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苍龙大炮,历史上被击毁的航母都是如何被击沉的呢
cf苍龙大炮,历史上被击毁的航母都是如何被击沉的呢?
航母作为现代海洋霸主,凭借着强大的战斗力自二战以后称霸海洋。而且航母的体型和战斗力也随着其百年发展史变得越来越强大。虽然从造船厂出来的每一艘军舰都要经过各种海试,但是像航母这种大家伙仍然被击沉过,而且被击沉的航母的数量还不少呢?航母作为进攻性武器平台,虽然只是为舰载机提供飞行保障平台,但是航母在建造的时候就对于抗打击性做了特别提升,但是仍架不住航母被击沉的可能发生。有人统计过自航母被应用到实战以来,有将近40艘航母被以各种方式击沉,如果算上一些被用于试验而击沉的航母的话,这个数字已经接近50艘了。航母虽然是在一战还为结束就已经开始服役的,但是航母真正开始在战争中成为核心则是在二战时期,而二战中就诞生了史上第一次航母大战的---中途岛海战,和珊瑚岛海战,如果算上其他海战的话,整个二战期间光是对战双方的美日航母被击沉的数量总和就达到了30艘之多,而这些被击沉的航母大多数都是被以空袭和潜艇击沉的,其他有少数是因为自身原因或者用于试验目的而被击沉的。比如中途岛海战中,日军航母编队虽然在航母数量和人员上比美军更占优势,但是因为情报有误的原因。日军航母编队的4艘大型航母和护航舰艇全部被击沉,而美军仅仅损失约克城号一艘航母获得了整个海战的胜利,而日军被击沉的4艘航母无一例外的都是沉没于美军舰载机的空袭。而美军被击沉的约克城号航母则是因为在受伤的情况下被日军的伊168潜艇击沉。还有就是像历史上最不幸的航母----信浓号,第一次出海航行就被附近巡弋的美军射水鱼号潜艇发射鱼雷而击沉,也让这艘本来打算在二战中为日军打下天下的第二大常规航母彻底沉没,除了一出生就不幸的信浓号航母外还有日军的翔鹤号航母虽然经历过二战期间的多场海战而不沉,但是最终却折戟在马里亚纳海战中,被美军的青花鱼号潜艇发射了4枚鱼雷而沉没。再有就是史上唯一一艘被舰炮击沉的航母,英国皇家海军的光荣号航母。这艘航母在和皇家方舟号航母一同护航其他编队返回英国的途中,就只是为了节省燃料所以落单被赶来的德军战列舰上的9门巨炮几轮齐射后,因为重伤而沉没,光荣号航母也成为了迄今为止唯一一艘被舰炮击沉的航母,当然击沉光荣号航母的战列舰上的舰炮和我们现在所见的舰炮威力更为强大,因为几轮齐射就击沉光荣号航母的是9门280MM的巨炮。还有就是像美国历史上第一艘航母---兰利号,虽然其出身并不纯粹,仅是由一艘运煤船改装而来的,但是其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却一直在为美军发光发热,只是其结局却很凄惨,因为在运输舰载机到印尼时,被日军舰载机击沉。还有像越战期间美军的卡德号轻型航母在西贡被越南6名蛙人用磁性水雷炸沉,堪称军事史上的传奇故事。下面将整个二战期间全世界各国被击沉的航母做一个总结,从下面的时间表中就可以看出这些航母大部分都是死于空袭和敌方潜艇的攻击,特别是中途岛海战和珊瑚岛海战更是让航母以各种方式快速的香消玉损。
英国:
1939年9月英国勇敢号航母在北大西洋被德国U-39潜艇击沉。
1940年6月英国光荣号航母在挪威海被德国战列舰以舰炮击沉。
1941年11月英国皇家方舟号航母在地中海被德国U-81潜艇击沉。
1941年12月英国帝国号护航航母在北大西洋被德国U-751潜艇击沉。
1942年4月英国竞技神号航母在印度洋被日本舰载机击沉。
1942年8月英国鹰号航母在地中海被德国U-73潜艇击沉。
1942年11月英国复仇者号护航航母在北大西洋被德国U-155潜艇击沉。
1943年3月英国冲击者号护航航母在北海因操作事故沉没。
日本:
1942年日本祥凤号航母在珊瑚岛海战中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1942年6月日本加贺号、苍龙号、 飞龙号、赤城号4艘航母在中途岛海战中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1942年8月日本龙骧号护航航母在所罗门群岛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1943年12月日本冲鹰号护航航母在伊豆群岛海域被美国旗鱼号潜艇击沉。
1944年6月日本大凤号航母在马里亚纳群岛海域被美国大青花鱼号潜艇击沉。
1944年6月日本翔鹤号航母在马里亚纳群岛海域被美国青花鱼号潜艇击沉。
