尚,仍然拿不下他,最后在哪咤的帮助下,才算降服了他。此人光凭纯武力,还在黄眉老怪之上,因为他与孙悟空大战了几百个回合,而黄眉老怪只有几十个回合而已,如果再加上他老婆的芭蕉扇,孙悟空就不是他的对手了。12.黄眉老怪 在《西游记》中,能和孙悟空打成平手的神仙或者妖怪,都不在少数,其中黄眉老怪就是一个令孙猴子等一干人极为头疼的家伙。这家伙原是弥勒佛身边的童子,趁着弥勒佛外出之际,偷了宝物人种袋,在小雷音寺化作如来佛祖的样子,后被孙悟空识破,两人大打出手,结果是不分胜负,后被黄眉老怪的人种袋罩住,师徒三人和白龙马统统被收去了。最后还是他的主子弥勒佛出马才把黄眉老怪给降服了。此人单打独斗,稍逊孙悟空,如果算上法宝,那就稳胜孙悟空了。以上排名只是我个人一孔之见,如有不同看法,评论区见!其他角色里有哪些熟悉的老面孔?
感谢邀请。《东宫》这部电视剧是最近刚刚开播的电视剧,男一号男二号都是新人演员,但是这部戏中很多的角色扮演者都是在电视银幕上经常见到的演员。 比如其中太皇太后的扮演者是大家熟悉的老戏骨表演艺术家斯琴高娃老师香港演员罗嘉良在剧中饰演皇帝张定涵在剧中饰演皇后郑晓宁老师在剧中饰演铁达尔王赵纯阳在剧中饰演利墩王王志飞老师在剧中饰演高相蒋恺在剧中饰演曲文成杨恭如在剧中饰演明远公主吕行在剧中饰演高显邵峰在剧中饰演柴牧以上都是在银幕上耳熟能详演技卓越的演员。
封神之战中号称万仙来朝的截教是如何走向失败的呢?
在封神世界里,实力最强的就是通天教主的截教,在鸿钧法脉之中,截教人数最多,而且实力超群者也比比皆是,甚至有不少都是准圣级别的存在。
仅仅一个云霄,就弄得阐教狼狈不堪,十二金仙无一能敌。
若非元始天尊与太上老君屡屡出手,还有西方二圣,截教在与阐教的争斗中,定然不会败下阵来一败涂地,只不过,截教最终的结局,也算是通天教主自己造成的悲剧。
鸿钧老祖门下有三位弟子,大弟子太上老君,创立人教,二弟子元始天尊,是阐教的掌教,而小徒弟通天教主,则掌握着截教,实力极其强悍。
太上老君的宫内人很少,虽然是大师兄,但论整体实力并不强。
在整个仙界,真正非常有存在感的,就是元始天尊这边的阐教,还有通天教主的截教,这两大教派仙人众多,实力非同寻常,因此人间封神的任务,也落到两教头上。
而比起元始天尊的门下,通天教主的截教实力还要更胜一筹,因为截教的仙人极其多,而且有大量法力修为高得如同准圣的仙人,这是阐教比不了的。
造成截教势力庞大的关键原因,就是通天教主跟元始天尊二人的收徒弟标准完全不同,通天教主主张有教无类,众生平等,但凡有灵根者,愿意学的,他就愿意教。
然而元始天尊,收徒弟标准很高,但凡披毛戴角羽化湿生者,他很瞧不起。
阐教的十二金仙中,只有个黄龙真人的本体是异类,而黄龙真人很不受重视,元始天尊压根儿不太待见这个弟子,这跟截教的情况,完全是不一样的。
通天教主收徒并不挑出身,因此有许多灵力强大的异类,也被他收入了碧游宫,使得截教门徒有大量类似于妖物的仙人,他们的本体都是异类,但因为有仙籍,因而称仙。
正因为通天教主广受门徒,而且什么都教,所以碧游宫仙人当中,法力高深强大者数不胜数比比皆是,加上数量又多,因而被称作“万仙来朝”。
尽管有教无类是好事,但凡事过了头,也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
通天教主的门徒当中,有很多都是山精妖怪之类修炼而成,或者心术不正之人,他们空有强悍的法力,但六根未净浑身戾气,经常都会做出恶事。
如果没有商周之争,没有封神之战,那倒是没什么,可人间大乱,女娲、鸿钧等为了重新构建天界秩序,觉得有必要将截教进行清理,也刚好为天庭供应人才。
很多人觉得在封神之战里,阐教各种暗中操作,各种欺负截教,这才导致了截教最后的彻底失败,论实力,阐教根本就是比不上截教的,这实在是不公平。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封神榜的名单是事先拟定好了的,很多都是截教门徒。
碧游仙人的确法力非凡者众多,可碧游宫鱼龙混杂,心术不正者尤其多,封神之战也是为了进行大浪淘沙,将截教当中不值当的全都给去掉。
修为深者,成其仙道,修为次深者,成其神道,封神之战就是要让那些空有法力却毫无慈悲之心的仙人,段其劣根,诛杀其身,让其元神成就正果,上天封神受到约束。
封神榜,乃是三教教主与女娲、鸿钧共同拟定,这也就是说,对于自己大量的门人应劫,通天教主是知道的,而且也是同意的,这并没有任何问题。
在封神之战前,通天教主再三警告门人,不要出山,介入商周之争,否则难逃一劫。
这已经说的非常明白了,而像是云霄之类修为极高者,也早就知道出山涉足商周之争,必然难逃被封神,可一昧意气用事者,还是非常多。
无论如何,殷商气数已尽,纣王残害生灵,截教门人只不过打着义气的旗号,就下山与西周为敌,与阐教为难,那就是在逆天而亡,注定要应红尘杀劫。
作为仙人,尤其通天教主这样的圣人,本该戾气尽除,以道为上,可通天教主明知自己的弟子当中作恶者众多,他还是觉得咽不下一口气,摆下诛仙阵乃至万仙阵。
周兴商灭,此乃天道,通天教主一意孤行,这也就悖逆了鸿钧老祖与女娲的意思。
应劫被封神,其实都算是好运的了,大多数被诛灭的截教门徒,只能是千年道行一朝尽丧,甚至灰飞烟灭,万仙阵中,也不知断送了截教多少门人。
从万仙来朝到一败涂地,通天教主的错,就在于他约束弟子不严,有教无类却没能严格管理克制他们,这才酿成了大祸,碧游宫元气大伤,再也无法与阐教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