1944年6月日本飞鹰号航母在马里亚纳群岛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1944年8月日本大鹰号护航航母在菲律宾群岛海域被美国红石鱼号潜艇击沉。
1944年9月日本云鹰号护航航母在南中国海被美国石首鱼号潜艇击沉。
1944年10月日本瑞鹤号、千岁号、千代田号、瑞凤号4艘航母在莱特湾被美国舰载 机击沉。
1944年11月日本神鹰号护航航母在黄海被美国鳅鱼号潜艇击沉。
1944年11月日本信浓号航母首次出航在东京湾被美国射水鱼号潜艇击沉。
1944年12月日本云龙号航母在东海被美国红鱼号潜艇击沉。
美国:
1942年5月美国列克星敦号航母在珊瑚岛海战中被日本舰载机击沉。
1942年6月美国约克城号航母在中途岛海战中被日本伊-168潜艇击沉。
1942年9月美国黄蜂号航母在所罗门群岛海域被日本伊-19潜艇击沉。
1942年10月美国大黄蜂号航母在圣克鲁斯群岛海域被日本舰载机击沉。
1943年11月美国利斯康姆湾号护航航母在吉尔伯特群岛海域被日本伊-175潜艇击沉。
1944年10月美国普林斯顿号航母在莱特湾被日本陆基飞机击沉。
1944年10月美国冈比亚湾号和圣洛号护航航母在莱特湾分别被日本巡洋舰和神风自杀攻击机击沉。
1945年1月美国奥曼尼湾号航母在仁牙因湾被神风自杀攻击机击沉。
1945年2月美国俾斯麦海号护航航母在琉黄岛海域被神风自杀攻击机击沉。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很多人说美国的核动力航母是一艘永不沉没的岛屿,就是因为美军在经历了二战中将近20艘航母被击沉的惨败后,痛定思痛后对于航母从设计、建造以及后期的试验阶段中关于抗打击能力和抗沉性做了特别加强。特别是现在所有的航母在服役前都要进行水下爆炸冲击试验来验证航母的性能先进与否,而且美国也会隔几年通过对已经退役的航母的各种鱼雷、水雷、导弹等方式的攻击来模拟在战时航母受攻击时航母的可行性,并将这些试验应用到以后的航母设计建造中,所以现代航母能够作为海洋霸主也是有其自身强大的实力加身的。
为什么日本二战那么纠结于战列舰?
不知道你说的纠结是什么意思,如果是指钟情于战列舰,忽视航母的话。那么只能说,海军马鹿死的真TMD冤。
让我们来数一数1936年海军假日结束后,日本都造了那些战列舰。
大和级战列舰,65000吨级,开工4艘,4号舰后被取消。
大和号:1937年开工,1940年下水。
武藏号:1938年开工,1940年下水。
信浓号:中途岛海战之后被拉去改装成航母,算未遂。
再看看同时期,日本的对手,美国造了那些战列舰。
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两艘,35000吨级,北卡罗来纳号、华盛顿号。分别于1937年和1938年开工,1940年下水。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4艘,35000吨级,南达科他号、印第安纳号、马塞诸萨号、 亚拉巴马号。于1939年至1940年间开工,4艘均于1942年间完工。
衣阿华级战列舰,45000吨级,开工建造6艘,最后两艘停战时未完工停止建造后拆除,服役4艘,衣阿华号、新泽西号、威斯康星号、密苏里号。
也就是说,自1936年海军假日结束到二战结束,日本总共建造了两艘大和级战列舰,13万吨的标准排水量。而他对手美国整整建造了3级10艘,39万吨标准排水量当然战列舰,整整三倍于日本的规模。
更过分的是,为了对付日本莫须有的“超甲巡”,美国人还开工3艘,完成两艘标准排水量27000吨的阿拉斯加级战列巡洋舰,这种豪华玩具造价相当于衣阿华级的70%。
看了这些,你觉得海军马鹿是抱着战列舰不放的老顽固吗?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更何况单单航母造出来,没足够飞行员有毛个作用?航母飞行员可是快速消耗品,其飞机坠落哪怕跳伞也是十有八九在茫茫大海上,基本上也是九死一生。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造船的“急”计划整整排了15艘云龙级航母,但是到1944年第一批云龙级航母服役时,日本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培养飞行员了,这些航母只能被拉出跑运输!!在最后的国运决战的莱特湾海战时,连太平洋战争期间战绩最辉煌的翔鹤级航母,都因为没有足够的合格飞行员,被拉去当诱饵。
二战时期,美国光训练飞行员就摔了5万架飞机,航空燃油消耗量相当于德国和日本石油产量的一倍,怎么拼?
CF手游值得从现在开始玩吗?
玩了刺激战场感觉CF没意思喽,现在天天玩刺激战场,CF现在是v7,以后不会充钱了,感觉还是刺激战场有意思,玩法多样。还有CF里的吃鸡真是鸡肋。有玩刺激战场的朋友可以加我好友一块玩,我是微信区。
航母的舰岛为什么要设计在右舷?
航空母舰的形状各异、吨位也各不相同,但大体上的结构是不会变——由舰体上平直的甲板跑道和高耸的岛式舰桥组成。岛式舰桥又叫舰岛,是航母上的重要一部,包括指挥中心、航海室等航母的控制大脑都集中在此区域。细心的军迷会发现,全球现役的航母里面,所有的舰岛都在甲板的右侧。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舰岛的存在可以说是“迫不得已”。因为相比这么一大块障碍物来说,空空如也的甲板才是战机起降的最理想条件,哪个机场的跑道上建有航站楼呢?但后来人们发现,雷达天线、通讯设施、飞行控制室等都需要高于甲板,这才有了舰岛。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造出真正意义上航母是国家,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刻意区分舰岛在左还是右,比如“皇家方舟”号航母的舰岛就在舰体左舷。但随后英国人发现,这和大部分人的左侧心脏有关。这是人类自身的一种保护机能:人在高速运动状态下,前方突然有危险时会本能地向左侧躲避,为的是保护心脏。
有军事专家表示?
免得有的朋友看不到这个标题下面的附属文字,引发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想法。我先把标题截下来,大家看清楚了再分析。
“和平时期造航母是起到威慑作用,战争时期造潜艇最划算,如果爆发战争航母就是靶子,白白浪费钱;而潜艇则神出鬼没不易被察觉,最适合突袭”
我不觉得这会是一位军事专家说出来的话,因为漏洞太多了。
战争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既有全面开打的世界大战,也有仅仅几天即结束战斗的“快速战争”;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国防需求、有不同的国力反映,甚至有不同的历史阶段,它们根本就不能混为一谈。
所以,关于“和平时期造航母还是潜艇”这句话,如果不加上背景因素的话,完全就是个伪命题。
譬如将这个话题放到二战,同时期美国在拼命造航母,德国在拼命造潜艇。你该说罗斯福伟大还是希特勒英明呢?
实际上,二战中的美国人什么都造,从航母到战列舰到潜艇到各种船舶。只要战争需要的,他们就疯狂开动机器建造,并没有什么先后高低之分,他们真正最优先级的东西是“曼哈顿工程”。美国人不缺钢铁,不缺石油,更不缺工厂,自己造多了还能支援盟友,只要战争一天还在打下去,能造的能发展的一切都要超过对手。
而日本人和德国人是怎么个情况呢?无论希特勒还是山本五十六,他们都曾设想战争会短时间内结束,因为他们都明白,自身的资源根本不足以支撑旷日的大战,也承担不起拼光血本的洗牌战争。所以,战争被拖入鏖战阶段以后,这些国家迅速的萎缩,打到最后,士兵没饭吃,战车飞机烧混合油,各个单位互相争夺造东西的钢材,完全与美国就是两码事。
这就构成了彼此不同的战争思路,美国人期望用资源和工业、技术优势砸死对方,而日本、德国在越打越穷的时候期望能通过非对称的打法“出奇制胜”。这自然就构成了后者截然不同的表现。
同时,我们也可以把德国与日本单独捞出来说。日本人再难熬,也一直在不停的建造航母、战列舰以及各型军舰和潜艇。而德国人在后期不光停止了水面舰艇的出动,还拆卸了不少舰船,将大炮拉上岸当岸防炮,将船壳回炉做成潜艇。这两个资源并不富裕的国家展现的亦是截然不同。
这中间战争环境对政治决策的影响非常大。日本人与美国人打的是全面的大海战,需要在整个太平洋和亚太地区进行对攻,要是纯靠潜艇早歇菜了。
而德国人的海军战前就发育不良,他们的对手却是当时号称“世界第一”的英国海军。你让仅有一艘战列舰的德国与英国怎么打?德国人的选择是打起了“全境封锁”,通过潜艇和小规模军舰编队进行“破交”,掐断英国本岛的补给,迫使英国人的战争能力无限下降,最终崩溃或投降。
你看,所谓“和平时期造航母、战争时期造潜艇”放在德国这里看似很有道理,但实际是说不通的,我们不能离开客观现象单纯的谈问题。
况且德国人败了,面对英国舰队的围追堵截和护航,潜艇“吨位战”兴盛了也就一年多即告失败。进出英伦三岛的“自由轮”超过了德军能打沉的吨位,德军损失的潜艇数目也让自己触目惊心。
说到底,战争是个资源问题,无论打掉的还是造出来的,怎么都离不开资源的消耗计算,这是战争最重要的天平。
至于说“航母是靶子”,“潜艇神出鬼没不易被察觉,最适合突袭”,我非常不认同这句话。潜艇并不是一件能与海军水面武装匹敌的装备,航母也不是什么“靶子”,现在不是,过去也不是。
我们需要普及的概念是:航母是进攻武器,潜艇才是防御武器。这也是为什么光有潜艇,哪怕有核潜艇你也无法成为“蓝水海军”的原因。
也许二战时第三帝国的远洋潜艇还能跑到纽约港兴风作浪,但说到底,潜艇并不存在真正的进攻能力。它们无法对上成规模的水面舰艇编队,只能进行战略偷袭,在关键航线进行战略阻断。或者扛上核弹头,静静的蹲在大洋之中战略值班,作为核威慑以及弹道导弹盲区的补充物存在。
攻击型潜艇的对舰功能这些年其实是一直呈下降趋势的,声呐技术的瓶颈是最大的因素,潜艇的实际作战方式几十年来也没有本质的区别。慑于手段的稀缺、技术应用的障碍,以及反潜技术的飞速进步,现代潜艇通常只能作为对舰作战体系中的一环,它不能作为完全的主战兵器看待,像美军目前就在谋求减少攻击型核潜艇的数量。
航母则是不折不扣的攻击性武器,它具备超强的机动能力,能在昼夜间远遁千里执行任务;携带的舰载机代表了极远距离的范围型打击圈,可以从任何关键地点冒出来,对战场实施有力的干预。
有人总觉得航母靶子大,实际上真是高看现在的科技了。世界上能跟踪航母的国家拢共起来就没几个,而且和平时期与战争时期的“跟踪”完全就不是一回事儿,会直接进入“信息战”、“电子战”、“空天战”的层次。这时候除非让弹道导弹核潜艇动手,否则常规战争下,仅凭核子攻击潜艇是扼制不住航母战斗群的。
谈完了功能我们再谈现实,很显然,如果放在现代战争的条件下,除非战争打个10年8年,否则谈造航母还是造潜艇都不现实。你既没功夫造,造了也没那么容易成军使用。
但说是一回事儿,怎么做是另一回事儿,战争会促进装备的制造是显而易见的,直接结果就是刺激一个国家拼命的发展军备。继而它会根据自身的条件与自己的敌人,依照不同的战略需求,去具体的制定“造航母还是造潜艇”的计划。至于它是像二战美国那样全方位的下饺子,还是像德国那样有选择的为海战战略服务,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